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9 14:33:44 作者:碧墨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坚持,还需要多做口语和听力练习。想要在英语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总结。

浅谈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的策略问题

自从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诞生后,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套新教材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高中英语新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风,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道路。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目标语的语言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师和课堂教学作用以外,教材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合适的途径。因而,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之时,必须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搞清楚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途径。

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我们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思想有如下的认识: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centered)的语言活动和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者和实践者。而教师则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就如老教师常常说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如果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岂不是成了观众或听众了。所以我们课内课外都需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现和发挥。

这套教材强调有意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所设计的大量听说读写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教材还提供了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个人,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individual,pairorgroupwork),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添加的游戏,歌曲,采访,角色扮演(games,englishsongs,interviews,roleplays)等练习与任务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体,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巩固和增强综合语言能力。

第二,倡导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可操作的,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英语交际的成功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易于教学操作还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完成某个项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尽管这套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提要进行补充或删减,对教材的难度,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但“难教”还是我最大的切身感受,原因主要有:

学生方面。

新教材容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我所任教的农村普通中学的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连音标都不认识,单词都不会读,所以在课堂上开不了口。还有听力,部分农村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也不够感兴趣,不配备耳机或复读机,又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仅仅靠课堂来锻炼听力,效果不是太明显。况且新教材中有几个单元的听力难度偏大,所以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简直一窍不通,所以连上课基本的指令用语都搞不清楚。有时候布置一项任务,能完成的总是少数学生。因而,教学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自身方面。

作为一名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新教材的使用对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因为不熟悉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也有限,所以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现在每个单元的相关话题都是非常时代感和生活化的,所以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知识面。课堂语言活动也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灵活,教师需要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这些都给我们新教师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会更多。

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学校强调的是狠抓基础。每个单元整理出一些重要的单词,词组与句型,要求学生背诵与默写。这些词组与句子的数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让每个学生都储备一定量的单词,这样一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与阅读水平。毕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的听说读写活动都是无法开展的。词汇是基础,所以应该从抓词汇入手。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准备书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必须掌握许多其它的本领,如英语口语的灵活性与得体性,丰富的知识面,幽默机智等等。在工作之余,我们就应多看多听英语节目。为了保证课堂上的交流效果,我们需要随时调整上课发问的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特别是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当然我们平时还需多读书看报,需要了解先进的教学观念,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从新教材中学到了许多教学思想,也具有了几分教学体验,虽不深刻,但也是今后工作的起点。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要真正教好外语,教师还必须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是外语教师的价值所在,也是外语教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如果能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就一定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和突破的。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

英语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位英语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但是英语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究竟占多重要的位置?英语教师在自己教学中究竟有些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保证它的重要位置?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答案。因为人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多是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做出的判断,是定性的回答,缺少具有确切数据的定量分析。近年来,国家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我校以着力构建活力课堂为突破口,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手段,以课堂观摩为主阵地,课改思路逐渐明晰。

单词教学的方法也备受观注,如果单词的教学方法还像以往的教师单纯领读,学生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是不符合新课改的需求的。因为新课改后的英语教学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放在了首位。那么新课改下的单词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认为,应该以人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实现知识拓展应用为本。我校英语组采取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实验法等方法进行了一次全面、客观的调查,对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客观的回答。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小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按照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根据各年级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专家及教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分析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2、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整理,分析中学英语活力课堂单词教学模式的研究资料,提取有价值的资料,研究组学习讨论。通过每人每周上研讨交流课,然后讨论形成共识或验证假设,形成风格。

3、内容分析法:认真分析研究资料,去伪存真,提取有价值的资料。

4、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2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5、观察法:观察老师及学生英语课上的表现,认真做好每一次记录。研究组及时分析,讨论和总结每一节研究课的得失,探讨出更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6、调查法:通过开放式问卷或封闭式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课的评价,做好前测和后测的记录及具体的数据分析。

7、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二、背景情况。

1.课题组共发出200份调查卷,收回有效问卷189份。

2.调查只涉及我校的17个班级。

3.问卷中有部分试题是可以多选的。为了保证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课题组没有按人数来处理数据,而是按每道题答题人次。

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同一个难题,英语单词记过就忘。经过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心理因素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词汇学习就是花点时间记记背背。而实际上,掌握一个单词不仅要掌握其读音、拼写、词性,还要能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熟练地识别和运用它。由于对词汇学习认识不到位,致使学生产生了轻视心理,缺乏对词汇学习的艰苦性的心理准备。

2、学生学习词汇存在方法上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识记单词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读,把拼词与读音、口头拼写与书写、单词的重音与识记重点脱离,不注意读音与字母(组合)之间的关系,不能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

3、学生在词汇学习上未能及时巩固。一方面,学生不能自己主动去复习、巩固学过的单词和短语;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做足够的工作去监督落实学生的记忆;还有的学生由于其它学科压力而忽略了对英语学习时间上的投入。结果,学生学过的词汇长期得不到及时的巩固。

4、生词的复现率太低。在整个词汇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除了记笔记,很少积极参与,殊不知如果没有运用的机会,笔记本上再精彩的内容,最后还是要遗忘的。

因此,英语词汇教学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单词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减缓遗忘单词的速度,然后再辅以适量的巩固和复习,最终让学生能够牢记单词并能将其灵活运用。笔者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加强单词发音与单词拼写的结合。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很注重语音的教学,往往把“读”和“写”区分开来,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长远来看还使学生缺乏单词拼读能力从而不利于以后对英语单词的自学。其实,把单词发音与拼写结合起来记忆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新单词talk和warm时,可以先告知学生,常见的发||音的字母及字母组合有a、al、ar、au等。在记忆这两个单词发音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读字母组合al与ar,再进行整体发音;在记忆拼写时,要求学生将单词拆开来记(t-al-k;w-ar-m)。最后将读与写相结合,使得学生记住了al、ar的发音,也记住了这两个单词,并且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

二、创设情境,辅助词汇教学。

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新词汇的教学,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有趣,很容易使学生对新单词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利于以后的巩固记忆。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实物演示。

在教授新单词时可将实物展示给学生,一般适用于名词类词汇的教学。比如在教授apple、banana、orange等水果类词汇时,可将各种各样的水果带到课堂上,在把水果一个个展现给学生的同时,也将相应的英语单词教给他们,这样的教学简单直观,有更好的记忆效果。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助于单词学习的情境,比如在学习capital时,可先用幻灯片将beijing、paris、london、tokyo等著名首都城市有代表性的图片展现给学生,最后再给他们讲解:这些地方都是capital。相信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这个单词。

3、用体态演示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单词呈现给学生。比如,在教swim时,教师可做一个夸张搞笑的游泳动作,在博得学生开怀一笑的同时,也让他们每次看到单词swim就会想到教师的动作,从而让他们牢记这个单词。

三、教会学生用联想方法记忆单词。

在任何事物的记忆过程中,联想记忆都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英语词汇也不例外。在词汇学习中,联想记忆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教会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看到某个新单词首先要想到与该单词有关联的一个实际事物,把该单词与之一对一结合起来记忆。比如,在教popular时,就可以采用此法。有些男同学喜欢篮球,教师可让他们把popular与著名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联系起来,使其看到单词就想到乔丹,继而想到乔丹是很“流行的”、很“受欢迎的”,从而记住popular的意思。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长久记忆。另一种是教会学生建立联想词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词,让学生自由发挥,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其他词,并将这些词结合在一起记忆。比如,在教film时,可令学生联想到cinema、television、hero、actor、actors、director等。这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模块,有助于他们将所学单词灵活运用。

四、善用对比与归类法。

英语单词中有些词或是具有相似的词型,或是具有相似的词意、用法等。此类有明显的相同点甚至是容易混淆的词语,可以进行对比与归类记忆。比如,buy、bye、by发音相同,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进行记忆。

词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和钻研。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英语词汇,为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教学是贯穿整个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外语时,就应提高对词汇教学的重视.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运用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力争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听说、写作等综合能力.

作者:杨艳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浙江,宁波,315175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8“”(41)分类号:h3关键词:词汇词意教学语篇

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策略的论文

词汇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成分,因为它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方面,词汇教学的难度和总量加大;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运用和表达,确保词汇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按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词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笔者基于词汇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对策。

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学生对拼读规则不甚了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表达和运用。但是,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领读、跟读”式的词汇教学法,部分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音和语法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有些学生甚至没有掌握词汇的拼读规则,致使学生很难运用词汇的拼读规则来记忆词汇,如about,绝大部分学生的词汇学习法都是a-b-o-u-t,将单词拆分成字母,然后通过死记硬背相关的组成字母来达到对词汇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难以提升。

(二)词汇教学脱离语境

对于词汇教学来讲,结合上下文或者相应语境极为重要。因为,词汇往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含义。但是,当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往往传统而落后:词汇教学孤立,没有结合语境和上下文的意思,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每个单词的不同用法。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不能够将词汇的真实含义牢记心中,往往都是背过了,过几天又忘记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重记忆,轻运用

对于词汇的学习来讲,运用是根本目的。但是,当前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往往忽略学生对词汇的运用。在教学时都是强调学生词汇量的积累,让学生将课本上或者一些其他词汇本上的单词牢记于心,并让学生牢记每个单词的不同用法。这样的记忆模式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将失去词汇学习的意义。如果学生的词汇学习没有和运用结合在一起,即使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用法和意义,也容易混淆,本末倒置,最终使得学生的词汇学习失去应有的价值。

当前,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词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音、形、义相结合,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对于词汇教学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英语词汇的拼读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语音是词汇学习的根本,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语言知识都不了解,那势必会严重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对于现在的英语教学来讲,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根本,所以掌握语音规则是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音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把握,如国际音标、拼读规则、音节以及重音等。尤其是现在的自然拼读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结合语境,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而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语境,加深学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促进学生词汇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语境法,提高学生对词汇的了解和记忆能力。语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结合上下文、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等加深学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三)强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促进词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总之,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词汇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词汇教学的效率。本文就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标准,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词汇在任何语言的学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语言的基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词汇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词汇表的记忆和学习,而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一种过程,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今年七年级新目标英语的使用,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英语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难点,在新目标英语中更加突现。搞好在起步阶段搞好词汇教学,对学生英语的长远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引言。

词是语音,音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又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元(陆国强1986)。离开了词汇的学习,任何语言的习得都是徒劳无功的。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的表达就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就无从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英语水平的高低。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

新目标英语goforit是人民教育出版与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新教材七年级(上)在语法教学上并没有做过多的按排,但词汇量大是该教材的一大特点。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词汇有700个左右,比人教版的教材词汇有较大增加幅。词汇的加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基础不一,这对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在起步阶段词汇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其意义重大,十分值得研究和学习。

二、新目标英语的教学难点。

1、新目标英语第一册有词汇700个左右,第二册约450个,单词多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难点。

2、学生英语基础不一,分化严重。尽管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英语。但多数学生升入初中不具备1-2级课标的基础(小学阶段基本掌握600-700个单词的词汇量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以本校为例,作为农村初中的一所,很多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英语学习能力差,首先表现在语音方面,单词读不来,意义无法理解。面对新教材顿感到很不适应,难以进入学习角色,觉得学习任务重、负担重。有的学生基本上是“零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困难可想而知道。

4、课的编排和juniorenglishforchina完全不同,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单词教学,是目前使用新目标的进行词汇教学的困惑之一。

5、新教材刚开始使用,教师尚处在初始的实践探索之中;教师接触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册,对初中六册教材的全貌没有整体上的感性认识。

6、使用的新教材虽说是初中起点(零起点)教材,但显然教材的预备篇内容少,所用课时少,不能弥补学生小学英语不足。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词汇是学生的最大的“拦路虎”,对于起步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要完成新教材说要求的目标,首先应该重视词汇的教学。

1激发兴趣是关键。

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一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也说过:“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老师首要做的工作。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单纯而富有童趣、乐观而富有朝气。但学习上情绪波动往往较大。在具体的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兵法有云: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词汇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高压鞭策,结果可能是适的其反,在学生中滋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七年级的单词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作为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注意这样的一些关键词:1)气氛(atmosphere、2)自尊(self-esteem)、3)勇气和信心(courageandconfidence)、4)鼓励(encouragement)。

新教材课本本身就很吸引学生的注意,新目标英语课本的画面采用了彩色的卡通人和物,配上各种情景对话,非常适合刚上初中的学生的心理,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兴趣。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迫切需求(目标功利化)、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动机)、重视起点评估和反馈(成功可视化)。总之,在起步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2强调音、形、义的教学。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三年看头年,初一是基础,语音是核心,要学好英语,首先要突破语音关,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拼读规则是突破语音关的关键,尽管英语单词难记易忘,但它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根据专家的研究,英语单词尽管读音和拼写形式上是两套符号,但90%以上在音、形之间是统一的,有规则的。英语毕竟是拼音文字,一般只要读出单词的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则,许多单词就很容易拼写出来。现在的初中教材中的词汇大部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教学词汇中,从字母入手,在学生了解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的基础上,再讲解归纳元音字母及常见的一些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根据字母拼读单词。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读音,又能帮助学生记住了单词的拼写。比如:在教name时,给学生讲解什么叫开音节,元音字母在开音节中发本身音,即a发/ei/,e发/i:/,i发/ai/,o发//,u发/ju:/。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则后,就会很容易地读出take、date、、。新教材单词中多音节单词比较多,如:difficult、exciting、conversation、favorite、interesting、documentary.broccoli等。众多的多音节单词的出现,势必会给学生的单词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让学生通过音节划分来记忆单词,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

3注意多渠道的输入,多形式的输出。

词汇记忆问题历来是外语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为了提高记忆的质量,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地记忆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用各种器官识记词汇,尽量做到通过耳听、口说、眼看、手写来学习词汇,充分发挥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和动觉记忆相结合的综合记忆作用。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教学中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提高了同时呈现词的音、形、义的可能性,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下,迅速建立词汇各方面的联系,准确掌握词汇的各个方面,从而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词汇教学又迈出可喜的一步。输入只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还离不开输出。词汇的输出形式很多,例如,可根据特定的话题材料给出特定的词汇,让学生用这些词汇进行情境对话或书面表达;也可以要求学生挑出与词汇单上的词不搭配的词,并解释他们为什么要选掉这些词;还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能记住的所学单元中的单词,让他们按种类将词分组,画出词汇理解图。这些输出形式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增强词汇的搭配能力,巩固相关的语义网,促进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4注意新单词的直观教学方式。

用直观法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大量生动的图片,为新单词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教授新单词中可以用多种直观教学法。

a.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thisisapear(用手指着梨)用同样的方法教apple,backpack,pants等和生活相关的单词,在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中前几个单元这类词较多。。

b.用简笔画。简笔画要画得快,边画边交流,达到用画表达词义。如:男孩(boy),女孩(girl)。

c.使用图表.如用树形图介绍家庭成员及其关系(familytree)。

d用手势教学here,there,this,that等。教师边说英语边演示,让学生边听边领会并运用于实际之中。

e)通过多媒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词汇教学。

6在练习中掌握词汇,培养语感。

词汇教学要认真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孤立地教学词汇是难以凑效的,只有在句子中,在一定的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活动中教学词汇,才能实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标。

7在任务中教授单词。

新目标。

总之,英语中的词汇教学,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版。

3左杏生“常见单词记忆法”《学英语》第28期。

4李宋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条原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第9期。

5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策略论文

词汇是构成英语句型和篇章的基础元素,是进行英语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学习中词汇量是评价其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如果词汇量不足,就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不能深入理解交际过程中对方的语言含义和意愿等。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量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水平,良好的词汇储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探索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成因并制定更科学、更完善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案。

(一)词汇教学中忽视语音语法,导致音形义隔离。一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对语音语法有所忽视,认为这些知识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很少进行系统性讲解。而实际上,不少高中生对国际音标、拼读规律等掌握并不牢固,在音节、重音等方面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范读和领读较多,但是对于语音、语法缺乏有效指导,造成音形义隔离。这一问题使不少学生在词汇记忆中依靠死记硬背而难以掌握其规律,甚至会因此感到枯燥乏味,失去英语学习兴趣。(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语境融合。目前,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词汇并带领学生朗读,对词义进行解释,给出例句要求学生记住词汇用法,拼写并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语境支持,学生即使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词汇进行记忆,但是遗忘速度也很快。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真正理解词汇与语境的融合作用,进而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三)注重单词记忆效果,忽视词汇的应用表达功能。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通过知识灌输方式强化学生单词记忆效果,虽然表面上学生掌握了词汇的拼写,但是在应用方面还有不少问题。譬如词汇用法模糊不清、词义混淆等,进而造成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信心不足。教师对于词汇记忆求全求深,反而会造成本末倒置,将关键词汇、拓展和自学促会混为一谈,在词汇教学中,很多学生必要掌握的词汇重要性不够突出,进而导致词汇学习效率下降。在脱离应有语境的情况下,英语词汇教学重记忆而轻运用,影响学生对词汇的驾驭能力。

(一)词汇教学实现音、形、义、用相结合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具有一定的发音规律和拼读规则,因此,语音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学生的语音掌握能力对其词汇学习有着关键性影响,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对丰富的语音知识,但是教师仍需在日常教学中加入语音知识,使学生对国际音标有清晰的认识能力和应用能力,了解读音规则,能够对音节进行划分,能够对重音进行标注等。在词汇教学中,要始终穿插发音和拼写规律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语音应用能力,并根据语音对词汇进行归类,从而形成具有独立性的词汇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水平,降低学生的词汇记忆难度。例如在“decorate”一词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这个单词分为“de-cor-rate”三个音节部分,标出重音并引导学生认识读音规则,也就是在多音节词汇中,重读音节一般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如果属于开音节重读,则字母e的发音为[e],如果是非重读音节则or组合发[藜]音,a在开音节中发音为[ei]。接下来根据这个规律让学生将单音节连在一起拼读,最终根据音、形、意融入相应语境,从而加强学生印象。通过语音教学可以实现读音、词形、词义的有机结合,应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词汇教学分层分步进行

教师需要参透教材,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精神,在词汇教学中做到分层、分布,关注词汇差异并采取差异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本中,词汇教学被分为两大层面,一是课标词汇,也就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数量掌握并灵活运用的词汇,二是认读词汇,也就是在教材中出现的辅助性词汇,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即可,不属于必须掌握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词汇进行区分并进行差异化教学。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划分一定步骤,不能将词汇教学都集中在课前阶段。词汇随教学进度进行分散化教学,有利于弱化教学难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而学生也能分步骤进行单词记忆,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

(三)优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充分激发学生词汇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通过词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当中体现出情境特色,突出其交际性。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要体现出多样性,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形式:1.直观教学法。为了增强词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关注力,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图片、实物,或者利用肢体语言增加讲解的生动性,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词汇属性,并与实物以及常规意识建立有机联系。通过形象化的词汇教学,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词汇学习质量将有所提升。2.语境法。通过语境创设有利于弥补英语教学中语境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结合语篇展开词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的词汇记忆。例如,在英语教材中,课文内容中涵盖单元词汇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利用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迅速认识这些新的词汇,并通过情境、语境建立起词汇和课文、语义、生活经验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也可以对生词词义展开联想,教师可以针对生词引入相应语境,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3.构词法。教师需要针对构词法展开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构词规律。在英语词汇中,不少词汇是由词根和词缀共同构成的,如果学生能够对单词结构有所认识,并掌握其中的规律,那么对于提高单词记忆效果将有巨大帮助。教师需要结合考试大纲划出重点词汇,并对“合成、转换、派生”这些构词方式有所了解,引入拼缀法、逆成法、缩略法讲解。这些学习技巧有利于学生词汇量的拓展,同时还能提高词汇的记忆和应用效率。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除需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外,还需要结合课内外学习因素,为学生进行更为完善的词汇教学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遗忘规律,为学生制定更科学的预习、复习规划,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记忆当中的规律和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词汇学习中。还可以利用英语阅读竞赛、网络学习等拓展学生的词汇学习途径,激发学生主动记忆、主动应用英语词汇的积极性,为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孙山善.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j].好家长,2016.

[2]尤慧娟.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

[3]刘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问题[j].学子(理论版),2016.

[4]胡美兰.如何在阅读课中进行有效词汇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5.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论文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因此,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词汇教学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因此,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先听音,后开口和发准音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呢?采取模仿性的.听和辨音性的听,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语音知识。所谓模仿性的听,即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读,也可用录音带,要求学生静静地听,并告诉学生听后进行模仿。辨音性的听是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比较和区别上。教师可以把两组或几组音先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辨出哪一组发的是哪个音,也可以把音标写在黑板上,读一个句子或一组词,让学生辨出含有该音的词。

语音教学虽然重点是语音,但不能就音论音,而应把单音放在词和句中,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以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以达到最终准确发音的目的。

谈到语音,并非指音的每个音素,它还具有更深的内涵。例如,单词、句子重音、语调、词的连读、失去爆破等读音规则,也统属语音这个范畴。要使学生养成良好地发音习惯,读音规则也是语音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要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二、注重构词规律教学。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便于记忆。英语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的,词义是由词素构成的。单词的核心是词根、单词的附件是词缀,词根在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词根领导、统辖着一群单词。在这一群单词中,每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都以这个词根的意义为基础。一个词根的意义决定了一群单词的意义。当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是由词根+词缀意义,还有其它的构词法,比如复合法等。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实际注意总结读音规律,教会学生依据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及字母组合来学习单词,这也是学习单词的有效方法。

三、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一词多义情况较多。要使学生掌握词的实际意义,准确无误地运用所学每个单词、词组,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2][3]。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基础与前提。词汇教学不能再是以往机械而枯燥的背与记,而是要讲究方法,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词汇教学;问题;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可以说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语言水平。正如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指出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词汇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何呢?综观英语词汇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过于重视词汇教学,忽视听说技能培养,但词汇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形式,脱离文本的孤立枯燥学习,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词汇音形义用的掌握与提高,学生只是在被动、机械而孤立地读与背,通过机械反复的背诵与默写来强化理解与记忆,造成许多学生会读会写,但无法用于阅读理解与生活交际之中。无法用于交流的词汇就是死的知识、无用的知识。这样的词汇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词汇教学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高中阶段词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的策略来浅谈如下见解。

(一)枯燥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在以往的词汇教学中往往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学习方式,教学枯燥无味,沉闷呆板,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会认为词汇学习无非就是记与背,消极情绪滋生,被动参与、机械学习,这样的词汇学习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孤立教学,学生理解水平低下

以往的英语教学是先学词汇,后学短文,单词脱离句子与语境,只是就单词本身来学习,将单词的音形义割裂开来,学生往往是会读会写,但无法用于正常的阅读与交际活动之中。这样的词汇学习是不科学的,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与运用。

(三)机械复习,学生运用水平低下

复习是巩固与提升的过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于词汇的复习往往只是照着单词表来机械地读与写,并不能实现对词汇的巩固与提升,不能促进学生语言交际水平的提高。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放松与自由,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情感传递,增强教学感染力。教学是知识、情感与心灵互动的过程。没有情感参与的单纯智力活动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心理包袱,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禁锢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善于用自身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教学更加活跃而轻松,进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师生、生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快乐学习。教师不要一脸严肃,而是要用微笑来拉近师生距离,传递积极的情感。二是直观教学,增强教学形象性。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插图、多媒体等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大量丰富的感性认知,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二)重视音标,引导学生学会拼读

音标是学习单词的基础,但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重视音标教学,许多学生对音标掌握不够牢固,而在发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重视音标教学,一方面集中一节课的时间来集中进行音标的讲解,另一方面又要将音标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音标知识。当学生掌握了音标知识后,学生就可以准确地拼读,即使在遇到一些陌生词汇时,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拼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利于学生词汇量的扩充。

(三)结合语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词汇只是嵌在文中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学习词汇的目的'在于运用,这决定了在学习单词时不能只是枯燥孤立地就单词本身来进行学习,而是要将单词寓于直观的场景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展开,这是学习规律所决定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学单词再习短文,而是要将新词的学习寓于短文之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与语境来猜测词性与词义,试着拼读,将单词的音形义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与背,而是能够结合句子与语境来深刻地理解、掌握与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于交际之中。

(四)用构词法,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英语词汇量庞大,但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单词本身的教学,更要重视单词之间的联系,用构词法将众多的词汇串联起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单词为中心向外延伸与扩展,进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如通过加前后缀改变词性、词义等。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来发现单词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五)科学复习,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学习新知时学生所形成的往往是短暂性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将短暂性记忆转化为长久性记忆,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复习的功效。但复习不科学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夯实。为此复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展开科学有效的复习,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与运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时可以结合短文来展开,将单词的音形义用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同时要根据自己对单词的掌握情况来划为分不同的层次,以确定今后复习的重点,完全掌握的词汇就可以一带而过。这样的复习科学有效,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所提高。

总之,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倡导听说技能的新课改下,词汇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这正是提高学生听说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为此我们要重视词汇教学,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词汇,并能用于实际的交流与交际之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

[1]曾龄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可行性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

[2]黄晓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1).

[3]李国丰.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4).

新时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声乐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特质,培育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声乐教学要紧扣《音乐课程标准》,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并借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声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习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革除传统声乐教学在理念和模式上的弊端,进而探索出契合新课程要求的中小学声乐教学路径。为此,本文从声乐教学的相关概述入手,对新课程赋予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予以分析,着重就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予以探究,以期为优化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声乐教学新课程。

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在愈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下,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日臻突出,声乐教学业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音乐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起到洗涤身心,净化心灵,升华智慧的作用,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意义不言而喻。

一、中小学声乐教学概述。

1.声乐的概念。

所谓声乐,其又被称之为艺术歌唱,是指将艺术化的语言和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以此来表现出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借以抒发思想情感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声乐作为一门语言化和情感化的艺术,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内在情感,并激起内心共鸣。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开设不仅给予了学生基本的声乐知识,还起到了培育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中小学声乐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完整的声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的发声技巧,还涵盖了对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这一完整的教学系列,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气息和共鸣的控制,加强对音色的锤炼,并精准把握艺术表现力。同时,声乐教学还能训练和强化学生对于歌曲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以及理解力,促使学生以自身良好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来实现与音乐的情感交融,以最好状态展现音乐形象。(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一首歌曲是否成功演唱的评判,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良好发挥,更需要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发挥,真正做到用心演唱。如果缺乏了对音乐的心理感受,将很难表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无法唤起听者的审美共鸣。因而,艺术修养是歌曲演唱的成功所在。声乐教学理论传输和技能教授,对学生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渗透,逐步树立起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3)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审美观念声乐教育全面而具体地概括了声乐审美教育的系统结构,并充分解析了施教者与受教者学习、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声乐审美教育基本方向的规范,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辨别美丑,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新课程标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1.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填鸭式的理论传输和机械式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对于声乐的领悟和感受。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学生本位思想,立足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学习方式的养成。同时,新课程还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以亲身行为体验音乐过程,以达到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旨在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和心理体验,其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声乐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以能够胜任常规的教学工作。但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日臻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不断凸显,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被置于了教学中心。与此同时,新课程强调声乐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适时更新和拓展知识体系,在自身知识不断丰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多领域、宽范围地汲取与声乐相关的学科知识,通过对诸如历史、文学、民俗等学科知识的涉猎,形成开放性的知识架构,实现思维和想象力的拓展,以更好地理解声乐的内涵。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体系,以适应新课程下的声乐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秉持创新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被置于了重要位置,而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声乐教育氛围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题中之意。作为求知欲强,价值观念正在树立的群体,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关乎中小学生的接受和吸收程度,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育要着力体现内容的丰富多彩性和形式的生动多样性,通过有效的互动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满足中小学生对于声乐内容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进而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声乐学习中。在这种全新且活络的声乐教育活动下,音乐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秉持创新思维和理念,及时发现和探索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兴趣的细微之处,在创新的驱动下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新课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关注下,中小学声乐教育就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以开拓创新的思维来对传统的声乐教学实践予以改革,以使声乐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能契合新课程的要求。

1.重视声乐理论教学。

新课程要求锻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这些教师而言,理论知识处于基础和核心位置,是实现一切素质拓展的前提。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更需具有基础的声乐理论讲授能力以及相应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得声乐知识能够顺利传输给学生。但实践中,中小学声乐教学对于科学理论部分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经验为主导。尤其是在个别的声乐课程中,只强调了技能的机械式训练,忽略了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声乐教育缺失了理论依托,系统性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弱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还将导致教师理论知识的`弱化,只能够唱,而无法说出唱的理论。事实上,完整的声乐教育并非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叠加,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在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感性与理性认知并存的学习体系,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而,声乐教师要摒弃对声乐理论教育不甚重视的现状,将声乐教学置于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声乐学习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特征来展开理论课程,从音响学、生理学等诸多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讲解,对发声的原理,歌唱的姿势以及声乐的发展历程等予以梳理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升演唱技能和音乐素养,为适应不断提高的声乐教育要求奠定基础,培养既熟知理论,又深谙技的新时代学生。

2.突出声乐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声乐教学而言是极为必要的补充和促进,缺失了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将难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声乐艺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而艺术实践则是声乐理论的最佳表现与检验。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竭力拓展课堂教学,尽可能延伸至课外的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艺术实践空间,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对于声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声乐艺术潜质,锻造其组织和自行编排声乐节目的能力。在学生编排声乐节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协同和指导学生广泛开展音乐剧、歌伴舞等形式多样的声乐活动,借此艺术实践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实现中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3.尝试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主导,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旨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嗓音条件和综合素养来进行培养,进而制定适宜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案,并因材施教地展开具体课程。毋庸置疑,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声乐教学的高度针对性,效果明显,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质,凸显学生的艺术个性,是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发声技巧,提升声乐能力的良好途径。但不容忽视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学,而非针对个别学生,其讲求团队和整体性,致力于对每一个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开发和培训。因而,为契合新课程教育理念,中小学声乐教学就需尝试集体性教学,通过声乐理论知识、发声的基本方法、呼吸的正确方式以及科学的共鸣训练等共性问题来发挥其对于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的声乐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对唱、二重唱、小组唱等形式进行集体声乐训练,将集体学习与一对一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组合灵活,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与集体化的互补,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并在集体声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结语。

声乐作为一门兼备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对于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生的音乐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和审美观念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过度依靠教师的经验,忽略了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削弱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声乐教育流于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声乐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臻突出,其对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深远意义也愈加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紧随《音乐课程标准》,摒除滞后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多样化、生动化、情趣化的教学手段来燃起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声乐教学中模拟情境教学的研究[j].音乐生活,(5).

[2]尹维新.论声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促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9).

[3]巩丽美,高峰.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j].文教资料,2014(1).

[4]胡桂荣.浅议声乐发展的融合性[j].戏文,2015(4).

高考英语复习指导:词汇复习九种方法

迎接高考,做好高三英语的总复习,是对中学英语教学成果全面总结和系统复习的重要工作,是一个把学过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化整理、归类,总结,消化,并使之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全面掌握的重要过程。这既要根据平时各自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知识点的侧重不同来进行,又要根据高考英语试题的发展趋向有的放矢抓住重点进行复习。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对近几年英语高考试题的走向,在此谈谈我对搞好高三英语总复习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以求赐教。

一、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和发展趋向。

近三年来高考英语试题是依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每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英语科),对高考英语试卷而命制的,坚持“稳中求发展”,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原则。进一步淡化语法,淡化形式,扩大了试题覆盖面。除了考察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加强了对交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及对学生理解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的考查。同时对阅读速度,思考速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测试的基本点仍定位在语篇。

2002年的命题趋势将是,以知识意义立意为基础,向以能力立意方向发展,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考查,重点突出以现实问题立意的命题。依据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从2001年的试题看出,高考的方向并非一味强调难度和深度,而是侧重知识的广度和基本功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针对高考英语试题的变化和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英语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应以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三维立体训练,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

二、学完上好高三英语(上下册)教材,以课本为主线,完成原始系统知识的积累。

我们知道高三英语(ab)教材在编写和选材上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培养培养阅读能力方面,教材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语言材料,设计了多种多样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拓宽学生对英语国家和世界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政史地和数理化综合知识面。其次,教材把中学阶段应掌握的重点语法项目,词汇,句型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并将他们融入语篇之中,确保语言能力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到提高。所以教材是我们系统复习的主线和出发点。我的做法是:

1、充分利用教材语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2、利用教材的语篇,巩固深化语法知识;

3、把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贯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4、重视使用录音机。每一课的内容都有听录音加强语言语调的模仿和听力的训练,一是注重理解;二是注重模仿,使听、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5、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活化教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因此,系统学好高三英语教材,就夯实了学生的整体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统筹贯通能力,同时又避免了词汇,语法复习的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

三、语法知识复习在语境中突出交际化。

现在高考试题的趋势是进一步淡化语法,淡化形式,但并不是不考语法。如何复习好语法这一棘手而又必要的内容呢?对于中国人学英语,语法的学习和训练已成了几十年的老传统,单纯讲语法,教亦难教,学亦枯燥,而且容易把学生引入钻语法牛角尖的误区中,使语法教学陷入“吃力不讨好”,收效不大的境地。

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语法的复习不是“淡化”而是把它作为重头戏来唱。复习好语法是解决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关键。

单纯孤立地复习讲语法,练语法往往教不好,学生学起来也感到难记难掌握,如果我们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与学融合上下功夫,调动双方互动的作用。(1)活化语法,将语法规则活化成语言交际的原型,使学生全面地,真切地认知语法特点。(2)教学中不是“讲解”语法,而是“呈现”新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情景呈现新语法内容,要善于启动学生参与呈现。教师精心组织情景交融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3)在备课准备复习材料时,要选择交际的语境话题,展示活化的语言内容和环境,再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将语法知识融入到语境和语篇的真实语言环境中,把具体的语法规则汇入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中来完成。(4)引导学生把陈述性的语法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构成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语言网络系统,使他们发现和领悟出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能使枯燥的语法学习,转变成趣味丰富的学习,使难记难学变得系统连惯易记,这不失为引导启发学生学好语法的有效方法。

四、词汇复习应在互动和语景中,加强记忆能力和记忆方法的培养训练。

英语科的复习,词汇是基础,是根本。但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筐,作为记忆的工具,只求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记忆是对信息材料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进行科学整合。”否则,无序的知识不仅不易记忆还干扰破坏原有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将词汇的复习融入到系统的训练之中。是提高学生记忆方法和记忆能力的有效尝试。(1)利用拼读规则,构词法,扩展词汇,强化记忆,打牢基本功,使学生大脑建立英语词汇库。(2)培养英语语感,巩固词汇,提高语用,使词汇在大脑中程序化。此层次的复习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3)经常进行“互动式”,“讨论式”的协作小组学习训练,达到对词汇使用的熟练,综合能力的共同进步和提高的目的。通过学习小组的互动讨论会形成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向同伴解释知识能够引起学习者用心思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细节,从而会对学习内容作了一次更深入的加工。另外,从学习的伙伴处接受知识,增加了学生观察学习其同伴们所用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要点的机会。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小组协作方式学习,则会产生出更多的想法和新的思路,而单独学习的学生则容易感受挫折,学习花费的时间也更多。(4)复习单词,语言点和句型,要针对具体单词的词性,读音及拼写规则进行归纳整合,结合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以此提高整体阅读中的猜词联想能力。(5)结合词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查阅词典,参阅参考书和归纳整理知识能力的形成等。(6),提倡学生学一点用一点。围绕教材,精心设计活动,练好字词句,通过教学活动的交际化,促使课堂的社会化,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使教学活动充满激情,充满乐趣,愉快的教学将使记忆效果更好。(7),不但注重输入,还要保证输出。这一步复习是运用,加工词句,帮助学生内化,记忆语言知识和规则。输出就是应用,就是相互学习和对话。要考虑学习的内容,阶段性和学生个体差异,对他们应有不同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保证大部分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五、语篇复习,技巧加积累。

阅读理解需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1,词汇量丰富,扎实。2,基础语法运用娴熟。3,丰富,熟练的句法,词法知识。4,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及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品质。5,学习者的分析(analyze),判断(judgement,determination)及逻辑推理能力(logicalinference)。6,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知识(culturalquality,knowledge)。因此,积累阅读经验,成功地体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所必须做到的。首先,利用高三册(上下)培养阅读技能,注重略读--理解课文表层意思;细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精读--理解课文深层含义;突破语言知识难点。使之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理解,得以巩固,这是一个层次的阅读理解训练。其次,进行语篇的专题复习,教学生应用预测,跳读,扫读,览读和核心词阅读等各种技巧,进行专项练习完成不同的阅读题型任务,使之达到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再次,利用文章体裁题材,发展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归纳和字里行间的判断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技能,发现语篇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还要阶段性阅读专题文章,强化训练,如科普文章,广告类等重点专题,扩大知识面,以巩固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技能是用英语语言,由一个competence内化和performance外化的反复交替,循环往复循序渐进的进行,突出语篇平时的积累,要有20万字阅读量,才能有足够的词汇量积累基础,丰富的语言知识,加深英语的语言感受。其次,注意适时加大语篇的难度,突出由易到难渐进提高的原则,培养快速准确的阅读能力。材料选择应多样化,尤其让学生熟悉使用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使他们能较深地理解英语的语言内涵。

六、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逐步整合学生写作能力。

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写的教与学是个难点,又是高考的重点。

根据初步统计近十年来高考“书面表达”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现过七次,第二人称一次和第三人称两次,以图画提示方式出现过七次,表格两次,中文提纲式一次,以记叙文体裁出现六次,说明文三次,应用文一次,以日记的格式三次,信件四次,通知和报告各一次,主题内容不同,字数均是100个左右,现在分值是25分,其权重占全卷的17%,它是语言运用的重要专题之一。所以写的教学要化大功夫,进行有效的整合。

写作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自始至终在教与学中都突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平时教学是在词汇,语法教学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导入句子结构。为完成高中每册课本各单元的写作任务打下基础。专题写作要克服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其中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是:(1)先口头,后笔头,收集词汇,选词组句,连句成篇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方式。(2)摸仿范文,进行仿写,规范强化。(3)背诵语句,固定格式。(4)综合练习写作步骤和技巧,集中纠错,逐步提高。交替反复,尝试成功。同时,针对典型错误,练单句改错,再练短文改错。

最后,还要让学生领会“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包括命题特点,试题类型分布的比重,试题内容的分析。再在复习中把握英语的阶段复习,查漏补缺,综合模拟。

总之,高三英语教学复习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加深学习内容的系统掌握和理解,学会举一反三融会惯通,达到准确掌握与灵活应用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课堂为主战场,扩大英语的接触面,创建学习气氛,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训练学生把听、说、读、写的系统知识,应用到以现实问题立意,以能力立意的题型中。以综合、全面的英语知识迎接考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的论文

英语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它体现了学生在词汇、语法、语篇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能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积极探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写”是放在最后一位的,位置的顺序似乎也决定了“写”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不重要的。然而学生走上社会,真正要用口语和人交流的机会毕竟很少,相反,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用英语和老板、同事、朋友进行书面交流是很常见的。可以说书面交流能力会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才是大部分人学英语的真正用途。然而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比较薄弱的,究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师都没有给予写作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有效指导。

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只要看看每年中考毕业生的英语书面表达,研究一下他们的作文得分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毕业考试中英语的作文满分是15分,据统计,历届我校英语中考的书面表达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8分左右,根本就没有及格。学生的作文分数之所以这么低,有几个原因:

1、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语法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形形色色:有时态、语态的,有非谓语动词的。就连最基础的单词拼写、单复数形式、词的用法也是错误频繁出现,基础知识差是学生得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

2、篇章结构缺乏合理性,内容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而且表达的内容缺乏思想深度,学生没有形成用英语进行逻辑推理的习惯。

3、写作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弄不清楚英汉差异,尤其是在内涵与外延上的差异,文章中有很多中国式的英语。

如果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在语法及篇章的结构上多练习,学生的作文不会这么差。可是作文的构思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写作过程更是需要时间,对于围着考试转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时间他们消费不起,所以中学教学没有写作方面的指导和操练。尽管中考也有书面表达,可是教师对写作的培训是建立在背诵范文的基础上的。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可能要写的内容,老师让学生分别背诵,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模仿。教过中学的老师都知道,为了中考,学生大量练习的是选择题,学生在作文上的训练恐怕就只有一次次的考试中所出现的书面表达。这样的作文,老师就是给个分数,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帮学生仔细修改。每次讲解试卷,等讲到作文的时候已经讲了一节多课了,剩下的时间作文能讲到就讲,讲不完就不讲了。课文讲解中,以老师精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由于课时紧,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翻译操练。所以写作问题的出现,在于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给予专门的训练。

英语写作是多种语言能力的综合反映,它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考察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合理性。教师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巩固基础语法知识。英语写作如同汉语作文,要求具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单词的拼写、词汇的运用、语法规则的掌握。维尔金斯(wilkins,1997)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思想,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语法是写作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要想写出完整的没有错误句子的文章是很难的。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熟练和精通掌握英语更不可能,毕竟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可是精讲课文的语法教学形式过于单调、繁琐,单一的反复操练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记住这些语法规则,反而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法知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在运用中习得语言,所以写作不失是学语法的好方法之一。董亚芬说:“‘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正确了解词汇的各种含义、固定搭配及使用场合,真正做到内化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

2、注意语篇的连贯和语言的丰富。语篇的“连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上的连贯。文章的句子是为全文的中心服务,每一句话都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进行。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文章的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一篇文章是连贯的,它的每一个部分就会自然而有逻辑的承接上一部分,使读者很容易读懂全文。要做到连贯,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和连贯理论,将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在我们的写作中常见的是词汇衔接、关键词或词组的重复、平行结构。平行结构又包括:按时间先后排列、按位置远近排列(由远及近,也可以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按逻辑关系排列等。其中词汇衔接是用的最多的。合理使用好连接词,可以联句成篇,使语篇具有连贯性。在外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常用连接词进行归纳分类,指导学生了解并熟记关联词,正确并变换使用关联词,使行文结构前后照应,语意表达前后相连,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行文流畅。

然而,光语法正确、行文连贯还不能算是好的作文,语言不优美是造成学生写作能力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平时积累不够,对于某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子,表达方式过于单调,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流于平庸。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转换句式,即同一个意思可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做可以丰富表达,增加文采。对此,我们可以适当地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加以替换。

3、注意文化差异,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语法错误,还有语用的失误,此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中文式的英语句子频频出现。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从选词、造句到谋篇过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对等翻译,将汉语的形象化强加到英语中去,写出中国式的英语文章。学生在词汇选择方面往往表现累赘,原因在于他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不够确切,如他们通常会把简单的astudy写成astudyroom;在造句上,主从复合句是英语句子的特色,它要求语言流畅一致,主语保持一致。但在汉语中,主从句的主与从不一致,丝毫不影响中国人对语义的理解;在谋篇上,英文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前面说,直接点题,写作规范是开门见山。汉语由于受到思维模式的限制,反映在语言上,习惯于绕圈子,往往把主要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含而不露。

要解决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受到来自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的问题,关键是要他们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多阅读,多背诵英文原文,培养语感,让他们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很多情况下,当学生想表达的概念超过了他目前所掌握的英语规则的范围时,他们常常求助于母语的规则系统,这样母语就不可避免地干扰着英语学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利用一些原著、原版影视作品、英语报纸等媒介,让学生多接触外国文化,以便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少走弯路。当然,要排除这种干扰,仅仅靠了解文化差异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全面掌握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由表层理解进入深层理解,掌握英语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摆脱干扰,准确运用地道英语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写作是在吸收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会造成语法错误比比皆是、语篇概念模糊不清、文章表达支离破碎的现象。英语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不断地巩固过去所学过的内容,还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来扩展这项“工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坚持不懈的训练和积累定能打造出一篇完美的作文。

[1]wilkins,d,a,linguisticsinlanguageteaching[m],edwardltd.

[2]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

[3]halliday,m,a,k,&has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4]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新时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周祖谟先生曾指出:“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材料,要研究词汇发展,避免纷乱,宜从断代开始,而又要以研究专书作为出发点。又如清人研究古韵那样,先以《诗经》一书为起点,得其部类,然后旁及《楚辞》以相佐证,以确定韵部的分合,而后之人又从而逐渐加详加密,以臻完善。”[1]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这时期的语言是汉语语言研究的基点,这个时期的语言研究充分了,既可以上探远古汉语,又可以下衔中古汉语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汉语史的研究。两汉汉语是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是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就汉语史词汇研究而言,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系统的两汉汉语词汇研究成果问世。《〈论衡〉词汇研究》一书(徐正考、王冰、李振东著,吉林大学出版社版)便是以《论衡》词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词汇学相关理论,试图探讨当时词汇发展总体面貌的力作。综观此书,胜义迭出,特点良多,今仅就此书发其菁华。

一、以《论衡》为点,以点窥面。

以上两位学者无疑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点”着手,即专书词汇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面”着手,即从一个历史阶段的几类体裁作品中博观约取,作为专书研究的一种补充。笔者认为做任何研究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扩散的过程,词汇史研究更是如此,只有将某个时代的某部专书研究好了,才能以此为点、为基础辐射到同体裁的或不同体裁的其他作品中。进而对那个时代词汇存在和发展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论述。诚如董志翘先生所说:“以汉语史为例,我认为个人的研究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从专书词汇研究逐渐扩展到专人词汇研究,再渐渐扩展到断代词汇研究,然后才谈得上整个汉语史的研究。”[4](p421)徐正考等先生捃拾历史、文学和哲学价值为一炉的东汉王充《论衡》一书,并以此作为基础,对其中词汇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力图以此为点窥视汉代词汇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侧面,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以《论衡》为体,具有较高语料价值。

《论衡》作者王充,东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理论家。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卒于和帝永元中(公元89-1)。王充所处时代,图谶符命、天人感应之说盛行,王充秉持天道自然的思想,以“疾虚妄”三字为思想线索,对当时的虚妄之说展开了猛烈的抨击,耗时三十年写出了这部哲学、文学和史学力作。

论著所选用的语料犹如其底色与体制,选用语料是否合适决定了研究结果是否有价值。一般认为有语料价值的专书应具备成书年代确定、能够反映或至少接近当时通行的口语,有较大词汇量且内容涉及面广等方面特点。而我们认为汉代以后的作品能够反映或者至少接近当时通行的口语这一特点尤为重要。先秦时代言文还是一致的,但从汉代开始,书面语便有了脱离口语的倾向。因此,汉代以后(包括汉代)的专书选取工作要充分考虑其反映口语的程度。王充所处的时代,很多文人作品“深覆典雅、指意难睹”,王充旗帜鲜明地反对“华而不实,伪而失真”的文风,主张文学贵在独创,力主使用口语、俗语。这种主张在《自纪篇》中表述得很清晰,这里不再赘述。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论衡》是能够反映当时口语的。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在他的专著《中国语历史文法》“跋”《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将中国古典文献分为同时资料与后时资料两大类。并说到中国古典文献大多为后时资料,经过转写转刊,这对我们进行汉语史的研究是不利的。这也就是说《论衡》一书如果在辗转流传中被人们做了大量改动,那么其语料价值便会大大降低。作者注意到了这点,依据是民国时期黄晖在《论衡校释》的“自序”中考定该书“未经后人改编”,“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还没有人加以整理或注释”。这样便保证了所用语料的价值。从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在词汇研究中对所选语料的高度重视以及其严谨的治学风格。在如何处理《论衡》引文这一问题上,作者对于哪部分应算作《论衡》语言,哪部分应剔除更是做了非常细致的甄别,可见作者是在广泛收集、认真鉴别、准确识读语料的前提下分析、利用这些语料,若没有相当的训诂功力,恐怕很难完成上述工作。《论衡》作为一本集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为一身的巨著,其涵盖较大词汇容量并且内容涉及面广更是毋庸置疑的。

三、科学的研究方法。

《〈论衡〉词汇研究》一书便是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佳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立体的描述方式。

以此书同义词研究为例,其一方面研究其全部的同义词组,另一方面还展示全部同义词组,并且举出典型例证,在这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描述的铺垫下,揭示其类型、特点以及规律便变得顺理成章,令人信服,也有利于人们对所归纳的同义词组可靠性做出判断。虽然诸如向熹先生《诗经语言研究》以及张双棣先生《吕氏春秋词汇研究》等著作中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方法也颇值得借鉴,但笔者认为此书所采用的方法更具有可靠性和明晰性。

2穷尽式的语料梳理。

我们认为研究专书词汇理想的状态应是“穷尽”。以同义词为例,刘叔新先生认为:“互有同义关系的词语,在语言一定时期内,是确定的,而且数量上有定,是有限的.若干个。换言之,同义词组总是包含着确定的、数量有限的成员,在共时的平面上是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封闭的结构组织。”[5](p288)虽说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准确说出现代汉语中到底有多少个同义词组,因此在客观上很难说同义词语是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封闭的结构组织。同义词组如此,反义词组、复音词等更是如此。加之操作方法各异、专书字数有别等因素,做到“穷尽”的难度是很大的。但另一方面《论衡》一书的语料判定,决定了作者对《论衡》一书做穷尽式史料梳理的可能性。《论衡》词汇在共时的平面上是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封闭的结构组织,这就为作者所采用的穷尽式的语料统计提供了可能。作者尽力做到“穷尽”,穷尽式地归纳出《论衡》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复音词以及相关的新词新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今后我们在研究中应大力提倡穷尽式的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这也是目前汉语词汇研究较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3从宽的归纳标准。

以本书同义词研究为例,此书在研究《论衡》同义词时遵循的是从宽原则。具体做法是,只要两个或某几个词在《论衡》中在某个义项上具有同义关系,就将它们归纳为一个同义词组。至于其间的同义关系在王充时代是否普遍存在则需要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比较方能看出。这不是从事专书研究所能完成的任务。采取从宽的归纳标准既能保证保留有价值的部分,又与全面研究相辅相成。这种思路对专书词汇研究是有益的。

4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古今通观的研究方法。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即在于强调语言系统是一个自足的表意功能系统,强调语言是在共时的平面才是有意义的,这对于认识语言的本质确实是很有意义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这等于说,语言只有在语言符号的组合中才能表现出它的意义,单个的符号是不严谨呈现出它的意义的。或者说,语言符号的所有意义只有在语言的组合链条中才能呈现出来。这样,就催生了描写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的特点即在于特别强调语言的共时描写,而对于语言的历时发展却不屑顾及,认为历时因素在语言的共时表达系统中是没有位置的。

语言研究表明,仅仅强调语言的共时表达系统,不顾及语言的历时研究,对于科学地、全面地研究一种语言是不行的,因为语言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语言的表达系统是各种语言单位以及语言表义格式经过历时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如果要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一种语言现象,就要既能全面地描写一种语言现象,还要能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明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对这些语言现象做出合理阐释。共时平面的语言现象不是单纯的,其中既有历时语言因素的积累,在共时平面上起作用,又有在作者所要研究的当代共时平面中新生的语言现象。只有在历时演变与共时描写相结合的研究中,才可能反映当时语言现象的全貌。本书作者很好地在书中体现了这一点,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完全是一种共时平面的描写研究,在第四章中专门论说《论衡》中的新词新义,这种共时平面和历时演变相结合的研究是有着对语言研究的科学理论认识作为支撑的。再如此书的反义词研究,作者不满足于对《论衡》中的单音节反义词做孤立的、静态的描写,还将其与《左传》《颜氏家训》中的单音节反义词做定量统计并分析比较,得到三部文献都使用的单音节反义词并对常用反义词演变趋势做了简要说明,把专书反义词研究纳入词汇史和语言史范畴,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个理想的专书词汇研究,也不应固守于静态描写,应具有系统观念和史的观念,将专书词汇研究纳入到整个词汇系统和词汇史研究的轨迹中去,此书作者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并付诸实践。

四、周密、严整的理论框架。

我们注意到,此书一个最大的也是贯彻始终的特点便是在对《论衡》各专题词语进行研究时,并没有急于对词语进行描绘与论述,而是首先进行理论方法上的探索,主要是对已有理论的反思,相关判定标准的确立以及有关词汇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如在进行复音词研究时首先关注的是复音词确定的标准,在综合各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专书词汇研究复音词判定应以意义为主的标准,进而指出:“几个成分组合后,组合体的意义不是几个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单一的意义,这个组合就是复音词。”[6](p20)但应该指出,这种判定标准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并不能无一例外地将复音词科学地鉴定出来。究其根源是同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密切关联的。汉语词汇从上古向中古演进,复音化速度加快且是基本规律。从历时的角度看,利用词素组合的复音词从两个词素合成词组再凝固成一个复音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有时在书面文献中是找不到任何痕迹的。因此,“对每一个具体的词来说,这个渐进的过程何时完成不太好判断”[7](p229)。不过,这恰恰体现了作者治学的精神和态度。除了借助相关理论、总结梳理前人的观点,更多的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的思考。在参考借鉴前人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研究对象、研究材料等不同因素,提出相对科学的符合研究实情的理论框架。这也正与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相契合。

再如作者在旧著《〈论衡〉同义词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在第一章中专门设立了《论衡》字序对换的同义词等章节。这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独具特色。虽然对这些语言现象人们可能有不同看法,但作者将这些语言现象归纳整理,重新做出解释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一般人们认为,先秦汉语词汇发展到汉代,都有一个同义词连用,逐渐凝固成词,从而有一个由短语凝固成一个词的过程。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上册中说:“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固成一个整体、一个单词。”[8](p89)“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8](p89)这似乎是说,如果两个语素可以颠倒,就还没有凝固成一个词。但接着又说:“今天我们读古书的时候,应该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解释,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8](p89)本书作者认为这些词语是词,理由很充分。首先,从历史上看,“同素异序词在西周时期已经产生,先秦诸子中也存在一批同素异序词”[9](p34-35)。这是从语言发展的历时角度来进行说明。其次,作者认为:“考察同素异序词现象应从专书或断代开始。”[9](p35)作者在考察《论衡》一些异序同义词之后说:“上述同素异序复合词,我们认为都是词,是因为它们在同一篇文章中甚至一句话中可自由运用,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9](p37)“这些词的出现是语用因素起关键作用,字序对换以适应不同的语境,表达不同的意味和情感。”[9](p37)这是从语言的共时角度考察所得出的结论。最后,作者又能贯穿汉语词汇的古今发展来说明问题。“我们对《论衡》的研究表明,凡是保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在历史上曾高频出现过的,《论衡》同素异序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得发展演变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9](p39)。这种对汉语专书词汇贯穿古今、纵横交错的研究方法,使作者的结论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框架内。虽然探讨的是一个具体的同素异序词的判定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作者注重理论的挖掘和探讨。作者在相对周密、严整的理论框架下对《论衡》词汇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阐释,自然可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五、结语。

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如何做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我们并无成熟的想法。但科学的理论方法与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论衡〉词汇研究》是做得比较好的,在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中可称佳作。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的优秀著作问世。

[参考文献]。

[1]周祖谟,等吕氏春秋词典·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王锳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前言[m]北京:中华书局,

[5]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徐正考《论衡》同义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华振红《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8]王力古代汉语: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

[9]徐正考,等《论衡》词汇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新时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关键。在历史课堂中,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最终能够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是已经发生的人和事,无法重现。但历史又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由其内容决定了不仅是大量历史知识的集合,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年龄在13-15岁左右的青少年,教学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通史以及大部分世界通史,所以尖锐的矛盾便突兀的呈现出来:学习主体年龄小,理解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而学习内容浩如烟海。农村中学又因为环境较为闭塞,学生的视野狭窄,历史素材积累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显得困难重重。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什么是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其内涵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有序地制定和实施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以最优化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能够即时显现成效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的,后者是长效的。对此,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就要从教学方法、策略上下一番功夫。试想:如果教师的传授方法不得当,学生是否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从而昏昏欲睡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我个人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所谓和谐的师生情感,即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自古有言:亲其师则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师生之间只要建立起融洽的情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同时亦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加以肯定。当一个学生感到自己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老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回报老师,从而也使自己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交心,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课下多和学生聊天谈心,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智和知识的累积,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与历史知识间的联系,使其找到生活中的“历史”。同时,教师也要有选择地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比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民间故事和传说等)服务于历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和丰富的学习内容,展示更加直观、鲜活的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在课余时间,提倡学生研究所能接触到的村志,多与家族中或村子里年长者聊天,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使原本枯燥死板的历史知识形象化,赋予历史教学鲜活的生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虽然农村中学对多媒体的使用层次还比较低,但我们仍要努力借助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再现一些历史情景,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去感知历史,从而激发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学习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无法把抽象的思维用具象的模式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也就无法更好地去理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既可以借助多媒体把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又可以把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声音、照片、录像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这对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如讲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时,可以用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到处是荒山,没有人烟”到“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变化,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从而组织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以《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身上洋溢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激发自己积极向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反思。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艺术。我只是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从几个角度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指正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勇于尝试的胆量,有敢于坚持的勇气,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落在实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的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所以,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新时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快的新型科目,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笔者教学中的几点教学策略,抛砖引玉。

一、优化教学内容。

当下大部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都着重于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繁琐、复杂。再加上部分教师对于教材缺乏精心的.准备,课上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适当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材本身的吸引力。一方面,教材应紧扣新课标,教学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划分教材的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操作步骤,有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内容丰富多彩,应用范围广泛,学生学习计算机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在此过程中,应鼓励那些采用不同办法操作的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

2.鼓励学生探索学习。要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就必须要引发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不仅仅是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更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发展,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既然要鼓励探索,那么教学答案就应该是开放性的。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为了寻找那所谓的“统一答案”。此外,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综合应用知识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作者:张娟单位: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五中学。

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激趣策略的研究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转向了当今教育的热点领域---交往教学理论,即如何通过交往教学使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对话沟通,互感互动,使学生完成有意义的自我建构。这一理论为中小学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理论空间,也为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界。

一、什么是交往教学。

交往教学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德国的沙勒和舍费尔提出了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的教学论思想,并与其他一些教学论专家一起把这种思想系统化为交往教学论。所谓交往(communication),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交往教学论将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师生交往是学校学习和生活方式。交往教学就是交往活动的参与者或交往主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教育资料等语言符号中介进行的多向、多边、多层次、多维度的人际来往或沟通、情感交流和为达成一致的相互理解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交往中,交往的双方不再是简单的“主---客”关系,而是“主---客---主”关系,即交往的双方,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以共同的客体为媒介,结成主体间的(intersubjective)关系。作为教学存在的交往本身,既是教与学的统一,又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二、交往教学的形式。

交往教学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以教学资料(文本、话题、环境等)为客体和中介,以师生关系为纽带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及教学互动形成学习的共同体(community)。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相互作用,在交往互动中建构文本信息的意义,建构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交往活动中主要存在着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两种基本形式。

1.师生间的垂直交往。

师生间的垂直交往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提问学生问答的单向教学的虚假交往模式,改变学生在授课中被动、消极的角色地位,教师应积极创造与学生平等的交往氛围,探索多彩多姿的交往形式。常见的师生交往表现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点对面的交往,即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活动,这是传统的单向或应答式的交往,是非真正意义的交往,使用过度会造成虚假的交往;第二种是点对点的交往,即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以“任务型”的问题或活动安排发起并参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与教师对话、交流等方式达成意义的理解。预期的目的性和明确的对象性是师生交往的主要特点。“激发---交流---理解---共识”为师生交往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交往的角色是动态的。师生双方不仅同为交往的组织者,而且是平等的参与者和不同意见的交换者。交往的信息流向是多维的,从教师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任何一方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又可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这样的形式由于学生有向教师发问交流的权利和机会,改变了过去教师居高临下控制学生的局面,学生感到平等自由,精神放松。同时,教师可以导向性地用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体验启发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激情和欲望,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将学员引入交往境地,达到润物无声之效果。

师生间的交往,由于双方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的差异,往往是一种非对称性交往,因而,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以接纳、理解、民主、平等的姿态和赞赏性评价的语言,激励学生参与交往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在交往过程中应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切忌教师主体的张扬过度。在我国,由于学生面较大,课节时间限制、教学手段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以追求按时完成课堂任务为主要目标,因而不自觉地控制了交往的主动权,造成了教师主体抑制学生主体参与交往的局面,降低了与学生个体的交往率。课堂教学走进了教师越俎代庖的、一言堂的怪圈,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便不足为奇了。第三,教师应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空及频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间次数,另一方面要减小与学生交往的空间;增加“点对点”式的交往,减少“点对面式”的交往。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巡视,减小与教室后边学生交往的空间,定期让学生交换座位,改善因座位在边缘的学生与教师交往频度低的负面影响。

2.生生间的水平交往。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语言学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是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组织形式。生生间的交往是学生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成共同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的相互协作的学习交往形式。由于生生间的交往是一种水平性(horizontal)、对称性的交往,通过学生间的不同见解、观点的碰撞,引发认知冲突,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交往语言,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培养竞争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交往的技能。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创设真实的交往学习情景,并以“任务型”的活动安排发动学生对文本、话题等进行讨论。在这活动中,每个学员都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运用英语听、说、讨论,并以问答、对话、辩论,表演、竞赛等形式将交往结果呈现在全班面前。学生的交往实践形式可以分为同桌交往、小组交往(以4-6人为佳)、组际交往、个人与集体交往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造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往的能力。

在生生间的水平交往中,小组内的交往应作为主要形式。与以教师为主导(teacher-fronted),学生按固定要求,统一步骤的教学相比,小组讨论使学习者使用的语言数量更多,范围更广(longetal,1976)。在生生间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无所作为,而应及时转换角色,由交往的直接参与者变为交往环境的营造者,学生的顾问和帮助者,而不只是讲述真理的人。

学生间的交往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或缺,且行之有效的学习形式。影响交往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课堂教学环境、学习条件等。但就交往活动本身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策略。首先,小组内成员应合理搭配,以保证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学生所拥有的信息不同,“信息差”的存在使学生为获得彼此的信息而积极地交往。第二,教师要把握好“最近发展区”,既保证学习内容富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交往语言的标准程度和精确性要有恰当的预期。第三,正面引导,及时肯定。每当学员积极参与交往活动,或在活动中有进步,教师都由衷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对交往的自信心。第四,鼓励创造性,即在交往过程中对超出了主题深度和偏离了主题广度的深入性的探讨,教师应及时鼓励,以赞赏性的姿态加以积极地评价,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英语交往教学的意义。

1.在师生关系维度上的超越性。

师生关系是师生观的集中表现。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视教师为知识的化身、社会的代言人,是权威的象征,处于神圣的地位;而学生则被视为被感化者、被塑造者,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长期以来,师生关系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甚至对立的状态之中。交往教学理论超越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对英语课堂教学的钳制和束缚。交往教学论认为,师生在尊严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既没有主次与贵贱之分,也不是主导与被主导、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尊重,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首创精神,增进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会使学生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想象能力,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成长,也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英语交往教学倡导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民主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指导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交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求建立师生的亲和关系。

2.在教学方法维度上的超越性。

英语教学法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从传统教学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到现代的认知法、交往教学,英语教学法理论指导经历了由朴素的教学认识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沿革。然而,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尚未完全冲击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法。当前,独白式的灌输和单向问答式的虚假交往仍是中小学教学方法的主流模式。其弊端表现在知识传授有余,能力培养不足;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要求按部就班地、机械地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法是语言观的反映。我们要明确语言是人类重要交流工具这一社会属性。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他们使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才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语言知识只是培养这些技能和能力的手段。语言不是支离破碎的条文和规则,语言是活生生的,是有情景、有语境的整体。学习者必须从自身的经验背景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提供丰富的情景和语境,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完成于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教学交往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知识的同时促进了相互的反馈、彼此的沟通,促进着观点的交流,心智的激发以及情意的感染,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因而,它既是一种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有效手段,是教师的一种高级的教学技能,又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教学过程维度上的超越性。

传统教学视教学过程为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单向度传授知识的过程,因而把教学过程评价指标设定在对教师的活动设计上,即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处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环节是否具有层次性、条理化等,而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视为可有可无,置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其结果之一就是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交往教学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对话沟通、达成相互理解和共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生成、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学交往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潜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地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如果说传统外语教学强调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操练,那么,交往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以及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过程不是在被动的情感和压抑的状态中进行,而是在主动、开放、自由的状态下进行,教学过程就成了学生情绪积极、情感丰富的交往活动过程。

四、结语。

英语交往教学是当代兴起的教育新理念。它所追求的正是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理想状态,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真实的交往中对新的语言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创造性地学习并使用语言。在交往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学会合作共享,共同体验创造和成功。因而,我们有必要从交往的视觉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对英语交往教学作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