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花儿为这样红心得(案例13篇)

时间:2023-11-02 22:24:11 作者:JQ文豪 最热花儿为这样红心得(案例13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思考省略,有助于我们在未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个人成长和职场发展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观看电影《花儿为这样红》心得体会

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精心的典型塑造、精巧的叙事策略、精妙的艺术构思,生动传递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观众在光与影、声与色的交织中读懂什么是边关与家国、初心与使命、奉献与传承,在与观众的对话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坚持以崇高信仰引领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信念信仰的引领,核心是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叙事主线是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几代人接力为国戍边,副线则是刘红军父子带领人们打通道路。无论是和解放军一起履行戍守边防任务,还是完成筑路修路使命,都要面对悬崖、冰河、暴风雪等严峻环境的生死考验,都要忍受离别亲人、远离繁华、抗争孤独的内心煎熬。支撑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几代人、刘红军父子以及一茬茬边防战士的是什么?正是对党和国家无限的爱,对脚下这片土地无私的奉献,对各族群众深厚情谊无比的珍视。从代代相传的牦牛鞭,到越描越艳的中国石,从孩子手中的飞机模型玩具,到充满温暖的护膝棉袜,他们不怕牺牲,用英雄胆色写就了忠诚和担当;他们不畏艰险,艰辛巡边途中充满了血性和果敢;他们不惧挑战,用行动证明了忠诚卫士的责任和价值;他们不计得失,用一言一行奏响民族团结的恢弘乐章。这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量所在,正是让观众潸然泪下的核心所在。

坚持以深刻变化感染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思想文化的认同,也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从以往步步惊心的悬崖路,到如今蜿蜒山间的盘龙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通过“路”等意象,在今昔对比中全方位呈现边疆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巡边护边设备的更新、教育医疗条件的进步、特色产业的培育、就业门路的拓宽,在自然叙述中立体反映边疆各族群众从里到外对现代化的热情拥抱,在不经意中深刻表现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宏大主题。在这城乡巨变、山河锦绣的壮美画卷里,在这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大地颂歌里,在这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恢宏篇章里,蕴含的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诺言。也正是通过这些巨变,观众读懂了共产党人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的价值追求,读懂了新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在内心深处掀起层层涟漪,为新疆的发展进步而自豪,更加珍惜新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精湛艺术打动人。把“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抽象概念用可视化的符号、具象化的故事表达出来,是对电影创作者不小的挑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没有陷入概念化、肤浅化、口号化,而是用扎实的剧本、朴实的表演、合情合理的叙事逻辑、贯穿始终的象征符号,阐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富内涵,让“时代楷模”有了意味深长的呈现空间。通过对雄浑厚重、苍茫辽阔自然环境的呈现,通过富有地域、民族特色音乐的烘托,以勾勒人物内心世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是众多新疆题材电影的重要艺术特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样继承了这一宝贵传统,有效发挥了自然环境和民族音乐的独特作用。影片用严酷的生存环境来反衬生命的美,用冰山、雄鹰、牦牛、鹰笛等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合一,用经典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反映人与人的一体,让观众在理解“意义”的同时,也享受着“形式”的美。同时,影片中出现的方言俗语、民间传说、民风民俗,也充分展示了新疆电影的风格和特色,彰显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民族既有多样性又有同一性,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织中实现中国民族题材电影艺术创作的创新与突破。

坚持以精良制作吸引人。生活是创作的原动力,人民是作品的剧中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作团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每天跋涉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前后工作70余天,克服了高原反应、恶劣环境等种种困难,就是为了将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形象拍好、演好、呈现好。因为这样震撼人心的拍摄背景,电影呈现出的故事和画面都极为真实和质朴,没有电影特效的大面积烘托,却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因为创作团队践行“四力”要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去体验、提炼、创造,才为观众成功塑造出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呈现出一幅充满新疆地域文化风情、充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壮美画卷,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勇敢的鹰啊,燃尽一生化作不灭的光……”在影片结尾,帕米尔雄鹰翱翔盘旋于天际,像是英雄拉齐尼·巴依卡从未远去。英雄的生命之火虽然短暂,但精神之光是永恒的,而且会散发出愈加璀璨的光芒,激励着我们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篇章!

党员观看花儿为这样红心得

x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许小宁表示:“拉齐尼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让伟大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接力是最好的缅怀。拉齐尼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感动了无数军民。塔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说:“我们护边员将继续沿着他们一家三代的足迹,巡边守边,为边防官兵义务当好向导。”

“我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xx军分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四级军士长周林平早在2007年就结识了拉齐尼,“我一定刻苦训练,为边防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拉齐尼是南疆地区优秀的护边员代表,是南疆部队官兵的亲密战友。”英雄牺牲后,南疆军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学习举措。

电影花儿为这样红心得体会

人们称他是“帕米尔雄鹰”。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他们认为鹰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

他是拉齐尼·巴依卡,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位共和国的护边员,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一名优秀的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41岁。

作为一名守卫祖国西部边陲的共和国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16年来勤恳敬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他工作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那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长年与风雪为伴的边境线上,他会迎着暴虐的风雪,把自家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厚厚的墙壁,为巡逻官兵抵御严寒;他会在接到边境管区牧民那西尔江塔西坎迪的电话后,顶风冒雪,将牧民患急病的母亲送到医院直到老人恢复健康;他会舍命营救掉进雪洞的解放军战士,却丝毫不顾自己的安危,以至于在医院被紧急抢救3小时才挽回生命……他的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善良、正直、无私是对他的评价,忠诚、勇敢、无畏是他的标签。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此,每当巡边时,他不仅帮助边境线上的牧民,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还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把祖国边境线上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在两会结束后,他还主动宣讲两会精神,把党和国家的声音真真切切地传递到基层。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今,数九隆冬,英雄已逝,这铮铮誓言将永远传颂在帕米尔高原的天地之间,传颂在共和国西陲千里的边防线上,“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也将世代相传。

学生观看花儿为这样红心得体会

今天观看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70年守边护国的奉献精神使我感触很深,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该学习的榜样。

天气严寒听到落水孩子的母亲焦急的呼救声,拉齐尼毫不犹豫地向冰窟奔去,这是一个纯朴善良好人本能的反应。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他用尽全身力气托举着孩子,直到自己失去知觉坠向冰冷黑暗的湖底,却把生的光明留给了孩子,十几分钟过去后,落水儿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幼小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没有醒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每当回想起那个片段我都很感动,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他这样的不顾及自身安危,后来我明白了,这是从他父辈们就有的一种奉献精神。

作为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守边护边,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17年间,他与官兵在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但他不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让自己的足迹遍布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正是有着这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支撑着他。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可贵品质,这也使我明白正是有这么一些人的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稳定,我们就要时刻激励自己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发扬的。

电影花儿为这样红心得体会

人们称拉齐尼·巴依卡是帕米尔雄鹰。

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他们认为鹰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希望如苍鹰般不畏艰险、鹰击长空。

塔吉克族特色毡帽下,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澄澈纯净。

他俊朗、坚毅、爱笑;不善言辞,却有古道热肠、家国大爱。

在一次参观团的答谢演出中,他表演了传统舞蹈,表露了内心的火热与奔腾。

他星火般的赤诚,抚慰着人心,也融化了寒霜。

1月5日,塔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万物静默,天地同悲。

拉齐尼·巴依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村里举行。

年迈的父母、尚小的儿女,悲痛的妻子,只能摸到他冰凉的脸颊。

“我有3个月没见到父亲了,我盼望他能回来,吃到他亲手做的饭……但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做这样的选择。”拉齐尼·巴依卡13岁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忍着眼泪,怕爷爷奶奶看到了痛心。

“我知道我爸爸是个英雄,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当个英雄,继续完成他的心愿。”他的儿子拉丁?拉齐尼,声音稚嫩却坚定。

年近七旬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忍住伤痛转去安慰同样陷入惋伤的被救孩子母亲:“我儿子用他的生命救了你们母子,以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孙子。”

生命情怀与高贵品格,一脉相承。

太阳照在塔县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跪在雪地里,将望远镜的镜头调向边境的方向,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曾经一同巡边的麦富吐力?坎加哽咽了。

战友们悲戚的呼喊:“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你走了,但这里到处都是你的挂念!”字字声声,响彻山间。

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鲜红如血。

雄鹰离不开雪山,更离不开自己终身守护的祖国和边境线。

电影《花儿为这样红》心得体会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他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扎实工作、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员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鲜明体现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成立100周年。

作为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在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曾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但他不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的终生事业,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英雄已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敢于奉献、始终爱国、忠于国家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在群众中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将这种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我很感动,觉得拉齐尼·巴依卡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人,他是英雄,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冲进冰河里面救出他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有人说,生命最完美的演绎就是延续灵魂传递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诚意就是舍弃自我相助他人。这正是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真实写照。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用赤诚为民情怀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生命赞歌。

拉齐尼·巴依卡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雄事迹,进一步激发起广大民辅警的工作热情。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党性意识,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冰冷幽深的湖水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拼尽全身力气将落水孩子托出水面,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我们广大干部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向英模学习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宣传措施,号召广大民辅警和群众学习英模群体们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精神,更好传承和发扬见义勇为时代精神,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花为这样红心得体会

花的颜色丰富多彩,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红色。红色花朵的鲜艳热烈,经常被用来传达热情、爱和冲动。那么,为什么花会这样红呢?本文将会从生物学、文化和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解答这个问题。

第二段:生物学角度。

在生物学上,花的颜色通常由提供显色物质的花色素决定。红色花卉通常含有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呈现红色、橙色和黄色的色素,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这些色素也会汇聚在花朵中,从而产生吸引昆虫等传粉者的效果。而花青素则会产生紫色、蓝色、红色和紫红色的颜色,进一步影响花的显色,同时也帮助吸引其他传粉者。

第三段:文化角度。

除了生物学上的解释,红色花的意义在文化上也异常重要。在东亚文化中,红色经常被视为幸福、欢乐和好运的象征。因此,在许多婚礼、庆祝和节日中都可以看到红色花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意义。在西方文化中,红色花通常被视为热情、浪漫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当人们想要向自己的爱人表达情感时,往往会选择一束红色的玫瑰。

第四段:艺术角度。

自古以来,红色花朵一直是艺术家们喜爱的主题。红色花朵被用来展示艺术家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理解,也被用于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在一系列花卉透过画笔和雕塑,在红色的大道上享受了无数的美好。比如说,梵高的“向日葵”和莫奈的“睡莲”,Baishi的“牡丹”,以及毕加索的“花瓶中的花”等都是红色花卉的优秀代表,表达了他们对红色花卉这一主题的热爱之情。

第五段:结语。

红色花卉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在生物学上,色素是产生红色的关键,文化和艺术也玩了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什么原因,红色花朵都是我们自然和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带来了许多喜悦和启示。让我们在欣赏美丽花朵的同时,也要记得珍惜这些自然和文化的财富。

花儿为这样红观后心得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作为、奋发有为,自治区党委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全区共产党员、广大干部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学习他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泛学习宣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稳定发展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花儿为这样红观后心得

广大官兵和各界群众纷纷表示,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许小宁表示:“拉齐尼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让伟大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接力是最好的缅怀。拉齐尼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感动了无数军民。塔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说:“我们护边员将继续沿着他们一家三代的足迹,巡边守边,为边防官兵义务当好向导。”

“我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新疆喀什军分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四级军士长周林平早在2007年就结识了拉齐尼,“我一定刻苦训练,为边防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拉齐尼是南疆地区优秀的护边员代表,是南疆部队官兵的亲密战友。”英雄牺牲后,南疆军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学习举措。

正在海拔5300多米的高原某地域执行任务的某合成团进藏先遣英雄连立下铿锵誓言:“要像拉齐尼一样,用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扛起担当,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陆军某合成团高原驻训部队结合岗位实际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千千万万个像拉齐尼一样舍生忘死的人,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与人民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像拉齐尼一样,做人民的忠诚卫士,守卫好祖国边疆。”该团“爬山虎连”指导员王恒表示。

花儿为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4月生,20__年12月入伍,20__年12月退役,20__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__年7月被评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20__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__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20__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__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__年10月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20__年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__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追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祖孙三代接力戍边,延续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公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与牦牛为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峰间,熟悉这里的高山和沟壑,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拉齐尼·巴依卡与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代代接力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累计为边防官兵担任义务向导71年,足迹遍布了他们守护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连队负责巡逻的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至今,这里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

得知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后,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从此,“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这句话,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记了一辈子,他要求子孙们也要谨记在心、代代相传。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年迈走不动了,20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随即加入护边员队伍,继续担负义务向导的任务,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远程巡逻期间,双亲先后病逝,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20__年,被高原风霜雨雪摧垮了身体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最后一次巡逻吾甫浪沟,他把详细标注着这条沟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卫野狼方法的“巡逻图”交给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将爱国拥军、戍边向导的光荣使命再次传递给了下一代。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拉齐尼·巴依卡泪流满面,从此,他像祖父、父亲一样守边护边,和千千万万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和边防战士一起,筑起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墙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20__年1月5日,在拉齐尼·巴依卡的追悼会上,他9岁的儿子拉丁·拉齐尼抱着父亲的遗像一边流泪一边说:“爸爸走了,我还在,等长大后,我要和他一样当护边员。”

二、“死亡之谷”无畏无惧,铸就帕米尔高原鱼水深情。

拉齐尼·巴依卡12岁开始跟随父亲巡逻,在爷爷巡边故事的熏陶、父亲戍边生活的感染和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注视中长大。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流淌着卫国戍边的血液,也萌生了参军入伍的想法。20__年底,拉齐尼·巴依卡被父亲送到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在部队,他爱军精武、恪尽职守,不怕吃苦、勇于争先,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读书学习、加班训练,五公里武装拉练打破所在武警支队纪录,参加全疆武警边防系统大比武成绩名列前茅。两年的军旅生活升华了他对部队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他巡边戍边的信念。

退役后,拉齐尼·巴依卡立即加入护边员队伍,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给边防官兵做起了巡逻向导。巡边路上,他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探路,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边防官兵指引方向、化险为夷。20__年9月,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吾甫浪沟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官兵冷得直打哆嗦。他想起父亲教过的方法,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挡风墙”,官兵们紧紧靠着牦牛身子度过了一夜。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又遇见山体滑坡,七八十度的陡坡,异常艰险。在不停地有碎石块滑落的情况下,拉齐尼·巴依卡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悬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拉齐尼·巴依卡强忍剧痛,历经2个小时,终于探出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带领官兵们顺利通过。20__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和官兵们在巡逻途中突遇暴雪,战士裴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掉进了一个雪洞里,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保持镇静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因为长时间在雪中,拉齐尼·巴依卡被冻得不省人事,经过县医院三个小时的抢救才挽回性命。伤势刚愈,他又带着牦牛踏上巡边路。20__年9月,巡逻小队经过乱石滩断崖时发生山体滑坡,曾经的标记和路都消失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拉齐尼·巴依卡主动请缨,只身前往峭壁探路,不料山上落石将他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巴依卡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却坚决拒绝:“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拉齐尼·巴依卡把卫国护边当作崇高事业和毕生追求,16年如一日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0多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雪山达坂、蹚过冰河,穿越经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随他巡边的牦牛累死了7头,自己身上大大小小负伤多处。“只要大叔在,心里就踏实。”这是边防官兵们眼中的拉齐尼·巴依卡,他属于帕米尔高原,他熟悉喀喇昆仑,是真正的“帕米尔雄鹰”。

三、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

乐于助人是拉齐尼·巴依卡一贯的本色和追求。一年冬天,提孜那甫乡突降暴风雪,积雪半米多深。60多岁的牧民尼亚丁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拉齐尼·巴依卡闻讯后立即招呼3名村干部,携带急救用品骑马赶往事发地,经过两个多小时跋涉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尼亚丁救出。把老人送回家后拉齐尼·巴依卡不辞而别,尼亚丁抹着眼泪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人。”这样的故事,在拉齐尼·巴依卡巡边护边的生涯中还有很多。

20__年,因长期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工作,拉齐尼·巴依卡的心脏出了问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是他不愿“退役”在家,一如既往为人民服务。20__年4月,拉齐尼·巴依卡经乡党委考察进入提孜那甫村村“两委”班子,他充分利用熟悉本村情况及自身在群众中的威望等优势,积极带动全村拥军戍边,得到广大农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拉齐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不分昼夜给乡亲们运送各种生活物资。他通过微信建立了困难互助群,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随时在群里询问大家的需求,一字不落地做好记录,准备妥当后马上挨家挨户送去,最大限度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为做好春耕备耕,拉齐尼·巴依卡主动组织农牧民维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渠和闸口。高原寒冬,水闸口还结着厚厚的冰,拉齐尼·巴依卡带头下到冰冷刺骨的水渠内,将冻住水闸口的冰块击碎,修复了破损的渠道,有效保障了农耕备水。

20__年1月4日13时55分许,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陈晓琴之子刘晏骞,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人工湖不慎落水。在该校学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准备前往食堂打饭路过新泉湖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救救孩子!”,他俩循声而去,只见湖中央的冰窟中有个身影在挣扎,一旁有人在焦急求救。十万火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飞奔而去,第一个冲上冰面营救落水儿童,冰层突然破裂,拉齐尼·巴依卡奋力用双手托起孩子直到被救起,自己却沉入水中不幸牺牲,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生前,拉齐尼·巴依卡常说这句话,他把铮铮誓言写在内心深处,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山河,用无惧无畏守护战友群众。英雄虽逝,精神永存。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将会永远传颂在帕米尔高原的天地之间,传颂在共和国西陲千里的边防线上,激励广大军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同心协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花儿为这样红观后心得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新疆塔什库尔干人,1979年4月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1月4日,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对党绝对忠诚、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驻守边关始终牢记使命,奉献一生始终初心不改,是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先锋模范,是坚定守卫边疆安全的忠诚卫士,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楷模。他扎根雪域高原、弘扬爱国传统,把为国护边当作毕生事业追求。12岁跟随父亲巡边,25岁接过父辈传承55年的护边“接力棒”,如一日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2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8座雪山达坂、蹚过42条冰河,穿越经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随他巡边的牦牛累死了7头,在帕米尔高原书写了“一家三代人、护边七十年”的传奇故事。他退役不褪本色,密切鱼水深情,把人民子弟兵当作亲人对待。从边防部队复员后,立志“一辈子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义务为边防部队巡逻当向导,遇到危险总是冲在前面,为救起掉进雪洞的战士曾被冻得昏迷过去,为探出一条安全的山路曾被滑落的石头砸晕在悬崖边上,多次帮助巡逻部队化险为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守在云端的雄鹰”。他牢记根本宗旨,恪守代表职责,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神圣天职坚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就围绕群众所难所盼提交建议、议案12件。今年1月,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听到落水儿童母亲的呼救声,第一时间赶到、奋不顾身抢救,在冰冷幽深的湖水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拼尽全身力气将孩子托出水面,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花儿为这样红个人观看心得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4月生,12月入伍,12月退役,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7月被评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9月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月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20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追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祖孙三代接力戍边,延续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公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塔吉克族,一出生就与牦牛为伴,常年奔波在冰河雪峰间,熟悉这里的高山和沟壑,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拉齐尼·巴依卡与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代代接力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累计为边防官兵担任义务向导71年,足迹遍布了他们守护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连队负责巡逻的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至今,这里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

得知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后,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从此,“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这句话,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记了一辈子,他要求子孙们也要谨记在心、代代相传。1972年8月,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年迈走不动了,20岁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随即加入护边员队伍,继续担负义务向导的任务,一干就是32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远程巡逻期间,双亲先后病逝,妻子因难产不幸离世。20,被高原风霜雨雪摧垮了身体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最后一次巡逻吾甫浪沟,他把详细标注着这条沟的险段、坡度、冰河温度、宿营点、防卫野狼方法的“巡逻图”交给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将爱国拥军、戍边向导的光荣使命再次传递给了下一代。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拉齐尼·巴依卡泪流满面,从此,他像祖父、父亲一样守边护边,和千千万万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和边防战士一起,筑起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墙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201月5日,在拉齐尼·巴依卡的追悼会上,他9岁的儿子拉丁·拉齐尼抱着父亲的遗像一边流泪一边说:“爸爸走了,我还在,等长大后,我要和他一样当护边员。”

二、“死亡之谷”无畏无惧,铸就帕米尔高原鱼水深情。

拉齐尼·巴依卡12岁开始跟随父亲巡逻,在爷爷巡边故事的熏陶、父亲戍边生活的感染和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注视中长大。他总觉得自己身上流淌着卫国戍边的血液,也萌生了参军入伍的想法。20底,拉齐尼·巴依卡被父亲送到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在部队,他爱军精武、恪尽职守,不怕吃苦、勇于争先,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读书学习、加班训练,五公里武装拉练打破所在武警支队纪录,参加全疆武警边防系统大比武成绩名列前茅。两年的军旅生活升华了他对部队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他巡边戍边的信念。

退役后,拉齐尼·巴依卡立即加入护边员队伍,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给边防官兵做起了巡逻向导。巡边路上,他每次都走在最前面探路,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边防官兵指引方向、化险为夷。年9月,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吾甫浪沟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官兵冷得直打哆嗦。他想起父亲教过的方法,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挡风墙”,官兵们紧紧靠着牦牛身子度过了一夜。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又遇见山体滑坡,七八十度的陡坡,异常艰险。在不停地有碎石块滑落的情况下,拉齐尼·巴依卡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悬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拉齐尼·巴依卡强忍剧痛,历经2个小时,终于探出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带领官兵们顺利通过。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和官兵们在巡逻途中突遇暴雪,战士裴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掉进了一个雪洞里,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保持镇静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因为长时间在雪中,拉齐尼·巴依卡被冻得不省人事,经过县医院三个小时的抢救才挽回性命。伤势刚愈,他又带着牦牛踏上巡边路。9月,巡逻小队经过乱石滩断崖时发生山体滑坡,曾经的标记和路都消失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拉齐尼·巴依卡主动请缨,只身前往峭壁探路,不料山上落石将他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巴依卡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却坚决拒绝:“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拉齐尼·巴依卡把卫国护边当作崇高事业和毕生追求,16年如一日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0多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雪山达坂、蹚过冰河,穿越经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随他巡边的牦牛累死了7头,自己身上大大小小负伤多处。“只要大叔在,心里就踏实。”这是边防官兵们眼中的拉齐尼·巴依卡,他属于帕米尔高原,他熟悉喀喇昆仑,是真正的“帕米尔雄鹰”。

三、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

乐于助人是拉齐尼·巴依卡一贯的本色和追求。一年冬天,提孜那甫乡突降暴风雪,积雪半米多深。60多岁的牧民尼亚丁被困在海拔3200多米的山口。拉齐尼·巴依卡闻讯后立即招呼3名村干部,携带急救用品骑马赶往事发地,经过两个多小时跋涉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尼亚丁救出。把老人送回家后拉齐尼·巴依卡不辞而别,尼亚丁抹着眼泪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人。”这样的故事,在拉齐尼·巴依卡巡边护边的生涯中还有很多。

20,因长期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工作,拉齐尼·巴依卡的心脏出了问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是他不愿“退役”在家,一如既往为人民服务。年4月,拉齐尼·巴依卡经乡党委考察进入提孜那甫村村“两委”班子,他充分利用熟悉本村情况及自身在群众中的威望等优势,积极带动全村拥军戍边,得到广大农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拉齐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不分昼夜给乡亲们运送各种生活物资。他通过微信建立了困难互助群,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随时在群里询问大家的需求,一字不落地做好记录,准备妥当后马上挨家挨户送去,最大限度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为做好春耕备耕,拉齐尼·巴依卡主动组织农牧民维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渠和闸口。高原寒冬,水闸口还结着厚厚的冰,拉齐尼·巴依卡带头下到冰冷刺骨的水渠内,将冻住水闸口的冰块击碎,修复了破损的渠道,有效保障了农耕备水。

年1月4日13时55分许,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陈晓琴之子刘晏骞,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人工湖不慎落水。在该校学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准备前往食堂打饭路过新泉湖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救救孩子!”,他俩循声而去,只见湖中央的冰窟中有个身影在挣扎,一旁有人在焦急求救。十万火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飞奔而去,第一个冲上冰面营救落水儿童,冰层突然破裂,拉齐尼·巴依卡奋力用双手托起孩子直到被救起,自己却沉入水中不幸牺牲,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生前,拉齐尼·巴依卡常说这句话,他把铮铮誓言写在内心深处,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山河,用无惧无畏守护战友群众。英雄虽逝,精神永存。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将会永远传颂在帕米尔高原的天地之间,传颂在共和国西陲千里的边防线上,激励广大军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同心协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花儿为这样红观后心得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初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英雄走了,但是英雄的精神却久久感动着我们。

拉齐尼·巴依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祖国的护边事业恪尽职守、不忘初心,用行动彰显着人民公仆的实干担当。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这种精神,对教育事业恪尽职守,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守好三尺讲台,将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传播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特别是双语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毕业后,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