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8 17:29:04 作者:碧墨

范文范本是写作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框架和结构,使我们的写作更有条理和逻辑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浅议藏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论文

(甘肃省迭部县电尕学区拉路小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值得肯定的是,多媒体教学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阔视野,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多向思维空间,使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加强小学德育队伍的建设,强化德育队伍的战斗力,让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首先,要提高德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小学德育管理者是德育工作的领导者,在制定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德育管理体系上具有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德育相关理论,学习德育工作的方法,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进而更好地指导小学德育工作。其次,要提高德育工作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更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这可以通过开展好德育工作评比、表彰活动等方式来激励,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更新德育思想和加大工作力度。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抓紧薄弱环节,有效探索德育工作的'方法,完善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构建起素质教育机制,在重视技能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摆脱传统教育的困扰,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前进。也就是说,要淡化考试竞争,按分数排位思想,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其次,要加大德育工作力度,抓好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工作。详细说来,要精心设计小学德育总目标,并结合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性目标,针对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反复训练、加强引导、定期检查等方式有效整改。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小学德育工作中,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充分发挥德育实践活动的作用,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首先,要将德育目标放在学生的品德行为上,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言谈举止,促进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人。其次,要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如利用传统节日、班级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推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小学阶段是德育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够很好地抓住好这个关键时期的品德教育,就能给孩子们的成长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德育教育单靠学校一方还远远不够,只有建立起一个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以社会德育教育为背景、以家庭德育教育为辅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把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小学生长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体,改革学校教育方式方法。

小学德育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把学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并结合教育改革目标,对学校德育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广大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广大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充分发挥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广大道德素质优良的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和道德体验。其次是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所以一个班级的班风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通过班级成员的零号的情绪、行为、言论和道德面貌等,形成一个优良的整体精神风貌,同时催人奋进,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最后要努力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操,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一是要加强制度管理,重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言行,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例如结合重要节假日,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庆祝活动、展览参观、公益志愿者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

二、以家庭教育为辅,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广大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家长会、家长沙龙、家长座谈会、亲自运动会等方式,把家长调动起来,提高他们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并积极发挥家长的主管能动性,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建言献策。其次学校可以采取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方式,建立起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的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班级的管理中来,为班级教学和管理提供各种义务劳动和服务,让家长们更亲近学校、亲近班级,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最后学校可以采取建立家长与学校互访互通机制,增加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比如建立微信群、qq群,采取家访的方式,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中,教师要注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注意沟通的形式和内容,多讲讲孩子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尽量避免导致学生和家长产生对立的负面效果。

三、发动社会力量,实现学校与社会德育教育相衔接。

可以说,社会教育作为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它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也是是实现少年儿童德育的关键。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将学校和社会德育教育结合起来。首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访问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社区开展劳动、到公园参观考察等,既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又认识了自然、认识了社会,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在参观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写日子、写感受、画自己看到的一切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其次是学校可以采取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请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上一堂保护动物的知识课堂、请部队的官兵给学生上一堂军事课程、请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讲一讲如何照顾老人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最后,学校要尽量与社会周边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给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也关系到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成败。

综上,要想成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力量缺一不可,所以,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为培养祖国的未来共同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健.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广州大学,2011.

[2]张燕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2.10.30.

[3]杨虹.小学生生活德育探究[d].鲁东大学,2012.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

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学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行为习惯差。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见到垃圾也不捡。第二,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第三,家长不配合。家长的口头禅就是“教师我什么也不懂,你帮我管管他,靠你了”,缺乏责任心。

二、城乡接合部学校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城乡接合部地区外来流动人口较多,人员混杂,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未成年学生影响很大。他们年龄较小,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容易产生很多不好的行为。第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们将重心放在挣钱上,忽略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第三,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观念依然存在。

1.开发校本资源。

东区小学处于笔岗社区,是朱熹后代所在地。基于此,我校11月申报并开展了“运用朱子文化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课题研究。全校上下一心,师生全体动员,围绕“朱子文化”中关于学习、卫生、礼仪习惯等内容进行宣传、学习,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学生的修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

2.发挥文化的教育作用,注重文化渗透。

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应注重文化渗透。如:我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注重通过名人标语和图画的形式展现道德教育,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除此之外,教师还与学生一起创作黑板报,定期开展道德教育的班会,由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我校还以朱熹的名言命名4栋教学楼,分别为“日省楼“”问渠楼“”极理楼“”道心楼”。

3.监督导行。

为了加强监督,东区小学专门成立了学校“红领巾礼仪小队”,由礼仪小队的成员与值日教师对每一个班集体的表现进行检查和评分,记录各个班的情况,然后在每周的学校升旗仪式后对优秀班集体提出表扬,对成绩较差的班集体进行教育。学期末,学校把这一学期每个班集体的成绩进行整理,作为对教师评审的基本条件。

4.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东区小学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定期举办教专项育活动,如针对教师节的“我心中的好教师”感恩教育,针对学生的“做最好的自己”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开展了“珍惜粮食我做到”“开展有益的课间游戏”“夸夸身边的小雷锋”“我的好妈妈”“参观消防中队”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自身的实际经历,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5.树立模范。

榜样模范作用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激励。如我校在升旗仪式结束之后,将每周班级的卫生、道德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并且给优秀的班级颁发旗帜,加以表扬。在学校的德育教育评比上,为其颁发“文明之星”的旗帜,对班级中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除此之外,每个班还需要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东区小学每学期初、学期末都会请法制校长(派出所的警官)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东区片的消防中队也常常会在学校进行演习。这一行动培养了学生安全自救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很多安全教育知识。

7.成立“家委会”

我们在每班选出5位家委会委员,成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增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这种做法改变了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让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提高重视,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8.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与每个学科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如语文课、思想品德课都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给学生正确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队课实施“情境班队”,根据日常常见的问题(排队坐车、饭堂就餐、课间纪律等)让学生自己进行编排、演出,融入自己的感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艺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综合课可以让学生到社会开展调研工作,使学生明确怎样才是一个“文明的小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修养,规范学校的教育,对于塑造学校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东区小学还在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争取为城乡接合部学校德育教育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浅议藏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要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摒弃过去的“人治”传统经济管理理念,重新树立现代的“法治”经济管理理念,经济管理理念上的转变是需要从上到下进行,即首先要在管理层推行这种管理的理念,让每一位管理人员以及经理都认识到管理观念的转变有多么重要,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与管理效果,真正做到资金落到实处,提高水利工程的建筑质量水平。尽管采用现代的经济管理理念,要摒弃“人治”的传统思想,但是并不代表着管理人员就不再重要,因为管理规章毕竟是死板的、书面的,而某些突发状况需要变通地进行管理,这时候就需要管理人员根据管理规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变通,不管是采用传统还是现代的经济管理理念,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到位并且有着效果,因此树立新型的经济管理理念不是外表上、名义上的转变,是在坚守最终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经济管理的方式上的转变。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就要妥善地处理资金的收入和使用两大问题,必须严格审核每一笔资金的使用,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发挥其效果,当资金收入时,要进行及时地记录与妥善的安置,财务部门内部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资金的走向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同时应当明确分工,对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多个不同部门之间对于资金的使用之上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防止越权情况的发生。最后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管理规章,这个管理规章是要经过充分地规划才能够进行制定,需要建筑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专业人士的指点,并且充分地征询基层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意见,最终制定而出,这个管理规章要行使在整个建筑企业之中,任何人员都要遵守。

2.3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

对于质量监督员而言,需要具有相当水准的专业水平,在监督之中也要采用专门的质量检测工具进行,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首先要保证相应的硬件水平处于高端状态,要加大对于质量监督的投入,及时更新相关设备,防止因为设备落后而导致质量监督出现误差,其次要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相关专业技能,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正是需要相关人员拥有较高水平的相关专业技能,从而才能完成准确的质量监督检测过程,获得全面的质量监督结果。2.4加大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资金出现严重的短缺,就算管理水平再高,管理方法再科学也无法挽回这种根本性的缺陷,因此提高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当然这种资金的投入不是无止度,需要相关单位根据具体的水利工程需要进行资金预算上的设计,既要保证工程高质量的完成,更要保证不会出现国家资产的流失,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

2.5提高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无论是哪种建筑工程,都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安全第一,建筑第二”,建筑工地是安全问题的高发地区,这是由于建筑工程各种高危险程度的施工器械和坑道等危险地区,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人身生命安全,一旦人员发生安全事故,想需要建筑方承担相应的责任,进而就是赔款等经济上的损失,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追究体系,那么这个相应的损失就需要由建筑方承担,造成没有效果的资金支出,从而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水平,因此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按照相应的体系,找到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责任人,则可以进行相应的追责,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结语。

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农业、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在进行招标或者建设,在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很多经济管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才能真正提高水利工程的建筑整体水平,需要整个行业人士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

班级集体是学校教学活动及各项管理活动的基本组成形式,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课间活动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因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德育工作,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初中班级德育实施方法不尽相同,笔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初中班级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一、借助班级例会开展德育教育。

班级例会是实现教学沟通及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班级例会有每周例会及每月例会两种形式,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要借助班级例会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要使班级例会在德育实施中更加有效,教师要对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类学习行为加以整合反思,善于发掘各种隐藏的、不易察觉的问题[1]。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稳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在突发状况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较为柔和的处理方式,在每次班级例会上确定一个德育主题,切忌“千篇一律”或“照本宣科”,使学生心理上感觉可有可无,不利于师生的交流沟通,无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程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班级德育实施的有效方式之一。好的学科教师借助教学的良机进行德育教育,往往能取得比集中教育更好的效果。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结合课程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内容,从而实现“润物于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德育的有效实施铺平了道路。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为德育教育创造条件。此外,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着阶段性成就,通过向学生讲述学科发展历史,也可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规律过程中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使命感,为化学发展贡献力量。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点的同时,培养自主探索、不惧艰难、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为德、智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合理分配学科教师角色,通过教师联动深化德育工作。

班主任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德育教育的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弱化。此时,就要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作用,合理分配德育教育的次序和角色,通过教师联动,不断深化初中班级德育工作[2]。由于学科教师不直接参与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与学生在心理上距离更近,当班级德育工作收效不明显时,学科教师的参与能够有效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在德育实施中,班主任可以严厉,而其他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可以相对温和,通过有机结合,及时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难题,更好地推进德育的实施。

四、教师要树立平等宽容的学生观,培育班级先进典型。

教师在班级德育实施过程中,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要树立平等宽容的学生观。平等,指要尊重学生,正视学生群体存在的客观差异,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从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避免因为管理过严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宽容,指的是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所犯的错误,不可过于简单粗暴,要循序渐进,谆谆教导,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会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还要注重在班级中树立培育先进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伴的激励作用比各种名人警句的作用更加显著,学生能够在向典型借鉴学习的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竞争意识,从而实现班级德育的以点带面。

五、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构建德育教育新平台。

初中班级德育借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构建德育教育的平台,既包括了传统的升国旗、奏国歌的活动形式,又包括了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等,还包括国家特定的节日,如劳动节等[4]。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这些积极价值观念的形成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拓宽德育教育的平台。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给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学生、学校都要积极参与到德育建设中。本文探讨了德育实施的方法途径,希望为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各方面行业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之间百花齐放,其中水利工程领域也不例外。水利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是建筑过程之中的差距,更是功能上的差距,水利工程能够为我国的农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吸取了外国先进的水利建设经验以及技术,迅速提高了水利工程建筑的水平以及质量,但是在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围绕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和加强途经进行介绍与分析,旨在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整体建筑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管理;管理制度;水利工程。

1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面临的若干问题。

1.1传统管理观念的扎根。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方在进行水利工程建筑时,仍然抱着老旧的传统管理观念不放,仍然是实行“人治”的传统思想,认为应当由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各个方面的工作管理,经济管理就应当由会计部门以及财务部分全权负责,部门负责人一言九鼎,这种情况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权利发生滥用,最终发生贪腐、挪用建筑资金的情况,这就是传统的管理理念,而现代的管理理念则是“法治”,是通过管理规章制度全局性地进行经济管理,不以某一个人某一个部分的指令为标准,对于所有人都适用同样的规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使用。

1.2管理制度匮乏。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小中型的建筑企业要不就是完全没有管理制度,要不就是管理制度虽然设立但是形同虚设,这既是管理理念的缺失更是有部分人特意而为,所谓“权利需要关在笼子里”就是这个道理。谈到管理制度,就不能简单地要求建立一个管理制度,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但是目前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最缺乏的就是科学与合理,这方面的缺失是需要长久的努力与学习才有可能形成。

1.3运行资金短缺。

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的重要一点就是运行资金量上的差距,一般工程而言都能够快速地资金回笼,因此在运行资金上一般不会发生短缺的情况,但是水利工程不仅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资金,同时在建筑工程完成后,水利工程投入使用之后,仍然很难快速的回收资金,导致后期工程维护上与运行上的资金发生短缺,这种情况是常常发生并且难以避免,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的特点导致。防洪排涝是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之一,但通过防洪排涝很难收到物质上的收获,这更多是一种公益性的工程建筑,很多情况下是由水利部门以及国家直接出资,就容易导致收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最后发生运行资金短缺的'情况,也是导致目前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出现重大问题的主要原因。

1.4经济管理技术不足。

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部分,需要管理人员有着相应的管理学识,但是在现实情况之中,往往在建筑工程企业内部没有这样的管理人员存在,这就导致了在出现需要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的人员解决问题的时候无人可用的情况,并且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科班教育,往往都是由其他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教导就开始上岗,因此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经济管理,这就导致了在经济管理之中不能很好地解决突发问题,这不仅仅是水利工程行业的现状更是整个建筑工程领域的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我国正出于经济转型时期,迫切需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专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任务。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总体上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但是在某些方面,高职学生素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找出提高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高职素质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技术、创新、身心素质等的人才为重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虽然涵盖了一些素质教育内容,然而现实开展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1.1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偏向自我意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等形式进行,然而学生对这种方式并不感兴趣,对于老师的教育,学生不虚心接受,甚至不认同某些观念,从而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难以产生积极效果,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偏重个人意识;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缺乏,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等。1.2高职学校轻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所谓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职业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实的高职学生教育却偏离了这一目标。高职学校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首位,重点安排课程,严格考试,职业素质教育往往放置不管,趋于形式。1.3高职学校忽视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即是身体和心理素质,旨在培养具有健康身体、顽强意志和强大心理等优秀品质的高职人才。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在目前来看,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学生的体格较差,不能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要求;第二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困难和压力,不能积极自我调节,无法适应学生到社会的过度阶段。

2.1加强对高职学校教师自身素质的管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实施者。在学生健康发展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重要引导人。一位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甘于奉献的老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的提升。另外,教师应该主动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生课程中去,把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2.2重视学生干部在素质中的表率作用。班级班长、团委、学生会干部在学生群体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纽带。应着重加强学生干部一下几个方面素质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为同学考虑、从学生利益出发的精神;二培养学生干部的.团结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三培养他们处理个人和集体、社会与自我利益之间关系的能力;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总而言之,依靠和信赖学生干部更好的开展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使他们成为学生素质的模范和榜样,发挥他们带动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以局部带整体,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2.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比如高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进行调研、“三下乡”“支教”等,以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适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等。2.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企业走入校园。现在的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更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然而在高职教育中学校教育多与社会要求存在偏差,学生职业素质无法适应需要。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会的职业就业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比如邀请优秀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开展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讲座,为学生增加关于就业方面的知识。另外,高职学生应该建立相关实训基地,与一些企业建立实习合作机制,以方便学生实习。一方面学生可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前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学习,可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2.5加强高职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2.5.1改变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体能、毅力和耐力摆在重要位置。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2.5.2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基本素质;2.5.3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关注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应该多关注他们在自我认知,兴趣、精神品质等方面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调查,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是围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而进行的。人的生存和人的发展是高职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应用技能、职业素质两个要素。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重视人才质量的培养。高职学校只有抓好素质教育,加大素质教育的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发展,打造适应社会潮流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3]洪雪莲.提高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j].文学教育(中),,(6):148.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

摘要: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年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人生阅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德育一直存在着众多问题,特别是在途经、方法上存在着突出问题。教育的多样性、德育的丰富性,教育对象(学生)的多变性、成长性及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等,要求德育要通过多途径来实施。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的完成,切实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要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小学各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保证学生的智力发展、专业发展和的德育发展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就小学教育应该如何较强学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单分析。

1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德育的发展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必须要求学校能够从内部管理着手,创新内部管理理念,重视小学的德育工作。在过去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用的均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固定化管理、效率低。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学校必须要创新“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转变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还要将德育工作当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和执行系统,即创建德育处,使德育处和教务处对各班级和年级的德育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要求各年级和各处室必须要严格按照新的管理思想进行教学,同时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方便年级教师或者处室人员进行德育相关信息的反馈。只有做好以上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德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和领导在教学和管理中应该要充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道德素质。校园文化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反思文化。反思文化主要是针对各科任教师而言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压将反思的精神和思想贯穿于教学中。每堂课上,教师均需要做好反思工作,如做好案例的编写和教学记录工作,要形成习惯,逐渐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让教师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效果;其次,合作文化。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均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但是,要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不能够仅仅将各教师的力量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将每个教师的力量相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师资力量的乘积。因此,各教师一定要强化自我的团队意识,在教学中和日常的管理中要相互合作和交流,优化资源整合,提高校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学习文化。学习文化的建设主要指的是让各教师和管理人员均能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就教师队伍而言,教师应该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学习,认真严肃其中关于师德方面的内容,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就管理队伍而言,学校应该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使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接受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培训之外,各管理队伍还应该要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如每周进行一次学习交流,交流大会中可以为管理队伍推荐管理类的书籍和文章,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做好必要的记录;最后,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书香环境文化,进行布置校园,通过将文化、景观和绿色相结合的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书香校园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

3举办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充分利用法定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如历史重大事件发生的日子、传统的节日、校庆日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主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举办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保证学生德育的发展。例如,开学的第一周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定期让学生观看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以“孝顺、敬老”为主题举办多样的专题活动等,当然也包括“学习雷锋”、“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竞赛活动等。这些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使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为了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以德育为中心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独立的科目进行教学,如教授学生关于我国的景点诗词和传统文化礼仪,让学生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以礼仪教育为主,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本原则,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提高德育的效果。而对高年级学生,校本课程则应该以诗词朗诵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诗词朗诵中加强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语。

德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要求学校能够通过校园管理念的创新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完成奠定扎实的外部环境基础,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4]关洁馨.浅议思想品德课的说理教学[j].教育导刊.1994(z1).。

[5]张亚兰.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入门谈[j].甘肃教育.1997(z1).。

[6]侯秀奇.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文化素质[j].辽宁教育.2001(05)。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

摘要:推进藏区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提高藏区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道德素养,能促进藏区小学生良好的发展。因此,如何抓住小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道德建设;德育教育的实践;育德实际。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因此,如何抓住小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摆在民族教育教学的首位,做到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就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而言,当初是以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为主体,藏区的德育教育更是照本宣科。因此,作为一名藏区教师,在教学中教师的德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应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下发生新的变化,故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有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德育教育的成效才能令人满意。作为教师,教学中对学生要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用爱心浇灌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感受爱、学会爱。通过爱启迪学生德育发展的广义范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共建小学生德育发展的大环境,让家长、社会这一小学生的首任教师规范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家一起帮助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参加公益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展开主体讨论等,进而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

二、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体验德育实践过程的成就感和快乐。

培养学生知礼仪、善言行,谦虚谨慎的品德,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尊重、信任和期待,完成自我形象的初步形成,更正本地区道德要求上的不足之处,影响家长及社会,带动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藏区教师,一定要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德育待人艺术,创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环境和氛围,从而做到“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个体为根本,考虑学生个体的可塑性,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依据法律,结合学校实际、民族实际,管理学校,抓好藏区德育教学与遵纪守法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就是要让藏区德育教学不能只滞留在课堂教学上,要让德育教育从课堂运用到课外活动中去。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重理想、有道德的人,最基本的原则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责任心。藏区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和平发展”“和谐进步”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德育是整个教育教学的灵魂体现,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结合各科教学,贯彻所有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区德育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明确育人目标,注重德才兼备,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藏区少年儿童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俗习惯、民族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影响,个人德性、品格也与其他民族的少年儿童相比较存在个体和群体差异,给学生一个好的德育生活环境是良好品格养成的关键。因此,抽象的道德教条戒律,只用说教方式是不能深入人心、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物质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都与传统的观念形成了较大差异。小学生耳濡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影响。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节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搓背;有的学生为父母叠被铺床,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通过课后拓展收集,古今中外,人们养老敬老、乐于助人、互帮互学、互相谦让等德育典范故事,把“弟子规”、“三字经”等育德传统文化巧妙融入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道德修养。

加强藏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民族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构思,不断探索符合民族发展实际的德育教育,从而达到育才、育德的育人功效。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在学校德育体系中,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政治和思想教育的繁茂技叶,是根植于道德教育的沃土之中。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思想上往往也是进步的;道德沦丧,是导致在政治上,思想上蜕变和堕落的最初原因,试想,如果一个人连助人、节俭、宽容等基本的道德品质都不具备的话,那么高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又有何用。只有注重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基础道德规范的传授和养成,大道理才有坚实的基础,整个社会风貌才可能有大的改观。

益采取积极行动,乃至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把青年少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从小养成做人的基础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终身受益。否则,恶习一旦养成,矫正起来就十分困难。

近几年来,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对小学生进行的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的是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的教育。这种说法就是针对道德教育缺乏个性及层次性而言的。学校教育在发挥道德教育基础作用的同时,还应注意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增强实效性。承任道德的层次性,可以使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不用“高、大全”的模式一刀切。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商讨,共同探索新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而在道德教育中,又以社会公德为基础,以其为基础进行道德教育,也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成长的需要。假如学生从小就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去做,就可能逐渐对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人类形成责任心、义务感,并进而形成共产主义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的志向。

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应只呈现给学生空洞的道德教条,还应将各种生动活泼的道德情境呈现给学生,将真实的社会呈现给学生,敢于并善于进行阴暗面教育,正视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并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力,让学生成为道德学习的主体,在自觉的主体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

道德规范的教育方法,传统的方法有直接问答式教学、规劝、说服、纪律、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在现行学校道德教育中,我们需要注意开拓新的方法,改变旧的只注重背诵道德知识,只注重一般行为训练的方法,到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注重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懂得教育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街道教育的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了近两千年,用谦让的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时代我们又允许她有不同的答案。如分梨的时候正是梨收获的季节,是否可以不考虑梨的大小?孔融的母亲病了需吃梨,孔融是否能拿一个最大的梨回家给母亲吃?参加一次比赛,第一名可获得最大的一个梨,孔融是否可以力争拿第一呢?通过讨论我们还可以有许多答案,答案是否一样并不妨碍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并不妨碍我们对是非问题的判断,并不妨碍我们每个人用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青少年是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新的世纪中国人面临着民族复兴的机遇,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勤劳勇敢、互助互爱、努力创新、具备更良好的道德风尚;需要学校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在教育学中,德育是这样定义的:是指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德育、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我们在教育中应该给学生灌输一种集体观念,设法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将对德育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存在,个人对集体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重要作用。不能利用强硬手段使学生接受集体,而应该设法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来吸引学生尽快融入集体,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得以强化,以此来促进学风建设。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观念,凝聚新的教育思想。

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在“处处受宠”或“无人问津”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的“唯我独尊”思想十分强烈,不愿接受学校的严格约束、不爱学习、对违纪行为不以为然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应该强化学生的传统教育,孔子曾倡导人们的“有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我们应帮助学生提高是非的辨别能力,加强基本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

三.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确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工作不是一个概念的输入,而是一个反复操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教育目标,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施加影响,使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身心得到净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孝心教育、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心理扶贫教育等,现介绍如下。

1.孝心教育。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要求学生学会做人,一直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祖先“百感孝为先”的论断,足以证明孝心在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试想,一个不懂得关心自己父母的人,能谈得上爱国、爱人民吗?但现在感觉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家长的交流甚少,有的几乎没有。为了配合学生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开展如:《我能为父母作些什么?》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去了解家庭、了解父母。所以应该在德育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孝心”教育,以启动学习内在动力,将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2.爱心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会关爱他人也是我们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可以肯定,一个自私自利的学生,是不可能受到别人欢迎的,更不用说其以后能立足于社会。为了引导学生融入和谐的集体氛围,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可以不失时机的向学生灌输团结与关爱的理念,发掘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便可避免矛盾的发生。如开展爱心捐款活动、义务献血等活动,计入学生的德育考评中,实行德育考评卡,体现整个在校德育情况。

3.赏识教育。

教育学家提出的“赏识教育”的观点,其志在强调现代教育应该注重人的本性,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关爱。目前,由于我们所面对的职校生认知偏低,不大喜欢学习,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如果我们继续抱怨下去的话,结果只会变得更糟。因此我们不应去抱怨和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学生自暴自弃。进行赏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学生心理上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使其心理状态得以舒展。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因为无论怎样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哪怕一丝的闪光点,进行正面及时的引导,使其树立起自信心,将自己的潜在优点逐渐发掘出来,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渐得到提高。

4.心理扶贫教育。

对于那些有条件在校就读的机会,但不思上进的学生,我们应该对这些学生实施一种“心理扶贫教育”。我们可以开展学生扶贫结对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那些条件远不如自己的学生是如何进取的,从而引导自身行为向好的一面发展。通过这样的教育,既可以帮助“心理贫困”的学生,又可以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引导学生离开心理困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实践过程,深深地体会到,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我们不能只为管理而管理,应该依托于志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真正成长。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他需要全面地主持班上的各项工作。

这些工作非常繁杂,所以一个班主任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些年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对待工作,算得上是全身心地扑在工作岗位,也做出了一点小成绩。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班集体;爱心;宽容。

1建设优秀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对班级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因此形成一个团结、进取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每年9月1号报名,开学第一天,我就会观察学生们的一言一行。

几个小时接触下来,我就知道哪些学生比较活跃,哪些学生喜欢沉默,哪些学生很调皮,哪些学生需要关注。

另外我还会询问他们在小学当班干部的经历,征询全班同学的意见。

最后我选出了威信较高的班长陈敏,能力较强的副班长田园,做事紧紧有条的劳动委员熊学庆,人高马大的体育委员汪金郴,能唱善跳的音乐委员邱玉婷,精打细算的生活委员陈婷。

另外我还把班级分成了八个大组,每个组有一个组长和副组长。

每个组进行分数评比,每个组的每个成员的基础分100分,不交作业扣分,上课迟到扣分,上课顶撞老师扣分等等。

作业优秀加分,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背完书加分,上课得到老师表扬加分……加分和扣分情况由各自的组长登记,其他组的组员监督,有疑问可以提出。

组长加分和扣分一定要通知本人,不能私自乱加。

在每周星期五的班会课上,各个组长把自己组员的分数写到黑板上。

最后班主任宣布全班分数最高的前十名和分数最低的后十名。

前十名上台发言,给班上同学讲讲自己一个星期是如何获得这么多分数的。

另外前十名同学还会获得奖励,有本子,书籍,文具,笔记本等。

后十名同学要向自己的组长做检讨,并分析失分的原因,争取下个星期进步。

同时班主任还要求组长算出每一组的平均分,平均分最高的组每人获得奖励,平均分最低的组由组长代表上台发言分析自己组失利的原因,并且要主动帮助班级擦一个星期的黑板。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反复总结与训练当中,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大家的学习氛围浓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2关怀和感动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初中的学生自觉性不强,容易分心,做事情很多时候随心所欲。

比如班上的卫生吧,有很多值日生在上完下午第三节课后就直接回家了,全然忘记了自己改扫地。

碰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委婉地提醒他们,或者自己拿起扫把去扫,他们看到老师扫地就会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就自己动手去扫了。

渐渐地,值日生就再也不会不扫地了。

另外还有学习方面,很多学生不太自觉,我就每天早晨早点到学校,然后走进班上自己拿起书去朗读,当学生看到老师都在班级朗读课文,那学生还不惊讶啊,那他们肯定会乖乖地坐到位置上朗读课文。

中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喜欢学习同伴,因此我也会在班上表扬一些各方面优异的学生,给他们树立榜样,然后他们就会学习同学的优点。

同时在家长会上,我也会要求学生家长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让学生耳濡目染,告诫自己的孩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让他们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凡是要求孩子要做到的,家长本人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家长也坚决不做。

3理解和宽容学生。

班主任工作就要深入细致,要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对待他们更要理解与宽容,用朋友的心去与他们相处,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千万不能自我,认为他们就是要比老师低下。

就像我班的小潘同学,十分不喜欢读书,要他背书,他就说:“我从小到大从来不背书,我爸妈都管不了我,老师,你看呢?”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还说什么了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过他。

一天中午,我悄悄地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

(为什么“悄悄”呢?因为我知道他这个人特别好面子,自尊心强,怕别的同学笑话他。

)我对他说:“你背书确实有困难,老师也不勉强你。

但希望你可以答应老师一个条件,先背古诗,从绝句开始,行吗?”他看到老师这样语重心长,很愉快地就答应了。

慢慢地,他除了背古诗,还背课文。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直都考低分率的他在期末考试终于考了46分。

看到老师开心,他也笑了。

在此基础上,我又告诉他以后不管出去做何事,学点知识是最基本的。

当然在这个时候,他的爸爸也是对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他的错误思想给纠正过来。

最后在双方的共同沟通下,他总算是开了窍,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回到家里还会主动帮助他父母做家务,以前从来不干事。

他父母打电话给我,也开心地笑了。

4对学生耐心施教。

对待学生,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耐心,否则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其实班主任最难做的就是给班上的后进生当导航人,既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吃个大胖子,又要尊重和爱护他们,还要对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

教育学生要以情去感动学生,以礼去说服学生,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

如我班熊善志同学在学习成绩方面不理想,拖了班级的后腿。

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

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考试不佳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

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做的更好。

”接着我又鼓励他向班上同学保证,让大家见证他成长的那一刻。

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丰娴静.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12).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师学院为社会提供了人才,解决了人才紧缺的问题;技师学院的学生普遍年龄都偏小,在毕业之后,他们会直接迈入社会,在社会中的的各个岗位中得到发展,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所以技工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技工学院中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技工学校把重点放到了学生的技能操作和专业培训上面,忽视了文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和引导,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造成了制约,技师德育教育的薄弱不利于他们在社会中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技师学院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都不全面,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导致技师学院的学生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适应不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把技师学院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1.技师学院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太多束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较复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2.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开展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没有很强的社会意识,促进不了整个班级的发展;3、技师学院的学生整体文化素养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公德等不闻不问只把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面,导致他们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关系到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小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他们还尚未形成对社会的全面认知,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因此,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小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跟孩子讲授一些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并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通过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同时,它也是每个学科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和知识紧密结合,每个学科中都要充分体现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通过学习小学语文,可以使小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通过学习小学数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小学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

2.3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是小学生的指引者,发挥着重要的典范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促进他们的自身修养的提高。教师要发挥典范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另外,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增强学生对他们的信任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2.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要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大环境,弘扬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大力宣传我国的道德模式,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在小学,要拓展校园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推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民俗节日等,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在校园中的传播。

3结语。

小学是初级教育阶段,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还未形成完善的辨明是非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积极引导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德育应该贯穿小学教育的始终。因此,要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论文

1.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加强体育教师是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引导者,是阳光体育运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他们有相当丰富的授课经验,对其所授的专项有一定的优势,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但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需要更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对解剖、生理结构、肌肉代谢、运动损伤及紧急救护等方面的医疗常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的能力,也影响到指导学生开展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从调查来看,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长仍集中在田径和三大球上,近几年也增加了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项目,比如:网球、羽毛球、瑜伽、跆拳道等,但大多是通过后期短暂的培训就进行教学知识环节薄弱,没有系统全面的普及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自身综合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加强。

2.领导重视不够,学生锻炼意识薄弱。

学校领导对校园体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的模式、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包括辅导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态度,都直接影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国家推进的课程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工程,体育课程的改革也被唤起,但是目前,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良影响却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中学为了升学压力,大部分高三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更何况是课外体育活动,这对学生的运动意识、锻炼的自觉性受到影响,进入大学后学生没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认为体育课就是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更不会在课外时间自发进行运动,长此以往学生出现不敢运动不会运动甚至怕运动的现象。

3.运动场馆缺少,体育经费不足。

学校体育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运动场地设备器材,这也是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保障。高校的体育运动场地由于受到学校规划的影响,有些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造成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滞后等问题。各高校确实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但对体育馆的设计不够理想,一般都只有一个篮球场,没有排球、羽毛球和游泳馆等,学生选择余地不大、运动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想运动却找不到合适场地的矛盾。有些学校的.场馆设计不合理,学生的兴趣与之发生冲突,所以场馆处于空闲状态。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场馆开放,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阳光体育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1.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想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学生体魄强健,意识坚强,充满活力,有自己的主见但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和发掘运动兴趣和特长,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能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建立领导管理监督机构和规章制度,形成由校长牵头,分管领导主抓,体育教师操作的管理机构,从上至下对本校的课外体育运动进行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切实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行。

2.创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需要努力营造重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新世纪人才观,形成良好校园文化和氛围。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多参与各项健康有益的体育运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上,教师可以对运动能力强、爱好体育的学生先进行课外指导,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另外可以多组织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等,让学生社团自己组织的形式和学校体育组织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以保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使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自然形成稳定的活动小群图,更好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3.增加体育设施建设。

高校的建设往往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和科研水平,对体育不够重视,因此在对体育场馆的投入和经费的分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倡导以来,有一定的改善,但是,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体育场馆的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载体,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投入程度的是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规模,也影响到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4.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目前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其他学科的教师确实有所差别。高校应多开设学生喜爱、时下流行的体育课程,及时引进相关专业体育教师,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帮助他们针对性地提高综合能力,建设一支数量足、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让教师能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校内外的交流学习要积极组织,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全面提高,培养体育教师要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能带队参加专业的比赛,科研上有研究,也能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具有裁判能力。

三、结语。

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各高校必须要从贯彻新课标的落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高度,切实把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要根据阳光体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推广体育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校应抓住“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切实纠正和完善高校课外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开展和实施,以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人文化的活动内涵带动整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生真正爱上课外体育活动,并从中受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论文

1.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加强体育教师是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引导者,是阳光体育运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他们有相当丰富的授课经验,对其所授的专项有一定的优势,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但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需要更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对解剖、生理结构、肌肉代谢、运动损伤及紧急救护等方面的医疗常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的能力,也影响到指导学生开展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从调查来看,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长仍集中在田径和三大球上,近几年也增加了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项目,比如:网球、羽毛球、瑜伽、跆拳道等,但大多是通过后期短暂的培训就进行教学知识环节薄弱,没有系统全面的普及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自身综合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加强。

2.领导重视不够,学生锻炼意识薄弱。

学校领导对校园体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的模式、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包括辅导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态度,都直接影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国家推进的课程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工程,体育课程的改革也被唤起,但是目前,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良影响却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中学为了升学压力,大部分高三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更何况是课外体育活动,这对学生的运动意识、锻炼的自觉性受到影响,进入大学后学生没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认为体育课就是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更不会在课外时间自发进行运动,长此以往学生出现不敢运动不会运动甚至怕运动的现象。

3.运动场馆缺少,体育经费不足。

学校体育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运动场地设备器材,这也是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保障。高校的体育运动场地由于受到学校规划的影响,有些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造成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滞后等问题。各高校确实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但对体育馆的设计不够理想,一般都只有一个篮球场,没有排球、羽毛球和游泳馆等,学生选择余地不大、运动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想运动却找不到合适场地的矛盾。有些学校的.场馆设计不合理,学生的兴趣与之发生冲突,所以场馆处于空闲状态。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场馆开放,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阳光体育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1.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想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学生体魄强健,意识坚强,充满活力,有自己的主见但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和发掘运动兴趣和特长,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能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建立领导管理监督机构和规章制度,形成由校长牵头,分管领导主抓,体育教师操作的管理机构,从上至下对本校的课外体育运动进行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切实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行。

2.创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需要努力营造重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新世纪人才观,形成良好校园文化和氛围。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多参与各项健康有益的体育运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上,教师可以对运动能力强、爱好体育的学生先进行课外指导,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另外可以多组织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等,让学生社团自己组织的形式和学校体育组织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以保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使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自然形成稳定的活动小群图,更好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3.增加体育设施建设。

高校的建设往往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和科研水平,对体育不够重视,因此在对体育场馆的投入和经费的分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倡导以来,有一定的改善,但是,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体育场馆的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载体,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投入程度的是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规模,也影响到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4.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目前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其他学科的教师确实有所差别。高校应多开设学生喜爱、时下流行的体育课程,及时引进相关专业体育教师,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帮助他们针对性地提高综合能力,建设一支数量足、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让教师能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校内外的交流学习要积极组织,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全面提高,培养体育教师要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能带队参加专业的比赛,科研上有研究,也能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具有裁判能力。

三、结语。

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各高校必须要从贯彻新课标的落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高度,切实把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要根据阳光体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推广体育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校应抓住“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切实纠正和完善高校课外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开展和实施,以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人文化的活动内涵带动整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生真正爱上课外体育活动,并从中受益。

浅谈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论文

1.研究对象。

分层随机选取惠安高级中学学生200名。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得知,有30.85%学生认为学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重视程度只是一般,但是有高达27.36%的同学认为学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太重视。

2.学生对于本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由调查得出,在随机抽样调查的200个同学中,学生参加的项目人数最多的前三项是羽毛球(36.33%)、三人篮球赛(34%)和校田径运动会(32.33%),同学们喜欢的项目大多集中在小球(羽毛球)和大球(篮球)上面,另外像拔河(24.33%)这种集体(全班参与)的活动也受到同学们的青睐。

调查得知,该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都在下午放学后,大部分学生活动的频率都在3次/周,71.3%的同学每次运动时间在0.5~1小时,但是小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女生(6.5%),运动频率低下,运动时间少,远远达不到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

4.学生对本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满意程度。

问卷显示,1%的调查对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很满意的,10.95%的调查对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比较满意的,45.77%的调查对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满意程度是一般的,30.35%的调查对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太满意的,11.94%的调查对象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不满意的。

5.制约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制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中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学校重视程度(39%)、场地器材(35.67%)和学生兴趣爱好(25.33%)。通过访谈学生得知,学校经常会占用他们的体育课和闲暇时间来做一些测试或其他的事,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学校会占用他们课余和体育课的时间来做习题。

6.制约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56.72%)是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考虑的`最大因素,访谈体育科组长和部分学生得知,学校升学压力很大,所以学校安排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是围绕学习展开,例如体育高考队,学校非常重视,由高一开始就选拔或让一些有志愿参与体育高考的学生来参加训练,使学生能够考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还有学校的艺术类学生,经常下午放学不是去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在画室里进行绘画的练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惠安高级中学因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和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总体状况也不容乐观,而且开展的项目都比较传统,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个别活动场面比较冷清。加上学校追求的是学生的升学率,所以学校比较重视体育高考生和艺术高考生的培养。学校还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来进行课外辅导,使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更加少,而且学校在来年会扩大招生比例,那么相对地学生活动的空间也就更加少了。

2.建议。

(1)学校加大对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视学校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活动的概念和精神,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体育课外活动的锻炼时间。在活动的指导、经费的支持上,学校也要加以重视。要和体育老师、班主任联合起来,加强监督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

(2)解决、改善学校场地器材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支持力度,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改善场地和器材的状况,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并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预防场地器材残缺导致运动损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在实地观察时,发现该校有些地方空着没有使用,这些地方改造后可以成为学生新的运动场所。

(3)设置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再结合场地器材和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来确立活动的开展,尤其是一些跟时代比较接近的运动项目。这样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更加激情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享受运动的快乐。

(4)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以改善学校体育师资状况,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在课堂和课外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医务监督,防止运动损伤。学生运动时往往缺少正确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损伤的处理,所以教师在课内外适当地教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医务知识,让学生能在健康、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浅谈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论文

一、原则:

1、全面性原则。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2、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练于乐。

3、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

4、安全第一原则。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主题:

以“运动、健康、快乐!”为主题,充分展示阳光体育运动与*同行的热烈、精彩场面。

三、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副校长)。

成员:*(团委书记,负责学生活动策划,建立相关资料)。

*(体育教师,负责学生长跑技术指导)。

*(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活动)。

*(卫生老师,负责学生健康保障)。

*(后勤老师,负责学生安全保障)。

四、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20*年1月6日――20*年1月8日)。

以体育励志为主题,带领、帮助和鼓励少先队员全员参与,积极参与,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地点;操场。

1、张校长、王校长做动员工作;宣布活动启动。

2、团委组织策划活动。

3、田永华老师做长跑技术及要领讲解。

4、环绕操场慢跑900米。

第二阶段:(20*年1月9日――20*年1月18日)。

以绿色*、人文*、科技*为主题,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1、上传相应图片文字资料和有关信息。

2、宣传*知识,每周了解*内容。

3、每天推荐一名队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体育爱好、运动收获。

4、每天环绕操场跑1500米,逐步提高速度。

5、团委和班主任老师对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班主任布置假期活动内容。

第三阶段:(20*年2月28日――20*年3月20日)。

迎*长跑比赛为载体,评选“阳光少年”,创造良好地迎*氛围。

1、恢复仪式,团委和班主任老师对寒假活动进行小结布并安排新的活动计划。

2、每天环绕操场跑1500米,逐步提高速度。

3、学校对长跑活动进行评选和总结。

4、仪式结束对个人活动成果进行奖励。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以下是“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出示:三幅漫画,第一幅两个男同学在打架,闹得很凶。第二幅是在办公室里,老师在教育他们,两人都低着脑袋。(旁边文字)老师:“打架对吗?”第三幅是老师在问哪你们为什么打架?两个男同学都仰着头说旁边文字:一个说:“是他先打我的。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三副画,你对他们打架以及在办公室的表现是怎样看的?”因为这种事情太熟悉了,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引出“当冲突发生后,我们怎么办?”然后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合理的处理办法以及谈论“老实是要吃亏的”这种说法。整堂课的教学,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教学实效明显。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近几年来,虽然由于改革的开放,政府的扶持,农村劳动人民的努力,但是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教育成为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下面我们浅要分析农村德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德育教育流于表面。

农村教师似乎并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传授的要点所在,虽然有很多大学志愿者到农村支教,但是真正真正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农村教师整体的素养并不能得到改善。在很到课堂上也仅仅只限于背书的层面,至于其中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师并没有将其进行讲解,甚至不能做到正确的言传身教。在有些农村教师的心中,德育教育传授的方式仅限于“学生守则”“弟子规”等字面上的教育等。久而久之,农村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书面或口头上的形式,并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2.家庭教育的环境。

农村居民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普遍不高,其整体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相较于城镇居民几较为落后。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家庭环境的教育也应该受到重视。改革开放后,农村家长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拼命的让孩子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都是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但是他们却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养的培育。家长由于过分重视成绩,甚至用过于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没有从根本上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甚至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3.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互联网,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增加孩子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孩子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过早的接触外面繁杂的世界,更容易形成扭曲的世界观。部分学生受到网络或社会环境的影响,走上行为艺术的道路,过于张扬个性,对于家长和老师形成逆反的情绪,这一现象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壮大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

农村教师应该深刻认识新教改下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做好人好事,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教育。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学校对于教师进行统一的培养再教育,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传授途径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运用科学的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院校也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家长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双方共同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

2.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孟母三迁”告诉人们,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校园的环境中,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改变农村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良现状。一方面是创建文化校园,在校园随处可见“弟子规”“学生守则”“校规”“政治方针”等宣传语言;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思想品德、语文等课程上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面临类似事例,作为中国优秀少年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例如四川大地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团结友爱的力量,李光耀的国葬可以该受到对待伟人的`敬意等。

3.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网络。

现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五花八门的信息共同涌向没有确立人格的少年,很容易将其引入歧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网络,抵制诱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意义的网络视频对其进行评判,将一些有趣的图片、漫画等形式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推荐一个有意义的网站,告诉学生不仅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是学习的小助手,课外阅读阅览室等。同时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于暴力、色情等信息的处理方式,正确理解这些有关青春期的话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主要结合教师素养、文化校园、网络信息三方面逐步展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校园和家庭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展开,培育出我国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