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2-15 09:57:02 作者:雅蕊

编写大班教案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提供展示和表达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有趣的膨胀》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主要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

2、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

3、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1.师出示未膨胀的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引出课题。“今天,老师从家里厨房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2.师提出要求:“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两盆这样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也可以轻轻地摸一摸,比较这两盆里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9分钟)。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11分钟)。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5分钟)。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同时视频播放: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有趣的膨胀》大班科学教案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纸区材料: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杯子区材料: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3)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2、活动组织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小宝宝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听声音,来猜测。第二环节学习大鼓小鼓声音,可以先玩游戏,再听音乐玩。如老师说大鼓,幼儿力气大地摇瓶子;小鼓,幼儿力气小地摇瓶子,收:则瓶子不发出声音。这样先玩几次,让幼儿对大小声有一人直接对比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结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回来,而不是自顾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个环节的小结,应该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由于对课堂常规的把控不够,导致小结不够。

3、个人素质方面:是吗?好不好?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有趣的膨胀》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趣的膨胀》大班科学教案

主要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

2、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核桃。

3、记录表一张。

4、微波炉、黄油、糖、爆米花专用玉米、纸袋或微波专用玻璃碗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1.师出示未膨胀的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引出课题。“今天,老师从家里厨房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2.师提出要求:“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两盆这样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也可以轻轻地摸一摸,比较这两盆里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9分钟)。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11分钟)。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5分钟)。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微波炉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有趣的膨胀》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3、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投影仪,操作音乐。

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二、寻找屏幕上的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师:孩子们,这儿有我们的影子,一起来看哪!师:挥挥手,摇摇头,我们一起来和影子跳个舞吧!(评:孩子们兴奋地在大屏幕前急切地寻找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不停地和自己的影子一起舞动,继而产生了对影子的好奇。)。

三.猜一猜手影并欣赏手影录像,感知手影的`神奇魅力。

1、幼儿互相讨论师:白色的屏幕上怎么会有影子的呢?

师(小结):光照在身上,身体挡住了光线,屏幕上就有了影子。

分别请3-4个幼儿演示手影)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影子呢?(幼儿自由讨论。)师:你们真聪明,原来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

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四.让幼儿一起到外面阳光下去找找,有没有影子呢?一起画一画影子。

五.欣赏作品。

有趣的膨胀大班教案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

1、通过寻找西瓜虫的家,了解其生存环境。

2、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1、活动过程:

(1)寻找西瓜虫的家。

(2)喂养西瓜虫。

(3)小实验:拯救西瓜虫。

(4)给西瓜虫设汁新家。

2、活动实录:

(1)教师提供小木棍、小瓶子、小罐子,引导幼儿寻找西瓜虫。孩子们在水泥墙和草坪之间的缝隙里找到了许多西瓜虫,但在草坪上却很少找到。有的孩子过来问我,这是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2)小朋友挖到西瓜虫以后放在大碗和小玻璃瓶子里,过了几天,大碗里的`西瓜虫有的不会动了,而小瓶子里的西瓜虫却爬得很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触嗅两种不同器皿里的沙土情况,鼓励幼儿说出比较结果:碗里的沙土干巴巴的,瓶里的沙土湿乎乎的。西瓜虫是被太阳晒死了。教师再引导幼儿回忆捉虫时缝隙里多、草坪上少的原因,并鼓励幼儿查阅资料,请教家长,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做实验如何救活碗里的西瓜虫。有的幼儿往碗里放饼干、巧克力等吃的东西,有的幼儿往碗里倒水。结果发现,倒水后的西瓜虫没有再死去。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西瓜虫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4)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为西瓜虫设计新家。

1、能用各种方式自然真切地表达对西瓜虫的认识。

2、相互分享新经验。

1、活动过程:

(1)创编、展示有关西瓜虫的儿歌、故事、歌曲。

(2)泥工制作、绘画:西瓜虫。

(3)游戏:西瓜虫变变变。

2、活动实录:

(1)教师和幼儿刨编的儿歌:西瓜长,西瓜圆,西瓜爬爬洞里钻。创编的谜语有:有个小虫虫,身穿黑衣褂,遇到危险来,变成小西瓜。请你猜一下,它名字叫个啥。

(2)孩子们利用土豆、地瓜及橡皮泥制作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西瓜虫。利用蜡笔绘画出不同形态、不同姿态的西瓜虫。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经验:

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

l、通过寻找西瓜虫的家,了解其生存环境。

2、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1、活动过程:12。

(1)寻找西瓜虫的家。

(2)喂养西瓜虫。

(3)小实验:拯救西瓜虫。

(4)给西瓜虫设汁新家。

2、活动实录:

(1)教师提供小木棍、小瓶子、小罐子,引导幼儿寻找西瓜虫。孩子们在水泥墙和草坪之间的缝隙里找到了许多西瓜虫,但在草坪上却很少找到。有的孩子过来问我,这是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2)小朋友挖到西瓜虫以后放在大碗和小玻璃瓶子里,过了几天,大碗里的西瓜虫有的不会动了,而小瓶子里的西瓜虫却爬得很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触嗅两种不同器皿里的沙土情况,鼓励幼儿说出比较结果:碗里的沙土干巴巴的,瓶里的沙土湿乎乎的。西瓜虫是被太阳晒死了。教师再引导幼儿回忆捉虫时缝隙里多、草坪上少的原因,并鼓励幼儿查阅资料,请教家长,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做实验如何救活碗里的西瓜虫。有的幼儿往碗里放饼干、巧克力等吃的东西,有的.幼儿往碗里倒水。结果发现,倒水后的西瓜虫没有再死去。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西瓜虫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4)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为西瓜虫设计新家。

小知识西瓜虫。

西瓜虫属多足纲昆虫,身体分为头部和去干两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单眼数个。驱干部偏扁而长,有多数体节合成,每个体节有一对足,用来爬行。呼吸器官时气管,生活在潮湿、疏松、有机物丰富的土壤里。

为什么西瓜虫会被晒死?

1、能用各种方式自然真切地表达对西瓜虫的认识。

2、相互分享新经验。

1、活动过程:

(1)创编、展示有关西瓜虫的儿歌、故事、歌曲。

(2)泥工制作、绘画:西瓜虫。

(3)游戏:西瓜虫变变变。

2、活动实录:

(1)教师和幼儿刨编的儿歌:西瓜长,西瓜圆,西瓜爬爬洞里钻。创编的谜语有:有个小虫虫,身穿黑衣褂,遇到危险来,变成小西瓜。请你猜一下,它名字叫个啥。

(2)孩子们利用土豆、地瓜及橡皮泥制作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西瓜虫。利用蜡笔绘画出不同形态、不同姿态的西瓜虫。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记录表一张。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同时视频播放: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有趣的膨胀大班教案

2: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1:瘪的乒乓球几个,大头针一个,电热锅一个。

2: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黄豆若干,木耳若干。

3:玉米粒一袋,植物油一瓶,小盘小勺若干。

活动过程实录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发探究。

师:今天,老师来的时候,有只小青蛙看到了,说要来我们这里做客,大家欢迎吗?

幼:欢迎。

师:咦,小青蛙怎么哭了?

小青蛙说:“我的乒乓球不小心弄瘪了,怎么办呢?我还想和你们一起玩呢,呜……”。

师:“小青蛙别哭,你看,这儿有那么多聪明的宝宝,他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孩子们,你们谁能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呀?”

幼a:“扎个眼儿吹起来!”

幼b:“用热水蒸起来!”

(老师按幼儿的两种说法做示范,先扎眼试验不行,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热水放进电热锅,再将瘪了的乒乓球放进去,过一会儿用小勺捞出,让幼儿观察说出其变化。)师: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变得鼓了起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做膨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趣的膨胀。

二:出示用水浸泡过的黄豆,让幼儿观察形状并比较与没浸泡过的有什么区别。

幼a:它的个变大了幼b:摸起来比原来的软师:我们把黄豆用水泡过可以变软变大的这种现象也叫膨胀。

三:做一做让幼儿动手把木耳放到小盆里,倒上温水,用手稍微搅动,观察木耳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中以愉悦的心情亲自体验木耳在水中的变化,引发兴趣)师:木耳用水泡过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a:木耳也变大变软了。

幼b:木耳膨胀了。

师:对,木耳用水泡过也膨胀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用水泡过后可以膨胀呢?(使幼儿顺着老师的提问,联系日常所见,产生兴趣,引发探究)幼a:茶叶、青豆。

幼b:花生、粉条。

四:教师操作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我把玉米粒可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请你们呀当小观众,注意,看的时候要离的远一些,别碰上电线和锅,小心电着或烫着,就是平时在家给妈妈做小帮手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啊!

幼a:变成爆米花了,变大了。

幼b:变脆了、变香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玉米粒啊可以通过加热能变大的现象也叫膨胀。看来有的事物加热时可以膨胀。下面,我们就来品尝一下。

提问:

1:口感怎样(又香又甜)。

2:生活中又有哪些吃的和爆米花相似呢?(a:----------b:-------)五:观看膨化食品盘,并告诉幼儿多吃有害身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示幼儿找出类似的膨化食品并随机进行食品卫生教育)。

五: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最后做出总结。

师: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可以通过加热发生膨胀?

幼a:妈妈做的馒头、包子、饺子.

幼b:蛋糕、面包、虾条、薯片。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多,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膨胀现象呢!有的事物用水泡过可以膨胀;有的事物需要加热才可膨胀,当然有的事物可以利用向里充气发生膨胀。像平时我们吹气球,往小车子里打气等。还有夏天,晾衣服的绳为什么变长了等。都是膨胀现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