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通用13篇)

时间:2023-12-16 21:06:12 作者:文锋

范文范本是一种参考文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特点和要求。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选择,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求职者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如何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用人依据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也带来了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边讲边做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会导致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内容简单、枯燥,极易犯上“眼高手低”的毛病。这给“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合理地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课程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采用项目化、任务式以及案例教学法,将基本知识和基本功能融合到实际应用中,通过云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和学习交流,将职业素养考核融入其中,突出能力考核。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精选教学内容,精编教学案例,突出应用能力。

我们从实际问题出发,以现代办公应用中常用的电脑选购与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使用、文字编辑与排版、数据分析处理、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为教学内容主线,在当今流行的office办公平台下,通过“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实训”三步走的模式来编写教学讲义,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素质,以满足高职学生的需要,并为每个实例和实训任务都配有教学微视频讲解。

为了更好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精心筛选了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和今后工作时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而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如“会议通知发布”、“求职简历制作”、“毕业论文排版”等等。让学生每学完一个实例,就可以立即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并具备解决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类似问题的能力。

任务实训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精心设计了每个项目和任务的实训内容。按照以突出应用、强调技能为目的',以实践性、实用性的原则,通过任务实训使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这些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2借助大学城空间云平台进行课程资源共享与学习交流。

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账号。教师利用大学城空间,把每次上课的讲义、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自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展示空间。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pc或数字终端登录大学城空间,进入教师空间进行课程自主学习,尤其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空间学习可以很好地查漏补缺。

课后教师通过在云空间的管理空间模块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并提交给教师批阅。教师把作业批阅结果也公布在教师空间,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此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还可以通过空间微信、空间微博、空间留言、班级圈子等空间工具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学习进步。

3将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改变了以往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的模式,降低了期末成绩的比重,加入了空间学习成绩。课程考核包括课堂学习、空间学习和上机考试几个方面,把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和空间学习过程来考核。通过遵守课堂纪律让学生形成守时、爱护公物和规范操作的意识;参与课堂与空间讨论、积极回答课堂与空间提问,小组合作,按时保质完成课堂作业和空间作业等培养学生的沟通、互助、协作、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期末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把考试内容分为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能力要求和评分标准。考核突出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方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意能力的目的。

4结语。

两年来针对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教学难的问题,我院课程组通过精选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教学与空间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课程考核。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工程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

摘要: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师资力量缺乏、实验平台和资源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入手,对生物学实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在实践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医学工程(biologymedicalengineering,bmi)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交叉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特点[1]。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都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涵盖了生物信息、医疗仪器、生物材料、生物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工程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3]。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学校原来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优势学科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传感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上述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平台完备。比较而言,学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上相对薄弱,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实践教学有明显的不足,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平台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更新等方面入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践教学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南京邮电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信息学科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工学为主体,以及“大信息”的背景下,学校的通信、电子、图像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科研氛围浓厚、师资力量较强,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成熟、教学特点鲜明。上述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已经构建了包括课内实验、专题实验、综合训练和生产实习一系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但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将更多的生物医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学知识中。为了扩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学教学方面,我校目前开设了几门生物学领域的课程,包括现代生物学、定量生理学和解剖生理学等。由于学校在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缺乏基础,因此这些课程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实验教学平台也比较薄弱。此外,生物医学课程多属于理论加上实验的课程,要求课时较多。以解剖与生理为例,理论课要讲51个学时,实验课也需要51个学时[4,5]。但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纲,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只设置了36个学时的理论课以及4个学时的实验课。因此,在这些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上,需要大幅的调整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4,5]。在实验教学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为演示实验或参观,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机会[6]。笔者在调研学生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兴趣、期望和要求时,有68.1%的同学表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并且有30%的同学希望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表2)。但我校目前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学平台和课时设置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平水,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1、培养专任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我校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近几年来,已引进多个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和高级人才,构建了一个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包括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以及纳米材料毒理等,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体系完全满足了现有的生物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2、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同时为了满足学校科研项目发展的需要,我校已于近几年建设完成了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医学诊断以及生物信息处理的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实验基地,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全面的生命科学综合实验技能,以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同时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平台,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做出一流的科研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操作平台和蛋白结构测试和信息处理的表征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为学生设立了核酸分离和检测,核黄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指标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观看并亲自动手操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对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生物类课程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针对生物领域的热点方向开设了一系列的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和动物房,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实验以及动物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方法[7-9]。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对生物医学相关实验有兴趣并且有能力的本科生申报创新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并将毕业设计与创新项目相结合,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10]。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查阅中外文献,了解项目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还加深例如学生对各种专业课程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实验室构成、具体运作有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在大学和医院等实习基地的参观和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习目的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为生物学和医学服务的交叉学科,生物学实验课对生物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领域非常重要。针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现有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5]严振国,施雪筠.解剖生理学[m].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8]冯波,翁杰,黄楠,等.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5-17.

[10]邵文尧,肖宗源,陈成泉,等.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62-164.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在2l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中的中国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各高等院校开始进行全面的探索性教学改革,实现生物医学从单一的教授模式向多层次多方面综合模式的转变。针对成都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以往教学模式下的一些不足,以及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意见,提出部分教学改革的相关看法,以希望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理论课授课内容及方法改良。

1.授课内容的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曾对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疾病不断被发现,同时伴随“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和生态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已经形成。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微生物学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加以调整,淘汰旧的内容,添加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微生物总论主要介绍相应微生物的共性,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在各论教学中对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病原体精简教学时数,重点应是耐药菌株、条件致病菌、与优生有关的病毒,以及无特异性防治方法发病率又高的病原微生物等内容,同时将那些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新现传染病及时吸收融入到教学中,如sars、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知识面。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贯穿微生态学思想,以课后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与技术,引导学生利用微生态学的新思维方式,全面思考和分析微生物疾病的发生过程。

1.2授课方式与方法改进。

1.2.1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使得微生物学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会给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观结构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条件的甚至可以采用简短录像,例如被狂犬咬后的紧急处理、发作的症状等等以加深学生影响。同时信息含量大、重现力强的优点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1.2.2各种教学法的综合使用。

1.2.2.1“提问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学起源思,思源于疑,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此法分成授课前、授课时和授课后提问三个阶段。有些问题先提出来,再让学生回答,有些问题提出来是引起同学注意,有些问题老师可自问自答,通过这样对授课内容的每个问题进行论述,使教学内容更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1.2.2.2“探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生在细菌各论学习中所遇到“记不住、理不清、容易混、枯燥乏味、缺乏兴趣”的情况,在细菌各论课堂教学上可采取在老师指导下,组织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选择针对性强、比较简单的临床病例,确定讨论范围,提出思考性讨论问题;围绕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由老师主持,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言,各述其见,互相补充纠正。老师针对学生考虑不到的以及抓不住的重点问题进行引导;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小结的主要内容是归纳总结自学内容的要点,回答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倾向性问题。

根据对06级临床本科抽样统计,95.42%的学生反映该教学法很好,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3“自学指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科医学微生物细菌各论教学中可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进行必要指导的“自学指导式”教学方法。其基本步骤是:编写自学提纲;学生按照自学提纲的提示自学讲义,老师在课堂巡视,启发答疑;最后进行小结。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2.4“逆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式教学法即颠倒教科书的常规编排顺序,根据具体的对象,先讲其所致疾病和预防原则、微生物学检查,再推导出其生物学特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把生物学特性等枯燥乏味、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转变为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

1.2.2.5“总结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论部分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容易混淆。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防治等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归纳中注重不宜归纳但又须抓住知识点的引入强调,使混杂的各论内容展现出一定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清知识的层次,明确重点,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及知识系统化理解的能力。

1.2.2.6“对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有比较才有鉴别。微生物各种病原存在共性也有个性,记忆起来容易混淆,通过采用表格或图解的方式将相似的病原进行比较,使其共性和个性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解决了易于混淆的微生物内容。

1.2.2.7“点睛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在讲述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之后,用画龙点睛的手法指出其特点为“抗、馋、懒、顽、变”五个字,使其概念十分形象,便于学生能抓注重点,加深理解记忆。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单独或组合采用以上各种方法,以求使学生最为清晰明了的对课堂所授知识达到深入的了解。

2实验方法改进。

以往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是将其仅仅作为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其内容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传授方式亦为灌输式。通过吸取其它院校的实验教学成果并结合本教研室多年来积累的实验教学经验,实验教学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性改革。

2.1集中安排实验教学。

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课通常穿插在理论课之间。由于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了解,只能机械、抽象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学成效甚微。实验改革可将微生物学实验课集中安排在大部分理论课完成后进行,实验时间可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使其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再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此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既增加了学习热情,也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2.2优化重组实验教学内容。

为保持实验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需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打破章节顺序,将全部实验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该部分内容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并结合示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一般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

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在完成基础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病例,让学生完成由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组成的几大实验。大实验的全过程均由各实验小组在实验讲义指导下合作进行,使学生变被动上实验课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三部分为设计性实验:学生自愿组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由教研室教师拟定或学生通过兴趣爱好自行确立几个方向,自愿选择一项实验方向进行专题设计。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的书籍与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约定的时间内开放实验室,教师负责实验监督,学生实施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小组递交论文式实验报告。该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对选题和论证、实验的实施及问题解决、结果分析和讨论充分的了解熟练。通过对06级临床本科进行实验改革试点,发现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该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对选题和论证、实验的实施及问题解决、结果分析和讨论充分的了解熟练。

2.3考核方法改进。

过去的微生物实验根据实验报告判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这种评分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尝试将实验课的成绩提高到30%,考核方法更为多样化,分为实验报告10%,实验操作10%,口试5%,实验设计5%。在设计性、探索性及综合性实验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及余地,使学生对医学研究的选题和论证实验的实施及问题解决、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答辩及科研论文的撰写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考试方法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事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几年中,本课程将以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对照“创一流院校,建一流课程”的具体要求,针对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重点整改,争取早日跨入国家精品课程行列。

参考文献:

[4]陈芝,宋渊,袁红莉.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8:28.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强迫下开展学习活动,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性被逐渐的扼杀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状让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广大教师所困扰。根据新课标理念,从教学的根本出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和积极的尝试。

一、实施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的最核心因素就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就是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其中的原因在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反应能力低,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等特征。这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不仅如此,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要在这样情况下有效的扭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大力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采取教学创新,让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关系紧张的、不融洽的。原因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强迫学生的方法,强迫学生被动的接受。长期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良好的、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对师生双方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改变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和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情境的感召下,产生体探究竟的冲动。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学习,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经历应用物理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物理情感与态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转化过程需要时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渐的地感受知识的有效形成,让学生亲身经历某些物理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这样既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学习物理又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尽量用一些贴近生产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尽可能与现实原型相联系。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大学语文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开设的一门非中文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当今专业划分越来越精细、学科分割越来越强烈的时代,特别需要对非中文专业、特别是理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但实际情况是,大学语文在很多高校不受重视,学科地位低,任课教师被边缘化,教材陈旧,教学研究没有多少成果。大学语文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课时随意减少,往往安排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大学语文课的任课教师在评聘职称时也会因学科归属问题处于尴尬境地,这都严重影响大学语文课的发展。

1.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普遍有厌学情绪,学习目的不明确,为考试而学,考完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在他们看来,语文基础知识很枯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又太抽象,远不如看图片、电视电影那么直观、生动。在这个读图时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有一定内涵和深度的文学作品在被边缘化。更加上大学语文没有英语课的考级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淡漠,上课时学生自己在下面看专业书、杂志或英语书等。

1.3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语文的传统教材往往是文学作品选,其间增加一点文学、语言方面的知识,除了篇目有差异外,与中学语文没多大的区别,教学内容显得陈旧,这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排斥情绪。更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讲授法贯穿始终,“满堂灌”,没能找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够。同时,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滞后,其边缘化的地位使老师失去教学改革的动力,往往把大学语文作为自己专业教学和研究之外的“副业”。

1.4切合现实不强,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够。

大学语文主要是学习经典作品,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大学语文不是经典阅读课,应该是一门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写作息息相关的课程。我们人类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人们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大学语文对此视而不见,这使学生觉得语文课离我们的现实很远,学不学这门课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没有影响。同时,大学语文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少,看不到该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由上可见,大学语文课程与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尽合拍。大学语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并没有真正突出出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显见的成效。我们认为,要走出目前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切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必须以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一)学生层面。

第一,对医学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和兴趣。现行医学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涩难懂,学得自然无味无趣。殊不知,医学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科领域,适应社会、知法懂法、人文修养、人际沟通等也是医学生应知应会的本领。否则,就会更多地出现“白眼狼”“、只见病,不见人”等现象。第二,医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的交际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与医生转换角色不及时、不充分、不到位,均导致实践机会失去,或实践效果不佳。第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现在的医学生不再把医生作为今后职业的唯一选择,很多毕业生进入相关医疗领域、甚至改行。因此,他们在早期的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中均要求较低,以过关为原则,学习没有动力。

(二)教学组织、管理层面。

第一,相关实践教学激励政策缺乏、资金投入不够。在很多医疗机构,依然是“重医疗、轻教学”,认为两者是“产出与付出”的逻辑关系。重视教学不够、支持力度及措施不尽人意。第二,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大多医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均为兼职,如医教科、护理部兼管医生护士的实践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医疗专业毕业,多为年老体衰人员或护理等专业转行。没有正规的`教学管理学习培训,教学管理只是应付,何谈发展创新提高!第三,没有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缺乏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还没有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研究室、带教老师、学生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临床医学教学反思。

(一)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截然割裂开来。医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的学习中,很多就应该与临床实践教学挂上钩,如病理生理、组织解剖、诊断学等,这些基础知识今后必将于应用临床。涉及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构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诊治措施决策及实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还应该溶入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当前医疗环境,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还要训练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让学生明确早期基础知识与今后专业课程、将来职业要求是密切相关联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才会对比较枯涩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效果。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形成体系;二是实践经验也要善于归纳、整理、提炼、提高,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融通,有针对性的、有关联性的课程讲授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全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符合认识论规律,学生学得明白、目标明确,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能在临床实践运用。临床实践的教学、训练也是不间断的,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就医流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训练、法律法规的学习,融合医患关系、明确医患法律关系;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提出辅检意见、综合分析信息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提出疾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或实施“诊断性治疗”。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双循环进程的真实临床过程训练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观理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练,尽量避免了“生手”、“学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绝检查配合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基于临床过程的临床医学教学(双循环进程)模式,也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这种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即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见习实习实践的全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各知识、技能领域;从临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师、学生全体相关人员,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证、指标上有重点、程序上严格执行,结果能挂钩兑现。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具体明确、考评到位到人。

(三)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想方设法,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医院基础条件、强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体验临床,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遵循认识论规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保证生产实习实践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倾斜。

新型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及其教学(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才能强力推进。第一,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应有教学医院相应的教学实习见习的配套法规文件,以便实践中有遵循执行的依据。第二,医学既是精英教育,也涉及职业教育问题,国家的政府部门投入理所当然,还应该有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资本的介入、投资。第三,就业政策的导向。

作者:曾智勇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下,面对教学时数少,学生的.知识层次不齐、实验能力较差的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设想.

作者:薛林贵李师翁唐德平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兰州,730070刊名:微生物学通报istic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年,卷(期):33(3)分类号:q93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生物工程微生物学创新能力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预防医学研究各种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预防是最积极、最经济、最有效的保障人群健康手段。我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把“健康中国”确定为国家战略,再一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中职学校开设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疾病谱变化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发生变化,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导致的慢性病,环境污染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新传染病的流行……临床医学无论是新的仪器设备的推广使用、新的诊疗技术的出现,还是新药物的研发,都需要较长的周期,负作用和不良反应更是有待时间的检验。要解决这些健康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两手抓。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个人的预防意识,提升他们维护个人健康的能力。同时,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确立“大卫生”观,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健康。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基层卫生工作者,他们主要承担日常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因此,重视预防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确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相应的预防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一)预防观念是新世纪医护人員必须有的大视野。

有人把医务人员比喻成急流边的救生员,患者就是溺水者,救生员每天忙于打捞落水者,疲劳不堪,却发现落水者越救越多。这就是现代医疗的真实写照,先进的医疗技术,高端的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都无法应对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因此,要教育学生作为现代医护人员眼光不能局限,不能只见病不见人,必须有大医疗观,在工作中预防与治疗并重,经历从“小专科”到“大人文”的蜕变。

(二)预防知识是医护维护自身健康的必需。

1.医务人员缺乏自我健康的管理。

在我国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假期少,生活无规律,久而久之透支健康。据统计,我国医护平均寿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职业压力,医护患抑郁症的概率4倍于正常人。工作时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一些医院近1/4的医护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近几年,更是有多起医护猝死在工作岗位的事件。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医务人员虽然是掌握专业医学知识的人,却常常忽视对自我健康的管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观,强化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戒除不良嗜好,学会自我心理疏导,维护自身健康,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细菌、病毒的变异速度加快,据统计,近50年有40余种新的传染病出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增大。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基层卫生工作者,工作在医疗最前沿,每天接触大量患者,没有预防的意识,缺乏预防知识,经常造成医源性感染。有数据显示,“非典”肆虐期间,受感染人群的职业构成医务人员占20%,居所有职业之首。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强调预防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预防意识,掌握预防隔离的基本知识,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更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3.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保障。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多起恶性伤医、伤护事件,医患关系的恶化既损伤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又引发了民众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激发社会矛盾。授课中要向学生强调医院有着特殊的工作环境,医护每天面对的是不同性格、脾气,不同教育程度、经济背景的病人及家属,他们因为生病而充满焦虑、紧张、恐惧、愤怒、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绪,本就是个沟通障碍的场所,如果患者病情恶化、手术失败、意外死亡,则更容易引发医患冲突,甚至上演医闹事件。教学生掌握人际沟通,心理学等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积极换位思考,主动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详细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用药等基本知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就很容易拉近医患的心理距离,建立融洽、信任、合作的良好医患关系,有效避免冲突事件发生。

在中职预防医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预防知识绝不是“无用”的,而是将来执业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认知改变了,态度转变了,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并最终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预防与临床并重,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科医学人才。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随着生产和生活消费行为的进一步社会化,公共卫生和社会保健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为了能降低死亡病因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要求医院能够治疗各种疾病,还需了解各种疾病预防的知识。因此,在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做好疾病的预防,以免发生各类病症而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水平。下面笔者就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预防医学实验的教学理念主要传承了我国刻苦、创新、奋斗等优良传统,并发扬艰苦创业等精神,形成了适合我国教育的教学理念。该理念主要以学生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为主要目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还需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医学人才。

1.完善管理体制。

当前高校主要实施的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以此来对所有相关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在校级对其进行管理时,能够确保该实验教学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实验建设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而院(系)级在对其进行管理期间,能够全面优化和整合各项实验教学资源,统一管理学校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使实验教学不仅稳定进行下去,还能提高试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室中,还应建立较为完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能根据实际实施效果进行修改,确保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更具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

2.改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实验教师在工作中收集各类典型的案例,如,环境污染、流行病、职业卫生及一些社会突发事件,然后在实验教学中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筛选和设计,使案例能够满足实验课上教学的需求。教师对案例的使用,应以案例本身为主要线索,使学生围绕着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与归纳,探索出该案例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和内容,了解其发生的规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在事件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同时,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学校通常都会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如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个人技能。

3.构建优秀的教学队伍。

社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都是由各类教师培养出来的,由此看出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对我国人才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聘请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之上建设一支热爱医学实验教学的队伍,要求其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当对现有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在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国高校应当加强医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在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使学校实验技术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医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医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加强此方面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医学教学总体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医学实验教学的相关教育理念和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希望改善以往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构建一个运行机制完善、教学方法新颖、师资队伍强大的实验教学基地,从而为我国医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医学教学的发展。

浅谈基于工程思想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单位从事制造、装配、检测和维护机械设备等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我们通过与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依托企业资源,和现场专家共同开发该课程,将牛头刨床、插床和减速器等机器设备融入课程项目,并通过proe软件的应用将三维cad技术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实现了该课程教学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转换。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本专业工作领域多为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维护和维修,以及简单机构和工装零部件的设计等,这些工作首先需要认识机械零部件及各种运动机构,在此基础上根据零件结构及特性调配组装,对于机械设计方面的技能,像零件承载能力计算、校核等,在工作中逐渐被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所替代,因此我们将课程定位为“以机械传动和零部件分析及其参数化的三维造型设计为主,以设计计算为辅”,注重学生对机器的认识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服务社会,对接岗位技能为目标,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环节,将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化、项目化,任务设置尽量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基本原则,同时选择合适的载体承载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程按照由简单至复杂的认知过程,依托机器实物载入教学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和做,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可以逐步认识和建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和社会意识,并认识到完成工程任务中非技术因素(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课程的设计不但使学生达到既定的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也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我们构建以实践为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

三、课程项目开发与设计。

从课程整体内容来看,本课程既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三维cad实践技能。在机械设计中主要研究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在三维cad课程中不仅可以研究各类机械零部件建模的方法,而且还能进行相关的分析、运动仿真。那么如何将这两门课程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是我们在项目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根据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我院现有条件,利用和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课程组成员根据现场职业岗位需求,反复推敲、不断比较,最终根据本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制定出3个通用性好、操作性强、趣味性高、难易适中的教学项目,并依托牛头刨床、插床和减速器3台完整的典型机器,将多种机构和零部件的零散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proe软件参数化的造型展示出不同的三维模型。在3个项目的基础上设置了15个学习情境,制定了36个学习任务,其中项目一和项目二为并行项目,每个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共同服务于整个项目,当任务逐一完成时,工作项目也就得以完成。

四、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任务单进行学习,每个学习内容都是以“学生工作任务单”的方式接受,按照任务单的指导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每4~6人为一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操作技能和必需的理论知识,学生是行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学生以任务书为指导完成工作任务,并按检查评价办法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然后教师按照“检查评估评价表”的内容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过程考核和量化考核。课程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一)任务布置,建立感性的认识。

机械设计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实施任务前应先使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布置任务时首先展示三维cad的效果图,通过视觉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进一步到实训车间拆装机械零部件,观察认识其结构和作用,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奠定理论学习的基础,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更好掌握。

(二)通过资讯获得任务知识点。

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实践的认知和任务的问题去接受教师的课堂理论讲授,进而能更有效的获取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传动轴结构的设计计算及三维cad造型设计”任务中,如果直接讲阶梯轴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学生们会感到很枯燥,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如果有了第一个环节的认知情况,明白了轴上零件的'装配顺序、轴及轴上零件需要定位与固定等,很快就会分析该轴系结构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会很快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中去。

(三)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计划。

当学生们获得任务相关知识点后,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本次任务的实施计划,并通过组内成员充分讨论与论证后确定可行方案。

(四)按计划进行任务实施。

由于本课程融合了机械设计基础和三维cad的内容,所以在本环节中学生们除了需要完成设计相关的任务外,还需要完成该设计的三维造型,所以本环节的工作量比较大,同时还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进度,并及时指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监控学生们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五)检查展示。

学生们按照老师提供的评分标准,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自检、互检,检查完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成果的汇报展示。

(六)评估反馈。

根据汇报展示结果及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综合表现,教师对学生们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其进行综合能力评估。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启发他们课后运用cad技术构造一些课堂内未作演示的机构模型,这样既启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又能保持正常的课程进度。

教学过程中,每个步骤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情况、因学习项目、因需完成的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现以任务3-3-2传动齿轮的设计计算及三维cad造型说明课程具体实施环节。

五、总结。

这几年课改后,我们经常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参加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河北省电子信息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中,我们多次取得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并有多名学生获得“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能手”的称号,取得的这些成绩,见证了我们课改的历程,也给予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同时,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职重要任务。可见,本次课程的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不仅促进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职业能力。

浅谈基于工程思想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开展教学,一是与省一级考试相挂钩的,可称为“应试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1”;二是介绍一种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此阶段可称为“素质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x”,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最终完成任务。结合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模块中的“x”部分又另外设置了3门选修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见表格2,让学生在大二及大三选修,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这3门课程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遴选出来的,但并不表示后续课只能在这3门课中选开,可根据教学实际开设出其它的计算机课程。通过近5年的实践教学,这3门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每学期选修课的必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具体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相关课程是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生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一)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被动局面。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和组织出富有创意的案例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比如我们在讲述excel内容时,抛弃了书本介绍的案例,让学生带来班级成绩,根据教师列出的要求逐条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公式、函数、排序、统计和格式设置等关键应用,比照本宣科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二)承认差别,发展个性。

同一班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部分的要求对每位学生都是一样的,“素质教育”部分我们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完成不同的任务,并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抓两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放手、多支持,让他们主动地去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有效的学习。

(三)钻研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针对计算机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采用精讲多练,通过讲授―练习―测试―反馈的过程,让学生在强化操作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素质教育”阶段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兴趣导向作用,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中掌握软件的应用。

(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拓展课堂外教学。

“网络+多媒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设好的精品课程平台和手机教学平台,积极拓展教学模式。如今的课堂教学氛围变的轻松,学生不必因为上课一时没听懂而烦恼,随时可登陆省级精品课程平台或者手机教学平台查看老师上传微课堂的内容,基本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标并已经逐步将这一理念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也可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老师取得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要求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也使得师生关系变的更加融洽。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艺术类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系不同专业开展调研和教学尝试,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教学方案并付诸于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

1.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从2011年到2013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3年内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逐年提高,合格率提高了15%优秀率提高了10%。此外设置多门与专业结合的拓展课程供学生选修,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拓展的选修课程,我们推荐和指导优秀学生参加了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杭州市科普动漫创意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比赛取得一些成绩,实现了理论教学到教学实践的成果转化。

3.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从以前单一的office软件应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到如今音频、视频、海报、ppt多媒体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无疑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现场综合实验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实验教学改革课题,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到实际生产、生活和工作场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是补充和延伸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1]。本文以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研究对象为级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共89人;将89人按性别分组,再随机将男女学生分配到a、b两个实验组。

2.方法:a组为现场综合实验组,学生根据井水消毒实验,到图书馆查资料,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教师做适当指导后到现场进行实践。b组为实验组,学生在教室按照教师的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讲解。在实验前后对a、b两组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用spss3.1统计软件分别进行成组检验及配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同时,试验结束后对学生开展了一次有关现场综合性实验方面的调查和座谈会。

二、结果。

1.客观题情况:实验前a组8.58±1.041,b组8.06±1.723;实验后a组9.35±1.674,b组8.43±1.668。经统计学检验实验前后得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主观题情况:通过a、b两个组教学得分进行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下表)。试验结束后对学生开展了一次有關现场综合性实验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80%以上的学生认为需要改进预防医学实验教学,85%以上的学生认为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提高;90%以上的学生赞成开展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

三、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客观理论题得分均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原因在于高职学生底子薄弱,学习积极性差,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实验基本知识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对现场综合实验的形式、效果、意义均持积极态度。与传统的实验相比,普遍认为现场综合实验在锻炼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综合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方面的优点更具意义[2]。总之,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大势所趋。

(1)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实施改革,更多地采用现场、开放性、设计性试验;(2)实验课分小组进行,提供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3)改善实验室环境,增加实验设备;(4)让部分已具备条件的学科开展现场综合实验。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总结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从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基地、教学大纲等方面阐述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课堂教学及社区实践方面具体实施、进行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有效地增强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医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成为重要的研宄课题。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掌握和应用预防医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培养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预防医学在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将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临床医生和社区护士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亟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预防的临床医生和社区护士,因此探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提高了其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以实践问题为焦点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可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实现了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对学科、课程、师资、社区教学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代表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国内各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着眼点常放在疾病诊治方面,相对轻视甚至忽视预防医学教学,很少关心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沿用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重治疗、轻预防,结果使某些学生到毕业时仍不知如何开展健康教育和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了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各院校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改革,目的是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当时各校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压缩版(包括环境卫生、营养卫生、劳动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内容),理论教学与实习内容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具有针对性,学用脱节,学生不感兴趣,教育效果不明显。

因此,我院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个体、家庭、社区卫生保健实践知识很有必要。进行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增加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与健康促进的内容,使之能跟上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使更多的医学生毕业后走进社区,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结合我院特色,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目的是使医学生能够学到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真正用得上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

实践证明,执行党和国家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具有重大意义。sars、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将人群预防与个体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预防医学教学的深入发展。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能否培养出防治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2.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大。(2)社区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现场调查的`机会较少。这除了受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学时)的影响外,也受到教学基地具体的教学环境、规模、带教师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研宄给了我们更多的改进启示:只有推进学校整体的改革,才能使预防医学教学的各环节改革顺利进行。

3.改革具体研宄内容。

围绕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总目标,项善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大纲。

(1)主要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进行群体健康调查研宄的方法和技术。2)加强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的教学,使学生加强对社区预防保健的认识,掌握实施的步骤和要求,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掌握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4)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5)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如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等。讨论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6)建立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固定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本课题将在水厂、水泥厂、卫生防疫站、计生委、妇幼保健院、敬老院等建立社区教学基地,包括本地区及本地区外的各相关单位。7)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内容主要根据新教学计划、大纲制订,观察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观察疾病的现况;编制、评价患者的食谱;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编写医学科普文章;绘制统计表、统计图;检查工厂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参观垃圾处理场、自来水厂;测定居民区气象条件;职业病病案讨论;健康宣教报告等。8)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了解技能、态度目标达成度,提供较准确的平时成绩以及促进学生实践态度的改善,在整个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全面考核是必要的。先确定考核项目,制订考核与评分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4.结论与建议。

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区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和现场实践,使学生增强处理预防保健问题的能力,初步探索多学科解决卫生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有效地增强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其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对学科、课程、师资、社区教学基地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互相促进,也填补了江西医学院上铙分院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空白,对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的规定,确保教学质量,特别是配合理论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