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汇报(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7 08:57:55 作者:笔尘

工作汇报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阅读他人的工作汇报范文,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借鉴成功的写作技巧。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xx执法大队以创建省级农产品放心县为中心,以“绿剑护农、执法为民、服务三农”为工作宗旨,严厉打击各类农业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至今共检查农资经营单位xx家次,检查种养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次,执法抽检各类农资x批次,农业违法案件7起,罚没款共计x万元,调处农业生产事故x起,具体总结如下:

一方面,通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高举“绿剑”护农保安全、执法为民保权益这面大旗,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曝光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假劣农资,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农资打假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召开了农资经营人员业务培训会,通报了20xx年农资抽检情况,讲解我县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并对新种子法、禁限用农药知识、高风险农药专柜销售、农资信息化等业务进行了培训。提高农资经营人员以及农资消费者守法和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有效减少违法行为发生。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和各专项执法活动,做到重点季节集中查,重点环节着重查,重点区域反复查,在检查同时加强了质量抽检,重点加强对进货渠道不可靠、流动商返推销上门、生产厂家直接进货以及网上购买的'农资质量抽检。我们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对当事人批评教育并提出规范经营意见,达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目的。

执法队自3月14日至3月18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xxxx”为主题的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活动开展情况:共举办4场现场咨询培训活动,出动执法和技术人员x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50份,接待咨询群众850人次,展销农资产品900公斤。

目前我县共有x家农资信息化建设单位,普及到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全县复盖率达100%。在建设初期,农资信息化软件使用率比较高,后来由于经常出现系统故障、维护工作量大、执法人员疏于监管等问题,农资店负责人应用主动性欠缺,造成信息化购销平台上网率和使用率不高,针对这一情况,计划邀请技术人员,通过上门检修维护信息化设备、面对面业务培训、手把手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农资企业解决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遇到的设备、软件以及技术问题,扫清信息化推进中的思相和技术障碍,提高系统使用率,推进农资信息化建设。

今年共受理生产事故投诉3起,基本由执法人员督促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有效减轻了农户的经济损失,也树立了农业执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良好形象。

按照省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安排,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确保农资监管水平提升,依据局执法领导小组的安排。起草转发了《西宁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并结合我县实际起草制定年度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要点,对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农资市场监管职责。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县是农业大县,国土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3万亩,辖12个乡镇,总人口48.6万人,属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我县自被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始终贯彻"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全县农业上新台阶、农村奔小康的示范工程和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项目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真正成了"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底,我县共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9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1个。完成总投资额10463.1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5115.52万元,企业及农民投劳筹资5347.6万元。

项目涉及到全县7个乡镇,截止2009年末,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4万亩,建成排洪排涝灌溉沟渠36330米,建蓄水池7350立方米,埋设灌溉管道24190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3100亩,修建机耕道70000米,完成技术培训20667人次。同时,培植了茶叶、魔芋、小杂粮和道地药材等特色支柱农业产业,现已形成基地分别为3.2万亩、5.59万亩、8.1万亩、18.7万亩;扶持壮大了金果、多仁、土家人等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开发建设,农田排灌渠系和坡面水系得以完善和配套,耕地水土肥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在项目区实现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了一批具有良好效益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着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快了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步伐,把龙头企业发展与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实行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基地化、集约化转变,为项目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建成了一批高产稳产农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是通过运用综合治理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通过改良土壤,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加了土壤的营养成分;三是完善了农产品检测体系。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农业科技措施,改革了耕作制度,改进了栽培技术,改良了作物品种,改变了种植结构,使项目区耕地质量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幅度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经营收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示范推广了一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真正把项目区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在项目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普及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三、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我县自被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管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各项目乡镇也相继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专班,全方位重视和协助项目实施。对每个农发项目确定了一名县领导亲自主管主抓,并建立了督办制度,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部门积极调度资金,千方百计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水利、农业、林业等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开发项目的立项、论证、评估、实施管理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农业开发的合力。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采取宣传牌、广播、电视等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使群众都能知道综合开发的作用及好处,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立项、规模开发的原则,我县在项目安排上,围绕粮食安全,选择粮油增产潜力大、商品率高、产业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好、干群开发积极性高、开发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重点开发,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围绕十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和名牌产品开发战略,集中产业化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在项目布局和项目前期论证上,我县根据项目区所处的流域和呈现的水系特点,进行田水山林路综合规划,桥涵闸站渠全面配套。同时注重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把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整体提升项目建设标准。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进行综合治理。按照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建筑物配套化、田间林网化、灌溉节水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和特色农业产业化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广纳民意搞规划。充分听取项目区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他们的种植传统,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初步规划,进行公示后进一步完善。三是邀请专家搞规划。邀请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确保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做到项目区结构调整、作物布局、科技推广科学合理。

(四)强化管理,健全机制。经过多年不断实践,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土地治理项目立项之初,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对项目的范围、治理任务、投资来源、主要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公示,让项目区的干部群众了解项目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咨询,并及时给予答复处理。项目公示结束后,及时召开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说明项目的详细建设方案、农民筹资投劳计划和项目实施的措施及公示期农民所提意见的处理情况,充分进行磋商,形成共识,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形成农民筹资投劳决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招投标、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推广等进行公示,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项目竣工后,在项目区显要位置建立公示牌,对项目完成的投资及工程量、取得的效益和工程的产权人、管护人进行明确。二是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我县对土地治理项目中的全部土建工程,严格按程序进行公开竞争性招标。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的农技设备、良种、化肥等货物,全部委托县政府采购中心代理采购业务。这样做,既节约了采购成本,又从源头扼制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三是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在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择优选定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并制定了详细的监理工作规划,明确了监理内容和监理目标。四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我县在认真领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无偿资金报账程序》,对农业综合开发县级报账管理的主要方式、操作流程、特别要求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对所有农发项目工程建设预决算和整个项目财务经同级审计部门审计后及时报账。五是加强建后工程管护。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长久效益,我县把工程管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建后工程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明确项目所在村的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根据工程类别,制定管护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定期检查,跟踪问效。六是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制。我县对所有已完工运行的农发项目,均组织专班开展了绩效评价,确保农发项目能长期发挥引导作用。

(五)强化农发档案管理。特别是项目档案,从备选项目到完工项目,建立动态项目库,不断充实和完善。强化了项目资料管理,做到了文字档案、电脑储存档案、声响图像档案完备齐全、规范科学。

四、2009年度项目实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三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总投资968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585万元,企业及农民投劳筹资383万元。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648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0.66万亩,其中国家财政投资510万元,农民投劳筹资138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75万元,企业自筹245万元。国家财政投资510万元中,中央财政340万元,占66.67%;省级财政168万元,占32.94%;县级财政2万元,占0.39%。

茶店子镇南坪土地治理项目,支农资金项目,总体整合投资1110万元,治理土地总面积10000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资610万元(财政资金480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发改投入200万元,国土投入300万元。因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该项目水利措施已完成建设任务的70%,预计7月底能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农业措施和科技措施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整个项目边建设边见效,项目区农民广泛参与,积极配合。该项目按照农发政策和合同约定拨付资金,现已拨付资金73万元。

马铃薯颗粒全粉加工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5万元(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万元),企业自筹245万元。主要建设任务为:购进安装年产500吨的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1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已签订设备购买合同,因设备厂方原因,设备尚未到位安装,预计7月中旬设备完全到场,7月底安装并试运行。

绿葱坡枣子坪水毁治理项目,总投资3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万元,自筹资金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复损毁沟渠650米。现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0%,预计7月下旬全部完工。

(二)主要作法。

我县在实施2009年的农发项目过程中,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政策要求,严格按照经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批准的项目扩初设计,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做到了"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水利工程建设,彻底解决项目区田间排洪排涝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做到了涝能排、旱能灌。茶店子镇南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共计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改造6200亩;修建排洪排涝沟渠12公里,其中农业综合开发2.59公里;修建便民农桥25座,其中农业综合开发7座。形成了完整的排灌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突出土地综合改良,提高土地的单产效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1000亩,项目区户平示范推广1亩以上。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广泛积集猪牛栏粪等农家肥200万公斤,施入大田6300亩,改良土壤6300亩。通过施用农家肥、秸杆还田、人工平整土地等措施,使得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突出科技致富,提高农业的科技效益。在项目区扶持了科技示范户12户,安排落实了田间对比试验20个。在项目区进行粮食、蔬菜、生姜、水果等农业新技术培训3000人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手册》2000份和生姜栽培科技光碟40套,建田间对比试验田20个,建生姜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100亩,配套了生姜测土配方肥10吨、生物农药和2台高效机动喷雾器,指导项目区农户按照无公害化及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要求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

四是突出特色产业化建设,培植壮大马铃薯加工企业。马铃薯加工项目实施完工后,将建成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1条,进一步完善该厂的农产品加工化验检测设施,形成年产500吨马铃薯颗粒全粉的生产能力。

五是突出项目整合的探索,力求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支农资金的管理,积极探索支农资金整合路子。在茶店子镇南坪流域,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引导,整合了发改、国土等部门的支农资金,开展支农资金整合试点。该项目整合总投资1110万元(农发610万元,发改200万元,国土300万元)。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负其责、规范管理、示范高效"的原则,做到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的统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拟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示范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示范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认真做好2009年项目的实施工作,加速项目实施进度,确保7月底全面完成三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做好竣工验收准备,以迎接省州验收考评。

二是根据省农发办中期检查和州农发办中期检查的要求,认真整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是做好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准备工作,及时启动实施2010年各个农发项目。

四是做好2011年的项目申报基础准备工作。

六、请求。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阎主任一行三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单自我介绍)。

濮阳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基本任务,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一流精品工程,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工作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市农发办的精心指导下,周密组织,强力推进,科学创新,经全体同志和县直有关部门以及项目乡镇广大干群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安排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增收。

完成项目总投资716.33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256万元,群众自筹264.33万元(含投劳折资141.33万元),整合资金196万元。

(3)新建种子仓库1100平米,完成投资10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4)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12台,80拖拉机配中型旋耕机8台套,完成投资173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

3、林业措施。

完成项目总投资35万元。占计划的100%,全部为财政资金。营建农田防护林网2.3万亩,植树14万棵。

4、科技措施。

司、濮阳县史军面粉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进行了扶持,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两类项目充分结合,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对项目区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并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达到了项目预期效益,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效益。

首先是通过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田间工程得到很好配套完善,使该区新增灌溉面积0.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水103.5万立方米。通过优质良种的引进和推广,项目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优质农产品品质率提高90%。项目区受益人口1.76万人,年新增优质稻麦36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2万元,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465万元。

其次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新建项目建成后,通过两类项目的有机结合,把胡状项目区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较上年每亩增产100公斤,加上良种增价,可以带动2600户增加收入391万元。同时企业新增固定资产386万元,年新增总产值1400万元,年实现净利润140.5万元。

第三年产6万吨粳米加工仓储配套项目建成后,公司优质无公害。

总结。

前几年工作经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的原则,协调县农开办、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组成专业的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技术队伍,于2月22日到3月20日近一个月时间,深入项目区,在充分认清制约当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全面实地勘察,现场测量,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室内材料与现场勘察相结合、上级要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该冲开的道路、该疏通的渠道全部开通,形成统一的网格框架和完整的灌排体系,并把所有的建筑物、机井、道路、硬化渠道定点、定位、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二)精心组织,抢抓进度。

资质的省级招标公司代理。招标范围面向全国,项目招标公告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公开发布,打破了一往在市、县范围内招标的封闭单一状态,而且开标评标过程由市县农开办、市县财政局、县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部门领导现场监督。经过规范、合法、有序、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活动的开展,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按时按质完成年度开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按照省农发办要求,我们对每座建筑物、每眼机井、每条硬化渠道、砂石道路等工程的规格、型号、标准进行准确定点、定位列表上报,在市统一组织监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14名工程技术人员常驻项目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同时又聘请项目乡村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监督职能,形成由专业监理公司、县直部门技术人员和受益群众三方共同监理的体系,有效地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五)强化维管,效益长久。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xx执法大队以创建省级农产品放心县为中心,以“绿剑护农、执法为民、服务三农”为工作宗旨,严厉打击各类农业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至今共检查农资经营单位xx家次,检查种养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次,执法抽检各类农资x批次,农业违法案件7起,罚没款共计x万元,调处农业生产事故x起,具体总结如下:

一、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农资队伍整体素质。

一方面,通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高举“绿剑”护农保安全、执法为民保权益这面大旗,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曝光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假劣农资,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农资打假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召开了农资经营人员业务培训会,通报了20xx年农资抽检情况,讲解我县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并对新种子法、禁限用农药知识、高风险农药专柜销售、农资信息化等业务进行了培训。提高农资经营人员以及农资消费者守法和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有效减少违法行为发生。

二、强化“绿剑”行动,处罚是与教育相结合。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和各专项执法活动,做到重点季节集中查,重点环节着重查,重点区域反复查,在检查同时加强了质量抽检,重点加强对进货渠道不可靠、流动商返推销上门、生产厂家直接进货以及网上购买的农资质量抽检。我们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对当事人批评教育并提出规范经营意见,达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目的。

三、强化限用农药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执法队自3月14日至3月18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xxxx”为主题的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活动开展情况:共举办4场现场咨询培训活动,出动执法和技术人员x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50份,接待咨询群众850人次,展销农资产品900公斤。

四、强化应用,全面推进“两化”建设。

目前我县共有x家农资信息化建设单位,普及到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全县复盖率达100%。在建设初期,农资信息化软件使用率比较高,后来由于经常出现系统故障、维护工作量大、执法人员疏于监管等问题,农资店负责人应用主动性欠缺,造成信息化购销平台上网率和使用率不高,针对这一情况,计划邀请技术人员,通过上门检修维护信息化设备、面对面业务培训、手把手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农资企业解决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遇到的设备、软件以及技术问题,扫清信息化推进中的思相和技术障碍,提高系统使用率,推进农资信息化建设。

五、强化生产事故调处,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今年共受理生产事故投诉3起,基本由执法人员督促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有效减轻了农户的经济损失,也树立了农业执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良好形象。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近年来,开县农业综合开发在厚坝、长沙、南门、竹溪、铁桥、郭家、温泉、河堰等乡镇通过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较好地推动了农综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但也还存在全产业链没有形成、科技水平较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农业企业实力不强、缺乏农业品牌和亮点、试点示范效果不突出等问题,与陕西杨凌、富平和四川武胜等地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面对市内江津、万州、大足、南川等区县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只有迅速理清思路、创新发展、卧薪尝胆、背水一战,才能赶超先进,抢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开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理清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365”发展思路,开县农业综合开发突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全产业链建设、科技提升、园区建设“五大重点”,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成美丽富饶生态开县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率、排灌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能力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设施的装备能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生态等综合措施,实施田水路林山村庄综合治理,力争“十三五”期间投入农综资金3亿元,积极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2亿元,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现农业的全程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六化”目标,夯实开县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发挥农综政策优势,利用农综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科技配套、外资项目等综合政策,撬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开县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引进有经济实力、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有技术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业主,“十三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重点培育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100家,形成开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树立“全产业链开发”的理念,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坚持“链式开发、生态优质、持续发展”,从规划布局上入手、产销融合上着力、科技信息上突破、基础配套上跟进,把重点特色产业链“做长、做宽、做深、做强、做响”,建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致富链。坚持做长,促进重点产业链条化;坚持做深,促进产品多样化、精品化;坚持做宽,促进产业多功能化,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做强,支持建设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大企业,促进产业发展集群化;坚持做响,促进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拳头品牌”。“十三五”期间一是重点加强柑橘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加强果园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品质,打造“三峡富硒柑橘”品牌,建成全程机械化、肥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精品柑橘果园1万亩,建成清洗、打蜡、包装、冷链、加工、电商物流基地和柑橘博览园。二是新建特色牡丹产业园1个,新建油牡丹基地1万亩,引进牡丹新品种400个,新建牡丹籽油加工厂1个,开发牡丹化妆、保健、日用等系列产品,打造“三峡牡丹籽油”品牌和物流电商平台。三是大力扶持大鲵产业,新建仿生态养殖基地7500平方米,种鱼培育池12000平方米,建成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10万尾,新增产值1亿元,推动大鲵全产业链发展。

五、提升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力争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开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高地,积极引进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首席专家等各方科技力量,在农综项目区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0项,推广优良品种100个,引进智能化管理和生产加工新装备2000套,新建智能大棚10万平方米,安装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管网1.5万亩。重点引进航天育种、生物防控、植物克隆等农业尖端科技,提高开县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按照“资源集合、力量集中、措施集成、发展集约”的建设原则,重点建设南门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江里新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南门市级现代农业园必须重塑形象,争取建成“西南一流、全市领先”的现代农业园区;江里新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3-5年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现代农业园区。县农综办按照“田园当公园、园区当景区”的建设理念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园区功能重建。重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科技示范、生态循环、特色产业集群、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等8大功能。二是更新举措。以抓工业园区的现代经营理念来抓现代农业园区,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升级、产业升级、科技升级,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村电商突破、园区乡村旅游突破。三是建好机制。部门与乡镇共建机制;园区与企业的发展机制;园区与银行融资机制;园区农民与企业共赢机制。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今年,在全体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药市场规范难度大。农药经营门槛过低,销售尚未设置许可制度,管理难度加大;农药“商标名”繁多,甚至多于过去的“商品名”,使用者难以做到“对症下药”;农药中违规加药现象比较严重。

(二)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没有财政专项农业执法工作经费,除了人头经费外,其他经费开支都靠罚没款解决,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的运转,经费不足已成为我市农业执法工作的“瓶颈”。

二0一二年工作设想。

总体设想是:实现“四个巩固”,力求“三个突破”,提高“两个水平”,争创“一流队伍”。

1、“四个巩固”。巩固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农业执法领域的执法主体地位,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公众健康。

2、力求“三个突破”。突破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环境保护、外来物种管理三个农业执法领域的执法,寻求突破口,查办典型案件,树立农业执法新权威。

3、提高“二个水平”。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8.5%以上,同比提高0.5个百分比;二是提高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水平,确保结案率100%,杜绝错案。

4、争创“一流队伍”。一是争创耒阳市农业局系统的一流单位;二是争创耒阳市行政执法系统的一流单位;三是争创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系统的一流单位;四是争创湖南省农业行政执法系统的一流单位。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是1988年国家设立的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大专项。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围绕促进农业发展这个主题,规划和实施项目,呈现出“工作一年比一年好,投资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质量一年比一年高”的良好态势。

入不断增加。我市自1992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开发县从一个已增至现在的八个,中央财政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从当初的13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925万元,至2008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8911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已成为我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入渠道。

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近三年来,全市共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4.51万亩。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长期存在的旱、涝、渍等生产障碍因素基本排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三年来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85.28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491.4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639.3万公斤。

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产业开发的原则,集中资金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基地。永修县的蔬菜、修水县的蚕桑、都昌县的珍珠都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三年来我市还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6244万元,扶持了20家有发展潜力农业产业化龙头文秘杂烩网企业,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项目区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我市坚持依靠科技推动开发,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三年来共投入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经费796万元,培训农民5.65万多人次;推广良种、良法示范面积达到3.12万亩,大大改进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施肥灌溉技术。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

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明显推进。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把土地治理与农村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多数项目区有了通达的道路网络,高标准的农田、完善的水利设施、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了农村亮丽的风景。

加大投入,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九江农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开发县立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保证资金规模每年递增10%以上;严格执行“倒配制”,足额落实本级配套资金;提高农民和各种投资主体、金融机构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多元化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突出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每年确保完成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力求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坚持标准,提高质量,确保效益,努力把中低产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标准化农田。每个开发县要确保每年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集中力量,努力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转变开发观念,由单一围绕水稻搞开发,向围绕优势产业搞开发转变;就全市而言,就是要在促进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二水”(水产、水果)搞开发,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基地,稳步提高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原料供应能力。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产业,以实施财政补贴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为切入点,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2-3家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挥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将地处交通沿线、群众积极性高的试点村,给予优先扶持,适当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打造亮点。进一步拓展扶持范围,从过去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培植“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对试点村农民特别是特色种养大户和能人进行扶持,不断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高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管理水平。按照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核制度,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完善检查监督机制。

旅游综合执法工作汇报材料

20**年,xx区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在文新局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以争先创优为核心,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繁荣市场为第一要务,以规范市场为第一保障,不断强化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扎实开展文化市场治理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全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取得可喜进步。

一、文化行政综合执法管理的基本情况。

3、直管网吧26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71家,电影放映单位3家,演出团体6家,出版物零售店186家(书店86家、报刊亭摊100家),印刷企业205家(包括打印复印影印店)。目前,在实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据的专业法律、法规、规章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实施细则》、《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文化市场稽查管理办法》等20余部法规和规章。

1、加强执法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确保执法人员政治合格。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文化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和市文广新局指导文化市场工作的相关内容,引导他们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使执法队伍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廉洁勤政、执政为民的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为确保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不失分,我们注重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采取集中学习、选送培训和外请辅导(3月份市局仲玉龙局长带队指导新闻出版管理工作、5月市局文化市场执法支队周志钧支队长带队指导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等形式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此外,还先后组织执法人员赴周边县区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管理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业务交流活动,交流信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监管水平和整体素质。(分管副局长卞干胜、文化市场科科长施敏、执法队队长徐松山等先后外出学习、参加培训)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以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活动为基础,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解决文化市场业主对创建迎考热情不高、带有抵触情绪的问题,召集文化娱乐市场业主进行《区文化娱乐场所创建迎考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会》,学习法规条例,宣传文明经营规范经营理念,培训创建文明城市知识;就创建迎考问题进行探讨,业主间对有关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业主的好评。

2、坚持依法管理,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对不符合开业条件的歌舞娱乐场所坚决不予审批,至今有2家不符合审批条件的电影院和歌舞娱乐场所未作审批;20**年,对全区54家新闻出版企业、3家游戏机场所和4家歌舞厅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换发经营许可证工作,文化市场新颁发证照4家,营业性演出活动核准9家、电影放映单位年审2家。二是狠抓了制度落实。在建立健全稽查、廉洁执法、举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规范执法文书,强化管理措施,在检查文化市场时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坚持“三必须”(必须有两名以上的执法人员、必须使用上级统一印制的执法程序表、必须有原始记录和原始材料),做到了文明执法、科学执法,杜绝了办关系案、人情案和乱罚款等问题的发生,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去年在依法行政方面,对不符合ktv申办条件的石塔健身中心本着热情周到依法服务的宗旨,耐心工作,坚持原则,没有因为人为干扰而循私情。通过迎市考省考国考以及对一系列案件的正确处置,既锤练了执法队伍,又开创了全区文化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3、严格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校园周边文化环境集中整治、文化市场暑期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清剿火患”战役等行动,针对音像市场、演出市场、新闻出版市场、网吧及游艺娱乐、歌舞场所等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治理整顿。一年来,开展突击检查32次,零点行动5次,联合执法行动6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2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080家次,收缴政治、色情、盗版等非法出版物2000多册(份),收缴非法音像制品8000余盘(盒);由我局牵头联合公安、工商关闭取缔无证照经营的电玩场所8家、查处无证经营歌舞厅2家,全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在集中整治文化市场的同时,突出抓好平安创建工作。在市场管理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定期联合公安、消防、安监等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执法行动,及时排除消防安全隐患,组织歌舞厅、游艺厅、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开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疏散演练,有效地提高了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我区从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确保了文化市场平安稳定。

首先,以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经营为重点,开展对音像市场的治理整顿。深入开展反盗版专项整治行动,结合文明创建迎国考组织“打击盗版、弘扬正版”、“音像制品法制宣传周”和加强著作权法等宣传活动,集中开展行动,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加强对辖区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对银河电子城门前以及校园周边4家音像制品店,实行巡回检查。今年以来,收缴非法音像制品8000多张,严厉打击了非法经营活动。

其次,以规范经营秩序为重点,整治图书市场和印刷品市场。针对盗版图书和政治性、淫秽色情图书在市场上时有出现的问题,着重加强节假日和夜间的检查力度,对汽车东站、流动书摊和校园周边16家书店等重要地点、部位采取不间断的检查。在印刷企业中开展了“讲诚信、守法纪”活动,督促印刷企业建立和完善五项制度。并对印刷企业进行拉网式集中检查,有重点地对违规印刷教辅教材等违法经营问题突击检查。一年来,收缴非法出版物2000多册。

第三,文明创建中重点加强对网吧市场的协管。区划调整前,我局协管网吧63家。在文明创建迎考过程中,我们把落实好网吧实名登记制度作为有效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加强对网吧日常巡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突击检查,加大了学校放学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间的检查力度,时刻保持严查强管的高压监管态势。今年,我们从全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中精心筛选了130名网吧义务监督员,并从技师学院动员了80名网吧监督管理志愿者,进行专门培训,颁发《网吧义务监督员证》,协助文化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形成了对网吧市场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通过以上措施,我区网吧市场经营秩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出现了网吧市场经营者自觉杜绝接纳未成年人的可喜局面,为确保网吧市场在文明创建中不失分、得高分做出了贡献。

4、健全长效机制,发挥服务职能。

一是抓好信息报送工作。按照《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数据定期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文化市场执法数据报送工作,按时上报每月、每季度、每年度的经营单位信息和执法数据。二是抓好网吧实名制登记工作。为确保网吧实名登记制度落到实处,有效杜绝未成年人和不登记身份信息的人进入网吧上网,构筑严密高效的网络防控阵地。我区把网吧实名登记工作作为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要求网吧经营者严格核对上网消费者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认真做好登记,拒绝未成年人上网。执法人员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对上网人员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与实名制登记簿进行严格的对照、审查,确保上网人员、有效证件和登记内容相一致。三是抓好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监管工作。重点抓好庆典演出活动的监管工作,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行为。在严格清理检查的基础上,我们向全区各营业性演出经营单位、个人,歌舞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印发《通知》,告知其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应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其在举办活动前,先将营业性演出团体有关申请材料提交文化市场管理科,由文化市场管理科对提交申请材料和演出场所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情况作出准予演出的答复文书。对批准的营业性演出,稽查队安排专人到现场对演出节目内容进行监督和审核,对是否有假唱、假演奏行为进行重点监控,严肃查处违法演出行为。四是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娱乐行业整体形象和从业人员素质,不断促进我区娱乐场所健康有序发展,去年底,我们组织动员娱乐场所积极参加全市首期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及娱乐场所高级经营管理讲座,全区26家歌舞厅、56家游戏机业主积极响应,悉数到会,无一缺席培训,成为全市所有县市区中参加培训场所最齐的一家;与会培训人员全部顺利通过合格考试,并取得了江苏省娱乐行业协会统一颁发的《江苏省娱乐场所从业资格证书》。此项工作受到市局领导高度评价。五是抓好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严把文化市场审批关,坚决杜绝在校园周边设立网吧、游艺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今年,在游艺娱乐场所设立审批工作中,要求娱乐场所经营面积必须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严格按照文化部《第一批游戏游艺机市场准入机型机种指导目录》购置机种机型,切实达到规范起步,守法运作的要求,促进全区文化娱乐市场朝着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一年来,尽管我局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执法办案经费不足、执法设备缺乏、执法人员编制少,文化市场违规经营容易反弹等问题,这些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0**年,xx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按照省、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优化服务质量,力争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繁荣发展xx区文化市场再立新功。

1、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开展“学习型”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岗位培训规划,加强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执法文书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学法、懂法、会执法,能说、会写、会办案的执法队伍。

2、加强网上办案实施力度。充分依托综合执法办公系统进行文化市场案件的办理,实现案件从受理、处置到结案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切实将受理、调查、审核、处罚等项工作全部在网上操作,增强网上办公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力争网上办案走在全市前列。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制订、完善《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制度》、《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监管平台日常管理制度》、《执法文书立卷归档制度》、《文化市场举报受理制度》、《执法办案责任追究制度》以及执法人员工作纪律、行为规范等,强化监督考评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有序化开展。

4、加强执法信息报送。进一步加大执法信息报送力度,加强调查观察和理论研究,将工作动态、案件查处、工作经验、执法亮点等及时编发上报,不断提高执法信息报送质量,多报大稿、报长稿、报好稿,出新意、写实情,努力把信息报送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5、深入开展好“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一是打击网络游戏“私服”、“外挂”,重点查处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网络游戏及进行格调低俗宣传推广的网络游戏。二是清理歌舞娱乐场所歌曲点播系统。对使用非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音像制品,播放含有禁止内容的曲目或荧屏画面,或者擅自与境外曲库联接的歌舞娱乐场所,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从重处罚。三是严查侵权盗版网络音乐。四是清查违法动漫游戏产品。五是严打假唱假演奏。按照《文化部关于建立预防和查处假唱假演奏长效机制维护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对重点演出活动,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现场监测,有效预防假唱假演奏行为。六是排查网吧影视服务器。集中清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严禁经营者未经权利人许可,将影视作品等上传至网吧内局域网服务器,供消费者浏览、下载、播放。

6、加强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一是加大对新五镇网吧市场管理力度,运用多重有效手段,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经营活动。二是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打击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各类非法演出等违规行为。开展非法电子游戏专项整治。三是加大对演出市场特别是农村三月三及冬季演出市场的管理力度,加强街头广告商业促销演出管理,严厉打击演出市场色情淫秽表演等各类非法演出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游商地摊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侵权盗版活动。严厉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进一步规范图书、报刊和教辅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盗版盗印等非法出版活动,力争查处一批大要案。

7、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项目、申报程序、法律依据、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通过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公开,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为群众办事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规范执法办案行为,严格办案程序,切实强化和谐执法理念,在执法活动中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造福于民”,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氛围。

8、加强对市场从业人员培训。针对市场特点,切实加强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培训,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网吧市场、演出市场、娱乐场所的法人及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守法经营自觉性。印发《致全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一封信》,对我区重点企业加强法规宣传,积极沟通,对其举办的庆典演出和促销活动,及时跟踪监督服务。

9、加强文化市场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督促经营单位配足配齐消防设备。经常性联合安监、消防等部门对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深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文化市场不发生重大事故,不形成社会热点,秩序良好,管理规范。

四、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组建进展情况。

1、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的政策法律、法规;(2)负责全区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的行政执法工作;(3)对营业性演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络文化、歌舞娱乐场所、美术品经营活动、艺术培训、印刷及出版物市场、电影发行放映、音像市场、文物交易市场以及新兴文化娱乐项目进行行政执法检查;(4)负责全区文物保护执法工作;查处破坏文物的行为;(5)完成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交办的行政执法工作任务;(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根据工作职责,xx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拟设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等内设机构。

一中队(文化市场执法中队)(1)贯彻执行文化市场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2)负责对全区的网络文化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演出、娱乐场所、美术品经营活动、艺术培训、电影发行放映、艺术培训以及新兴文化娱乐项目的行政执法工作;(3)完成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中队(新闻出版(版权)执法中队)(1)贯彻执行新闻出版(版权)市场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2)负责对全区的印刷、出版物市场、音像市场以及新兴文化娱乐项目的行政执法工作;(3)完成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中队(文物保护执法中队)(1)贯彻执行文物市场及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2)负责对全区文物市场及保护工作、查出破坏文物行为的行政执法工作;(3)完成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3、机构、编制、人员。

(1)拟核定“xx区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人员8名。其中行政编制2人,全民事业编制6人。

1、机构及编制情况。原文化市场稽查队,根据20**年12月扬广编发2000]14号文件精神,属文化局下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事业编制5名。领导职数为:队长1名(正股级),副队长1名。

2、人员情况。原文化市场稽查队有管理人员5名,其中队长1人,副队长1人,文化稽查3人,文物执法及新闻出版(版权)执法2人。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思路

如下:

为使农业执法人员更好地行使执法权利,全体执法人员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文明执法、树立农业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上半年,我们重点对农业有关法律、农业部部令公告、行政通知以及省市下发的有关公告系统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按照农业部新规定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进一步完善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严谨的执法队伍。

107条,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宣传咨询165场次,组织农业法律法规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方面的专家3146余人次进行现场咨询、现场解答,现场咨询人数达98421人,辐射人数达450080人,组织农资质量鉴定服务73人次。发放《农业部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科技明白纸》、《蔬菜科技知识小问题》、《如何正确施用农药》等宣传资料、技术材料274976份,展出农药、肥料、农机等农业科技展版60余块,执法人员现场介绍识假辨假常识,把劣质农资种子、化肥、农膜也摆到现场,从外观包装如何识别耐心讲解,让农民也成为了辨假专家。现场播放“放心农资百姓无忧”系列电视宣传讲座,利用各县(市)区农广校宣传教育系统播放“放心农资与维权知识”系列广播讲座803.2小时,组织广大农村朋友认真收看,收看人数达127585人;云南省广播电台、**市电视台于3月5日到现场作了采访报道,各县市区电视台也对各县市区开展宣传周活动的情况作了报道,市县电视台报道16次。同时推介了一批放心农资、信誉较好的企业,农资经营户现场介绍一批放心农资,现场销售放心农资xx余公斤。

xx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市xx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为着力点,以落实责任制、加大宣传和曝光力度、强化服务指导为手段,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上半年,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利用2-5月份共集中执法61余次,出动人员2146余人,出动执法检查车辆281车次,检查整顿各类市场273个,检查整顿经营单位376个,共查获假种子1671公斤,假农药及高毒、高残留农药1466公斤,肥料96103公斤。立案查处71件,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程序进行处罚。特别针对种子、农药市场的抽查检验工作中,体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延伸”。一是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执法转变,二是由临时检查为主的执法向日常化执法转变,进一步强化农业执法的主体地位。“三个延伸”:即从单一农资市场管理向农产品质量生产全过程执法监督延伸;从单一查标识、证书向内在质量管理延伸;从单一查市场向查源头、打“窝点”延伸。全市共抽检种子174次,抽检品种15个,通过检验,种子的发芽率都达到国家标准。农药共抽检30多次,抽检品种20个,结果存在质量不合格现象。其中假种子案主要发生在会泽县、麒麟区、罗平县、师宗县,假农药及高毒农药主要分布在:陆良县、宣威市、罗平县等,但通过近段时期的打假整顿和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使全市的农资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管理。

xx年1月4日宣威市宝山镇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发生,进一步说明了在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中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对少量流散在民间的毒鼠强清缴还不够彻底,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毒鼠强整治成员单位的紧急会议,进一步总结毒鼠强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成员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抓好毒鼠强整治工作,杜绝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并于xx年1月10日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毒鼠强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进一步抓好毒鼠强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部门整治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到工作机构不散,工作力度不减,整治要求不变,进一步查缺补漏,全力做好毒鼠强全面清查收缴工作,保证不漏一家一户、一门一店、一瓶一包,进一步强化对合法杀鼠剂营销点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毒鼠强中毒事件的督办。

按照农业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农市秩函[xx]22号《关于申报xx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厅的要求,结合我市农资市场和农资监管工作的特点,经请示局分管领导批准,迅速组织陆良县申报农业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县。

通过上半年的工作,农业执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部分农民没有掌握辨别假冒伪劣农资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对购买了假劣农资后如何追讨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甚了解,以及农资经营者未建立经营档案,未开具有效售种凭证现象突出,致使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到假劣农资后,追偿困难,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等等问题。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在今后执法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绝不心慈手软,力争下半年无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民能够买上放心农资。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农业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xx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方案》和《xx年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保证了农资打假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专项整治良好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全局共出动宣传人员108人次,开展咨询活动10场次,接待咨询群众xx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5000余份,制作宣传板报3块,组织优质农资展销1000公斤,金额4万多元。通过大力宣传引导,进一步普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了人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了专项整治活动良好社会氛围。

三、源头治理,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

一是开展农药经营主体清查。组织力量对主体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详细档案记录,资质条件不符要求的经销商责令限期整改,净化了农药市场秩序。二是严格农资批发环节产品备案审核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农业执法大队严格审查进入我市销售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严把农资商品市场准入关,问题产品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退回改正。通过监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杜绝了违规农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有效遏制了违法经营行为。三是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主要有农资经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进贷查验制度、进销贷发票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禁销禁限用高毒农药制度、过期未失效农药专柜销售制度等,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经营者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四、强化监测,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为使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切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农业执法大队制定详细的农资质量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密度,防止了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从市场抽送检农药样品15个、肥料样品20个,并对质量不合格产品依法予以查处,杜绝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

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

农业执法人员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以是否经营假劣农资、未审定(登记)农资、标识标签不合格农资及禁、限用农资等为重点,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及网点实行拉网式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保证农资市场监管不留盲区死角。截止11月15日,共出动执法车辆10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00多人次,行程1.5万多公里,对辖区内25家农资批发商、生产商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哲桥、大市、南京、灶市等36个乡镇农资市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共检查种子品种200多个,代表数量10多万公斤;检查肥料30多个批次,代表数量400多吨;检查农药品种100多个,代表数量20吨。共受理农资案件186起,其中简易程序案158起,一般程序案立案28起,结案28起,结案率100%。没收假劣种子120多公斤、农药200多件共200多公斤。

今年,我市农资市场通过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资市场秩序稳定。

(一)种子生产经营全部进入市场化。我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已顺利完成,市种子公司已被撤销,市种子管理局已正式成立,种子生产经营已全部进入市场化。目前,我市无种子生产企业,有县级种子批发商10家,乡级零售商150余家,经营的种子品种有400个左右,其中杂交水稻品种约200个左右。

(二)农药市场步入中、低毒高效化。目前,我市无农药生产企业,有县级农药批发商15家,乡级零售商200多家,经营的中、低毒高效农药品种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禁用农药已退出市场。高毒农药试行定点经营,现正在逐步推进之中,计划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全市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行工作,市区批发每个办事处定点2家,乡镇零售市场每乡(镇)定点2―3家。

(三)肥料市场复合肥化。我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达7年,平衡施肥深入推广,基本扭转了以往重氮、轻磷、钾的施肥势头。目前,我市有肥料生产企业1家,县级肥料批发商13家,乡级零售商180多家。经营的肥料品种中,复合肥已占市场份额50%以上,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今年,在全体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药市场规范难度大。农药经营门槛过低,销售尚未设置许可制度,管理难度加大;农药“商标名”繁多,甚至多于过去的“商品名”,使用者难以做到“对症下药”;农药中违规加药现象比较严重。

(二)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没有财政专项农业执法工作经费,除了人头经费外,其他经费开支都靠罚没款解决,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的运转,经费不足已成为我市农业执法工作的“瓶颈”。

xx年工作设想。

总体设想是:实现“四个巩固”,力求“三个突破”,提高“两个水平”,争创“一流队伍”。

1、“四个巩固”。巩固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农业执法领域的执法主体地位,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公众健康。

2、力求“三个突破”。突破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环境保护、外来物种管理三个农业执法领域的执法,寻求突破口,查办典型案件,树立农业执法新权威。

3、提高“二个水平”。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8。5%以上,同比提高0。5个百分比;二是提高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水平,确保结案率100%,杜绝错案。

4、争创“一流队伍”。一是争创耒阳市农业局系统的一流单位;二是争创耒阳市行政执法系统的一流单位;三是争创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系统的一流单位;四是争创湖南省农业行政执法系统的一流单位。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思路

进入2021年以来,我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六中全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围绕全市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以强化全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目标,按照“有案必接,执法必严”的原则,严格执法。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车辆334台次,执法人员1201人次,下达责令责令整改通知书43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起,结案7起,实现罚没收入135655元。有效的整顿和规范了全区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为全区的春耕夏播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种植业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开展了春季农业投入品市场打假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种子专项治理、肥料专项治理行动和农药专项执法行动等五个集中行动活动。主要对辖区内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农民合作社等监管对象进行了集中检查。检查的重点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经营使用情况、生产销售台账记录情况、有无禁限用高毒农药等内容。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92家,生产企业16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8份,立案2起,结案2起,罚款15200元,有利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净化我区种植业市场。

(二)畜牧业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了饲料、兽药专项执法行动、畜禽屠宰专项执法行动和畜禽规模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等整治工作。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过期产品行为,进销货台账是否记录规范齐全,有无假劣违禁兽药,有无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生产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信息记录和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生产环境是否符合标准等。严查未建立肉制品检疫检验制度、屠宰未经检疫病死猪、注水猪等行为,加大对无证私屠滥宰行为的查处,对养殖单位重点检查未建立生产养殖档案、动物卫生防疫不达标等行为。到目前为止,检查生产企业10次,经营单位38次,处理12345热线12家(次),立案3起,结案3起,罚款67645元,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

(三)开展沂河段重要水域禁止违法违规涉渔活动集中整治工作。加强辖区水域执法监管,指导监督清理涉渔“三无”船舶以及绝户网、迷魂阵、地笼等违规网具,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组织执法人员对沂河高都、册山、黄山沂河段水域在白天及夜间加大对执法巡查的力度和频次,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执法车辆111余车次,在刘道口、黄山等敏感水域进行夜间蹲守40次,接到12345处理单近100余起,所有诉求执法人员均做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全区共清理“三无”船只5艘,迷魂阵4帖,地笼50个。

(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和农机安全执法行动。认真组织人员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业务学习,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为重点,加大执法透明度,全面落实执法工作。通过调查目前全区已注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农机维修点6家。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7892台,拖拉机挂牌登记7168台、联合收割机挂牌登记724台。全面开展农机安全日常执法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拖拉机特别是变型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不按时年检、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套牌、使用伪造号牌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车辆24台次,执法人员130余人次,下达责令整改3份,现场处罚1起罚款100元。

(五)林业执法。全年共立案4起,结案2起,罚款52890元,出去车辆20次,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同时,多次联合林业中心、公安分局处理12345群众诉求,根据反映情况进行了调查落实,均给予答复。

(六)粮食执法。为保障粮食收购安全和“双节”期间粮食市场安全平稳运行,联合粮食中心对粮食收购点、粮库和鲁南粮油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粮食收购及存储情况、仓储设施、库存量、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等情况。对发现的个别粮油经营户、企业存在米面油未严格按照分区分类存放,摆放不整齐等情况,对责任人进行了约谈,责令限期整改。

(一)扎实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包括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畜禽规模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兽药、饲料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秋冬季农业投入品检查,秋季种子市场检查,肥料专项治理行动,农机生产安全检查等,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的震慑力。

(二)加大对沂河非法捕鱼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积极寻求探索建立区域和部门间联合执法制,共同打击非法捕捞者跨区作业行为,维护沂河捕捞生产秩序,确保沂河内安全稳定。

(三)抓好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执法选传和集中培训等形式,对全区农资经营户和畜牧从业人员进行法律宣传,营造浓厚执法氛围,为全面开展执法工作奠定基础。

旅游综合执法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特别是3月5日和6月5日全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研究,认真部署,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协调,法制办、编办、执法等有关部门围绕“减少执法层级、下移执法重心”的要求,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及时汇报衔接,于6月下旬讨论制定了全区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的初步方案,先后两次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认真审议和修改完善,形成了《全区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方案》。目前,两个街道办和部分乡镇已按照《方案》开展综合执法试点。

考虑到综合执法改革牵扯面广、涉及领域多,在具体工作中,区上坚持“稳妥有序、集中高效、科学合理”的原则,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科学设置机构。严格按照《***市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从区级和乡镇两个层面,及时调整设置工作机构,完成了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更名工作,在内官、巉口两个乡镇撤销合并了文化服务中心、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等相关站所,组建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所,作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派出机构,开展综合执法。两个街道办的综合执法所即将正式组建,其他乡镇的机构组建工作10月底前可全面完成。

加强职权整合。严格按照市上的部署要求,在整合行使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7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国土、交通、畜牧、林业、水务等8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同时,将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矛盾问题比较突出的物业管理、劳动监察2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进行了整合,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名义集中统一行使。

下移执法重心。在执法试点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坚持区级执法权限做“减法”,即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牌子,只行使城市管理领域7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和强制权,整合其他10个方面的行政执法权不得行使,也不再增加人员编制;另一方面,坚持乡镇执法权限做“加法”,即乡镇组建的综合执法所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名义全面行使整合后的17个方面行政处罚权和强制权,人员编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乡镇内部调剂、充分予以保障,旨在有效破解“看得见的无权管、有权管的看不见”的执法困境。

突出试点先行。为了高效率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我们坚持“大乡大镇先行、重点领域突破”的原则,选择城镇规模较大、执法任务相对繁重、问题比较突出的巉口镇和内官镇先行试点,重点围绕城镇规划、镇容镇貌等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集中执法权限,组织开展了镇区环境卫生、占道经营、门头牌匾等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居住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区上结合综合执法试点,计划在组建街道综合执法所的同时,在社区成立综合执法工作站,进而实现城市的格化执法和精细化管理,切实消除城市执法盲区。

坚持分类推进。在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中,区上严格按照省市《方案》要求,在制定的《全区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将食药监所和工商所予以撤销,职能划归综合执法所统一行使。但考虑到食药监所执法专业性强、任务较重和工商所行政职能逐渐向市场服务转变等实际,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在先行试点阶段,区上对食药监所和工商所暂时予以保留,仍按现行管理体制运行。同时,对城市管理7个方面的行政执法权在乡镇和街道优先整合、集中行使。在管理体制方面,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赋予乡镇行政执法的自主权,通过提高执法效率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中,区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省市的总体部署要求相比,还存在工作整体进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下阶段,区政府将严格按照此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完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综合执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类具体问题,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在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感觉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恳请市上研究解决:

一是关于解决综合行政执法局“借壳执法”的问题。目前县区级综合执法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强制权依据的主要是各级政府的文件,行政执法“于法无据”,存在“借壳执法”现象。建议市上以立法权限调整为契机,对综合执法试点中整合的行政执法权以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形式予以明确。

二是关于理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主体的问题。受县区一级政府职能部门个数限制,目前区综合执法局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不符合“行政处罚原则上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内实施,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不得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建议市上协调将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列入区政府工作部门序列。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局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体队员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中,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全体执法人员,认真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为维护正常的林业生产秩序,保护我县森林资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素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体队员按照局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理念,使全体队员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作为林业执法者,全体人员不断加强林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的学习,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法律培训,极大的丰富了知识,转变了队员的执法观念,提高了执法水平。

一是搞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林业法制观念。坚持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保护森林资源行列中来;二是加大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8起。其中无证运输木材16起,超数量运输木材17起,()货证不符1,擅自改变林地用途4起,共计罚款15.9756万元;信访回复2件。

三、廉洁自律,端正工作作风。

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自律,未发生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干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的现象。

上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执法水平。

二、全面完成局党组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拉盗运木材,乱征乱占林地,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盐池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从20xx年开展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公正执法树形象,强化管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监管为重点,以查处违法案件为突破口,以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我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得到了根本转变。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种子市场进行严查,结合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开展,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六查”,尤其对我县大面积主推杂交玉米品种长城706和主渠道供应商县种子公司进行严格监管,进货渠道严格把关,销货去向一目了然,治理源头,净化市场,确保了我县没有重大案件的发生。在农药、化肥等方面,共办理案件11件,其中农药案件5件,协同动物卫生监督所办理案件6件,今年案件的顺理办理得益于农牧厅法规处、吴忠市执法支队的各类培训和检查指导,使我县执法大队走出了不会办案、不敢办案的困境,在去年零案件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大突破。全年没有一件错案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也没有一起群众上访事件发生。

2、农资营销员培训情况。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共举办农资营销人员培训班2期。一是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结合种子执法年活动,组织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及县城各大超市负责人,举办了为期3天的培训;二是在冬季种子储备时期,结合阳光工程培训,联合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组织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及县城各大超市负责人,举办了为期5天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资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素质,增强了服务“三农”意识,受到良好的效果。三是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法规处张延平处长作了专题讲座。

3、执法信息报送情况。全年以《盐池农牧》报送执法信息22期。

4、新闻稿件刊登情况。在盐池电视台播报新闻4条。一是县人大副主任代占山、县政府副县长王学增带领县农牧、农机、供销、工商、质监、物价等相关部门检查春耕备耕农资储备情况及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落实情况;二是盐池县电视台制作了《农资市场监管》专题片;三是盐池县电视台宣传报道了张延平处长在盐池县执法人员和农业系列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上的专题讲座;四是县电视台对阳光工程农资营销员培训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

5、农资市场专项检查情况。会同工商、公安、物价、质监等部门开展了春耕备耕农资储备情况检查、春季农资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大检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周专项检查、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种子执法年活动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农药市场专项检查、高毒农药经营资质检查、秋季农资打假行动检查、冬季蔬菜生产用药管理农药专项检查、规范蚊蝇用药检查和规范绿色食品包装的超市专项检查等10项专项检查活动。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车辆40余车次,检查农资经营户210家次,整顿农资市场20个(次)。共检查种子标签15份,检查种子经营档案46份,检查品种审定及授权15份;封存种子样品44份,抽查样品15份,通过检验,合格率100%;检查主要农作物种子16万公斤;查处过期农药130.3公斤,全部上报农牧厅法规处,等待集中销毁。并按照有关规定每月每季度及时上报农资打假报表等。

二、规范化建设情况。

1、盐池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是盐池县编办20xx年批准成立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经机构合并调整,现实行种子管理站和农业综合执法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农牧局授权委托,行使农业综合执法,现有在编人员16人,取得执法资格9人,从事执法工作7人。主要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监管。机构独立法人为种子管理站站长(兼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队长)。

2、在盐池农业信息网上公开办事制度、程序、标准,制度上墙,公开执法人员姓名、职务、执法证号、工作职责,上班时间或外出检查挂牌上岗,农牧局专门为执法人员制做了统一服装,规范执法形象。

3、在农牧局门前设立农资案件投诉箱,在盐池农业信息网上公布网上投诉和投诉电话,监督举报电话6016932,接受社会监督。

4、今年全县登记备案的农资企业、经营户46家。种子经营单位43家,其中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的1家(即盐池县种子公司),办理种子代销证的42家。种子代销经营单位中:盐池县种子公司分支机构2家,代销点27家,区内西夏、丰禾、巨丰等其他种子经营企业的代销经营单位13家。

5、农药经营单位17家,肥料经营单位18家。根据相关法律条例和自治区农牧厅的有关规定,对部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没有农药、肥料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责令其及时到工商管理部门变更登记并到农业执法部门备案。目前已监督办理3家经营户的变更登记,新增登记经营户2家。

6、现有固定办公室4间,办公电脑6台,打印机3台,摄像机1台、照相机1台,便携式复印机1台,录音笔等,执法调查取证设备基本完善。在没有专用执法车辆的情况下,我局优先安排执法所需车辆,保证执法工作正常开展。

三、我们的.主要做法。

旅游综合执法工作汇报材料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改进和加强旅游行政执法工作,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旅游综合执法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在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调研提纲的基础上,采取选择典型收集资料和结合其他工作进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旨在了解、总结目前国内地区、城市开展旅游行政执法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效果、经验,形成本调研报告。

旅游综合执法是根据旅游业综合性强,旅游立法、执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力量较弱,以及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行政执法任务不断加重的实际,逐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各地根据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行政执法的实际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逐步建立起旅游行政执法制度和机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主要包括综合执法局、联合执法办公室、部门统一执法、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执法监督委员会等5种形式。

1、体制:成立独立的行政执法局,与旅游局互不隶属,而是直接隶属于地方政府。

2、队伍:执法人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原事业编制的旅游执法机构人员划转,另一部分则是从多个部门抽调。

3、运作方式:采取集中办公形式。

4、经费保障:执法检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5、典型代表:四川省阿坝州。

2006年12月,阿坝州所辖的汶川、茂县、理县、松潘、九寨沟、黑水、小金、红原、若尔盖等9个旅游重点县分别设立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综合执法机构。办公经费由县财政核定后统一划拨,无旅游综合执法专项经费。2007年4月,阿坝州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组建,为州政府直属正县级综合执法机构,其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旅游综合执法人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原州旅游执法支队事业编制人员划转,人事、工资福利关系属州旅游综合执法局;另一部分从公安、规划建设、国土、工商、物价、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安监、卫生、文化、交通、劳动保障、宗教、环保等14个单位各抽调1人(被抽调人员实行一年一换),抽调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在原单位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州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抽调人员的差旅费、误餐费、通讯费、补贴由州旅游综合执法局支付,并由州财政局纳入年度预算安排。

1、体制: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成立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成员又分为核心单位成员和非核心单位成员,核心单位成员要派人参与联合执法办公室集中办公,非核心单位成员不派人参与集中办公,但要安排人员参与办公室的联络工作。

2、队伍和运作方式:办公室通常会下设专门的旅游执法大队,成员从各单位抽调。

3、经费保障:执法设备由各成员单位提供,执法经费由办公室负责解决。

4、典型代表:浙江省杭州市。

2009年,杭州市抽调市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城管执法局、物价局、质监局、卫生局、文广新闻出版局、民族宗教局等部门人员,组成隶属于杭州市旅游目的地环境秩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并于2009年9月14日成立由全市多个政府部门联合组成的旅游执法支队,编制30人,同时成立了上城、下城、西湖区执法大队,强化属地管理。制定了旅游目的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修订了《关于加强杭州旅游目的地环境秩序管理的实施意见》,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旅游目的地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杭州市常态化旅游联合执法正式启动。市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包括核心成员单位和非核心成员单位,核心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市旅委、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城管执法局、物价局、质监局、卫生局、民族宗教局、文广新局、公安局交警局等,每单位抽调1-2名参与市旅联办集中办公,期限及具体排班由市旅游目的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视工作推进情况决定;市旅游目的地环境秩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为非核心成员单位,不参与市旅联办集中办公,但要指定一名人员参与此项工作,负责本单位与市旅联办的工作联络。市旅游目的地联合执法办公室与市旅游执法支队、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合署办公。抽调人员工资、福利由原单位负责,旅游目的地整治经费由市旅联办解决,各成员单位在人力、执法装备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并根据市旅联办统一安排轮流携带执法车辆。

(三)部门统一执法模式。

1、体制与运作:先整合以往文化局、体育局与旅游局的职能,成立新的行政局,然后在其下设立旅游综合执法机构,综合行使此前文化、体育、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权。

2、队伍:综合执法机构由正式的行政人员组成。

3、经费保障:财政预算全额拨款。

4、典型代表: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于2009年下半年开展机构改革,将原文化、体育、旅游系统合并,成立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改革前旅游市场执法主要由原市旅游局直属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负责,核定公务员编制10名;改革后旅游质监所被整合至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市场监察与执法协调处,该处加挂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的牌子,综合承担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文物、体育、旅游领域的执法协调职责,核定编制15名,实行全额财政拨款,车辆等执法设施设备有保障。

(四)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模式。

1、体制:由旅游局牵头,多部门参加,有固定的成员单位。

2、队伍与运作方式:执法人员不固定,需要时从各单位抽调人员开展联合执法。

3、经费保障:执法经费和后勤保障仍由抽调单位负责,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

4、典型代表:北京市。

游局预算。

(五)执法监督委员会模式。

1、体制:以旅游局为主导,多部门参与,不是独立的行政执法机构。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但成员单位不派人参加日常集中办公。

2、队伍与运作:需要时由各部门抽调执法人员开展联合执法。

3、经费保障:执法经费和抽调人员工资、福利由各成员单位保障,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

4、典型代表: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成立旅游联合执法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的服务监管作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合力规范作用。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履行相应的旅游市场管理职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旅游局。各成员单位按照财政拨款实行经费保障,人员由各成员单位相关处室的执法人员组成。

五种模式特征见附表。

从不同的几种模式分析,我们认为旅游综合执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有其基本规律和共同的特征,在推进旅游综合执法过程中,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提高和改善。

(一)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引导、属地管理,常态执法、综合治理,权责一致、分类处理,集中力量、依法行政。

(二)体制机制。有固定的组织机构负责旅游执法,建立了长效和常态化的执法机制。整合多个部门的执法权,各部门依据各自执行的法律法规行使执法权,共同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执法效率比较高,执法力度也更强,弥补了因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所带来的执法难题,使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主要任务。一是制定当地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活动,指导和督促有关区县履行监督管理旅游市场的职责;二是协调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行政执法权,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检查和处罚;三是负责当地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查处各类旅游投诉案件,完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监督体系,督促指导下级旅游执法部门处理旅游投诉和实施行政处罚;四是针对当地旅游市场的变化,开展旅游执法调研,提出完善旅游管理和综合治理的意见,宣传政策法规。可见,旅游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手段就是受理游客投诉、咨询、情况反映,开展专项整治和综合执法检查,查办违法违规案件三个方面。

(四)工作方式。一是各成员单位职责权限不划出,执法主体不变,执法过程中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执法检查。案件涉及哪个部门,就由相应职能部门依据各自执行的法律法规负责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往往是旅游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协调。二是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检查,包括日常例行检查和对问题较多企业进行重点抽查。部分地方如阿坝州建立了完善的检查计划,其日常检查原则上每月不少于4次,在黄金周等节假日前及重大活动前开展全面检查,而抽查原则上每月不少于3次。南京则是根据旅游市场实际,每月定期组织1至2次旅游联合执法检查,在重大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期间,开展不定期的专项旅游联合执法检查。

(五)执法效果。一是加大了力度,二是加强了力量,三是增强了效果,四是提高了效率,五是改进了素质。旅游综合执法,综合运用各部门执法权、执法队伍和法律法规,弥补了旅游行政执法法规依据不足、力量不足、经验不足、设备和手段不足等缺陷,明显增强了执法检查和案件处理。同时,由于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各部门各负其责,在重大案件处理和综合整治工作中相互沟通、联合取证、分头执法,比由旅游部门单独协调解决效率高、效果好。此外,由于业务需要和综合执法过程中各部门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得综合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六)模式比较分析。综合执法局模式是力量最集中、力度最大、机制化和制度化最明确的模式,主要适合于旅游成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和城市,因此适应面有限,而且旅游执法与公安、工商、质检、物价等相关执法的职责权限如何划分仍然不明确。综合执法办公室实行力量、职责任务等集中与分散结合方式,既保证了统一行动的需要,又兼顾到各个部门依法承担职责和行使执法权的需要,值得推广学习,但力量的稳定性、工作的连续性和机制的长效化都还存在问题。与文化、体育等相关部门相结合的部门统一执法模式,依托设立与相关部门一体化的行政机构,实际上仍然是单一行政机构为执法主体,不是多部门综合或联合旅游执法,对于实行“大部制”改革的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有借鉴意义。旅游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和执法监督委员会模式,主要是加强了统一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对改进旅游部门自身执法力量不足、法规依据不足、手段不足、力度不足等状况有好处,是目前适应面比较大的模式,但存在协调工作量多、难度大的不足。

(一)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通常人们认为旅游工作是旅游部门的事,旅游综合执法说到底是旅游部门的工作任务,包括旅游部门在内的参与单位及其人员普遍具有支持配合旅游部门工作的观念,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都受到影响。

(二)组织协调难度很大。旅游综合执法的办公室等办事机构都设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工作都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由于成员单位多,且隶属于不同部门,彼此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各部门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不同和参与人员素质差异等因素影响,组织协调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召集难、集中难、综而不合、合而不力的问题时有发生。这种状况被戏称为旅游局“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

(三)执法队伍及工作不够稳定。由于多为成员单位抽调人员或者指定人员参与旅游综合执法,人员工资福利及工作业绩考核奖评都在自己单位,实行一年一换等轮换制,人员思想不稳定,执法队伍不稳定,工作连续性和效果也受到影响。

(四)执法效率效果有待改进。因参与部门多,各部门分别行使职权,导致执法环节多,时常出现盲区和退位扯皮现象,执法成本大,执法效率和效果状况都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日常的旅游市场监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有待加强,在执法取证、行政处罚等具体问题上需要突破。

(五)法律法规依据不统一。各部门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衔接有问题,交叉执法、法律监管空白甚至法律条款抵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对“黑车”的监管责任界定就不明确,旅游质监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问题也需要尽快通过旅游立法等途径来统一解决。

(六)属地管理责任有待加强。各地对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都给予支持,但部分地方仍然。

重视不够、决心不够大,对辖区内屡次发生的问题,如部分地方旅游商店以“攀老乡”等名义坑骗游客的问题,不能痛下决心,彻底根治。旅游综合执法虽然能够迅速解决旅游市场的重点、难点问题,但由于旅游市场大环境所致,全面净化旅游环境还有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七)经费和后勤保障有待加强。由于各地旅游综合执法体制不尽相同,部分地方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有财政全额拨款保障,部分地方是由各成员单位自筹执法经费和提供设备,往往使得旅游执法经费不到位,尤其是县一级旅游综合执法经费支撑不够,车辆和后勤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制约旅游综合执法职能的发挥。

四、主要对策措施。

各地解决综合执法问题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完善综合执法机制;从各单位抽调的人员纳入旅游综合执法机构的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强化各抽调单位人员的素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的支持,满足旅游综合执法的日常开支。

(一)统一认识,进一步创新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旅游综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部门界限和执法壁垒,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综合执法体制常态化还要求进一步修改相关法律,赋予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更大的执法权,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旅游市场监管之责,进一步改变过去综而不合、合而不力等状况。通过体制创新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切实推进旅游市场规范化。

(二)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旅游综合执法职能。随着旅游综合执法的深入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明确旅游综合执法的职能。一是要明确旅游综合执法的主体,赋予相应的职能和权限,制定出台旅游综合执法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执法主体和联合执法各成员单位的权利义务,建立长效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二是要明确旅游综合执法的范围,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相互取证、及时通报、归属处罚”的综合执法机制(行政处罚调查权与决定权相分离),将旅游执法检查、投诉处理以及涉及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执法,都要纳入旅游综合执法的范围。三是要进一步明确旅游综合执法“属地原则”,地方政府要积极加大对旅游综合执法的保障措施,设立专款支付旅游综合执法经费,增加旅游联合执法人员和车辆,加强部门配合力度,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分头行动中也要主动及时地为其他部门采集相关证据,由归属管理的行政执法主体做出行政处罚,确保当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三)抓住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各地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整合旅游行政资源,调整充实旅游执法队伍,明确旅游执法队伍行政编制,要配备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干部充实到旅游综合执法队伍中,人员数量要保证旅游综合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强旅游综合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聘请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涉及行政执法和旅游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方法、投诉处理等专题讲座和研讨,提高旅游综合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办案质量。要规定旅游综合执法各部门责任,健全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和属地管理督查考核办法,完善旅游联合执法机构和人员考核、评优、表彰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开展旅游综合执法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调动综合执法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性的旅游综合执法队伍。

(李任芷、蔡家成、段国强、胡抚生执笔)。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思路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二是加强学习,组织全体队员对《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涉农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巩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起步晚、底子薄,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充分履行好依法治农的职责,让更多的群众增强维权意识,加强农业法律知识宣传学习,是一条必须遵循的规则。一是结合“放心农资进万家”活动的开展,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农资经营户散发各种宣传资料5100余份,悬挂横幅4条、张贴标语320余张,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580多人次;二是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以送科技、送法、送优质农资下乡进村为重点的宣传活动。

一是严格农资经营资质的审核,从源头上防止假劣农资进入市场。我们对境内186家生产、经营农资的单位和个人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经营者进行了备案登记。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农民春季生产安全,有效净化全县农资市场,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从源头上堵住假劣农资进入农资市场,维护春耕生产正常秩序,根据上级要求,按照年初工作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5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30人次,抽检农资样品32个,检查农资经营户186家,检查市场40处,立案查处案件1起,下达整改5份。在检查中突出重点,对重要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管。三是加强日常监管,杜绝重大农业事故发生。一方面加强经常性监管,通过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有效结合,随时掌握经营动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对发现的大案要案进行从重从快处罚,另一方面加强对农资产品售后的监管,我们利用下乡的执法检查,经常深入农村、田间地夕,进行调查研究,对因农资质量给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努力责成相关责任人作出依法赔偿,尽力将影响消除在基层。同时构筑执法调解平台,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认真做好涉农纠纷的调解工作,受理因种子、农药质量等问题投诉案件。通过执法队调处烤烟、西瓜药害案:受害面积涉及烤烟180亩、西瓜80亩,补偿金额合计16万元,成功化解经销商与农民的经济纠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通过强化市场准入、检测检验、查处曝光、督导检查等综合措施。在以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为监管重点,狠抓基地建设、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执法工作。二是着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资源是农业的基础,只有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矿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导致局部地区的农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耕地质量明显下降,我们把破坏耕地土壤肥力和恶意改变耕地用途的案件为切入口,严厉打击耕地质量违法行为。

一是继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建立每月最后一天为集中学习日制度,紧紧围绕“怎样开展农业执法”这一主题,系统学习执法程序,适用法律的准确性,增强对案件性质的判断能力。二是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认真贯彻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狠抓源头,治理以重点季节、重点产品、重点市场为突破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不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三是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着力从农产品的产地、生产环节,科学指导农业合作社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查处力度,促使农产品生产、加工者严格按标准化生产加工,经营优质的农产品,从而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思路

进入2021年以来,我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六中全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围绕全市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以强化全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目标,按照“有案必接,执法必严”的原则,严格执法。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车辆334台次,执法人员1201人次,下达责令责令整改通知书43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起,结案7起,实现罚没收入135655元。有效的整顿和规范了全区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为全区的春耕夏播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种植业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开展了春季农业投入品市场打假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种子专项治理、肥料专项治理行动和农药专项执法行动等五个集中行动活动。主要对辖区内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农民合作社等监管对象进行了集中检查。检查的重点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经营使用情况、生产销售台账记录情况、有无禁限用高毒农药等内容。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92家,生产企业16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8份,立案2起,结案2起,罚款15200元,有利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净化我区种植业市场。

(二)畜牧业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了饲料、兽药专项执法行动、畜禽屠宰专项执法行动和畜禽规模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等整治工作。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过期产品行为,进销货台账是否记录规范齐全,有无假劣违禁兽药,有无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生产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信息记录和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生产环境是否符合标准等。严查未建立肉制品检疫检验制度、屠宰未经检疫病死猪、注水猪等行为,加大对无证私屠滥宰行为的查处,对养殖单位重点检查未建立生产养殖档案、动物卫生防疫不达标等行为。到目前为止,检查生产企业10次,经营单位38次,处理12345热线12家(次),立案3起,结案3起,罚款67645元,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

(三)开展沂河段重要水域禁止违法违规涉渔活动集中整治工作。加强辖区水域执法监管,指导监督清理涉渔“三无”船舶以及绝户网、迷魂阵、地笼等违规网具,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组织执法人员对沂河高都、册山、黄山沂河段水域在白天及夜间加大对执法巡查的力度和频次,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执法车辆111余车次,在刘道口、黄山等敏感水域进行夜间蹲守40次,接到12345处理单近100余起,所有诉求执法人员均做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全区共清理“三无”船只5艘,迷魂阵4帖,地笼50个。

(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和农机安全执法行动。认真组织人员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业务学习,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为重点,加大执法透明度,全面落实执法工作。通过调查目前全区已注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农机维修点6家。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7892台,拖拉机挂牌登记7168台、联合收割机挂牌登记724台。全面开展农机安全日常执法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拖拉机特别是变型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不按时年检、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套牌、使用伪造号牌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车辆24台次,执法人员130余人次,下达责令整改3份,现场处罚1起罚款100元。

(五)林业执法。全年共立案4起,结案2起,罚款52890元,出去车辆20次,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同时,多次联合林业中心、公安分局处理12345群众诉求,根据反映情况进行了调查落实,均给予答复。

(六)粮食执法。为保障粮食收购安全和“双节”期间粮食市场安全平稳运行,联合粮食中心对粮食收购点、粮库和鲁南粮油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粮食收购及存储情况、仓储设施、库存量、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等情况。对发现的个别粮油经营户、企业存在米面油未严格按照分区分类存放,摆放不整齐等情况,对责任人进行了约谈,责令限期整改。

(一)扎实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包括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畜禽规模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兽药、饲料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秋冬季农业投入品检查,秋季种子市场检查,肥料专项治理行动,农机生产安全检查等,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的震慑力。

(二)加大对沂河非法捕鱼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积极寻求探索建立区域和部门间联合执法制,共同打击非法捕捞者跨区作业行为,维护沂河捕捞生产秩序,确保沂河内安全稳定。

(三)抓好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执法选传和集中培训等形式,对全区农资经营户和畜牧从业人员进行法律宣传,营造浓厚执法氛围,为全面开展执法工作奠定基础。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思路

为使农业执法人员更好地行使执法权利,全体执法人员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文明执法、树立农业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上半年,我们重点对农业有关法律、农业部部令公告、行政通知以及省市下发的有关公告系统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按照农业部新规定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进一步完善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严谨的执法队伍。

根据以往的假劣种子、农药、化肥案件,由于宣传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今年上半年,根据xx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总体工作安排、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xx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的通知》以及省农业厅的要求,xx市及时制定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于3月5-10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以送科技、送识假辨假常识、送优质农资下乡进村为重点的宣传周活动。xx年3月5日,由xx市农业局组织,局属法规科、执法支队、种子管理站、植保站、土肥站、农机推广站、水产站、农环站等参加,在沾益县组织开展了“xx市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各县市随即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市共出动车辆311车次,制作宣传标语107条,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宣传咨询165场次,组织农业法律法规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方面的专家3146余人次进行现场咨询、现场解答,现场咨询人数达98421人,辐射人数达450080人,组织农资质量鉴定服务73人次。发放《农业部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科技明白纸》、《蔬菜科技知识小问题》、《如何正确施用农药》等宣传资料、技术材料274976份,展出农药、肥料、农机等农业科技展版60余块,执法人员现场介绍识假辨假常识,把劣质农资种子、化肥、农膜也摆到现场,从外观包装如何识别耐心讲解,让农民也成为了辨假专家。现场播放“放心农资百姓无忧”系列电视宣传讲座,利用各县(市)区农广校宣传教育系统播放“放心农资与维权知识”系列广播讲座803.2小时,组织广大农村朋友认真收看,收看人数达127585人;云南省广播电台、xx市电视台于3月5日到现场作了采访报道,各县市区电视台也对各县市区开展宣传周活动的情况作了报道,市县电视台报道16次。同时推介了一批放心农资、信誉较好的企业,农资经营户现场介绍一批放心农资,现场销售放心农资xx余公斤。

xx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xx市xx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为着力点,以落实责任制、加大宣传和曝光力度、强化服务指导为手段,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上半年,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利用2-5月份共集中执法61余次,出动人员2146余人,出动执法检查车辆281车次,检查整顿各类市场273个,检查整顿经营单位376个,共查获假种子1671公斤,假农药及高毒、高残留农药1466公斤,肥料96103公斤。立案查处71件,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程序进行处罚。特别针对种子、农药市场的抽查检验工作中,体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延伸”。一是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执法转变,二是由临时检查为主的执法向日常化执法转变,进一步强化农业执法的主体地位。“三个延伸”:即从单一农资市场管理向农产品质量生产全过程执法监督延伸;从单一查标识、证书向内在质量管理延伸;从单一查市场向查源头、打“窝点”延伸。全市共抽检种子174次,抽检品种15个,通过检验,种子的发芽率都达到国家标准。农药共抽检30多次,抽检品种20个,结果存在质量不合格现象。其中假种子案主要发生在会泽县、麒麟区、罗平县、师宗县,假农药及高毒农药主要分布在:陆良县、宣威市、罗平县等,但通过近段时期的打假整顿和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使全市的农资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管理。

xx年1月4日宣威市宝山镇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发生,进一步说明了在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中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对少量流散在民间的毒鼠强清缴还不够彻底,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毒鼠强整治成员单位的紧急会议,进一步总结毒鼠强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成员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抓好毒鼠强整治工作,杜绝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并于xx年1月10日下发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毒鼠强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进一步抓好毒鼠强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部门整治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到工作机构不散,工作力度不减,整治要求不变,进一步查缺补漏,全力做好毒鼠强全面清查收缴工作,保证不漏一家一户、一门一店、一瓶一包,进一步强化对合法杀鼠剂营销点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毒鼠强中毒事件的督办。

按照农业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农市秩函[xx]22号《关于申报xx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厅的要求,结合我市农资市场和农资监管工作的特点,经请示局分管领导批准,迅速组织陆良县申报农业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县。

通过上半年的工作,农业执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部分农民没有掌握辨别假冒伪劣农资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对购买了假劣农资后如何追讨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甚了解,以及农资经营者未建立经营档案,未开具有效售种凭证现象突出,致使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到假劣农资后,追偿困难,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等等问题。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在今后执法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绝不心慈手软,力争下半年无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民能够买上放心农资。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