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言文(汇总21篇)

时间:2023-12-13 10:48:08 作者:灵魂曲

优秀作文要有一定的艺术性,通过巧妙选择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文言文语录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文言文字

有一次,我准备到商店买一些文具用品,在路上,我不经意的看到了一家做凉粉的生意然的招牌,上面主要写着有关凉粉的.菜单,上方还有一个特别显眼的大字“凉身订做”,我看了,觉得很奇怪:“那个‘凉’字不应该是这个啊,而是‘量’字啊”。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我做练习时经常出现让我们改错别字的成语啊,以前我还不相信,今天,终于见识到了,这种成语不仅只有这个,还有“以喝为贵”原本是“以和为贵”;“默默无蚊”原本是“默默无闻”。

这天,我们老师准备给我们考一次试,题目上也出现了这种题目,我心里明明想的是填“量”,却受那个“凉”的影响,不知不觉填成了“凉”,考试下来,那道题害我白白减了一分,唉,真不应该啊!

所以,从现在做起,不仅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你们也是,全世界都是,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把错别字改掉,写上正确的文字,让我们给孩子点上一盏光明的灯,一盏走向未来的光明之灯!

文言文教案

5课时。

1、而。

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

2、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3、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

4、敢怒而不敢言表转折。

5、学而时习之表递进。

6、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表假设。

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表因果。

三、语气助词。

1、与“已”连用,表示一种限制语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与“既、俄、已”连用,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

既而儿醒大啼。

2、乎。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二、句尾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其孰能讥之乎?

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句中语气词。

知不可乎骤得。

四、介词。用法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王变乎色,曰:……。

3、其。

一、代词。

二、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祈请或命令等语气。

1、表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表揣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选择。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表商量。

吾其还也。

5、表期许、强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连词,表假设,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

四、形容词词头。

神乎其神微乎其微。

4、且。

一连词,表递进,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况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副词。

1、暂且,姑且。

苟且偷生。

2、将近。

不出,火且尽。

年且九十。

5、所(以)。

一,表根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表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三、表方式。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6、为。

一、动词。(wei)。

二、介词。(wei)。

1、表示对象。译作:“给”、“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为国捐躯。

3、表目的,可译为“为了”。

为之一振。

各为其主。

4、表被动。(wei)。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过?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三、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感叹。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焉。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硿硿焉。

盘盘焉,囷囷焉。

二、兼词。相当于“于何”、“于此”。可译为“在哪里”、“在那里”。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如乐作焉。

三、代词。

1、那。

微波入焉。

2、疑问代词。“何”。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四、语气词。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8、也。

一、句尾语气词。表判断,表肯定或否定语气。

莲,花之君子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句末语气词。与“何”等词相应,表疑问语气。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三、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常用在单句的某一成分后或复句的某一分句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9、以。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译作:“拿”、“用”、“凭”、“依照”。

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不武。

请以剑舞。

以衾拥覆。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告,则杀之。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把”、“跟”、“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举以予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表示原因。译作:“因为”、“由于”。常“是以”连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译作:“用(凭)……资格(身份)”或“用(凭)……名义”。

生以乡人谒余。

5、表示时间。译作“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词或分句,表示并列、承接、目的等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日削月割,以趋于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秦以利晋。

10、因。

一、介词。

1、依靠,凭借。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2、趁着,趁机。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沿袭。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4、因为。

因小失大、因祸得福。

5、由,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二、副词。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1、于。

介词:

1、引进动作的处所或环境。可译作:“在”、“到”、“从”、“在……方面”。

例: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而聆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蓝。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2、引进动作的对象。译作:“给”、“跟”、“向”、“对”、“对于”。

例:赵尝五战于秦。

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作:“比”。

苛政猛于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

4、表被动。有时与“见”连用。

受制于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5、引进动作发生的时间。“于”后的宾语是表时间的词。译作:“到”。

例:积于今六十岁矣。

6、“于是”连用。有两种解释:

其一,“于+是”,译作:“在这……”、“从此”。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余有叹焉。

其二,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于是怀石,遂投汨罗以死。

12、与。

一、动词。参与()。

二、连词。和。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三、介词。和、跟、同。

1、跟,同。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2、给,替。

与人佣耕。

四、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写作“欤”。

岂非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第五课时。

13、则。

一、名词。“准则”、“规则”。

以身作则。

二、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此则寡人之罪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连词。用在对比句中,表示对比,可译为“就”。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连词。表示复句关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表假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

临视,则虫集冠上。表承接。

14、之。

一、动词。可译成“到,往”

杳不知其所之也。

辍耕之垄上。

二、结构助词。

1、“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2、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补足音节。

填然鼓之。

三、代词。

1、代物。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人称代词,“他”。

吾从而师之。

3、指示代词,“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5、者。

代词。

1、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情况”、“……的事情”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种”等。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4、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用在后置定语的后面,复指前面被修饰的中心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文言文》教案

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3课时

文言文教学三读法

第一课时

解题,介绍作者,认读课文,讲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

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渗漉(shenlu) 栏楯(shun)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言文的修辞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5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6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6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7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7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7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81、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8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8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8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8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9、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9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9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9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4、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9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9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文言文》教案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言文的修辞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岳阳楼记》。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三、《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四、《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t、、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t、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六、《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七、《陋室铭》。

八、《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九、《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十、《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十二、《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四、《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五、《马说》。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劝学》文言文

吾。尝终而日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所;吾尝望而,矣如登不高博见也之登。而高招,臂加长非,而也者见远;顺而呼风声非,加疾也,闻而者。彰舆马者假,非足利也,而千里;假舟楫者致,能非也,水绝江河,而子生君异也非善,于物也假。

土积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生焉;积龙成德善而,神自得,明心圣备。故不焉积跬,无步以千至;不里积流小,无成以海。骐江一跃骥不能十步;驽马,驾十功,在舍。不而锲之,舍朽不折;木锲而舍不金石可,镂蚓。无牙爪之利,骨之强筋,食上埃土,饮黄下泉,心一用也。蟹跪而二六,非螯蛇之穴鳝可寄无者,托用躁也心。

文译:

君子:学习不说可停以止。

靛青是从草中蓝提的取但,它颜色比蓝的更青;草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冷更一块木材。直,很合乎木匠拉直墨的线假,用如烤使它弯曲做成轮,车它弯度的就可符以合规圆的画。即使圆又干了,也晒再不再能挺,直这由是于人力加使它变成这工的样所。木以经材墨划过线斧锯,加工就了直,属金剑刀拿到刀石上磨磨过就锋了利,君子泛地广学而且每天习对己检查自省察,能聪慧就明达行,就为没有过错会。

我曾天空想,整如不刻学片习收的大;我获踮曾脚跟远起望,不登上如高处能见够广。登得高上招手,手臂并处有增没,长但是在人远处也能见;看顺风着向呼喊声音,没有增并强,但听的是却人听得特别楚。借清助车的马人,并是脚不得快,但走能是到千达之里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泳,但是能横渡游江黄河长君。的本性子一般人同没有什么别,但差是他善于们借外物进助行学啊习积土成。山,为雨风会就从那兴起;里水积成深为,蛟潭就会龙那里生长在;累积善行,养良成的好品,于是就德达能很高到精的境神界智慧就能,到得发展圣人,思的想也就具了。备所以积累不步小,没就借有以达远千里办的;法不聚细流,就没汇借以有为江成海的`法办。骏跳马跃次,一能有十不步;劣马远拉走车十,天能也得走很远它的,功成于在走不停。个雕刻一下就放它掉刻,腐不的木头也不朽能断;雕刻刻不(停的)话,石金也能雕刻(功成蚯蚓没有。锋的利爪,牙坚的筋强,却能上骨泥吃土,下饮下水地,是这因用为心专思的一故。缘蟹有六只螃脚,两只钳,蟹可是有蛇和没鱼洞鳝没就有地方可寄托身体以以存生,这因为心是浮思不专一躁缘故的。

文言文名言

1、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好处),只忧虑自己无能。

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7、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过错,人们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了,人们都会仰望他。

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9、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14、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5、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7、养心莫善于寡欲。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译文:要珍惜时间。

29、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译文: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3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译文:(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3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译文:发愤时,竟忘记了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

37、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39、仁则荣,不仁则辱。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40、不以物挫志。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4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4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做官要做得好,就应该学习;学习好了才可以做官。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48、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谋划。

49、是可忍,孰不可忍。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5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文言文情书精选文言文写情书

观其天下,殊不知多少英雄豪杰为情所困,殊不知多少壮士泪撒情场,殊不知多少勇士前仆后继。吾乔某无飞天遁地之术,无占卜预测之法,法力平平,却无外乎。干冒生死之危,半髓之险,拯救姑娘于水生火热之中。

吾者,其籍不考,吾祖从湖南震征新疆,于居之。虽出寒门,立志抱负,二十载,无大成。闻桂林山水灵气极佳,我赴之,于是沐心川之灵秀,秉明之精华,乃有悟,事业爱情为吾求。

吾不敢有劳汝,但以一人之力,恐幸福之事,难达成,吾师曰:吾欲子呼,于吾也,必不成,求她之。逐思汝。

上有古训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书之道,岂敢不从。吾虽不得领悟,但也明其大意,况有佳人在此,怎不受教,若不此举,待到大彻大悟之时,岂不悲哉。待到落花似散,落霞孤影,思之,只怕令吾来思,人去楼空,回首恨依。

思汝久矣,夜不能眠,忽起,坐之,明月照之,更无眠,闭目,伊之笑靥眼前现,令吾浮想翩翩,睁眼,月明青光,却吾独享想黑暗,行随意行,及起身信书,字中捎意,句句传情。汝不知思卿之苦,诉不尽想君之痛,淌不完爱慕之情,才诉之,明月之多,吿情之深。

处心积虑靠近汝,没不得意,欲语吾志,又不得意,日则忙于学业之中,午则侃谈于餐食之上,晌则枕相思而无眠,夜则怀芳容混沌不寝,相思成疾,久逐消瘦。吾本顽石,木头,初出茅庐,如何取汝之芳心,煞费心思,求上天临福,讫阿丘降箭,举首萧瑟处,但见云雾,却不知自创机会。持子之手,是吾愿,与子偕老,是吾大愿。但得与汝相伴此生,虽穷山恶水吾亦视为世间佳景矣。

邀雨求明月。然自认财貌双贫,有愧于汝!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一一考究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吾之上,吾堂堂须眉,实有愧有余不敢诺白头共老,只求相约无悔,如是百般,百错于吾。吾无金玉,亦表齿心,桂工明月,管院繁星,之所共鉴!

若姑娘无意,亦不可伤身,一己之愿,不可强求,吾自不会跳楼,投江,有幸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之,必当开怀。

文言文情书精选文言文写情书

致阿拉斯加海盗:

我与卿本不熟知,奈何千缘际会,不意/识汝于偶然之间,想那日,妍姿巧笑,和媚心肠,娇态依依,心善慈仁,知音识曲,善为乐方。与卿相识,兰心慧质一露,意难忘,每忆汝,辗转难眠,心有所思,情不自吾,料得夜夜肠断处。夫弱水三千,则取一瓢足矣,忆往昔,多烟云,只当看透,不知何为平淡,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伤;心伤者,何也?为卿故也。吾知才疏学浅,身非八尺,貌不扬人。然吾之情之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鉴,文短情长,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所未尽者,尚有万千,何止其乎?唯恐语失顿挫,错失佳人。必然悔不则以,今日之思,其乱甚往昔,临书涕泣,不知所云。愿卿安好,自是晴天。

《劝学》文言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已】。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c.过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d.见见往事耳有时见日。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小题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小题4:句子翻译(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小题5: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3分)。

小题6: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

小题7:通过两篇文章的了解,你觉得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3分)。

小题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4分)。

小题1: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2分)。

小题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4分)。

小题1: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3分)。

小题1:成语: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启示: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

小题1:(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此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小题1:二者都是“用”。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文言文改写

一个夏日的清晨,我独自坐在古香古色的凉亭中,望着湖面荷花盛开的美景,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和朋友一起游玩的场景。

那天午后,几个朋友邀我去“溪亭”赏荷花。我立刻兴冲冲的赶了过去,我们在那里观赏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般的荷花,心中很是快活,我们还饮酒作乐,吟诗作对。不知不觉中,日落的余晖似一件金黄色的纱衣披在了身上,天色也逐渐暗了下来,我向朋友们告辞,便急匆匆往家赶。可能是酒喝多了吧!我的头晕晕乎乎的,分不清东南西北,勉强回到小船上,神智不清地划呀划。“哎?不对呀,怎么到处都是荷花呀?”只闻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传来,我的酒也醒了几分,才发现自己划进了荷花丛,迷路了。

回想起那次愉快的郊游,我抿嘴一笑,诗兴大发,写下这一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文言文教案

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理解类比、对比、反问在说理中的作用。

准确把握文中楚王和晏子的人物形象,感受晏子有利有礼有节的爱国精神。

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理解类比、对比、反问在说理中的作用。

准确把握文中楚王和晏子的人物形象,感受晏子有利有礼有节的爱国精神。

1、时代背景介绍: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攻打齐国几乎兵临城下。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外交才干的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晏子,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2、楚王想出了一个怎样的阴谋?晏子又是如何化解阴谋的?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自读课文,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3、互助翻译,疏通课文

1、楚王要“辱”谁?(真的是为了辱晏子吗?)

“齐之习辞者”vs“习辞者”

2、楚王为了“辱”成功,做了哪些准备?

与左右大臣合谋

安排演员

选择时机:酒酣

3、在宴席上正式“演出”时有没有破绽呢?

4、“王视左右曰”,此时的楚王可能有怎样的语气神情?

对比 淮南为橘vs淮北为枳

类比

对比 在齐不盗vs入楚则盗

弊在楚

5、“王笑曰”,楚王此时是一种怎样的笑?

6、从全文来看,体现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晏子为什么要“避席”?

7、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8、分角色朗读

1、通过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复习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教案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3.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4.鉴赏本文运用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以及下定义、举例子、引用等论证方法。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赏析,点拨讨论;强化背诵,知识巩固。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并掌握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中重点实词如“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大家对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韩愈的基本文学常识

3、理解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

二、走进作者

韩愈,字 退之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 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 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三、 出示自读指导(一)

请慢慢地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词,可向同学请教,也可举手向老师提出,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正确的朗读。

四、强调诵读指导

1、非吾所谓 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 。

2、夫 庸知 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

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五、出示自读指导(二)

仔细默读课文第一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如果碰到不明白的,就同桌互相讨论或做上记号,五分钟后,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一起来解决。

六、词句疏通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七、出示自读指导(三)

思考:学完这段文字,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1、老师的必要性

2、老师的定义

3、择师的标准

八、出示自读指导(四)

仔细默读课文第三、第四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碰到困难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五分钟后,我们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疏通文句: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九、出示自读指导(五)

同桌互相讨论第三、第四两段,思考一下:

1、圣人是如何对待“从师”这个问题的?

2、作者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十、出示课堂训练

请拿出作业本,按要求做下面投影上的题目,下课后马上上交

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老师的定义是————————————

2、择师的标准是————————————

二、解释下列蓝色字体的词语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文言文教案

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弗若

另一人思——射鸿鹄。

励志文言文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平常心便好。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当。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学习之道,在于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法。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就是我们奋斗的战场,损失的每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

23、君子忧道不忧贫。

无论贫穷和富贵,坚守好的品德,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成大事,不受点折磨怎么能行。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怀国家,则一切以苍生为念。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

30、百学须先立志。

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做人,心胸要宽广。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真正努力精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

做学问和学技术,都需要无数次的练习。

文言文教案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四小学万素丽)。

文言文教案

理解文言词语,学习摹状的说明方法;熟读背诵全文。

侧面描写的运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特殊用法。

侧面描写的作用;古今词义、用法的异同。

讲读课。

(一) 介绍“口技”,导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思考问题,分析课文,并注意文言知识点。

1.文中哪一句话是全文内容的概括?

2.第1段交代了什么,作用何在?

3.文章怎样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的?

4.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由同学朗读,体会意境。

5.结尾有何特点?

6.本文侧面描写的作用何在?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串讲知识点。

(五)归纳.写作特点。

(六)练习背诵。

(七)布置作业。

文言文名言

1、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2、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9、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10、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4、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0、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3、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文言文改写

笔红尘几许愁,浮生一梦竞成空。飘零几世娑婆误,净土莲花化万忧。

醉酒芦中卧叶舟,平生且看古人秋。纤埃五叶乘风去,一劫成空万物休。

--题记。

陌上红尘,一川烟雨一方舟,载满字字愁,陌上君颜,一世枷锁一痴心,刻入碎碎痕。一幅水墨画,勾勒谁的柔情谁的梦?满纸的相思渗湿了谁的苦涩?三生注定的落笔,是否情薄如棉,几度春秋,为谁修三世流离的心,青灯下,敲打木鱼声声的思念,谁懂?谁悲?一场命中注定的劫,烙下谁的痕,千年,万年。。。。

遗落天涯,红尘难眷恋,谁,如梦般若来若去,徒留下一缕伤痕,刻下冷漠的红颜,弹指间,往事成烟,谁留下的誓言化成一座千古的丰碑,葬在无涯的光阴里,成为千古的遗憾!孤枕被寒心,夜漏灯残影,万点飞花解不开一生的痴,千盏佛灯化不去心中的痛,此去经年,下一世的陌路你我是否还会相遇!

一笔浓情,染一纸馨香,一阙清词,写一墨心思。秦时的月穿过千古的轮回,冷漠的香,沾染了谁的发髻,那一世,那一年,那一月,桃花源,深深念,浅浅情,幽幽忆。青石阶上,一袭素衣,一指柔花,叹古筝呜咽,风雨澹澹,飞花陌陌,愁绪霏霏,那曲曲缭绕的心音,打透诗卷的柔肠百转,千古情,千古爱,婉约恒古,莫失莫忘!

缘起缘灭,挽月初妆泪作雨,青笛更漏入檀香,一个决绝的转身,从此,你我天地之分,天涯隔断,千愁万缕的牵绊,是否可以跳出三界之外,静悟红尘梦里的缠缠绕绕,前世的一念执着,今世可否一念放下,痛过的心成了皈依佛门的眷恋,取舍之间,谁痴谁悟,人成陌,归如初,贪嗔痴恨一场虚,万缘皆是空!

画扇描凄凉,愁绪染眉头,一缕沉香做相思,魂落庭院中,一颗尘土化痴情,空惹梦纷飞,石桥千百回,断肠几世人。一管青笛难掩一番惆怅,一砚水墨难写一番心伤,看红尘花雨,叹人生无常,一痴一梦,一醉一醒,原来浮生只不过弹指一挥间,坐在古老的菩提树下静悟生死轮回,万般恩怨,不如归去!

那一世,我何去何从,找不到你留下的踪迹,看不到你给我的承诺,我对天长叹,红尘,谁为谁停留!

那一年,我叩首千遍,触不到你温暖的气息,寻不到你走过的痕迹,我对天悲泣,今生,谁错过谁的过往!

那一月,我诵佛号千声,彻夜未眠,升起的宝幡扬起我的思念,在空旷的山岭间彻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