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小初中(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4 11:18:55 作者:笔砚

优秀作文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它散发出的香气令人心醉神迷。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展示了不同作文类型和不同写作风格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数学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汉,临死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不行了。咱们家只有十七棵树,我死后,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三分九分之一,并且,每个树都不能砍倒。”说完这些,老汉死了。

兄弟三人看到死去的父亲,他们伤心极了,于是,三人商量着安葬了父亲,他们并且按照父亲的叮嘱,商量着分树,按老人的遗嘱分树,怎么分也分不开,兄弟三个一筹莫展,谁也没有办法。

不过,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从这里路过,轻轻松松,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解决方法吧。

小朋友和兄弟三个人说:“要想用现有的树,将其按照你们父亲的叮嘱分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下外人的树”,听到这里,兄弟三人还是很迷茫,于是,小朋友就给他们继续解答问题。

解答方法:

把邻居的树借来一棵加上来分,17+1=18(棵)老大:18的二分之一是9(棵)老二:18的三分之一是6(棵)老三:18的九分之一是2(棵)9+6+2正好17棵,最后把邻居家的树还给邻居。

初中数学小故事精选在线阅读

数字也有很多故事,数字也可以有生命的呢?下面是两篇关于数字的小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小朋友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但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听说过什么是质数吗?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同。他们很固执,相互缠在一起,挂在筛子上怎么都打不散,总是抱成团。怎么样,数字们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吧。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据说,数字们也时常组织聚会呢。这种聚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可以参加不同种类的聚会。当听到“自然数集合”时,所有的自然数就会聚集在一起,但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自然数队伍里的数字们就会跟着整数的队伍走。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为从中考试卷来看,考察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础知识的拓展,而偏难的题目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基础知识的拓展稍加思考佳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指导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而且我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我对学生的信心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我们的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记得在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面积后,我和学生们正在学习“体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这一知识,通过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面积不但计算方法不同,而且计量的单位也不同。看学生们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来做个练习吧:一个正方体,棱长6分米,问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列式做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6×6×6=216立方分米,表面积=棱长×棱长×6=6×6×6=216平方米。题目同学们都做对了,但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同呢?我灵机一动,给学生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同学们,你们比比看,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大还是表面积大?”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肯定会踊跃发言,达成共识,不料,真是让我始料未及,我的问话刚落,孩子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很多同学都不假思索的说:“一样大。”也有的说:“表面积大。”还有少数说:“体积大”。此时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心情以及他们的心理我都尽收眼底。我咕哝着说:“哎呀,只争不行,请讲出你的理由来。”“你看,都是6×6×6=216,当然一样大了。”“不对不对,立方米要比平方米大得多,当然是体积大。”两派学生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我暗暗摇头:“唉!这帮孩子,概念教学时那么强调,还是没有明白体积与表面积的含义。难道我还要再泛泛地跟他们重复强调吗?我耐心的等待着,期待着。

正在这时,我看到任俊伟皱着眉头,按耐不住,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激动地说:“不对,它们不能比,它们根本就不能比!”我的嘴角跃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是吗?同学们,任俊伟有不同意见,请他说一下,好吗?”我握着任俊伟的手,给他以信任的目光,他在我的鼓励下,大声说:“体积和表面积根本不能比,就像周长和面积一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面积是一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而体积是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所以它们不能比!虽然结果看起来都是216,可是一个是体积,一个是表面积。就像人和狗一样。”好一个人和狗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约鼓起掌来,同时个个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样子,更有甚者锤足顿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一点想到。我说:“任俊伟同学不但能够认真思考问题,而且不人云亦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一面!”我握着任俊伟的手,真诚地说:“任老师,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大声喊:“吴老师,我们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时,一阵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教室里......

数学故事作文

从前有一只小鸡,她非常喜欢使用乘法,因为她觉得,世界上所有的数学问题,乘法都可以一一解决,上二年级时,她为自己能提早学会乘法而感到骄傲,而除法,小鸡并不去好好学习,而是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会的乘法,她认为,学除法其实很难,所以每次当选数学课代表时,都不是小鸡当选,而是小鹿当选。狗老师也发现了这点,一次下课时,狗老师把小鸡叫到办公室,认真地对她说:“你是不是不想学除法?”小鸡点点头,并对狗老师说:“我觉得学除法很难,老师。”狗老师摇摇头,说“其实,只要你会被乘法口诀表,学除法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可小鸡却不相信,她问狗老师:这是真的吗?狗老师点点头,并让小鸡回到班里好好学习乘法,小鸡回到班里,她对自己的朋友说:我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当和吴文俊一样的大数学家。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他们瞧不起小鸡,小鸡被激怒了,她立刻拿起书,她想让同学们知道,她一定能超过那些骄傲的同学们的。

小鸡现在在复习除法,你瞧她,她是多么的认真,她一定要遵守诺言,让同学们看看,小鸡以后一定是最最棒、像吴文俊一样伟大的、令人们敬佩的大数学家!

数学的小故事

又到了周末,妈妈带我去钓鱼(我们是去钓假鱼)。

我们来到红石公园,钓假鱼。

钓鱼摊在红石公园的东边,钓鱼池其实就是一个充气水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塑料鱼、小鸭子、章鱼、海豚什么的……,鱼竿也是塑料的,鱼线下面挂着一个吸铁球,鱼的嘴里砸了一个钉子,这样,就可以引鱼上钩了。

妹妹好奇地说:“这么一大池鱼,谁能钓完呀?再说,钓了放哪儿呀?”妈妈给我们每人交了两元五角,一共是五元,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个钓鱼竿,就开始钓鱼了。

可是,鱼都沉在水底,可气的是,吸铁球死活也不往下沉,怎么办呢?所以,我一只手把吸铁球摁下去,另一只手拿着钓鱼竿,就这样,我们很快就钓到了一只只海豚、章鱼、热带鱼、金鱼等。

后来,又来了两个小弟弟。

其中一个弟弟钓得非常快,但是他一只海豚都没钓着。

我给他了4只,这下,我只剩8只了。

请你们猜猜吧,我原来有几只小海豚?你们肯定猜到了吧?是12只,算式是:4+8=12(只)。

我们玩了约一个小时,就回家了。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上好第一节课,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社会各领域无处不有数学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心理上真正认为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初一的新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七年级下学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

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数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的兴趣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想:当有n项立方相加时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_。第二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三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四天,有几位同学找到我,递给我答案:

当我点头示意时,他们竟高兴得欢呼起来,甚至有一个同学竟哽咽起来。是啊!同学要通过观察、思考,再通过猜想,探索规律,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创新过程,而且跟应该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数学基础,很大程度都还不具备,但却能超出个人能力完成任务,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突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何等的重要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所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印象深刻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数学,就是因为他们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只是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失败,无论家长、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数学学习无法正常进行。我本人也欣赏成功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的一个小问题可能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

三、和学生多交流,进行情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存在代沟的,如何更好的确立教师的参与者、引领者地位,师生间的情感与思维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是渴望与老师沟通与交流的,但往往是不意思或不敢与教师沟通,尤其是数学老师,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害怕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

每一节成功或不成功的数学课都有其闪光的东西。学生的数学成绩好坏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生活命运,我在数学课上就意识的向学生表达了我的想法,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我只不过比学生早训练了几年,“闻道在前”,加之“术业有专攻”,所以为师。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人人都是一样的,鼓励学生不能迷信老师,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与老师争论,要敢于怀疑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我还经常以聊天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和新课,让学生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思维课,效果比较好。

数学文化故事

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

学习。

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

数学。

大约1520xx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

时间。

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

坚持。

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文化故事

在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老师眼里,数学只是一种应用工具,是一些符号,一些计算,枯燥乏味,毫无生动感人之处,这是对数学的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路程,在它的`知识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只强调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弱化了它的文化价值,从而也忽略了数学中的教育基因。当我们都关注到“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理念后,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自然而然的就引入了数学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在上课期间,我到图书馆借了数学文化这本书,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数学文化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在数学文化学习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文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家的小故事故事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失学在家,帮爸爸经营小卖店。空闲时,华罗庚常用包装纸解答数学难题。

一天,华罗庚正在柜台上演算,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他回到柜台一看,不由得哭了起来:“我演算的草稿纸呢?”

爸爸左找右找也没有找到。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包棉花卖给他了。”

华罗庚追上那个人,朝他鞠了个躬。然后掏出笔来,把写在包棉花纸上的算题抄在手背上。

过路人疑惑不解地看着华罗庚,摇着头说:“真是个怪孩子!”

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故事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们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桃子吗?

初中数学

预备班1.整数与整除。

2、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组)。

3、有理数。

4、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5、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6、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及应用。

7、比和比例、百分比的意义与应用8.圆与扇形。

一年级。

1、整式的意义与运算。

2、分解因式。

3、分式的意义性质与运算。

4.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与翻折。

5、实数。

6、相交线、平行线。

8、三角形。

9、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年级。

1、二次根式的意义、性质与运算。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3、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4、几何证明。

5、一次函数。

6、四边形。

7、概率初步。

三年级。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锐角三角比。

3、二次函数。

4、圆与正多边形。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7、统计初步。

二、初中数学各年级学科问题及失分点。

预备班:

1、概念较多,学生易混淆。

2、计算题上易失分,特别是分数的混合运算。

3、形部分难度较大,在求图形的面积与周长上易失分。失分点:比和比例圆和扇形有理数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组)。

一年级:1.公式较多,学生易混淆。

2、整式的运算,分解因式,分式的运算易失分。失分点: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分式二年级:

1、难度跨度大,学生不易适应。

2、二次根式性质的运用与计算易失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易失分。

三年级: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较多,往往由于一、二年级的基础不好而受影响。失分点:相似三角形判定二次函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初中数学名年级学科难点和重点。

预备班难点:

1、分数的性质与应用。

2、百分比的意义与应用。

3、圆与扇形。重点:

1、有理数及绝对值。

2、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组)。

3、分数的性质与运算。

一年级难点:

1、乘法公式的运用,分解因式。

2、分式的运算。

3、图形的旋转及运动。重点:

1、整式的运算。

2、分解因式。

3、分式的运算。

二年级重难点:

1、二次根式的运算。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3、正、反比例函数。

4、几何证明。

三年级难点:

1、二次函数。

2、锐角三角比的应用重点: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2、锐角三角比。

3、二次函数。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注重理解概念与定理、公式,即:要扎实基础。

2.学会自我总结解题经验与方法。

3.认真听讲,特别是题目的分析过程,并留心记下。

4.一定要多多练习,才能融汇贯通,运用自如。

数学故事

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数学童话故事

有趣的数学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森林中的一个角落,狮子开了个怪会议,狮子提出要把动物们分成两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中大型动物,后者当然是小型动物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只能割舍到一小部分森林。

但是这些小动物还是玩得很开心。一天,大猴儿和小猴儿玩得正欢。猴子父子俩可是这个新家族中算大的`了,连连好几个小动物都比不过他们。跷跷板的一头也总是倒在他们那边。小兔子独自躲在角落偷偷看着,被飞在天上的小鸟看见了,小鸟知道小兔子平时都很胆小,没有自信心。于是在她面前飞来飞去,“兔姐姐呀,你也去试试嘛。”“不行呀,我才3.7公斤,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们,在说上次,我跟两只小猴玩耍,4只兔子才和他们一样重。”“那就多叫几个朋友,众人拾柴火焰高呀。”在小鸟的一再要求下,小兔子终于答应了。小兔子又找来了5个姐妹。说来真巧,6只兔子都是3.7公斤。在“战场”上,6只兔子和猴儿父子俩打个平手。

回去的路上,小兔子充满了信心,这时小鸟提出问题:“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大猴子到底有多重,平常老听他吹牛。”小兔子自信地回答到:“4只兔子=2只小猴子,一只小猴子就等于2只兔子。”小兔子掰着手指继续说:“6只兔子减去小猴子等于的2只兔子,大猴儿就等于4只兔子。4x3.7=14.8公斤,那大猴子就是14.8公斤了!”大家都夸小兔子聪明,小兔子更加自信了。

数学故事

今天第一节课,又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最有趣了,他常常用有趣的故事来给我们讲述数学知识。果然不出所料,我们师生互相问好后,大家刚坐下,老师就笑眯眯地说:“为了感谢大家对我数学课的喜爱,我准备了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故事中的主人翁非常聪明,而且又善于开动脑筋,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到他那里也能破解。如果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解决问题,下节课我还会奖励你们一个更美妙的故事。”我们一下子来了精神,老师也开始了他那优美而动听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张凡的男孩,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因为家里穷,在九岁的时侯就要在一家面包店干活,帮爸爸妈妈减轻家庭负担。有一次,一个刁蛮古怪的顾客送来了一张奇怪的订货单,上面写着:“定做9个蛋糕,但要装在4个盒子里,而且每个盒子里至少要装3块蛋糕。”老板和伙计伤透了脑筋,碰坏了好几块蛋糕,也没有办法照订单上的要求装好盒子,眼看取货的时间就要到了,可他们依然一筹莫展。在一旁干杂活的张凡拿起那张订货单,认真读了一遍,笑着对老板和伙计说:“这有什么难的?让我来装吧!”说完,他挑了4个盒子装起来,刚好把蛋糕装完。订货的顾客来到柜台前,以挑剔的眼光仔细检查了一遍,什么也没说,提着蛋糕走了。老板和大伙计终于松了口气,开始对聪明的张凡刮目相看了。

“你们知道张凡是怎样分装这9快蛋糕的吗?”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我就把手举得高高的了。“彭方宇,你说。”

我大声回答:“张凡先将9块蛋糕分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3块,然后把3个盒子装在一个大盒子里,共9块。”我刚说完,老师带头为我鼓起掌来。我的同桌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彭方宇看过这个故事的。”同学们的掌声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目光刷的一下子都投到了我的身上。“哦—”

老师挥挥手,说:“看书的,很好呀,这个故事我也是从书上看来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书中得到的,希望大家要向彭方宇同学学习,做个聪明的孩子。”掌声再次响起来了,耳边听到悄悄的声音:“我也要多看书!”我坐得更端正了,我的好同窗们,我们一起努力吧!

数学童话故事

瘸腿狐狸卖西瓜赔了本,没钱买吃的,饿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直打晃。老牛走过来,问:“狐狸,你这是怎么啦?”狐狸看了老牛一眼说:“饿的,两三天没正经吃东西啦!”老牛一本正经地说:“要想有饭吃,就要参加劳动!”说完,老牛干活去了。

一共有多少吗?”“保密!”野猪没好气地答了一声。

“哈哈,在我聪明的狐狸面前,不可能有任何秘密!”狐狸很有把握地说,“我出道题,你算算,我不但能说出你筐里有多少玉米棒,连你有多大岁数都能知道。”

“真的?”野猪觉得不可思议。狐狸咳嗽了两声,说:“把你筐子里的玉米棒数乘以2,加上5,把所得的数再乘上50,加上你的年龄,再减去250,把得数告诉我。”野猪趴在地上算了半天,最后说:“得1506。”狐狸立刻说:“你筐里有15个玉米棒,你今年6岁。”

野猪一摸前脑门想,对,筐里的玉米棒是15个。野猪一摸后脑勺想,今年自己正是6岁。

“神啦!”野猪从心里佩服狐狸。他问狐狸:“你怎么知道的?”“算的呀!你算的.结果是1506。最左边的两位数15,就是玉米棒数;最右边的一位数6,就是你的年龄。”

“你太伟大啦!”野猪抱着狐狸亲了一下。“伟大不伟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我弄顿饭吃,要有酒有肉啊!”狐狸显得十分得意。

不一会儿,野猪给狐狸端上来红烧兔子肉、清蒸鸡、煮老玉米,外加两瓶好酒。狐狸猛吃猛喝,临走还拿走4个玉米棒。

野猪到处宣传,说瘸腿狐狸神机妙算。小猴灵灵告诉野猪说:“你上了狐狸的当啦!”野猪不信。

小猴说:“你看算式(2×15+5)×50+6—250=15×100+250+6—250=1500+6=1506。玉米棒数15是你自己写上去的,乘以100后变成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而年龄6也是你自己写上去的,它变成了个位数。这样一做,把两个数分离开了,一眼就可以看清楚。”

“好个瘸腿狐狸!”野猪快速冲了出去,追上瘸腿狐狸,夺过玉米棒,用每根玉米棒在狐狸头上都狠敲了一下。这下可好,瘸腿狐狸头上添了4个大包!

数学的小故事

丘成桐博士为国际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被称之为数学的诺贝尔奖)。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的克雷福德奖(clifford)。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冲之。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公认的27.21222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麼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苏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祖氏有那麼杰出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对他稍有认识。

3、陶哲轩。

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