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2 15:07:16 作者:飞雪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旨在指导学生学习和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三年级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9-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体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方法练习。

1、揭示课题。

2、口算方法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3。

3×20。

200×3。

3×。

5×6。

50×6。

6×500。

5000×6。

4×7。

40×7。

7×400。

4000×7。

比较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小结: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和整千的数相乘,只要想几个十、几个百或几个千乘几得多少个十、或者是多少个百,或者多少个千,就可以口算出得数。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把乘数最高位上的数与几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这样算可以比较快。

(2)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2。

130×2。

12×4。

120×4。

3×32。

3×320。

●指名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样?

(3)说出下面各题第三步是多少加多少,得多少。

小结:

几十几或者几百几十与几相乘,先把几十几或几百几十分成两部分分别和几相乘,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二、混合练习。

1、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乘法的式题,指名学生口算。

2、对比练习。

(1)出示第10题。

(2)向学生说明估算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估算。

(3)比较每一组的题:他们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3、比赛。

第11题,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时要了解口算的正确率。

4、独立完成第12题。集体订正时主要要看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格式。

5、应用题练习。

(1)学生独立思考第13题。

(2)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4)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明确:一辆自行车有4个轮子,做题目要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

(5)学生独立完成第14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6)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可以根据前两个有联系的来年各个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这个先求的问题就是第二个问题的中间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外一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9题。

三年级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王爷爷送给三(2)班同学一些书。

名称《科技书》8本。

《故事书》9本。

《精版作文选》8本。

学生尝试独立提出问题。可能:

(1)《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

(2)《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

……。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自由挑题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8×7=9×6=。

10×8=20×5=。

师:上面的算式,哪题你能很快地报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说8×7和9×6)为什么你能这么快地算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会说用乘法口诀)。

师:10×8有乘法口诀吗?没有口诀,你有什么办法快速地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生:想(一)8个10相加等于8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10个8相加等到于80。

(三)把0不看,1×8,再在后面加个0。

师板书:1个十×8=8个十。

师:明明是10乘8,为什么可以不看0再加0呢?

生:1个十乘8等于8个十,是80。

6×90=540。

6×900=5400。

6×9000=54000。

(学生尝试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将题看成一位数乘一位数,算出积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出示20×5=。

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好象和刚才的结论不一样啊,因数和积的末尾0的个数不同。

师:那为什么会不同呢?

生:哦,一位数乘一位数时,已经满十,多出了个0了!

三、巩固提高。

(一)你能快速地计算出下面这些题的得数吗?

10×7=10×8=30×5=。

70×8=300×3=500×6=。

(二)数学卡片口算。

4×5=30×3=20×7=200×7=。

3×3=4000×5=300×3=2×7=。

400×5=3000×3=20xx×7=40×5=。

(三)师:现在老师要带30个同学们到儿童乐园去玩玩,来到售票处,发现上面写着:

游乐项目价格表。

名称。

价格1旋转木马2元2碰碰车3元3激流勇进6元4登月火箭8元5过山车10元师:老师想请他们玩旋转木马和登月火箭,付300元钱,你看我够不够?学生探究方案。

汇报方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三年级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并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方块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题:

学生口答,并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每组的第二题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

学生2:后两组的第三题都是在求前两题的计算结果之和。

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板书: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巩固,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找学生回答。

(2)根据学生收集的数学信息,进行板书:每筐装15盒草莓,买了3筐。

(3)让学生根据刚才收集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4)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补充他人捕捉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注意强调条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列式,汇报结果。(板书:15×3=?)。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并指定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述,并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15×3表示3个15相加,即15+15+15=30+15=45。

利用学具小方块摆一摆,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图:

方法二:列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列竖式的计算过程。

方法三:15分成5和10,10×3=30,5×3=15,30+15=45。

利用学具小方块摆一摆,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将15拆成整十数“10”和一位数“5”,先算每筐10盒,3筐就是10×3=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5×3=15(盒),两次计算结果相加,就可得到总数是45盒。

方法四:15分成9和6,9×3=27,6×3=18,27+18=45。

利用学具小方块摆一摆,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将15拆成两个一位数,比如“9”和“6”,每筐先算9盒,3筐就是9×3=27(盒),再算每筐6盒,3筐就是6×3=18(盒),两次计算结果相加,也可以得到总数是45盒。

(3)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肯定,并归纳总结板书,使学生充分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4)分析上述几种方法,讨论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的方法以及原因。

学生先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

预设:

第一种方法是用连加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麻烦。如果是计算15×6,一个一个地加,要加5次才能得出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想竖式口算的,容易忘记进位而导致错误。

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后,再把两次计算结果相加。计算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而出错。

第四种方法是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后,再把两次计算结果相加。与第三种方法类似,计算过程也相对简便一些,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个一位数,比如27×5中的27就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

3.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22×4=18×5=26×3=14×6=。

(2)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感受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优势。

4.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1)想一想:150×3=。

小组讨论交流口算方法,指定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将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41页“做一做”前两列计算题。

11×5=14×4=。

110×5=140×4=。

参考答案:55,550;56,56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发现每组题目得数之间的规律。学生口述,教师纠正规范语言描述,共同归纳出计算规律: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时,先不看零,口算出结果再在结果后面添上零。

(3)利用规律,完成教材41页“做一做”后两列计算题。

15×6=23×4=。

150×6=230×4=。

参考答案:90,900;92,920。

【设计意图】在探究算法的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练习中,将多种算法进行对比,体验最佳算法。

(三)积极思考,提升练习。

1.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第1题。

独立完成,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第3题。

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突出“限乘21人”,培养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

【设计意图】本课练习设计了三个层次,基础应用旨在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法,并学会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精炼的语言提炼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新知,经历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多种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主题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拼,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卡。

2×37=22×4=23×4=18×5=。

130×3=160×5=4×240=2×450=。

得出答案的同时,个别题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2.揭示课题。

两位数和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法,同学们掌握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口算乘法。

三年级人教版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新知,经历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多种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主题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拼,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卡。

2×37=22×4=23×4=18×5=。

130×3=160×5=4×240=2×450=。

得出答案的同时,个别题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2.揭示课题。

两位数和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法,同学们掌握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口算乘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乘法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况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估算和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学习难点: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一、复习旧知。

1.商店上午卖出147千克苹果,下午卖出295千克苹果,一共卖出。

多少千克苹果?

2.填空。

(1)小明家到学校有488米,约是()米。

(2)学校买来的故事书767本,约是()本。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例4,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任务二: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可以把问题换成:

列式:竖式:

(3)任务三: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三、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2、完成练习九第12题。

3、完成练习册第38页。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60×2080×40400×7012×30。

12×4044×20230×270×3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33×3143×1211×25。

23×3454×1339×27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稍做修改):

我每天训练要骑75千米。这位自行车运动员今年2月份要骑多少千米?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反馈。

三、综合练习:

1、

2、

3、

独立完成,板演校对。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4页。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的笔算正确率有较大的提高,且书上的题目难度不大,都只是一步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也比较理想。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前4题是笔算或是一步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较好。但在做第5题时,学生产生了对题目意思没有正确理解就下笔的情况。第5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求一天总共需要多少桶水?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每桶水重19千克,一天共喝多少千克?第二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的,但学生受书上第8题卖明信片题目的影响,以为有一个条件是多余的,就把18个班级这一条件给省略了,出现了错误。此题需要对孩子们再进行讲解。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准备:课件、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讨计算方法。

1、估一估19×19大约是多少?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3、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4、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分组选做2道。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争当小医生:下列题目对吗?有错的请改正。

3 4                    2 2。

×  4 1                ×  7 4。

3 4                    8 8。

1 3 6                1 4 4。

1 6 0                1 5 2 8。

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4、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5、游戏。练习十六第2题。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3页。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

教后反思: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但是在计算结果校对中发现错误率很高,除了算理不透外很多学生都是在口算时这儿或那儿出点问题。教材在练习十六里还安排了充分的练习。那么就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吧!建议在起步阶段的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每个数字都是怎么得来的。在说的过程中改善书写和计算中的一些马虎现象,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作业反馈:本次作业是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我要求学生每一道都列出竖式,如果书上已经出现竖式,就将竖式写完整,如果没有,就将竖式列在本子上夹进去。作业本上完成的情况比较理想。

三年级《口算乘法》说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第68页到69页,也是第6单元的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思想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仅为今后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能力目标。

在观察、比较、分析、类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并理解口算算理。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我通过创设儿童游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并通过观察、比较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发现规律,进而类推出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的故事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而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一个“要去游乐园,必须先渡船过河”的情境,这样复习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学习状态。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由“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引出小朋友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还可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一个问题:“我们4人去玩碰碰车吧,每张门票9元,需要多少钱?”这是旧知识,学生大都能够很快得出9×4=36(元),并回忆乘法的意义,9×4表示4个9元的和,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铺垫。

方式的不同,学生肯定会会有不同的算法。有的用4个10相加;有的会联想第一个问题,想到9个4是36,再加1个4就是40;或想到10×4表示4个十,也就是40。只要学生说的算法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学生想到10×4表示4个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得出这一方法,为后面总结口算算理打基础。

第三个问题:“我们3人去玩激流勇进吧,每张门票20元,需要多少钱?”先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20×3,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算法。学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如3个20相加得60,或者先不看因数末尾的0,计算2×3,再在末尾添一个0,也就是把20看成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即60。教师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学生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更好,更简便。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自己进行比较,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

接着出示课本第6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答案。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在计算20×7时,学生如果用加法会发现比较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计算20×7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200×7,2000×7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然后揭示课题,并进行小结。让学生观察今天计算的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而这节课口算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从而引出课题——口算乘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标的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练习设计中,我不仅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还融入趣味性,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首先,我创设游乐园举行闯关游戏获得免费门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关:口算题卡。也就是课本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我想通过这道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答对的同学奖励一张“旋转木马优惠券”,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关:抢答比赛。老师出示手中的口算卡片,学生不用举手,直接抢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我想通过这道题,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口算技能。然后课件出示刚刚卡片上的所有算式和得数,并分成两组。学生观察左右两组算式的因数和积,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强调学生遇到如“40×5”这样的题时,积末尾0的个数要比因数末尾的多一个。

第三关:火眼金睛,用手势判对错。设置几道学生容易出错的题,让学生来判断,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第四关:解决问题。“环卫工人每天在游乐场捡矿水瓶约400个,5天大约能捡多少个?”培养学生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关:智慧冲浪。我设计这样一个拓展题目,240=()×()=()×()=()×()=()×()=()×()……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扩大题目的思维广度,学生除了常规的“8×30,3×80、6×40,60×4可能会出现:1×240=24010×24=2402×120=24020×12=240等方法。这样做,既可以每个学生都参与练习,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4.知识梳理,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在教学此例题时,学生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解答的,没有一位同学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解答,那么怎样让学生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讨论呢?于是我要求学生笔算出实际需要买票的钱,学生通过计算得知需要5096元。此时我问学生按刚才我们估算的结果只带5000元钱能买到所有的票吗?学生说不能。按我们估算的结果不能买到所有的票,我们估算的好吗?学生说不好。那怎么办呢?我让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得知将104看成110就可以,那么引出第二种估算方法:49×104≈5500(元)。我问学生这两只方法都对吗?学生说都是对的;接着问以前我们怎么进行估算的?学生说先将题目中的数据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然后再进行计算的。接着我让学生对比今天的两种方法是不是按以前的`方法进行估算的?学生第一种是按以前的方法做的,第二种方法不是的。我又问这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好呢?学生说第二种。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按第一种结果不能都买的票,第二种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买到票。那么我们以后如何进行估算呢?按以前的方法还是用什么办法?学生不知道了。

反思:1、学生为什么不能做出书上出示两种方法?因为这一题学生是按求每一个数据的近似数后进行计算的,对于第二种方法104看成110,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因此不能做出这样两种解法。

2、如何引出第二种方法,如何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的思想呢?我在教学前仔细想了又想,在于引出第二种方法只能通过学生实际算出准确值,然后比较这两个值在通过思考能否都卖到票去思考,引出学生找出第二种方法。在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上,我只能通过讲述在实际情况中,如买东西考虑带多少钱;坐车、乘船等都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大估。可是学生还是不能理解。

困惑:如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对于实际情况采取大估,这个实际情况是什么情况,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实际情况,如何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估算很难。怎么更好的进行此类问题的教学呢?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怎么办呢?是教师直接告诉,还是让学生去探讨?如果是让学生去探讨,那又如何去探讨呢?我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身经历口算的过程,说出口算的方法,最后优化出一种简单的口算方法。然后利用口算方法进行口算练习。意在久而久之,让学生掌握一种口算的技能,以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数学计算。

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首先以考察学生口算为切入口,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的兴趣,“首先考考大家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开火车口算,看哪列火车开的又快又稳。10×7200×320×4400×230×2300×3”指名说了几道题的算法,发现没问题,然后,我说:“老师要加深难度,您们还会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16乘3,首先让学生举手来说,因为自己的学生自己最了解,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障碍,于是学生很顺利的答了,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我又紧接着进行了练习,选出两道题,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发现没问题,我又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算式:160乘3,抛出问题:这道题您还能行吗?学生跃跃欲试,指名回答了,多数学生用16乘3,得出48,最后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这个其实早在我预料之中,学生没几个能解释的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还是能理解的不多,只有徐学伟段京涛等几个学生,说得上来,最后引导学生知道16个10,乘3,的48个十,也就是480,学生明白算理后,进行了4到练习题的计算,然后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进行练习时,采用了男女生比赛的方法。

反思整堂课,自己觉得还是比较自然,环节还是比较紧凑的,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学习热情,我深深知道,那是学生一种想战胜自己的一种精神支撑,因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进行鼓励,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是非常的关键的。

不足之处在于整节课没有情境教学,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因此应该先进行预设一定的情景,也许课将更自然一些;另外课堂上更要关注哪些不爱举手的学生,让整堂课中,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我想效果更好!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放弃口算,用竖式笔算的方法来解决口算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学的笔算方法已经在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了,自然会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面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方法。看图学习例1的计算方法,我先运用课件与孩子们探究算理。明白算理后,孩子们面对163马上能想到把16分成10和6后再算。例2只是在末尾添加0,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末尾没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引导他们一起总结了口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当末尾有:0时,先把末尾的0省略,先算0前面的数,最后在计算结果里把省略的0补上。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口算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部分知识在学习中如果掌握好了,对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都会有提高。但是在练习时还是有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162=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把16分成10和6。2)102=2062=12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可以直接说出60+18=78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2、放大棋盘学生观察结构。(明确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3、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4、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1919。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全班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后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8页的《乘法口算》。

2.教材分析。

《乘法口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以往的口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对数学失去兴趣。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中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情感目标: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二、说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2、学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索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一开课我就创设了聪聪和明明两位小精灵邀请同学们参加思维大本营活动的情境。

(一)复习铺垫、激情导入。

通过抢答、开小车的形式进行复习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的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上,为学生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计清、探究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熟悉的实际生活的情境素材,我在教材的主题图中创设了邮递员王叔叔这一角色以学生所熟悉的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为教学情境,创设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新授中,第一个问题“王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算是300×10=3000,60×10=600,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第二个问题“工作一个月,又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300×30=9000,60×30=1800时,由刚才的“扶”到现在的“放”,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并且说说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样,怎样才能说明结果是正确地。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练习巩固。

练习内容设计上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联系北京奥运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生的爱国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当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说教学反思。

优点:

(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问题情景的设计中,开始通过聪聪和明明两位小精灵邀请同学们参加思维大本营活动,我把本节课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应用,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本节课的主题图联系起来,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联系2008北京奥运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较好地实现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教学中我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正确进行口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口算乘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首先自主探究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和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口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节课中,我力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口算速度、动脑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保证了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

应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互动的质量,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知水平。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改进建议。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反馈。

估算。创设具体的学习情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算法。

反馈。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36      积。

完成“做一做”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1、2、3题。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作业独立完成。

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12     因数。

× 3     因数。

36      积。

思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案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案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