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优质21篇)

时间:2023-12-03 23:37:40 作者:字海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所设计的一份教育方案。通过阅读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

《一只贝》一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贝为叙述对象,写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之后没有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的贝壳,却孕育出一颗稀罕的珍珠的故事。赞扬了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只贝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学习这篇课文,其主要的意图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本身,体会散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以及它的情趣之美,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本文的`写作方式,寓意方式有所认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个性感悟,获得思考人生价值的机会,对怎样看待事物有一个根本的认识。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的语言朴素中包藏哲理,平淡中蕴含激情。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含英咀华,它的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已经具备了阅读一般性文章的能力。以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网络优势来查找资料。自学生字词语,就掌握的信息质疑问难,继而主动探究,悟读课文。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站在文中孩子的角度去思索看待事物时应持有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感受作者借“一只贝”所揭示的深刻内涵,理解如何正确看待外表华丽的事物与内涵丰富的事物的辩证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一只贝”所包含历经磨难,坚韧不屈的内在品质,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方式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学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

1、搜集关于贝的资料。

2、搜集关于贝的故事或者是文章等。

3、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4、搜集关于贝的成语。

学时划分2学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展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

(板书课题)。

二、互动展示,合作释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2)、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三、总结评价,拓展提升。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互动展示,品味赏读。

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默读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4、结合课后3题进行:

引导学生题解、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入手,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的内涵来读。

“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强调的是“多”“贝壳”应重读。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三、总结评价,拓展提升。

1、学完这篇课文,你喜欢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贝说吗?

2、同学们,贝都如此,更何况人呢?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如同这只贝一样的人呢?

3、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见优化设计第3课《一只贝》。

板书设计。

可怜受尽折磨。

可敬默默奉献。

语文四年级《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讽刺愚蠢的鳄鱼的。

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促思,体会鹿的聪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鹿的赞叹和敬佩,并能学习鹿遇到危险时不慌张、勤动脑,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难点:简要复述这篇课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一)、揭题导入。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同学们,鹿多么温顺、而鳄鱼却多么的凶残。一条鳄鱼,鹿就必死无疑,更别说是一千条了。可是,今天的这只鹿非但没有死,反而把这一千条鳄鱼愚弄了。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就去了解这个故事。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提纲辅导,学生复述课文。

(1)、出示提纲,学生自由复述。

(2)、指名复述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讨论。

2、指名反馈,师相机补充。

3、出示鹿和鳄鱼的对话,同桌朗读。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鹿,这又是一条怎样的鳄鱼呢?(聪明的鹿、愚蠢的鳄鱼)(板书)。

(四)、角色表演,升华感情。

1、让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

要求:(1)、小组练习。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指派学生上台表演。

(五)、课堂小结。

1、学了全文,你想对鹿或鳄鱼说些什么呢?

2、师总结:同学们,贪婪者总是愚蠢的。我们要向鹿一样,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只要勤动脑筋思考,老师相信你们行!

(六)、拓展练笔。

如果鹿与老鳄鱼再次相遇,它们之间还可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鹿又会怎样以智取胜?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七)板书设计。

聪明愚蠢。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海里的贝被潮水送到岸边后,其中有一只普通的贝,因为一粒沙子钻进壳内,它的壳失去了光泽,破烂了,里面却形成了一颗闪光的大珍珠。

【设计理念】。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咸、涨、虹”等生字,会写“咸、拢、虹”等字。正确体会课文中“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主备案个性案。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一只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与同学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从“有一次……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作者丰富的想象,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事实是否如此,但这些光洁的贝壳上留着的色彩和线条,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颗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后“学习链接”介绍了有关珍珠形成的小知识。)。

(这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对贝赋予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宝贵的珍珠。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a.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

b.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第一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第二句朗读时,要把惊喜、赞叹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吗?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2.老师总结归纳: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说。)。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四课《快乐的暑假》。

(1)自读诗歌,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学诗歌。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你的童年里有什么让你得到启示的事情吗?想一想,写一写。

课后反思:

语文四年级《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教学设计

素质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五、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六、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

线)。

及时修补。

1走,我们去植树。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体会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只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你是怎么知道的?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

2.师总结: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11课。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展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2、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默读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指导朗读。

1、结合课后3题进行:

引导学生题解、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入手,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的内涵来读。

“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强调的是“多”“贝壳”应重读。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1、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2、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3、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证人的语言:

普通话标准、感情充沛、有感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学生的活动及学法设计意图。

“嘿”“多”“大”要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语气自然、声音宏亮、通顺流畅等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补充资料:

贾平凹,1953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196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品有:《月迹》、《爱的踪迹》、《浮躁》、《高老庄》等。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贝壳》、《山里的孩子》。《贝壳》是著名作家席慕容的一篇哲理小品文,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引发了作者的感悟:珍惜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大海里的贝被海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贝。

3一只贝壳,孩子们捡起做装饰品。

这一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不漂亮。

孩子们发现了这只贝壳里的一颗大珍珠。

教学后记。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体会蕴含在词句中的热爱之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桂林山水的美,理解“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查找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能进行观察、归纳整理。

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课文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桂林山水之美,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未能去过漓江亲眼目睹桂林山水,对课文的理解仅限于文字的表达,桂林山水究竟美在何处,学生没有具体的感性经验,也就难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3.屏显画面,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音乐伴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读,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显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4.激情点播。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屏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屏显文字。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4.朗读欣赏。

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险的桂林山。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话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屏显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交流信息。把小组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进行演示交流,要求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解说。

(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资料整合在一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七、创设语言环境,进行口语交际。

1.假如你是导游,你准备怎样向别人介绍桂林的山水?

2.自由组团,每团设一名导游开展活动。

3.推荐一名优秀导游在全班表演。

(学会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建构主义认为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意义建构”,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创设的旅游情境中完成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师生互动。随着同学们自身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变化,我们聆听动人的解说词,感受一次次虚拟旅游,产生一次次“旅游”冲动,让人有些欲罢不能的感觉。)。

八、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1.其实我们家乡也有许多风景名胜,如:……。

2.选其中的一处说一说。要求: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

山特点,……河水的特点,学习用整理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写一写。

(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清得。

绿

甲天下美如画。

奇:形态万千。

山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

四年级《白鹅》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4字词语。

2、抓重点词语、激发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

3、知道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了解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写出鹅“高傲”的特点。

1、师:一提到鹅,大家都会想起《咏鹅》这首诗,哪位同学能背诵这首诗?(生齐背)这首诗描写了鹅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鹅》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的特点。

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检查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颈、厉、吭、吠、苟、倘、脾、供。指名认读,组词。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你是从哪知道的呢?你真会学习,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句”。)。

【抓住主线“高傲”,能使学生有明确的读文目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写具体的?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有关句子,从中体会鹅的高傲。

(一)叫声:(第3自然段)。

通过展开想像体会鹅叫声的高傲,并指导朗读,读出鹅的高傲、尽职。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师: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2、生汇报。

师:什么是“净角”?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净角出场是什么样?师边讲解,边表演。

我们的大白鹅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净角出场一样,大模大样的,特别的高傲。

出示鸭、鹅步态的句子指名读。

师: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联系描写鸭子和鹅走路样子的词语,试着来演一演。

指名,一人演鹅,一人演鸭子。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体会“对比、拟人”的写法。)。

3、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三)吃相:(5—7自然段)。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2、师: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那看出特有意思呀?

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师: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

板书:喜爱。

本文作者运用了生动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描写,勾画出了一只惹人喜爱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小练笔:请同学们课下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对比、反语、拟人),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语文四年级《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教学设计

(自设话题)。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能进一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在讲述中培养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注重多向互动,提高交际实效;注重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走进自然,回忆过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为课上的交际作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凭借课本插图,引入交际话题。

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读图,说说画面所展现的内容,知道这节课要说的是秋天的事情。

2.讲一讲家乡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内容说开去。

3.师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丰收的喜悦,带来无尽的快乐。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讲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交际话题:秋天的快乐)。

二、播放活动情景,明确交际重点。

师过渡:同学们请看录像片段,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说说让你感受到快乐的是什么?

1.情境一:班级学生秋游情景(课件播放录像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片段后,师生互动示例: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秋游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我想到了秋游那一天,我看到了美丽的枫叶,它们有黄色的、红色的,在那郁郁葱葱的松林中显得十分耀眼。我还拣了几片枫叶,用它们来做书签。

师:很好!你不仅欣赏到秋天的美景,还享受到用枫叶做书签的乐趣。

生:看了录像,我想起了秋游时和林林同学一起采集野白菊花送给王老师的情景,王老师可高兴了。

师:王老师很高兴,为什么高兴能说一说吗?

生:王老师说野白菊花能明目清火,可以泡菊花茶喝。

生:……。

2.情境二:学生到果园参观,和果农一起采摘果子(课件播放录像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片段后,师生互动示例:

师: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说些什么?

生:果园里的果子种类很多,有火红的柿子,金黄的橘子……看着它们我可高兴啦!

师:看到丰收的果园很高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从农民伯伯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的口袋里一定又多了不少钱。

生:看着录像,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可爱的果子,想起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

师:能说说哪些果子可爱在哪里吗?

生: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梢多么惹人喜爱,水灵灵的葡萄像珍珠一样真好看,小石榴还张开嘴巴向我微笑呢!

师:你说得太棒了!是啊,看到丰收的景色怎能不高兴呢!

生:……。

(在学生讲述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交际的重点在于把秋天的快乐说具体,老师的指导语言要流露出高兴的心情,以便为学生作出示范。)。

三、回忆生活经历,说出秋天的快乐。

1.回忆生活说话题。

(1)学生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回味秋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指名说说自己所回忆的事情,激活学生的记忆表象。(在学生说话题时,老师要提示学生说清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事情,是做什么事情感受到的快乐,以触发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最大限度地拓展交际话题。]。

师过渡:从刚才同学们说话题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对秋天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说给大家听。(课件出示讲述要求:要把秋天让人感到快乐的地方讲清楚,要说出自己的快乐,要让人听了受到感染。)。

2.自主准备,自己说给自己听。

在学生自主准备时,可提示学生先想一想自己要说哪几个方面,然后再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1)学生分组。(学生的分组要注意不同地区学生的合理搭配,做到组内质异,组间质同。)。

(2)学生小组互动交流,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中去,并依据交际要求作相应的指导,物色在班上交流的人选。

4.多向互动,让全班同学分享“我”的快乐。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就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交流一定非常精彩,现在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秋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我们来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的介绍最能吸引大家。

全班的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

(2)要注意让没有经历过体验某种秋天快乐的同学,在听后提出自己不明白、想知道的内容。

(3)同学的补充要根据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控,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童年经验参与交际。

四、拓展训练时空,为习作作准备。

1.师总结谈话:这节课,同学们个个都能说会道,在交际中,我们感受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到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快乐,让我们走向自然、亲近自然,去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妙吧!

2.拓展训练:开展留住秋天的快乐的活动,凭借我们灵巧的小手,把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画下来,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家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图画。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

教学目标:

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发展:1、加强领悟能力。

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课室。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教学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有差异的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学生因受遗传特质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倾向,依据智能多元化理论,人的智能倾向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学习活动是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加德纳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片段、阐述令自己感动的理由。在集体交流这个环节,学生的发言令我及听课老师欣喜不已: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的阅读体会、表达方式都不同,答案千差万别,百花齐放。二、学生正是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各个都希望能与人交流,便又形成了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们显得自信和好学。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流露着自豪,对自己显得尊重。他们没有低头垂肩似有羞涩之感,而是显得内心充满力量。他们感到安全、放松;能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他们无需戒备,不用担心取悦他人或赢取每个项目。这也恰恰符合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的:“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三、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提出了:“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受到教材内容的演习,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进而在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四年级《猫》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研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2、学习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完成小练笔。

3、借助阅读链接,比较三个作家对描写猫的不同方法。

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读课文,已经认识了老舍先生家淘气可爱的小猫。长大后的猫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猫。

1、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谁能把这三段话读成一句话。

2、交流,然后说说,你怎样理解“古怪”?

3、猫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作者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默读1-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理由,也可以在书上先批注上你的.想法。

4、交流:

猫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害怕—勇猛

1、我们为了语言简练一些,我尝试着把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做了一些改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却很贪玩。说他贪玩吧,它却很尽职。它高兴起来,比谁都温柔可亲,若是不高兴啊,就会一声不出。它什么都害怕,有时候也很勇猛。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多简洁明了啊,也可以把这“古怪”写完整。你怎么看?

2、讨论,交流,通过比较发现

虽然语言简短,但是,我们不能具体地感受到猫的性格。

3、其实,在前面的文章《白鹅》中,我们也看到

(1)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用这样具体的事实写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镇静、不慌不忙,鹅的高傲也在这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出来了。

(2)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母鸡)

这一处也是具体的事实描写,写出了什么?

4、指导小练笔:

所以我们如果要写小动物时,也可以试着用具体的事实来表现它们的特点。比如

我的小兔子太可爱了,————————

小猴子真顽皮,——————

爷爷家的大黑狗非常——,————

5、展示,点评

1、同学们,其实,不光是老舍爷爷喜欢猫,还有很多大作家,也描写了猫。请大家看课后阅读链接。

1、谈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四年级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

2。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准确书写商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明确算理,准确计算。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一)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最大能填几?说说你的想法。

30×()6120×()84。

40×()27060×()378。

70×()27080×()330。

(二)、投影48÷4=42÷8=?

教师:这里有两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谁还记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学生练习纸,汇报笔算过程)。

教师小结:那看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大家掌握的很好,那如果除数是两位数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笔算除法(板书)。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书馆去看看。

课件出示: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随机板书:(1)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怎么列式?

学生:92÷30(教师板书)。

教师:好,其他同学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板书:(2)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追问:会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78÷30=?

3、迁移引导,解决问题。

1。算法多样化。

教师:同学们,像92÷30这样的算式,谁有好办法能够很快的就算出结果?

学生:92÷30=3……2。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1:30×3=90,90<92,90+2=92,所以92÷30=3……2。

2:92≈90,90÷30=3,所以92÷30≈3。

教师评价:除了想乘法做除法和估算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列竖式计算。

2。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师板书竖式边说:那么这道题该如何笔算呢?请大家结合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两人一组讨论除数是两位数该如何笔算,然后把竖式写下来。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下去巡视并选择做对的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你能来说一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他说的好不好?那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商3要写在个位上呢?

(投影错误的解答过程)。

教师追问:哦……那我们看这位同学出什么问题了?

教师评价学生生回答:你可真善于观察。那么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练习纸上画着92根小棒,就代表92本连环画,那么每30根为一份,到底能分成几份?请大家动笔圈一圈。(课件出示小棒图)。

教师:怎么样?(可以分3份)。

课件演示。

教师:那么这个3表示什么?谁再来解释一下?(出示课件填空)。

教师:因为是3个30(“个”字强调),所以……?

(商3,要把这个3写在个位上。)。

教师:恩,写错的同学一会儿把它改过来。那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

学生:92除以30,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把3写在个位上。30×3=90,92―90=2。所以92除以30等于3个余2本。

教师:好,你能告诉老师90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2表示什么?

(表示还剩余的连环画的本数。)。

教师:那既然是有余数的除法,我们还得注意什么?

(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教师:最后别忘记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然后写上答案。

请大家完成书中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逐题汇报。

3。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请正确的学生上台板书。

学生板书: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那要是商6会怎么样?

教师:最后我们来检验一下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吧。怎么样?(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所以得数是5个余28本,答:可以分给5个班,还剩28本。

教师:咱们再来完成几道题。(做一做第2题)抽生汇报结果及1、3题的计算过程。

教师:谁能任选一题,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试商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4、比较分析,归纳算理。

教师: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整十数),商都是一位数。

教师:那么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商又是一位数的的除法到底该如何笔算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一下吗?(两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

教师评价:那么如果有余数,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随即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步骤编成了歌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数当妹,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师:希望今后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能够运用歌谣,准确计算。

四、巩固运用,熟能生巧。

教师:接下来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时间了。

1。说出各题的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书本74页第2题)。

教师:分析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独立列式计算。汇报。

教师:同学们,看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总结交流。

教师:40分钟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年级教学设计

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名人)、浙江环境(浙江气候)、浙江经济(浙江风景)、浙江文化(浙江工艺)、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各个板块的内容的安排如下:浙江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浙江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的物品》、《我是浙江人》、《乘车去杭州》;浙江文化:《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童骆宾王》、《家乡的古桥》;浙江经济:《我是浙江人》、《家乡的古桥》;和谐浙江:《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杭州》。每课课文由课题、主体文和活动栏目“阅读”“交流”“活动”组成,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照片等。全册课文按照《课程标准》内容纲要各模块的排列顺序编排。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活动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

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从中体会其友情和乐趣。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懂得垃圾应仍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初步懂得在不同才,场合要注意说话声音,学会轻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养成不说谎的习惯。培养与同学合作的精神,以及练习身体的反映能力。平时能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学生30名,因为地处偏僻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储备及少。而且又是一年级新生,有很多知识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的能力,对于这类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第一周开学1课时。

第二周。

《认识新同学》1课时。

第三周。

《我们做游戏》1课时。

第四周。

《玩小棒》1课时。

第五周。

《跳房子》1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1课时。

第七周《挑花线》1课时。

第八周:《踢毽子》1课时。

第九周:《我们一样吗》1课时。

四年级体育教学设计

实心球接力。

知道实心求投掷的方法。

在练习中利用掌握的技术取得好成绩。

有趣的游戏。

1.教师提出游戏《贴大饼》的要求。

2.讲解规则和方法。

3.组织进行游戏。

1.知道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积极的投入到游戏。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知道实心求投掷的方法。

在练习中利用掌握的技术取得好成绩。

1.教师提出实心求练习的要求。

2.组织学生自主的`进行专项的准备活动。

3.组织学生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徒手的练习。

4.组织学用垒球进行模拟实心球投掷。

5.组织进行实心球的投掷练习。

6.划分等级线,组织练习。

1.自主的进行准备活动。

2.和同伴一起进行徒手的练习。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垒球的模拟练习。

4.集体进行实心球的练习。

5.利用等级线进行对自己的评估。

激烈的接力练习。

1.教师提出接力练习的要求。

2.组织学生利用实心球布置接力的场地。

3.组织学生熟悉接力场地。

4.组织接力练习。

1.和同伴一起布置场地。

2.熟悉场地。

3.和同伴一起完成接力。

在练习实心球的时候通过,练习方法的改变激发的大家的学习激情。同学们的动作是、都很到位,正确。但是力量的素质的局限。投掷的距离不是很满意。

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难点:

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谈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喜欢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而且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人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2.小组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

3.你还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吗?小组讨论。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补充说:人类的活动导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炭增多。温室相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让两极的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岛国举国搬迁。接着就是氧气减少。气候突变。粮食减产。最后人类灭绝。人类大量使用冰箱空调释放的化学物质破坏臭氧层,使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还有重庆酸雨的危害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4.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5.问: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时间吗?(6月5日)世界水日呢?(3月22日)。

三、学生朗读环保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1)家庭方面的环保:

1、节约用电;。

2、出行尽量坐公交车或步行;。

3、设计家庭用水环保小主意;。

4、家庭用水的再利用;。

5、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装放;。

6、在外买东西尽量不使用一次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2)学校方面:

1、我们节约用电、用水,小粉笔头这些小事出发,同学们自觉养成节约的习惯;。

3、在食堂节约粮食;。

4、让电脑不处于长时间的待机状态;。

6、各班负责把本班卫生区域的草地圈围好,自己平时不践踏草地,也制止别人乱踏草地行为。

7、为了身边的环境更加优美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自己主动做到不乱丢乱放,同时督促身边的同学也爱惜环境。

(3)社会方面:

把自己在学校里形成的良好习惯带到生活中,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

四、环保憧憬。

1.学生朗诵“地球母亲”2.合唱《好大一棵树》。

五、结束全课。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绿色环保”一课上得很成功,了解了我们万盛的环境,了解了许多环保知识,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息和繁衍的大自然,我们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做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美好的万盛,美好的世界。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写一篇论文。

四年级体育教学设计

自然地形跑。

在自然地形跑的时候注意动作和呼吸的调节。

在身体困难的时候鼓励自己和同伴坚持下去。

八、有趣的队列练习。

教师活动:

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组织齐步走的练习。

3.讲解反口令练习的要求与要求,组织练习。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齐步走的练习。

2.认真、积极的进行反口令练习。

组织:

九、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在自然地形跑的时候注意动作和呼吸的调节。

难点:在身体困难的时候鼓励自己和同伴坚持下去。

教师活动:1.提出游戏“大鱼网”的要求。

2.讲解游戏的`方法。

3.组织全班同学为一大组进行游戏。

4.教师随时对游戏进行调控。

5.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柔韧的练习。

6.分两组进行大鱼网的游戏。

7.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然地形跑。

8.组织学生自主的组合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小组的职责。

9.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然地形。

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集体游戏。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的进行柔韧练习。

3.分组合作进行游戏。

4.自主的寻找伙伴并民主的推选小组长。

5.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然地形练习。

组织:

十、自主的练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活动:提出素质练习的要求。

组织素质练习。

学生活动:自主的进行。

组织:散点队形。

四、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放松操:《melody’sathm》(伴唱)。

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成广播操队伍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课后小结:

这节课出现了几个问题,我对其做了深思,以便能更好的上下节课。

1,在常规中,体委的整队的时间应该紧凑。加强同学们的常规练习。

2,在进行反口令的练习时可以采用小组间的比赛。

3,在进行游戏“贴烧饼”的时候在对蹲着的同学的处理手段可以灵活。应该让其他参加游戏的同伴都知道,这样可以相互的督促。

4,在进行自然地形跑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跑的要求应该明确。

这包括:a,小组长的职责。

b,奔跑的速度和时间,同时要求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更好磨练,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本课题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题的内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

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一、组织教学。

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踩着优雅的舞步走进音乐教室。(播放《小步舞曲》音乐)唱《师生。

问好歌》,提醒坐姿,进行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童话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它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这就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回答:格林兄弟)。

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

(学生回答:丑小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识格林童话故乡的音乐家们吧!

三、走进巴赫。

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学生回答:德国的音乐家,乐圣——贝多芬。)。

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资料,请你简要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学生观看视频介绍。)。

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小步舞曲》。

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如优美、轻快、三拍子等。)。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后传入宫廷,很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

四、学唱歌曲。

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你听!

第二段第一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

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音乐总是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今天的课,我们感受到了小步舞曲清新典雅的旋律,灵活精巧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视听效果,我们充分享受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巴赫,记住他的小步舞曲。(点击歌曲范唱)下课!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把识谱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和对比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德国有名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也学会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双语教学法、整体听赏法、逐句模唱法、创设情景法和循序渐进的竖笛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教学效果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了解了一部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我注意渗透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和器乐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把演奏竖笛、学唱歌谱歌曲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演奏乐器的兴趣。在竖笛教学中,我让学生明白学习演奏竖笛的好处和如何坚持演奏一种乐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性,也可以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感,最终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达到一种境界。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两课时。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第一段:(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

第二段:(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

第三段:(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段:(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抄写生字、新词。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江江万春高东小学。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因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找出1到10的所有因数,从而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了解因数的特性。通过练习活动,学生理解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了解因数、质数的概念,能有序的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一、炫我两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引出新课的探究。】。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我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形式:

知识加油站:乘数也叫做因数,如21=3×7,所以,3和7是21的因数。

12的所有因数是:。

要想找的.又快又全,可以这样找:。

课上尝试小研究。

找出1~9的所有因数。

1的因数有:2的因数有:3的因数有:

4的因数有:5的因数有:6的因数有:

7的因数有:8的因数有:9的因数有:

观察写出的因数我发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1~9中质数有:

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1~9中合数有:

我感觉,1~9中特殊的数字是,这是因为。

三、小组互助合作。

交流前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交流,最后由记录员记录好组内讨论的结果。组长要确定好发言顺序。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同学倾听、补充、质疑。

2.引向深入,总结点拨。

3.互相纠错。

组内同学检查一下尝试小研究中的题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加以改正。

五、教师点拨。

汇报、交流后,教师进行及时点拨: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本身。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像2、3、5、7、11、13等的因数个数都是两个,只有1和本身。

(5)像4、6、8、10、12等的因数个数都多于两个,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

六、挑战自我。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67728993。

2、从2~50中,找出所有质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拓展延伸:42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不少于2人),可以排几行?

【设计意图:练习体现基础性、目的性、层次性原则,让学困生吃饱,资优生吃好】。

七、反思梳理。

八、拓展延伸。

42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不少于2人),可排几行?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活学活用,激发探究欲望。】。

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2、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3、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4、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太阳钟,并用它来计时。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滴答滴答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钟表,教师乘热打铁,紧接着提问:“古时候的人没有钟表,他怎么来判断时间呢?”环环相扣,将学生带进课堂。)。

二、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出示日晷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晷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各种各样的。

古代日晷,也能仍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古人的智慧。)。

三、认识手掌日晷。

2、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3、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共同实验,课堂形式多用化,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会看手掌日晷。)。

四、制作日晷。

1、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强调:日晷制作时要固定好位置,或者摆正方向,否则不准确。

(设计意图:课堂上制作日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小结。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怎样看手掌日晷?

(设计意图:当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概括性地掌握。)。

四年级《桥》教学设计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小黑板重点字词。大渡河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

释题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归纳整理。

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

3.飞夺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

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小组合作交流)。

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

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

第一、第五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

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桥上,桥下,对岸。

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一、复习导入。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

(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1)敌人的阻击击溃。

(2)饥饿疲劳不顾。

(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人赛跑。

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

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二、研究怎样“夺”

1.师引述泸定桥的结构,渲染气氛。

2.读课文5至7自然段学习夺桥的过程,理清夺桥的过程。看看他们是怎样攻天险,板书:攻天险。

发起总攻——二连突击,三连铺桥——穿过大火与敌人搏斗——夺下泸定桥。

那些句子使你感动?有感情的朗读。

3.这一段主要写夺桥,但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桥,为什么?

三、最后结果如何?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板书:夺胜利。

“又”说明什么?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浩浩荡荡”什么意思?

四、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夺胜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