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质量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2-23 09:59:51 作者:紫薇儿

教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些范文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质量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的国际单位,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的概念。接着介绍了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一)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的概念。在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可进一步使学生对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

测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初中物理质量教学反思

我省初中物理学科进入课程改革至今已历时六年,为了深入掌握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以便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和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物理新课改提供经验,特对成绩分析如下,以期探讨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教学观念是教师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调查表明34%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物理挂图,或通过讲物理故事等方式来营造教学情境。而54%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只是偶尔为之。3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能经常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实例,并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1%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仅仅是有时能做此项工作。26%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关注差生,经常进行个别辅导。71%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也有76%的学生认为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优良,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91%的学生认为物理难就在于老师挖掘太深,在新授课中直接按照中考的目标教学,而实际的中考题比老师平常不止的习题要容易得多。由些可见,虽然很多教师对初中物理新课改理念呈认同态度,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予以体现,但由于受到中考的制约,他们仍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有所忽视。

教学行为正确与否是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调查表明,有46%的教师完全按教材组织教学,有52%的教师能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后组织教学,这表明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有91%的学生认为当课堂上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会给予鼓励和耐心的解答,而其余学生则认为教师会批评学生。71%的学生认为物理课生动有趣,其余学生则认为物理课较为平淡。7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而其他学生认为只是有时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在习题课教学中,60%以上的老师还在按照复习旧知识—例题讲解—学生大量的练习的模式教学,只有25%的老师并不满足于巩固和检测的目的,而是根据所讲的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和三维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选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九月份以来,我校实行双休日,学生的假期增多,家庭作业成为重点。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待作业认真的有50%,其中能够及时完成平时作业,又能主动学习的有31%。69%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完成三分之二的作业,还有部分不会的。学校还应该加强作业检查工作,并采取措施。

班级

人数

平均

优秀

良好

合格

名 次

1

39

56.3

8

23

35

5

2

42

44.2

9

28

39

1

3

41

37.7

7

26

37

2

(一)体现公平,促进和-谐

在材料的选择和试题的编制时注重政治性、公平性、学科性和规范性,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信息渠道的宽度,注重设问的有效度,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渗透“两纲教育”。

(二)执行课标,凸现规范

(三)突出重点,注意覆盖

命题时努力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突出重点,注意覆盖面。着眼于学科三维课程目标的考核,进一步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实二期课改的要求。

注重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同时由于与历年来上海市物理中考试卷的对应与呼应,试题必须有一定的坡度。试卷总体难度力求与考试的`性质、学生的实际相符,以对复习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功能。

(五)细化规则,合理评分

在计算题、填空题、实验题评分规则的细化上,进一步明确了要求,如在评分标准上计算题按步骤标明分数,明确“分步给分”的原则。这样既便于阅卷教师的操作,又尽可能对学生答题的不同层次给予合理的分值。

1、要多渠道的培养和提高教师

要通过 “以校本培训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理论指导为辅;以业余学习为主,以脱产培训为辅”的培训形式,:采用个人研修、校本培训、专业引领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采取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现场提问、答疑、点评等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

2、教师要养成学习和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反思教学理念与反思教学行为。

反思教学理念包括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等。

反思教学行为的作法包括写教学后记、写再教教案、写教学案例、观摩公开课并与自己对照,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等。

3、要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4、要努力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积极的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完整的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加强指导,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要给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脚手架,增加自主学习的实效。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师生合作与学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到个人之间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利用图例说明了汽油机的结构,并用四个参考图详细分析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指出汽油机实际工作时,是靠外力使曲轴和飞轮先转动起来,带动活塞运动后汽油机才自己工作。

柴油机教学比较简单,知识说明了其工作过程,并分析了和汽油机的区别,指出了柴油机的应用、教材最后还提出了问题,思考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节利用挂图分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所以在教法上有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比较、联系实际这些环节。

“汽油机”利用挂图和实验仪器演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使学生在理解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联系、体会到汽油机的发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技术应用领域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柴油机”要注意比较教学,学生自主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甄别、判断、比较能力,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内燃机的资料,学生阅读,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内燃机

【课题】内燃机

【重难点】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系。

一、汽油机

方法

1、教师简介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中燃烧,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运用挂图表现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分析每个过程和四个冲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思考下面的问题:

a、汽油机的结构主要有哪些;每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b、运动四个冲程,说明汽油机的曲轴能带动活塞连续转动。

c、四个冲程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理解了四个冲程后,教师可以讲解汽油机的.应用,可以提供关于汽油机的资料,学生阅读,提高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方法2、对于基础和设备条件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辅助学习,例如可以用电话展示,学生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自主的学习汽油机的结构、作用、各个冲程的工作情况等、对于汽油机的应用,仍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学生利用信息学习,提高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柴油机

方法1、利用媒体资料辅助学生学习,可以有:柴油机的剖面图、柴油机四个冲程的挂图、柴油机的应用举例、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比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冲程,找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柴油机的应用可以 提供资料,学生阅读,自己从信息中学习。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参考课题可以是:发动机的原理和作用,学生组织成小组,自行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主要了解蒸气机、内燃机、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简单原理和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第三节内燃机

一、汽油机

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汽油机的应用

二、柴油机

1、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

2、柴油机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3.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工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课后小结。

你的收获是?

课后习题。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放砝码的顺序应()。

a从小到大b从大到小c同时d没有顺序。

2、一架天平的砝码已经磨损,用它测量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

a.偏大b.偏小c.没有影响d.无法确定。

3、某同学在称一物体质量时,错把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若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为100克,游码在标尺上刻度值为2克,则物体的质量应为()。

a.102gb.98gc.104gd.96g。

4、有一位同学把天平调节好后,错把物体放在了右盘里,在左盘放入50g,、20g、5g、2g、砝码各一个,游码移至于0.5g处天平刚好平衡,这个物体的质量是()。

a.77.5gb.77gc.76.5gd.78g。

板书。

第1节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理解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知道一般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大小不同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从而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3.通过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天平对石块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能正确读数。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1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的多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4)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讲解)。

一根铁丝折弯前后它含的铁的多少是否改变?

一个木凳子从武山拿到天水含的木材的多少是否改变?

一根铁钉烧热前后所含的铁的多少是否改变?

一根铁钉熔化成铁水所含铁的多少是否改变?

称量:能测出的最大质量。(500g)。

感量:能测出的最小质量。(0.1g)。

(3)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使用方法: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2)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测: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值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用完后砝码放回砝码盒内。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为移动游码。

2

(5)、游码的指示值是游码的左边线所对标尺的刻度值。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学生实验(多媒体展示操作步骤)。

三、小。

学生对照板书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复述: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不是生活中常说的“质量”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3、质量测量工具:天平。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

d、读数——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1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3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一节课。第一节质量是学好《质量与密度》这一章的关键所在,学生要理解质量的概念,和生活中常说的“质量”相区分。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在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驾驭本节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全面提高认知能力、实验操作技能。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从生活入手,利用浅显的事例来展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的概念。通过讲解并配合演示教会学生用天平测质量的方法。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

知识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能力目标: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

情感目标: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体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对生活中的质量单位较熟悉,对各种秤也有所见,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教学参考书要求2课时,我安排1课时讲授新课,1课时复习巩固训练,为以后学习密度及力学打好基础。

1、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2、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中考撷要: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一、质量

学生阅读教材108页,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符号、单位及换算,阅读109页,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阅读后回答老师提问,同时老师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回答。

二、质量的测量

1、阅读109页“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2、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将__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_(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__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____________向_______盘里加减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______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对应的刻度值。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

3、学生分组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上报测量结果)

(1)分组测量各种硬币的质量;

(2)分组测量杯内盐水的质量。

三、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过讨论111页想想议议,并实际用天平测量橡皮泥变形前后的质量;盐溶于水前后盐水的质量。得出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状态改变。根据举例及投影得出质量还不随物体位置及温度而改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学生结合所讲内容谈本节收获。

质量:

1、概念:xxx

2、单位:xxx

3、实验室质量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xxx

4、性质:xxx

投影习题,学生回答。

1、请填出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_______。

(2)一头大象质量约为6_______。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

(4)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_______。

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平衡时,如右盘下沉,则应调节右侧平衡螺母向左移

b.称量时,左盘放被侧物体,右盘放砝码

c.称量时,可用手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

d.称量完毕,将砝码及时放会砝码盒.

4.10千克冰融化成水,则水的质量( )

a.大于10千克

b.小于10千克

c.等于10千克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将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随后小组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

2、一枚硬币的质量为10。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5。

使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教师总结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

(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4、巧记妙学掌握重点。

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

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

读准质量收完备,三点注意要记清。

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例1:(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盘内。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可以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共同为学生的教学服务。微课这一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有着不能替代的高效性、便捷性的特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微课可以完成很多的教学目标。在师生关系促进,班级教学氛围打造方面,微课也有互动性强,交流沟通顺畅等优点。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教学流程。

一、注重教学设计,将微课的教学流程融入整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学需要提前的教学设计,通过设计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的布局,使得时间和内容可以优化,做到高效化。将微课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明确微课会在哪个环节或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用,做到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从学习流程上来看,微课的环节并不是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习,老师就没事干了。在微课录制好投入应用后,教师还要将微课教学融入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自主的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初次认识,在对知识点进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的阶段。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可以将自主学习阶段中的难点或者不理解的知识与老师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研究。老师也应该通过一些测试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反思,因为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微课教学还是新生事物,并不会感觉到非常熟悉,所以教学反思中要不断对已有的教学加以调整,使之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新知识导入,效果显著。

一个好的开头会让学生接下来更加专注,兴趣高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物理学史,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导入方式,常用而且效果较好,可是如果用的太多了,学生们会感觉单调,甚至会有学生感到太浪费时间却做了一些好像没有多大用处的安排。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教师可以考虑用微课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

例如,教师可以用微课来代替语言式导入,也就是将本来教师口头叙述的故事通过微课呈现出来。这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很受学生的欢迎,声音、画面再加上音乐,讲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物理学故事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当然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视频的制作和剪辑工作,看起来非常耗时耗力,但微课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因此,教师们要在这个环节多下一些功夫,争取多出精品。好的微课还可以跟其他老师分享,这是一件惠及更多学生的行为。所以,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都表明,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转换思维,用更加灵活的思维去看待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成为教师教学中耗费心力和时间较多的环节,方法运用不当还可能效果甚微。教学具有过程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使得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如果将微课巧妙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拓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渠道。微课的录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教师要充分估计学情,做好预设,并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新授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课程,因此必然存在着问题的预设。

这要求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充分调研,通过作业、同步训练、随机访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过,如今新的教学理念也提醒各位教师,课堂教学并不完全是教师提前预演的实现,伴随着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具有了生成性的特点。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实现的。教师面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要认识到其在培养创造力和持久的物理兴趣方面的长远意义,不可以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目标放弃或者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或出现的状况,尽可能在课堂之上加以解决,如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耗时较多,那就需要放在课下,总之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有更多自主的感觉,学习的效果提升。总之,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发挥自身很多的功能,然而这些功能更多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经验来进行实现。微课将会与传统教学一起为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论文

1前言。

初中物理学科的重点在于需要学生培养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这就给物理学科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正所谓学遍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由此可见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可以发现我们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奇妙。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终身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我们就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以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为起点,开创全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所学内容的特点,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教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物理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认真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初中生心理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了解清楚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调整,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既有深度难度,又充满了生活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

2.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的培养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氛围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而且只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积极迸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能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3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打破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而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3.1注重学生探究精神。

所谓“教学”,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对探究精神的培养,努力的发掘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与欲望。

3.2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教师在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探究式方案,为学生合理的安排探究方法。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使学生自己的探究精神与探究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3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物理教师在探究式活动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激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是使学生拥有特立独行的见解与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前提。

4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为基础,对物理教学方法实施本质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这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上也同样适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物理实验,而这些物理实验都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只有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才能从本质上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学生学习物理学习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物理实验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物理老师在确保学生的安全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物理知识的可实践性。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家就能完成物理实验,使学生看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现代信息设备展示物理过程与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实验中存在一些高危实验,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ppt的途径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与内容。物理教师只有充分借助科学技术与知识,才能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物理教师应当自主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以丰富传统的教学课堂。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不仅与物理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学生息息相关。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注定被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所淘汰,物理教师只有充分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33).。

[4]严斌.纲要导学,自主建构———浅析初中物理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j].知识窗(教师版),2009(09).

质量的物理教案

1、简介:本节为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材通过滚摆和单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木球与弹簧片碰撞实验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本节是“机械能”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习其它形式能的起点。

2、目的和要求:(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2)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课本第4页实验1、2、3。

4、难点:由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器材准备。

滚摆、单摆、cai软件、计算机设备。

三、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风度,配合演示实验采用cai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实验1、2、3及人造卫星的运动由动变静、由小变大、由快变慢,使知识的传授具有鲜明的表现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手持粉笔头举高,问: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为什么?(重力势能,被举高了)放手,下落过程中问: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问: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启动计算机投影本节cai课件封面: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新课教学。

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介绍构造及使用方法。告诉学生可通过观察摆轮上的红色标志来判断摆轮的快慢。

做此实验时,同步放映cai课件中的滚摆动画,引导学生对照动画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总结出:下降时,滚摆位置变低,速度变大,则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位置变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说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学生总结正确后,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滚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2:单摆实验。展示单摆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放开,观察小球运动情况。放映cai课件中单摆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出最高点a、c两处速度为零,则球从a—b—c的速度变化很容易观察出来,学生也好得出a-b-c和c-b-a的能量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单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3:此实验改为cai模拟实验,并把弹片改为弹簧来增大可见度。放映本实验动画,学生很容易观察弹簧被压缩后再恢复的动作,不难得出能量的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撞弹簧的实验证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相互转化。

点按鼠标显示结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事例分析。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5面卫星和“想想议议”。学生讨论卫星和皮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放映东方红1号卫星绕地球运行动画。介绍卫星知识,告诉学生这是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讨论其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放映皮球动画,学生一目了然的就可完成“想想议议”的内容。

4、小结精练。

(1)放映cai中练习题,学生解答;

(2)讨论回答课本p9面习题4,讲评习题3、5两题;

(3)布置作业:p9面习题5、6、7三题。

五、时间安排。

1、新课引入3分钟,2、新课教学20分钟,3、举例分析10分钟,4、小结练习12分钟。

初中物理质量说课稿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们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们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们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们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们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们思维,用引导让学生们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法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们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我的上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分类比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巧记妙学掌握重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分类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学生们活动,将课件上出示的图片:铁锤,小木块,铁钉,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们比较铁钉和铁锤、小木块和桌子同类物质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引出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阅读书本109页的小资料,让学生们观察分析“大象质量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随后小组交流:

1、一张邮票的质量为502、一枚硬币的质量为103、一个中学生们的质量大约是。

4、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5使学生们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通过学生们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2)学生们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

(讨论天平使用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们,体现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教师。

总结。

天平使用的步骤:放、拨、调、测、读、收。

(引领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身边一些小物体的质量,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协作,使学生们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重点。)。

4、巧记妙学掌握重点。

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们记忆。

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

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砝。

读准质量收完备,三点注意要记清。

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例1:(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刻度线处。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盘内。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论文

(重庆市城口县巴山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理念的深入,在我国沿袭了多年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取代,初中物理教学也应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笔者针对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一些个人建议。

一、做好备课工作。

教师要精心做好备课工作,反复阅读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有对总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要求;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等个人特征,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法。

二、优化教学流程。

通常情况下,教师提前3分钟进课堂可以使学生收拾心情,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铃响后,准时上课;运用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方式引入新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传授知识,由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由浅及深。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提出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当堂反馈答案。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三、突出学生主体。

结合新课标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特性。教师通过不断提出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学生随时准备回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时的优越感,避免冷落差生。这样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四、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到理科教学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纳入实验教学,多做演示实验,适当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从自主探索实践中得出来的结论,往往使学生更容易记忆。

五、应用多媒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改善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精心设计作业。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多样化,深度、广度、梯度等一定要恰到好处,尽量避免出现偏、怪题的出现。细心批改、纠错、指导学生的作业,适当褒扬和鼓励学生,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心理情绪。

物理是一门具有活跃性的学科,最忌死板生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多举一些身边有趣的例子,通过比喻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用语要风趣,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黄德利。浅谈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j]。才智,(15):39.

[2]王建辉。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3.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和学中“设疑”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阐述了“设疑”的有效方式,最后总结了“设疑”对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旨在促进这种教学方式的推广,使学生学习不断进步。

1.1创造设疑的情境。

对于初中的物理,逻辑思维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初中的学生往往会受到奇特新颖的事物的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同时,老师还要清楚学生的爱好习惯,使得设疑的情景更加独特新颖,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设疑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应该主要围绕教学的内容展开,不能与所学的知识不相关,实现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

1.2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在进行知识的讲授,没有注意到设疑的重要性,长时间的教学中没有向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很好的互动,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降低。因此,要想在教学中设疑能够有良好的效果,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有心理安全感,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老师还要对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主观性的发挥。

1.3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带动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度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不能设置太难或太多的问题对学生不断追问,这样会给学生形成很大的`压力,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

2.1“设疑”的情境要合适。

设疑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设疑的情景要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惯性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导:如果不小心踩到西瓜皮,身体会想后倾倒,但是如果在坐车时突然刹车,身体会向前倾倒。通过这两个常见事例的对比,学生就会在心中产生疑问,求知欲就会促使学生有效进入到对惯性这一知识点的思考。再比如,在学习能量转换的知识点时,可以创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不同的能量是如何产生与转换的,能量的合理利用等问题,通过情境的激发,促进学生知识的延伸。

2.2“设疑”的目标要明确。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我们希望设疑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引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教学应该是活的,学生才能够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要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设疑的取材也要尽量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例如,在学习热现象时,老师可以用实际的生活进行引导:开水冒出的“白气”和冰块冒出的“白气”有什么差异,二者是否都是由于热现象导致的。在没有学习知识之前,学生可能会对这两种想象有一定的误解,通过设疑的方式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知道,一种是由于热想象产生,一种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受冷液化产生。

2.3“设疑”的时机要合适。

在物理的教学中,设疑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把握,就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适当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进入到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动能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水壶的盖子会发生跳动,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的。学生一旦激发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4“设疑”的方式和适当。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应该要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在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中往往更容易掌握和记忆。因此,设疑还要具有归纳性,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反思。同时,设疑还要具有创新性,在一个问题结束之后,可以适当地提出新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老师也可以进行设疑:在同样的情况下,拉空车会比装满货物时更加轻松;在推箱子时,将两个箱子并排放置会更难推动,这是为什么?通过问题的分析和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滑动摩擦力和质量、接触面积有关。这些设疑的难度不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能解决,在思考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3结束语。

“设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合理运用“设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浅谈物理思维程序的训练[j].学周刊,2015,18:163.。

[3]赵鑫.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初中物理教案

祝福青春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一、引入新课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新课学习

(一)功

1.力学中的功

a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

w

=

fs

(2)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3.功的原理

播放视频:用动滑轮省功吗?

播放视频:功的原理

事实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人们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二)功率

播放动画:功率

从比较人和挖土机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或者创设情境,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在动画中选择相应内容的按钮进行学习。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和功率,也学会了计算功和功率。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功和功率

力学中的功

功的计算:

w

=

fs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

初中物理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压》。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这样的问题。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因此,面对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应该有努力探索的精神。承认自己的恐惧毫不可耻,可耻的是你因害怕而裹足不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对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办法。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电压”一节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电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电学概念和电学规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电压表是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表之一,学生通过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不仅锻炼了使用电学仪表的技能,而且可以加深对运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的认识。

(过渡句: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电流和电路”这一章内容,已经具有了学习电压这一节的前提基础。而电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一词听起来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老师仅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索电压的作用及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会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养成自学的能力,通过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尝试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压表正确的使用方法。

【难点】。

能够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过渡句: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知识体系中,电压的概念是深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实验现象对比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的异同点加深掌握电压表使用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过渡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电源铭牌的图片,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伏;电视机供电的电压是220伏;输电用的高压电线的电压可达几万伏甚至更高;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出课题电压。

环节二:新课讲授。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得出,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于电源的正负极链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教师讲解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

在讲解完电压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常见的电压(教材中小资料中常见的电压表格)。

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电压的作用、提供装置、单位及单位换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桌同学面前都有一个电压表,让同学们拿起来并观察,

教师讲解电压的高低可以用电压表测量,并说明学生面前的是学生用的电压表。

让学生独立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阅读完以后提问学生一下问题。

1、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还是并联?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改正并总结。

教师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步骤:

1、调: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

2、认: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连:连接电压表。

4、读:读数。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等的,即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紧接着让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书方法,说出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实验室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体会应用物理知识带来的快感,学以致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给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题,以进一步加强对电压及电压表相关知识的掌握。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过渡句: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

b.知道可以用做功来度量内能的变化。

c.能用做功和内能的改变关系解释摩擦生热等与内能有关的常见物理现象。

d.知道内能与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教材分析。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教法建议。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重点。

难点。

方法。

压缩空气点火装置、广口瓶、两用抽气打气筒。

活动。

一般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实验:压缩空气点燃棉花。

做实验2。

甲对乙做功,甲的内能增加,乙的内能减少.。

在只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条件下,内能改变量等于做功多少。

内能和做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p-18页1、2。

引导。

做实验。

引导。

引导学生:做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能不能使物体内能减少?使谁的内能减少?

做书本上的实验2。

分析、讲解。

回忆、复习。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

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如摩擦生热;锤子锤铁钉,铁钉温度升高)。

类比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探究活动。

调查在生活实际中有哪些事例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