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3 18:38:08 作者:XY字客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材的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些教学计划范文中,教师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3、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课时: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艺术观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涉及到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是一种很实用设计方案或设计报告。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按设计因素介绍设计的,分别为“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2、“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有怎样的含义?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3、由本文的说明,可看出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增强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自述”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改变人称,用第三人称介绍月球的情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了课题,你想课文会向我们介绍月球的.什么呢?

(先理解题目的意思:自述是月球自己讲述)猜猜月球自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月球介绍了自己的哪些内容?

点名回答(介绍了月球的本质属性,自己的名字,月球的特点,月球的光亮,月球上的气象特点,月球上山峰的高和矿产的多以及矿产的珍稀等)。

自己再读课文,回忆课文介绍月球的内容。

三、听课文录音,学习生字。

听课文录音,找出生字新词。

自学生字,并汇报自学结果。

难读的字:述、穴、穆。

难写的字:穆、穴等。

同桌互读,找出对方读错的地方。

点名读—全班读。

学生自己练习,再点名介绍,有说得不好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学生更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点名回答(主要介绍月球的本质属性及它的名字)。

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请其他学生解答。

读这一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有关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复习生字新词。

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谁能用第三人称介绍月球。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请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己去学习,弄清这个自然段的问题,到时候请你给大家介绍这个自然段。

教师随机进行学习各自然段。

抓住“约、达、近”等词,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1)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000公里。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000公里。

(2)最高的山峰达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最高的山峰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3)人们发现这儿有近60种矿产。

人们发现这儿有60种矿产。

抓住“因而”一词,体会词语的作用(因而是一个连词,表示结果)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严密性。

用“,因而”的句式,回答课后练习第3题中的问题。

三、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月球还知道什么?有问题的可以同学交流,进行解答。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

四年级《古诗词》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四年级《古诗词》教学设计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本次教学教师执教的是《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三首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内容浅显,生字不多。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诵读、想象吟诵、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1、会认、会写“蚕、桑、昼、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mp3音乐。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忆江南的画面,播放音乐。教师朗诵《忆江南》。江南的风景令无数诗人折服,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8页,我们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板书古诗词三首)。

2、想象一下,漫步在江南,你听到、看到、闻到些什么?(课件播放图片)。

4、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他喜欢田园生活,擅长写田园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配乐朗诵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让学生配乐欣赏江南风景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出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教师范读。

3、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4、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读古诗,解决所有的障碍。)。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美。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读一读古诗,借助注释和插图,互相交流,理解一下诗的意思。

思考:乡村四月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景美人勤)。

师生、生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进而,逐句吟诵古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我认为古诗教学更应多读。所以,在此环节,我主要采用齐读、个别读、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方法。力争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觉,读出魅力!)。

四、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教师总结,学生背诵古诗。

2、师生共唱本诗。

(设计意图当读诗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通过唱来抒发了。学生学诗的情趣更浓)。

五、自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生借助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2、全班交流,说一说农人在忙些什么?并用“才了……又”的句式造句。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吟一吟,用你熟悉的曲子唱一唱)。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乡村四月》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乡村忙碌的只有四月吗?”引出《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后,自主阅读,思考,感悟古诗,进而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再次体味乡村人们的勤劳忙碌。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1、在忙忙碌碌中,转眼又到丰收的季节了。看,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的确,乡亲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所以,许多诗人心向田园,情系田园,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那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诗词,拓展学习内容,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串起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的认知材料,用诗词中的语言和情感熏陶学生,这样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老师向大家推荐《山居秋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课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凭、踩、辟”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适当播放光盘片段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先读光盘看看优秀教师是怎么设计的,是怎样整体把握这个教材的,要安排哪些学生活动,为何要这样安排;再联系本班实际、自身实际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光盘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

3.教具准备:光盘 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1.猫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板书:猫】向它打声招呼吧!

从大家热情的招呼,老师感受到你们很喜欢猫,你喜欢猫的什么?今天来拜访我们的猫是老舍爷爷家的,老舍爷爷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猫和养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0,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次。

2.检查交流。

(1)指名读生字词。(小黑板出示)。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猫();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读1~3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

预案:

重点指导:

(1)老实。

(2)贪玩:任凭……也……。

用上“任凭……也……”说句子。

过渡: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确古怪。它的古怪还体现在哪里?

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秒钟。(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过渡: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这么尽职,非常古怪!

句子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句子4: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板书:高兴温柔可亲。

不高兴 一声不出无论……也……。

胆小:藏。

勇猛:斗。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猫的性格很古怪,现在我们来看看外面的同学是怎么理解猫古怪的,看看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观看光盘中教学理解猫性格古怪的的片段)。

交流。

过渡: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却非常喜欢它,大家能举些例子来说吗?

2.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句子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体会“蹭”

(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蹭出什么?体现什么?)。

体会“梅花”

比较句子: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

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句子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咕噜咕噜”)。

四、小结。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老舍爷爷笔下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春联公开课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幅春联。

2.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了解春联的一些特点(对仗、声律美),知道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

1

一、复习导入。

课前背诵《笠翁对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春联》一课。

生: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师:缩减句子。

生:春联增添气氛。

师: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齐读春联)。

师:诵读这些春联,咱们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二、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课文接下来讲的'什么内容?请大家认真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内容。

生:课文第2自然段讲:春联最讲究对仗。

师:春联讲究对仗,用文中8个字解释是?

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生:课文第3自然段讲: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用文中的3个字来概括则是?

生:“声律美”。

师:咱们归纳一下即春联的特点。

师:对仗,即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同时,声调也要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师:文中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绿柳”对“红桃”,是名词;“舒眉”对“开口”,是动词;“辞”对“贺”是动词;“旧岁”对“新年”,是名词。

师:请大家仔细读第二自然段的例子,老师稍后会提出更高要求。

师:接下来,咱们开展“春联里的对仗”小活动,邀请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出示要求:(5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剩余的春联里的对仗规律。

2.选出一名同学为代表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中一幅春联里的对仗。

3.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这一春联,加深体会。

(男生读上联,xx读下联。)。

师:咱们读春联要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生再读)。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不错,老师再出几幅,考考你们。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师:你们太棒了!借着这股热劲,咱们也学学古人,来对对对子。

师出示对子:

红桃对()细雨对()蓝天对()地北对()。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天新()气象()。

师:其实,只要咱们留心,天地万物都可以成对吟诵。

师:第二关---连对子。

师出示对子: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生搭配,并朗读。1—4组读上联,5—8组读下联。)。

师:只要掌握了春联里对仗的小诀窍,这些对你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生补充,并作说明。)。

师:看来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样,有人喜欢“落”,有人喜欢“润”,这样细心推敲,反复斟酌,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揣摩”。好春联是揣摩出来的。

师:祖国的语言有的无穷奥妙,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更能帮我们感受其美。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所有春联再美美地朗读出来。

“春联荟萃”(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师:春联不仅是语言艺术,还是书法艺术。你们看,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给人的感受就不同。隶书厚重大气,行书灵动优美,草书狂放率性。看来,春联的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师:齐读第4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生书写自己喜欢的春联。(右边上联,左边下联。)。

四、课堂小结。

春联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习俗,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文化遗产。现在很多人过年时喜欢买现成的春联,其实,这样一来,春联带来的热闹氛围就少了许多。希望大家以后能好好练习书法,自己写春联,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楹联丛话》《春联琐记》。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再搜集两三幅春联,交流。

2.完成《两导两练》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春联。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二、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插图中的两幅春联。

2、歌曲《过大年》、喜庆的图片,用以课前渲染气氛;

3、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应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吗?[板书:过年]我们说的“过年”指什么时候,谁知道?[板书:春节正月初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在书上96页,打开书。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小老师教读生字。

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给已经能够认读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激发学习生字的兴趣)。

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学生发言时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爆”、“屠”、“瞳”、“符”的读音。)。

齐读生字。(出示所有要认的生字,去掉拼音。)问:你还会读吗?先自己试试,然后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在组内抽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小朋友先组内练读,老师再多形式抽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1)男女生赛读;

(2)质疑问难。哪个词语你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4、引导学法。有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那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三、读中悟情,读中生情。

1、品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欣喜、兴奋!读出温暖、希望!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

2、品读“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那就让我们带着深深的祝福来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贴春联是我国传统的年俗,它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中的两幅春联:

福满人间,春回大地。

笑饮丰年酒一杯,喜看迎春花千树。

指导学生朗读后小结:这一幅幅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愿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几幅春联的意蕴,感悟民俗文化的美妙。同时也是为朗读指导奠定情感氛围的基础。)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人们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方式。

最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春节时欢乐祥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6.背诵全诗。

三、想象练习。

四、拓展学习李白的其它写景诗歌。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望洞庭》。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

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首诗,默写《望洞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3.检测朗读。

三、了解白诗人生平。

四、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

1.教师范读,划出节奏。

2.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五、欣赏朗读诗歌。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默写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忆江南》。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三、了解诗人的生平。

四、了解词的特点。

五、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六、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七、作业: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板书:鸟飞云去。

不厌敬亭山。

湖光秋水潭面无风。

山水翠一青螺。

能不忆江。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教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

破裂姿势翩翩起舞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2/3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写荷叶形状的词是()。(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四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古诗《望庐山瀑布》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导下,教学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过去逐字逐句理解的串讲模式,充分调动手、口、脑、眼多种感官,以“想说读悟画”为主线,借助图片、影片的直观功能,领悟诗意。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发情感,指导朗读。反复朗读,以读代讲,整体感知诗作,尽量不破坏不歪曲诗人原创的本意,留下更为完整的印象,留下更多可以想象、品味和拓展的空间。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瀑,庐,炉,疑”,会写4个新字“炉,银,烟,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图文对照,体会诗意,入情入境,感悟诗人赞美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诵读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借图说话,解释课题。

欣赏庐山瀑布的风景图片,你有什么想说有什么想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庐山)。

师问:展现在面前的是什么?(瀑布)。

风光秀丽的庐山、雄奇壮观的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览江西省庐山时题写的著名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释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望——远远地望去。图上画的就是诗人李白在远望庐山瀑布。

二、认读字词、读通诗句。

1、回忆古诗:这首诗有谁曾经背过,现在有谁能回忆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领读。

2、相机认读字词:香炉紫烟遥挂疑银河。

3、指名个别读,分男女朗读古诗。(配乐朗读)。

三、读画,悟画。

古诗好读易背,朗朗上口,诗仙李白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描写得何其壮美,可见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却隐藏着深刻的含义。

1、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由汇报。

日照——阳光的照射。香炉——庐山上其中的一座山峰。

字形对比“庐——炉”。“生——升”可以调换吗?(“生”就是先产生再慢慢地升起来,把烟雾描写得更生动形象了。)。

展示图片,多美的景象啊!这时的香炉峰好像披上一层淡紫色的轻纱,山上的景物朦朦胧胧的,就像仙境一般。你想说:“”。(引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2、李白远远地望着瀑布,觉得这庐山瀑布就像什么?(自由说)。

川——大河。李白觉得瀑布像一条大河一样挂在山的前面。他说:。(引读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3、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站在山脚下,举头仰望,瀑布从那高高的山峰上飞快地直冲下来,这时你想说:“”。(引读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里哪一个字把庐山瀑布写活了(飞),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千尺——形容山峰很高很高,这样说却实有点夸张。

你能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山的高、水的长吗?

4、是呀,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像飞流一样地直泻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此情此景,难怪李白会以为是天上的'银河掉下来了。于是他也发出了这样的惊叹:“疑”。(引读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以为。九天——传说中天分为九层,就是天的最高处。

5、体会诗中名句。

全诗只有四句,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瀑布的雄奇壮观呢?(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的,这是李白留给我们后人的千古绝唱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借情入境,体验感受。

同学们,诗中有意,以诗传情,李白通过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风景,他喜欢游山玩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你想跟着我到山脚下,欣赏庐山的美景,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吗?(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

谈感受,你又想说什么呢?

真的闻名不如见面,让我们再一次赞美它吧!(播放影片,吟诵全诗,吟诵诗中名句。)。

五、寄画抒情。

你能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庐山瀑布吗?还可以在旁边题诗一首,或题诗一句,亦可题上一个词,一个字。

展示作品,欣赏评议。

六、指导写字。

让学生观察“炉、烟、银、流”这四个字,并交流应注意的地方。

七、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

1、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诗。

2、搜集描写美景的诗歌、短文,再读一读。

自我评析: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江西庐山风景区时,被极其壮观的景色吸引,不由得大发诗意,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极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的修辞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激情洋溢,朗朗上口,好读易记。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对低段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做到反复诵读,以读代讲,激发思维,想象画面,感悟诗意,不必逐字逐句理解意思,整体感知诗意即可。所以我想通过欣赏图片、影片,直观形象地感知庐山瀑布。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激发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引导朗读,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从而实现领悟大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尾声要让学生的情感能够拓展延伸,保留各自阅读的感受,张扬个性,通过画笔描绘心中的画面,题词写诗,抒发情感,丰富了教学活动,让学习的热情高潮迭起,一浪推动一浪,绽放智慧的花朵。

最后,让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搜集课外读物,拓宽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丰富积累,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浓浓的学习热情延伸到课外。

四年级《古诗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古诗词中考考点。

2、熟悉古诗词中考常考题型。

3、掌握常考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鉴赏课内外古诗词,从不同角度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把握品析古诗句、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感悟情感主旨,和字句赏析类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一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考古诗词阅读是必考点之一,但也是大家丢分最多的阅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拨开云雾,见答题技巧。

二、活动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一学)。

学生根据近三年泸州市的古诗赏析中考题,归纳考题的特点。再分小组合作完成《醉花阴》的诗词赏析。

1、学生谈中考诗词题型特点,(教师明确),以及读古诗的.步骤。

2、听朗读后有感情朗读《醉花阴》。

3、学生讲述该诗的内容,以及简介作者。

4、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诗词赏析题,并用规范的语言和答题模式回答。

5、总结答题模式。

三、活动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练一练)。

1、学生阅读《望岳》,根据今天大家一起讨论的中考题的两个出题的角度为《望岳》出两题,并附上参考答案,看看谁做的最快最好!

2、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做诗词鉴赏阅读时,只要我们牢记这几点,拿出“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气势,多练习,多总结,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n。

四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件、庐山的挂图。

两个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二、按步骤学习《游山西村》

1、解诗题,知作者:

作者当时罢官闲居,住在浙江三山乡。文中指的山西村指的就是三山乡的村落,这里的`风俗很有意思。

2、抓字眼,明诗意:

学生朗读,注意节奏的处理。

质疑,理解这首诗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

(莫:不要。腊酒:腊月酿的酒。豚:猪。疑:以为。)

(酒、猪、鸡)

诗人和他的朋友,对这样的招待,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

还想到了什么?(来的路上)

教师边译,屏幕右边依次显示莫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和猪把客挽留。、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无路可走;谁知花明柳暗又一个村庄在前头。

3、悟诗情,多诵读: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指导学生运用古诗名句,练习说话。

(做作业、弹琴等)

4、指导学生诵读。

四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四年级古诗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一课时。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