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9 11:44:46 作者:笔尘

教学计划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在为编写教学计划犯愁吗?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课堂实录]:

(投影出本课生字)。

滩浅沐浴倾。

舒剧赏店耀。

师: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点到的同学大声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跟读正确读音)。

生:开火车认读、抢读。

师:(投影本课词语)。

倾听聚集闪耀璀璨。

阳光和煦碧波荡漾。

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这些词语能读好吗?

生:做小老师领读词语。

师:(出示长句)。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分别读长句。

[效果与分析]:

课上到这里,我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在一点点地降低,从字到词、再到句,都是由教师认为好、认为难而出示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感到比较乏味,提不起兴趣来,处于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佳。整堂课给人以沉闷、枯燥之感。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教学效果,问题关键出在教师牵得过多,虽然不能否定教师出示的这些词句不是好词或难句,但并非对于全班孩子来说都难,教师要求学生相同划一地进行朗读,实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因此出现了难句不难,个体认为难的句子却没能得到练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状况。

第二种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投影出本课生字)。

滩浅沐浴倾。

舒剧赏店耀。

师:同学们一定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开展一个小游戏你读我听,同桌相互评一评。

生:同桌相互认读生字,检查纠正。

*效果:全班参与,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读得认真,评得仔细。

师:这一课有很多很好的词语,同学们你们想怎么学习它们?

(投影出示)倾听聚集闪耀璀璨。

阳光和煦碧波荡漾。

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生:我想读一读第三行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生:我想教一教第一行,请大家跟我读倾听聚集闪耀。

璀璨(全班跟读)。

生:我想说一说阳光和煦的意思是说阳光照在身上,感到很暖和的意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结合图画加深理解)。

生:我想问一问人流如潮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帮帮我?

(众生举手)。

生:请黄文华帮帮我。

黄文华:人流如潮的意思是指街上、商店里,人像潮水一样多。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谢谢你!

黄文华:不用谢!

*效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尔后还有部分学生认读词语,教读词语,向大家介绍自己对某个词语的意思,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或是就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提问,学生间互相帮助解决。

师:把这些好词带到文章当中,再读一读,画出你认为难读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句。

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在小组里提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生:共同练读难句。

师:在小组练习后,你还感觉哪句比较难的?提出来,大家练一练!

生:提出第四自然段第二句比较难读,(师投影、当即画出)。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齐读,再练练。

*效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同学们在积极、融洽的状态下反复练读了难句,既帮助了别人,又巩固了朗读。

[案例分析]:

将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孩子们一下就活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最好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了游戏、自由选择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注重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在学习词语时,对于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学生,他们能选择读一读词语;对于字音掌握较好的学生,他们能选择教读词语,全班在跟读时又对词语得以巩固;对于课前查过词典或知识丰富的孩子,他们能选择告诉大家某个词语的意思,加深大家对词语的理解。而对于善于质疑,都某个词语不理解的孩子,他们又能有提问和选择伙伴解答的机会。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照顾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家在主动地学习、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课词语,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可见,同一个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

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2.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模板。

8.《一夜的工作》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欣赏。

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在每一组分法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法发。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大家向四周看一看:今天又有很多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那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鼓掌欢迎)。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快,谁再来示范一下,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来做几次拍手的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现在谁来说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啊。(板书: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与合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与合。

前几天我们在农家小院里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现在我们再次到农家小院里帮助老婆婆解决2个数学问题:

老婆婆想把4个向日葵放在2个筐里,要求是:每个筐子都不能空着,也就是每个筐子里都有向日葵,谁愿意帮助老婆婆分一分啊?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教师板书。

谈话:根据小朋友的摆法,你们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好了,小朋友们知道了4可以分成几和几,那么,现在老师分过来问了,几和几组成4?

2、学习5的分与合。

哦,老婆婆的问题是把5个玉米棒放在2个盘子里。小朋友们能不能一个不漏地找出所有的分法呢?请同桌的2个小朋友一起来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分法。老师要看一看哪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而且要分得完整。

好了,小朋友们通过动手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注意:一共有几种分法?提问小组回答,边回答边板书,表扬分得完整的小组。

指名读5的组成,提问根据5可以分成几和几反过来怎么说?(几和几组成5)。

3、比较4和5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5比4多一种分法)能不能分成2个相同的数?

(三)巩固练习。

1、21页做一做1、2。

2、老师说数字,同桌之间摆卡片。

3、23页3、4。

4、22页做一做2题涂一涂、填一填。

(四)总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材分析: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滅法”单元中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掌握1-5各数的组成和分解,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欢和理解,最后能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内容:分与合。

教学时间:20xx.9.2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小花朵,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图中有几朵花?

2、请圈出从右往左数第三朵花。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

放进两个里,大家想帮帮地唱?

二、新授。

(一)学习4的分合。

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

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再请小朋友们。

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

4、练习巩固4的分解与组成。

出示苹果图,要把四个苹果放进两个盘子里,应该怎么分?

学生回答。

(二)学习5的分合。

2、小朋友们用彩笔代替玉米,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

4、学生反惯,师板书。

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6、开火车来现固。

三、练习。

1、“做一做”

2、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2和3的分合。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自评:本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开心,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些朦胧的认识。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对于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运用、巩固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

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

2、教学5的组成。

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课件)。

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

三、实践应用。

1、游戏:猜一猜。

2、游戏:搭房子。

3、知识运用。

(1)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

(2)游戏公平吗?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2-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因而课始,我以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学生的排队、教室里的分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一猜、搭房子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习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最后出示课本23页练习四的第3、4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原有的一些教学设计并未如期进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设想是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不同摆法,可是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习,基本各自摆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会模仿。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值得思考!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识字学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分角色表演。

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的:

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听说训练的最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设计题。

2

北京将在召开奥运会,请以“北京奥运”为主题设计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

告知孩子搜集信息的渠道――全体性、注重合作、注重语文性。

2、《赠汪伦》的教学思路,综合评述教学过程。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http:///news/《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答:优点:1、教学方式和平时的不一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作者动用了很多教学资源,音乐、美术,加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

2、多用课件,第二步中看情境使用时机过头,一览无余,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我们的课程站在实践关怀的角度,通过对相关课例的研究和解读,让大家明了新课城理念下如何做好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基础1个原则:以学定教。

2个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课程特点、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前的相关教学经验反思等。

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文本读细。没有对文本的深度接触,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所以,文本细读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3。

文本细读,可以通过对话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心理,以便更充分地解读文本;对话编者,了解其将文章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用意,发掘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对话文本,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以及文本从语言、情节、形象到意蕴、情感的表达,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对话读者(儿童),探寻儿童阅读童话的审美体验,并在儿童的体验中激活成人的思维和情感。

教师主体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我们所谈的教学活动,更多地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的行为,教师的品格特征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效率。那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目标定准。

2、有针对性3、明确具体。

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年段目标有别,不可能把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解读到的所有信息都写到教学设计中,所以,应抓住本质去粗取精,精减非本质非重点的内容,精选与课程目标,文章主题相契合的内容,重点品读与教学目标、文章主题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中对于最后一个环节“鸟儿对灯火唱歌”的处理。(三)设计落实。

2/3。

杨再隋老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我们语文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用足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过多依赖于多媒体,更多地摆弄花架子。

确定三点和两线是把教学设计落到实处的关键。

怎样针对学情定准重难点呢?这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统筹考虑,然后细化过程,加强引导,使学生情感与认识上的“盲区”逐步过渡为“最近发展区”。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建议我们抓住“三点”,那就是重点、难点、发散点。

例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我们把“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基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把“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深层次体会鸟儿的内心情感”作为本课的难点。关于发散点,作者没有具体描写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这个过程隐藏在鸟儿的三次问询中,所以,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鸟儿的执着的追寻。后边的“两看”,也可以作为发散点,引发学生想象。

两线是什么?教线和悟线。例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教师教的线索就是“四次对话”,学生悟的线索是小鸟对友情的执着,对诺言的信守,以及他们之间超越了生死的友情。

3/3。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方案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景色。

3、探究“山市”形成的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往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象,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注释)。

投影补充: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画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投影)。

奂山青冥飞甍高垣睥睨连亘霄汉逾时倏忽。

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不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思考:

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画出表时间的词语)。

明确:三个阶段:(投影明确)。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4、请学生依照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描写的方式展示你脑海中“山市”的景象。

(选取几个,实物投影)。

5、再次朗读全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学生发言)。

(投影补充关于“海市蜃楼”的小知识)。

2、你能根据这个知识来推测“山市”形成的原因吗?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探究出的原因。

4、齐读课文一遍。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朗读课文。

2、课外查阅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小学语文课文《跳水》教学设计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提示课题。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于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于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生字: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形近字组词:

艘(五艘)撕(撕碎)航(航行)咧(咧嘴)。

搜(搜集)嘶(嘶哑)抗(抗争)冽(凛冽)。

瞄(瞄准)桅(桅杆)唬(吓唬)鸥(海鸥)。

描(描绘)脆(干脆)虎(老虎)欧(欧洲)。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缓缓——慢慢。

庄严——庄重沉痛——悲痛。

矫健——强健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慈祥——慈爱。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焦急——耐心幸福——痛苦。

慈祥——威严醒悟——迷惑。

放肆——规矩。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课《花钟》教学设计

《花钟》是一篇具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 —————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儿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全文紧紧围绕“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这一句话来展开。第一自然段按顺序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第二自然段以设问的方式来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关联词“为什么”“原来”“比如”“还有的”是理解的突破点;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表达方式丰富,非常适合朗读。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写“凌晨”、“暮色”、“蔷薇”、“干燥”“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4个词语,正确书写“醒”、“修”、“播”等几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干燥”、“灼伤”、“欣然怒放”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由读到学,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和乐于创造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描写花开的句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要应用到平时的写句中,这是本文的重点。教学难点:尝试对一些句子换一种说法是本文的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年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不能科学客观地去评价,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又非常喜欢的.植物,但是学生们仅仅是喜欢看、喜欢养,很少甚至于没有学生去真正地观察过花,观察过花的开放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需要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来认识文中提到的各种花,了解花的开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多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以求达到更为直观形象的效果。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拟采用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地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技能的形成为载体,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师准备《花钟》课件。

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钟声可以告诉我们准备的时间,可是你们知道吗?自然界的花也像钟表一样能报时呢。有位植物学家还把不同时间开的鲜花栽在一起,组成一个“花钟”,你们想了解一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花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

(二)自主朗读 整体感悟

1、学生自主朗读,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出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请学生说说什么叫“花钟”。

3、欣赏花钟图片(课件出示),介绍有名的花钟。

4、(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坐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神奇的“花钟”。

5、 “花钟”有什么作用呢?(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6、引导学生体会“刚刚”和“大致”用词的准确。

7、指导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入境入情 品味花美

美妙神奇的“花钟”上有哪些花呢?这些花是怎样陆续开放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吧。

1、识花名

(1)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出花的名字。

(2)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花?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九种花的名字。

2、 品花时

(1)这九种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呢?

(2)你们觉得这一段描写时间写得好吗?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段中的时间写得好在哪里?好的地方可不止一个。

(3)学生交流反馈。

(4)提示:在描写最后三种花的时候,时间是放在什么地方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是啊,在写文章的时候,在恰当的地方做一点变化,读起来就不会觉得单调了。)

(5)为什么有的时间后面要用上“左右”这个词语呢?因为花儿毕竟不是钟表,它不能像钟表那样精确到一分一秒。也许昨天是9点开放,而今天是9点过几分才开放,可见,作者用词十分的准确。怪不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你只要看见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了。“左右”和这句话中的“大致”用法是一样的。

3、赏花开

(1)师连起来说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问:听老师刚才说些什么了?(课件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2)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单调、干巴、乏味无趣)

(3)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文中是怎样写的?

(4)划一划:划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花儿开放的。

(5)赏一赏,填一填:课件播放花开视频,学生欣赏并填句子。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

蔷薇

睡莲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花

(8)读一读:鲜花用自己的开放这种特殊的、美好的方式告诉你、我、我们大家时间。咱们也来做做花钟,读出花的陆续开放,你喜欢做哪一种花,就自己站起来大声读她的开放。现在,让咱们用美妙的朗读、用开放这种美好的方式告诉大家时间。

(9)这段末尾用了什么符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什么花会在整点开放呀?(课件出示:花儿的名称、图片和开放时间)

(四) 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1、用最快的速度朗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讨论: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在段中勾画出原因,读一读。

5、作者以什么花为例来说明?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植物开花时间同温度、湿度、光照及昆虫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一位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钟。多有趣呀!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多媒体出示)

1、自己完成或与同学合作,搜集24小时内陆续开放的花,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花钟。

2、画一画或写一写自己心中最美的花。

花钟

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1、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闪亮之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3、能自选或自拟题目。

学情分析习作要求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写过《我的自画像》,介绍过自己的朋友,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来介绍。因此此次习作重点指导学生在认真思考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或请周围的同学、老师、家长作参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写下来,写完后能读给同学听,与别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增强自己的信心。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目光仍然是锁定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小圈子里,学生生活中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可以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自己的话说呢?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难点: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准备。

1、课前请长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2、预先选好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一篇习作。

2、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和本领。

第二课时目标:

1、独立撰写习作。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并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讲评习作,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并能从老师分析的习作问题和介绍的优秀习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继续用朗读自己习作的方法与别人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

课时1备课时间09.23教学时间第五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特长、本领介绍清楚,采用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2)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3)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三、尝试运用,口述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

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

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四、学生自行习作。

课堂练习学生自行习作。

小学语文课程方案

通过多姿多彩的富有儿童情趣的赏叶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在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a、各小组分门别类采集叶子。叶子大致分三类采集。

(1)、象形叶:如心形叶、掌形叶、针形叶、锯齿形叶等等。

(2)、可食叶:如菠菜、韭菜、海带、茶叶等等。

(3)非象形又不可食叶。

b、查、编、演、拼。

叶子采集好后,各小组进入第二准备阶段,各组员仍分工合作。

(一)查资料查叶子用途以及介绍各种叶子的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编演有关叶子的童话剧、相声、小品、诗歌等。

(三)用文艺演出形式表达叶子的形象、用途以及对叶子的品味等。

(四)拼制美丽的叶子图画如叶子动物世界,小巧精致的叶子标本书签、美丽的风景、地图等。

1、简短的活动仪式。(选派一名主持人主持)。

2、赏叶汇报。

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室提前布置好各小组赏叶展览角。

(1)活动开始后,依次由各小组长或代表介绍采集的叶子品种、用途和对采集的叶子进行了哪些创造性的活动。如编辑叶子手抄报、整理了写叶的诗歌、散文、查到了哪些叶子的产地、用途等。

(2)请同学们欣赏各小组自编自演的叶子童话、叶子诗歌等。

(3)大家评出赏叶最佳小组,对组员加以鼓励。

(4)教师对此次活动做简短而富有启发鼓励性的总结。

活动结束后,要求同学们谈赏叶收获,写出赏叶心得,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活动日记。

此次活动同学们一定参与热情高,长不少见识,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益处,也一定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家的教学设计

1、出示挂图,看图回答问题。

2、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指名在图上找到它们的家,将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3、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齐读。注意读准三拼音。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要求看准音节,读准字音。

3、指名试读,教学生字。

强调读准边音、前鼻音、翘舌音和轻声。

4、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看课文后笔顺提示,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安排。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加点的字口头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蓝天是白云的家。

(1)点名读。

(2)作者把蓝天比做什么?

(3)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4)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让老师感受到白云像在蓝图悠悠地散步?

树林是小鸟的家。

(1)点名读。

(2)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3)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句。

(1)这句话很长,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连贯。

(2)白云、小鸟、鱼儿都有自己的家,该多幸福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

(2)小黑板出示句子。点名读。

(3)什么叫“祖国”?引导感受交流,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4)小结。

(5)齐读第二句。

3、指导朗读全文。

4、练习背诵。

(1)各自练习背诵。

(2)指名配上音乐背。

(3)全体起立,加上动作齐声背。

三、练习说话。

1、激趣。

这首诗写得多美啊!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个小诗人,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2、练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读。

2、教学偏旁:禾木旁、宝盖儿;认识新笔画弯钩。

3、集体书空。

4、教师范写生字,着重强调关键笔画。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枝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则无所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以思维为核心,必须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同时,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同时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背景及有关人物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探讨,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探讨过程中学习前后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文章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哪一方面使你感到佩服?(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究专题:“神机妙算”最具研究价值,以此突出重点。)。

(二)精读课文,学习研究方法。

1、自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读读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带着疑问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己去感悟。)。

2、交流: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解: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体会鲁肃和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时的不同的心情。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小结学法,类化研究体验。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阅读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诸葛亮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悟”的过程就是思考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味语言文字的滋味、体会语言文字情感的过程。)。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集中了“研究”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提炼质疑,拓展研究范围。

1、理解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实质是“通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2、质疑,解决相关问题。

(五)开放练习,延伸研究渠道。

1、课后练说。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通过课外研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其他人物的鲜明个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