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实用20篇)

时间:2023-12-05 08:59:30 作者:雨中梧

计划书是一种规划和安排未来工作或项目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这里有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

二、研究背景: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

随着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从生理到心理状态正是迅速发展时期,对于一生中增强体质打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调查研究与制定方案且开始实施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目标主要是解决学生跑步时身体前倾角度原因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等。

第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本阶段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巩固研究课题实施和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完成调查与研究报告。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标准》新理念的理解,为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做些初步探索。

2、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或初步掌握跑步时上体前倾角度问题原因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知道在跑的练习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跑步姿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学生跑步时上提前倾角度问题原因”设计及实施与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形成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推广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准备阶段(20xx.2――20xx.4)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习,制订课题方案。

2.研究阶段(20xx.5――20xx.8)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边实施边小结,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3.总结验收(20xx.9――20xx.10)整理各类资料,完成实验结题报告,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许多学校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和表面的现象,不但没有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反而变成了低效课堂。因此本人研究这个课题,就是要通过对学习小组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过程监控和指导、评价、来探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合作学习理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互动,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目标的基本手段。在合作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的发展。

2、生态式教育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式教育强调平衡、和谐、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教育,特别是人际生态理论,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团结、合作的人际生态的良好关系。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对八种智能作了简介,其中也强调了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的人际关系智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训。

(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4)研究评价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2、研究方法:

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第一阶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研讨法:第二阶段抓好教学案例研究,总结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3)经验总结法:第三阶段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撰写论文,形成成果。

第一阶段:2月——3月(准备阶段)。

1、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2、通过阅读、搜集、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指导。

第二阶段:203月——2月(实施阶段)。

马兰《合作学习》阅读时间(2016年10月——202月)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

第三阶段:年2月——3月(总结阶段)。

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

问题现状及成因。

初中美术七、八、九年级第一单元都是欣赏评述课,学生对欣赏课毫无兴趣,听课感到枯燥无味,老师讲过后印象很浅,美术欣赏起不到很好的审美教育,不能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问题成因。

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以专业术语、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理解不了。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讲、做笔记,很被动。也有教师理论知识讲一遍让学生自己看课本图片,以自学为主。这样使学生对欣赏课慢慢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理论依据。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首先,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虽然没有美术方面的专著,但他们的许多精辟的教育论述,揭示了美术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本质联系,对于我的课题研究有着指导意义。马克思说过“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现代美术教育许多论著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是我进行此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

初中美术欣赏课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用双手去创造美好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人生价值观等。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美术素质、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社会知识等。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2)通过欣赏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3)通过欣赏,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认识评述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相同与不同的呈现方式。

研究内容。

本课题围绕“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上课前”教师如何备课,学生如何预习。二是“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自主讨论、交流、提问、质疑。三是“下课后”形成书面评述材料及参观画展和拜访当地有名画家。

研究过程。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我分“三步”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上课前。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前提。

二鼓励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查阅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第二步:课堂中。

一让音乐成为欣赏课的“佐料”

二“交互式学习”的课堂模式。

第三步:下课后。

一书写评述小短文。

二拓展课堂——参观画展、拜访当地有名的画家。

研究方法。

此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联系性比较强,范围比较大,所以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多种教育科研方法并用,因情施法,灵活运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达到五种基本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艺术审美素质培养、高尚情操素质培养、文化修养素质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调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大环境,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2根据知识时代的特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美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做生活的有心人。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现状,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如何做到《课标》要求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从学生的现状出发,自主性地活用教材,创造性地编排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促进学生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达到“求知者有知,有知者乐知”的效果,从而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若要落实《课标》精神,就必须在此背景下进行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注意与其它学科进行适当的相互渗透,以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9b教材中,学生认识了很多世界伟人。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时代造就英雄”这句话的内涵,我特意选了关于伟人毛泽东和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记录片作为视听材料,学生的读后感告诉我,他们已经认识到:在社会上,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2、“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创设生动而逼真的场景,使用多种教学媒体。

《课标》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和谐、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3、由传统的面授教学转变到远距离支助学生自主学习,向以学生、多媒体学习材料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努力实现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珠联璧合,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在阅读课和语法课中,我尝试着运用这种方式,效果显著。例如,在讲解unit6acharitywalk(8b)时,我让学生自行探究“计划活动---筹备活动---活动途中---活动效果”一整套活动过程。很多学生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话题:1)如何真正体现团队精神(teamspirit)?2)乐施会真的能二天二夜不睡觉并跑完全程吗?3)毅行者后援团(supportteam)有必要存在吗?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学生通过思考,展示出不同的个性,表达独有的见解。

4、创造性地实施评价方式。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探究讨论、自我评价和交流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遵从如下原则:1)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公正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价程序。3)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新课标要落实到教学上,教师必须首先改变教学思想,同时,应在教学方式上产生一系列变革,由此形成新的初中英语教学理论,“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反之,这项研究将发展我们的英语教学理论,量化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的研究需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帮助教师理解和控制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有目标地继承和吸收有价值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活力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帮助学生形成适合的学习策略和能力,“于实践中见课标精神”。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门外语。语言需要环境与氛围,我们不能把它单独地割裂开来学习。有人说,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国学习十年获得的英语知识更多,口语更地道。笔者想说,语言应该生长在语境的土壤里,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为英语教学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用英语思维,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语言实践。在做中学,学中用,真正实现英语的价值。

2、改变教师以课本为本,拓宽丰富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英语课程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探讨中学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如英文报刊、杂志、英语教学软件、广播、电视英语教学节目、英语教学资源库、国际互联网等。

3、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课标》在学生观上的体现上有两大特色:第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指出“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第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在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中,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得到展现,课堂焕然一新。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变英语教师(teacher)为英语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个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organizer)、设计者(designer)和指导者(instructor),变以老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4、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家长、同学及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更重要,学生对于自我有着更全面的认识。当结束一个任务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测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教学观察、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等。

1、调查法。

对本校教师与学生英语教学方式的现状及期望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订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的方案。

2、测试法。

运用测试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笔头运用能力的测试。

3、试验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运用试验法在部分班级进行试验。

4、案例研究法。

对试验各个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去粗取精,级全面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5、典型经验总结法。

对试验个案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撰写成有价值的试验报告、个案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经验总结、论文、结题总结。

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在课题实施的的每个月、每节课的备课过程中,要不定期反复研读《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郭跃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20xx年11月:第1章第一节——第2章第四节。

20xx年12月:第2章第五节——第3章第五节。

20xx年1月:第4章第一节——第5章第二节。

20xx年2月:第5章第三节——第7章第四节。

20xx年3月:第8章第一节——第9章第二节。

20xx年4月:第9章第三节——第11章第三节。

六、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在研读的过程中,自20xx年11月起至20xx年10月的每个月针对这些书籍,撰写读书笔记、课例分析。具体以所学所获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对教学的启发和感悟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性内容。20xx年1月完成读书笔记一篇;20xx年2月完成课例分析一篇;20xx年10月完成课例分析一篇。

七、课题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9——20xx.11)。

认真学习国内外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与《英语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形成研究方案的总体框架。选题,进行课题背景分析,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研究阶段(20xx.11——20xx.9)。

按计划实施实验方案,收集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实验效果,及时修改实施方案,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阶段(20xx.10)。

总结实验成果,进行实验自我评价,写好总结报告,形成探究式学习研究课题实践与理论体系。

八、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

本课题于20xx年10月实验结束时,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初中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经得起实践的验证。

2、有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这方面的案例、感悟等来展示研究成果。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

(一)教师方面: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践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撰写的论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省级论文评选获奖。

1、研究出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每一学习小组6人,都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编号。高层次编为1号、2号;中层次的学生编为3号、4号;低层次的学生编为5号、6号。这样保证每一组的对应号都在同一水平上。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只有这样学习时才不会盲目随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展示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探究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展示员负责向全班展示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的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并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能力培训。

2、探索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

(1)情景表演问题。

情景体验是政治课学生内化知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个必备途径。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这时必须由小组成员协同配合才能完成。

(2)教学难点需要讨论的问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某个知识点难以理解时,由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解决。

(3)有争议的需要辩论的问题。

学生对某个问题在认识上有争议需要辩论才能明确或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时。

(4)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开放的。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

(5)小结拓展:

在新课学完,小结时教师可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组内交流,相互检查巩固,构建知识网络。

(6)比较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调查本地区的水污染问题需要从多个途径和角度调查查询资料、问卷调查走访调查,找出污染源和水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整治方案等。这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3、建立了合理全面的评价机制。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

(2)组内自评、组际互评和教师导评相结合。特别注意的是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及是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去。

对小组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根据小组学生表现每周评价一次,评出最佳参与个人,学习优胜小组,尤其突出对小组的整体评价。每月汇总一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主要是精神奖励,发证书并张贴在教室本小组的荣誉栏上,以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4、探讨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中的收获,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4)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采取集中讨论式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教师帮助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重点为学生解惑。

5、总结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是组间竞争的挑起者。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撰写的论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省级论文评选获奖。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习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比例和对课堂的满意度也由实验前的47.2%提高到如今的91.67%,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课题研究的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其积极作用,本课题还有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今后,我要继续探索,进一步完善所取得的成果,争取在全年级乃至全校推广。本课题研究有许多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仁们给予指正。

一、研究思路。

以“绿色教育”为指导,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学花神”系列活动,自主设计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制班旗、定班风、编口号,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继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生”、“绿色小组”的研究,建立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探索绿色德育的多种途径,总结德育的经验,提高绿色德育的实效。

二、研究要求。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研究,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

2、通过绿色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绿色小学生”、“绿色小组”、“绿色班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庭”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1、“绿色班队”创建的研究。

2、“绿色德育”校本教材运用的研究。

3、各种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查阅、搜索资料,有针对性地做摘录,丰富理论素养。本学期将利用每月第三周的课题研究活动,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时全员参与,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各抒己见。通过学习,确实有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强过程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摒弃只注重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思想,注重平时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积累、记载、反思,重要问题、重大收获待每月一次课题活动时进行交流。

顾问:xxx。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定期活动,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展示,发挥榜样作用、迁移作用、辐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积极开展“定、学、谈、订、评、行、写、改、再学、再实验……”系列研究活动。

1、定。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研究专题作为“绿色德育”的子课题。

2、学。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学习一些有关理论,阅读一些有关报刊杂志。

3、联系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领导、与顾问、与老师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打算,相互取长补短。

5、行。按照计划研究、上课或开展实验活动,把计划付诸实践。

6、评。上过研究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后,进行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7、写。把各人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写成教后感或个案,或案例,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8、改。对写出来的材料进行思考、推敲、修改,准备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9、再学。带着实验中的问题学习,再讨论研究,以发扬成绩,解决新问题。

10、再实验。在新的起点,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进行实验……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实验管理模式。

附:课题组活动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龙(学习课题组计划、交流定班化活动开展情况)。

第8周:观摩评价实验班级活动。

第12周:第二次沙龙活动(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风、口号)。

第16周:第三次沙龙,观摩评价实验活动。

第20周:交流、总结子课题实验活动。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

有设立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源至20xx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学的省送培到市的学习活动上。一位讲课老师说在现在的教学条件见中都有现代化的音响伴奏条件,由此播放出的伴奏音乐形象更丰富,因此,作为钢琴伴奏可少采用,或许是与会老师误听为可不采用,引起哗然!由此引发本人生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伴奏即伴随衬托歌唱的演奏。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单纯的节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

伴奏对歌唱的意义:伴奏有对乐曲内涵的提示及对歌者情绪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实延展了表演的氛围。歌唱教学的伴奏方式:钢伴音响伴奏自己敲击节奏伴奏学生合着伴奏寻找韵律效能:这一词语有多种解释,最基本的解释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那么,在歌唱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载体,调动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学习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保证音乐将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的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那么,歌唱教学的效能就取决于学生对歌曲的喜爱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类型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师生所能进行的互动可能性;。

上课老师只是一个人,因此,不同的伴奏方式中老师所能发挥的能动力及能动方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学生所能进行的参与可能性;因为伴奏方式有产生的主动性及被动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实际参与性上有差别。

3.老师对伴奏方式的可驾驭性;这牵涉到伴奏方式的复杂程度及学生在音乐感知上的实际能力。

4.不同伴奏方式对学生课堂积极的调动;因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以及兴趣能力的不同而在参与的积极性上收到影响。

5.不同伴奏方式对教学内容的烘托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引领效果。因各种伴奏方式的优点差别而出现不同效能性。

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如何综合运用伴奏方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的全面认识所学内容,在对音乐的整体形象得以把握后能够把外部听觉和自身机体动作结合运用,从而能够形成听、击节奏、唱三者统一的协调运作,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音乐感知力,这才实现歌唱教学的终极目的。

通过课堂歌唱中不同伴奏方法的用运,分析和整理在歌唱中不同伴奏方式运用与学生歌唱学习所产生的能动效果,以期能得到一种认识或是一定的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歌唱课中的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并希望能够得出一个完善的研究内容,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现由想法、认识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歌曲:

《渴望春天》《小小的我》《大海啊故乡》《无锡景》《丹顶鹤的故事》。

定群体--------选择七年级3班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研究法--------实行班内比较,比较不同歌曲类型出现的差别效果。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参与所能实现的效果。

体验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实际的感受音乐及再创作。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题答卷调查学生对各个伴奏方式的切生感受与认识。

《中学音乐教学法》作者:邵祖亮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小学唱歌教学法》作者:鲁美丽主编陈登颐译出版社:音乐出版社。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美学》主编:王次炤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课题研究读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完成读书笔记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

20xx年3月11日至20xx年3月20日读完《音乐美学》完成读书笔记。

八完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时间:

第一阶段:20xx年2月。

该阶段主要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重点,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确定研究使用的教学内容、研究对象;进行人员分工;上报课题材料。

第二阶段:

20xx年3月4日,案例分析:《渴望春天》。

20xx年3月18日,案例分析:《小小的我》。

20xx年4月1日,案例分析:《大海啊故乡》。

20xx年4月15日,案例分析:《无锡景》。

20xx年5月13日,案例分析:《丹顶鹤的故事》。

该阶段主要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及影像材料;整理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阶段性认识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

20xx年6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美术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

初一级有中国绘画欣赏、写生花鸟画、人物画、色彩基础知识图案设计、雕塑制作。

陶艺制作。初二级有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构图知识、素描风景写生、谈彩风景画、中国山水画、造型特殊表现技法、装饰画设计、应用设计。

1、学生情况:初一现有六个班,初二有四个班,他们大多对社会上所充斥的漫画书兴趣浓厚,喜欢画那些漫画,对课本上的基础训练兴趣不浓。

2、初中绘画基础知识占较重比例,占50%,欣赏占15%,工艺占35%,

1、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明确重点、难点。

2、大量采取范画、示范步骤图、教具等这些直观教具,边示范边讲解。

3、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认真辅导学生作业。

4、注重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审美能力,所以美育贯穿全过程。

5、在教学方法实施上,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6、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随堂辅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及想象力。

7、做好每节课的小结,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评讲。

(略)。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二、课题名称: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学年度个人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个人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增进对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掌握创设良好的、和谐的、切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英语情境中、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学习英语对话,掌握英语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英语课堂中、在英语活动中创设学生进行英语交际的贴近现实的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情境中借助自身或集体的力量提高自己的英语对话水平。

1、认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

2、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尽可能多的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深入的学习和尽可能多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4、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珍惜每一次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写好教学反思。进行踏实细致的调查分析与总结。

5、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注重自我检讨、反思与实践,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六、具体安排:

20xx年x月:

2.继续学习《“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习情况撰写读书心得体会.20xx年x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5)上一堂课题研讨课。

20xx年x月___十二月份:

(1)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2)上好课题研讨课。。

(3)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究。

20xx年x月一---五月份:

(1)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讨课。

(2)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

20xx年x月___七月:。

(1)积极参加课题组成员上课、听课、评课活动。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

二、指导思想。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习、实践、创新为原则,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目标。

1、认真学习外地经验,深入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结构、方法、原则、定位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教师要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实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真正领会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把教学模式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走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路子。

3、挖掘实验教师潜能,发挥实验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实验教师的合作、交流、研讨、探究的精神,力争在短的时间内出经验出成果。

四、研究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培训、学习。进行了解和完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的进行学案使用、学法指导、小组全作等培训性的学习。

2、加强交流以。学期中和同行不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会,理论知识交流会,实现资源的共享。

相信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定会在我的教学中结出丰硕成果!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实施日程安排。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分组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的理论学习,明确学案导学相关概念。

1、在本班进行课题相关的问卷调查。

2、开展“三同”(同备一堂课,同听一堂课,同评一堂课)活动。

3、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完成2片学案。

4、上交一份教学案例。

1、根据本学科特点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的'理论学习。

3、开展“请进课堂”活动。(实验教师邀请课题组成员听课)。

4、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至少完成2片学案。

1、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每人完成2片学案。

2、上交一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反思。

个人进行阶段性总结。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分乡村(基地)。

调研时间:10月19—30日。

调研方式:召开座谈会与实地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调研目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正确认识我市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调研内容:

一、我市土地流转的现状的摸底调查。

计划从今年年初开始调查我市农村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针对“规范、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情况,调查以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合同档案管理为目的,着力抓好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和排查问题、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整改和建章立制几个阶段工作情况的调研。

二、土地流转工作方面的成效论证。

1、是否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让干部群众满意。

2、是否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转,农村中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更多地离家外出打工,或到城镇经商置业,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3、是否起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

4、是否有利于加快了现代农业的进程。主要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调查我市农村、城郊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5、是否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

l、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状况。

例如最典型地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度低,知道有《土地承包法》的多,但通读过全文了解精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有的认为签不签合同不重要,以口头协议代替合同,有的流转后再签合同,埋藏下矛盾纠纷隐患;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组干部对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为解决人地矛盾,搞“几年一调”,土地打乱重分,给土地流转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2、乡(镇)和村组干部对流转工作认识是否统一,行为上是否步调一致。

3、土地流转是否存在中介服务组织匮乏,流转机制不完善的情况。

四、通过调研认真研究对今后完善土地流转加强基础设施等工作的建议的实证。

1、要充分认识规范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口变化引发的土地调整的需求。

2、学习先进经验同时要因地制宜做好工作。

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土地健康有序流转。

4、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法律政策,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5、加强农村、近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建设,结合我市的具体市情,在生产关系大幅度调整的同时,不仅不能减损农村生产力,而且,要利用土地流转带来的新活力,形成农近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自我更新、大力发展的新机制,以其获得更大更高的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整理调研资料,于11月底完成课题论文。

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期末美术评价时,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这一理念简约而明确地要求教师构建一种全面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教学体系,而美术评价也不例外,作为美术教师,同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关注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与评价。

1、通过全方位动态评价,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评价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发展,并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以外,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的评价。

2、通过有效的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

3、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书画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造型表现: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2、设计应用: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时间能力的学习领域。

3、欣赏评述: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1、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听听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尤其是对那些很特别的画,比如画面看起来显“乱”,不容易看明白画面意思和内容的时候,老师需要和他们耐心的交流,了解过程和意图,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创新。

2、以评语的方式评价:以口头、笔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口头上评价外,还可以在学生创作的作品上写上“色彩美!”“造型独特!”“有创意!”“人物画得有灵气!”等书面评价。

3、以奖励贴纸的方式评价: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星奖”、“创新奖”、“愉悦奖”、“彩虹奖”等,“学星奖”主要针对课前准备充分的、的嘉奖,上课过程全心地投入学习的孩子而设“创新奖”意在针对能标新立异的有创造性的作品而设的嘉奖,“彩虹奖”旨在奖励能较好地运用色彩的孩子等等。这一方式,孩子们非常喜欢,并能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4、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有趣的作品展,将学生所有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把对作品的评价用语言表述出来。

5、美术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看结果,更注重看过程,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因此美术评价的方式分为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综合等级”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个性特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美术考核成绩采用“优、良、中、差”等级评价的方式,结合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期末测试,给予综合成绩。(1、平时作业占60%。2、期末考查占30%。3、课堂常规占10%。4、特长展示给予加分。)。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验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宗旨,以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教师和学生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本事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事为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工作目标。

1、经过培训提高教师独立制作网页课件的本事。经过各种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本事。

2、经过此课题的研究确实起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经过培训、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操作本事,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尽量不耽误教学使用。

4、做好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硬件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有软件支持。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丰富校资源库,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共享,我们将继续经过自制、下载和购置相结合的多种渠道,为各科教师供给教学资源。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实验校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等,各组职责明确,措施具体,成员分工明确,保证学校的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硬件建设。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采取团体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教师配发业务学习笔记本,规定学习资料与学习要求,定期检查督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科培训,构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日常教学工作。

(2)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本事的校本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等,异常是要以国家级信息技术培训为契机,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全部考试合格。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3)、学校进取鼓励教师自我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学期末,开展教师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展评。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认真上好计算机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本事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本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本事。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2)、继续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本事。

(3)、开展各种计算机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锻炼意志、提高本事。

5、课题牵动,进一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工作,初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单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6、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搞好课题验收,进取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的检查验收。

四、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1、制定计划。

2、技能培训。

1、整合课课堂教学研讨。

2、准备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验收。

1、教师课件制作比赛。

2、教师说课比赛。

案例交流。

整理学校资源库。

典型教学设计评比。

1、教师个人空间展评。

2参加各种大赛。

教师说课比赛。

1、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展评。

2、整理学校资源库。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集中、内容集中、目标性强、环节紧凑。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不能照本宣科,还必须根据本地学情、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备课、准备教具、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终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理论依据: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有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为了尽快改变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暗示”,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而要能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去主动的学习,才能探究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意义:

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不良课堂状态:学生工具准备不够充分,在学习中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的参与率低,缺乏足够的思考空间。这种现状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的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课堂习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我决定,就以此为我课题研究的主题,探讨小学生美术课堂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研究目标: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构建“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微观领域着实于研究教学策略。旨在探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突出体现对人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艺术实践,艺术体验,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在交流中架起连接师生情感、传承美术文化和审美思想的桥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愉悦体会成功的情感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构建的教学模式。

(1)掌握小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养成状况。

(2)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课堂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3)构建“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主要内容: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差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不喜欢美术教学活动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

(3)制定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并付诸实践。

研究过程:

(1)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学习材料的好习惯。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材料。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做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为课中练习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带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他们逐渐体会了动手操作的快乐。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听课,并利用有效地教学手段适时检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学生课中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慢慢得到培养。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不同的认识,想法,见解,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激活课堂。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张扬自己,接受别人,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交流,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升华。

(5)借鉴别人的做法: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的评价联系卡。

研究方法:

该课题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求知欲,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的习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成为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求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研究法。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案例研究,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特别是研究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问题。

(2)行动研究法。在学习、教育、教学、教研方面不断实践,通过上教研课、主动听别人的课、评课、编写导学案、撰写教学反思、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个案分析等途径来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挖掘与课题有关的相关要素,及时总结体会和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采取阅读学习、听课研讨、实践反思等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养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整理和分析各种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撰写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申请结题。

六.预期结果。

1.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提升及自身的成长。

2.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理论学习、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4.形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理论体系。

5.撰写结题报告。

6.撰写一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

2

页,当前第。

2

1

2

幼儿园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二、问题的提出: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四、研究时间:2011年10月-2012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9月。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6月。

第一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06年2月——2006年6月)。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1.积极开展集体调研工作,推动我市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根据本学期部门集体调研工作计划,深入实验中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体教研,对学院附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教研反馈活动。在蹲点调研和教研反馈期间,认真了解和掌握制约基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难点、热点问题,与学校一道加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促进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各项活动,突出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重点,以构建符合学校与学科实际的教研方式为突破口,与一线教师同行共同实践,研究,切实发挥学科教研员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合作、引领、服务的作用,有效指导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教研工作,解决教学工作的难题,从根本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实现教研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2.依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本学期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全面进入到学科教育教学评价和学科专业技能培训阶段,完成对教学设计专题培训成果汇总,适时召开学段跨学科教学设计成果观摩,开阔学科教师的教学视野,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二是加大对学科教育教学评价专题研究培训力度,教研员与骨干教师一道共同探究适合我市初中美术教学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采取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理论先行,实践研究跟进的培训策略,开展深入的行动研究,力求实现美术教学评价上新突破,进以推动初中美术课程改革。

3.深入城市中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加强服务指导。根据学院的工作思路和部门工作计划安排,初中美术学科在市区精选两所薄弱学校,进行跟踪式教研指导。采取了解现状,帮助学校查找制约学校艺体教育教学发展主要问题,并加以分析,与学校共同确定指导方案,分阶段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针对农村学校实际,有计划开展送训下乡、送课到校、送“研”到校、校际交流,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艺体教育教学的发展。

1.期初教材辅导和教学观摩活动。其一:教材辅导做到主题明确,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透彻,解决问题办法具有实效,引导一线教师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会用教材,用好教材,提高教师使用好新教材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其二:通过教学引路和观摩课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们逐渐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对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从思想上重视了,老师们才有勇于拼博的干劲,才能激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及课堂教学能力。

2.新任教师培训工作。2009新任教师培训,提前做好学科新任教师培训计划,按时下发给每一名新任教师手中,让每一名新任教师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实践指导、教学观摩研讨、说课并上实践课,切实有效地提高新任教师教学能力。

3.科研工作。做好“十一五”期间实验课题的指导工作,重视科研成果的积累,通过科研课题研究解决美术教育中的重点问题,以点带面促进校本研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发展。同时,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鼓励教师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育人质量。

4.研训教师上研究课。依照学院研训教师培训考核要求,为了提高研训人员自身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部门统一安排下上好研究课。

5.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凝聚教研力量,落实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职责,发挥组织成员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初中体育学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中心组计划,定期召开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中心教研组会议,定期开展活动,发挥他们在评优、教材辅导、教师培训等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学习管理,强化职责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步调,积极组织研讨,集思广益,形成集体研究的运作机制,保障初中体育教研工作的顺利推进。

1.完成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艺术教育研训部安排的相关工作,配合市教育局做好相关艺术工作。

2.完成部门布置的其它工作任务.

幼儿园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背景: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美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它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发展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二、课题依据: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题目标:

学生目标: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实验中达到不同目标。

2、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学会利用不的同材料、不同的手法、不同的形式表达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自己的知识理解的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大胆创作。

教师目标:

1、通过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能够把自身的美术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方法并进行再创造。

2、边实验,边积累,边总结,定期完成阶段性实验小结。

四、课题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0月—11月)。

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制定课题方案。本阶段主要调查各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家庭的情况,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明确各教师的研究任务,根据实际适当改变教学方法,结合部分欣赏课探索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初步训练。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

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理论体系对想象力的培养的方法以及方式要点进行研究;课堂教学活动、想象创作技法的研究。这一阶段,各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美术创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主要开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作针对性的训练,师生共同探索美术想象创作的新技法。根据课程对美术教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结合课外美术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想象学习氛围。

第三阶段:个案跟踪及反馈(2013年2月—6月)。

撰写个案记录。

第四阶段:整理个案(2013年7月—9月)。

研究报告、撰写个案总结。

第五阶段:结题(2013年10月)。

开展学生美术创作的综合练习;建学生画廊;开展美术与各学科互相渗透初步尝试;撰写论文,推广经验。

1、集体研究备课、写方案。

2、确定本学期研究目标及安排、制定好研究计划。

1、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2、基本情况调查。

1、收集整理资料。

2、课堂教学研究,互听互评。

1、课堂教学研究。

2、课堂教学活动、想象创作技法的研究。

3、作针对性的训练。

1、撰写案例、反思。

2、根据情况,具体修改、制定下一步具体内容。

3、开展个案调查活动。

1、课堂教学研究,互听互评。

2、开展个案调查活动。

1、课堂教学研究。

2、搜集学生优秀作品。

1、集体研究备课。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3、撰写个案调查表。

做好课题个案调查表。

撰写个案反思。

撰写个案总结。

搜集教师教学设计、学生优秀作品等资料。

1、整理、完成课题报告。

2、建学生画廊。

六、课题特点:

1、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兴趣培养和启发思维为主。

2、注重倡导学生相互合作,提高创造力。

3、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4、通过让学生回忆、联想等方法,并运用感观刺激,从多角度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

5、推迟对学生不太成熟成果的判断,鼓励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完成,并让学生能自己独立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与成果。

6、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让学生对自身的周围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与表现力。

7、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尽可能作大量大胆的新鲜思考尝试。比如不同要领与观点的借鉴、材料工具的运用等。

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

本课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美术技巧,利用色彩的特点完善自己的作品。其目的在于借助作品在电脑中产生的多种色彩变化方式,认识和理解电脑美术创作带来的新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

学习运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输入自己的作品,学习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tshp的基本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或完善美术创作的特点,体会美术创作中“设计”的含义。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造作能力。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创造的愉悦。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运用电脑对自己已有的作品进行色彩设计。本课的难点是对图像处理软件中“层”概念的合理使用以及调配色彩功能的合理使用。

因为,运用电脑美术进行再创作的关键是,根据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己创作的需要,为自己的作品确定基本的色彩倾向。在确定了色彩的基本倾向之后,主要考虑如何借助电脑所提供的各种色彩处理手段对前景(也就是自己的作品)和背景进行重组、加工、变化后满足自己的基本色彩倾向。由于电脑美术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不可能完全精通后再运用它们进行创作,在教学中应该在认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活学活用,急用先学,所以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电脑美术创作对设备的运行要求较高,学生在创作中应注意随时保存自己的作品,以免死机。最后保存的作品的文件格式最好为通用的“peg”格式。在运用“层”功能进行创作时,要注意确认是在自己需要的图层中进行处理,避免破坏其它图层的素材。色彩的处理方式有色相的变化、明度的变化、彩度的变化,要根据需要选择。一般来讲,色彩的变化都是以互动的形式进行的,在进行色彩变化时要先选定变化的区域,否则,整幅作品的色彩都将发生变化。

所以,本课就应该主要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讲解“层”概念和色彩变化功能上。

运用电脑上课,学生兴趣非常高,只要交给学生操作方法,学生就能掌握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改变和完善色彩的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以讲授法、演示法进行教学,学生以自己练习、欣赏评价、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

1、教师播放几幅艺术人像图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引入课题。(可以“艺术人像设计”为主题)(1分钟)

2、学习有关的色彩知识,认识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光的三原色。以色谱在电脑上示范,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教师事先制作幻灯片进行展示,并根据背景的色彩需要,选择合适的图片作品输入电脑,放入指定的文件夹内作为素材。)(4分钟)

3、初步认识图像处理软件phtshp,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重点讲解“层”概念和色彩变化功能。(10分钟)

图层就相当于一张透明的纸,如果在一张纸上绘画,当需要添加新的图案时,就可以在原来的纸上再铺一张纸,再在这张透明纸上绘制图形,并可以通过移动这张纸的位置来改变两层图案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多层透明纸。一幅作品是由多个图层合成的,每层可以单独修改编辑,对其它层没有影响。教师演示改变图层效果来改变作品背景的操作方法。

色彩的变化可以从色相、明度、饱和度进行单独或同时改变。菜单操作分别为:图像-调整-变化,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教师分别演示改变前景或背景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操作方法。操作前一定要选定需要变化的区域。

4、学生根据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利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选择合理的背景和色彩效果,并根据自己的创意,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作品要有一个基本的色彩倾向即色调。)(25分钟)

5、全班欣赏作品,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5分钟)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要能够根据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运用电脑创作出符合自己基本的色彩倾向的作品就是成功。评价的关键点首先是能根据创作的需要有自己的基本色彩倾向,其次才是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且最好能够辅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

1、是否积极参与,并喜爱电脑美术的创作活动。

2、能否运用电脑技术完成一件色彩图,并能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和谐课题研究计划”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开放情境中,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活动。从而使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地和谐。

1、活动汇报课。

2、调查材料、研究报告。

(一)内容。

1)主要研究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家长的和谐。教师与家长的和谐等,由此来促进一个班级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通过班级的和谐达到全校的和谐。

(二)方式。

1)对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初中生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看法和要求。

2)对调查报告进行认真地分析并写出可行性报告。

3)通过研究和讨论制定可行性方法,并加以实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20xx年5月—20xx年8月。

工作:

1、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

3、确定美术课堂和谐教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4、确定研究班级。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时间:20xx年9月—20xx年8月。

工作:

1、基本模式的探索。

2、开展形式多样美术课堂和谐教学学习活动。

3、收集数据。

4、做好阶段总结,撰写阶段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时间: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工作:

1、改进工作,探索更有效的实施模式。

2、继续开展形式多样语文课堂和谐教学学习活动。

3、收集各种实验数据。

4、做好阶段总结,撰写本阶段总结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时间:20xx年1月—20xx年7月。

工作。

1、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工作。

2、申请课题结题。

3、做好各种准备,迎接评审。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因此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从小养成有想法、有思维、有逻辑、大胆想像,能通过美术语言勇于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性思维。

我将积极对校园及校外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开发,并通过关于水粉、水彩等绘画颜料的实践、运用与研究,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直观的条件。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1、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方式。

(1)观察生活可以想象。

(2)内容情节可以想象。

(3)物体形象可以想象。

(4)图案可以想象。

(5)色彩也可以想象。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联想的方法。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点。

4、观察生活中喜欢的感兴趣的各种事物特征。

5、让课堂更加生动的和生活联系起来。

1、通过作品欣赏激发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创设情景,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丰富的意象,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有限,知识面也不广,脑中的基础的图象信息少,限制了想象思维的拓展面。而想象和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一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充实学生的图像信息,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的感性思维得以发散,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3、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观察要细致,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想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4、通过图画创作,训练想象力。

英国画家雷诺兹认为,艺术仅仅关系着头脑的两种功用,即想象力和感受力,儿童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丰富。他们常常用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现时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不切实际地要求小学生注意人物、动物造型准确和真实性,只要他们在结构比例上反映出空间的关系,透视表现大致反映出空间关系和思想就可以,色彩上只要清晰、明朗,不要过多地加以限制,允许他们的想象,自由发挥。

5、组织学生去户外写生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辅导,促进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创设良好的美术氛围。

6、定期对学生的作品展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学习相关理论与技能、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申请立项,报有关部门审批。

2.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农村小学美术辅导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作业作品进行各种形式的展览参观,及时发现实施方案中的不足和启动过程中的失误,进一步完善方案;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国内外优秀辅导经验,在实际教学辅导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总结先进经验,拓展研究,重点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不断深化并提高,不断反思和开拓创新。

将前期的计划、反思、论文及活动开展的图片收集整理为结题收集资料,完善课题工作。根据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活动要渗透课题精神。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

形成总结性成果:过程资料、活动实录、学生作品、专题总结、研究论文。

2.论文,案例。

1、完成教师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学校美术活动开展情况,经课题组成员商议,了解我校开展美术活动的现状,了解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认知、重视程度、教师的指导水平、以及开展美术创意活动所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特设置了本次调查。通过调查,真实地反映了我校教师自身的美术专业素质及对美术教学的认识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了问卷结果,撰写了具体措施,形成了调研报告。我校班共6个班,18名教师,采取不记名方式如实填写问卷涉及的10个问题。此次调查问卷全园共发放10份,大多是三年级学生,收回率100%。

2、多种渠道,打造小学生创意美术特色,从生活中总结创意灵感。

(1)倾力打造创意美术特色班级。

通过创意美术活动,加强了师资的培训,教师的美术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校园室内外环境蕴含教育价值,有彩泥、线描、水粉画、综合材料画等等;教研活动层层递进,进行了创意美术活动现场展示,利用节日举办创意美术作品展。

(2)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教师研讨会针对本班创意美术开展情况进行讲述、反馈,达到经验交流,共同进步。

(3)开展“创意美术教学组织与指导经验交流座谈会”。大家谈体会、谈经验,共同认识到,创意美术活动在校园开展的意义,教师们撰写了相关教育随笔,论文,案例分析等,提高了我园教师组织与指导创意美术活动的能力。

(4)归纳、整理小课题研究中学习资料相关的文字、照片、录像等各种资料,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所积累教案、论文、案例分析篇、照片等。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教学的设计、方法的改变、评价的多元,都体现了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了,能根据班级幼儿的能力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完成创意美术作品,改变了作品单一化。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增强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3、完成了小学生创意美术活动问卷调查(教师问卷)。

4、完成了小学生创意美术活动问卷分析报告。

5、收集小学生创意美术作品、形成研究成果。

我们在与学生共同建构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创造空间,但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队伍的不断更新,新任教师的增加导致教师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培训、学习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校生活创意美术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2、《7--12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二、问题的提出:

本班幼儿都是刚入园的新生,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认识,许多幼儿连色彩的名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好看。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他们对于不知道、不认识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小小的一盒油画棒里蕴藏了无穷的乐趣,吸引他们想要去认识、寻找与发现。幼儿园美术活动很大一部分都与如何运用色彩有关,而此时又是本班幼儿认识色彩的关键时刻,基础打好了他们今后将收益无穷。所以我们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色彩,将《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列为本班的美术课题研究。

三、研究对象:小二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五、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一)准备阶段: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