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故事(专业16篇)

时间:2023-11-28 06:05:53 作者:JQ文豪

优秀作文是一篇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的佳作,它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产生深刻的思考。以下是一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展示出的高超技巧和独特见解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同体味其中的魅力。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作文

8月9日,在子洲县政务大厅门口看到,许多环卫工人和铲车司机,都会陆续到这里来吃饭。这是子洲县目前少数的仍然坚持为受灾群众和灾后清理淤泥队伍免费提供餐饮的地方之一。据了解,这是子洲县退休干部、老党员、88岁高龄的郭孝昌支援的“爱心灶”。

在子洲县“7.26”洪灾后,顾不得自家房顶漏水的郭孝昌把儿子郭鹏程叫到自己身边说:“我和你妈妈省吃俭用攒的9万块钱,本来打算留给你们兄弟姐妹有困难的时候备用。现在我看到子洲大街上有那么多人流离失所,你拿着这些钱去给办上个灶,让居无定所、辛苦救灾的人有个落脚吃饭的地方。”

出生于1930年的郭孝昌,从小家庭贫困,家里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在他6岁的时候,靠着开茶馆为生的父亲根本没有能力供他继续读书,1937年抗日青年救国会帮助他读完小学。1946年国家免费提供吃、穿、住宿,供他读完绥德师范。1947年,16岁的郭孝昌积极投身革命工作,在部队荣获“特等功”,并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参加工作后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的成长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共产党培养了我”。

据郭鹏程介绍自己的父亲,“我爸平日里省吃俭用,从来不会铺张浪费,他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家都开玩笑的说‘我爸穿过的衣服送人也没有人能穿了’”。

“郭老经常做好事,我一点也不诧异。在老家的时候,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来找他看病的人。在接待病人方面,他更不会嫌贫爱富区别对待,穷人看病有时候还是免费诊疗。”邻居郭多虎说,谈起郭孝昌的为人处世,大家都是一脸的佩服和崇拜。

当见到郭孝昌的时候,他正躬着身子认真的给病人检查病情。精神矍铄、走起路来铿锵有力的他,左面胸前佩戴着党徽。“八路军、共产党给了我今天的生活,我永远不会忘记八路军,永远不会忘记共产党。”谈起自己能够过上今天的好生活,郭孝昌激动的叙述着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在谈到这次抗洪救灾的时候,他说:“我年龄大了,想要报恩的时间与日无多,能够在我有生之年回馈社会,再为父老乡亲们做点贡献,这些都是应该的,应该的……”朴实的话语令人感动,无声的行动让人敬佩!

在这次抗洪救援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上至颤颤巍巍的耄耋老人,下至青春活力的少年,他们都在积极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什么是对党和国家的赤子情怀,什么是对父老乡亲的深厚大爱,什么是危难之中的热泪盈眶,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郭孝昌老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淋漓尽致的诠释着。他,就像是可以折射出阳光色彩的一滴水,映射着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闪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抗洪救灾的故事

作为一名80后,我拥有一个让周围人羡慕和赞誉的超级大家庭,十多年来公婆、父母和孩子全家8口人生活在一起。大家以爱当头,处处体现着中国最优秀而又朴实的家风文化。

老人们宽厚仁德,爱子疼孙。从我结婚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告诫我们夫妻,要坚守本分,勤奋工作、诚信待人,忠厚传家。为了支持我们工作,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他们特地从外地来到我们身边帮助我们照料两个孩子,一家人互尊互敬,和谐相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公公被检查出肺癌晚期,全身骨转移生存期最多一年。看着曾经当过兵的老人被病魔折磨的痛苦不堪,我毅然决定要用最好的药救治他。我们家就像《我不是药神》电影中演的一样,通过在印度的朋友给老人买高价的靶向药吃,同时每个月还在省肿瘤医院住院打针以抑制肿瘤的转移等并发症。由于每次都是我带着公公去住院化疗,在身边精心伺候,像讲课一样不断地鼓励老人战胜病魔,几年来医院的主治大夫和护士都误以为我是老人的女儿。每逢周末、寒暑假,如果丈夫忙,我就一个人租个七座商务车,带着老老少少去老人想去的地方,一边完成我的文化调研,一边完成老人的每一个心愿,上到北京内蒙、下到海南福建,在祖国许多美丽大好河山处,都留下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快乐的身影。有一次我开玩笑问我们家老大,我说现在妈妈带着你们玩,等妈妈老了,你带妈妈不?你们猜,我们家孩子怎么说?他说,我不仅要带上你和爸爸,还要带上我的媳妇,并且带上我媳妇的爸爸妈妈。我想这就是言传身教吧!

我无怨无悔的孝行,感染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家庭成员间互谦互让互帮互助。几个老人为不影响我们工作,勤俭持家,互相鼓励。孩子们快乐成长,学业进步,老大三年级时候写的作文,“我的家风”,也被中国文明网选发。公公在温暖的大家庭中,不断与病魔作着斗争,用乐观的心态面对顽疾,练书法、写诗词、烹美食,每天还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他坚强的力量,给儿孙树立了积极的人生典范,直到生命的最后。就在年前,老人带着对生活无限的不舍,带着对儿孙无限的牵挂,离开了我们,我公公的老衣都是我父亲给穿的。人们常说,老人一个走了另一个就会很难过。公公走后,家里人的心都空了许多。为了帮助婆婆从悲痛中走出,我们今年过年期间,带她看灯展,听秦腔,逛庙会,以后我们会更加用心的照料她,照顾好家里的每一个人。

多年来,我们夫妻二人也相亲相爱,共同努力工作,担当好家里的顶梁柱。丈夫2015年获得“西安市创文工作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得“西安市优秀巡察干部”。我在教学和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13年起就担当道德讲堂的策划和授课,也多次到市直机关、区县企事业单位进行党建和文化的宣讲,获得最受欢迎教师。2020年初疫情初期,看到国家有难,家里人都鼓励我,让我第一个到社区报名下沉基层。有了家里人的支持,我每天从早到晚8个小时,值守在抗疫一线,50多天从未中断,践行着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大爱和担当,获得了校抗疫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的事迹也被刊载在《组工挚友》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天下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小爱在家,大爱在国。我的家庭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中的一个,今后我和我的家人还将以最美家庭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传承好家风,让爱驻心中,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会上,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爱和点滴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身边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时代担当的精神为我们西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添砖加瓦,奉献最美。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作文

在做同一件有意义的事,就特别有自豪感。”比如,武汉22岁的小伙周家河,主动报名参加防汛突击队。他的爷爷周松林在1954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时,是抢险队员兼潜水队员;他的爸爸周红胜在“保卫大武汉”中排涝自救,抗洪战汛。周家河握住“接力棒”站上武金堤,“守住长江大堤,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这两个素材特别好。长辈的言传身教,一代人接力一代人的传承,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火种。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

7月21日,张家湾镇遭遇61年来最强的暴风雨袭击。在巨大灾害面前,马俊艳带领驻村工作队深入所包村,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灾情到来的第一时间,在镇党委统一安排部署下,马俊艳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态度,迅速启动镇机关应急抢险预案。根据汛情实际,马俊艳适时召开所包片防汛抢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抢险工作,全面落实防汛安全责任,迅速进入应急抢险紧急防御状态。

暴雨到来时,马俊艳一方面通过电话通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到位,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另一方面安排人员下村帮助村干部疏散受灾群众,并要求各村根据防洪应急预案,及时做好低洼地带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妥善安置群众。为获得第一手资料,马俊艳迅速与水利防汛、应急抢险等部门取得联系,密切关注雨情和凉水河、萧太后河的水位情况,综合分析后及时下达了转移命令,并提前通知下游群众做好泄洪准备,共转移群众5600多人次,转移期间未出现一例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的`财产损失。

灾情发生后,马俊艳要求各村全体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上传下达的渠道畅通,保证整个防汛救灾网络正常运行。同时要求各驻村干部立即组织群众防汛抢险,加强对危险地带的安全巡查,并指导群众做好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张湾镇村干部在巡查时,发现村内低洼地带有四位老人还未转移,马俊艳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并赶赴现场察看实际情况,果断决策,组织干部把四位老人从被淹的房屋里背了出来,直到四名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灾情面前,马俊艳同志心系百姓,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拳拳赤诚之心。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

“到了抗洪抢险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女同志要能顶‘半边天’!”记者眼前的刘翠云,满头是汗,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如果不是她自我介绍,没人能认出这位是抚远县房产局副局长。不远处的同抚大堤被不断翻涨的江水冲刷,各坝段随时有发生险情的可能。此刻,抚远县许多机关仅留极少数人值班,大部分人到抗洪一线战斗。刘翠云带领全局女同志来到抗洪一线装沙袋。中午时分,她终于得空儿在吃盒饭的时候休整一下。“从早上7:30到下午4:30,就只有这半个小时休息时间。”“前几天让太阳晒得有些难以承受,近几日阴天还好一些。我敢说每个单位几乎是全员参加,因为到了这当口,谁也藏不到哪儿去!”刘翠云说。刘翠云等机关干部所在的这片区域是大力加湖边角的沙地,轰鸣的装卸运输车辆不断通过,让大家讲话必须“喊”。

对于装沙袋,大家逐渐摸索出“窍门”:一次必须装到袋子半截处再高一点,不能太满也不能太散,这样容易踩实,很考验“手力”。这几天,刘翠云通过湖边近处一座快被淹没的板房丈量水的涨势。“刚来的时候还没有到窗台,现在快到房顶了,你说这水涨得快不快?”刘翠云说:“眼下,每一个抚远人都在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作文

绥德水文站位于绥德县名州镇薛家畔居委,办公楼旁便是无定河支流大理河,属国家重点水文站、中央报汛站。这里的洪水水文数据,对无定河流域的抗洪决策有着重要意义。

7月25日上午,大理河上游已开始涨水,正在值班的站长马锋接到上级要求做好防汛准备的通知,面对即将到来的洪水,水文站全体4名职工迅速展开测洪演练:两人观测水位、施测流量,一人处理泥沙,一人对外联络、拍发情报。

当晚20点至23点已经收到上游将雨量的数据,当即马锋和退休返聘回站工作的父亲马成伦,唯一的女职工高舒和临聘职工王宏飞迅速穿起救生衣,一边密切注视着河水的变化,一边认真分析着相关数据。

直到26日凌晨整点,暴雨强度都没有减退的迹象,绥德水文站发出了第一份水情电报,就在他们不断测洪时,接到绥德县政府命令,要求水文站迅速拉响警报,提醒沿街两岸的群众尽快撤离。

2时15分,高过头顶的洪水向水文站扑面而来,抢测洪水难度不断增大,水位在快速上涨中,铺天盖地的洪水冲毁了吊箱和供电线路,沿河两岸漆黑一片,身后的街道完全被洪水围堵。此时,站长马锋镇定说:“大家不要慌,我们水文人的职责就是测洪报汛,测报工作不能停止,今晚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把汛情拍发出去。”从一楼退到二楼,再从二楼退到楼顶。设施被毁、电力中断,但他们没有停止观测水位、拍发情报。楼顶上,全身湿透的4名职工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洪流,楼房也随时会被巨大的漂浮物撞毁。女职工高舒被大家用绳索绑在楼顶平台附近建筑的防盗网上,以稳定身体。他们测到了完整的水位、流量、泥沙变化等数据,并把一组组水文数据记录下来、一份份关键情报拍发出去,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为下游的防汛抢险赢得宝贵的时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暴雨洪水仍在持续肆虐着。他们一边测报,一边寻找突围。

6点20分,手机信号完全中断。这时,横跨于街道南侧、水文站和大理河北岸三点一线的塔架上,横穿着一条用钢索牵引的轨道,平日用于上下升降、左右平移测量水流的吊箱,此时正处于湍急的洪峰之上。由于吊箱因无法抵挡洪流带来的巨大冲击,被卷入浪涛之中,而回弹的钢索,击中了正在观测水位的马锋和父亲马成伦。他俩双双倒地,导致头部擦伤,腿部骨裂、拉伤。

天亮时,在延安水文局应急抢险队员及附近10多名群众的帮助下,将他们安全撤离过去。看着同志们一个个被送到安全地带,马锋才最后撤离。

洪水过后,绥德群众说:“没有他们4人,我们早就没命了。”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作文

第73集团军临危受命,前天清晨紧急出动7200余名勇士,当天火速抵达江西灾情一线,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仅一天多的时间便处置多处险情,为当地人民群众筑起一道道安全“堤坝”。

昨天,接地方防汛部门通知,在上饶余干县信瑞联圩腾溪段出现一处泡泉。工程防化某旅接到汛情后,立即派出第一批120名官兵赶到现场,后续任务分队95人也很快到达。任务展开后,两名营主官带领10名官兵率先跳入水中,不到10分钟,便将淤泥清理完毕。紧接着,开始围堰、沙石填堵,由岸上的官兵装填沙土,水中的官兵接力堆垒沙袋。经过2小时奋斗,该旅官兵顺利完成对泡泉眼处的封堵,共使用土方52立方,沙袋8000余个,堆垒半径3米的围井10层。

挥锹动土、搬运沙袋、涉水作业……14日晚11时30分,某旅“抗洪抢险英雄营”刚从皖东某演训场机动抵达九江抗洪地区,就投入到紧张的险情处置中。在即将抵达宿营地时接到险情通知,该营立即变更机动路线,不去宿营地而直奔抢险地域,对永修县九合联圩恒丰段一处泡泉险情进行处置。

九合联圩恒丰段出现泡泉,泉眼大、渗水快,如果不及时填堵加固,一旦泡泉扩大将严重威胁堤坝安全。此时,泡泉水深已超过一米,且有扩大化的趋势。党员突击队主动申请涉水作业,径直跳入泥水排淤,一次次扛起沙袋,一次次跳入水中……经过近两小时的奋战,官兵搬运沙袋约1800个,成功排除险情。

14日晚10时,刚刚抵达宿营地的某合成旅摩步二营便接到康山大堤中段有120米地段发生滑坡。紧急关头,官兵们顾不上11个多小时跨省长途机动带来的疲劳,未做任何休整,300名党员骨干立即登车赶往滑坡地域。一到现场,官兵们便争分夺秒搬石头,抬沙袋。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完成了堤坝的加固处理任务。

哪里有险情,党旗就飘向哪里,党员就战斗到哪里。该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铜墙铁壁”。据了解,这些参加康山大堤救援的官兵,大部分是“90后”“00后”,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对抗洪魔,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责任与担当。

抗洪救灾的故事【】

6月19日,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袭击高安,市防汛指挥部提前启动了防洪三级应急预案。副市长、公安局长某某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作为指挥部的一员,徐思清同志在了解任务后,立即陪同某某同志前往前线查看洪水情况。他们首先来到看守所和看守所,部署看守所在汛期的安全工作。随后,他们赶赴龙滩、石瑙、襄阜等晋江沿岸城镇,全面部署和监督防洪工作,认真调查和掌握险情后涉及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在市公安局所在的龙潭镇,他与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龙潭万安堤的防洪应急预案和人口疏散应急预案。他在龙潭镇呆了几天,在派出所吃住,密切关注洪涝形势和水位波动,组织对万安地惠布大桥施工段险情进行紧急抢修。6月20日下午4时20分,高安市委书记皮德炎同志来到万安大堤视察灾情。当他得知徐某某和中国科学院和其他公安警察战斗在抗洪前线和紧急救援,他对每个人都亲切地说,“如果有公安警察在堤的危险截面,市委将松了一口气!”

救援的情况。他是最有效率的突击队员。

我们组织了25名武警和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帮助早岗。我们联合提前到达现场的某某同志和市公安局30多名特警组成救援突击队,迅速加入救援战斗。此时,大坝裂缝不断增多,外围继续崩塌,险情仍在加剧,形势极为危急。一些在现场参与救援的人惊慌失措。徐四清同志对这种危险并不感到意外。在协助某某同志手持麦克风喊话和组织有序救援的同时,他带领突击队员携带卵石和沙袋来阻止坍塌。由于塌方严重,砂石处于紧急状态。指挥部发出命令,立即调集大米保护附近的大堤。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防止故障,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一袋米重100斤,一袋米可达数百米。这样,徐中国武装警察部队的成员超过40岁,来回十倍以上一口气青年突击队和救援的人,最后在河边修建了大量墙来缓解危险。与此同时,指挥部命令一辆中型农用车装满沙子和石头,并直接推入坍塌的洞口,以稳定堤坝的脚。由于坝区道路狭窄、弯弯曲曲,加之雨后路面较滑,车辆行驶困难。徐四清在指挥部协助同志们,带领救援人员用手推。他把十几吨重的农用车推到六百多米远的地方,把它们推到坍塌的洞口。然后,他把沙子和石头运到垃圾填埋场,有效地稳定了堤坝,修建了地基,防止了堤坝的进一步坍塌。大约下午18点。在距溃口20米处的堤段出现了另一危险情况。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作文

徐_,男,汉族,江西宜春人,1994年06月出生,12月入伍,高中文化,现为台江县消防中队战斗员,列兵。

徐_同志自入伍以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文化知识,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句话”总要求。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抢险救援和灭火救灾,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消防战士的神圣职责。

6月9日徐_同志作为战斗员,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始自终都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充分发扬了战斗员的作用,体现了消防部队英勇顽强、无私无畏的战斗精神。

在抗洪抢险中作为战斗员,一直处于前沿战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将小石块装进麻袋筑成防洪墙,为后续的洪水蔓延赢得时间;同时也时刻提醒战友们在抗洪抢险中注意安全。充分显示出消防官兵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互帮互助的情谊。

在抢险过程中还几次堵住缺口,不惧怕洪水的冲击,水的冰凉。经过9个小时的奋战,洪水终于分流成功,看到寨子里的洪水慢慢退去,群众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他为这次抗洪抢险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徐_同志作为一个消防兵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树立了消防部队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消防战士的神圣职责。

在这场抗洪抢险救援面前,徐_同志作为一名战斗员,充分发扬消防部队的优良作风和战斗精神,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自始自终都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默默坚持、默默奉献,在他心里第一位的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作文

7月25日至26日,陕西榆林市绥德县爆发特大洪灾,14.57万人因此受灾。洪灾过后,留下一片狼藉。

风雨无情人有情,成百上千志愿者活跃在灾区,感人的事迹纷纷涌现。

照片中,一个戴着眼镜、留着寸头的小男孩,背靠在由矿泉水堆起的“山”旁,嘴巴半张,在太阳下蜷着腿熟睡。小男孩的身上用别针别着一块红布,上面印着“志愿者,远竹中学”字样。当地网友称,这是绥德抗洪救灾中的“最小志愿者”。

一直活跃在抢险救灾大后方的他,很快被找到。

他叫胡智博,12岁,是江德小学六年级4班学生,不久前参加完小升初考试,正在家中过暑假。而在洪灾过后第二天,他就自告奋勇到救灾物资接收点报名当志愿者了。

今年刚刚小学毕业的他在采访中一直说:“我不是小孩子了,能参与救灾,我很开心。”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一袋50斤的面粉,他独自抱起卸下,再返回抱起、卸下……搬米、搬面、搬矿泉水,在重灾区帮居民铲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这个小小的身影。

和他一起活跃在抢险救灾现场的,还有同样热忱且朴实的母亲。

许多人看了智博的照片说,小男孩的家教棒棒的。母亲却说,参与救灾是智博主动提议的,“他说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力所能及”,哪怕让一些成年人看来,也汗颜无比——从7月28日参与救灾,他每天忙碌近10个小时,一天不断,有时累得晚上一个姿势睡一晚,第二天一早,又精神抖擞出现在救援现场。

他说:“人家外地人还跑来帮咱救灾呢,咱作为一个绥德人,又怎好意思不主动出力?!”

妈妈说:“我觉得孩子说的很对,就来了。”于是,每天早上8点钟,母子二人便准时来到救灾物资接收点志愿服务,中午也不回家,直到当天志愿服务工作全部结束才离开。

对于刷爆朋友圈的那张照片,智博说起来还很不好意思。在没有新的救灾物资运来间隙,他坐下休息了一会儿,没想到太劳累就“眯糊了几分钟”。

而对于自己一不小心成为“网红”,胡智博感觉“有些丢人”,原因是“别人看到照片还以为我力气不够大就出来帮人家搬东西了”。

“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母子,都很勤快又能吃苦,每次新救灾物资运来后,两人抢着干、争着做,在我们这个接收点都出名了。”远竹中学救灾物资接收点负责人李亚红说起他们,赞不绝口。

而班级群里的师生得知事情后,纷纷为智博点赞。正能量又一次传遍整座城。

抗洪救灾的故事作文

男1976年3月出生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郎溪县飞鲤镇黄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自10月选派到黄香村任职以来工作上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履行着选派干部的工作职责。个性是在今年620抗洪抢险工作中牢记职责敢于担当体现出一个员的忠诚本色。

险情就是命令。

206月20日,飞鲤镇普降大到暴雨,短时间内飞鲤外河及撇洪河水位急剧上涨,飞鲤外河水位迅速超警戒水位0.5米,撇洪河黄香段6.8公里埂段全线出现漫堤险情,极易出现防汛埂段管涌、溃堤危险,防汛形势异常严峻。...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紧急组建以党员、村民组长为主的15人抢险应急小分队,随时投入抗洪抢险,组织党员干部坚持24小时巡埂,加强防范,发现险情立即报告,上门做好需转移安置群众统计,一旦出现险情果断组织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黄香村防汛战线长、任务重,分别担负着撇洪河9.8公里埂段的70%和飞鲤镇南大堤下段1.1公里的防汛任务。

6月20日下午1点,当时...驻守南大堤,村里另外两名干部驻守撇洪河,因为山水来势凶猛,大的险情先从撇洪河发生。极短时间内,撇洪河水位急剧上涨,迅速漫堤。...在撇洪河水位到达警戒时接到告急电话,立即通知村民组长和党员组织人员赶赴撇洪河增援,并迅速开车向撇洪河挺进。当车辆行驶到跃进圩内道路时,圩内的水已经开始漫路。倒车掉头另选道路的话,时间等不及,一旦圩埂倒塌,不但良田被冲,群众的住房都要被冲毁;不倒车一向前进,车辆极有可能因进水而熄火。怎样办...当时只有一个念想,灾情就是命令,闯不得也要闯。立即挂档,沿着尚能看清的道路疾奔。当冲过漫水区,车牌已经被水流冲击的翘起,一颗螺丝也冲掉了。因为人员调来及时,指挥得当,在附近100多村民从下午五点多奋战到凌晨两点的努力下,撇洪河圩堤上共码起了三段500多米的土包,防止了溃坝的危险。

是党员跟我上。

“在灾情面前,党员,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只有我们党员带头上埂,带头运土,带头冲锋在抗洪第一线,才能凝聚合力。”xx月xx日上午9点,接到镇防汛指挥部命令,南大堤出现蚁穴管涌险情,飞鲤镇南大堤是全镇最危险的埂段之一,...立即带领9名党员赶赴集结地点南大堤,与抢险分队队员一道立即身先士卒,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奋战9小时成功完成南大堤两处抢险任务。晚上7时继续带班巡埂至次日8点交接班,在巡查南大堤埂段过程中,共发现5处渗漏、管涌险情并立即报告镇领导,得到妥善处置。

xx月xx日夜里11点,南大堤下段中部发生前期处理过的险情二次恶化状况,...当日依然驻守在南大堤,接到镇分指挥所支援电话后,立即联系村里5名抢险队员奔赴险情现场,并驱车从南大堤下部向中部开进,因为当晚雨天路滑,车行不到200米,就陷入泥浆打滑,无法前进。是继续弄车还是先赶赴险情地段参与救援选取依然如前。...立即熄火,从车上拿下铁锹,扔下车辆,跑步奔向险情现场,第一时间参与到救援之中。此次抢险一向持续到第二日凌晨两点多,待险情处理完毕后才回去弄车。6月24日午后12点,再次带领7名突击队员奋战南大堤抢险任务。6月25日开始上门统计需转移安置群众名单,启动防汛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共摸排出51户122名群众需转移安置。

舍小家,为顾大家。

“作为党员、下派干部、第一书记,防汛险情就是命令,消灭险情,就是职责,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于其他的,一时思考不了那么多”。...在汛情发生后连续18天未归家,期间...回过一次郎溪县城,那是因为要到县农委急报本村灾情相关材料,那一次回县城,离家只剩两里路,但是...毅然调转车头,报完材料疾奔飞鲤,坚守防汛职责埂段。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不停转战在两条防汛战线上,自6月20日以来,共参加撇洪河抢险8次(大的险情),跃进圩南大堤抢险11次(大的险情),坚持吃住在大堤,坚持24小时轮流不间断巡查驻守,始终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始终战斗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始终持续高度的职责心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

抗洪救灾的故事作文

自7月21日张家湾镇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以来,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和积极倡导下,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扬“风雨同舟互帮互助”的张家湾精神,积极帮助受灾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村党支部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进一步深化,灾难面前形成的张家湾精神为区域化党建注入了新的内涵。

“天灾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这是张湾镇村党支部送给张湾村党总支部一面锦旗上的真情感言。7月21日深夜,由于河水倒灌,张湾镇村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得知这一消息后,邻近的张湾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感同身受,立即向张湾镇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党总支书记刘国利的带领下,一支50人的施工队伍火速赶往张湾镇村。此时,张湾镇村的街道已成为一片汪洋,村民家中的积水也已没过膝盖。面对灾情,来不及细想,50名汉子组成的施工队立即分头行动,迅速展开救灾工作。首先是帮助受灾家庭转移屋内家具,接着又全力向外疏排积水。脏水带来的恶臭令人作呕,但50名抢险队员没有一个嫌脏嫌累,顾不得吃一口饭,顾不得喝一口水,一直从深夜忙碌到中午。仅用两天时间,张湾镇村内的积水就被完全排除。随后,他们又投入到更为紧张忙碌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全力以赴帮助受灾村民修复毁损的房屋。经过连续五天的奋战,张湾村义务救灾施工队帮助张湾镇村完成了各项重建任务。虽然都瘦了一圈,但看到张湾镇村的乡亲们又过上了安定熟悉的生活,50名抢险队员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场面让人觉得温暖而感动。

张湾村义务施工队还未撤离,附近的村党支部就纷纷加入了张湾镇村灾后重建的帮扶队伍中来。有捐款的,有捐物的,有前去慰问的,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各村广大党员群众对受灾村群众的一份深情厚谊。灾情发生后,中街村党支部主动为张湾镇村送去2万元慰问金,紧接着大高力庄村又送去了2万元,随后宽街村、施园村党支部也都向张湾镇村捐款1万元,真正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天灾无情人有情”。

张湾村对张湾镇村的支援只是全镇村级支部之间灾后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灾情发生后,南姚园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就出动两辆挖掘机和六辆翻斗清运车帮助重灾村大辛庄村清理灾后垃圾;瓜厂村党支部向大辛庄村送去1万元慰问金;齐善庄村组织党员群众为大辛庄受灾群众捐款3000余元;北许场村为重灾村南许场村送去1万元捐款;并不宽裕的前南关村向受灾村小北关村送去5000元慰问金……其他一些村党支部也纷纷向镇党委提出,要求帮助重灾村恢复重建。面对大家这种迫切的心情,镇党委及时组织召开灾后对口帮扶工作会,会上镇党委充分肯定了部分村党支部自发帮助受灾村恢复重建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就对口帮扶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号召所有未受灾或受灾较轻的村党支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灾较重的村尽快实现正常生产生活,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截止到7月29日,全镇共有40个村党支部行动了起来。其中,后街村、中街村分别派出几十人组成的义务施工队,帮助大北关村、垡头村进行房屋修复;梁各庄村、东定福庄村、烧酒巷村分别向西定福庄村送去了1万元慰问金。贾各庄村作为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也拿出1万元帮助何各庄村恢复重建。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笔“大额支出”,贾各庄村内的党员、村民代表表示一致同意,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抗洪救灾的故事作文

8月10日下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跌跌撞撞地扑进永胜县中医院的一间病房,紧紧抱住病床上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放声痛哭:“小涛涛,奶奶找了你整整六天了!奶奶以为你被洪水冲走了!……”生离死别又团聚的情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眼里含着热泪,在祖孙俩的哭诉声中,默默感受着那份令天地为之动容的人间真情。

祖孙俩家住重灾区永北镇中和金家村,奶奶叫金柱珍,孙女叫金涛。8月4日凌晨,当凶暴的洪水挟带着泥石流席卷整个村庄时,正逃向村外的祖孙俩被冲散了。金柱珍被陷在齐颈深的泥石流中无法动弹,金涛被残忍的洪流卷走。金柱珍老人见孙女转瞬间消失在滔滔洪流之中,悲痛欲绝,哭喊着大声呼救,被第一时间赶到的救灾现场的民警和武警发现,及时将老人从即将没顶的泥石流中挖了出来,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在赶往医院途中,奄奄一息的金柱珍不断叫着孙女的名字,用含混不清的微弱声音恳求护送的民警和武警一定要救救她的孙女。几名民警和武警将老人送到医院后,迅速返回金家村搜救金涛,从凌晨四点半一直找到上午十点半,搜遍了金家村的每一个角落,始终找不金涛的下落。

在县中医院紧急救治的金柱珍老人苏醒过来后,哭喊着要去找她的孙女,医护人员百般劝慰,并向老人转告金家村因灾死亡者的姓名,老人才稍稍平静下来。住院救治期间,老人一遍又一遍的询问见面的每一个人,问有没有找到她的孙女金涛,但始终没有金涛的消息。老人终日泪眼不干,念叨着小孙女的名字度日如年。

金涛是金柱珍老人的“命根子”。金涛的母亲在她刚满三个月时便离家出走,金涛的父亲也常年在外不归家。金涛自幼便跟着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相依为命艰难度日。8月4日凌晨听到警报后,金柱珍拉着孙女忙往外跑,刚出家门便被洪水冲倒,几秒钟后就不见了孙女的踪影。一天、两天……整整六天过去了,心急如焚、悲痛欲绝的老人终于得到了一个惊天动地消息:金涛找到了,就在县中医院救治!

原来金涛与奶奶失散后,被洪流顺着村道向西冲出近三百米被挡住,被几个参加抢险的村民及时发现,迅速将整个身子淹没在泥石流中的小金涛挖了出来,并当即送到临时救护点救治,后又转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因伤员太多工作繁重,医护人员一直不知道金涛就是金柱珍的孙女。直到8月10下午,生离死别整整六天的祖孙俩才得以团聚。

抗洪救灾的故事作文

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本站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补充:簰洲湾,年8月1日晚,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杨德胜、马斐、惠伟为、岳福勇等17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17座永久的丰碑。

抗洪救灾的故事作文

7月21日,一场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张家湾镇,数个村庄同时受到龙卷风的洗劫,一时间砖瓦横飞、树木折断、房倒屋塌、断水停电,灾情不断……群众陷入惶恐的境地。

“险情就是冲锋号,灾情就是动员令”。张国瑞在得知灾情后,心急如焚,不顾身体不适,冒着倾盆大雨,以最快的速度驱车赶往事发村庄,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村庄干部群众面前。虽然他浑身湿透,形象有些狼狈,但却很好地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恐慌情绪,给他们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群众的安危,就是我们的安危。”在遭遇龙卷风损害严重的西定、大辛庄等村,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天灾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当地干部群众手足无措的混乱场面,张国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快速把干部群众组织起来,实施自查自救!绝不能出现人员伤亡!”于是,他冒着如注的大雨,协调村干部召集村内的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抢险自救突击队,进行临战动员。“迅速查看最需要救援的人,特别是平房”,“快速检查村内危房和用电线路,防止发生房塌伤人和触电亡人!”随着张国瑞发出的一声声指令,党员干部纷纷投入排险自救之中,及时排除险情20余处,清理危房15处,转移人员30余人,避免了人员和财产发生更大损失。

百姓的利益大于一切。22日凌晨,随着持续倾注的暴雨,不少村民家都进了水,而且水越进越深,形势危急。张国瑞此时已感觉满身疲惫,浑身乏力,并且有些头晕目眩,他知道自己高血压犯了,应该喘口气休息一下。但一想到党员干部的领导责任和眼前这严峻的形势,张国瑞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继续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此时村内已经断电,漆黑一片,张国瑞就和村干部深一脚浅一脚地逐户查看房屋进水情况,对屋内有积水但又不愿转移的人,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对少数群众因不满而说的牢骚话、抱怨话、责骂话,都笑脸相对;对那些需要转移而又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亲自动员救助,想方设法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经过不懈努力,张国瑞和村干部先后动员并转移了20余名村民,转移完毕时,天已经放亮了。

自7月21到7月23日,在连续3天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张国瑞始终坚守着“群众利益大于天”的信念,以共产党员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抗洪救灾的故事作文

黝黑的皮肤、布满血丝的双眼、略显沙哑的嗓音,来自哈尔滨的工程师李兆林临时出任堤坝装卸车辆“协调员”。几天前,他还是抚远至建三江高速公路建设队的副总指挥。“此时此刻,不管你是哪儿的人,只要你身在抚远,二话没说的,你就是抚远人!”李兆林和建设队所在的施工路段距离涨水区域很远,听说山下江水涨起来就要威胁沿岸村民的安全,施工队总指挥张大力决定:7个标段立即停工组成7个抢险队,155台铲车、挖掘机、运输车辆全部支援前线。“毕竟我们和施工单位是合同关系,停止修路支援前线就意味着让他们放弃效益,在坝上昼夜作业也让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一倍,好在大家都能相互理解。”李兆林说。

黑龙江抚远段的水位不断上涨,让高压水位浸泡了130多天的同抚大堤个别坝段随时有险情。李兆林所带的施工队是昼夜连续作业。他说:“常常进去一天都吃不上饭,在照明困难的晚上作业难免有些心惊肉跳……”一次36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可以加固两公里的大堤。李兆林施工队承担的坝段又多为险段。“其实,水位的丝毫变化都看得一清二楚。”

李兆林说,“有的工人连坝都不敢进,我很理解,好在施工标段的兄弟们都是好汉!”作为指挥员的李兆林和所有标段负责人都到坝上,与前线工人一同抗洪。“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安心,倘若决堤了是所有人一起被冲跑,真有种‘同生共死’的感觉。”李兆林告诉记者,工人说,咱们来修路就是为了让抚远百姓通行方便,如果咱们连堤坝都不能保住,抚远百姓还有啥安全可言,修路还有啥意义?李兆林不断把这几句话讲给身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