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十面埋伏说课稿(精选16篇)

时间:2023-12-12 02:57:10 作者:文轩

教案模板的内容应该具备清晰、详细、可操作的特点,以便教师能够快速理解和实施。接下来是一份经过多次修改和实践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音乐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诠释我今天的说课。

歌曲《杨柳青》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家乡美》中的学唱歌曲.《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以衬词“杨柳叶子青”而得名,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四二拍,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是衬词歌曲的代表作品,歌曲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衬词也是这首歌曲的扩充手段,前两句为都为六小节,句尾两小节为衬词,第三四句由浓郁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

根据教材地位、《音乐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用轻快和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模仿使用江苏方言(衬词)演唱,感受江苏民歌风格特点。

通过聆听、模唱、小组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从演唱《杨柳青》这首民歌中,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欣赏领域的要求和本课特点,本课重点是:学唱歌曲,感受民歌独有的风格特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音乐认知规律,本课难点是:

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并唱好衬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认真聆听和分析,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学生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四年级学生处于少儿时期,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他们在歌唱、欣赏、合作探究、音乐理论知识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演奏活动并对自己和他人作出简单评价。担是四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视唱水平较弱,音高掌握不够扎实。教师引导学生通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本课的特点,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法、示范法、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采用的学法是:视听结合法和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根据本课特点,我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创设情境、电教板打击乐器辅助教学。

因为学生学习本课的动力是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以很好的呈现乐曲意境,让课堂氛围更活跃,学习效率更高。

播放江苏民歌《无锡景》视频,感受江苏民歌,欣赏后提问学生的风格特点,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教学。方言演唱细腻柔美,摇曳多姿的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新课标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因此本环节设计三次聆听。

第一次聆听,播放歌曲《杨柳青》,让学生自由聆听,欣赏完成后谈谈初听感受和歌曲情绪。

第二次聆听,播放歌曲加入四分之二拍律动,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说说方言和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然后品读歌词,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板书歌曲情绪歌曲名字的由来)。

第三次聆听: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聆听分析,感受歌曲中色块部分的力度,完成后教师钢琴辅助学生哼唱旋律,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设计意图:问题引导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创新能力。视听结合,让学生直观的感知音乐,提高审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这一环节,首先我使用c调音阶挂图,让学生标出唱名再视唱,并分析旋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五声调式。

然后教师引导小组同学合作填唱歌词,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后在色块部分加入律动(跺脚或拍手)感受力度。

本环节的最后,教师钢琴伴奏和学生一起演唱,巩固学唱,熟练演唱歌曲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聆听。感受示范带中的方言特点,欣赏后教师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伴奏,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表现民歌的情感与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练习教材中打击乐器伴奏,教师帮助学生分配乐器,在合作演奏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熟练后,启发学生可以加入动作表现民歌意境。

(板书创编提示节奏分析)。

演唱熟练后我先启发学生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前两个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弹拨琴弦的声音和动作,来创编歌曲的三四乐句。然后指导加入打击乐器,我先让一部分学生来伴奏并配合,熟练后再加入律动和伴奏,提示学生歌曲色块的演唱力度。在“创造表演”的环节中,学生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和打击乐器伴奏的演唱,充分体验江苏民歌《杨柳青》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特点。

设计意图:创作实践表演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感受民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协作精神,以及扩散性思维。

本节音乐课尾声,让学生来总结今天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感受,最后我再加以补充并进行情感升华,并让学生课下欣赏中国民歌代表作品《茉莉花》江苏民歌。

我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为同学们呈现课程思路,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擦黑板)关门礼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民族音乐就像茉莉花一样,会越开越美。我相信通过歌曲《杨柳青》的学唱,学生们在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风格特点的同时,会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会激发对家乡的热爱。(板书小结)。

音乐说课稿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大风车》。

《大风车》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是一首电视少儿节目的主题歌,歌曲表现了小朋友看大风车节目时的快乐情形,表现了大风车节目伴随着小朋友的身心成长的愿望。

1、认知目标: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2、技能目标:让学生随音乐旋转大风车,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听辩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是: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难点是:。学生随音乐旋转大风车。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听赏《大风车》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音乐《大风车》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学生律动上。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习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通过为歌曲做律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音乐说课稿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轻快有趣的歌词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波好动,热情开朗,通过前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简谱试唱,对音乐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过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将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自主创编等活动同学们能够学会理解这首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让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1、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后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多媒体、钢琴、渔夫帽、海螺等。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让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一、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会通过语言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故事情景,通过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我的故事和接下来的歌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同学们歌曲的学唱进行铺垫。

当时的课堂情境是这样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在新课开始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活在大海边的小朋友,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同学们想听听小朋友的螺号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螺号》。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欣赏: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新课教学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所以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让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巩固拓展。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3、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4、创编表演亲情故事。招一名同学扮演阿爸,一名同学扮演孩子,阿爸带上渔帽,孩子拿上螺号,老师弹琴学生拿着螺号唱歌,阿爸听到号声满载而归,和孩子唱着歌一同回去。。。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让我的课堂丰富多彩。

五、小结作业。

音乐剧结束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说明今天所学习的歌曲情感,鼓励他们回到家里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音乐说课稿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1.认知目标:用欢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乃哟乃》,并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1、3、5三个音以及它们神奇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听、唱、动、奏”等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创作旋律的兴趣,并能积极尝试和探索音乐奥秘的愿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听、唱、动、奏”活动中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1、3、5及其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旋律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节奏、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说出这首歌由哪几个音组成?(学生分组进行谈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正是这些神奇的音符1、3、5,让我们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找到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容易唱了。(学生跟琴演唱歌谱)。

(设计意图:新课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间的共同探讨,运用比较法、发现法,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学生自身的诉说,启发了思维,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快乐学习的实践中去,在“唱唱、听听、议议”等活动中感受理解音乐。)。

音乐说课稿

本课《优美与壮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钢琴独奏曲《夜曲》以及《国际歌》,这几首乐曲的选择突出了音乐作品中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感觉,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的目标。

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美的不同。

2、能力目标:

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

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音乐文化的兴致。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引导、练习、对比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练习等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天鹅》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让学生谈谈这两首音乐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书中音乐美的概念及介绍,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更好体会到音乐美的不同。

2、新课讲授。

1)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画,提问:这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设计是运用了美术的视觉感,音乐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方面思考,随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无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牧歌》带给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提问学生了解肖邦吗,有同学知道夜曲这种题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夜曲题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听《夜曲》片段,请学生说说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优美的特点引导总结。

2)教师结合历史知识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随后聆听《国际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随后老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壮美的特点,总结后学生随多媒体再次欣赏《国际歌》并跟唱,体会作品情感。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的,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3)总结本课,通过音乐要素对优美和壮美进行比较。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2、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安排得当,乐曲欣赏和图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现在多媒体上。

1、牧歌。

优美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

2、国际歌。

壮美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铿锵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音乐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本课是《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全一册)96年版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第二节器乐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乐课本》中,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代表。引导学生对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赏他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从内容、风格上进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赏。该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去欣赏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思乡曲》,学习了解其演奏乐器——小提琴: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并有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思聪其他作品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确立依据:

(1)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为指导。

(2)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音乐,落实德育教育。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a、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b、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确立依据:《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通过一把琵琶把战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非常形象。从列营、吹打到得胜回营每一情节都极具写实性。音乐艺术主要是通过聆听来获得感官上的欣赏,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变化。此曲为标题性音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参与。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材的加工重组及补充拓展:

a。重点难点的调整:

的可贵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培养的青年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正符合我校德育实验四情之一的爱国情教育。

b。补充、拓展教材:

《思乡曲》的创作素材取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甚至乐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采用《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作主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首歌作为提高学生视唱能力的一个手段,即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识。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查找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下采用记者答辩会的形式来介绍曲作者的生平,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参与__体验的教学模式。程序是: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理论分析: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的过程是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是学生身心协调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音乐欣赏法;

(2)演示法;

(3)练习法。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拿一把小提琴。设置的问题是谁愿意上来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持琴、演奏?(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放一段音乐。问题是听了这段音乐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区不同,力度不同,听后会有何感受?学生反馈。

(4)教师运用力度对比演唱此旋律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师声互动。

(5)点出课题《思乡曲》以上部分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的机会。

(6)简介作品:

1)乐曲以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为基本素材,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

2)此曲采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可谓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

(7)学习小提琴。由学生结合实际介绍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点。教师归纳补充。

(8)学唱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知识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9)介绍曲作者;先由一位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学生介绍,然后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来介绍马思聪,教师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0)完整欣赏《思乡曲》通过聆听,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学生用手势(食指)表示第一变奏,用两个手指表示第二变奏,用三个手指表示第三变奏,学生专着的听,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最终通过对比学生明确乐曲的曲式。

本课教学手段将采用课件和录像。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形象直观,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使音乐教育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今宵》,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难忘今宵》是人音版的七年级音乐第14册第五单中的一首歌曲。

《难忘今宵》作于1985年,曾多次在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这首歌的歌词仅有八句,歌词言简意赅、富有诗意、令人遐想。前四句歌词集中表达神州大地、各族人民共同祝愿祖国好的思想感情;后四句歌词集中表达“青山在,人未老”,友谊长存的思想感情。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婉转,颇具抒情色彩。词曲作者分别是音乐文学家乔羽、著名作曲家王酩。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听觉上视觉上观察体验音乐的突出特征。

2、能力目标:能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能用多种形式展现歌曲魅力。

3、教学重点。

重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4、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处在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好动,喜欢新奇事物,学习兴趣积极性容易激发,年龄较小,但对歌曲认识不够深刻。

三、说教法和学法。

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级教学的重难点的制定,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体验法、视听结合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设置为四个环节:走进音乐,感受旋律、美妙歌喉、展现自我。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与探究中展现学生的自我魅力。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大屏幕上展现出影视资料(历届春节晚会中的轻歌曼舞)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景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走进音乐。同时教师再大屏幕上提出问题1、这首歌是什么调?2、有什么节拍特点?(问题虽然简单,却回顾了以前的乐理知识)。

(二)感受旋律:

结合这首歌曲展现祖国好及人民之间友谊的主题,以及新课程标准关于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理念,在本环节中,播放师生课前搜集关于祖国自然美、人文美的资料,并播放《难忘今宵》这首曲子,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优美环境中进一步感悟理解曲子,教师提出问题:1,这首曲子中哪些地方重复?2,找出“双胞胎”乐句,解决教学目标(一)。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问题,在探究中学习思考讨论问题,然后师生评价。

(三)美妙歌喉。

这一环节,先由教师范唱歌曲,深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性,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观察体验中学唱歌曲,在听觉上正确把我歌曲的内在含义: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友谊长存的思想感情。练唱歌曲部分采用:全班齐唱、3学生范唱,以榜样带动全体等方式,解决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设置小擂台,“你唱我唱,大家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展现自我。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小导演,你将??想一想你将如何表演这首曲子,让他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创意?(例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多种形式)。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肯定表扬,鼓励,进行赏识教育,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小组即兴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深入其中,参与并巡回指导,最后师生在“青春大舞台”环节中展现自我,在团结合作中,培养自信,完成教学目标(三)及重难点内容。

(五)、自评与互评。

先请学生代表点评,互相评价优缺点,再由教师点评,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歌喉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

(六)、布置作业。

请你回去搜集你喜欢的节日气氛浓厚的歌曲,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附板书设计。

难忘今宵。

1=f。

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美妙歌喉展现自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海啊故乡》,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4.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二、说学情。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中学生来说,人生阅历有限,没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朗诵经典的以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欣赏《梦驼铃》、《故乡的云》等歌曲,从多个侧面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辅以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讲解法:介绍歌曲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多声部音乐。示范法:用自己的演唱来表现音乐,来感染学生。

多媒体辅助法:展示以思乡为主题的图片、诗词,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点拨指导法:用于针对学生对歌曲演唱的音高、时值、力度、情感把握上。情境启发引导法:创设情境,因势利导,让学生体会思乡情。提问法: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二)说学法。

1.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演唱的技巧。

2.尝试法:指导学生自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谁来朗诵一下?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

师: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这种情结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好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思乡的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设问:它的基本情绪和情感是什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

2、第二次听赏,设问:这首歌曲是什么节拍?演唱形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1)出示幻灯片: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让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习3拍子的指挥图示。

(2)出示幻灯片:二声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学唱(请学生打开课本26页)。

(1)高声部旋律学习。

(2)低声部旋律学习。

(3)歌词学习。

(4)带词演唱。

(5)课堂反馈,抽一组上台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请一学生担任指挥,老师点评;

(三)拓展欣赏: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隆尧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贾战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12册,第六课中的教学活动课配乐诗朗诵《编梦》。

1.教材分析。

配乐诗朗诵是文学、音乐、有声语言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播形式,它更符合人的审美心理,给人以三合一的艺术享受,带给人愉悦共鸣之感。配乐作为对语言的一种渲染,是反映作品情意与表达内容的载体。它可以把音乐与声音更好的融合一体,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呈现出作品的美感。

2.教学重点:根据诗歌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并表演。3.教学难点:怎样做到音乐与朗诵的声音融为一体。

为了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配乐诗朗诵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并有个别学生以此种形式参加过竞赛或演出,而且和配乐诗朗诵联系紧密的朗读是学生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学习活动。这些为学生们理解配乐的意义和掌握配乐诗朗诵的技巧奠定了基础。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为诗歌配乐的方法,能自然、大方的表演配乐诗朗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选择合适音乐,勇敢参与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探究中,学生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音乐问题;合作交流中,他们互相倾听、解决疑难。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诱导、设问引思、参与表演、合作交流、感受体验、内化提升的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从学生已有的语文活动经验入手,播放诗朗诵视频《我是中国人》片段,这段视频的选择基于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刘忠虎声情并茂的朗诵首先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其次直观的感受,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现配乐诗朗诵的特点和技巧。让学生说出刚才播放的这种艺术形式的名称,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配乐诗朗诵。

2.自主探究,了解主题。

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是中国人》的后半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朗诵语速的快慢各能表达什么的情感?x热烈,欢快、兴奋、紧张。

x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x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

问题二诗歌的配乐是干扰了朗诵者还是对朗诵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问题三为朗诵选择音乐要注意什么?

学生对配乐诗朗诵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三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配乐诗朗诵深入的音乐思考,较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被朗诵深深吸引的同时也沉浸在了思考与探索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艺术欣赏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辨析研讨,深入主题。

a豪迈奔放的b低沉忧伤的c优美抒情的。

听赏《月光》、《爱之梦》、《春之歌》,让学生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乐曲表达的意境,分组讨论哪首乐曲适合诗歌的内容。找一组学生来跟着自己选择的音乐朗诵一遍,在朗诵前,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

是否合理运用了声音的轻重来正确反映语义是否合理运用了语速,以及句中、句间的停顿朗诵的节奏和音乐节奏是否统一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断地质疑、辨析、补充、对以上三个个问题的结论逐步达成共识,我也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小组交流中,鼓励、肯定、适时点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述、善于倾听等学习习惯。

4.主动参与,展示成果。

在这次表演中,学生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朗诵,注意到了朗诵中重音、停顿、语速等要素,比如在读到小树、小手、绿茸茸、小花、笑脸的时候用轻柔的声音,在读“太阳编梦、春雨编梦、少年的七彩梦”时,声音渐强、语速渐快。我对学生们的进步给予了由衷的赞美,我又一次体会到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热情,才是高效的课堂。

5.拓展应用,完成主题。

首先我通过几幅充满时代气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都是什么事件,指出这些事曾经是中国几代人甚至千百年的梦想,今天都成为了现实,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畅想,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用一句话依次说出自己的美好愿望。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有的学生希望自己能驾驶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有的希望我们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美丽;还有的同学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灾难。在听了学生们的心愿之后,我鼓励他们从现在就开始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梦想而读书。本节课在学生们对未来的畅想中圆满结束。

本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音乐思考,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了平台,为学生的优秀表现提供了舞台,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由衷的赞美,也给了我很多教学灵感,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因学生的表现而精彩!知识因师生互动而深化!教师因教学相长而提升!

以上的设计一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请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我有一只小羊羔》。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本节课是第1册第四单元的表演课。本教材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属于“表演”这一学习领域。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感知音乐内容、体验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音乐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感。

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分组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相互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音乐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放松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知识以及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媒体,再结合其他艺术科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采用合作学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铺垫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玛丽有只小羊羔》,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好奇心,点燃他们的求知欲。

进行分组讨论。

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就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展开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行动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播放图片、歌曲以及动画,将歌曲形象化,结合视听艺术,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这一歌曲。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版 第 册第 课,题目是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 、 教材分析: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 、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 、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 、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

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说 课 内 容

一、说教学内容

1、单元主题分析(文性、知识技能方面)

2、歌曲、欣赏内容分析(出于何种考虑把这几项内容放在同一课。)

二、结合学情说教学目的

1、情感与态度

2、知识与技能

3、过程与方法

(这三个维度无需很清晰)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实物

四、结合理念设计流程与方法

1、突破难点的方法要重点讲

2、环节之间的过渡也很重要

3、在每一环节中自己的设计理念要渗透着讲

说课注意点:语速、语感、体现学科特点、详略得当。

音乐说课稿

本单元是一组由叙事歌曲,乐曲组成的单元。本课是一首儿童叙事歌曲。歌曲运用行进的节奏,朗读的穿插及戏剧情节的构思和丰富的演唱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挥了学生的想像。整首歌曲有张有弛,收放适当,适于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所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上课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在讲课的时候注意多提问学生,多安排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明白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做事情的道理。

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说唱这种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在歌唱教学中掌握连续的前八后十六弱起节奏型。

3、能力目标:学习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用说唱结合的`形式,幽默、形象的表现歌曲。

1、教学重点:用说唱结合的形式,表达歌曲幽默、诙谐的戏剧效果。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及说唱和音乐伴奏的配合。

音乐课应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要灵活多样。本课教学,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2、示范法教学3、合作学习:

4、奥尔夫声势教学法: 5、积极评价: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柯达伊说“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

本课我安排了三个大的教学环节,一、游戏导入,二、学习新歌,三、拓展升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安排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学习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理解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本环节的安排,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分别出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先让学生模仿大象走路的节奏,x x | x x|,又跑来一只调皮的小老鼠,再让模仿小老鼠的叫声 oxx |xx oxx|xx .

1、男生活泼好动,让男同学模仿大象走路的动作和声音。

2、女生身材娇小,声音尖细,所以让女同学模仿老鼠的声音。

老鼠和大象的图片交替出现,男女生不同的节奏型也交替出现。等熟练掌握后,再把两种节奏合起来,通过男女生合作,更好的掌握这一节奏。这里老师可以领着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做。(随音乐做简短的节奏练习。)

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让学生在节奏游戏中,多次感受和练习这种前八后十六的弱起。从而解决了歌曲中的这一难点。

音乐说课稿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示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局部,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和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洁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同学自读本文,应引导同学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1.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同学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引导同学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揣测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揣测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和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讨论法

3.点评法

多媒体

1课时

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示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局部,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偏重于听觉表示;“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时的银幕画面,偏重于视觉表示,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和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多媒体显示:

学习本文。应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

2.掌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同学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同学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同学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局部,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1.师生一起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身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同学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耸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同学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和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一起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学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只表示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洁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同学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洁欢快,自由自在;她自身快乐,也总是给他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扮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扮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同学自由发言,师生互动,一起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示或无法表示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示,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同学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示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和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和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洁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同学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扮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幼稚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扮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示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同学回答。

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

早上好!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音乐《大树桩你有几岁》一课进行说课。

《大树桩你有几岁》要求学生在学习歌曲技能的同时,了解歌词中提供的大树的“年轮”知识。这首歌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通过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创作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1、通过反复聆听歌曲击拍的方式,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

2、在交流、合作、表演、创作活动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及力度记号“f、p”,懂得其在歌曲中的表达作用。指导学生用优美热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树林旁发现树桩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初步体会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孩子们的演唱兴趣。

教学重点:自信、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教学中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正确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给歌曲自编伴奏和舞蹈动作。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的每一页界面、课堂的每一处声响。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美、趣、智的学习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一下三个大的环节:

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律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为后面的导入创设了一个故事情节。

我的课题导入采用的是故事法,一只小蜗牛爬到大树桩上发现有一圈一圈的年轮,从而让学生明白通过年轮可以知道大树的年纪,然后问题一转,“这么粗的大树桩到底有多少岁呢?”直接导入了新课教学。

在歌曲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教唱和听唱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每听一遍就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层层递进。第一遍听一下这个大树桩到底有几岁;听第二遍的时候要求学生感受这首歌曲在拍子上有什么特点,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接着老师讲述三拍子的意思和强弱规律,要求学生用身体的各部位击拍打节奏,比如拍手、拍头、拍肩等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听第三遍歌曲的时候便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三拍子击拍方式来表现歌曲;接着老师出示歌谱表,讲解延长记号、顿音记号和力度符号的相关知识,并示范这些符号的唱法,随后老师教唱歌曲,着重强调这些符号的唱法,第四遍让学生随多媒体学唱歌曲;老师采用师生对唱、男女对唱、生生接龙唱等多种形式巩固歌曲。第五遍让学生齐唱,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歌曲的第三个环节是表演阶段,也是本课高潮的一个环节。其要求就是要学生为歌曲自编伴奏和自创简单舞蹈动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先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最后让他们上台表演。这样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更主要的是锻炼了他们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总之这节课,我尽努力让学生享受到了音乐的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但很遗憾的是学生对歌曲好像还不是很熟悉,还有极少数同学还不能完整流利的把歌曲唱下来。当然问题还有很多,诚恳希望在座的所有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再次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所教的内容为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进行分析。

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1视听《欣赏《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节的发展。)。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师: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a/歌曲的体裁是什么?b/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欣赏后回答。

a/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b/速度由快变慢再变快,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联想到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生:表现出船夫们团结一致、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对!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2、师:这首歌曲的体裁是劳动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劳动的场景。

生:按照老师指挥模仿劳动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便于整齐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欣赏《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生:欣赏后发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师:播放背景音乐《怒吼吧,黄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欣赏到这里,下节课将继续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并与钢琴协奏曲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音乐说课稿

《小老鼠上灯台》歌曲生动有趣,幽默有童趣非常适合幼儿表演游戏。而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物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但是,小班幼儿情绪体验比较少,在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上有时还有些拘谨,此外,他们的节奏感、动作协调能力又比较差,为了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使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旋律自然而然的参与进来,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大胆地表现,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这样就会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因此,我选择了《小老鼠上灯台》这节课。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借助多媒体 理解歌词内容。;活动难点定位于: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 的紧张的情绪。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以及重难点的解决和突破,我为本次活动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1、小老鼠指偶人手一只。

2、课件《小老鼠上灯台》、灯台教具 小老鼠图片一只 钢琴音乐伴奏。

场景准备:幼儿围坐半圆形。

五、学法、说教法

学法:游戏法、实践体验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直观法:通过课件中形象的画面内容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使教学重点自然解决。

采用演示法和游戏法是因为能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小老鼠偷油吃的一系列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通过自创的小手臂的肢体动作,与小老鼠偷油吃联系起来,使活动呈现了趣味性。让幼儿融入游戏,学中玩,玩中学,也是突破难点的最有效方法。

在以上的教法中,我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六、活动过程:

如何运用这些准备,完成目标,我为本次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六个环节: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情景式的语言似乎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使孩子们马上就会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小班.

2. 练声,这个环节主要为幼儿唱歌做好准备,为幼儿打开嗓音,能更自然的学习唱歌曲。

4、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教具操作,表演第一遍,老师念歌词,后两边,老师唱歌曲,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5、借助指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灯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学习歌曲。

采用游戏的形式使整个活动充满了欢乐、轻松的气氛,既巩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满足了幼儿积极的表现欲望,使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七.结束部分:

为了扩展孩子活动的空间,并迎合孩子再次游戏的兴趣,我把游戏的场地转移到了室外,使孩子的表现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活动反思:

在第四个环节"教具操作",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到小老鼠上灯台的场景,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歌词。

第五个环节手指游戏,主要让幼儿完成目标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做灯台。在这个环节中,我找了两为小朋友在座位上来做灯台演示了两遍,后来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应该让幼儿上台表演,展示给全体幼儿观看,给幼儿一些个别表演展示的机会。

第六个环节是让幼儿做游戏,上灯台,吃油,在这个环节中,没有把难点突破,"猫来了"时的紧张情绪没有表现出来,后来我进行了反思,也听了各位听课老师的指点意见,感觉准备还不够充分,如果在准备一只猫,这样情绪就可能表现的更紧张些,另外,难点没有突破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事先没有和弹琴老师达成不够默契,在老师说"猫来了"琴声出来得更及时响亮些,我想结果达成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在这节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的反思。

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题叫《丰收之歌》。

(一)教材分析:

歌曲《丰收之歌》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是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一拍一个音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使我们联想起人们围者着篝火跳起轮舞的欢乐场面。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全曲六个乐句构成结构图式是‖:a+b:‖+c+b这首歌曲大多呈分解和弦式进行(如第一乐句完全由分解和弦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为跳进,歌曲的情绪明朗欢快,具有活泼跳跃的民间舞蹈特点。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了解农村。让学生回到大自然。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艰辛,收获要付出心情的劳动。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四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1、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学生喜欢的谜语导入,而谜语的答案又是和本课很好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导入歌曲时,我让孩子们首先欣赏了一组秋天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以丰收为主题的。使学生了解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又如:在歌曲中一音多字的教学中,我用笑脸的大小形象的表达演唱时间的长短,让学生的更容易理解。

3、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积极评价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发放丰收的果实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在节奏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我用谜语导入的形式,马上学生进入了状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2、读歌词解决难点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丰收之歌》这首歌,本课的难点是一音多字,我在读歌词的时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后又通过图示让学生自主的探索一音多字的唱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教师哼唱,再次感受

在学生熟悉歌词的基础上,老师先引导他们劳动时嘴巴里面发出“嘿嘿”的声音,然后整首歌曲用“嘿嘿”来哼唱。用嘿来哼唱更接近歌曲的氛围。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学唱歌词:

在解决一音多字的基础上,找出相同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歌词带入到歌曲中,歌曲学习做到了水到渠成。

2、歌曲处理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首先我提问本歌曲的歌曲情绪。然后根据歌曲的情绪来演唱。接着我用独唱和齐唱的形式了演唱。最后我加入身势动作,收割,采栽,搬运。融入到歌曲中,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的情绪。

(四)、拓展思维,思想教育

欣赏《丰收锣鼓》:通过播放《丰收锣鼓》,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庆祝丰收的场景。

最后,在《丰收之歌》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