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论文(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2 13:00:14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作品。接下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总结示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论文

“情”是散文的核心要素之一。散文的意境正是内情与外景的融合,深情与形象的交织。分析散文的意境,应从具体的形象分析入手,把学生带入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领会作者的情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鉴赏郁达夫《故都的秋》时,透过细腻的描写,我们脑海中能涌现出“秋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鸣唱”“都市秋雨”“清秋果熟”五幅画面。阅读者在这些图画中,用心感受作者依凭一个普通平民的身份观察都市的秋、聆听故都的秋,不难体会到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

我们知道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情”,但似乎散文的“情”显得更为真挚、执著和自然,可以说情是散文的命脉和魂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使他们设身处地通过自己的感受、联想、想象去领会文中的感情,特别是那些言外之意、意外之情。做好这一点,将会丰富学生的感情,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其文学鉴赏能力。

二、帮助学生推敲词句,重视散文的语言分析。

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一定意义上得力于优美的语言。老舍说“写散文,应当字字都想过”,只有细细品味作品中那些经过作者细致观察与思考以及丰富而传神的联想所形成的语言,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其魅力。一般来讲,散文的语言分析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分析洗练准确的字词。散文很重视炼字选词,不少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用得极其准确、传神。

如《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为什么要用“泻”,通过揣摩品味,学生就会明白,月光是无声的,文中的意境是宁静的,只有用“泻”字,才能把读者带进一个和谐、淡雅、清幽的境界,这样才能和文章“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一基调保持一致。

2.分析主要的修辞手法。散文往往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的语言精练准确,朴实自然,清新隽永,优美动人,富有立体感、朴素美和声韵美。写花“零星地点缀着”“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写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些贴切逼真、传神的比喻,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

3.分析独特的句式。散文的句式曲折多变,如短句、长句、倒装句,千姿百态,作者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句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囚绿记》)。

柯灵认为,散文“最贴近生活,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清谈娓娓,私语絮絮,可上九天摘星,可在挥中捉虱,意到笔随,不拘一格”;苏轼认为,散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它是一种流动的、开放的文体。这种开放就是所谓的“形散”。但是,散文的“散”并不是“散漫无章”,它没有定格和模式,营造的却是一种深层意蕴,往往又淹没在丰富多彩的形中。因此,教学中,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抓住了散文教学的纲;理解了散文的意境,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困境与突破策略探析的论文

区县级电视台的设备和人员比不过市级以上的台,中央、省、市入网频道有100多个,区县级电视台若无法在本地做到“开机即显”,将面临受众残酷的选择。区县级电视台如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个劲地朝外看,人云亦云,死路一条;而要出得深坑、冲出土面,必须向内看、向下看,不断地往深里扎。为此,我们将电视新闻宣传策略定为:发挥“浦口特色”,创新机制和编辑思想,上下联动,共克艰难,并贯通到新闻采编播制作各个环节中去。

在选取新闻线索和稿件时,编辑先有个基本判断:这样的线索和稿件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为了满足受众需求,事前还要做哪些策划,怎样写,怎样拍,怎样编,以及放在什么时间播,都要以木土化为准绳。

1.详解政府政策。媒介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但政策文本一般是比较模糊和抽象的。政府的某项政策甫一出台,节目请有关专家或业内人士进行解读,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情况分头采访,对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比干巴巴地报道政府出台某项政策的消息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江北新城规划》在南京市展览馆展出多次,我们每次都对规划出现的亮点进行详细解读,提高了本地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选择度和关注度。

2.关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只有地方主流媒体才会给予大量的、连续不断的报道,也是受众获取这方面信息的主要途径。浦口正在建设江北新城,对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来说,媒介塑造的江北新城的模样已经令受众产生了美好憧憬,他们十分留心江北新城的各种变化,我们在报道中从不吝啬对这种情绪的渲染。长江隧道的进展,我们自始至终予以关注;桥北新街口――华东mall,以及区内各种道路建设、地铁的开工、重大引资项目的落户,无不是我们新闻报道中的华彩乐章。

3.挖掘并反映本地的特色、历史与文化。本地的历史文化是一个人赖以成长的环境和根脉,一定有想了解的潜在愿望。历史文化题材的新闻或者专题也是凝聚人心的气场,通过这个气场和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激赏,使观众达到心心相印的效果。如我们报道过的汤泉街道的“一村一品”文艺演出,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古老的民间艺术,经过村和社区文艺人才的排演,使古老艺术得以传承。

4.放大民生效应。公交信息、天气预报、菜价涨落……这些“不登大台”的民生信息,这些与本地百姓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牢牢地吸引住受众的目光。大到买房置业,小到几毛钱的果蔬价格,我们都给予关注和报道,浦口台因此出现了专跑楼市的“楼市记者”和专跑农贸市场的“菜市记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动态信息。

5.身边的'榜样。电视新闻有意识地选择在各行各业中开拓前进的卓有成就的人,介绍他们的创业甘苦和得失经验,感染本地的电视观众。《孙萍视线》是一档以主持人的视角观察社会与人生的深度报道栏目,以女性主持人的柔和亲切采访了本区众多的成功典型,如“莲花大王”丁跃生、跑山鸡饲养专业户韩岫南、浦桥玉剑茶叶的开创者张宴志……栏目在采访报道这些人时不求全面、完美,他们只要在某个方面做出优异成绩,能给他人以创业方面的指导,都是可资报道的人物素材。

6.开展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栏目《新闻热线》已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台开展舆论监督尚且艰难,区级电视开展批评监督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常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部门和一些基层单位。经过舆论干预,促成了许多问题的解决,栏目也因此在观众中树起了口碑,每天都能接到若干个投诉、报料电话。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困境与突破策略探析的论文

论文摘要:阅读名著,是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初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积极探索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有效途径。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但是从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情况上看,阅读教学效率较低,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是很突出。而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教师的光荣使命和职责,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勇敢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而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让学生吸取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下面,笔者对当前初中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困境。

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文学名著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1.重视程度不足,阅读量不够。意识是思想的先导。人们只有在意识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当前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这样的状况,即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学生阅读量不够。这是当前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影响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毕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文学名著阅读并没有成为考试的重点,课文对文学名著的收录只是一些章节和片段,无论是量还是度,都是不够的。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就使得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变得无足轻重,部分教师甚至都忽略掉了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而只是以课本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主。

2.阅读能力有限,理解模式化。阅读是为了扩充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个人的素养。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也是如此,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和文学素养。但是,前提是学生的阅读理解必须透彻,必须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必须能够吸取其中的文学和文化精神的内涵,否则阅读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同时,在阅读理解的问题上,初中生也必须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必须要经过个人经验的建构,这样才能够将人类的文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初中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其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或者他人的观点,这必然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二、解决的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

1.教师转变角色,将名著阅读教学常态化。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文学名著,教师也不可能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毕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可能进行大量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但是,如前所述,文学名著阅读是必须进行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即不应该以文学讲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阅读导师的身份出现,从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转变到对文学名著的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之下,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阅读。而这样的方式应该是要常态化的,不是一两次课后作业能完成的。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每周一个问题设置的形式,如: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火烧赤壁对三国局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同时,将文学名著的阅读和作文写作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以此加强学生日常对文学名著的阅读量。

2.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不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文学名著的内容,更不是讲述文学名著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向来提倡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师教学要关注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避免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机械化和模式化。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英雄好汉”是否真的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观,是否符合“正义”的化身的标准。学生在认可梁山好汉的造反精神的同时,也要反思他们也有滥杀无辜,甚至吃人肉这样野蛮的行径。这些理解都需要学生个人的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盛赞英雄”,这不利于学生客观地看待小说人物和社会背景。

三、结束语。

文学的力量是强大的。阅读文学名著,是学生不断吸取文化和文学精髓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面对人生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学生阅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应源主编.语文教育学.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5月.

2.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5月.

3.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9月.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论文

散文,自古就有。在我国古代,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是不押韵、不重视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统统称之为散文。按照时间的发展,散文可分为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目前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散文基本上是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通常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散文,是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文章,除以抒情、议论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短评、小品、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传记等样式;而狭义的散文则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抒情、议论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小学教材中选用的散文,一般为狭义散文。这类散文依据其内容通常还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称之为叙事性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浓郁的情感,如教材中《草原的早晨》《槐乡五月》《桂花雨》《黄河的主人》《只拣儿童多处行》《月光启蒙》《望月》《灰椋鸟》《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草原》《天游峰的扫路人》等。另一类是以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感受的散文,称之为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其着力点在于准确地使用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词句上;作者往往借助具象,将文中的景或物作为具体的情感寄托,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类散文教材中安排得特别多,如《小池塘》《春到梅花山》《夕阳真美》《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燕子》《鸟语》《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广玉兰》《夹竹桃》等。还有一类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称之为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在小学教材中不多,如《最大的麦穗》。

低年级段的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童话、寓言、小故事、儿童诗等,但也安排了少量的散文,如一年级的《小池塘》《草原的早晨》,二年级的《夕阳真美》等。针对这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散文,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该怎样教?首先,我们在备课时要思考,不管什么体裁的课文放在低年级段,其教学目标要求应依据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去确定。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其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因此,我们在教学低段散文类课文时,仍然把主要目标任务放在借助散文这个文本去教学生识字、写字,而不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繁琐地分析文本内容、研究这个文体上。其次,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这个文体的课文很美,利用这种文本指导学生很好地去朗读,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这两点,就是低年级段散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到了中、高年级段,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并积累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强化不同文体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年级段,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在文章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也就是教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写生动;在高年级段,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着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重点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因此,散文教学也应当按照这样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教学时,应当更多地去思考、挖掘这篇散文自身所特有的教学价值。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散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抓住这样一些教学因素:一是四字词语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优美、明快;二是突出重点段的描写,如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用比喻、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三是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使读者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这些有价值的教学因素隐含在课文里,所以在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好这个范本,进行教学的迁移,设计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把熟悉的一处景物写具体、写形象。这些分布在文本中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很好地去把握、挖掘,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揣摩、感悟,进而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1.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涵泳。

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在学生的读上多作思考。一是要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要通过朗读,把课文中那些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进而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蕴藏在文字里面的韵味及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精妙;要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对那些抒情味极浓的散文,如《槐乡五月》《桂花雨》《田园诗情》《只拣儿童多处行》《音乐之都维也纳》《草原》等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于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更有冲击力地叩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叙事散文,一般是夹叙夹议,读起来要舒缓、平稳;写景散文,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就要读出它的意境美;抒情味很浓的散文,由于作者情感的变化起伏,读起来轻重缓急变化不断。还有一些课文,有它自身明显的特点,如《月光启蒙》语言风格很明显: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所以在朗读这篇课文时,其语调应该是清亮、明快的,节奏感很强;再如《安塞腰鼓》一如安塞的腰鼓:壮阔、豪放、火烈,因此文章要读得雄浑、有力、有气势;而像《望月》《姥姥的剪纸》《天游峰的扫路人》等课文则要指导学生读好能表现人物形象、品质的人物对话。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硬本领,在教学需要时,教师能进行示范朗读。三是要指导学生对经典的篇章、段落能熟读成诵,最后能背诵、积累。

2.多在品悟语言上下工夫。

教学散文,仅仅靠朗读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去品析语言,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而增加积累。有些散文,用词华丽、华美,大量运用四字词语、成语,有气势,如《庐山的云雾》《九寨沟》《田园诗情》《黄河的主人》《秦兵马俑》等;有些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如《拉萨的天空》《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有些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如《桂花雨》《燕子》《鸟语》《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有些散文,语言简洁、精当,有韵律,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如《安塞腰鼓》《田园诗情》等。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比较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安塞腰鼓》《草原》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就很相似,作者喜欢用短句,经常是单词成句、单句成段,并大量使用排比、叠词、叠字,使语言简洁、明快,有韵律美感;再如学到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状物散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篇散文的语言进行品悟、比较,可以发现《广玉兰》一文的词句华美一点,而《夹竹桃》的语言则平实一点,但都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品悟语言环节,引领学生细细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上去体会作者所蕴藏的情感,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揣摩不同的表达方法。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其重点是引导学生揣摩、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进而能够学着进行运用。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散文,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像写景的散文,常采用时间顺序、移步换景法。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在写法上有这样一些特点: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善用、巧用比喻,将实写、虚写结合起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描绘的景致意境优美,如诗如画;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像状物的散文,有的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的采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如《广玉兰》就是直接描写它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而《夹竹桃》作者既对夹竹桃进行了直接描写,还利用第三自然段作了侧面描写,写院子里的14种花,从而进一步衬托出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作者对它的情有独钟;《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作者主要是写儿童,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花儿,用来进一步衬托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秦兵马俑》一文,作者采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等方法来写兵马俑规模的宏大、类型的众多、个性的鲜明。像叙事的散文,一般都比较平实,但为了表达情感,作者或夹叙夹议,或采用拟人、比喻、联想、夸张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如《灰椋鸟》拟人、反问手法的运用;《姥姥的剪纸》排比、夸张手法的运用;《安塞腰鼓》排比、比喻、联想手法的运用。

4.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迁移训练:(1)有些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一个小练笔,如《庐山的云雾》、《鸟语》。(2)有些课文,在写法上有特别之处,可以针对具体的课文进行设计。如学完《燕子》一文,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燕子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写燕子活泼可爱的这种抓特点状物的方法,写一写身边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采用典型的先总写后分写的构段方式,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构段方法,写一个物或一处景;如《三亚落日》一文是写日落的,课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并布置学生观察当地的日出或日落,写一篇日记。(3)有的是一个单元都安排的写景散文,单元学完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是写景的散文,单元课文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4)有些课文是写某一处景或介绍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可以设计“小导游”,让学生进行复述、讲解训练。如《泉城》介绍济南城里的各种有特色的泉;《九寨沟》介绍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田园诗情》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音乐之都维也纳》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论文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二、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困境与突破策略探析的论文

目前,我国酒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酒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暴露了极多问题,如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薪酬体系不健全、晋升渠道不合理等,这一系列问题使酒店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之路,其归属感与成就感也极为缺乏。

一、酒店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体系不健全。

一是现在的薪酬水平达不到员工的总体需求。比如酒店前台这个岗位,员工的月工资可能只有1200元左右,这在消费水平日益提升的现代社会已完全不够。酒店员工不仅工资水平低,而且面临的工作压力更大[1]。一般情况下,中小酒店组织结构精简,员工大部分是“一人多岗”,这部分中小酒店员工的工作量往往是高级酒店员工的几倍甚至更多,当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酬劳不成正比,从而很容易引员工的不满。据相关理论证实,员工对获得的薪酬满意与否取决于内部平衡性和外部平衡性,外部平衡主要是指同一岗位在同地区与其他酒店的酬劳水平保持均衡,而当前中小酒店行业普通员工的工资要比高星级酒店员工的工资低50%甚至一倍左右。

二是不合理的薪酬结构[2]。我国酒店目前采用的薪酬结构是“固定薪酬+绩效薪酬”,“固定薪酬”在整个薪酬构成中起主导作用且占得比重大,而对员工有激励作用的绩效薪酬占得比重很小,从而很难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员工消极怠工,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

三是透明度低的薪酬管理制度。大多数酒店对于薪酬管理是较为敏感,一般对员工薪酬采取不公开非透明的态度,所以员工对薪酬的核算依据并不太清楚,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加薪或者是减薪,只知道最后拿到手的数额。大多数酒店管理者认为,如果员工的薪酬变得透明化,他们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同事的薪酬,相互比较之后可能会产生矛盾,也会增加他们的不公平感,但是他们在私底下交流后还是能够知道,有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不公平感。

(二)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一是考核项目不全面、考核指标设定不合理,没有科学依据。现在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对员工起到积极地影响,只有23%的人认为工作业绩和薪酬成正比。因为考核指标设定得不合理,从而使考核成绩没有说服力,一段时间之后,考核成绩的设定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3]。

二是薪酬与绩效考核成绩没有形成紧密联系。只有17%的员工认为薪酬和绩效考核联系密切,酒店的薪酬体系没有将薪酬和考核成绩联系在一起,也就无法体现按劳分配、多老多的原则[4]。此外,因为考核工作的粗放化和开放化,导致奖金平均发放,体现不出差别,失去奖金原有的激励作用。

三是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一般是部门负责人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对所在部门的员工进行打分,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不能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在那些方面做的不好,模糊的评判标准,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不会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三)晋升渠道不合理当前,大多数酒店缺乏合理、科学的晋升机制,让员工看不到发展前途。现在的员工不仅看重薪酬待遇,也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机遇。酒店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但要对员工的物质需求进行满足,更要为其精神需求创造一定条件。但就目前而言,酒店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优秀员工无法得到合理晋升的机会。所以,酒店的管理者要设计“双梯晋升路线”来考核不同类型的员工。

二、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薪酬体系。

目前酒店薪酬体系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有效将员工薪酬合理化?又如何对薪酬体系进行完善。这是因为优秀、合理的薪酬体系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对于酒店的归属感与安全感。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酒店实行的薪酬制度为“岗位工资等机制”,该制度以固定薪酬为主体,即固定薪酬占总薪酬的80%以上,而考核只占总薪酬的20%。这种薪酬结构,考核薪酬占得比重较小,容易使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很难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若是进行调整,将考核薪酬作为主薪酬,便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因此建议,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之比变为60%:40%,适当拉大考核薪酬的比例,这样既兼顾了薪酬的保障性,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5]。

(二)落实绩效考核指标。

决定一个绩效考核体系是否优秀完全取决于考核指标是否恰当。考核指标主要可分为两类: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这两种考核指标的重点与内容均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根据酒店员工的'工作性质与酒店行业的特点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完善,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考核指标:

1、综合素质:对员工的心理与状况、外表与礼义、语言表达能力、学历进行考核;

2、工作能力:对员工的工作经验与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3、工作态度:对员工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进行考核;

4、工作业绩:主要从工作量多少、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两方面考核;每项分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价结果由好到坏分为6个等级,即a(100分)、b(90—99分)、c(80—89分)、d(70—79分)、e(60—69分)、f(60分以下)。

(三)完善内部合同制度。

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确定劳动关系的用工协议,也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规范用工形式的一种手段。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企业和员工应当共同履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对员工的约束力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完善外培人员的合同制度。一些酒店的核心人员,往往会通过外培的机会跳槽,所以酒店要大力执行人才培养契约制度,为了加强对培训人员的约束力,可以实施人才培养抵押金和赔偿制度。第二,实施酒店内部聘任合同管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所以为了加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尽快的建立各部门的行为规范,用岗位聘任合同的形式来规范其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结语。

如何激励员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内容。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员工的需求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着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着酒店的服务质量,因此,对酒店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酒店的管理者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使酒店靠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服务赢得竞争优势。(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参考文献:

[1]胡朝举,黄响报。西方激励理论与我国酒店员工激励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01:71—72。

[2]薛云霞。h人性假设理论在a酒店员工激励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3]王洪冉。高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湛江君豪酒店为例[d]。广东海洋大学,。

[4]刘小丽。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5]苏鸿。星级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以济南市星级酒店为例[d]。山东大学,2008。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困境与突破策略探析的论文

幼儿教师在从事教科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因为教学、科研比例难以准确衡量,而存在相应的管理困境,而且因为重教学、轻科研理念广泛存在,存在不同程度地观念困境。

1.1管理困境:教学、科研比例难以准确衡量。

幼儿园教学科研管理比例的准确分工、衡量,容易导致教学、科研管理上的失衡。有些民办幼儿园,根本没有开展科研管理。只是单纯开展教学。教学、科研比例难以准确衡量,对幼儿园教科管理的总体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滋生不同程度地管理困境。

1.2观念困境:重教学,轻科研理念广泛存在。

许多幼儿园重视教学,轻视科研。是教科管理的困境。一般教师只把教学作为唯一任务。个人科研管理工作,由于见效慢、交流少等原因,很多幼儿教师不愿在科研水平提升、科研管理上进行较多侧重,从而使得观念困境不断客观滋生。

2幼儿教师教科管理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2.1幼儿园教科管理制度相对缺失。

很多幼儿园在涉及教科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幼儿园管理者,相关幼儿教师从事教科管理往往只能借助以往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而一旦在教科管理方面,发生一些教学、科研管理问题,却因为无章可依,难以对其进行快速反应,不仅使得教科管理效率难以提升,也使得幼儿园教科管理的总体发展,面临不同程度地发展困境。

2.2幼儿教师教科管理经验有所不足。

一些较大的幼儿园教科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者若干个幼儿教师,而是对所有幼儿教师都提出了从事相关工作的客观要求,然而,很多幼儿教师缺乏相应的教科管理经验,他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没有获取到教科管理的理论知识,在幼儿园入职后,也因为老牌幼儿教师同样缺乏相关经验,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受此影响,既没有理论知识储备,也没有实际知识获取稳定渠道,结果,很容易使得为数众多的幼儿教师因为教科管理经验的相对缺乏,使得他们在实际开展教科管理工作时,存在不同程度地实施困境,影响工作具体效果的.实现。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困境与突破策略探析的论文

摘要:我国男性幼儿教师需求在增加,但培养机构却面临着生源缺乏、男生流失、学习不适应等师资培养困境,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这种困境的因素一是社会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二是学校幼教师资培养机制的缺陷。突玻困境雷要为男性幼儿教师从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典论环境,并通过完善师资培养机制,扫清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学习降碍,在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幼儿教育培养足够的、合格的男性幼儿教师。

关健词:男性幼儿教师培养困境突破。

幼儿园引进男教师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角色意识,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一观点目前在学术界和学前教育实践领域已经广泛达成共识。然而,时过几年,尽管提升幼儿园男教师比例的呼声依旧,男性幼儿教师所占比例仍然微不足道,近几年甚至逐年降低。以四川省近三年的数据为例,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教师资队伍也不断壮大,但男性幼儿教师数量却在减少,比例更是锐减(见表1)。

男性幼儿教师数量在幼教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的背景下还逐年减少,其中固然有师资流失的因素,但也是这种流失得不到及时补充所致。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寻找科学的应对策略,改变男性幼儿教师培养难的现状,为学前教育提供男性师资的充足资源,不仅是幼教师资培养机构职能完善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男性幼儿教师培养困境的表现。

男性幼儿教师培养的困境表现在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招生到进校后的稳定,再到学成,每一个环节都是步履维艰。

一是招生难。高校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性别上都不设限,所剩无几的中等幼儿师范近年来也是男女兼招,但是报考的'男生寥寥无几。据媒体报道,青岛幼儿师范从第一次招收男生至今,幼儿师范男毕业生每年都很“抢手”;但是,每年面试和报名的考生中,男生比例一直在1:40一1:30的比例上,没有大的起色。二是稳定难。这其实是招生难的延续:自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极少,大中专学校所招到的男生也多是专业调剂过来的,并没有真正从事这个专业的打算,所以人学后大多数都有转系、调换专业的要求,很难稳定。例如媒体报道,合肥幼儿师范学校面向全省招收45名男幼儿教师,最后只剩下35名毕业生;当各幼儿园抱着极大热情来招聘这些男生时,投递简历的仅有二人。三是学成难。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校后,普遍感到学习上的不适应:学习没有动力;理论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而专业技能课程学起来又感到力不从心。据笔者对四川省三所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仅有的48名在校男生中,只有一名曾获得过奖学金;而女生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比例高达36.8%,反映出男生学习上的劣势明显。

以上种种难处使得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大中专院校所输出的男性幼儿教师数量极为有限,而且质量也差强人意。

二、男性幼教师师资培养困境的成因。

站在担负着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角度看,这种困境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二是学校幼教师资培养机制的缺陷。

传统的性别角色及社会分工中,女性天性耐心温柔,适合照料下一代;正因为如此,长久以来幼儿师范只招女生,而女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也容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与鼓励。然而男性从事这类工作却被视作不合适,也是不体面的。在校男生承受着世俗偏见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这是其它专业男生很少能体会的。这样的压力会一直伴随着男生的幼教职业生涯,这也是男幼师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学校幼教师资培养机制的缺陷是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适应困难、学业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长期的招生性别限制,使幼儿师范和大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其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上,都更多地适应了女性的学习特点;在打破性别限制招进男生后,没有及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那些在女生看来容易且有趣的课程对男生而言可能既困难又尴尬,如琴法课、舞蹈课等。处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不仅影响了男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其对所学专业的自卑感,甚至会导致他们怀疑自己从事学前教育的价值和能力。

三、男性幼教师师资培养困境的突破。

目前我国男性幼儿教师比例过低,使男性介人早期教育的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和认识,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刚口何才能吸引和留住男教师,已经成为幼教领域广泛的关注飞的课题。然而,幼儿园男教师的充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远非某一个环节改革所能达到,需要社会、学校乃至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为男性幼儿教师从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职业吸引力。

首先,应通过媒体对男性幼儿教师的正面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其工作价值,提升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职业地位。这种宣传能让考生及家长有将男幼师作为职业选择的考虑,使更多适合从事幼儿教育的男生有机会理性认识幼儿教育,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扩大男生生源;其次,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和从事幼教工作。再次,通过表彰和宣传在幼教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男教师,提升男幼师职业形象,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榜样,激发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进而转化为从事幼教工作的内在动力。激励他们在幼教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完善师资培养机制,扫除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障碍。

首先,学校要在招生环节打开局面。可以从加强招生宣传力度人手,特别要突出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对于男生的特殊需求,鼓励和动员男生报考,打破以往仅靠调剂招生的状况,招到真正打算从事幼教事业的男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市场需求调查基础上,实行订单式培养,把招生和就业环节结合起来,以明确的就业前豪激发考生报考热情。其次,人学后对男生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思想教育,提前在他们思想上做好准备,使他们在面对他人非议其专业时提高心理调节能力,避免或减弱不必要的心理冲击。最后,学校应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男生们的个性化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灵活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让男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性别特点的项目,如舞蹈、律动可以由体操、武术等代替;钢琴可以由手风琴或管类乐器所代替。男生从这种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中,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改变学习上的落后状态。

结语。

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在促进社会观念进步的同时,随着学校职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能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爱幼教。这样,不久的将来,幼教师资培养机构会源源不断地向幼教机构输送一批又一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男教师,我国幼儿园男教师匾乏的现象就会逐渐成为历史。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论文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

这是我参加这次教学艺术展示周后的思考。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节公开课后的思考。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领悟其音乐美。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

最后归纳:

声韵和谐:运用对偶句,韵律优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是语文教师所努力的方向,笔者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心理。

良好的情感是人们的精神力量,它能给人们以强大的动力。课堂心理气氛通过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行为等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心理气氛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兴趣、注意力也不尽相同。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的情感能使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想象力非常丰富,精力集中而旺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想象等创新学习。恰恰相反,消极的情感会使学生会感到课堂压抑、枯燥,从而注意力分散、思路狭窄,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谈不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了。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互动教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能够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认知的交流和互动。语文课堂交流主要有两种交流方式,一个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另一个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复杂又有趣,在交流中实现了课堂的可变性,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要努力和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达到有效交流和互动,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

当然,除了重视课堂互动,课外交流和活动也不能忽视。例如,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进行指导和辅导。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问题。学习课文,不管是哪一种体裁,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常言说,善教者“其言也约而达”,这话有着深刻的道理,用的比喻少但通俗易懂。语文教师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这一环节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运用了哪些典型材料,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等,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一一设计问题。教师或搭桥、或启发、或质疑、或举例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感官也就随着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只要教师合理启发和指导,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效的学习方式很重要。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不去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收获是很有限的。比如,有的教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佳作品,让小作者在讲台上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作品的优缺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一学习方式使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大受鼓舞,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雄心壮志;而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学生也见了世面,学到了别人的长处,树立了自信心。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有必要。教师需要备好课,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如果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便失去了实践的机会。

四、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同样一篇文章,如果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一样,运用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语文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目标,又要关注教学环节。三维目标为教师指明了制定教学目标方向,如果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知识点,了解写作背景、主旨等诸多因素,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设计恰当的教学步骤,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恰到好处地授课。

五、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使抽象的知识化为直观、生动的教学信息。运用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呈现大量的信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枯燥、呆板的课堂模式,促进了学生心智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做出反应,可以追问,可以启发,还可以暂时搁置,后续探究。教师要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学生的表现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价,那么不但失去了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还失去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有利契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接近知识,探究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秀文。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尝试教学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7)。

[2]苏海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师版,(3)。

[3]张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突破路径--对“自主探究热”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86)。

[4]朱爱兰。全面树立新型理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10)。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我私下考虑现在的局势,应该为之痛哭的有一项,应该为之流泪的有两项,应该为之大声叹息的有六项。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

射箭打猎之类的娱乐与国家安危的关键相比,哪一样更急迫?娱乐与现在一样,再加上诸侯各遵法规,战争不起,匈奴归顺,纯朴之风响彻边陲,百姓温良朴素,官司之类的事再也不会发生。创建长久安定的形势,造成永久太平的业绩,以此来承奉祖庙和六亲,这是最大的孝顺;以此来使天下百姓得到幸福,使芸芸众生得到养育,这是最大的仁慈。凭陛下的精明练达,再有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辅佐,要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困难。其内容全都可以原本地向陛下陈述,希望陛下不要忽视。

诸侯国力量过于强大,必然会造成天子与诸侯之间互相猜疑对立的形势,臣下屡遭祸害,皇上也多次忧伤,这实在不是使皇上放心,使臣下保全的办法。如今有的亲兄弟图谋在东方称帝,亲侄子也向西袭击朝廷,近来吴王的谋反活动又被人告发。天子现在年富力强,品行道义上没有过错,对他们施加功德恩泽,而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最大的诸侯权力比他们还要强十倍!

凭着天子的权位,趁着当今的有利时机,靠着上天的帮助,尚且对转危为安、改乱为治的措施有所顾虑,假设陛下处在齐桓公的境地,大概不会去联合诸侯匡正天下吧?我知道陛下一定不能那样做的。假如国家的局势还像从前那样,淮阴侯韩信还统治着楚,黥布统治着淮南,彭越统治着梁,韩信统治着韩,张敖统治着赵,贯高做赵国的相,卢绾统治着燕,陈豨还在代国,假令这六七个王公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继位做天子,自己能感到安全吗?我有理由判断陛下是不会感到安全的。在天下混乱的年代,高祖和这些王公们共同起事,并没有子侄亲属的势力做为依靠。这些王公走运的就成了亲近的侍从,差一点的仅当个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他们的才能远不及高祖。高祖凭着他的明智威武,即位做了天子,割出肥沃的土地,使这些王公成为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优厚的了,然而在以后的十年当中,反叛汉朝的事发生了九次。陛下跟这些王公,并没有亲自较量过才能而使他们甘心为臣的,也不是亲自封他们当诸侯王的,即使高祖也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宁,所以我知道陛下更不能得到安宁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从教十一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得地做过反思。借着这个机会,我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能力。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经过反思,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所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例如在讲《阿q正传》时,你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阿q语言的特点、神态的变化,那么学生的表演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你的学生是专业演员吗?怎样调控才能不会成为一场闹剧?如果学生一想起阿q的形象就是课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响了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去准备,不仅是台词、动作,更主要是学生纪律的约束。我认为应该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四、教学设计要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师应该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内容,怎么去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体育委员李圆上语文课时总是趴在课桌上,显得很懒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但他也不是班上的学困生。留心观察之后我发现:还有好多的学生听讲时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回答问题很被动。批阅学生的周记,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进入高二以来,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些课文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希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想到出现的这些情况。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为什么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而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我在讲解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也较好。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而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以及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让学生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来思考的问题,或许在正确理解新课标之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不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来的定势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教学反思与教学笔记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元素,我在平时将印象深刻的教学随笔进行了整理,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在《史记选读》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虚拟情境教学。

虚拟情境教学主要起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对于《史记选读》学习,我改变了墨守成规的文言知识“填鸭”教法,师生准备共同表演课本剧,在虚拟情景下教学,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还能与随笔化写作相结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必定能成为古文学习教改的突破口。我将举行课本剧表演的消息在课堂内发布,并按照现成的组别,将学生们分成四个课本剧组,就地取材从课本里与同学们商量了四幕表演性强的历史剧目——《荆轲刺秦》《鸿门宴》《将相和》《霸王别姬》。接着,选拔演员、修改台词、道具准备等工作都放手交给各个“导演”去统筹了。在接下来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概括环节,同学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冲上讲台书写自己的观点:项羽的优柔寡断,刘邦的知人善用,蔺相如的申明大义……整块黑板被同学们的各式字体填得满满的。这仅仅是在写文字吗?不,这是他们智慧火花的迸发!相信课后的随笔也同样值得期待。这完全与“随笔化作文”中随笔的深刻内涵不谋而合: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

二、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要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六国论》的教学,首先:要加强诵读和背诵,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地诵读,读出作者心声,做好课前预习的朗读布置要求,课中的朗读指导,课后的诵读和背诵安排和检查。事实证明,文言文教学运用诵读法教授文言文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读中可以认字,读中可以会意,读中可以悟情,读中可以明理,读中可以知法,读中可以鉴赏,总之,一切的教学任务都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完成。教师要对读的方式深入研究,什么时候读,怎样读,读哪里,针对于不同的文本,都应该有各自最好的处理,读的天地大有可为。要求学生读好,教师要先读好,教师要读得洪亮,读得激情,读得自信。本节课,教师如果能领读一遍,读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多种形式的诵读,多种方式的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比如,齐读在整体感知上很重要,默读对于没预习的学生很有好处。还有,不同的段落要读出不同的情感所在,特别是最后两段的议论,要读出情感。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但教师要做好引导,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相关的联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鼓励学生在一定的积累基础上,针对某篇文言文,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与本文或作者有关名句和成语典故等方面进行整理,要求所有的例句内容都出自课本。

三、在小说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较浅层次认识向深层次思考。

一是把握重点,确立教学目标。《祝福》是一篇老课文,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思想也很深刻,其中要讲的点可以很多,传统的讲法往往需要几个课时。但如果要一堂课解决这么难的课文,那就要求教师必须得把握重点,去掉那些细枝末节,所以我本堂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以及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将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了,其他的问题,相信学生也就能自己解决了。从上课情况来看,这两个教学目标定的还是比较合适的。二是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学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找寻探究呢,因为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我觉得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导语是关键,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整堂课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思维激情,还能为文本分析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导语的设计,本堂课,我采用邀请学生当一回侦探一起去破案这一导语,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准备。三是学生回答,需要教师肯定更需要教师指导。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称赞,这是可取的一个现象,但是不是学生所有的回答我们都该肯定呢?作为教师,是不是更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认识的误区予以纠正,在学生认识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时候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思考呢?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明显感觉到,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触摸到了问题的边缘,但往往不能更进一步深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机智。

在2xxx-2xxx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

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中学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

这一学年度我是从高三下到高一年级的。从高三到高一年段,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投入十分积极的,毕竟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选择。而这届高一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似乎是个负担,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

这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我接手开始。我总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学习的状态,提供了很多可以执行的学习方案,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而言并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学不够生动有趣,还是教材缺乏吸引力,还是这些学生早已厌倦了语文学习?我至今还不敢轻易下断言。因为高一(10)班的学生,有十几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我是比较满意的,我从这一学年度一开始就布置的那些积累知识、背古诗、读名著、练字、增加阅读量这些工作,他们基本上始终都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且能够坚持。而高一(11)班的学生相对就要差些。

但另外的学生分了好几个层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么读语文,但并不愿意花时间,认为考试前突击很有效,平时能够偷懒的,尽可能偷懒;一部分是根本不怎么学语文,因为他们认为语文不读照样可以学好,反正这么多年的语文学习都熬过来,尽管成绩不理想,不是照样过日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毅力不强,总是坚持没有几天就放松了,老师提醒他,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这种学习习惯,长期养成的惰性很难改变,尽管老师鼓励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那根弦,这些学生事实上他们也很痛苦,而教师面对他们的反复,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经常提醒帮助他们,尽管知道非常累,尽管知道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但我还是坚持做。

于是我在想:也许是我这个当老师的没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学习心理状态,也许是对语文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还没有到一定水准,也可能是学生本身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这届高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极为被动。

也许下一学期我得得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尽可能降低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点兴趣和成就感,也许才可能逐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热情。

我期待。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许会浮现出一幅硕果满枝的丰收图景,也可能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感慨,那么,郁达夫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秋天图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的秋》。学生翻开书,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并结合自读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点与心境及时代背景的关系。这样,在兴味盎然中也较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在讲授《药》时,鉴于鲁迅小说语言的含蓄性,我先让学生自读设疑。学生的问题主要聚焦在“阿义可怜”“乌鸦箭一般飞走了”“华大妈的不足和空虚”等问题上。借着一位同学质疑小说第三部分与前后文的衔接问题,我们一起讨论情节的发展,弄清了双线结构。就“乌鸦”的描写重点阅读第四部分引出对主题的发掘。然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茶馆的对话,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和思想状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让学生自己体味环境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2291字)。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语文教学反思,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误区二: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写作也趋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够给自己带来高分,老师教学过程中也潜意识的传达这一点.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扩散式思维学科,作文更学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有些学生经常购买之类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模仿,这样的作品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形成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我认为,一定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续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地欣赏课文的语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的灌输。

误区三:语文作业--“背诵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学习语文经常认为语文没什么好学的,语文作业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现代文中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学习。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很多时候也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向引导错误.

高中语文学生的语文作业相对于初中和小学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差别.而学生在这样的突然减负的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师也会在学习古文后说把课文背诵下来.而背诵课文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不把课文理解了背诵,那背诵起来相当困难,同时考试的时候顶多能拿下默写题的分数.而考试的时候还有实词虚词的理解,这就有赖于学生平时背诵古文一定要理解,并学会把知识点转移才可以.

高中语文考试还有很多基础知识的考察,而这些很多都是在现代文中学习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真正的语文作业还应该包括积累字词这一工作.

同时考试更多的是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考核.学生如果不走出“现代文没什么可学的”这一误区,上课的时候不用心听讲,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他的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考试的时候也会出现失分过多的情况.

写作更是占据了70分这样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课后的语文作业,应更多的体现在写作练习上.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多背诵优美片段.学习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这是长期的过程,学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回顾一学期的高一语文教学,我觉得有几点做法让我颇感欣慰。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我将结合中国文学史讲授《诗经》的产生、内容、艺术手法等知识,努力提高自学《诗经》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立足于《氓》与《采薇》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立足于品味具体的诗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并结合文学史作适当大拓展,达到“点、面”认识的目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重在从古代婚姻制度及妇女特殊的社会地位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对女性的尊重上来。适时联系现代社会的婚姻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的好男人。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话外音”,即把现代流行音乐中关于爱情主题的歌词作摘要引用,以浅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讲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我就引用流行歌词——“爱你没商量”。同时,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我把课文内容的解读设计为五个“乐章”,即“婚姻的第一乐章:我的美丽的追忆”;“婚姻的第二乐章:我的伤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乐章:我的难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乐章:我的痛苦的呐喊”;“婚姻的第五乐章:我的毅然的决绝”。

2、带学生去“写景”,是本学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于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平时时间大多被数理化等占据,对语文接触较少,多数学生仅仅在语文课上与语文“见面”。因此,每周一篇作文,除了让学生练笔与练思维之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去寻找相关的作文材料,从中积累写作素材。讲评作文最好是与范文相结合。因为范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每次作文之后,能获得更深一点的体会,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时,如果就拿本班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对作文写作的指导,最好是每次讲一种写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学生尝试着用上这种写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单元是学习写景散文,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在写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观色彩而异,因此,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描写自然、抒发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学生到自然里去。不过,在写作前教师一定要结合第一单元课本的写作特色先与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在亲身体会下再结合学过的写作方法来作文学生是不怕的,而是他们都觉得很有内容可写,也明白写景文章该怎么写。

3、对文言文的复习,我觉得多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重要篇目更能让学生产生文言语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浅易的知识。比单纯讲解古代汉语知识效果显著。另外,我觉得复习文言最好是贯穿于每天语文课里,让学生天天接触古文,天天培养文言阅读的语感,有助于今后独立阅读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师要有一颗钻研的心,要博览书籍。教师钻研不仅指要钻研教材,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模快要形成一个系统,而不必拘泥于现成的参考书、辅导书或参考答案。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复习。例如,我教《兰亭集序》与《赤壁赋》时,我就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指导学生理解课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认识也深入了一些。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有时甚至已被列为主课之外。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成绩往往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最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夯实基础,奠定文学素养根基。

(一)早下手,抓反复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学习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高一刚入学就抓紧具语文的学习。

高一刚开学,我在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配备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书,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系统了解,并要求学生在早读课,课余时间加以记忆,加以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本书的内容分散在课堂测验,单元测试,朋考试卷,知识竞赛中出现,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提高效率。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开始在教学文言文时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文言文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可以和学生谈论文言文语法方面的体会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针对学生实行,我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也发挥读本的作用,我按照教材的事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抓实读本中的文言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常重点篇目快,甚至让学生课外自读的原则,有变化地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这样,我们一方面抓实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思路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扩大阅读量,提高其语文素养。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我没有一蹴而就,而是根据教材编写体例,从话题作文开始,逐步训练学生的各种论力,纵的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区别写作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诏题作文,横的方面,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进而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评改,评改方式灵活变化。一是学生自评,二是学生互评,三是分组评改,四是教师评改。每一次评改之后,却令有充分的交流过程,让学生讨论、揣摩、感悟、找出得失,提升水平。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一步一步提升起来。

二、广泛拓展,提升语文能力语文课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读本是其有益的补充,而课外语文学习则是提升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范畴。

(一)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我收集印发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体裁或题材的不同作品,把这当作导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二)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语文的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基础,为提高阅读水平,学校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在上阅读课前,我给学生讲清阅读课的重要性,阅读的要求,并且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摘抄本,促使学生不断阅读。

(三)拓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文言文是高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长期积累,因而我非常重视这一方面,我通过不同方式补充课外文言文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去翻译并作为论据写入作文,使学生阅读,写作同时提高。

(四)坚持写随笔语文学习不能仅靠课堂,要利用课外,要利用生活,让学生去观察景物,叙述事情,抒写心理,流露心声,让学生记住“生活处处即语文”。同时,对学生随笔写作进行检查,选出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交流,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责任重大,责无旁贷,而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基础,搞好语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仅靠交流就能达到的,它要求我们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

高中语文的修辞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比较复杂,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能适当的采用修辞手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运用科学方法,用心为学生解释,重视平时课后学习。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如能把修辞学习好,语言运用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本文重点分析高中语文的修辞教学。

修辞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在修辞教学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教学策略,进行优化调整,将修辞在文章中的妙用进行细化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和实际应用,提高语境语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般将修辞归为两类,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包括选词、炼句、修辞格的套用以及文章篇幅布局等,帮助读者理解意境的同时增强表达的效果。消极修辞是指比较规范化的修辞,要求语言简洁明白、词义明确和句子通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相比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但是消极修辞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高中阶段的语文修辞教学主要是对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讲解,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合理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高中修辞教学主要是通过“随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体会理解修辞的用法和作用。此外,教师在教课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言素养。

(一)“随文教学”和“单元模块”相结合。

由于高中修辞教学是“随文教学”,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许多学生只能对经常出现和使用的修辞比较了解,不能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修辞的使用方法。教材中散乱的辞格会导致一些修辞知识不断重复,教学中缺乏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随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整改,将辞格知识合理的分到各单元中,使每个单元的重点突出,帮助学生有重点有条理的学习修辞。

(二)具体例句对比教学。

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修辞比较多,而且有些学生的修辞学习基础薄弱,就会出现难以熟练掌握的情况,甚至有些同学会混淆一些修辞。这就要求教师将每中辞格都进行认真讲解和分析,并且把相近的修辞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

在对比喻句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明喻和暗喻的句子都写出来,让学生进行分辨和学习,从未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比的方式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很容易的看出两种修辞方式的不同点:明喻句子中有明显的连接词,暗喻句子中没有明显的连接词。例如《我的空中楼阁》文章中的句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句子中有“像”“如”“像……一样”“好似”等连接词的是明喻;《荷花淀》中的句子“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句子中没有明显的比喻连接词,而是用“是”“成为”“等于”“当作”等词进行连接的是暗喻。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高中修辞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事物。语文老师在教课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现和关注生活中的修辞运用,如各类广告语和提示语的修辞。德芙巧克力的广告“德芙,尽享丝滑”,就是运用修辞的方式,将德芙巧克力的丝滑很巧妙的表现出来;草坪上的标语“别踩我,我怕疼”拟人的手法将原来生硬的标语变成了很温情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更容易接受。生活中有很多修辞的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学习和交流,使学生自己发现修辞的魅力,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修辞的积极性。

(四)修辞教学与培养学生创造性相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教学生修辞的定义和使用,很少有教师向学生讲解修辞格的生成机制,这很大限度的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在修辞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修辞的定义和使用外,还应该给学生讲解该修辞格的生成,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讲解修辞格的生成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并不是事物间的事实关系,而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创造性发现。教师在讲解比喻修辞时,可以利用联想的特点,帮助学生构建不同事物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角度的发现和认识世界。例如《荷塘月色》中“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文中将那些白花比作明珠、星星、美人,不仅写出了荷花的晶莹,还写出了荷花在月光下若明若暗的美景。“荷花”“明珠”“星星”“美人”也是互不相关的`事物,在比喻中产生了关联,使得荷花的美跃然纸上,这也是作者思维的跨越。当修辞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时,修辞的价值也就提升了。而学生在这个认知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修辞的使用方法,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五)修辞教学与写作、口语教学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将就听、说、读、写综合性教学的语言学科,而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修辞的学习也是贯穿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学习中。“随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修辞教学,是将修辞教学与阅读相结合。实际上,只对学生进行“随文教学”即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写作和口语也是需要进行修辞教学的。教师还应该将修辞教学渗入到写作和口语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和口语的练习提升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修辞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之后,可以重点的进行比喻的练习,要求学生将比喻的修辞运用到写作和口语中,并根据学生的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引导。

【结语】。

修辞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教学现状却还不够理想。本文基于上述问题,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分析了目前语文的修辞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教学中可以实施的策略,以期能为教学提供借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首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笔者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看法等情况,进行搭配,保持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其次,设置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目标性。所谓“目标性”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合作学习应该达到的目的。比如必修三教材“文明的对话”专题,笔者放弃单篇教学而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先明确这样的目标:自读后掌握文中的生难字词,简要概括文章的思路脉络,感受文章的立意并学习论证方法,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或者议论文写作积累经验。

二、合作学习实施中的'开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适当合作”,顺利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取得成效,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

一是宽容对待有困难的合作学习个人或小组。合作之初,有些小组的个人可能对任务完成不理想,缺乏交流的“资本”,影响了个人也影响了小组的学习效果。这时语文教师要多给予鼓励,让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呈现错误”,树立克服错误就是进步、错得多反而容易进步快的思想。“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鼓励学习个体到小组集体中去收获知识、智慧,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处理任务中的困难。

二是要对于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语文教师作适当点拨、提示,不要有批评之语和脸色上的厌烦,以免让学生紧张而坚守“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说话”,被合作学习边缘化。如交流讨论《荷塘月色》一文的主旨时,有的说是思乡,有的说夫妻感情的苦闷,有的说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笔者就引导他们比较这三种观点,再细读文章,通过讲解归纳中心的一般方法并结合现代文阅读的探究题型来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使他们产生深刻印象。

三是多种合作学习方式交叉运用,双向合作或者多向合作,增强合作的互动性、参与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相互作用而获取信息传递,进入互动学习的动态,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笔者有意识建立以同桌为基础的合作小组学习法,通过共同商量、回答或相互补充,真正创造出具有活力的情境、紧扣学习目标从而圆满完成任务。或采用切接教学内容分工法,即:语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将学习任务切分成作业单块,并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部分任务去完成,通过成员间的相互请教,集中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结论。或举办探究的辩论法、竞赛法等等,不但培养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笔者组织合作学习必修三教材“文明的对话”专题时,先给两节课让学生独立完成、明确目标,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商讨,予以补充完善,接着小组之间多向互动,轮流审阅别人的作业,看结果谈原因;教师巡视,个别抽看,有时借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小组的优秀者。这样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整个课堂教学没有了往日的沉闷气氛。

三、合作学习实施后的总结。

及时对合作小组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是检验合作学习模式是否见效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促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的有效手段。语文教师应在课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组织学生自我陈述、组内和组间等互评与点评相结合的动态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在互评与点评过程接受理论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古诗教学中,古诗兴味的发生中发现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以便纠正,从而得出正确的、总结性的知识或学习方法,使适当合作“有展示、有评价、有效果”。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笔者让学习小组组内分析课文中烛之武、郑伯、晋侯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都要由本组的“发言人”综合梳理本组观点后对合作学习成果进行阐述,或者口头表述,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利用实物投影,或者直接放映相关视频资料,形式不拘,但求有理有据,表达简洁扼要。而后由笔者做总结性的点评。点评中,对选出的优胜小组进行鼓励,借助这种激励方式,让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这次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讨论烛之武的形象时,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中的虚词“也、犹、矣、也已”的表达情感的作用加深了认识。

四、小结。

总之,“适当合作”作为新的创新教学手段,关键在于“适当”、有效,一节课不能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效,哪怕是一点、“一得”。语文教师要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纠正缺陷,弥补不足,为今后的课堂高效教学进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英语教学新策略论文

临近年末,回首20xx,我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使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个性是参加了省里的教师培训和校园领导的指导下,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为了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我用心响应校园的各项号召,用心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学习资料,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自己。思想用心向上,要求进步,这学期,我十分光荣地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在他人的入党宣誓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想,这样的机会使我对党的领导已经党的感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帮忙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学习热情和信心,以健康礼貌的形象言传身教。

二、业务素质方面。

为了适应农村小学英语的需要,我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0月份我用心参加省里组织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15天的培训时间内我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在回来后用心与我校的其他英语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同时,把我的所学所感积习的与他们分享,研究,以此来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这个年段的英语教学,如果不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没了,英语自然也不会学好。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勤于专研,注重在实践中用心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潜心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制教具,自编儿歌等,使学生在简单、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注重构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并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考勤请假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校园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年里没有迟到过一次,做到了有事请假,坚持天天空上班,一边完成校园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的一年里,我应更加勤奋,为校园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五、努力提高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爱心和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学上狠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有更大的提高。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以百倍的信心与努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