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字论文(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4 18:41:47 作者:雁落霞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过程中的参照物,它可以指导我们写作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创作灵感。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有着绝对的责任与义务。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当中,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以及地位。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重要性。

当前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与安全教育是其重要内容,在小学生班主任工作当中,德育及安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它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足够重视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积极地将其工作效率提高,培养小学生三观意识,养成其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首先,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建立沟通的桥梁。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便是一个教育和谈心的过程,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会将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展开深入交流,让他们能够认识并理解到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好地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内不断培养做人做事的行为。其次,德育能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所谓的德育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并没有形成思想观念,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方向,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提高其个人品德与素养水平,让他们有一个优秀的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及模仿外界行为的时期,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其判断能力也比较低下,还没有形成辨别对错的能力,且没有足够认识和了解到周边的环境以及社会,致使小学生缺乏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必须要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小学生自从离开家庭步入学校起,小学班主任便成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为确保学生安全应将安全教育放在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位置。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做好遵纪守法是保证学生安全的基本要求。小学班主任应利用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并了解周边环境和日常生活当中的那些安全隐患,使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并培养他们应对危险的反应及自救能力,进而保证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健康。

(一)提高自身认识。

在社会不断发展下,小学班主任应提高素质教育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小学是学生教育关键和基础时期,小学班主任要明白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进行具体工作时不仅需要去关心学生的安全,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并且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紧抓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专业学习。

在小学班主任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应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之下,新课改对于学生管理方式以及素质教育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直接引导者和责任人,小学班主任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及时更新现有的工作方式,让自己成为合格班主任,从而适应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排除社会影响因素。

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时,要及时地和学生家长沟通好,让家长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使家长明白在文化教育以外,德育和安全教育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小学班主任工作。而学校也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根据班主任工作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小学班主任展开在岗培训,不断增强其专业知识。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特别严重的教师,要将其观念认识改变;学校要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担任班主任,不断更新班主任工作;并且学校要配合班主任工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社会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小学班主任不能忽视的工作,它关系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综合素质,能够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随着学校和社会的不断监督,小学班主任应努力将认识提高,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提高小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安全教育字论文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术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慨:“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对老师不冷不热,很少与老师来往;而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毕业后对老师特别尊重,且喜欢与老师来往。”为什么这样呢?我想,如果我们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认为这些学生不懂礼貌,这是不对的。有一句俗语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于学生的表现,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老师的教育有问题,它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给予他们——他们“认可”的帮助。为此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以上三点,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教师的爱心是熊熊燃烧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爱,是最好的老师”。关爱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它构筑在理解、尊重和奉献之上。去年九月,我接任一年级班主任及语文科教学工作,这届一年级共有二十九名同学。其中有十九名同学因为家离学校较远,交通又不方便而成为寄宿生。刚满六周岁的唐晓乐同学就是小小寄宿生中的一员,该同学刚进一年级就读时,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没有学习兴趣,课堂上定不下来,爱搞小动作;因为年纪太小,自理能力不强,经常弄丢书本、文具和碗筷等,洗完澡也不会换洗衣服,还经常在天将黑时哭着闹着要回家跟爸爸妈妈。据同学说,晓乐同学脸型长得有点像少儿频道节目《憨豆先生》里的憨豆先生,因此同学给他起外号叫“憨豆”,弄得他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接触晓乐同学不久,我就了解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以上状况,但我没有嫌弃他,没有对他失去信心,而是热心地来关爱他、帮助他。首先,我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允许再叫晓乐同学的外号,找回了他在同学间的自尊心。其次,一点一滴地在学习、生活中给他帮助,课堂上,当晓乐同学开小差、想搞小动作时,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悄悄地提醒他;放学了,我耐心地教他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具,以防丢三落四;开饭了,带他去食堂领饭,手把手地教他洗碗;他洗澡了,教他换洗衣服。为了消除他傍晚经常闹回家的念头,到了傍晚,我有时与他打打球、玩游戏;有时,带他一起去菜园种种菜、拔拔草,尽量让他记不起要回家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悄悄地,经过将近半个学期的帮扶,晓乐同学基本改掉了身上的毛病,变成了一个爱学习、守纪律、会自理的乖孩子。同事们都羡慕地说:“韦老师,你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晓乐同学,现在他变得那么好,真值啊!”晓乐同学的爸爸见到孩子有如此大的变化,也很高兴,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辛勤的老师。”我想,晓乐之所以有变化和进步,是因为作为老师的我对他动了感情——关心、关爱之情的结果,有一句话就说得好: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感情的园艺家,而不是一个冷淡无情的教书匠。

从教二十余载,我时常扪心自问: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最大成功是什么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教师乐教,爱教,善学,会学,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不仅学文化,而且会做人,这应是你我所追求的做最高境界,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地发展呢?拿语文科教学来说,教师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语文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促进“愉悦和谐”课堂气氛的形成,创设“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条件,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1.以疑激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碧”字时,把它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然后问学生:“谁能猜猜这是什么字?”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2.以趣激欲。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最有趣味的教材,教师要会用语文本身的趣味性去感染学生。

3.以情激欲。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例如,可以通过播放录像、观看图片,多媒体演示和聆听录音等,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萌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以语言艺术,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常言道:“在在所有的艺术当中,唯有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扣人心弦,动人魂魄,但它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虽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奇妙无穷,韵味悠长,但它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教育的无穷法力,这就是教师的神奇功效。”是的,这是教育教学艺术,更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

“爱人者,人恒爱之”,学生说,老师啊!你是辛勤的园丁,用心血换来了满园春色尽芳菲。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二十余载教育之路,我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同时也获得了学生们那纯真的爱,我得到了用金钱无法买来的精神财富,这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可望不可及的幸福。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幸福,我将持续在每个学生心中撒下我的爱心并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用心浇灌,让每一朵鲜花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让每一个灵魂都闪烁出圣洁的光辉。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从宏观角度对高校体育安全教育的定义、高校体育安全事故引发的原因、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三个方面对高校体育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体育安全行为隐患分析。

1、对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对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目前,各高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对体育的安全教育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在教学中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第一位。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由此可知。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2、学生的安全意识。根据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缺乏体育安全健康知识,对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损伤知识了解的很少,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在运动时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安全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其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是体育教学中确保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要学生在头脑中有对安全预防的意识,就能在体育活动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高校体育安全环境隐患分析。

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学校的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场地器材等设施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是引发体育安全事故的一个诱因。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许多高校的体育设施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设施陈旧,维护不及时,特别是室外的设施,日晒雨淋,生锈松动。在体育场和体育设施边没有设立设施使用警示标志。这些问题都给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带来很多隐患。

2、环境因素。学校进行体育活动,大多都是在室外场地或者是室内体育场馆进行的,特别是在室外开展的体育活动,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季节性和气候性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很常见,如果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很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可预料的影响因素,如不注意安全防范就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违背了参加运动的目的。因此,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提高运动安全意识,重视安全防范,加强自我医务监督,了解掌握运动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等,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

(一)提高高校体育安全教育的意识。

“无知者无畏”,体育健康知识的匮乏是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安全意识是保证体育活动能够安全进行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强化体育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本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体育安全健康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在体育教学中从规则上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在比赛中尊重对手,遵守比赛精神,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校加强管理,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投入。

为了保证高校体育活动能够安全有效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制定体育安全规章制度,合理规划,健全体育活动的问题措施。教师上课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教学,降低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学环境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一个相关因素。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活动地点、时间和教学活动内容,以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

体育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不能因为存在危险就抹杀体育锻炼在增进健康方面的作用,更不能因为体育锻炼存在危险就放弃体育锻炼。安全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安全是靠责任心和缜密的工作得来的。我们可以通过传授学生体育安全知识和技能,加大体育安全的宣传,强化安全意识等手段来实现。但是,安全不是绝对的,体育活动中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正确看待体育意外的发生。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对其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普通高校游泳课更好地实施游泳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安全教育是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的永恒主题。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在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高校游泳课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工作。

应在第一次水上课前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游泳安全教育知识(如要求学生要做到不在游泳课中潜泳,不在水中打闹和嬉戏,不在泳池中跳水,学生起水离队和归队下水时须向老师报告经同意)。利用互联网和墙报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宣传游泳的安全知识及安全的重要性。

1.2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游泳课开课前应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常规性检查,凡对游泳教学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应禁止他们选修游泳课。如果这样的大学生选修游泳课会大大增加游泳课的安全隐患,所以应把大学生的病史调查和常规性健康检查落实到位。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身体实行网络化管理,让游泳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例假不能下水的女生任课老师安排见习内容。

1.3了解场地情况。

上下课前游泳教师应对游泳池底池边的坡度、水温情况、形状和深度等进行全面了解,并标出深浅区的范围,让学生了解,并提出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还要对损坏和不符合要求的用具要坚决及时更换,跟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和教学用具的使用方法。

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防范能力的需要。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忽视游泳安全防范。在没有救生人员的情况下游泳,在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在没有安全保障设置的野外水域游泳,在水中与同伴毫无顾忌地嬉戏打闹,在天气情况极差时下水游泳,等等。在各种溺水事故中,由于缺乏游泳安全知识,不会判断或自救,结果导致溺水死亡。大学生因缺乏安全游泳知识导致溺水死亡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游泳的教育,使他们在溺水事故中学会自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对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在游泳课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对游泳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没有在下水课前将游泳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一次课进行施教。

3.2游泳安全教育的目标没有明确,只是表面功夫。

游泳安全教育目标是有效地实施安全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方向。游泳课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向大学生普及游泳安全知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游泳安全防范知识,使他们逐渐形成游泳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游泳课时是游泳课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课时不充足会对游泳安全教育形式有影响,对其内容有所限制,更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好游泳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先保障课时充足。

3.3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

游泳教师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游泳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让学生思想上多重视,安全知识与技能传授较少,这也导致大学生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游泳安全知识。大学生游泳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媒体手段、宣传栏,游泳教师的讲授排在了后面,游泳教师在游泳安全教育方面未能发挥主导作用。游泳教师不单单只要做到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第一,选择合适的游泳场馆参与游泳活动;第二,选择合适的游泳服装与装备参与游泳活动;第三,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科学地进行游泳锻炼;第四,遇到紧急情况能处理,懂得如何应对溺水的特殊情况。如果大学生掌握了这些游泳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体育活动中。当然,这对游泳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制订游泳池规章制度,如游泳池(馆)使用制度》和《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在游泳课中的安全。游泳池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发挥其管理的最大功能,还必须严格遵守才行。然而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例如,为大学生建立身体健康档案可以让游泳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高校仅有很少的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医疗箱。对于游泳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方面,有很少有学校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

保证一定时间的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把游泳课安全教育纳入游泳教学大纲,由游泳教师在游泳课程中完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传输。课程缺乏系统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检查监督是当前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薄弱状况尤其值得思考。该研究尝试提出将游泳课安全教育融合在大学生游泳课程之中,并从教材、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与游泳课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体系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4.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

学校必须根据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游泳教师学习或者进修游泳课安全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具备传授游泳课安全教育的专业能力。在游泳课安全教育实施环节,安全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特点要符合大学生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身心特点;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形式进行,以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结合发生游泳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以掌握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5.1结论。

(1)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加强安全教育、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了解场地情况等3个方面。(2)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游泳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只在于表面功夫;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4个方面。

5.2建议。

(1)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

(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游泳教师不光肩负着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的任务,也肩负着让学生学会游泳的任务,同时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传授游泳安全的技能。所以这对高校游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在对大学生加强游泳安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在容易发生游泳伤害事故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注意,禁止学生在游泳池进行危险的行为。例如:在湿滑的游泳池里,在做好防滑工作的同时,张贴“小心地滑”的警示语,有助于提高安全注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警示宣传工作确能起到提醒安全注意的作用,在减少游泳风险、保障游泳课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1]王雯霞。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许多大学在安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是讲座或者授课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只是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还是无法应对。例如,某高校,由于平时缺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致使火灾发生之后,学生们不知如何应对,顿时失去了理智,开始狂奔乱跑,从而引发了更大的伤亡。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话题,然而学校却没有对安全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么是由普通教师担任,要么就是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担任。普通教师只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关于安全的理论知识,而安全保卫部门的人,却只懂得教学生一些普通的安全防范技术。这些担任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难以教出既懂得安全理论知识,又懂得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学生。

对于高校来说,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固然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学生的安全就比成绩更加的重要。很多高校领导由于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致使安全意识在本校学生身上尤为缺失,不利于校园的和谐发展。对此,学习有关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

教育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针对高校安全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学校应加以重视,改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例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教会学生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又引导学生将这些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此种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会造成直接影响,素质高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能具备高尚的道德,而倘若教师自身素质就不高,又怎能教出好学生呢?因此,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高校有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安全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各个高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加大重视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力度,力求通过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大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从而降低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安全教育字论文

教育的含义是指教化培育,即将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一员的过程。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又因为受到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存在教育不公平和不均衡的现象。而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结合体,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把“加快教育化发展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论述,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关注。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经日益频繁的出现在教育研讨和政府公文中,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理解也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形成这样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适用对象上的差异。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育资源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发展,适应新时期人们对教育日益提供的要求。

教育公平就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衡,指学生能否在德、智、體、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各城市间、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各类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目前中国教育来说,仍有缺陷和不足,特别是教育不公平、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育机会来看,群体间受教育机会不公平、不均衡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从教育资源配置看,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还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首先表现在区域间失衡。其次表现在城乡间失衡,《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披露: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多学习资源,农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孩子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这意味着农村孩子在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上受到了限制,需要更多的外界资源的补给;加之,农村的信息较为闭塞,见识不广,知识面较窄,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而且,农村学校的师资情况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也较城市和发达地区有所差距。

同时,教育信息化能帮助教师通过计算机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善学习方法。5、教育信息化能让农村地区学校或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孩子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线跟各地名师上课,让农村孩子和大城市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突破地域的界限,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只有在领导重视的前提下,通过转变观念,加大软硬件投入和培训信息化应用所需要的人才等方面努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要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让更多的孩子在未来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公平。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高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结合经验谈谈对加强高中安全教育的几点认识。

:安全教育;高中教学;自我保护。

安全教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高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避免出现各种损伤和事故,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稳定的学校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全教育是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安全不但是社会的,也是自己的。由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不管是出行的地点、时间,还是接触的人、食品、水,甚至是乘坐的交通工具,使用的网络资源都有可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及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一旦出现安全威胁,就要多多思考和反思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帮助自己及时脱离危险,保证自身的安全。教师应要求学生牢记火警电话、报警电话、消协投诉电话、班主任及学校的电话等,便于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逐渐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进行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而学校是公共场所,采用的是集体生活,所以教师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主要方法就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各种安全活动。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不去有安全隐患的地方玩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远离危险和安全事故。

随机教育是指对随时出现的安全事故或案例进行及时的教育,随机教育具有即时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提倡安全教育的随机化。例如,当天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要立即结合事件本身对学生实施现场教育,以加深学生对事故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不管是学校和班级中发生的事情,还是电视中的新闻,都是良好的教育载体,教师要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震撼学生心灵,达到有效的教育成果。

总之,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明确具体教育目标,采用灵活恰当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学习、交流、讨论、竞赛、演讲等活动,将安全知识寓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范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然后从个人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重视度不够、当前网络环境亟待整治四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溯因,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实施策略,包括加强民办高校对在校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设置切实可行的财产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关键时期普及财产安全教育。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产安全教育;网络环境。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明确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将人类不同的需求按照从低至高的顺序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所指的安全需求,包含的既有人身安全,还有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权、家庭安全等,他认为在整个体系中就是人类在不断地追求安全的过程,所有的感官和智能都用于寻求安全。可见,安全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其更是生命个体探寻个人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更是当前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研究背景。

纵观国内,各民办高校近年来都十分注重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民办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促进了安全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使各民办高校安全教育的方式得以不断更新。但是,纵观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落实,多体现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意识方面,很少有专门研究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方面的著作。就当前社会形势而言,我国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特别是当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应具备一定的财产安全观念与防护意识。无论是大学生本人的个人财产,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公司或集体财产,都不容有任何闪失。尤其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由于个人财产的丢失、被骗,以及校园贷等事件,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诱发其失当行为,进而导致高校校园和社会出现极其不和谐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等问题透过现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能够解决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有关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问题的事件也层出不穷。通过网站上一个有关在校大学生财产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个人财产被盗案件的比例日趋上升。由以往丢失现金、衣物、智能产品等个人财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校园贷、电话诈骗、钓鱼网站等新型诈骗手段,使很多大学生防不胜防[1]。由于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在此类诈骗犯罪中一般多属财产被侵害的高危人群,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设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日益普及,使这一现状较之以往有更进一步恶化的态势,甚至早已超过学生人身安全隐患和心理安全方面的问题。而这些侵害在校大学生财产安全的恶劣行为会在很长时期内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甚至会对其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干扰,特别是深陷校园贷的学生,更是会波及其整个家庭。这些都会对在校大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其对社会的认知,甚至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因素,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必须引起高校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财产被盗情况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不仅在校内存在财产安全隐患,在校外所发生的在校大学生财产被盗、被骗的比例更高[2]。因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教育绝不能只将视线停留在校内层面,还要将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培养放在社会层面上。特别是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大一、大二年级的民办大学生来说,他们很多都是初次离开故土和父母,其生活阅历有限,加之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很多学生一直都是在家人的保护伞下成长起来的“温室花朵”。故而一些大学生根本就没有保护其个人财产的防范意识,以致其在短时间内竟出现多次被盗、被骗事件,这也是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成为诈骗分子首选作案对象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财产安全教育已是当下势在必行的教育趋势,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

有关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被盗、被骗后的处理方式,在校园网络论坛中有留言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秉着花钱买教训的方式予以消极处理。只有少数学生因为涉及金额较大而选择报警或是拨打校内的110.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各部门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不尽理想。

(一)个人意识淡薄。

当前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多成长于物质生活较为富足的家庭环境之中,从小衣食无忧,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很少有涉世的经验与认识,因而一直以来他们的财产安全意识都极为淡薄。加之,在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大学,使他们的生活圈子一直都围绕家庭与学校这两个空间,真正能够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故而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无论是对社会的认知,还是对社会上常出现的一些现象都只是停留在听说的基础上,他们没有盗窃、抢劫、诈骗等方面的人生经历,更没有此类防范观念和意识,这使他们总觉得那些案件离自己很远,缺乏足够的个人财产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此外,又因为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空白,而当其突遭此类财产受害事件时,他们不知该怎样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以致贻误最佳立案、破案时机,而后又误会法律无能,进而对法律丧失信心。这样一来,就会使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陷入恶性循环,加之在校大学生的个人财物多来自其家庭供给,学生不能体会钱财的来之不易和世道艰难,对个人财产自然就没有自觉保护的意识。

(二)家庭教育缺失。

当前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期望极高,在子女的成长教育、生活上为其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并一味地注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等方面的生活教育,更缺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财产安全意识教育。有些父母甚至为了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仅约束学生的自由时间,也限制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这使学生很难有与外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更谈不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这也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在真正进入大学或社会之前,严重缺乏自身财务安全保护和防范意识。

(三)学校重视度不够。

在我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都是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如何落实人身安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很少涉及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平时学校在宣传时也只是简单提及,要求大学生树立防火、防盗、防骗的意识,多是从硬件设施上着手,但对大学生的个人财产安全保护与防范意识教育还十分薄弱。多数民办高校针对防盗方面的方法与措施难有长期持续的施行力度,更有甚者,有的民办高校只是在大一新生刚入校园时,以一种集体宣传的形式进行简单口头教育,一笔带过,致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防范教育最后不得不流于形式。

(四)当前网络环境亟待整治。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经济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使我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但这也暴露出很多的社会问题,尤其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各类中奖虚假信息等,都使当前的网络环境极为恶劣,治安状况也令人担忧。各类有关诈骗的案件在自媒体时代下层出不穷,加之进入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被不法分子盗取利用,都使人民的财产受到了极大的侵害,老人和在校大学生在受骗群体中占很大比例。

高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还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不可能与社会脱离,因而学生难免会与各种危险打交道。而目前民办高校中所出现的诈骗等案件,极大影响了大学校园环境的稳定,以及当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4]。为此,民办高校有关部门极力推行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免学生损失。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对近年来民办高校校园内频发的盗窃、诈骗等案件进行分析,特提出以下针对性策略。

(一)加强民办高校对在校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

民办高校校园内的管理部门要着手加强对在校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财产安全保护的有关措施,并积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章程,有效落实学生财产安全责任制度。同时,民办高校还要不断加强对校园财产安全的检查力度,不定期、不定时地增大财产安全的检查频率,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有关个人财产安全隐患,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力整改,进而查漏补缺,填补漏洞,并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分工,划分具体的责任区域,落实到具体的相关责任人[5]。此外,民办高校还需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安保队伍,不仅业务素质要高,同时还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超强的战斗力。民办高校决策层必须加强对高校校园内部出现的盗窃、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高度重视对校园内部关2020年7月键场所的巡查力度。如校内的综合教学楼、宿舍区域、学校食堂、校内体育场等场所,在不侵犯大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学校应在相关场所与区域安装密集的监控设备,力求做到校园内无死角。此外,民办高校还要及时举办有关大学生个人财产安全的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及时普及最新的诈骗案件与信息,并印发相关文件张贴在校内宣传栏,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做到防微杜渐。同时,民办高校还可以举行大学生财产安全演习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演习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财产安全问题绝非某一个人之事,需要全员参与,进而使学生积极投身财产安全的保护工作,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设置切实可行的财产安全教育课程。

民办高校开设的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对其进行财产安全教育。因而,民办高校要重视对相关法律课程的开设,可以利用开展外出学习的有效时机,通过课外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从而让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做到知法、懂法,还能做到守法和用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当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成,从而使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个人财产保护意识[6]。民办高校应让大学生对其个人财产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知,进而意识到一餐一饭来之不易,从而从内心深处树立珍惜个人财产的价值观念。此外,在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财产安全保护意识的内容。这需要教师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学情现状和兴趣爱好,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作为教学示例,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例能够极大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同时也能让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案例中总结有关个人财产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与他人进行积极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前大学生对校园内所出现的财产安全事故的解决能力,让大学生在这些事例中学会如何应变突发事故,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个人财产安全的保护与防范意识的自发生成[7]。

在民办高校普及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工作,最有力的措施就是结合大一新生刚入学时期、寒暑假前后、各类假期期间,以及毕业生即将求职和应聘时期,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这些时段都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真正开始与社会接触的关键节点。民办高校职能部门可以借助这些时段,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个人财产安全教育活动,在这些关键时期务必提醒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以及注意个人财产的携带和存放等问题,同时,借助相关事实案例向学生讲解最新的网络诈骗活动,让大学生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理性消费,合法且科学管理个人财产,谨防网络、电话诈骗等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这能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就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最终有效确保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财产安全[8]。当然,在这个宣传和教育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实践教育,在这些关键节点,民办高校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将有关个人财产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记得更牢,并将相关的措施与方法切实运用到生活中,进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并自觉运用。此外,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演习融入教育实践,民办高校还可以让大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如个人财产安全知识竞赛及其演习活动。民办高校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具体案例的想法与意见,让大学生在切身实践之,真正掌握有关个人财产安全保护与防范的应对办法。此外,民办高校还要邀请校外的知名防盗打假方面的专家走进民办大学校园,为大学生进行财产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从这些专业的反扒人员与公安人员的讲解中,更好地了解相关反扒防盗方面的知识与实战经验,从而使自身财产安全教育知识体系能够更加健全。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吸收到有关财产保护方面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教育效果也必定是显而易见的。总之,在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过程中,学校切不可将财产安全教育独立开来,而是要将财产安全教学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有效落实财产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2]李朝辉.民办高职院校书院安全的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苏丽.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4]周小莎.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7.

[5]刘星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6.

[7]薛金侠.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其培养路径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字

(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基础工作。

现如今大学校园充满着一些负面能量,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高校要针对自身的发展,采取一些积极而有效的治理方法,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基础工作,要以学生和广大教职工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能够具体落实到人、事。以此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才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安全问题才能够减少,大学生受到危害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作为基础性的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持久的开展下去,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的校园。

(二)确保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措施。

在生命视野下,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措施,高校之所以开展一些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高校发生的安全事件几乎都与学生的安全有很大的关联,这不仅仅对学生和所在家庭有影响,也给学生的安全工作带来很大挑战。而且高效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够稳定,所以要在合适的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才能避免一些同性质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社会以及高效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三)对大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具体体现。

在生命视野下,能够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对他们的极大爱护和关心。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是高校和国家的责任,这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从各个层面予以高度的重视。国家也颁发了许多规定保证学生的基本安全,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就指出高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辅导,这也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针对屡次发生的安全问题,政府也多次强调,要予以高度重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这些都是对学生的高度重视,要让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因此针对大学校园,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需要解决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基本安全。

(一)认识到位与措施落实相结合。

高校应该从生命视野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对于时代的需求。高校的有关部门,要以“安全重于泰山”的态度,对校园安全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将措施落实到位。例如在校园发展资金上将安全防范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安排上实行制度化的措施,这样才能让安全教育充分发展,切实保证大学生的安全。

(二)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教育和管理两者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共同发展,对于安全教育而言,才是促进作用。因此要达到安全的目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高思想上的重视,这是在教育上的引导;此外高校要加强对于安全的管理,让学生意识到高校对于安全是及其重要的。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采取一些防控措施,这样能够防止学生的犯罪行为。在处理一些校园安全事件时,要按照规则严格处理,不能有所包庇,将安全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

(三)内容拓宽与方法。

创新。

相结合。

现如今时代的进步,使得校园安全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的治安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高校对于安全问题仍然停留在之前传统的方法之上,就无法根据时代的发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没有了时代的特征,处理安全问题将会面临很大的困境。因此,高校要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全新的手段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极早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让问题更有技术含量地被解决。例如网络安全,高校就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这就是内容的拓宽,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时效性。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

大学是学生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往往都不具备成熟的心理,在一些行为的处理方式上也比较冲动,会受到较大的外界影响。难免做出的一些行为会导致出现违纪的情形,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通过一些研究表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将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够让学生的心态发生转变,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这样会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以生命视野为发展前提,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加成熟,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对于一些安全事件的讲述,能够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在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知识缺乏,不知道哪些是欺诈行为,这就会出现人身受侵害的可能,所以要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演练,能够让学生了解安全事件发生背后的隐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且在发生危机事件时,能够帮助他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道德法制观念。

对现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要从法律知识开始着手,让学生明确地了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但是一些法律条文过于乏味,要应用更加实用的案例进行引领式的教育,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将道德意识埋入心中,真正地做到知法、懂法、用法的好学生、好市民。

四、总结。

作为教育界一直探讨的话题,只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重视,才能彻底地让校园安全管理有新的发展空间。高校要加大对于安全领域的投入,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安全健康地成长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前提。通过安全教育,让大学生有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在安全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做出贡献。

大学生国家安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拓宽,越来越多的外资以并购的方式流入中国。在参差不齐的外资进入我国的过程中,如若不对其进行审查,我国的国家安全必将受到严重的损害。但是过度的审查势必会影响外资的进入。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既要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目标,同时不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关键在于制订明确的国家安全审查标准。

1问题缘起。

随着各国经济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以外资并购的形式进入其他国家。外资并购在国际投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其对国家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1]各国认识到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加强国家安全审查。[7]但是因为“国家安全”这一概念的模糊性,有学者认为,国家安全审查越来越沦为东道国贸易保护的工具。

自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对外资的引进,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因而我国进一步打开国门,改进投资环境以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但是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国家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一国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置国家安全不顾,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底线。那么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将引进外资与保护国家安全相结合。于是我国制定了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由于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不完善,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何为“国家安全”?只有对“国家安全”作出明确的定性,才能够制定有效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国家安全,是一个范围极其宽泛的概念。不同的国家赋予其不同的涵义,但都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因为“国家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各国监管机构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标准皆具不确定性。某一外资是否具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是不明确的客观考量因素与东道国监管机构主观意思的判断。

国内外学界为了解决“国家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各抒己见,从政治、法律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定性。那么“国家安全”是政治术语,还是法律词语呢?对“国家安全”概念的明确定性是设立国家安全审查标准的基石。

将“国家安全”纳入政治领域,这是基于对国家安全内在价值的判断。国家安全的本质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具有抽象性,一直是政治范畴内的词汇。部分学者将国家利益等同于国家安全,从而得出国家安全是政治术语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政治理论界对“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从国内角度来说,一国的国家安全是指一国自身政权稳定以及社会不断发展;从国际上来说,一国的国家安全是指一国能够以独立的姿态立足于国际社会以及抵抗来自国际环境中的威胁。虽然国家安全审查是在法律背景下进行的,但其核心是一个政治问题。外部的合法化表现不会改变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内部政治特征。这种认识是准确认识、合理建立和有效运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根本依据。

随着各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安全”已超越政治领域,进入法律领域。作为法律概念的“国家安全”,是指一国正常平稳的法治秩序,与国家主权独立、国家利益不受到非法活动的干扰相统一的一种状态。

相较于政治词汇的抽象性,在设立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时,如果将国家安全的概念放至法律范畴中,那么该概念能够得到明确的定性,这对于国家安全审查标准的设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换言之,“国家安全”作为法律术语,可以使得该概念得以确定,从而可以摆脱该概念一直以来的模糊性。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审查标准明确化的前提。

笔者认为,“国家安全”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概念。国家安全,归根结底,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不可避免地与国家政治相联系。因而,“国家安全”的本质是一个政治词汇。同时,笔者认为,“国家安全”也是一个法律词汇。随着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东道国对于外国投资普遍持谨慎的态度,对于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外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如果不从法律角度确定“国家安全”的含义,则可能导致东道国肆意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实则进行贸易保护,这将不利于对外国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严重损害现行国际贸易制度。所以在“国家安全”政治本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法律上的确定,有利于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公正公平与公开,从而平衡外资引进与国家安全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2011年2月3日,我国出台了外资并购中国家安全审查标准,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从并购安全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工作机制、审查程序这四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安全审查范围和审查内容的规定相当于确立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标准,这对于控制在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3.1审查范围。

根据该通知第1条的规定,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对象是指并购我国重要的军事、能源、农产品、基础设施、运输、技术等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企业并取得并购企业控制权的外国投资者。当外国投资者持有并购企业50%以上的股权,或者持股比例虽不足50%,但是能够实质控制公司时,即构成拥有并购企业的控制权。在并购过程中,只要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并购、资产并购或者直接收购我国国内企业中任一方式来进行,其都会进入我国国家安全的审查范围。

该通知虽然规定了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但是该项规定颇原则化,没有作出具体解释,这不利于外国投资者明确判断某项并购交易是否会纳入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范围中。

3.2审查内容。

根据该通知第2条的规定,我国在对外资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时,将从四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1)此次并购是否会影响我国的国防安全;(2)此次并购是否会破坏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3)此次并购是否损害我国社会基本秩序;(4)此次并购是否破坏与我国国家安全有关的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但是该通知第2条存在以下三个弊端:(1)审查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制度透明度不高,且容易产生过高的行政成本和权力滥用的问题;(2)四个方面的审查内容没有包括应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间谍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以及外国政府参与投资等考量因素。并且仅仅使用“影响”这一抽象用语,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识别效果不佳,应予以适当补充与完善;(3)缺乏兜底条款,完全封闭的列举式立法模式将无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国家安全威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发展,新型经济模式正在不断涌现,其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我国现有的国家安全查标准难以发挥保护国家安全的作用,因而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作出完善,以达到保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国家经济的双重目的。

4如何完善。

4.1审查范围明确化。

国家安全审查只针对“外国投资者”、“外资”,因而只有对这两个概念作出准确界定,才能明确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

如何定义“外国投资者”?通过横向对比各国的定义,笔者发现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在内,以投资者的国籍或者投资企业的设立地作为判断标准。然而随着企业股权结构的复杂化,某一“外国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可能是本国人。根据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标准,该“外国企业”在并购我国企业时,仍应进入我国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这无疑会增加我国政府部门的负担。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不将上述投资者纳入审查范围中,这样可以达到既不影响国家安全,又促进吸引外资的目的。

如何定义“外资”?在国家经济交往中,以“投资者的国籍”作为“外资”的界定标准,是习惯做法,其中设立地标准、资本来源地标准、实际控制主义标准普遍为各国所采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做法,在“设立地标准”兼“实际控制地標准”的基础上,引入“资本来源地标准”,这会使得“外资”的界定更清晰,有利于国家安全审查范围的明确化。

4.2拓宽安全审查内容。

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内容从对国防安全、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社会基本生活秩序与涉及国家安全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的影响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换言之,外国投资是否具有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我国监管机构将从这四项内容进行审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变化,因而国家安全审查的内容也要增加,否则漏掉很多对国家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因素将会使得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难以将损害国家利益的外资隔离在国门外。

在外资并购过程中,有三种情况将威胁国家安全:(1)如果东道国的关键商品或者服务依赖于被并购方,则外资并购的结果会使得东道国不得不依赖于对供应商企业具有控制权的外国投资者。那么一旦外国投资者拒绝提供、延期提供或附条件地提供此关键商品或服务,东道国的社会稳定将受到严重的威胁;(2)外资并购会被国外不法势力作为监视、调查、破坏我国政治、文化等的渠道;(3)外资并购会导致我国的重要技术、专业技能被转移给外国机构或者外国机构所属的政府。

我国列举式的审查内容难以涵盖所有的威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大。然而根据现有规定,互联网信息安全并不属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内容。置之不顾的结果必然会危害国家安全,不利于我国国家利益的保护。恐怖主义、宗教主义等新型国家安全威胁因素的出现,并不比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的影响小。故建议增加兜底条款,将日新月异的国家安全威胁纳入审查内容中。

4.3细化对“控制权”的解释。

通知采取绝对控股及相对控股两种方式来解释“控制权”,即投资者拥有被并购企业的50%以上股份,或者股份虽不足50%,但是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上述解释太狭隘,其单纯从持股比例、表决权的角度来判断,没有涵盖其他实际控制被并购企业的方式,例如通过合同约定而达到实际控制被并购企业的方式。笔者建议通过从投资者对被并购企业的“重大事项”是否具有决定权来判断其是否实际控制该企业。“重大事项”包括(1)企业主要资产的买卖、租赁、抵押等;(2)企业解散;(3)企业重要设施的关闭、迁移;(4)对企业重大合同不履行或解除;(5)对上述事项的所涉协议进行修改。

4.4增强安全审查标准的可操作性。

我国国家安全审查标准较模糊,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在对外资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时,可以从该外资并购对我国国防安全所依赖的国内产业带来的影响、该国内产业满足国防安全需求的能力及其重要性、该外资并购与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是否相符合、该外国投资者对国内产业和商业活动的控制对我国国家安全是否造成影响、对我国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国际技术领导地位的潜在影响、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等因素进行考量。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判断,改善现有的国家安全审查标准,增加其可操作性。

5结语。

由于“国家安全”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安全审查标准做出具体且操作性较强的规定。因为外资并购的形式日益纷繁复杂,太过具体的国家安全审查规定反而不利于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5]但是不确定的安全审查标准在保护东道国国家安全的同时,会损害外国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来预先判断自己的投资是否会威胁东道国的国家安全,从而导致投资者不愿意向该国投资,最终将损害东道国的经济利益。因而,确定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标准对于我国继续实施“引进来”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慕亚平,肖小月.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j].法学研究,2009(5).

[3]丁丁,潘方方.对我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分析及建议[j].当代法学,2012(3):131-138.[4]王小瓊,何焰.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立法的新发展及其启示——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31条的实施[j].法商研究,2008(6):11-21.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将其视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这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

对于粮食安全的研究有赖于定量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有助于从宏观趋势上对粮食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国内外对于粮食安全的评价开展较多。2018 年,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 2018》,通过动态基准模型对全球 113 个国家从粮食购买能力、粮食供给能力、粮食品质与安全、自然资源韧性 4 个维度进行综合排名。其中中国排名第 46 位,属于中上游水平。coates从粮食充足性、营养充足性、文化可接受性和粮食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建立粮食安全评价体系。

我国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从供给、需求、市场和库存角度出发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评价,认为 2004 年我国粮食基本安全。公茂刚从产前和产后的角度出发,从粮食供给、粮食获取、粮食利用和粮食安全稳定性 4 个维度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评价。马九杰等从食物及膳食能量供求平衡、粮食生产、粮食需求和粮食储备角度出发,建立我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张小凤从粮食生产、流通、科技、自然环境保障等角度,对我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高帆采用“纵向分步骤,横向分类别”的思路,选取粮食生产、需求、流通和贸易的相关指标,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李文明等选取粮食自给率、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生产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储备水平和贫困人口粮食保障状况 6 项指标,通过加权平均法建立我国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张元红等从供给、分配、消费、保障结果、利用效率、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调控力8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较高。

粮食安全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粮食安全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根本变化,粮食安全已被赋予新内涵、新目标。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即狭义的粮食安全观认为要确保粮食安全就要做到生产自给自足,通过高投入、高耗能提高粮食产量,尽可能多地储备粮食以保障粮食安全,更注重粮食数量安全。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即广义的粮食安全观更加开放,认为粮食安全在确保产能的基础上,要实现粮食的营养、绿色、多元、开放。从生产上要摒弃过去通过要素投入提高粮食产量的做法,进而采用绿色生产的手段,既要实现粮食数量安全,又要实现粮食质量安全,还要对资源环境友好,保障粮食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在粮食流通领域要做到市场主导、政府监管,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率安全。

以往关于粮食安全指标体系的研究更侧重于粮食数量安全,对粮食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关注较少,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战略下的粮食安全评估。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新内涵和新目标,建立了粮食安全评价体系,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 5 个维度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对粮食安全的发展沿革进行梳理,剖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短板和威胁,并提出政策建议。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体系。

数量安全指标建构。

粮食数量安全侧重的是通过提高粮食数量以保障粮食供给能力,解决人们“吃得饱”的问题。数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我国历来发展粮食生产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建立包含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等绝对量指标和粮食产量波动率等相对量指标体系,衡量我国粮食的数量安全。

粮食产量波动率。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和市场等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常常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粮食产量波动率是衡量粮食生产稳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数量安全的基础,粮食播种面积越大,对粮食数量安全的保障程度越高。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反映了粮食科技的发展程度。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越高,对粮食数量安全的保障程度越高。

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口增长对粮食数量安全提出刚性需求,只有保障微观个人主体的粮食安全,才能实现整体粮食安全。采用人均粮食占有量指标既可以反映粮食总量的稳定程度,又可以反映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的供给能力。

大学生国家安全论文

摘要:学校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对此,学校需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为做好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学校安全。

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的首要目标,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做好教育的基本要求。不论是身处学校,还是在学校外,学生不可避免都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需要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

各个学校需要改变以往懈怠的状况,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各学校领导需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领学校教育工作者抓好安全教育工作,肩负起自身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职责。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安全责任人是否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及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一旦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必须追究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惩处制度。此外,学校领导还可以与教师以及家长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力度,充分调动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安全管理积极性,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二)加强管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领导与教师及家长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其目的不是为了将责任分担,而是为了加强教师及家长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一步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时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在面对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時进行解决,避免问题进一步严重化。学校方面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其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排除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三)突出重点,防止和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方面需要组织人力,定期针对学校当前的情况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软件设施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的同时,提高学校各人员的安全意识。学校硬件设施方面需要做好安全防护设施,例如:加强学校门卫室建设、危险位置的护栏等等。此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所有工作一把抓,这样只会分摊人力和物力,使得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无法取得有效进展。重点工作重点对待,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到重点工作中,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一)交通事故安全教育。

交通事故一直以来都是造成学生伤亡的主要事故之一,在学生上下学的路上时常会发生安全事故。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客车严重超载、驾驶员疲劳驾驶、客车质量不符合载人要求、学校安全意识不强等等,此外就是学校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学生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对此,学校方面需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必修课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严格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二)游泳溺水事故安全教育。

游泳溺水事故一般发生于校园外,因为学生脱离了教师和家长的看管,而发生安全事故。近几年,由于游泳溺水所造成的学生伤亡数量占总伤亡数量的40%,其中70%为中小学生。对此,学校方面需要加强游泳溺水事故安全教育,同时尊重学生爱好游泳的天性,不能以禁止学生游泳为主要措施。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以真实的案例来警示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禁学生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看护下私自游泳。

(三)校内事故安全教育。

学校内设施如果建设不完善,比如楼梯狭窄、光线不足、管理不善等,都会发生安全事故。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学生晚上下晚自习回到寝室,会时常发生踩踏的事故。由于部分学生喜欢恶作剧,而发生一些无意识的安全事故也非常普遍。因此,学校需要加强门卫管理,加强对校园的巡逻,避免外来人员对校内师生造成伤害。同时,学校需要开展安全事故专题教育,让学生明确校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和主要防范措施。对于校园内的一些矛盾需要妥善处理,避免因处理不善而发生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切实保护学生的安全。

总之,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是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保障学校内师生的人身安全。对此,各级政府和学校需要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安全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j].基础教育参考,2009(7):4-7.

作者简介: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隨着高等院校的开放和其社会功能的愈加复杂,保证大学生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而大学生的各类违法活动也是层出不穷,需要社会、高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教育责任关系重大,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大学生活的开始,往往是学生第一次相对独立地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其交往人群、社交规律、交往空间与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所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纵观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安全常识相关课程相当匮乏,师生重视程度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在现在社会化环境复杂、大学生群体基数大、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各类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强化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广泛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出生环境大多伴随着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政策,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悉心呵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涉世未深,缺乏独立应对危险的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加强安全教育。

现在的高校以开放为主,校园与社会重叠度较高,校园的治安形势较为严峻。在此大环境下,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和社会的治安系统,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安全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祖国的希望。确保大学生人身安全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大学生群体,身处和平年代,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而又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反而是一些反动分子重点攻击的对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通过案例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涉世未深,把书本和电视中的世界当作现实世界是大学生的通病之一。为了解决大学生的这种心理,案例的收集应分两个方面:一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安全事件,把常见的问题进行通识教育,如传销、诈骗、防火、校园贷等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多收集学生身边的例子,重点放在同城、同校乃至同院系的安全事件上,让学生意识到安全事故就在自己身边发生过,离自己仅有一步之遥。通过这样远近结合的举例,让学生加强戒备心理。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也是一个求知欲较强的群体,仅仅有案例是不足以把他们的安全心理提高到最高水平的,他们往往自信自己不会被骗或陷入其他困境。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加强知识性、专业性。

(三)进一步强化体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中考后的体育教育以辅助课程为主,已经没有了应试的压力,也就没有了教学的压力。而相对的,来自高考的升学压力又加重了文化课负担,教学上自然会弱化体育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学应补足中学体育课程的偏差,加强体育教育,把考核作为强制性标准之一来进行,增强学生体质,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四)强化家长的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一定要与高中这类管理相对严格的教育做好衔接工作,让学生的自由度有序放开,避免因突然失去管理带来各种意外情况。这个过程就需要高校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起高效的沟通网络,让家长通过一定的时间把学生“交”到辅导员手里,而非直接“放出去”,对于这个过程,家长要有所了解和掌控。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在提升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立起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且未得到妥善解决,则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影响,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正能量。一定要让高校人才的产出率得到保障,为我国进一步建设现代化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对其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为普通高校游泳课更好地实施游泳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安全教育是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的永恒主题。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在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高校游泳课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工作。

应在第一次水上课前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游泳安全教育知识(如要求学生要做到不在游泳课中潜泳,不在水中打闹和嬉戏,不在泳池中跳水,学生起水离队和归队下水时须向老师报告经同意)。利用互联网和墙报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宣传游泳的安全知识及安全的重要性。

游泳课开课前应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常规性检查,凡对游泳教学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应禁止他们选修游泳课。如果这样的大学生选修游泳课会大大增加游泳课的安全隐患,所以应把大学生的病史调查和常规性健康检查落实到位。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身体实行网络化管理,让游泳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例假不能下水的女生任课老师安排见习内容。

上下课前游泳教师应对游泳池底池边的坡度、水温情况、形状和深度等进行全面了解,并标出深浅区的范围,让学生了解,并提出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还要对损坏和不符合要求的用具要坚决及时更换,跟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和教学用具的使用方法。

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防范能力的需要。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忽视游泳安全防范。在没有救生人员的情况下游泳,在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在没有安全保障设置的野外水域游泳,在水中与同伴毫无顾忌地嬉戏打闹,在天气情况极差时下水游泳,等等。在各种溺水事故中,由于缺乏游泳安全知识,不会判断或自救,结果导致溺水死亡。大学生因缺乏安全游泳知识导致溺水死亡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游泳的教育,使他们在溺水事故中学会自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对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在游泳课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对游泳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没有在下水课前将游泳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一次课进行施教。

游泳安全教育目标是有效地实施安全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方向。游泳课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向大学生普及游泳安全知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游泳安全防范知识,使他们逐渐形成游泳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游泳课时是游泳课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课时不充足会对游泳安全教育形式有影响,对其内容有所限制,更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好游泳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先保障课时充足。

游泳教师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游泳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让学生思想上多重视,安全知识与技能传授较少,这也导致大学生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游泳安全知识。大学生游泳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媒体手段、宣传栏,游泳教师的讲授排在了后面,游泳教师在游泳安全教育方面未能发挥主导作用。游泳教师不单单只要做到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第一,选择合适的游泳场馆参与游泳活动;第二,选择合适的游泳服装与装备参与游泳活动;第三,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科学地进行游泳锻炼;第四,遇到紧急情况能处理,懂得如何应对溺水的特殊情况。如果大学生掌握了这些游泳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体育活动中。当然,这对游泳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制订游泳池规章制度,如游泳池(馆)使用制度》和《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在游泳课中的安全。游泳池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发挥其管理的最大功能,还必须严格遵守才行。然而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例如,为大学生建立身体健康档案可以让游泳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高校仅有很少的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医疗箱。对于游泳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方面,有很少有学校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

保证一定时间的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把游泳课安全教育纳入游泳教学大纲,由游泳教师在游泳课程中完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传输。课程缺乏系统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检查监督是当前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薄弱状况尤其值得思考。该研究尝试提出将游泳课安全教育融合在大学生游泳课程之中,并从教材、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与游泳课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体系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学校必须根据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游泳教师学习或者进修游泳课安全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具备传授游泳课安全教育的专业能力。在游泳课安全教育实施环节,安全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特点要符合大学生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身心特点;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形式进行,以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结合发生游泳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以掌握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1)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加强安全教育、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了解场地情况等3个方面。(2)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游泳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只在于表面功夫;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4个方面。

(1)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游泳教师不光肩负着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的任务,也肩负着让学生学会游泳的任务,同时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传授游泳安全的技能。所以这对高校游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在对大学生加强游泳安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在容易发生游泳伤害事故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注意,禁止学生在游泳池进行危险的行为。例如:在湿滑的游泳池里,在做好防滑工作的同时,张贴“小心地滑”的警示语,有助于提高安全注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警示宣传工作确能起到提醒安全注意的作用,在减少游泳风险、保障游泳课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