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0 23:31:14 作者:温柔雨

优秀作文能够启迪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探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对我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启迪。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对联,爸爸妈妈会帮我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他们还会买些礼品和年货送给老人,同时送上祝福语。我记得去年年三十,爸爸妈妈每人都发了我一个红包作为压岁钱,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哪个红包里钱多,我打开一看妈妈给的比爸爸多,我利用爸爸妈妈的红包又做了两个红包,我也给爸爸妈妈每人一包这样他们就能和我一样岁岁平安了。晚上,爸爸出去打麻将了,等他回来时已12点多了,这时家家户户已经放起了迎春炮,爸爸也拿了鞭炮到楼下劈里啪啦地放起来,断断续续的炮竹声一直到天亮才停。

我们家乡还有一个风俗,那就是每当大年初一早上大多数人都会去寺庙烧香,希望来年的日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走好运,发大财。春节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地走了。

文档为doc格式。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龙舟,还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吃到口味众多的月饼……在众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那就非春节莫属。

早上,妈妈一大早就把我叫醒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妈妈,你干嘛一大早把我叫醒啊?”妈妈回答:“别睡了!今天过年了啊!”“那真是太好了!”我高兴地说,一骨碌地爬了起来。

我刷完牙洗完脸后就立马跑到一楼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爸爸说:“正好!过来帮我贴对联吧!”我说“好咧!”我看到中间的福字贴反了,就大声对爸爸说:“爸爸,爸爸,你那福字贴反了!”爸爸回答我:“没有贴错,就是这样子的。”我问爸爸:“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福倒了吗?”“没错,看来你长了一岁又变聪明了呀!”爸爸高兴地回答我。

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家里吃年夜饭,吃完以后我就坐在门前等待姑姑,叔叔,哥哥和姐姐的到来。过了半个小时,姑姑她们来了,我给她们每个人拜了一个年,每当我拜一个年,他们就会给我一包红包,看到自己口袋里满满的红包,我心里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吃过年夜饭之后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放烟花,哥哥先拿出了一包小小的烟花,一看原来是我最喜欢玩的烟花之一一一沙炮,我接过哥哥手上的沙炮,哥哥说:“你还是不要玩这种了吧!这种的声音更大。”我回答:“没事,不就是一粒沙炮吗?不会有事的。”我拿出一粒沙炮,丢在了地上,“嘭——”的一声,那声音响彻天际,我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

春节可真好啊!可以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玩烟花,还可以收红包呢。我想今年的春节一定会更好玩的,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大年三十家家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贴福字是有讲究的,通常都会把“福”字贴倒。这样一来,人们路过他家门时都会说“福到了”。

除夕夜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包饺子时,有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象征着来年会有好运气。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在欢乐祥合的气氛中辞旧迎新。

孩子们则欢乐地跑到门口看烟火,等大人们发压岁钱。

说到放鞭炮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近,新春来临的时候进村吃人。

开始人们很害怕,后来发现了“年”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响和火光。

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红腊,穿红衣,点鞭炮去赶“年”。以后“年”也再没有回来。

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才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谚语。

清明节原来叫踏青节,它是每年阳历的四月五日,这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所以人们就出来游玩。后来由于踏青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扫墓的日子,慢慢的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踏青节就改名成了清明节。

每当快到四月时,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去给已经不在这个世上的亲人去扫墓烧纸。到了墓地,妈妈把墓碑擦干净,爸爸打扫墓地上的杂草,爷爷点燃了几根烟放在墓碑上,奶奶则拿出水果鲜花摆在墓前。爷爷和爸爸拿出纸钱开始烧,嘴里还说着什么,我们全家一起跪下祭拜了先人,神情都很严肃。每次回去时,望着绿油油的麦田,爸爸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妈妈还从不远处小河边的柳树上抽了两根枝条,编成圈戴在我和妹妹的头上,我和妹妹美滋滋地跑开了。

扫墓回来后,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公园里踏青。我们带着风筝去放,风筝飞得又高又远,望着飞远的风筝,我们欢呼着。我带着妹妹又去荡秋千,妹妹坐在上面我来推,秋千荡得很高,妹妹开心地哈哈大笑。妹妹让我坐在上面,说她要来推,妹妹用力地推,秋千却只动了一点点,我得意地望着妹妹,妹妹不服气,瞪着眼,鼓起腮帮子,小脸憋得通红,用力地推着。望着妹妹的傻相,我忍不住捧腹大笑。

清明节是一个悲喜交加的节日,有扫墓的悲伤,又有踏青的快乐,我爱这个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精选美文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祭祀扫墓、踏青插柳更是传承千年的习俗。

故人的悠悠怀念,品读名家笔下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清明节,我们对这个传承两千余年的特殊日子是不是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呢?一起来看看作家笔下的清明节吧!

周作人。

周家墓祭的规矩,拜坟岁和送寒衣都只有男子前去,佩公祭祖坟乌石头一处,致公祭祖坟调马场龙君庄两处,用船三四只不等。船在城内某一处会齐,由值年房分给每船茶炊一把,各人泡茶一碗,点心一桌,大抵是瓜子,花生,福禄糕,糖馒头之类,菜一桌及柴米等。坟前行礼毕,回船散胙,与做忌日时差不多相同,但因为是在冬天,所以三鲜什锦改用火锅而已。

清明上坟,规模就要大得多了,不但是妇女同去,还因为要举行三献礼,有些旧排场,所以于男女座船,火食船,厨司船之外,还有一只吹手船,多的时候一总可以有十只以上。

——《鲁迅的故家》。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故乡的野菜》。

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

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

……。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

——《清明》。

萧红。

二月过清明,家家户户都提着香火去上坟茔,有的坟头上塌了一块土,有的坟头上陷了几个洞,相观之下,感慨唏嘘,烧香点酒。若有近亲的人如子女父母之类,往往且哭上一场;那哭的语句,数数落落,无异是在做一篇文章或者是在诵一篇长诗。歌诵完了之后,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也就随着上坟的人们回城的大流,回城去了。

——《呼兰河传》。

陈忠实冰心。

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假如清明植树能名实相副,每人每年在祖墓旁边,种一棵小树,不到十年,我们中国也到处有了葱蔚的山林。五月五是特别为小孩子的节期,花花绿绿的香囊,五色丝,大家打扮小孩子。一年中只是这几天,觉得街头巷尾的小孩子,加倍喜欢!

——《寄小读者》。

我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我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诞生了诸多我国传统节日的元素。因此,先秦是我国节日文化的第一个发育时期,不过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节日类型较少,活动也不丰富,并且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这个时期的节日习俗通常是建立在人类对于自然崇拜的基础之上。现如今,从先秦时期所流传的节日包括:社日节、上巳节和腊日节。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以土地为生,并且在那个自然信仰洋溢的时代,人们对于土地能够生发万物的能力很容易做出神秘的理解,进而有一部分人便将土地视为“神”一样的存在。因此,我国最早诞生的一系列传统节日都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从先秦时期的节日中便可窥知一二。

社日节。

所谓社日节,即祭祀社神,也称土地神的日子。在那个传统农业的社会时代,我们的祖先对土地是怀着十分的崇拜与敬仰,并将其当做“神”的化身将其作为自己祭祀的对象,并称之为“社”。

《礼记郊特牲》记载:

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想要从土地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物质,因此这便是古人对土地崇拜道德关键原因。

上巳节。

上巳节与社日一样起源时间都比较早,并且在先秦时期,上巳节是一个十分热闹且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时间为时间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这一天被称为“上巳”。上巳节是由“水滨祓禊、招魂续魄”等一些巫教起源而来,一般选择在一个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举行祭祓禊、男女相会等活动,来祈求避灾驱邪和农作物茁壮成长。

《周礼·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畔浴。”

根据这里的记载,在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会共同来到江河之滨,来参加女巫举行的消灾祛病、洗濯去垢的仪式,以此保佑自己可以祛除不详。

腊日节。

腊日是年终的祭祀节日,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和百神,主要目的在于对神灵感谢,所以举行腊日祭,希望来年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且在民间,腊月的活动主要是为过年所做准备。

《尔雅·释天》记载: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不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年”还并我们现在所称的年,而是来自农业生产,谷物成熟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庆贺丰收,会在这岁末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尤为特殊的节日——年。只不过在先秦时期,年还不能称之为节日,此时年节只属于萌芽酝酿时期,还有待于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得知,先秦时期的节日存在这样一系列的特点:农耕色彩十分浓重,节日中进行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源自于古人对自然崇拜的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当时的人们将自身收获的多寡、幸福与安稳、生与死等等一切都归因于神灵、祖先的庇护,体现先民对于神灵祖先的敬畏。因此,这一时期的节日文化,神圣而神秘。

(二)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传统节日文化得到发展。

汉代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在长达四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经济方面,汉初朝廷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赋税徭役。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种植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之土地利用率增大,在此之上商业和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丝绸之路的出现,促进了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往,加强了中原与域外民族的联系交往,包括匈奴、鲜卑、羌、越等周边民族,甚至与中亚、西亚各民族也建立了联系,外邦文明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传入中原。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中央政令在地方的下行使得文化融合成为可能。这也为先秦时期在中原地区融合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华夏族向汉族的转化提了基础。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下,原本分散的七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由分散到统一,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先秦时期形成的各种区域文化相交相融,形成了以原来的中原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汉文化。

秦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的任务,到了两汉时期,社会环境及政治文化也相继发展,汉承秦制,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改变,去除糟铂留其精华,由于汉王朝科学的发展,此时人们已经减轻了对自然的崇拜程度,因此汉代的节日远远脱离了先秦时期浓厚的巫术色彩,并且在汉朝的一些列改革后,许多原来不固定的节日都在汉王朝所固定下来。

与此同时,两汉节日文化的审美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代节日文化外在形式的美,即通过外部的某些特定化形式来表达情感意愿,二是汉代节日文化内在本真的美,即两汉节日文化本身内容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美。两种审美内涵交织辉映,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代共同的审美精神追求。

(三)、汉朝传统节日风俗的改变及发展。

两汉时期,节日经历由小规模到大规模,数量增加,节俗内容增加的发展过程,至东汉,我国传统节日已初步定型,有确定的节日名称、相对固定的节日时间以及相应的节日风俗,此后部分节日内容和习俗延续两千多年,节日名称与节期没有很大的变更。

随着两汉各种文化资源的发展与融合,节日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有的继续壮大发展,有的则逐渐消亡。

新兴的节日包括七夕节和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一般设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主要习俗是禁烟火、吃冷食,关于寒食节俗的起源,主要有“改火说”和“节推说”两大观点。寒食节作为一个地方性节日初兴于西汉末年太原郡,于东汉末年成型,至六朝时发展成为全国性节日。

萧放先生曾说寒食节起源于较早的祭火习俗,在汉代晋地人们将这种隐约的历史记忆具体归结到乡贤介子推身上,以具有伦理意味的介子推传说为寒食节俗提供历史依据。

寒食节在发展过程中将介子推的传说融入其中,为节日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得寒食节的节日文化内涵愈加深厚,在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背景下,其节日习俗与历史传说互相渗透,寒食节成为一个具有悼念先贤、弘扬忠孝、赞赏隐士、鞭挞负恩等多重意义的载体。民众出于对忠君爱国的忠贞之士的尊重与怀念,因而在冬日禁烟火。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源自古人对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遵从和对天文历法的崇拜,将星辰——牵牛星、织女星根据农耕生活模式,赋予了新的意义。

据班固《西都赋》记载: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对星辰的命名是民众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由此明显感知,对牵牛星、织女星的命名源自先民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虽然“牵牛”、“织女”只是以星辰名字出现,但此时已经表现出人们将其人化并寄托情感的载体,可见织女与牵牛从自然星辰到神人的转变在两汉时期已经确定。

七夕起源较早,但在两汉之前只是一个节令,在汉时成为具有风俗习惯的节日,最主要的节俗——乞巧,也在此产生,与此同时,人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牛郎织女的形象更加饱满,故事传说开始丰富出现,由此牵牛、织女从自然星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神。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爱的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它也有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赏月、吃月饼,还有祭兔儿爷,吃螃蟹……当然,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喝菊花酒了。

记得在我五岁那一年,大家一起过中秋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去酒店参加团圆聚会。桌上菜肴丰盛,四周张张笑脸,碰杯声,欢笑声交织一起,大人们高兴地叙旧情、谈生活工作情况如何。我在一旁边吃边听,听得津津有味。当我想喝水时却发现自己面前没有水杯!我问妈妈:“妈妈,我渴了,可以给我倒点水吗?”这时,外公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啊!忘记给小朋友点饮料了!”妈妈略一思索,拿起她的酒杯,笑嘻嘻地对我说:“简简,这杯子里的雪梨汁,你喝这个吧,可好喝了”。

我接过杯子,正准备喝,突然发现我坐在妈妈旁边的阿姨笑得有些古怪。我觉得奇怪,看了下桌子上的其他人,也都是尽量憋着笑的样子。我感觉气氛有些不对,迟疑起来,杯子放在嘴边却不敢喝。

只见杯子里有些“水”,上面飘着一些花瓣,鼻子里传来一阵清香,仔细分辨一下,应该是菊花……奇怪,菊花怎么会放在雪梨汁里呢?正当我疑惑不解时,一向最得我信任的外婆说:“快喝雪梨汁吧!”我不由自主地用舌头舔了一口,我觉得这味道很像雪梨汁,可是辣得我直吐舌头。桌上的人见了都开怀大笑起来,妈妈说:“傻孩子,这是菊花酒,好喝吗?喝菊花酒是我们中秋节的习俗哟!”我一下子傻眼了:小孩子不是不能喝酒吗?现在,我知道了,喝菊花酒,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中秋节,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欢乐……。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最后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然而,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的反对,受到排挤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带,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他难忍亡国之痛,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救他,竞相划船寻觅并向水中抛粽子。

还有的认为过端午是为了驱邪避毒。《楚荆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东北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挂在门旁和在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即古代吴越人(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范晔的《后汉书》就持此说。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传统节日作文,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前来查阅。篇一: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中国......

范文导语:中国传统节日百态千姿、万音和鸣,合奏一支盛世太平·社会和谐、百姓欢乐之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希望对您有所......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虽然冬天很冷,可春节是我最爱的节日,。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是除夕,爸爸妈妈跟我说除夕要吃饺子,要守岁。传说古代有一个小妖叫崇,每年除夕晚上崇会来到凡间,等孩子们睡着了,崇就出来摸小孩的头,小孩就会变成傻子。一户人家知道了这件事,除夕晚上那户人家就拿八个铜钱给孩子玩,等孩子玩累了,睡着了,那户人家就把那八个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枕头的下面。崇出来了,刚想摸孩子的头,枕头边闪出一道道金光。崇被吓跑了,原来那八个铜钱是八仙的化身。

除夕那天,还要贴春联,时间最好是上午,而且“福”字不能乱贴,是有讲究的。大门口的“福”一定要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

除夕晚上要吃年夜饭,爷爷奶奶做了好多我喜欢吃的菜,有清蒸大螃蟹、油焖大虾、炒粉、红烧鸡翅膀等等,可好吃啦!孩子们会觉得除夕是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不仅有好吃的年夜饭,还可以放烟花,而且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放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有擦炮,有摔炮,有仙女棒,有摇花,有小蜜蜂,还有窜天猴等等。

“快放呀!放呀!”我堂哥笑话我胆小不敢放,我心想:放就放,豁出去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打火机靠近烟花的引燃线上。点燃后,我大步地跑到离烟花远远的地方,一下子就扑到姐姐的怀里。“隆——”的一声,烟花飞上天了,在天空绽开了美丽的花朵,漂亮极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无论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拜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嘴里说着吉祥的话。

传统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欢春节了!因为这种欢乐的气氛持续时间很长,一直到正月十五。我爱祖国,也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大年三十家家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贴福字是有讲究的,通常都会把“福”字贴倒。这样一来,人们路过他家门时都会说“福到了”。

除夕夜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包饺子时,有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象征着来年会有好运气。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在欢乐祥合的气氛中辞旧迎新。

孩子们则欢乐地跑到门口看烟火,等大人们发压岁钱。

说到放鞭炮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近,新春来临的时候进村吃人。

开始人们很害怕,后来发现了“年”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响和火光。

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红腊,穿红衣,点鞭炮去赶“年”。以后“年”也再没有回来。

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清明节,又名寒食节,是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

“又是一年春风至,清明时节慰英灵“。今年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成都人民公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在那里有一座雄伟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这个碑是为了纪念在保护铁路运动中牺牲的人而建立的。这一天,成都的很多市民都自发地来到这里,为这些烈士们献上了白色和黄色的菊花,纪念碑的周围已经摆满了花环。妈妈对我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听了妈妈的话,我深受感动,我恭恭敬敬地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面,深深地鞠了三次躬,表达对那些先烈的缅怀。

清明节的习俗不但要祭祀,还要踏青。祭奠先烈之后,我们去了青城山。来到山脚下,我抬头往上望,好高的山呀,我能爬的上去吗?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小心思,笑着说:“咱们先坐缆车,然后再爬山。”缆车升到半山腰,我往山下望去,好深的峡谷呀!

下了缆车,我们开始爬山了。我踏上曲折山路,向山顶出发。山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就像一排排迎宾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向下看,小溪的流水哗哗直往下流,清澈见底,那气势,简直无法形容,涛声阵阵,我忍不住大喊一声。好美啊!远远望去,老君阁还藏在山老林之中,最后终于登上了山顶,往下一看,真是“遥指高峰笑一声,红霞紫雾面前生“啊!

下山的时候下雨了,此所谓“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的清明节真是令我难忘啊!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我国历史悠久,在这滚滚历史长河的波涛之下,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在少数。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从小我就对这个节日有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我的生日就在这一天,在这热闹的节日里还迎来了我的成长,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还有着不少的习俗,比如吃粽子、划龙舟比赛等等。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能够在端午节里吃上香喷喷的粽子,还能够去家乡的河边给划龙舟的参赛员们加油。在我经历的每一个端午节里,这一天都热闹非凡,还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记忆。

我喜欢这个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能够与亲人朋友一起包粽子,一起吃粽子,感受端午的芬芳。并且,我还能够与朋友们一起,借着我们瘦小的身躯在人群之中穿梭着来到河岸边,然后一起为划龙舟的叔叔还有哥哥们一起大声喊着加油。等到我们喊累了,没力气了之后,我们从兜里拿出被我们藏起来的粽子,粽子下肚后,我们瞬间就又恢复了力气。于是,我们又扯着嗓子大喊着加油。

每年端午节这一天都是我千盼万盼给等来的,等到这一天真正来了之后,我会发现这一天过得极快,不过一瞬间,粽子填饱了我的肚子,河道里的赛龙舟也迎来了结束,等到夜晚来临,我恍惚间只觉得这一天就在眨眼间结束了。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我的端午节也是很充实的一天。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今年的端午节就要来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迎接这个我喜欢的节日了。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匆匆,不知不觉春节又来到了!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发红包、吃年夜饭、贴对联、放烟花等。过年一定要贴春联,贴春联的时间是早上6点到上午12点。贴春联也有讲究,下联在右,上联在左。我家春联写的是:“万事如意发大财,吉星高照好运来。”横批是“牛气冲天”,中间还贴了一个福。

贴好春联,最有趣的要数放烟花了。说到烟花,种类繁多,有加特修林烟花,最少能放一百发,多得可以放八百八十八发;有子母蛋烟花,放在天上一开始和普通烟花一样,但是过了一会儿就会突然爆开,满天流星从上往下飞,一颗颗“流星”如同跳伞运动员;还有一种叫钢丝棉烟花,一点火,就劈劈啪啪地响起来了,这种烟花很危险,很容易点燃周围的易燃物,可能还会引发大火。所以燃放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除了热闹的放烟花,吃年夜饭更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随着“久经菜场”的妈妈一声大喊:“开饭了……”拉开了年夜饭的序幕。望着这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我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流。妈妈指着一盘红烧鲤鱼说:“这是‘年年有余’!”指着红烧鸡说:“这是‘吉祥如意’!”……摆满了一大桌,还有大龙虾、螃蟹、鲍鱼、炒粉等。开始吃年夜饭了,妈妈先给大人一一斟满酒,小孩倒满饮料,大家齐声说:“新年快乐!”大家笑着站起来,一起为新年干杯!

吃完晚饭,长辈们给我们发红包了。我们小孩得了很多红包,多的红包有一千,最少的也有一百,各种各样,金额不一,但祝福一样深厚。

我最喜欢过年了,明年过年还要玩个够。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春节记忆,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年的春节。

伴随着绿皮火车的“哐当哐当”声音,我们全家来到了米易县新山村,一个傈僳族聚居地。在那里,我度过了一个最新奇的春节。

最令我这个城里娃大开眼界的是杀年猪,这是当地最重要的节日习俗,看得我激动不已,现在也是记忆犹新。

“杀年猪,杀年猪!”清早,伴随着一声声呼唤,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围观着、欢呼着、比划着。“哄,哄,哄……”一头两百八十斤重、胖乎乎、肥滚滚的大肥猪被几个壮汉从猪圈拖了出来,抬上了杀猪凳。大肥猪“嗷、嗷、嗷……”大声地嚎叫着,声音大得仿佛能振碎玻璃,在山谷回荡。杀猪、吹气、刨皮、分割……,随着一道道程序,原本活蹦乱跳的大肥猪变成了傈僳族团年饭上最重要的传统美食——铜火锅里的炸丸子、炸酥肉、汆白肉、猪大排等等等等,美味极了。

初一晚上,我们到米易县城看花灯。安宁河里流光溢彩,花灯造型各式各样:八仙过海、年连有余、仙翁拜寿……最有意思的还数那生肖大公鸡,只见那大公鸡,红色的鸡冠威风凛凛,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一张一合的嘴吐出火光,豪气冲天,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顺山而建的梯田,一层层,一级级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直冲云霄,仿佛置身仙境的幻觉。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傈僳族风情博物馆,领略了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春节我还跟当地的小朋友一起放了烟花和鞭炮,使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特的民俗春节习惯,让我终生难忘。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绕;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这一天的活动特别丰富!这一天,要吃粽子、挂香囊、戴五彩手环、用艾草水洗澡、赛龙舟,还要吃“五红”。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了。外婆总是头一天就把糯米和粽叶泡在水里,还准备好红枣、花生、香肠、肉块……这样就可以包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外婆拿起两片粽叶搭在一起,卷成圆锥的形状,放一半糯米,然后放上自己喜欢的配料,再放上一些糯米,盖上粽叶绕几圈,最后用绳子一捆,一个漂亮的四角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的手像是有魔法一样,粽叶到了她手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粽宝宝。我决定,今年的端午节一定要学会粽子魔法,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可是,为什么唯独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呢?外婆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他抱着大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江两岸的人们划着船,想把屈原打捞上来,可是江水太深,根本捞不上来。他们担心屈原的尸体会被鱼虾啃食,就往江里扔肉馅儿的米团,肉是给鱼虾吃的,米是给屈原吃的,既喂饱了鱼虾让它们不去啃咬屈原,也让屈原的灵魂不至于饿肚子。听了外婆讲的故事,我对屈原肃然起敬。

端午节,粽子、艾草的香味飘进千家万户。吃着美味的粽子,泡着香香的艾叶澡,听大人们讲着端午节的故事,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我就赶忙去菜市场买了几束艾叶。插在了门上,放在了屋里。

顿时一股中药的清香在屋内弥漫开来,让人沁人心脾。这是艾叶的清香,更是传统文化的味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端午节插艾,也演变成我国端午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我国特意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规定为法定假日,目的是引起国人的重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熏陶,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因许多筹划和创意不到位,导致现在即使放假了,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比如很多人竟不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来由、风俗,以及应赋予的时代意义。

另外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我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尴尬。

弘扬传统文化刻不容缓,需要国人的共同努力。

我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守护共同精神家园》。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春节、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这对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手中除夕的爆竹带来了新年的期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在中秋的明月下,将思念织成锦帛。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都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昨天我们刚刚过了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不知你对端午节的了解有多少?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夏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可见,传统节日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而更是一种文化。

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很多的传统节日已经被新生代忽略了。同学们对西方的节日过分偏爱:平安夜摇曳的烛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烟火;情人节浪漫的气息,吞没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的哀伤。现在,还有谁记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寒食节?又有谁留心“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的少女节?正当“洋节”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提高时,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悄然退回幕后,这种局面,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忧虑。前些年韩国人要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尴尬,我们骂他们不要脸,骂能掩饰得了我们的尴尬、难堪吗?感叹是没有意义的,我想从我们做起,从我们青少年做起,共同来传承传统文化才是实在的。因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还是一种尊严。我们不能看着传统文化一点点消亡。当我们站在圣诞的霓虹灯下,不要忘记在除夕陪陪家里的父母亲和祖辈们;当我们在万圣节狂欢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团圆;当我们过着洋节日的时候,不要忘记和亲人们一起度过每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这样我们才能在长大之后,以社会主人翁的身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学们,请献出一份属于你自己的坚持,让我们用赤诚的心去继承民族的精神,为民族的精神注入新的芬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