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丽的自然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时间:2023-11-29 19:34:01 作者:纸韵

教学计划还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准备、评价与反馈等内容,是全面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详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编写方法和思路。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设计

1。动用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知道一年四季有哪些可在大自然中玩的游戏,知道判别户外活动的好坏,在户外活动中注意安全。

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带一张自己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到学校。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丁丁,瞧:他来了!丁丁是一个非常爱探险的孩子,今天他正要去一座大自然城堡探险呢,你们想和他一起去吗?走吧,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强调感官功能:

3、第一关:猜一猜。

出示:你有一双最灵敏的耳朵,记得大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雷声、下雨声、青蛙叫声、小猪叫声)。

过渡语:你的耳朵真灵敏,会听大自然的声音。你还听过大自然什么声音?(模仿)。

4、第二关:看一看。

5、第三关:摸一摸。

出示:你的双手最能干,一摸就知道这是什么。(用手在盒子里摸,猜猜这是什么?(树叶、鹅卵石、花)(问觉得这是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

过渡语:你的双手功能很好,能触摸到大自然。

6、第四关:闻一闻。

过渡语:你的鼻子这个器官真厉害,能闻到这么多大自然的味道!

7、第五关:尝一尝。

闻着这诱人的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们快来尝一尝。能尝出来这是什么味道吗?说对了奖励这一组小朋友一起品尝。

师小结过渡:恭喜小朋友们和丁丁一起顺利闯过了五关,看,大自然城堡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手、耳、眼、鼻,带着我们的心,一起走进大自然!尽情欣赏大自然!(欣赏一段在大自然图片配音乐)。

二、感受在大自然中活动的美好。

1、谈感受:来说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觉怎么样啊?

2、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唱出来吧!(歌曲:走向大自然)。

3、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还有星星、月亮、高山、河流,这一切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玩些什么游戏?(放风筝、游泳、登山、堆雪人)。

4、大自然一年四季带给我们很多欢乐。在不同的四季我们都玩过些什么游戏呢?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把你参加过的活动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学生说到一个活动,随即让孩子们表演。说到一个季节,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唤起他们的记忆。

三、明辨是非,知道要参加好的户外活动。

1、小朋友们参加的这些户外活动真好,不过我也看到有些小朋友参加了一些户外活动,你们来帮我看看,这些活动好不好。

出示图片:摇树枝、在马路上跑步、在操场上跳绳、划船。

2、那小朋友们觉得我们外出活动要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安全、不妨碍他人、不破坏绿化。)。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用我们的眼耳鼻手,用我们的心走进了大自然,触摸了大自然,大自然带给我们那么多快乐的感受,让我们就做那快乐幸福的花仙子吧,在歌声中快乐前进!(齐唱歌曲《花仙子》)。

美丽的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i3)。

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4][5][6][7]。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设计美丽的大自然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了解大片段的美,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的方法。

课前准备:师准备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

生准备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绘画工具。

课堂教学:

一、引导、欣赏阶段:

1、问: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去玩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说。

2、生发言。

3、师小结:大自然的风景里藏着许许多多的颜色和形状,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师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颜色如树的绿、天的蓝、太阳的红、沙的黄等;另外启发学生说说景物中隐藏着的形状和形状,生表达不清师可提示。

5、美丽的风景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你会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呢?

二、发展、创作阶段:

1、大自然中有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下来?

2、用我们的油画棒和彩色笔就可能做到,你们找找哪些颜色可以用来画大自然的景物?(组织学生找出颜色并说说可用来画什么)。

3、学生创作: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一画你喜欢的景物,也可以画课本里图本中的景物,可以一边画一边小声说:我用什么颜色画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线来画等。

4、生创作,师指导。

三、欣赏、展评:

1、请小朋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2、师出示一些绘画风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师小结:我们在美术课中可以学习很多种画画的方法,不同的方法画出的景物者有美的方面,小朋友画的也是美的,希望大家今后认真的学,勇敢的画。

四、布置下课课用具。

没有油画棒的小朋友一定要买,跟彩色水笔一起结合用。

五、下课。

美丽多变的大自然教学设计

本课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指导学生针对“我们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表达出对月亮的已有认知,再对照教师准备的月相图,比一比自己看到的月亮像哪一个?谁剪出的月亮在图中没找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等方法,来探究自然现象,认识月相的变化现象,并在探究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认识月相的变化,按照老师要求的观察方法,选择安全的观察地点、合适的观察时间,并在观察活动中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说月亮、画月亮、剪月亮、比月亮,认识月相的变化现象。

(2)学生通过课后坚持长期观察月亮,进行记录,知道月相是不断变化的。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学生准备材料有白纸、铅笔、剪刀;教师准备材料有月相的图片,月相观察记录表。

(2)活动场地:分组活动在教室内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在家进行。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猜谜语。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师:同学们猜的完全正确!这条谜语里都提到了月亮有哪些形状?

生:圆形和镰刀形。

师:(出示圆形和镰刀形月相图片)月亮是不是只有这两种形状呢?

生:不是!月亮有很多种形状!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变的月亮”。

(2)表达交流:我们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呢?

生:我见过弯弯的月牙!

生:昨天晚上的月亮是圆圆的!

生:月亮怎么由圆盘变成月牙的.?

生:会不会就像一个圆饼被一口一口咬成月牙?

(3)设计制作:画月亮、剪月亮。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些自己见过的月亮的样子,下面我们在纸上画出自己见过的月亮,再用剪刀剪下来。我们在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碰伤自己或同学。

生:(画出自己见过的月亮样子,并剪下来。)。

(4)事实证据:引导学生对比月亮。

师:我们已经画出并且剪下了不同形状的月亮的样子。我们所看到的月亮的不同形状,我们称之为“月相”,月相是不断变化的。老师这儿有一些不同的月相挂图,下面我们比一比,自己看到的月亮像哪一个,把各自剪下的月亮,贴在相应的月相图下面。

生:学生对比月相挂图,把自己剪下的月亮,贴在相应的月相图下面。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剪的月亮都能找到相似的照片吗?

生:找到了,照片中有圆月亮。

生:半圆形的也有!

生:照片中有月牙。

生:老师,我剪的怎么找不到这种样子的月亮?

(5)观察:观察并记录不同日期的月相

师:为什么找不到这种样子的月亮呢?到底有没有这种样子的月亮,我们可以通过课外观察月亮,了解整个的月相变化。

师:我们在观察月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离家近的安全观察地点,由家长陪同共同观察。第二,一般农历上半月可选择在晚上8点左右观测,下半月可选择在早晨6点左右观测。第三,坚持一个月每天不间断地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师:由于一个月的时间太长,我们每个星期都要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带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展示交流。

【教学反思】。

月亮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一年级的学生了解的并不多,认知比较模糊,学生剪出的月亮,蛾眉月和满月比较常见,其他的月相不太多,还有个别错误的月相,因此就需要对比教师的月相图来认识月相。而课后进行的观察月相,要能够坚持下来,就能看到完整的月相变化,同时在观察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把每天观察的月相画出来。

【总结点评】。

课堂中学生都能够画出并剪出自己见过的月亮的样子,但是在对比教师展示的月相图时,有学生剪出的月亮找不到对应的月相,这是为什么?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就要让他们每天观察月亮的样子,并画出来,这样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设计美丽的大自然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思维拓展。

1、照样子写话。

2、描一描,画一画。

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教学设计

a、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户外活动,对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能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安全教育。

b、教材分析。

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动用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学会简单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

课型:活动课。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猜一猜。

出示一段音乐,闭上眼睛,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2、摸一摸。

用手在盒子里摸,猜一猜,这是什么?(树叶、石头、花)。

3、说一说: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它们?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1、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2、大自然在我们的校园里撒下了多少种颜色?

3、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呢?引出去实地看一看。

4、我们应该怎样去调查呢?

5、讨论、交流(引出分类、统计)。

6、除了颜色,你还想调查一些什么?

7、怎样尽可能快地将你的调查完成呢?(合作)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制定各个小队的调查计划。

三、校园小调查:切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分成几个小队,每队推选一个小朋友负责安全和纪律。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

观察活动要求指导:每个小队记录发现的事物,教师要指导儿童如何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观(如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进行观察,有条理地分类记录自己的感受。视觉感受中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花纹等;嗅觉感受包括了气味的浓淡、种类等;听觉感受包括声音的来源、音质、节奏等。皮肤的触觉感受又包括了光滑程度、颗粒的粗细等。

完成调查记录表。

四、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活动汇报。

各小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汇报自己的新发现,如:侧重于视觉感受的小队可用相机拍摄的照片来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侧重于听觉感受的小队可用录音机录下各种声音来反映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也可以用节目、诗歌等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观察成果,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烘托出大自然的美好,以增强感染力。

五、小结活动情况,对于在观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地方及时加以表扬,对于做得不够的地方,及时指出。

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哪些事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感念。可能一片叶子、一些水声,让学生的记忆的闸门打开,带领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记忆的提取。

以感受、体验为主,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大自然现象的特点,用一颗童心去寻找新的发现,避免填鸭式传授给学生。要尊重并鼓励孩子眼中的每一个细微发现,引导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学生在调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调查什么好,因此,严格地按计划行动,可以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内容。因此,课中的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全员参与,让有相同愿望的同学组成一组,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弱的,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随时可以做一些响应的指导。

活动后,要有充分的时间做活动的总结,这有助于学生深入地体验活动的乐趣,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美丽的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看、听、闻、摸”等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运用“看、听、闻、摸”的方法,进行。

“走进大自然”的调查,初步学会调查和记录的方法。

3.激发学生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准备花信子、鹅卵石、豌豆藤、“走进大自然”调查表。

2.学生课前准备好大自然的照片或图画。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自然。

1.小朋友,老师今天特别高兴能来到城北小学,认识203班可爱的孩子们,一走进咱们城北小学的校园,我发现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咱们的校园可美了!瞧——(欣赏大自然图片)。

2.看了那么多校园的风光,说说你的感受吧!

二、用眼睛看大自然。

1.小组内分享课前准备的大自然美景照片和图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景色。

2.全班交流。

三、游戏体悟,用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用耳朵听。

(1)“声音模仿秀”。

(2)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2.用鼻子闻、用手触摸。

游戏:用鼻子闻、用手触摸。

四、开展调查,走进大自然。

1.出示“走进大自然”调查记录表。

2.交流讨论调查内容与记录方法。

3.分组实地调查校园某一绿化区。

4.调查交流。

五、总结延伸。

我们校园的一角就已经这么美丽神奇了,校园的其它地方也一定值得我们去细细观察,还可以走向更广阔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走向大自然》吧!

走向了大自然,我们还可以和大自然一起玩呢!下节课我们就来和大自然一起玩,愿意吗?

板书:略。

《大自然》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儿创作,教师分组巡回指导。尊重幼儿意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8、展示每组作品,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小朋友当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当观众,一起参观《美丽的大自然》画展。

9、欣赏大师作品。教师: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电子幻灯片形式让幼儿欣赏3―4幅作品,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原来大师的想法和我们很多小朋友是一样的,只要大家经常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不久你们也肯定能成为艺术大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动自评:本次活动处处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先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来感受自然界颜色的丰富,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来表现七彩自然,各组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绍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活动中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于幼儿眼前,后与音乐欣赏结合,更加深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最后展示大师的作品又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总之,本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将各种资源统合在七彩自然这一内容中,使幼儿获得了多元的发展。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继续品读文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2、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抓关键词、句品读。

3、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自然规律是不能够违背的,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1、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理解“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ppt。

一课时。

一、破题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请跟着老师再次走进神秘的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中发生的这件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中,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悟出自然界之道。”

2、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课题的句子吗?”

(目的:引出向导的第一次语言,以此为切入点)。

二、以向导的第一次话为切入点理解第一条情感线即游客们的“好心”。

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1、读句子。

2、师:“叼就叼去吧,就是这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

“请你从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读段进行思考。

让学生明确:“叼就叼去吧”指的是嘲鸫叼幼龟。”

“就是这样的”指的是嘲鸫叼一只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

3、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段的意思吗?”(也就是嘲鸫想把幼龟吃掉。)。

4、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这段话?”(指名学生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5、师:“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想?”

(目的:让学生体会到面对这种情况,大家自然而然便会产生怜悯之心,担心幼龟会被吃掉,初于好心,所以才会焦急地想去想办法求那只幼龟。)。

6、师:“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向导是个什么态度呢?请你用书中的词概括。”

引导学生找到:若无其事、冷淡。

出示:向导却()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请你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再读一读向导的话。”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向导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对向导进行评价。

7、师导:“旅行同伴们又是怎样的心情,请你从书中找找相关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学生画批相关的句子。

出示: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师:“读一读这句话,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紧张的语气。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出游客焦急,紧张的心情,他们这样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以上环节是为了通过让学生理解“好心”这个情感主线,接下来就要让学生理解“好心却办了坏事”这条情感线。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了解到有时候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往往是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的道理。)。

三、感悟好心办坏事即第二条情感主线:

1、师:“向导在大家极富爱心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幼龟抱进了大海,后果如何呢?请你阅读课文的6-----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画批)。

2、出示:

(1)“很快引来了许多食肉鸟,这回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2)“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物。”

(3)“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只嘲鸫仍静静伫立在沙滩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作为佳肴。”

3、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句话的含义吗?”(大批幼龟受到伤害)。

5、师:“这种后果是谁导致的?”(是我们)。

追问:是我们什么样的行为导致的?

追问:“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

师:“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即使是好心有时能像我们想象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不是的,也许我们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

6、出示:如果不是我们。

师:“你能根据你的感受把上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并说一说你的感受或用你的读书声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感受填写,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后悔)。

7、师:“如果我们要不让这些海龟受到伤害应该如何做?”

(不能因为好心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有可能就好心办了坏事。这时学生对前后两个情感线有了感悟,也感悟到了由于自己一时的好心却让自己的好心办了坏事,从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了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从而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

四、升华理解向导最后发出的悲叹,揭示本课指的自然界之道究竟是什么。

出示: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分析句中带点词的用法。(双重否定表肯定)。

(1)出示对比句:

a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是我们,这些海龟才受到了伤害。”

b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2)师:“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读句体会两句话表示的含义都是相同的)。

(3)师:“两句话表示的是一个意思,那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那句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二句用了两个否定词,却表示的是肯定的含义即双重。

否定表肯定,另外让学生体会第二句有增强的语气的作用,更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句中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我们,就不会。

(2)在与动物的接触中,人类的哪些行为令你有同样的感慨?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人们(),就不会(),我们()。

(3)师;“那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向导的话的?”

(4)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你能解释本文所指的‘自然界之道’就是指什么吗?”

五、走出文本,内化“道”

1、拓展:课外大家可以去找这样的故事来阅读,然后再读书交流。

2、延伸: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由文本走向课外延伸,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全文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感悟,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是的,自然界之道存在着许多它固有的道理,我们不可以去违背,否则将会好心办坏事。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自然之道等我们去探索,解“道”在前,循“道”在后,顺其道而胜之。”

文档为doc格式。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气象万千,美丽无比的大自然之中,这里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携手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发生大自然中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想象一下画面上这些可爱的小海龟在干什么?(出示幻灯1)。

3、这可是当地最著名的一道景观呀,那么作者一行七人,连同生物向导也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海岛,那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什么呢?结果又怎样呢?你能不能根据老师在大屏幕上的提示,以及你们对课文的了解说一说(出示幻灯2)。

4、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看到的是食肉鸟捕捉幼龟的情形,那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幻灯3)。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老师想请几名同学读3至8自然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把找到的答案用横线画上。

6、老师看到同学们不但听的认真,画得也很仔细,谁愿来说自己的答案。(5自然段“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幻灯4)。

7、我们究竟干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你们快来自由读读3、4自然段,开始。

9、那么谁能概括地说,我们做了什么事?

10、同学们,我们既要学会把一件事情说得清楚、明白,也要学会把这件事情说得简单、明了。那么,刚才从同学们的叙述中老师发现,在面对着这只生死攸关的小幼龟的时候,同伴和向导所表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11、快来读读同伴和向导的话,看看能不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态度来,谁愿意来读同伴的话? (幻灯6)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呀?(着急)(读1)。

用着急的语气来读,是不是?谁再来试试?(指读)(读2)。

12、我们看,这是多么可爱的一只小乌龟呀!可是它马上就要成为嘲鸫的口中之食了,我们能不急吗?带着这种语气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齐1)。

13、是呀,我们见到这样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又怎能见死不救呢?我们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那你着急时都会有哪些动作呢、我门加上动作来读好不好?(齐2)再急些(齐3)。

14、就在我们急不可奈时,向导却又怎样呢?

谁来读向导的话?(幻灯7)(指名读1)你为什么这么读?(生谈原因)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漠不关心、冷淡、什么事都没发生、满不在乎)带着这些感觉谁再来读读向导的话。(指名读2)向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知道规律)。

向导明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却为何(幻灯8)(向导极不情愿-----走去。)(想让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的规律)所以才有了向导的冷淡、漠不关心的表现。

15、从向导的话语中,行动中都可以体会到这种情感,带着这种感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齐1)。

16、接下来我们男女生合作来完成这次对话,我想请女同学来读同伴的话,男同学来读向导的话。我要看到女同学把焦急的表情写到小脸上,好吗?好,咱们开始。

17、如果故事就到此结束的话,我们应该说我们是因为好心而做了一件什么事呀?——(好事)对不对?(板:好心)救了一条生命呀!这是一件好事呀!可是,接下来文章却说我们干了一件蠢事,而且这是一件已经蠢到什么程度了?——(愚不可及)已经到了愚不可及的程度了。(屏幕)(板:愚不可及——解词)那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接着往下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5、6自然段,并找出原因。

18、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龟巢的规律。这要看谁?这要看侦察兵是不是?如果侦察兵不安全了,那它们还爬不爬出去了——(不爬出去)。

19、可是,我们怎么样,我们做了什么?(生答)也就是说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那么可爱的小乌龟呢!它们却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这里有一个词描写了幼龟从巢口往外爬的情形————“鱼贯而出”)是呀,在龟巢呆了那么久,今天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象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从巢口爬出来,多么开心呐!老师似乎听见这些小海龟正在说什么呢!(找同学想象回答)。

20、它们第一次回家,以为回家的路是安全的,可是,他们不知道一场噩运正悄悄地降临到它们每个人的头上,他们遭受的是灭顶之灾呀!文章对这一部分内容描写的非常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胆的想象,来再现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看课文36页和37页的插图,根据老师屏幕上的提示,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小组练说后汇报)。

21、损失真是惨重,群龟们的这场灾难,我们仅凭想象就已经感觉到了触目惊心,可是我们这一行七人却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们震惊了。

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1) (屏幕:“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幻灯10)。

他们发出尖叫(齐读1)   为了挽救一只幼龟的生命,我们却葬送了这么多的幼龟的性命,我们多后悔呀,多自责呀!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这句话(齐读2)。

22、你们的朗读给在座的每一位带来了深深的震撼,给自己一次鼓励。你们的确非常棒!

23、但我们还没有袖手旁观,我们还做了一些努力?谁愿把课文中相关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指读1)(我们还做了和向导一样……补救)。

24、我们多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救几只可爱的幼龟呀!带着感情再来这段话,谁来试试?(指名读2)。

25、同学们,你们说我们现在这种补救称之为“亡羊补牢”的话,那补救的作用大吗?(不大)已经有那么多可爱幼龟葬送到食肉鸟的口中了,那这饱餐后的食肉鸟却美美的,它们欢乐的叫声响彻了整个云霄,这些食肉鸟在说什么呢?(评时点出得意与嘲笑)。

25、面对他们的得意与嘲笑,我和同伴们都低头不语了,耳边响起向导的一句话,谁愿来读一读(幻灯10)(如果不是我们------根本不会这样。)。

用什么语气读?(指读1)后悔的  还有吗?(指读2)。

这句话还包含着向导复杂的感情,请同学们再练读一下。

27、老师还读出向导似乎在说:“如果不是你们自作聪明,这些幼小的生命就不会被葬送,让我们师生一起来完成这句话,好吗?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着悲叹(手势:让生齐读)。

28、课文学到这儿,老师已经看到大家的小脸都冷冷的,没有在刚刚进入海岛时那份愉悦的心情了,我知道你们都陷入了思考,思考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9、人类如果违背了自然之道的规律,即使出于好心也会办成蠢事。(完成板书)。

31、事例比比皆是,同学们,如果说以镜子为题,以同座为镜,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衣服穿的端不端正,如果说以历史作镜,我们会知道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功绩,那么以大自然作为镜子,我们就会明白很多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人类它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应该追寻大自然的——规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大家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自然之道)来,我们齐读课题。

这里“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老师点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

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创设情境,默读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师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想象当时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1)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外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己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四、回归整体,交流收获。

课文学完了,师生共同回顾。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看蝴蝶故事,感悟自然的规律。

六、小练笔。

学习了《自然之道》,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触,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吧!

七、板书。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师:同学们,请看着提示写出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书写。(纠正书写)。

2、师:(出示一段内容)选择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用归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像这样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概括出主要内容。

(一)学生自主学习。

1、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

(1)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

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幼龟的犹豫,其实它正在侦查情况,而我们却不知道。

师:请你们再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你还能读懂什么?

(1)从“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幼龟的机警、小心、谨慎。

a、幼龟出的是为了什么?“止”呢?

b、词语辨析:“探出”和“伸出”

c、学生表演幼龟的动作。

师小结:看来幼龟是多么会保护自己,多么神奇啊!

(2)从“啄、拉”感受到嘲鸫的凶狠。

(3)朗读体验。

3、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看出我们这些游客是愚不可及的。

(1)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为什么会若无其事?

(2)指导朗读:读出向导的漠然。

(3)划出文中我们和向导的态度的词语。

(4)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大家发挥想象,写一写你看到的场景吧!最好能用上积累的四字词语。

师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

5、向导和我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a、(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b、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心情十分焦急)。

c、指导朗读。

6、(1)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比较句子: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向导的心里会是怎样的自责?

(没有抵住舆论压力,没有坚持到底,没有胆量与错误的观点相对抗。)。

1、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这“道”不是我们第一节理解的简单的“规律”概念化的两字,而是——。(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2、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3、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朗读感悟,综合性学习探究。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黑板、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一、阅读本“单元导读”,说说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内容,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大声朗读,把句子读顺读通。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利用字典或者工具书来学习并且理解字词。

3、【出示课件】有关生字词,如下: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可以叫学生形象表演词语比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4、默读课文,用笔标出自然段。

5、【课文范读课件】注意朗读节奏、字音、语气等。

6、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学生纠错。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7、汇报:你读了本课读懂了什么?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离家“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演中理解。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名学生扮演幼龟,戴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师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理解词语的意思。书写比较“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表演,范写“啄”字。

(2)请同学们找出第四自然段的表示感情或者表情的词语。

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

自由朗读此段,注意老师范读,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各自的表情,练读,模仿读,比赛读。最后分角色读,师采访“向导”的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1)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汇报。

4、比较句子: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异同?

(1)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2)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才是“愚不可及”。

【板书:好心——蠢事】范写“愚蠢”,写出反义词:聪明。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1、回顾本节内容。

2、自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3、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好心------蠢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教材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的。的确,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鱼儿在水中自由沉浮,人们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只有明白了自然之道,向大自然学习,才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这是我们人类在21世纪里的一个主题。而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对大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紧扣新课程“亲近自然,珍爱自然,热爱自然”的价值理念,我们师生共同策划了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1、让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综合等思维品质。

3、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强化学生听说读写、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能力。

1、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经历合作学习过程。

4、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1、了解大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兴趣,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3、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利用自然服务人类的意识。

4、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为生活,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

2、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大自然这一研究主题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3、性格活泼开朗,乐于表现自己,但比较以自我为中心。

4、对上网收集资料,社会调查,讨论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挑战跃跃欲试。

5、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年龄阶段。

1、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备了初步的小组合作经验和能力。

2、掌握了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上网查阅资料。

3、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观察、想象、综合等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大自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1)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2)围绕大自然进行专题阅读,了解大自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3)发展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1)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2)积极主动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

(3)在研究中敢于发表意见,有所发现或发明,播下勇于创新的幼芽。

第三学时。

【活动】《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课时。

学生活动:。

1.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

2.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料查找有大自然启示和仿生学的资料。

3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教师活动:。

激发兴趣,以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课时。

(一)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及自己的兴趣提出相关的子课题。如:

(1)从灾害启示出要保护环境。

(2)从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得到启示,进行仿生学小发明设计。

(3)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环),明白了自然之道。

教师活动:。

1.揭示研究内容,定出主课题。

2.引导每个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

成立课题组。

学生活动:。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建立学习小组。

2.讨论小组内的分工,确定各人的'任务与目标。

教师活动:。

1.选出可能性的课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组。

2.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指导,明确细则。选出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落实。

(三)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学生活动:。

1.小组按实际情况,初步填写小组活动方案表格。

2.各组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分头准备相关的资料。

3.交流、研讨,在小组中合作、沟通,解决困难,正式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教师活动:。

1.设计小组活动方案表格,指导学生填写。

2.提供相关资源、条件和环境。

3.适当指导、点拔、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和困难。

4.及时反馈,进行活动准备阶段的小结。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课时。

学生活动:。

1、准备。

(1)使用网络等媒体继续收集相关资料。

(2)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观察发现活动,小组内交流、研讨。

2、进行。

(1)填写评价量表。

(2)后续活动反思交流回顾主题活动过程,学会客观地开展多元评价。认识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获。

各小组以调查报告、读书会、图片展、手抄报、习作等形式呈现实践全过程,在班内交流展示、宣传成果,分享活动收获。

教师活动:。

1.收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如:提供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的相关资料。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重视过程指导: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发放评价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评和互评。

5.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ppt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6.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第三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课时。

学生活动:。

1.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

2.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料查找有大自然启示和仿生学的资料。

3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教师活动:。

激发兴趣,以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课时。

(一)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及自己的兴趣提出相关的子课题。如:

(1)从灾害启示出要保护环境。

(2)从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得到启示,进行仿生学小发明设计。

(3)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环),明白了自然之道。

……。

教师活动:。

1.揭示研究内容,定出主课题。

2.引导每个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

成立课题组。

学生活动:。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建立学习小组。

2.讨论小组内的分工,确定各人的任务与目标。

教师活动:。

1.选出可能性的课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组。

2.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指导,明确细则。选出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落实。

(三)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学生活动:。

1.小组按实际情况,初步填写小组活动方案表格。

2.各组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分头准备相关的资料。

3.交流、研讨,在小组中合作、沟通,解决困难,正式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教师活动:。

1.设计小组活动方案表格,指导学生填写。

2.提供相关资源、条件和环境。

3.适当指导、点拔、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和困难。

4.及时反馈,进行活动准备阶段的小结。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课时。

学生活动:。

1、准备。

(1)使用网络等媒体继续收集相关资料。

(2)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观察发现活动,小组内交流、研讨。

2、进行。

(1)填写评价量表。

(2)后续活动反思交流回顾主题活动过程,学会客观地开展多元评价。认识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获。

各小组以调查报告、读书会、图片展、手抄报、习作等形式呈现实践全过程,在班内交流展示、宣传成果,分享活动收获。

教师活动:。

1.收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如:提供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的相关资料。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重视过程指导: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发放评价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评和互评。

5.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ppt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6.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