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论文(优秀19篇)

时间:2023-12-06 11:56:09 作者:念青松

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学生的事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在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如美国人拉玛的所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6月13日,xxx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先导,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增进作文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且观察往往笼统,不精确,作文时无话不说,因而造成作文难的现象。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上《记一次袋鼠跳》作文指导课(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7次作文要求:把最感趣的一次活动写下来。)作文前先有目的,依顺序摄录了“袋鼠跳”的全过程。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们引导学生看录像,采用“定格”或“不定格”形式,先放“准备跳”再放“开始跳”,最后放“比赛结束”。所以比赛的过程学生一目了然,作文描写言之有序。并且将“开始跳”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跳的样子像什么?学生定睛细看,有的像活泼的袋鼠,有的躬着身子,像可爱的兔子,有的慢腾腾,像笨拙的狗熊……学生在老师具体引导下,一边观察,一边描述,一边想象,思维十分活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更有人将想象比作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

大家都知道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读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就是再造想象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许多篇目都适宜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阅读后,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写一个实在的结尾。我们还利用这个“诱因”诱导学生去联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自已童年的故事”。每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能力,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熏陶。

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创造型人才就是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多向思维,这种思维苗头,虽然稚嫩,却颇具生命力,不可轻易否认与扼杀,对于其中蕴含的怀疑批判精神应予以倡导。所以每接新班时,就教给学生讲评,先学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评出优秀习作让学生评赏,与自已的作文比较。对带有共性错误提出来让大家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拟定修改方案。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已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意见,学习运用人家作文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离开了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一般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无本之木。我们必须从每节课、每个环节实实在在抓好,在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下功夫,以逐步接近和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

摘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优势,通过体育运动和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文。

一个民族的活力和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这个民族的创造力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解决的难题。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传统体育教学效果往往是“学生围着老师转,离开老师啥也不会干”,他们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已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从生理基础入手,发挥体育优势,开发学生右脑潜力。

人的创造力与认知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称之为“左脑功能”性认知,而倾向于视――空形象性的非逻辑化的则称之为“右脑功能”性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右脑与人的创造能力呈正相关。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体育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在一定的时空内学习体育动作技术,完成这些技术动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些恰恰是由右脑的认知来完成的,这对我们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如用左手投篮、用左脚练习踢球等,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同时多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大脑左、右并用,从而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游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创造力的发生和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它离不开客观世界,但在主体方面,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都来自于人的深层心理,在自由状态下,个体会感受或把握一种积淀着丰富的情感和特定的社会内容的完整形式,从而使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因素活跃起来,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深层心理会获得自由的充分的表现机会。体育的魅力正是由于它能消除深层心理的压抑与束缚,保障心灵的自发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教学中根据每堂课要传授的基本内容,归纳出几个问题,用提问或讨论方式,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想法,学生哪怕是发表了错误的见解,也热情引导,决不批评、嘲讽。讨论中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并作出总结,肯定学生的正确方面,不向学生施加压力。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进步。有了这种良性互动,情感交融的平等教学氛围,学生才会萌发创造性思维。

(三)精选教材,教学内容游戏化。

体育课为了配合考核、测验,围绕一些相对单调、乏味的项目进行日复一日的练习、测验,学生不是专业运动员,这些枯燥乏味的项目训练,肯定会使学生感受不到上体育课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快乐。运动学专家也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不同强度的锻炼项目,才能在运动中较好地完成心理锻炼。因此,要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精选一些适应学生主体条件和各地方特点的教材,加强教材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方面的实效性,降低体育教材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信心。

我在教学实践大量的采用了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运动,它既不是组织松散的一般性游戏,也不是控制严格的一般性体育教学和训练,它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在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游戏既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又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游戏过程中可让学生摸索或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使整个游戏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比赛氛围,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很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四)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经过长期的探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境引导教学法。

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组织中,不要集中过多,统得过死,提倡“形散神不散”,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给学生一个起点,允许得到不同的结果,或给一个终点,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作为一个实际的参与者,从中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老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中的运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个蹲踞式跳远动作的分解示范,任何一个体育老师也不可能“逐帧”慢动作完成;而运用计算机则使这些动作变简单了,它不但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解示范,并且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的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进行“重叠”比较,从而便于教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技术。而这仅仅是计算机在体育教学上运用的一部分,它更以其生动形象的图形,多媒体动画,声光技术,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软件,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并且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自主的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讨论和讨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大有好处的。

3、自编自导教学法。

体育课在准备操、游戏、舞蹈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的方法,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在掌握一定的动作基础上,再给学生介绍创编的规律,以及生理要求等,然后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分小组或个人自行创编,积极鼓励学生为大家演示。及时进行表扬,并指出他们的独创性和新颖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样的自主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需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建筑“创新”大厦的基础之一。通过体育运动和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能得当运用,准确把握,一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卢铁映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创造教育研讨会上的报告《美国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做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阐述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课终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和走势,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培养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里仅讲分散性思维的培养。

分散性思维的“三个维度”,即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要培养分散思维、就应加强这“三个维度”的训练。

1.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1] [2] [3]。

传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论文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不断加强和深入,直到80年代,这已经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它的开拓者恩尼斯定义其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而利普曼则将其理解成为一种健康的怀疑精神。80年代后,许多研究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两个维度构成的,这是一个主动进行思考和提问的过程。问题和疑问的产生是一切探究创造的前提,它以不断提问的方法逐步进行新观点的阐述。总而言之,批判性思维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挑战性的问题,依照客观标准做出有价值意义的判断,对于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思维认知。

二、大学公共英语写作教学现况。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主导和开展的主要力量,其对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今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与教师的写作教学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其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应试教育,轻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必须通过期末考试以及四六级考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固定的作文模板以及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进行训练和背诵范文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够博闻强记,甚至因此有机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不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对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却毫无帮助。根据调查,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仅仅注重范文的背诵而在自己进行审题、布局等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表明,短期强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重词汇讲解,轻语言能力。

现今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通过让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即完全可以实现教学目的,从而花大部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点以及词汇的仔细讲解,机械的将英语知识进行灌输,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记忆。这样固然能以累积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量,然而整个教学过程却缺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及其综合应用能力较差。

(三)重语言输入,轻知识输出。

英语教学中的“听”、“读”能力指的是英语信息的输入,而“说”、“写”能力则是指学生利用输入的信息进行输出活动。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是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利用已经学过的单词以及语法结构等知识储备进行组织布局,这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内化的语言能力都有相当程度的要求。而根据了解调查,现今绝大多数的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却缺乏对这种知识输出能力的培养和重视,极少注重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

现今我国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对语言知识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较为重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检阅也大都放在文章结构以及语言形式方面,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则缺乏相应的锻炼和培养,导致其综合应用能力较差。所以,在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注重文章选题技巧。

由于有期末考试以及四六级考试的存在,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范文背诵以及作文模板方面的锻炼而缺乏利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材料组织等,学生所写作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抄袭沿用而缺乏新意。大学的英语写作中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选题时从启发性、争议性以及开放性三个方面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启发性引发学生思考,争议性诱导学生批判,其命题的开放性则是给予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空间。有技巧的进行写作题目的选择,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选题过程当中,教师还应当注重贴合生活实际,并根据学生情况尽量选择他们所感兴趣与较为关注的社会现象作为题目,让学生们可以直接通过生活的亲身体验中的认知进行思考,并以此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注重文章论证过程。

不仅是在问题的提出和创设上,更多的是要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体现批判性思维。学生在写作中的论证过程即是一个思维的锻炼发展过程,从文章的立意和中间的构思到最后的成文和修改,整个过程都需要利用到批判性思维。立意要新,需要学生的质疑;构思和修改则都应缜密细致,都需要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成文是把整个思想系统化的过程,而修改则是需要学生对自身的观点进行细致审视,在文章的改进完善过程当中也达成了对思维的锻炼培养。

(三)注重教师范文评析。

教师范文评析的形式同样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相当程度的积极意义。教师可以仔细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并针对其观念是否明确,论证是否充分和表述是否清晰等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评价。通过学生对文章是否存在问题的批判思考过程当中达成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文章评析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形式,在评析过程中让学生吸取有价值的东西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的。

(四)注重学生相互评判。

针对同一个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自然也有不同的写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评判。相互评判的过程则需要学生对自身观点与他人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在相互批判过程当中也完成了对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在双方观点有差异时,学生根据自身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以此反驳他人观点,以理服人。这种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了完善思维,纠正了错误。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指出文章优点与缺点所在,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并在交流评判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针对学生遗漏的地方进行适当补足,从而进一步掌握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韩少杰,易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言文学,,(1)。

[2]李荣华。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是教不会,也不可能靠教出来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创新,而是提供和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教师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让学生在两对角拉动几下,容易变形。紧接着教师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让学生再拉一拉,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动手摆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采用变异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这些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条件和问题锁定的框框,进行将错就错修正条件或问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实例:学生解答一道复合应用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14千米的公路,两队每天共修2.5千米,3天后,乙队调到另一工程段,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1.3千米,甲队一共修了多少天?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解答。我在巡视中发现下列几个错式,有序地写在黑板上:1142.5;2(14-2.5)1.3;3(14-2.53)1.3。当时,我不置可否,而是让列出一步计算的学生讲清1式:你想求什么数?为什么这样计算?求得的结果是什么?对2式和3式,除了要求学生讲清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数以外,还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使你的列式正确,应该怎样改变题目呢?这样,做错的学生来了兴趣,于是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这时学生已在尝试看算式编应用题了。这样讲应用题,数量关系更明确,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有机会让学生多施展才能。所以学生不仅找出一般的列式方法:(14-2.53)1.3+3,还找出了另一种算法:〔14-(2.5-1.3)3〕1.3,而且编出了两道经过改动的应用题。面对错误我不是一带而过,而是巧用学生的错误讲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因为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时机和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学会问难。

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向学生质疑: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乘法分配律里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换成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能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乘法分配律里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换成三个数的和或多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我即时表扬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接着我出示三道题:(20-2)23;(100+4+40)25;(200-20+8)35问学生:能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呢?让学生试算并验证。通过验证,同学们的所有疑问都解开了。这样,教师先引导学生质疑,再激励学生释疑,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还要巧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并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使其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得到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数学课堂完全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观察实验等教学手段和群体互动等教学形式,都能较好地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让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意识、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使学生逐步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学会边动脑边操作,并能够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例如:“一块正方形硬纸片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道题看起来是一道减法应用题,在实际中就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使学生知道答案会出现有3个角、4个角、5个角,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其规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会从这里萌芽。

将观察实验法引进数学课堂,变一个人演示众人看为人人参与、个人动手,大大丰富了数学直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创造的潜能得到发挥。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开始时,教师讲解与新知识有关的小故事(电脑出示相应的动画片):熊山上的小熊们最喜欢吃熊妈妈做的饼了。有一天,熊妈妈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小花熊一块。小棕熊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熊妈妈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棕熊两块。小黑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熊妈妈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黑熊三块。讲到这里,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只小熊分得的饼多?为什么?”学生们争相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是聆听,不做回答。学生们急于知道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这时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到底哪只小熊分得的饼多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分饼,看看谁得出的结论正确。”该环节教学,引发了每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们愉快而迫切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思路才会开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即使学生提出了荒唐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批评他,更不能嘲笑他,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悉心爱护他们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测量校园里树的直径。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素材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创造,真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论文

1)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生刚进入大学,对素材和设计资源掌握不多,眼界较窄。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以大师作品欣赏导入教学,或以设计素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导入教学,增强学生对设计素描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有利于后面的专业学习和发展。

2)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首先,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每次上课的内容,都有哪些知识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有不少的疑问,或者通过网络自寻答案,或者通过课堂教师答疑,不管哪种解答,都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识点时,有意识的设问,学生不管答不答得出都会想去了解答案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复习,下次课上提问,学生不得不复习课堂内容从而掌握课堂知识。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的思维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性。

3)引导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于设计素描的这一课程,需要学生大量的欣赏优秀绘画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大部分学生是在考前培训班里对美术和绘画才有一定的了解,真正对绘画理论知识和设计理论知识了解较少,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展示大师的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著名画家的画作以及背后的故事。但这毕竟不是一门艺术鉴赏课程,主要还是以学生绘画实践为主,介绍的作品只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达到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素描虽然以设计为主,但基本上还是一半设计一半素描,如果学生素描基础薄弱,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因此,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仍然以传统素描的教学方法为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引进透视、构图等科学的观察、表现方法等。让学生从三大面、五大调上去表现物体的体积感与空间感,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造型上得到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形体结构,以便为后期的设计素描打下基础。学生素描基本功的训练中主要强调物体结构与细节的表现,使同学在素描训练中去感受结构表现之美,去探索材质表现之美,使原本枯燥的素描教学变得有趣起来。

1)收集素材习惯培养。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仅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必不可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创意源泉,在平日里收集创作素材。素材的收集可以自然中来,如森林、山川、河流以及四季变换的.花草树木等;从形形色色的生活物品中来,如电器、服装、瓜果、蔬菜等;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元素中来;从具象到抽象的提炼和简化中来。从摄影、雕塑、音乐、电影、戏曲、书籍和绘画中去汲取营养等。创作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从平常生活中日常见惯的事物中也可以发掘到非常好的创意素材。

2)资源整合与快速手绘表达能力训练。在掌握素材资源的基础上,学生们需要将素材整理、分类,找到适合表达创意的图像,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将图像进行提炼、夸张或变形,以现代艺术学科的特点去实现新的视觉造型艺术。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清楚一幅作品是以个人的观察和表现为审美基础的,因此,在一幅画中,画面的视觉元素越多,越是难以把握,这就要求学生不断丰富知识,提高对画面的把控能力。当时间有限时,可以以草图或者速写的方式将创意的过程记录下来,一方面,创意灵感得到了记录和保存,另一方面,煅炼了学生快速手绘表现的能力。

3)创意素描专题训练。除了让学生平日里收集素材并以小稿的方式将创意意图表现出来之外,创意素描的专题训练必不可少。创意素描的专题练习着重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创作,这需要教师分别按专题内容进行分批次的创意训练。如设计素描教学前期可以对学生进行静物结构素描的训练,这是设计素描变形、夸张、简化的前期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设计创意训练阶段可以更精简准确的表现物体特征,达到设计创新的目的。在设计素描教学后期可以以创意为主进行专题素描训练,如解构与重构素描训练、分割、想象素描训练、综合材料运用训练等等。在进行此类训练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构成手段、构成元素、构成形式等去创造新的图形样式,可以不拘一格的去想象和创造,从而获取一个崭新的视觉形象。

在教学中,需强调学生对素材资源的掌握程度,研究绘画基本元素,通过对“点、线、面”学习理解,掌握关于形象创造的要素、原理、规则、以及形象创造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设计素描的训练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秀绘画作品,学习优秀作品的构图方式、表现手法、色彩关系、创新方法等创作语言,让学生养成带着思考去借鉴的学习方法,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基础。设计素描中创意方法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配合才能将学生的创意能力发挥到极致。学校图书馆需要更新专业书籍给学生提供精神养分;院里应多举行专业展览吸引学生参赛;院系可以多请名家教授作一些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应尽可能带学生观看现场展览或将拍摄的一些现场展览作品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从身边找材料,从生活中找灵感,随时记录感悟,培养创意和创新意识。总之,设计素描中创意方法的培养需要学生们不断的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素养,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对设计素描的创新能力。

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论文

伴随着经济浪潮的进一步推进,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竞争关键就是创新能力的高低,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是学生积累知识、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思维能力培养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就杰出的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好地完成基础教育的任务。

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和教育事业迎接更加艰难的挑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效率。

2.高中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仅靠教材的教育,是将教学和实践同步实施的过程。

高中教学要掌握好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进行教学部署,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各方面能力培养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挥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养成,对思维活力的养成和提高有促进作用。以学习、想象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锻炼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多面性,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全面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选择事物的能力,对以后的实际生活具有良性的指导意义。

数学是一个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主要表现为数与形的结合,如何将这种特定的结构进行分析解决是抽象能力的培养过程。由于数学是由抽象的符号和图形组成的抽象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需要找到科学的方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任务中,注重数形结合进行教学,这样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形教学中可以使用模型工具,还可使用模型软件进行图形展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数形的表象,通过模型的演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联想能力,联想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不同事物的认知能力有一个联系的过程。同样,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生活案例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也会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问题的概括、判断和推理得出一定的结论就构成了逻辑思维。数学中我们会遇到一系列的定义、符号、公式、定律等,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它们不仅需要我们记住,还需要会运用。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总结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将这些定义和公式进行很好的结合,就是对学生逻辑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进行逻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采用因果置换的方法,也就是逆用结论找出解决办法。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能从给出的条件中找出解决办法就从给出的结果中往回推,从整个的推理演算中得出解决办法,这样做,有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规,这是一种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办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疑问可以有一个独到的见解,然后进行独到的解决,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用的。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如果得到教师的鼓励,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更积极,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个问题有很多的解决渠道,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问题的解决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在未来社会的市场竞争中,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高中数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数学学科的特点,探究出数学教学的规律,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王炳炳。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职业教育研究,(6)。

传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论文

在普遍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忽略批判性思维在其中起的作用。只有批判才能创新,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因此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成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同样,在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英语水平进步的快慢,所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经提上日程。

批判性思维是个性化的思维,是主动思考的过程,同时,它还是质疑提问和合理判断的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批判性思维正是强调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课堂上靠教师满堂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因而,它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思考。

1、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学生对外语语言的学习不是一味地闷头去学,可以持怀疑态度或是好奇心去了解另一种文化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其语言的特点。学生在没有疑问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设疑解疑,久而久之,让学生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教室内来解决问题,离开教室时则是带着更多的问题以期待课下去寻求答案或是下次在课堂上再去解决。如此反复,问题会一个一个解决,而英语水平也会大大提高。我们学生学英语时缺乏这种意识,于是把问题积攒一大堆,到最后只有放弃的念头。

3、培养学生的批评精神。

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一样,同样存在着观点向背、意见不一致的现象,学生在学英语时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去顺从、去接受,而是应该主动地去分析其语言奥妙,如有疑问,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加以批评。

4、培养学生平等交流的精神。

例如,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探讨其最佳题目时,彼此之间意见上出现分歧,各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某个话题,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如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解决当时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神才好。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批判个性和品质的养成。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可以养成一种好习惯。我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实行生本教育以来,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几乎是满堂灌,老师讲得嗓子冒了烟,学生记笔记也记不下来,结果还是不出成绩;后来学生和我都有了转变,慢慢让大家都融入到课堂上来。我实行了学生抽签分组讲题,课下学生将要讲的任务整理好,课上和老师一样给大家讲解,我在一旁指导加以补充。刚一开始,学生讲题声音很小,总有一种怕犯错的.感觉,这时我就鼓励大家要敢于犯错,用犯错并不是错的理念去开导他们。结果学生们都大胆起来,不再畏畏缩缩的,讲课就像一个老师,甚至比我讲得还细。这样他们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不再只是抬头听或是低头记了。因为知道要讲,所以课下他们就会主动去问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学到了如何学知识的方法,老师也轻松了很多。

3、设计活动,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所学的模块主题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比如音乐、文学、电影、体育等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话题。每次我们讲到一个话题,都要有学生的参与活动,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理分配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鼓励和奖励并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4、尊重老师,且要敢于评判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清除对老师的恐惧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要摆出一幅“不可侵犯”的尊容,让学生望而生畏,而应该因势利导,诱发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批判老师,让学生有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气魄。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疑问,勇于挑战困难。只有学生的思维运转起来,这堂课才能充满活力。在这种氛围中学到的知识肯定要比在老师的高压政策下学到的要多,并且心情松弛有助于学生记忆。有一次,我在讲一个选择题时,信心十足地讲着同位语从句在该题中的运用以及例句解析。突然看到一个学生高举着手,我便停下来让他说发生了什么事,他直接说:“老师,你讲错了,我觉得那是定语从句。”我的脸当时就红了,心想也太丢人了吧,是不是真错了?我正想说那学生,有事不能课下说吗?转念一想,不行,课上的事情要课上解决。我又带着所有的学生重新分析了一遍,结果我是对的。我没有去批评学生的错误,反而去鼓励他,表扬他这种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后来,这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同时他也带动了其他同学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有了这种精神,才可以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但是只有知识的人才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国家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展是事物不断更新的过程,能够推动事物正向的变化,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二是“探索”思维能力,三是“创新”思维能力,四是“疑问”思维能力。

一、“举一反三”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高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首要的目的就是将“理”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明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若想让学生“明理”,教师就应在课堂学习中提出更多的实例,供学生参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明白道理。同时在举例论证道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展开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从而得出更多结论。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政治教材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将侧重点放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上,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文化对人影响的真正含义,如果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融入教学之中,从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及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论证,比如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一直影响着民族的发展,这就是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举例之后,还应让学生根据例子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想想在生活之中看到过哪些文化影响活动的现象,这样既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实例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探索”思维能力。

探索是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人的一生都在无穷的探索之中,课堂学习也不例外。高中学生面临着未来严峻的选择,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主科知识上。但事实上,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着,基本失去了探索的能力,而失去探索的能力,就是失去了善于发现的眼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所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把探索知识、探索真理、探索世界作为主要的目标。而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探索,并鼓励学生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优点,这种优点既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学生也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政治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从精神层面来改善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人格的培养离不开自身思维的支撑。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思想等一系列政治体系时,应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思考的目标,让学生去自主、独立地思考,在先进的理论体系之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从而实现思维的创新。

四、“疑问”思维能力。

政治理念要求我们辨证地看待事物和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许多问题都不仅只有一个答案,因此,在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时,学生应提出更多的疑问。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并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答案,同时还要有人提出疑问,推翻答案。例如,美国北部地区的一处草原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当地的野生驯鹿,驱逐了草原上的狼,在将狼驱逐之后,鹿群没有了忧患意识,变得萎靡不振,缺乏朝气,当地的动物保护协会没办法,只好将狼又重新“请”回来。这个案例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动物保护协会为了保护鹿群,将其天敌驱逐;而另一方面,驱赶了狼,破坏了当地的食物链,严重影响了鹿群的长远发展。可见,事物都有两面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事物的两面性,并善于提出疑问,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结语。

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应更多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发散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刘军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摘要:自c9明确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培养效果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快完善评价机制,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新的计算思维教学训练模式与手段,分专业进行师资培训,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完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推进计算思维教学由隐性化、被动化向规模化与制度化转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思维;可视化;师资培训;内驱力。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科学家的专属技能,而是数字化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2050年前,要让地球上每一位公民都具有计算思维能力”[1]。2007年,周以真教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成立了计算思维研究中心,并修订了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课程,籍此培养该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我国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大规模开展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始于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5月,在安徽合肥会议中要求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去传授,以此培养高素质的研究性人才[2];2010年7月西安会议发布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3],标志着计算思维教学面向所有大学生全面展开。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了“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宣言”,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思维培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并把计算思维的培养提升到了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高度[4]。

2.1从课程内容来看,存在内容重组与全面更新2种观点。

在对计算思维内涵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解读之后,对于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体现被提上了研究日程。目前,对于计算思维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有2种观点:内容重组与全面更新[5]。前者认为已有的知识内容已蕴含计算思维规律和特点,只是需要对课程内容结构以计算思维为主线重新组织,突出计算思维这一主题的直接性与系统性。后者认为应将课程教学知识点进行大幅度更新,加大和突出与思维训练有关的知识点,开设类似“计算思维概论”的通识课程。内容重组这一观点比较符合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际情况,也是业内主流观点,而全面更新这一观点则更多实施于计算机相关专业。

2.2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方法与新方法并存。

新的概念与新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引起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变革,大学计算机基础中计算思维教学方法改革以传统方法为主,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教学方法主要分为3类:问题式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以及思维可视化教学法。计算思维的外显行为就是运用“抽象”“形式化描述”等思维进行问题求解的活动,十分契合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这也是目前计算思维的主流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法分为2种,一是将计算机科学经典问题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二是运用计算思维设计(不需要实现)游戏,在游戏设计过程中理解抽象、聚类等概念,掌握问题求解的方式,籍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6]。计算思维可视化教学法是目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新趋势,是计算思维的一种具体实现与外显技术,目前计算思维教学中采用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法主要是图示法,如思维导图、流程图、模式图等。

2.3从教学组织来看,基本实现了分层教学、分类培养。

计算机技术已渗透至各行各业,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计算思维方式也成为数字化时代人们基本的思维方式,而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技术应用以及计算思维方法指导也各有侧重。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按专业类别进行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将专业类别大体分为文史类、理工类、经管类等,并面向不同专业类别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通过设置选修课的形式引入计算思维概念,力求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专业应用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一些专科类院校,如农林院校、医科院校也纷纷结合自身需要设置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由于教育资源较为紧张,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仍以大班授课为主,无法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一些院校通过网络教学的优势实现分层、分类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传统教学课时不够的难题[5],计算思维教学基本实现了分层教学、分类培养。

2.4从资源建设来看,仍以改造为主,全新开发为辅。

教学资源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课时严重不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中虽蕴含了计算思维思想,但计算思维主线不清晰,也不够完善。因此,计算思维教学资源建设一般有2种形式:对原有资源进行改造与全新开发。目前计算思维教学资源形式主要以课堂录制视频、ppt和习题库等形式呈现,而微课程、在线开放课程(moocs)等新兴资源形式较为少见。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冯博琴提出了建设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群的设想和初步的实践[7]。但搜索国内各大公共课程平台,如爱课程、网易公开课,计算思维在线开放课程只有南华大学阳小华教授主讲的“计算思维漫谈———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智慧”。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仍然任重而道远。

从总体层面来看,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实施时间较短,仍处于小范围的实验与探索阶段,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表现出隐性的、无意识与低效的特点,存在不少需完善的地方。

3.1对计算思维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学目标不明确。

相当数量的一线教师对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2方面。一是将计算思维能力等同于程序设计能力,认为训练计算思维能力就是讲授程序设计知识,未能上升到计算机系统与思维科学核心思想与方法论层面;二是刻意“为计算思维而计算思维”,将“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两者割裂开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变,这3个阶段目标既有传承融合,又有发展深入。而现阶段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与前一阶段“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存在脱节现象,未能注意两者的延续性与系统性,极少见到某专业或学科在计算机应用技能中训练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文献。导致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存在知识型/技能型教学与未来计算能力需求之间的鸿沟[8]。

3.2未能发掘独特的计算思维训练方法,教学效果不显著。

大多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缺乏课程顶层设计思想,未能从计算科学与思维方法的高度组织教学。如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结构的讲解,对能够体现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缺乏总体规划,往往一笔带过。更为关键的是未能根据计算思维的特点与内部发生机制形成独特的、适用于思维能力训练的新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计算思维的培养还停留在无意识、隐性教学状态,没有达到有意识地设计和显性教学层面[9]。思维可视化能够将人们头脑中内在的、不可见的思维过程显性化地表示出来,从而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思维过程、探索思维规律、形成思维方法,为计算思维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计算思维教学可视化主要以程序流程图等图示工具为主,还处于思维训练的初级与低效阶段,教学效果不显著,较难养成对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的计算思维能力。

3.3过多关注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变革,教学系统发展不均衡。

教学失衡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系统整体观的指导,在整合系统各因素以实现整体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偏离、片面和失衡状态。现今计算思维教学过多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计算思维教学系统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极其匮乏。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普遍被压缩、削减,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单靠压缩了课时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结合多样化的优质学习资源进行弥补,现有的学习资源普遍以ppt等教学文档为主,而能够支持计算思维教学的新型资源,如微课、计算思维可视化工具、游戏化学习软件等非常缺乏。二是计算思维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对于计算思维评价研究与实践存在一定的缺失,计算思维能力评价基本上都局限于认知层面,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外在行为尚未体现,教学效果优劣无法衡量,失去了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环节的诊断、调控与改进作用。

3.4计算思维教学内驱力不足,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

尽管九校联盟(c9)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明确了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思维教学仍显得内驱力不足。从教师层面来看,由于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与教学理念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对教学改革兴趣不高,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这一核心任务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且许多一线教师自身尚未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计算思维本质[10];从管理层面来看,大部分高校内部缺乏计算思维教学内容督导机制与质量监控体系,计算思维教学基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自发性与随意性。比如是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行了计算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迁移,而不仅仅是认知层面的提高?这些问题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思维教学仍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实不到位。

4.1加快制定评价机制与体系,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

现有的评价体系更多体现在计算思维认知层面的测量,对计算思维外显能力的'评测用处不大,对计算思维能力有何具体表现认识不清,这也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教学内容显得大而空、不接地气和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根据计算思维能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开发相应的能力测评工具,加快制定计算思维能力评价体系,根据计算思维能力的构成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测、诊断与指导作用。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可从计算思维意识培养、计算思维内容学习与计算思维实践训练3方面着手,从体现计算思维经典问题出发,紧密联系计算思维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分知识、应用、方法3个层面构建模块化的计算思维课程内容,体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课程内容的渐进性与层次性。

4.2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新的计算思维训练方法与手段。

除了ppt、习题库等传统教学资源外,还要建设一批新型的、符合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探索独特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方法与手段。一是引入、开发思维可视化工具,将隐性的思维显性表达出来,使计算思维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赵姝等人提出思维训练的3个阶段“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11],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首先应将隐性的、不可见的计算思维过程显性地、可视化地表现出来,从计算思维的产生与活动过程把握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对计算思维进行整理和重组,辨识新的、合理的和优化的组合模式[11]。二是联合领域专家、一线教师与企业人员开发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游戏。教育与游戏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游戏创作自主培养计算思维。三是建设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结构与学科背景的计算思维微课程,利用微课程将计算思维知识与典型案例分解为短小精炼的知识单元,并结合具体的学科形成模块化的微课程群,有利于分解学习难度,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微课程进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

4.3分专业开展师资培训,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的适切性与有效性。

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教学效果的检验者,是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为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计算思维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其次,要使学生真正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还需要更多与专业相结合的相关课程和实践的训练[12]。应对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分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并组织计算思维领域专家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尽快使他们接受计算思维概念,理解计算思维的内涵与特征,更重要的是使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思维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具体学科探索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规律,并在进行教学时自觉地将计算思维能力具体化为相应专业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在结合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中理解和运用计算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体验计算思维给各专业带来的便利与愉悦,实现计算思维在不同场合与领域中活学活用,从而使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迁移,也才能真正提升计算思维的教学适切性与有效性。

4.4完善教学监控与管理机制,推进计算思维教学向规模化与制度化转变。

教学管理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教学激励措施,鼓励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勇于承担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度改革的重任[13];此外,还应尽快根据评价体系完善计算思维教学监控与管理机制,以便对计算思维教学内容与质量进行有效监控,改变计算思维教学取决于教师随意性的不利局面,提升计算思维教学系统的内驱力,推动计算思维教学由隐性化、被动化向规模化与制度化转变,使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加重视了。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离不开正确的教育方法。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物像为思维对象,在人脑和数学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载体,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深刻揭示数学内部规律,并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

数学思维其实是一种形式化思维,将客观事物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将其数量关系提炼出来,制定出数学思维的基本规则。

数学思维能力离不开学校合理的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应联系教学实际,正确认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阶段,教会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学会总结事物的能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制约了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我国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享有绝对权威,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注重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解题能力。

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低下,教学活动缺乏创新,缺乏与学生交流。为了应考,教学时通常采用题海战术,而不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虽然做了很多练习,遇到常规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但是思维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解题练习上,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受限,创新能力受到遏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并没有好处。

在现代数学教育改革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学思维的品质、能力和方法,决定着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水平,影响着他的数学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着数学教育的社会效果。在数学教育中要强调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能力培养中要强调数学思维的培育,这已是大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思维水平对人的一生都有者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数学思维的性质、内容和发展规律,探索数学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数学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过程。心理学与思维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探索新事物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体现。通过思维过程,将会获得事物的状态,并确定事物的特征。思维是一种高级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自古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孔孟时期,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了宋代时,朱熹又提到了“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到了近代,60年代初,《儿童心理学》讲述了年龄和思维能力的关系。80年代,钱学森提倡思维科学,人们开始重视思维研究工作,并使思维研究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张乃达编写了《数学思维教育学》,书中详细阐述了思维的相关理论,对基层教育工作者影响较大。任樟辉编写了《数学思维理论》,以辩证的视角,结合思维价值训练,对数学思维做了系统的阐述。

曹微琴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数学思想与有关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加强学生的思维反思。

张小扣提倡在探知重难点进程中双边互动,在解析案例活动中合作互助,在评判学习实践中反思辨析。

王力伟强调加强动手操作,重视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改变学习方式,鼓励一题多解。

谢芸兰提出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初中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采用分层教学,教会初中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我国数学教育对于数学思维方向的研究,一直较为积极。

一些人认为数学思维研究和数学教育心理学应该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取得突破,并应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数学教育心理学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研究数学教学活动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数学思维研究则强调个体和群体的数学思维活动,包括数学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等。数学思维心理学和数学思维研究两者相互关联,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现在有人进行了高级数学思维的研究,虽然属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但是与思维研究非常接近。

一些人认为数学思维研究属于数学学习论的范畴,数学学习论主要研究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差异和学习的方法等。数学思维研究强调的是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共性,两者之间又有所不同。

2.国外研究现状。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思维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例如哲学、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心理学主要是描述性的,反映感觉、思维、情感等真实的心理活动。逻辑学主要强调规范性的研究,要求思维清晰、正确、有效。数学研究中非常注重思维的合理,就说明了逻辑的重要性。但是,逻辑研究并没有考虑思维活动的产生过程,而是停留在静态研究上。

西方心理学界,布鲁纳提出思维是对给出信息的超越”,巴特利特提出思维是填补证据间空白的、复杂而高级的技能”,纽威尔和西蒙提出思维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搜索过程”,都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思维的定义。关注学生思维的不同表现形式,把握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十世纪60年代末,欧美国家的教育学家陆续进行了一些思维能力的研究。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博诺提出了“水平思维”,即“发散思维”,弥补了“垂直思考”的缺点,在思维能力研究方面影响广泛。xx年,在巴黎召开的“学习思考,思考学习”主题会议,直接推动了对思维能力的研究。1991年,美国将“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英国也提出了学习者应具有的五种思维能力。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

三、本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思维作为一个分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阶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主动学习,表现出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本课题针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和培养策略展开研究,将对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开发初中生智力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对于丰富数学思维结构和数学思维教学方法具有促进作用。

四、概念界定。

1.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为思维对象,在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过程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载体,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深刻揭示数学规律,并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数学思维其实是一种形式化思维,将客观事物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将其数量关系提炼出来,制定出数学思维的基本规则。

数学思维从属于一般的人类思维,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同时由于数学学科及其研究方法自身的特点,数学思维又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思维活动是按照客观存在的数学规律进行的,具有数学的特点和操作方式,特别是作为思维载体的数学语言的简约性和数学形式的符号化、抽象化、结构化倾向,决定了数学思维具有不同于其它思维的独特风格。

数学思维以数学思想方法为基础,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数学思想是运用数学知识,指导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现代数学教学把学生的思维发展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把数学比喻为“思维的体操”,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将“数学思考”作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注重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区分学生的差异,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分析、抽象和概括,来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能够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判断。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又指导着生活,数学思维能力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尚未成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制约了初中生的综合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阶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提高个人能力。

本课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初中数学思维教学现状,提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并探讨数学思维新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初中生上课能听懂但不会解题的问题,通过合理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其认知发展是指生命体从出世以后在顺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东西的认知以及面对不同处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皮亚杰将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是指0岁到2岁的阶段,在这--阶段个体的对环境的认知活动主要从感觉和知觉以及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此过程中个体能形成一些较低级的行为图式,以这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为基础来顺应外界环境以及进一步的探索外界环境。此阶段的个体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符号来表征事,但无法用抽象符号或者语言表征事物。

(2)前运算阶段是指2岁到7岁阶段,在此期间,儿童的言语与概念的发展速度惊人。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在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备了形象思维模式,开始具备符号意识,会使用语言或符号来代替所接触过的对象。在此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还无法开启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是不可逆的,思维单一且刻板。

(3)具体运算阶段是指7岁到11岁阶段,从上一阶段过渡到这个阶段,个体正式开始受学校教育,认知发展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形象思维,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多形象思维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1岁以后,在此阶段的个体已经开启了抽象思维,可以摆脱具体对象的依赖。这种能力就是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可以较准确的解释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也就是能清楚的解释学习发生的过程、意义是怎样建构的、概念是怎样生成的,以及如何为学习者提供较好额学习气氛。它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倡导学习应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基础,这样的建构过程需要抽象思维。而这种的新的认知又作为新的抽象思维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倡导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当前所学的知识对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分工明确,教师对学生来说是指导者,帮组着,而学生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媒体作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工具。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分析研究、课堂观察、课堂实验等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收集有关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品质培养方面的资料,对这部分资料进行分析、分类和归纳,从而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笔者所在的班级进行观察,侧重于观察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以及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特点等,为后边的实验研究、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

最后,对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验证之前提出的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是否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月)。

1.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月-年月)。

1.课题组教师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阶段性小结。

2.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加强理论学习。

3.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论文比赛。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年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进行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提问测试,撰写调查报告。

3.完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撰写。

六、研究成果。

(一)研究结论——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1.激发情感,提高思考的积极性。

教育离不开情感,因为情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其带来重要影响。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激发积极的情感,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个过程,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互动,是展示思维的重要环节。如何把握师生的这种交流互动,需要教师积极组织思维,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思维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1.2适时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培养思维的前提。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是对思维的发展却至关重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兴趣越浓,思维就越清晰,注意力越集中。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人,不仅表现为积极思考,还能够自觉主动学习。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动人的情景、智力游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

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己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实际问题。利用学生的认知提出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知识,发展思维。

1.3重视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人的思维与情感相互作用,情感可以促进思维,也可以对思维形成反作用。新课标的情感态度是兴趣、自信、动机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情感,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克服消极思想,不断进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2.重视数学思维品质教学。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数学命题和数学推理的形式发现、解决问题,对数学对象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认知的思维过程。数学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利用数学语言、符号等,对数学对象间接反映,对数学对象、数学条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数学思维品质,也称为数学思维智力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水平、智力水平的差异,是衡量数学思维能力、判断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初中生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是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的条件。数学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1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经常会对满足于解题获得了答案,对概念等基础知识却一-知半解,不理解解题方法的实质。对问题理解并不深刻,停留在思维的表面性和绝对化,造成解题往往丢三落四。

只看事物表面现象,不深入理解本质规律,数学学习中表现在对一些定理、公式只是硬套,不去考虑成立的条件。

2.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已有的知识,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善于引起联想,建立自己的思路,克服思维定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认真深入的分析,把握问题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2.3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从事物的各种联系中去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全体,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避免问题的片面性及狭隘性。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思维活动必须以知识经验为依据,以概念为基础,并通过逻辑的推理方法来完成的。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思维潜能”,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利用数学观点和数学思维,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思想去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定理、公式等的教学过程中,先不要给出结论,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研究、发现,并形成对定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条件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在解题教学中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合理联想,对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加工,逐渐找到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4.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初中的数学教材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展开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数学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增加情境,适当引入日常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思维积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用情境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学生会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联系实际生活带来的启示,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情境教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查阅资料,可以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迪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室外教学等方式,将本身枯燥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等变成直观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思维培养提供了动力。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对于几何问题,可以采用图像,以计算机的形式星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也就非常容易了,同时对问题掌握得也更牢固了。

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郑州有两大购物中心为了迎接元旦进行了促销活动,甲购物中心采用的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而乙购物中心则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那么请问在商品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会更划算呢?很多学生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解决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创造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求知,不断尝试解决新问题。

5.1数学思维新方法介绍。

数学是一种教与学的特殊活动,数学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学习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也是数学观念、态度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坚持实事求是,使数学的概念符合于实际情况和经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就是要寻找适当的行动,从困难中找出越过障碍的道路,达到最终目标。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习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解题能力,但是仅仅依靠题海战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提高的也只是简单的模仿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改善,并且大量的习题又占用了很多思考的时间,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并没有作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解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种手段和途径,将解题的思维过程归纳为一张“怎样解题“表”。“怎样解题”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一般化的模式,通过对解题过程的不断分析,由己有的经验总结出一般方法,并在以后的解题中发挥重大作用。

初中数学学习中,解答的题目可能很平常,但是如果学生有好奇心,并不断思考,发挥创造力,最终解决了问题,那么就会很享受这种状态。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将对以后的思想和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5.2解题方法思路。

数学学习体现在数学思维上,波利亚提出的数学解题方法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题途径,逐步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

(1)理解题目,弄清问题。

遇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审题是解题的最基础环节,是能否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审题部分,要弄清题目的问题是什么,比如“未知数是什么?己知的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条件是否可以满足?条件是否是多余的或者矛盾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强调做题一定要看清题目,仔细阅读题目,审清题意,明白理解题目的问题和所要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遗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对题目理解不完整,也没有完全意识到题目所暗含的深层次意思。通过仔细审题,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将在解题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遇到一些难题。

(2)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

“你是否见过这个问题?是否见过相似但又有差别的问题?是否知道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否想到一个可能用到的定理、公式?是否有一个以前已解决现在可以用的问题?能不能利用已有的结果?能不能利用已有的方法?是否可以添加辅助元素?”很多数学题,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并不能找到直接的联系,这样就不得不考虑辅助过渡的问题。

从理解数学题目到能够有一个解题方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一些题目,即使学生能够理解,往往也不能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往往是来自于过去的经验,或者是已经解决的问题的结论,对于现在的问题,能不能找到一个以前已经解决的相似问题,通过一定的变化找到两者的联系点,从而重新叙述这道题目,将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3)执行方案。

对于已经确定了解题方案,接下来就是要实现求解计划,并检验每一步骤,保证解题过程不出问题。如果解题方案是学生主动得出的,往往记忆深刻,相反则很容易遗忘,下次再遇到也如同新的。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强调检查每一解题步骤的重要性,使学生自己确定每一步是否正确。

6.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水平相当条件,而且,两个班级都由笔者任教,便于控制自变量。另外两个班级使用教材相同,课堂授课时间和课外辅导时间也基本相同。

(二)实验变量。

1.自变量。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堂授课时间相同,课后作业-致的情况下,实验班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选择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教学,而对照班则按照传统进行常规教学。

2.因变量。

两个班级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测试成绩。

3.干扰变量的控制。

对于选取的两个班级,采取对学生保密的原则,以避免造成一种竞争氛围产生霍桑效应。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都由笔者担任,实验班按照新的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教学,对照班仍旧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

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相同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对于期中、期末考试的试题内容和阅卷都由笔者组织进行,采用相同的标准,以保证公平性。

严格对其他的干扰变量进行控制,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三)实验过程。

本实验在xx学年的春季学期实行,为期一个学期。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准备阶段,xx年x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订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1)xx年x月进行统一的数学摸底考试,即前测。(满分100分)。

(2)xx年x月——xx年x月,对两个班级分别进行实验。在期中时进行测试,满分依旧是100分。

(3)20xx年7月中旬,学校进行统一的期末数学考试,即后测。(满分100分)。

(4)20xx年8月,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和反思。

(二)研究效果分析。

教学模式不同而导致最终教学效果的显著差异,且采用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

因此,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采用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且是与提高教学成绩相辅相成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所操作的只是知识,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追求的是高分数,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往往被教师忽视,这种“头痛医头”的机械主义做法,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有害的。

在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及其进程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宗旨而进行的,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体系的核心,自然能促进学生高效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

七、研究思考。

本实验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教师对教材进行纵深的逆加工是实施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之后才可以适应学生的特点,这对笔者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教材是按公理化体系完美地展开的,如果严格遵循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很难跳出其框框而创设有实质意义的问题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完全脱离教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对教材内容的深加工,必须清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更要深入分析课堂每节课、每个单元所教内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甚至要分析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学生时间链接,寻找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就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最佳起点。

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越是远离纯粹的教材的知识体系,越是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学生的所发挥的想象空间就越宽,学生的探索活动就越活跃。

八、参考文献。

[1]韩佩韦.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xx(11):106.

[3]秦静.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xx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xx:2.

[4]惠导毅.探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6):29.

[5]郭东菊,牛晶.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20xx(13):235.

[6]冯文波.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学苑教育,20xx(08):52.

[8]石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教育在线[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xx:2.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明确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教育部提出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师本身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这种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型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教研探讨中,有些教师一提创新思维,想到的就是让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这些活动虽然确实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有些脱离数学教材。笔者认为,通过挖掘数学教材,将时代潮流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与课堂进行结合,也算是一种创新。数学教师需要的就是这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学法。

二、营造创新思维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传道、授业、解惑,偶尔提出个问题,点明学生回答,而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推进完全有教师一个人把控,学生只需要听讲,按教师的要求做即可。这样的被动听课模式,课堂容易死气沉沉,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课堂教学也不容易出效率。在数学交流研讨中,笔者和几个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突出自己的课堂参与者地位。再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某个小节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讲台让给学生,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其他学生向其提问题。在这一交互过程中,扮演教师的`学生能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双方学生也能在观点碰撞中擦出火花,迸出灵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定式思维、思维僵化、守成不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如质疑同桌提出的解题思路、某问题的答案、质疑教师的讲课内容,甚至质疑数学教材这一“权威”。在质疑之后,便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碰撞。通过质疑,逐渐打破常规,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为了让学生敢于质疑,笔者和其他数学教师研究决定,在课堂教学或者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只要学生迈出了质疑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就“顺”了。

四、培养创新兴趣,为思维形成提供动力。

如果说质疑是打开创新思维的阀门的话,那创新兴趣的培养就是动力支撑。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的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容易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些“三分钟热度”,喜欢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还要保持住这个兴趣。在研讨中,笔者总结出几个数学教师常用的“小妙招”。

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失败的滋味,而后再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成功,这时的成功无疑更有意义,更能让学生激动和珍视。如针对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图形设计大赛、数字福尔摩斯等,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在发扬个性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或者,利用初中几何知识的各种变换和奥妙,让学生创新联想,将不同的图形和线条组成各种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何的创造之美。当然,在创造中,数学教师更可以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中的图形元素,将学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体会生活中的成功和快乐,培养生活中的创新兴趣和精神。当然,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也不能一下将目标定得太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原地站着够不到;踮踮脚,跳一跳,努努力就能够得到”。这样,学生不至于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创新的兴趣,也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没有信息。经过自己努力达成的创新,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大兴趣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借鉴和学习之前优秀数学教师的宝贵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探索,探究出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为家长、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且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验研究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1)althoughheworkedveryhard,hedidn‘tpasstheexam.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2)althoughhefailedtheexam,hedidn’tloseheart.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good!”(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cleverboy/girl”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iteasy.”(别紧张)、“itdoesn’tmatter,justhavea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itagain.”(再试一次)、“ibelieveyoucandoitbetternext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三、建立情感态度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普遍性的问题适体交流、集体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则适合单独沟通,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看它能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要按时上、下课,充分准备好教学图片、卡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设计好每一个活动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独特个性倾向,给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在课堂上运用他们的.观点和建议,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情感态度的沟通和交流。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教师应该给学生以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又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经历了成功之后,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感,进一步转化为获取更大成功的内动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应该如此,对那些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即使有些学生在参与时,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教师大可不必急于纠正,因为有些错误仅属于暂时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的,教师仍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当他们完成任务活动遇到困难或受阻时,教师要常以“don’tbeshy.don’tbeitover.tryitagain.believeyourself.”等话语进一步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于简单粗暴的指责。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诗朝,情感态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研)年05期。

2、阚翠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j];中学教学参考年16期。

3、赵志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j];考试周刊2009年18期。

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思维的自觉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重视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学中让其从直观的、最熟悉的事物,最简单的变化开始,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引导进行思考。如:我在一年级教学“圆柱、球的认识”时,首先,拿一个木柱让学生观察,让其说说像什么,上、下底面是什么图形,上、下底面形状大小是否一样。再拿一个皮球,让学生摸一摸,通过触觉先感知其面,再从不同角度,用视觉观察其形状。通过一系列观察提问、回答,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完整、正确的圆柱和球的概念。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应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和操作中,动脑动手,感知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看图说话,表述图意,编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学好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二、重视双基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敏捷性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学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思维的起点和途径,也就谈不上思维的敏捷性。

因此,要培养学。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训练,那么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对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议论文写作教学如何体现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品质通常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方面。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二、高三学生应在思维品质方面达到以下指标:

1.思维的敏捷性。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快速提取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及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写作素材。写成1000字以上的作文。

2.思维的灵活性。(1)能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2)根据写作要求,变通知识结构为写作服务。

3.思维的深刻性。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剖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1)材料与观点要统一,论证、分析的层次清楚,逐层深入,环环相扣。(2)在阐述论点及论证过程中,语言的表述准确、严密。

4.思维的独创性。(1)要有独到的见解。(2)使用的论据较新颖。(3)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个性,能吸引读者。

[1][2][3]。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重视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研究政治教学方法,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恰当运用政治教学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思维;目标;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政治教学一直以来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常常习惯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被看成是储存知识的机器,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更无创造性可言。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每况愈下。改变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已经刻不容缓。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允许学生标新立异。

政治课堂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此时的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听取和采纳学生正确的意见和主张,使学生坚信我能成功的基本信念,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积极思维的乐趣,成功的愉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甚至对教师说“不”。常此以往,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就肯定会敢说自己所思所想,思维放开了,潜能就容易得到充分的挖掘。诚然,政治教学中,学生的胆子大了,可能“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教师要容得下学生的不同意见。

毋庸讳言,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不喜欢所谓另类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太听话,爱提问题,喜欢质疑,无论是做事,还是交友都有自己的主张。对此,如果我们教师采用讽刺、挖苦,甚至刁难、打击等做法,必然会浇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亮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思考,力争把政治课堂变成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那些爱提问,有明显个性的学生决不能讽刺、打击,而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否则,学生一旦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爱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就会受到抑制。

2、创设和谐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政治课中创设和谐教学环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产生思维碰撞,思路开拓之效果。无疑,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政治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方法众多。

1、科学设置教学问题,要求学生多方思考。

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难问题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这时他们思想活跃,勤于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优势,教学中,恰当地给他们设疑置难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构建和谐社会内容中,我们可以提问: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问题,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立即调动起来。同时,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教师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寻求多面性。例如:在分析有些材料时,可要求学生多从哲学、经济、政治几个角度着眼进行;也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历史、政治知识来思考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思维自由地驰骋。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促使学生活用知识。

学科教学中,通过精选习题,加强针对性练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各种层次的思维活动。同样,政治教学中,练习是消化、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政治练习题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本领。练习形式也要进行不断的变化,确保练习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探求所设计练习的最优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防止思维定势,即完成练习时,不要死盯着一处入手,一处不通另找一处,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否则习惯于从单一方向完成练习就会导致思想僵化,丧失变通的机敏性。练习中,教师要努力通过材料的设置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程度。同时,练习要有阶梯性,不能只单纯的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进行重复练习,而应步步加深有所提高。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政治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适时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科学探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毛献文。建构多维互动的思想政治课评价平台。政治课教学,20xx。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xx。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