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口算除法说课稿大全(19篇)

时间:2023-12-25 16:05:40 作者:琉璃

教案模板能够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些教案模板范文展示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在方法一的讲授后,有一个问题是今后值得关注的,即应该让学生在一种紧迫的状态下完成学习内容,尽管本节课节奏把握时间控制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对于学生思维的控制还存在问题,侯主任提出后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并进行充分的解决。可以说,通过一个寒假的反思总结,上学期后半段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不能“放权”给学生的问题,通过开学后主任的两次听课反馈情况看得到了明显的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看似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通过假期的沉淀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之后应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其他缺点,及时弥补,希望自己经过老教师的不断点拨能够在课堂教学方面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子!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联系。

《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三)、说学情。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对口算求商的方法已经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说教材处理。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1、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教育理论支撑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着重采用引导探究、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展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

(二)、说新知教学的创新点。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因此,在设计上我以为庆祝元旦布置校园为主线,穿插教学全过程。

1、复习引入,引出新知。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推动后继知识学习的重要经验。所以我安排了以下复习内容:

一、口算。

二、看下列各数接近哪个整十的数,请写出来。

87≈91≈63≈39≈24≈86≈。

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我随机的请学生口述20÷4的口算过程,并板书于黑板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接着,抛出问题:你能口算80÷20等于几吗?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2)、合作研究,形成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接着,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相应的板书:方法一:因为20×4=80,所以80÷20=4;方法二:因为8÷2=4,所以80÷20=4。

这里重点讨论方法二:你们谁能说说为什么去掉0就行了?把你的想法用你的方式在练习纸上表达出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用画一画。从而引导学生8÷2实际是8个十除以2个十。

最后,让学生再说口算方法。

师:同学们有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运用方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我在学生探究出方法后,出示“40÷20,100÷20,60÷20,80÷20”四道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请学生说出“60÷20”的算理。

(4)、引发冲突,探索估算方法。

学生完成四道口算题后,我对学生说:“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请你口算。”我出示了教材想一想中的“83÷20≈,80÷19≈”,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与前面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接着通过讨论、反馈、归纳得出估算方法。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迁移解决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2)题,有利于学生知识同化,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练习处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因此,在练习设计上,我深入解读教材练习设计的同时,对练习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造,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形成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评课稿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现在为什么只涂2格就可以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接着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老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几格,怎么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理由。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且《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没有内容),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建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评课稿

听了xx老师的这节课,收获很多。

1、本节课是口算教学课,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充分的挖掘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落实学生的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能力,面向全体、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2、本节课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的口算教学和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针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规律,总结规律。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习,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组合作学习。

4、课堂教学中体现算法多样化,并能引导学生选择优化算法,整节课教师比较重视口算算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5、小组活动有效,分工明确。

6、邓老师说了一个“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后面的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这个很好,从后面的学习中可以看出,学生根据这个就能自行总结口算的类型。

7、练习应该也很精彩。

建议:

1、80÷20=4,邓老师说应用应该怎样写才完整呢,学生说加单位,邓老师应该在黑板上写出来。

2、每一类型的口算在学习过后应该及时巩固一下,我看到邓老师有设计,但应为时间问题没有呈现很可惜。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的评课稿

听了我校冯老师执教的《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前的情景创设很好,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准备练习题很好的构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桥梁,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会正确迅速的试商,是笔算除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开始冯老师安排的练习题“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既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又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另一道口算除法练习,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三)创设情景,体验新知。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在本课中,冯老师创设了去新华书店买书这样的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问题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再次体验,感悟发现。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冯老师放手让学生不断的尝试、探讨笔算除法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体现知识的层次,关注思维价值的提升。

教师简单指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并能较准确的进行计算。

总之,教者在教学中,从生活情境到数学情境,能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操作、思维、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比较,讨论、总结较好的掌握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虽然这节课效果良好,但我个人认为也有几点值得探讨的地方:

1如果老师的语言再生动些,会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

2在教学中,教者应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同学,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相应的指正。

3虽然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但计算是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的,因而,在学生计算结束了以后,仍应按照常规,带上单位、写上答语。体现完整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乘法》说课稿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口算乘法,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会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本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通过几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以后理解关系式 “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做好铺垫。再以物体的运动为背景,选择两个来自生活实际又具有特殊数值的两道算式16×3、160×3作为引导学生口算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重难点:重点是掌握口算方法,难点是正确进行计算。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比较中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第一,出示各种交通工具图片,从找数学信息中,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人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列出算式16×3,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对比中优化算法。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特快列车每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列出算式160×3,让学生通过和16×3的口算方法的比较之下,自主得出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第四,师生一起小结算法揭题,并质疑拓展,使学生举一反三中得到知识的迁移

第五,完成课本第47页1、2、3题

第六,全堂总结,谈收获。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由于教材内容呈现得比较简单,怎样才能扎实地让学生学会,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着实让我费了不少思想。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题图中进行教学。教材安排的例题讲完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接着是与之相对应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题图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在教学上就转变得比较生硬,不利于学习的顺畅性。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主题图中的气球把整堂课的口算和估算串起来,让学生在一个大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讲清80÷20的算理。我想班里中下水平的学生在80÷20等于4还是40时,肯定会出错,因此算理的讲解应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利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清晰、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计算80÷20可以计算8÷2.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我感到整节课教学思路一般,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有欠到位,时间把握不是很恰当,最后能扎实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新课标四年级芦花鞋说课稿

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深深的感谢!我首先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要慎重地告诉你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我们在本学期的工作中,能够及时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相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下面我把本班的有关情况向家长们做个汇报:

一、汇报班级工作。

我们班共36人。男女各半,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努力。一个学期的风风雨雨,也让我们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对我的学生充满信心。但也不可否认,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和老师密切的配合起来,共同打造您孩子的美好明天!

(一)品德方面:我应该很自豪的说,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很棒。尽管他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的德行都是好的。比如谁忘了带东西,准会有同学抢着借给他;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总之,在班里已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好风气。

(二)学习方面:我们平时常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这也说明学生与学生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同样存在着基础、智力、毅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学习上也表现得千差万别。全班36位同学,学习很好的约6人,较好的约8人,一般的约14人,较不理想的约8人。上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全班总评均分:78.75分,最高分:91.5就是邓永玲同学。有一人不及格(51分)。数学:总评:76.6分,90分以上有两人(张诗敏95分,何明展92分),有3人不及格,最低分:35分。

(1)学习优秀的同学有邓永玲、张诗敏、赵雨、龙娴、梁海伦、念诗舒等同学,学习一直让家长和老师很省心,他们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听讲专心,发言积极的同学:念诗舒,龙娴、周伟、梁海伦、陈林等同学。她们上课专心听课,积极回答问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4)其他方面:我班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热爱劳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存在问题。

当然,我们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上总有学生管不住自己,不仅不认真听讲,还要影响别人;部分男同学太爱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课下爱追逐打闹,安全问题令老师担忧。部分学生身上带钱,爱买零食。这样既养成爱乱花钱的坏习惯,又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有时他们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言行自由散漫,违反校规校纪……突出表现在:

1.作业方面。

从上学期来看,我班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相当地不理想。总有极个别同学总是不能完成书面作业,或者甚至干脆不写,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可能有家长朋友感到不理解:我天天都问他的呀,怎么还会少作业呢?所以,当您在检查作业的时候,不能简单地问:作业写好了吗?这时,有一些有惰性的孩子就会回答:“我写好了!”而实际上呢,他可能一个字也没有写。此问,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烦请各位家长对照着记的作业一项项查一遍。当然,有些家长也很苦恼,是要查作业的,但不知道孩子什么作业,搞得家长也很被动。因此,大部分时间我会把每天的作业发到您的手机上。而对于老师布置的软性的作业,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背课文,熟读课文,背古诗,大量的阅读,查找资料等等。

以上这些不良现象,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得到了印证:部分学生写字太潦草,没有恒心、耐心。这些同学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好好做题,做完了也不检查,有的书写还十分潦草。导致考试成绩直线下滑。

所以,我恳请各位家长,一定不要让你的孩子因为态度的不端正而带来将来的遗憾,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从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家庭作业开始!

2.学习主动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同学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业,因此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经常在赶作业,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3.自信心严重不足:特别是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由于学习跟不上,对学习失去兴趣,这要加强正面引导。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学现象,要引起重视,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4、学生的一些良好习惯没有形成:个别学生,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差了一点,在校的表现如:早读到校后不能立即抓紧时间早读,上课听讲不专心,课后作业没有保证,订正作业更是采用能拖则拖,能漏则漏的方式与老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家的表现如:周日等放假期间不能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观念不强。对此,我们老师会更进一步加强引导,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在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检查要跟上,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说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而疏忽了教育,一旦发生不良的后果,后悔就晚了。另外,上学期,每周一就有大部分学生迟到,有些还是家长送着来,居然还迟到。而有个别家长,孩子生病不能来上课,也不主动跟老师请假。很多次上课了还不见人,还要我主动打电话问他。希望在孩子生病或因为其它原因不能来上学时,要提前向班主任请假。否则按旷课记。

总之,要提高学生成绩并不难。这里要做到的就是三个字:一个是“勤”,另外两个就是“坚持”。要做到这三个字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不光是孩子要这样,家长教育孩子更要这样。扮演父母的角色是不可以省时间的,身为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而不是越省越好!

三、其它方面。

.提醒孩子每天佩戴红领巾。星期一升旗必须穿校服。

不得穿拖鞋、滑轮鞋进校,以防摔跤。

.保证孩子每天的早饭要吃好吃饱,它是每天学习的保证。

.教育学生不乱花钱,不在小摊子上买吃的,学校不允许带零食。

.每八名、十名同学一组,轮到值日时,一定要提醒孩子提前十分钟到校,搞好卫生。

住校生不得私自外出。

.晨检。学校要求每天上午第一节课进行体检,提醒学习提前到校,别担误上课,这些工作需要您的配合。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住校生每月补贴75元。是上学期快结束时才批下来的,所以上学期就一笔的发给大家了。但这个学期就不是这样了,要与考勤挂钩,在学校不认真完成学习、经常违规乱纪的住校生就不发了。还有,根据《北山小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规定,期末时学生考勤分不足60分的,另选它校。这样的学生,我们班已经有了,因为我们在前个学期开学时没跟大家说,所以没执行。这个学期就不是开玩笑的了。下面我把这个规定给大家念念:

尊敬的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但学校会尽力,家庭教育不可少,望家长重视,你们的孩子需要我们教育,我们的学生也需要您的呵护,一个学校要发展和生存,必须有家长们的关爱,希望家长处处关心爱护学校,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最后,我想说: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谢谢大家!请发表你的宝贵意见吧!如果想单独了解你孩子在校情况的,会后留下与我们交流。

最后,借此机会祝愿各位家长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新课标四年级芦花鞋说课稿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性,能够用验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通过自主探究、迁移类推,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共同交流与探究中优化算法。

3、逐步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验算的意识。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学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应用方法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笔算下面各题。

(1)指名板演: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2)交流方法: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结歌谣:数位对齐是第一,要从个位先减起,不够减时要退位,借一当十要清晰,借完以后要少1,认真仔细要牢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减法。(板书:笔算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借助知识迁移,进行试算。

(1)出示主题图。

(2)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请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板书:403—158=)。

(3)汇报交流:同伴互相说说笔算的过程。并找出错误原因。

3、小组讨论,对比提升:梳理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对比: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道题个位上还是3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但是十位是0,怎么办?(红笔描红横式中十位上的0)。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我们还是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就从百位退1,到十位做10用,十位就是10退1剩9,然后用9来继续减。

(4)教师一边板书正确的竖式计算的过程一边梳理计算过程:403—158从个位减起;3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当10,个位13减8等于5,十位9减5等于4,百位3减1等于2;403减158等于245。

(5)小结:当被减数中间是0的时候,需要退位的时候,我们要从百位继续退一当10用,之后十位中的10退1剩9,十位要用9继续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笔算减法。(板书:被减数中间有0的)。

4、验算:

(1)怎样验算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吗?小组内商量商量。

(2)汇报想法:

(3)小结:验算减法,我们通常可以采用被减数减差,看等不等于减数;或者把差和减数相加,看等不等于被减数的方法。

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画角》评课稿新课标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1、课的导入自然、轻松,既轻松复习旧知,又很自然引入新课,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三角板上除了直角,另外的2个角是什么角?你们想不想知道?很自然引入新课,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成一条直线,是不是角?勾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增强问题的意识。

2、教师能够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尽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节课最突出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心理学家皮来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其实,在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另外在生活中学生已接触了很多的角,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相关角的知识。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基础,符老师主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

3、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悟生活离不开数学。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

新课标四年级芦花鞋说课稿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三、说教法。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拓展说话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使用已积累的好词佳句。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四)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2.出示第一小节:

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

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4.齐读第一、二小节。

5.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第四节:

(1)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绿挤在一起,重叠、交叉在一起”。(板书:挤、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1)出示说话练习。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五)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2.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3.试背课文。全文朗读。

五、说板书设计。

绿

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挤、重叠、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1、出示口算练习:

2、提问:指出150×370×8400×5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生活情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80÷20=4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b.8÷2=4,则80÷20=4(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b.83÷20=4……3(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120÷30=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3、想一想:122÷30≈120÷28≈。

1、要求口算:

90÷30=150÷30360÷40=143÷70≈632÷90≈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3、练习十三第5题: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答:还有4个班级没有领到气球。

新课标四年级芦花鞋说课稿

《芦花鞋》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青铜一家做了101双芦花鞋,让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还把自己脚上穿的一双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边读边想,前后联系。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2.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进一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说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麦地,走进《芦花鞋》。(板书课题:芦花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2、梳理情节,了解故事。

(1)了解用空行标示长课文各部分的方法,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交流讨论,提炼小标题。

a、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善预习单上的小标题。

b、小组讨论,提炼出最佳小标题,写在词卡上,自由展示。

c、全班交流,共同评议,确定每部分的小标题。

(板书:编芦花鞋买芦花鞋芦花鞋卖光了最后一双芦花鞋)。

3.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小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联系文本,赏人物之“美”。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在卖芦花鞋的过程中,哥哥青铜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否更深?请在文中相关地方做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生自读,师巡视。

4.读第二部分,你觉得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吃苦的人)你从哪儿体会到?

你能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吗?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小结:阅读长文章时,边读边想,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就能拉近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自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读读这些语句,你读出了什么?(过路的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尽管,看出了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欢,青铜又是怎么做的?

从青铜的做法中,你想给他说些什么?

(四)总结归纳,读写训练。

1.同学们,青铜葵花生活在一个苦难的年代,但苦难并不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苦难。曹文轩叔叔在封底写道:

出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齐读)。

合上书本,想想自己,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交流。

老师希望这朵朵葵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驱散生活中的潮湿和阴霾,让好书永远伴随我们成长!

2.大胆想象,续写故事。

出示:他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根据自己对青铜的了解,把课文的结尾,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

(五)阅读延伸,推荐系列书目。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青铜葵花的世界,在美的世界里与作家曹文轩有了一个美丽的约会。

2.曹文轩先生的作品情节美,人性美,语言也美,他把这一系列歌颂美的作品称为“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出示:“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根鸟》《细米》《狗牙雨》《野风车》《红瓦黑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

3.让我们带着向往与追求继续走进曹文轩的纯美小说中,走进真善美的世界中!

(六)板书设计。

20芦花鞋。

编芦花鞋。

买芦花鞋。

芦花鞋卖光了。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听了邓老师的这节课,收获很多。

1、本节课是口算教学课,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充分的挖掘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落实学生的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能力,面向全体、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2、本节课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的口算教学和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针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规律,总结规律。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习,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组合作学习。

4、课堂教学中体现算法多样化,并能引导学生选择优化算法,整节课教师比较重视口算算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5、小组活动有效,分工明确。

6、邓老师说了一个“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后面的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这个很好,从后面的学习中可以看出,学生根据这个就能自行总结口算的类型。

7、练习应该也很精彩。

建议:1、80÷20=4,邓老师说应用应该怎样写才完整呢,学生说加单位,邓老师应该在黑板上写出来。

2、每一类型的口算在学习过后应该及时巩固一下,我看到邓老师有设计,但应为时间问题没有呈现很可惜。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正确熟练的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提高口算能力.。

复习准备: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05=(3个500是多少)。

7800=(800个7是多少)。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15005=(把150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56007=(把5600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1500300=(1500里面有几个300)。

5600800=(5600里面有几个800)。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尝试探索: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样的口算除法?请举例说明.。

在学生举例之后,教师举例:20xx27093201045050。

说一说这些算式的意义,你是怎样口算的?

归纳:

(1)看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2)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一个0,先不看,直接用0前面的数相除.。

2.这样的除法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3.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例4、例5(如果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例子,就可以用学生中的例子作例题.)。

500100=2400100=1200400=3600300=。

这些题目与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百数)。

这些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又该怎样进行口算呢?(教师补充板书课题)。

4.独立试算这些题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00里面有几个100;2400里有几个100;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36个百里有几个3百.)。

5.用你找到的方法口算:

7200800=4500500=1200600=2800400=。

1.通过口算刚才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当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百数的时候,口算的方法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样.。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1.同桌之间互相出几道这样的'口算题目,练一练.。

2.7001008004005500500。

40010054006002400200。

上面的口算对吗?为什么?

35000500=7。

4.列式计算:

(1)3600是400的几倍?

(2)3800与800的差是600的几倍?

(3)945里减去多少个300后剩45?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解疑。

新课标四年级芦花鞋说课稿

《芦花鞋》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以做芦花鞋——卖芦花鞋——送芦花鞋为线索,表现了青铜的勤劳懂事、淳朴善良。

课文用空行的形式安排内容,提示学生将课文内容分为几部分来理解把握,也是前面利用小标题的方法读长文章的延伸。教学时,一是提示观察文章的编排特点,发现空行的提示,二是要引导学生从具体事情中体会主人公的人物品质,三是引导入境悟情,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意犹未尽的描写。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3.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学能力的平台。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合作学习不仅能互通有无,更可以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疑惑,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拓展能力。学习一篇课文,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固然重要,碰撞思想的火花更加必不可少。我采用探究学习法,将故事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课外的延伸阅读、观察了解,感受生活中的善良淳朴。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作家曹文轩及《青铜葵花》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一来拓展学生的课外了解,激发课下延伸阅读的兴趣;二来奠定对本课主人公的初步认识,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及朗读情况。指导正音。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对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解决,教师视情况指导。

(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1.资料补充。读之前先介绍作者曹文轩和《青铜葵花》,重点介绍青铜一家的人物背景。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青铜卖芦花鞋的故事。

3.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主要做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的主人公是青铜,课文主要讲述了他雪天里卖芦花鞋的故事,青铜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懂事的好孩子。

(四)品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芦花鞋制作的工序是什么?为什么青铜家要做这么多芦花鞋呢?在课文第一部分中找出相关答案。

2.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体会到了青铜与葵花之间的纯真与美好,这一段展现了青铜与葵花的善良与淳朴。

3.积累文中描写芦花鞋的语句,感受芦花鞋的美。

句子: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主动去卖剩下的十一双芦花鞋。

2.芦花鞋好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示:好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地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3.想一想,青铜为什么执意在雪天出去卖芦花鞋呢?

4.家人与青铜的对话体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卖芦花鞋的经过。

2.青铜卖鞋的时候环境怎么样?提示:下着大雪,很寒冷,街上没什么人。

4.终于等来了几个人,青铜为什么认为那几个人不会买芦花鞋?

因为他认为,城里人是不会买他的芦花鞋的,他们只穿棉布鞋和皮棉鞋。

5.当那几个人非常喜欢芦花鞋,要买鞋时,青铜有什么反应?

青铜一直疑惑着,直到人家一个劲地问他多少钱一双,他才相信他们真的要买这些鞋。他没有因为他们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6.你觉得青铜卖完鞋之后会有什么感觉?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让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7.再次默读这一部分,说一说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指名学生回答。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青铜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下来准备卖(送)给了别人。

2.青铜为什么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提示:因为那个人觉得没有买到鞋,觉得很可惜,青铜心里很为那个人感到遗憾,这表明了青铜心地善良,善于为他人着想。

3.青铜最后是怎么做的?(脱下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去追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

4.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青铜在雪地上奔跑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五)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课文,谈一谈自己学完本课的感想。

2.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课文每个部分添加小标题。

3.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少年青铜在雪天卖芦花鞋,为了满足他人愿望甚至脱掉了自己唯一的一双新鞋卖给他人的故事,展现了青铜不怕艰苦,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本次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地概括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感受人物品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3、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二、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新课标四年级芦花鞋说课稿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带着泥土的气息,打开教材《花的勇气》,和作者、编者对话。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品味。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生命”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理念、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说的是一篇课文,其实是我从教18年的实践、思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人文性两者的矛盾中寻求平衡。基于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标,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学习,认识4个生字,理解“泛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花的句子。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重点: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难点:凭借例子,通过对话,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三、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法、学法互相牵制,融为一体。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课题为切入点,点上探究。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凭借文本的语言文字,力求和学生一起穿透文字的表象,感悟文本背后的意义,并在感悟中学习语文,关注语言,促使感情与智慧在阅读对话中交融共生。我还运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作为本课研讨问题,使学生读、思、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体验情感,突破重点。学法方面,本文是略读课文,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课前导读,明确阅读要求,自主学习,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我追求简约、高效、创新、和谐的课堂。本课安排一课时。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农村孩子实际,预设如下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始,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我是这样导入新课:茁壮生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勇气”两字要写的有力!

板书:的勇气。

释题:什么是勇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学生在激情的话语中走进文本。民主、自由、宽容、激励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浸漫课堂,并贯穿教学始终。

1、引导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题目,你有问题要提出来吗?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是呀,作者看到的究竟是怎么样的花啊,竟然拥有勇气?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第一步我们该做什么?(找写花的语句)第二步我们再做什么?(从写花的语句中尝试感悟花的勇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遇到描写小花的语句就动笔画出来。文中描写花儿的语句有两处: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

1、齐读这段话,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花颜色美、可爱、多等特点)。

2、揣摩作者描写小花的方法。(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你还划出了哪些语句?

(出示投影)——第七自然段。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1、师:花儿多美呀!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花的图片。

教师配音读此段,师生交流理解。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个时候老师不但被花的勇气征服了,也被你们的精彩发言征服了,谁愿意把感悟到的勇气放进这段话里面读一读?(指名读)。

(三)、小组探究体验情感。

师:小花竟然有勇气!这是作者看到的小花。可是你们知道吗?作者历经了好几次情感变化,让我们再次到课文中去,去寻找作者的情感历程。

(走进作者不断变化的情感世界里去,与作者的变化之心直接对话,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使文本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实其内心,沉淀其语感。)。

(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失望,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离开维也纳前没看到花,感到,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感到____________。

1、分小组合作学习:针对问题,浏览课文,认真倾听,大胆交流。

2、选小组代表展示所填内容。体会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惊这一系列心理历程。

3、个性化展示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小花那种不向冷风冷雨低头的勇气,那种在艰苦的环境里奋力拼搏的精神。那么作者又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你找出描写作者感悟的语句。

(出示投影)——第八自然段。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根据标点符号提示的感情读此语段。(问号、感叹号、破折号)。

2、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指导)。

(1)联系课文第五段理解“冷风冷雨”这一恶劣的环境。

(2)抓住“偏偏”理解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理解作者的震惊;抓住“如此的气魄”理解花儿的勇气;抓住“怦然一震”理解作者的感悟至深。

3、总结本单元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出示投影)——理解句子的方法。

(1)根据标点符号提示,读出感情,帮助理解。(2)联系上下文,完整理解。(3)抓住关键词语,深刻理解。

4、个性化朗读。

(这段话是作者的感悟所在,点睛之笔。读点睛之笔,方能悟其中之意。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语言积累,分析课文的能力才能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思考中陶冶心灵,在讨论中培育心灵,在倾听中丰盈心灵。)。

(四)、回归全组,升华思想。

这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让学生结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说一说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完成小诗人续写),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感受,升华思想。

师:听你们读到这里,我的心情变的凝重起来,作者由花的勇气悟了到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板书:生命的意味。

(出示投影)——我的小诗。

勇气是冷雨中迎春花绽放的花朵。

勇气是砖缝里小草探出的嫩芽。

勇气是……。

勇气是课堂上高举的小手。

勇气是夜晚独自一个人在家。

勇气是……。

(来,谁接着老师的话说出诗一般的语言)。

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不同,语句表达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五)、说板书设计。

略读课文的板书更应简洁明快。我选取了文章当中最能体现花儿勇气的三个词语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作为板书内容,随作者的行文思路横向推导出生命的意味这一主题。

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花的勇气——生命的意味。

神气十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设计练习更实效?怎样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一堂课下来,如何轻松的让学生接收新知识。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