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心得体会(优秀22篇)

时间:2023-11-16 22:50:22 作者:紫薇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心得体会(优秀22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问题,为自己制定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提供依据。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心得体会,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启示和收获吧。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各种思维的综合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数学授课的时。

候,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要懂得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现实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们数学概念延伸到生活之中,就像小学生学的应用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这一环节都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可以把题引入生活之中,让教科书之中的习题生活化,不要过于墨守成规,适度地进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而小学的数学概念又和其他别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学生接触到相关的触感材料,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更能了解概念之中的,从而适当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逐层考虑。

2、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形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相关理解,语言是能让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意见表达工具,语言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愤的调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学好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地表达数学概念所涵盖的相关内容,真正程度上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好数学概念的使用,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提问,概念由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一、精心导入,感知概念。

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呈现给学生,变枯燥为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概念学习环境。如教学“平均数”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1分钟投篮比赛的情境。问学生三次投篮,用哪一个数表示1分钟投篮的水平最合理。如果三次投篮成绩都是四个,学生很快说出用“4”来表示。继续播放三次投篮的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参与的渴望。如果三次投篮的成绩分别是3个、4个、5个呢?进而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产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探究,然后小组回答,并且相互补充。学生能想到运用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投篮水平用“4”来表示。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一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这样运用多媒体从现实生活中导入,自然引出平均数概念,学生易于理解,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联系生活,建立概念。

多媒体能够集声音、图画、动漫等为一体,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为丰富生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思维。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可更好地解决知识重难点。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教师设计动画画面:星期天,同学们去交友,伴随着优美欢乐的乐曲,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们来到了郊外,他们蹦啊、跳啊,高兴极了。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师提问:“把9个香蕉和6瓶矿泉水平均分给3人,每人能分得几个”?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用动画演示分的结果,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这个概念,追问:“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运用动画演示“一半”,“一半”用什么数表示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分数,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在自主提出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了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自主探究,巩固概念。

多媒体能够集声音、图画、动漫等于一身,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为丰富生动,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是以小学生作为数学探究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运用课件展示一幅春景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给学生讲述画面中的内容: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小溪水哗哗地流淌,大地也悄悄地披上了绿装,兔妈妈带着她的宝宝来到草地上玩耍,“同学们,有几只小兔子来玩耍啊?”学生很快地数出有6只小兔,引导同学们认识及书写。课件继续展示,小兔们吃着鲜嫩的青草,嬉戏打闹,兔妈妈就领着他们一起做游戏。兔妈妈要把6只小兔分成两组做游戏(屏幕停),可是小兔们就是站不好。同学们,你们帮一帮他们吧,让他们迅速地分成两组,你知道怎样分吗?共有几种分法?学生用小棒分一分,教师再用课件演示。游戏做完了,兔妈妈又给兔宝宝们出了几道题,你们会做么?课件展示几道形式新颖的巩固练习题,这节课在优美的音乐和动画故事中结束了。学生就在“做”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概念,为今后自己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

秋季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

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成为教学过程活动中真正的主人,这是现在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他们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课堂教师语言,教学方法方式入手,尝试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等,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如:“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见解呢?”、“你想到什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等等,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和指导,课堂上要多留意他们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学期以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情绪有了很大的扭转。课堂上,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探索,质疑问难,踊跃发言。

二、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现代创新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心得体会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要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关键是优化概念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程度和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众所周知,概念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建立概念要通过人脑的思维。因此,要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优化概念教学中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部思维过程。为使学生达到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和巩固,达到概念教学的最佳优化,教学时具体建立以下五个步骤。

一、设置悬念。

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式中有以下几种引入方法:

1.从实际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

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引入。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提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循环小数”、“正(反)比例的意义”等都可以通过计算引入。

二、建立表象。

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儿童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这一模式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可提供一些三角形实物,让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悟出规律,形成表象,架起从感知到抽象的桥梁。

三、抽象概念。

我们知道,慨念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求同和求异、抽象和概括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的。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抽象是将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使之区别于其他属性;概括就是将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相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数学概念。一般地,学生接受数学概念时,容易满足于直观演示与操作的热热闹闹,他们不善于深刻思考,所以他们数学概念的概括水平不高。优化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恰恰是提高数学概念的概括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在思维的转折处和问题和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积极思维,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抓住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结论就不单纯是文字的结论,而是对概念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抽象概括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系统论的启蒙教育。

四、形成概念。

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1、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2、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如: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都很相近,都可以进行对比辨析。

3、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过“点”画线:“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或直线?过两点呢?”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或射线?然后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得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或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同时这也对学生进行了极限思想的渗透,这样“做”出来的数学,学生是终生难忘的。

4、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5、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旨在从变式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如:在学习质数时,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6、借助反思能力理解概念。逆向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应用拓展。

毛泽东同志说:“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过程就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再具体化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判断,实际应用和综合练习,既可以检验新学到的概念是否正确,也可以丰富有关概念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慨念的理解,促进概念的内化。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模式中安排的练习类型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注意了概念的关键性,又注意了概念的综合性。这些练习不仅能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一方面概念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完“比”后为学生揭示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一定阶段认识水平是一定的,抽象程度也不相同。教学时不应超越学生的承受能力。如“除法的意义”,二年级只能让学生认识为:平均分和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多少个另一个数,只有到了四年级才能让学生抽象出“除法意义”的确切含义。

另外,我认为抽象概括应为这一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学中,学生用语言来概括概念时要注意:只有让学生把话说够,各种模糊的认识才能都提出来,不应急于收场。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概念的具体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以保证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纵观数学的发展过程,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在小学里,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的概念等,共约500多个。这些概念支撑了十二册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等四个领域的庞大的数学体系,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但是,当前的概念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计算,轻内涵;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实践等,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听课、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认为产生的本质原因文秘杂烩网是缺失了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关照。因此,‚让数学概念学习栖居在学术的土壤里‛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想法:

一、从日常数学与学术数学的连接点切入。

阔的背景,有着不得不产生的理由,并且附着着人类进步和数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最闪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产生的背景,并且分析学术数学与日常数学的区别,从而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解读能深入也能浅出。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概念一般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的程序,也就是说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建立在丰富直观的感知基础上。为此,不管教师对概念的解读有多深入,多学术化,在课堂上,我们还是必须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体验。

三、从旧知的锚桩处起航。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概念相互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学习就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尤其是运算概念。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甚至运算定律都类同于整数四则运算,对这类概念的教学,就要从旧知与新知的连接点入手。

受个人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这些年,我对数学课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于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上,总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来一路思,而今先生精辟、深遂的论断让我眼前更亮。是呀,‚数学教育‛一定是‚数学‛与‚教育学‛双重价值视野关照的,如果缺失了对数学本质的关照,那么即便是再漂亮的课也只能略逊风骚。以上,我以概念学习为例,谈了我对‚数学课堂基于数学学术视野‛的实践与渴望,其实需要数学学术视野关照的又岂止是概念学习,因此,本文也只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心得体会

最近看了《小学数学概念与思维教学》一书,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普通教师和家常课上,让书中的观点更接“地气”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书中一些作者自称的“另类解读”有几个观点也让我感想颇多。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感受。

因为,这正是这方面不应被忽视的一个事实:人们经由(数学)活动所获得的未必是数学的活动经验,也可能是与数学完全无关。

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和探索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积累探究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每个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然后想办法转化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自由操作,自主探究,开放的环节赢得了丰富的课堂回报——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了割、拼进行图形转化的活动经验,积累了从特殊情况出发获得一般性结论的探究经验。

正因为此,我们就不应唯一地强调学生对于活动的参与,而是应当更加重视这些活动教学涵义的分析,也即应当从数学和数学学习的角度深入分析这些活动能够的教学意义,并应通过自己的教学使之对学生而言也能成为十分清楚和明白的。

更为一般地说,这显然也就直接涉及这样一个问题:数学学习中不应“为动手而动手”,而是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努力实现“活动的内化”。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时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性极强,往往直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预期的方向推进。在设计问题时一般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分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也正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显然就不应唯一地关注活动经验的简单积累,而是应当更加重视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所说的思维发展,因为,后者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反复得以实现(“熟能生巧”),而主要是一种反思性的活动,也即是以已有的东西(活动或运演)作为直接的对象,并就主要表现为由较低层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我在很多书籍论文中看到关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方面都提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视听结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很赞同这些观点,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本身具有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受信息,有利于感知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其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的主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展教学。比如讲解高年级数学中的速度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个动画——兄弟二人上学。一播放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会瞬间被吸引过来。这个动画是这样的:哥哥跟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400米,弟弟一分钟走100米,弟弟已经开始在走了,走了10分钟以后哥哥才开始出发去学校,哥哥一分钟走120米。这时让大家大胆想象是谁先到学校。”

通过动画这个桥梁,教师可以和学生充分交流。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使学生觉得课堂压抑、乏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教师跟学生达到了充分的互动,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人机交互程序。当学生正确解答结果时,画面上会呈现一个卡通人物并且还伴有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等。。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多媒体给以提示、帮助,使其重新获取成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识记;同时,经常地使用生动而有刺激性的信息反馈,还有利于增强刺激强度,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心得体会

今年的这一学期可谓忙碌的一年,忙中偷闲的读了吴正宪老师和她的团队所著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感觉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才感觉这是我们老师应该过的`生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本书正是帮助广大小学数学老师“善事”——实施良好的教学教育的利器。这本书也是吴老师和她的团队倾力之作,长期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成果结晶。书中梳理了小学数学中出现的几乎所有基本概念,对每一个概念做出界定;这是一本为小学数学老师答疑解难的教学工具;介绍其缘起背景、来龙去脉、展示其应用领域;还对相关的数学概念的教学建议,帮助老师们分析和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引导老师们解除困惑,走出误区,可以说为小学数学老师们提供了在学习和自身提高的理论指南和实用大全,学案例自然生动,切合数学实质。

这本书,使我更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清楚了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数学抽象的思想——抽象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表示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代换思想,假设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函数思想。特别是创新意识对我的影响很大,吴老师不仅对创新意识的概念进行解读,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还给了我们在培养孩子这方面意识时可行性的建议。创新意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亲身经历、不断锻炼、不断积累而形成的。老师要坚持在做中去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读了这本书,深感它为我们一线老师提供了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空间,为我们解惑答疑,帮助我们分析和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走出误区。使我受益匪浅。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各种思维的综合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数学授课的时。

候,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要懂得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现实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们数学概念延伸到生活之中,就像小学生学的应用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这一环节都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可以把题引入生活之中,让教科书之中的习题生活化,不要过于墨守成规,适度地进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而小学的数学概念又和其他别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学生接触到相关的触感材料,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更能了解概念之中的,从而适当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逐层考虑。

2、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形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相关理解,语言是能让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意见表达工具,语言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愤的调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学好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地表达数学概念所涵盖的相关内容,真正程度上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好数学概念的使用,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提问,概念由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也是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教学是最初培养学生最原始的数学思维开端,所以,对于小学生老说,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对于以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的掌握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依据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不同类型的数学教学类型来采用的一些与之相匹配概念的数学策略,所以,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概念在小学的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一)数学概念的涵义。

在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概念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所谓的数学概念,就是在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中,将人脑中所反映的东西,转化为专有的数学名词,或是符号等含义。

(二)数学概念表现的方式。

小学数学概念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知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概念数学所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画式。

对于小学处在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仍处于基础萌芽阶段,知识水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在教授概念的时候最好的教授方法就是利用图片或者画画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等概念时,就要采用卡片或者在黑板画图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形式的有点就在于学生能够直面的知道概念是什么。但是,它的缺点是概念智能用图卡的形式呈现,而没有语言描述,所以就容易导致小学学生在学习概念的时候,不能够正确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只是停在表面。

2.直述式。

对于处在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课本中的数学概念经常是用直接描述述的方式来表达其概念的内涵的,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很快的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角、自然数的概念时就可以采取这种直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三)数学概念的特点。

1.形式的多样性。

如上文所说的,当随着小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量越来越多时,其越能表达的概念方式就越来越多,采用图卡式教学数学概念的就较少了,相对来言,直接采用定义教学就越来越多了。

2.相对的直观性。

数学概念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它的概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存能力还不多,思维还是抽象思维,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让他们一眼就能够明白其数学概念的内涵所在。

3.教学的阶段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特点也具有教学的阶段性,对于不同年级,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教授数学概念的时候就要采取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阶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

1、教师自身因素。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教师的自身的素质不一样,从而导致每个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比如,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注重概念教学的结果,只要让学生知道用数学概念去教学就行了,从而忽略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另外一些教师,只关注概念的完整,而没有考虑小学的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的时候能不能接受和懂得这些概念。因此,就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所以,就导致影响了数学概念的完成。

2.学生自身的限制。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自身接受事物的程度,导致学生在学习概念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一)加强直观性教学。

在给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不只是单单的运用间接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教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模型、实物等直观的图形进行概念教学,或者是教授学生运用观察对比、触摸演示等方式进行正确的操作。所谓概念性教学,不是盲目的采用直观方式进行教学,它本质是利用直观性的原则,将抽象的东西用直观的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其数学概念。

(二)注重概念之间的分类比较,在给学生进行概念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不同阶段、不同的概念问题进行分类整体和区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知识水平程度上能接受概念数学的定义。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所有的概念进行区分整理时很有必要的。

(三)引入概念时,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

在引入数学在概年时,要特别重视给学生建立清楚明了的事物原始想象,因为只有给学生传输数学概念时建立事物之间的共性,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数学概念的运用。教师在最初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依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如,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图画等方式进行展示,在演示图形的过程中要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做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耐心。例如,上“分数的定义”时,教师要给学生解释“l”这个难点时,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对比材料,像1根跳绳,2个蛋糕,4个梨子等图形。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最后就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一个有机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进而攻破单位“1”这个难点,这就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概念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引入概念时,要主要给学生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准确和能直接反应书本所要教授的知识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的清楚和明白。

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何为概念的理解,只有让学生不断的了解概念的定义,且为学生提供多种有效的学习概念的策略,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49.[2]冯光庭,刘忠君.对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艺术在线,2010(4):55-56.[3]袁樱.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j].科技信息,2011(27):574.[4]李星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07(2):79-81.

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策略论文

不论是皮亚杰还是奥苏伯尔在概念学习理论方面都认为概念教学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适当作一些结构上的变化,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

2.类比法。

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将有关新旧知识进行类比,就能很快地得出新旧知识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相似)的结构而引进概念。

3.喻理法。

为正确理解某一概念,以实例或生活中的趣事、典故作比喻,引出新概念,谓之喻理导入法。

如,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先出示的两句话:“阿q和小d在看《w的悲剧》。”、“我在a市s街上遇见一位朋友。”问:这两个句子中的字母各表示什么?再出示扑克牌“红桃a”,要求学生回答这里的a则表示什么?最后出示等式“0.5×x=3.5”,擦去等号及3.5,变成“0.5×x”后,问两道式子里的x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数,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任何数。

这样,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在由衷的喜悦中进入了“字母表示数”概念的学习。

4.置疑法。

通过揭示数学自身的矛盾来引入新概念,以突出引进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调动了解新概念的强烈动机和愿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要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又全面的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设置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方向”,让学生理解概念的逻辑性、明确概念的层次性、掌握概念的抽象性、抓住概念的扩展性,经过反复运用,让学生熟能生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实质。

心理学认为:正确、合理的“目标方向”是激发人们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上课时始终围绕例题讲述,采取“零售”数学知识的办法,把数学概念当作“尾巴”来处理,不重视概念的教学,课后布置各种题型,采取题海战术,老师整天忙忙碌碌钻在题库里,学生昏昏欲睡埋到解题中。结果,中高考试卷中有练习过的题目拿得住,而稍有变化的习题就呆住了。其实数学试题是千变万化的,哪能遇上一成不变的题目?事实证明:只要求学生解习题,而不给学生讲透数学概念、实质问题,等于只是给了学生一把对号开锁的钥匙,而不是教给学生解剖锁的结构原理。不交给学生一把万能钥匙,学生是很难找到窍门的。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而又严肃的概念教学,事实上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首先必须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

一、理解概念的逻辑性。

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把握定义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加深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它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模糊,从而导致错误地运用。相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贮藏,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明确概念的顺序性。

苏科版教材中一般的数学概念,都是通过对实验现象或某些具体的事例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而导出的,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它们一般是从几个原始的概念或者公理出发,通过一番推理而扩展成为一系列的定义或者定理.而每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都依赖着已有的概念来表达,或是由已有的概念推导出来的。因此,1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概念教学的顺序性。正是这些概念的出现的顺序性才将我们的教材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图。

针对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连贯性,我们教师教学中应当注意:在学生对某些预备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急于引入新概念,最好先复习涉及新概念的相关预备概念,尤其是对特别重要的、关键性的预备概念,教师要反复强调,以求得学生较为彻底的理解,方可为新概念的导入作出良好的铺垫。如上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就是关键性的预备知识,学生真正理解了“方程”“整式方程”等概念,方可正确地领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才不至于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三、掌握概念的抽象性。

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原始概念,如点、线、面、体、数、常数、变数等等,都是由具体的事物观察然后再抽象出来的。由此可知,概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的产物;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或感性认识不完备时,我们就应该借助于实物、模型、教具、图形或形象的语言进行较为直观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对于一些概念(属概念),教师可以直接从已知的概念(种概念)中引入,不必再经过取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有理数的概念,就可以直接从整数、分数的概念中引入。

四、抓住概念的扩展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着“反变”的相依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四边形是个大概念,平行四边形是个小概念,正方形是个更小的概念,但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角相等、对角形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共同属性,就比四边形的共同属性四条边、四个角来得多。

因此,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不断运用相关的概念组成正确而又恰当的判断,进行逻辑推理;不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的学生解题能力才能逐渐得以提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平时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应变能力,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整个初中知识的结构图,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也才能真正做到“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化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变了,化学教育的目标也在变。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传统式、满堂灌的教育,已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初中学生其认知水平是较低的,他们重现象轻文字,重感性轻理性,重具体轻抽象,对化学中可见可闻的具体事物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而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样抽象的、枯燥的知识感到厌烦,甚至于望而却步。所以化学的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在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因为有了这种兴趣,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才会一直保持着积极的进取心和极高的热情,在化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难懂抽象的理论才能保持耐心,才能有去搞懂和解决的动力。因此,化学教学要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一个基本的教学出发点。

2、语言表达准确,书写规范。这一点同上面一点一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以往的经验充分的说明,学生在练习或者在作业中犯的不少错误都可以从任课教师的“教”上找到根源,如在讲解有关概念时语言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的叙述;做气体点燃实验时不验证气体的纯度: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忘了打沉淀符号:在进行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时不注意解题规范,不注意单位的换算等等。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等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作好榜样、表率。

3、控制教学深度,加强知识的横向对比。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本身就是比较难懂的,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切不可“深挖洞”,想一下把什么都教到位,如我在听同校的老师上“化合价”一节时,讲了很多的内容,找了很多的课外的难题,生怕没有讲透。可这样大量的知识学生难以承受,难以理解,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一定不要盲目加深,我们要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知识,我认为横向对比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如学生分别学了物质的量的几个有关概念后,总搞不清他们的区别,于是我就让他们分组讨论,再各组交流,最后再一起总结,”运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教无定法。我们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广泛思考,博采众家之长,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相信一定解决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的难题。

银城一小李金进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我教学六(2)数学,一个班50人,这个班是我从五年级带上来的,只有少部分人的学习习惯比较好,学习比较用心,但大部分人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接受新知识,学习习惯问题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业,做作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数学计算的过程的书写格式不正确等。

二、成绩分析:六年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因此,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会更高。在数学成绩方面,六(2)班的数学成绩不尽人意,通过前面的总结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和学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更重要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教育,耐心的辅导,加上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三、工作总结:对于本人来说是已是第二次接任毕业班的课,由于班级学生数学成绩较差,感觉学生的高分出不来,低分比较多,所以我有迷茫过,但很快调整过来了,现总结如下:

1、认真备课.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特别是六年级的很多内容都比较容易混淆,如分数的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所以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生充分在课堂中利用小组的力量去想办法解决,虽然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兴。

趣很高,课堂收益良好。

3、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布臵,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另外,针对六年级即将毕业的事实,我从基础的练习开始抓起,每天都布臵一些基础练习和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如简便计算和解方程,另外还有分数与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

4.不足之处.没有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上课和批改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辅导学生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只是一方面的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但毕竟很多学生的玩性比较大,主动性不强,导致没有人自发找老师辅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发现不好的作业或是出现的问题,只是针对整体强调,忽略了个体的能力和力量。

2013.元.13。

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我当然更加关注教育。从十八大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我会更加努力。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为此,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十八大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

十八大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十八大”的要求。

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其次,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为保障这一理念的实现,报告中同时提出,要“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几项改革是切实把教育理念从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应对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根本。

德兴市银城一小李金进。

2013.元.1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提笔写下点什么以促进今后的教学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总结吧。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臵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臵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臵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如: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搞好小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学教学战线上,我还是一个新兵,我将攻克一个个堡垒,扩大自己的阵地。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

总结人:李金进。

2013.元.1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2012年4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泰安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因为是全市组织的活动,所以不同的区县的数学教师都汇聚一堂,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我市青年教学新秀所讲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并听了专家的评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本着学习的态度,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注重创设有效的情景。每一位老师都能根据课的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学习。

二、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能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老师都能耐心的去启发引导,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为时间紧张,很遗憾我只参加了一天的小学数学概念课展示。其中做课人之一是我们宁阳县展示课的宁阳现代学校的仝宽老师,对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简要总结就是“沉稳大气;幽默诙谐”。仝老师带领着三年级的小学生给大家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因数和倍数》,通过感受、认识、实践逐渐的让学生学会了秒,感受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快乐与肯定”,整个一节课,孩子们的小脸上始终充满着激情,洋溢着兴奋。

第二节课是泰安市实验学校马梅老师所执教的一节《因数和倍数》。马老师站在教材编写者的角度,发掘了很多老师平时教学中容易疏忽的细节,而且杨老师比较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出自己通过预习所知道,及不知道的,明白的孩子再解决别人所不知道。在互动交流杨老师屡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南关小学的学生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啊,你们知识面可真宽啊~~~!”马老师这些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千万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东平县第二实验学校胡磊磊老师激情洋溢,精彩纷呈。泰安区迎胜小学谷雷才师善于引导,及时点拨。泰山外国语学院的苏峰老师一题多解,高潮迭起。每一堂课都有创新,都能让我感到大开眼界。

供主动探索、发现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的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的备课理清了思路。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设计。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要考虑到怎样去指导、点拨学生;不仅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更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吃透教材,相反,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相反,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运用激励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激励性评价可以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自主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4、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黄华军。

联系电话:***。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三、通过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要讲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五、要注意概念的连贯性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数学概念。

熟读背记。

直观教具。

作图辅助。

区别联系。

连贯性。

数学概念也是同其它概念一样,是人们在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东西。数学概念成千上万,仅四年级数学就编入新概念70个左右。在数学教学中,弄清概念、掌握概念是搞好小学基础教学的必经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每一课对每一章节的概念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者有条不紊地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受教育者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否则就会出现台上“昏昏然”,台下“然昏昏”,甚至是笑话丑态一并托出,令人啼笑皆非。

例如有人这样对话――“你几小时上班?”“8小时上班。”;“你到柏家坪要几点钟?”“要2点钟。”这样对话,听起来好像顺耳,但内行一听,就知道是滥用了词语。又有人说“0.333是循环小数。”、‘分数是繁分数。’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都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这与“程咬金怒打猪八戒”的笑话没有两样。

数学概念如此重要,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怎样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呢?下面仅谈谈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教学的粗浅体会。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

我们的学生现在有这样的习惯:一读书就是读语文课文,没有几个学生去读数学概念,老师也没有很好地去指导学生读数学概念,好像数学总是做做作业,没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数学中很多重要概念是人类实践的总结,这些就是我们要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在教学中要像背语文中的课文一样,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地去理解和熟读背记。

前面提到的滥用“小时”、“点钟”的对话,就是没有记住这两个词的定义,混淆了“小时”与“点钟”的概念。“小时”和“点钟”的概念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是这样定的:“小时指经过的时间”、“点钟是指某一时刻”,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知道上面的对话恰恰是用反了,应改为“你几点上班?”“8点上班。”“你到柏家坪要几小时?”“要2小时。”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了“小时”和“点钟”的概念,也就不会滥用这两个词语了。

还有前面提到的“0.333是循环小数”的说法,也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表面看0.333的3是出现了3次,很像是循环小数,但它却不是循环小数。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中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是这样说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果要求学生理解这个概念,特别是理解“不断重复出现”就会发现0.333中的3虽然重复了出现了3次,但它毕竟是有限小数,而“不断重复出现”的含义是无限的出现,这就无可异议地否定了0.333是循环小数的说法。“重复出现”和“不断的重复出现”仅一词之差,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逐字逐句地理解教材中的重要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牢记这些词语,这对于掌握数学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一概念,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各剪15个大小的相等的正方形,先要求学生数5个放在桌上,重复地数3次,看结果是多少?再要求学生根据演示结果写出简便算式和得数,即5×3=15。重新将15个正方形纸板收齐要求学生3个3个地数,数5次后得到15个纸板,再要学生根据演示实验,写出算式和得数,即3×5=15。通过演示和观察,学生探究得知: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一样。这就使学生很明确地理解到了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又如:在教加法结合律时,要求学生每人带13个小玻璃球(3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5个白色的),先让学生拿3个红色的和5个黄色的合起来放在桌子上,再把5个白色的合拢,然后根据实践操作写出算式(3+5)+5=13。重新让学生先把5个黄色的和5个白色的玻璃球合起来放在一起,再把3个红色的玻璃球放在一堆,最后根据这次的实践操作写出算式(5+5)+3=13。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探索研究,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即“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一概念。

通过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认识到,概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这样教学使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体现出实质内容,变为学生易于理解且能应用的内容。

三、通过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不少学生由于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没有理解好,在作图时总是很困难,容易画错。三角形的高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要想使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正确地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单凭讲解是不行的,学生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必须要边讲解边演示,老师在黑板上作出三角形各边上的高,重点强调顶点、垂足、线段这些关键词语的意义。同时指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线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一条高线在三角形内(钝角顶点上的高)。并且对以上说明分别作图展示给学生看,通过作图演示,学生就会理解抽象概念的实质,掌握画各种三角形的指定底边上的高的方法,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要学生理解“同向”、“相向”、“相对”、“背向”、“反向”等概念时,结合用箭头线表示各种方向的图形辅助学生进行理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上概念如果不结合作图辅助学生去理解,只是讲解分析,就算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背得口若悬河,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将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四、要讲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概念与概念进行比较,加以区别,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祸害无穷。

3、3.0、3.00大小相等就是一样精确。殊不知“大小相等”和“一样精确”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指数的大小比较,另一个则是指求近似值,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此讲概念时一定要区别概念与概念不相同的地方。

当然有很多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也是值得注意的。“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这就是说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相同之处就是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就是可以说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有联系的,但还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等四边形不具备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平行四边形,但平行四边形就不一定是正方形,正方形只是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讲清楚了概念与概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要注意概念的连贯性。

数学这门学科,它的知识连贯性很强。有一个概念弄不清楚,不仅是影响那一个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影响后面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就拿四则混合运算来说吧。我在教学三年级时遇到有两个学生分别是张文和眭海军,这两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当时我明知这两个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还没有掌握,也知道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但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我没有和这两个学生补课,就这样拖过来了。至五年级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这两个学生更是相形见绌,每天的作业都是错的多,这无疑是由于三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概念不清楚所造成的。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就会影响六年级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还会影响到中学的正负数四则混合运算。因此我只好利用课余时间重新为这两个学生补上了这方面的知识。

又拿年、月、日这个概念来说,这也是三年级所要掌握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个概念不重要,没有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熟记。掌握年、月、日这些概念不仅是会数月份,分清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应用中会显示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因为在小学和中学很多的应用题都要用这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988年红光煤矿厂上半年生产煤18万吨,平均每天生产煤多少吨?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没有掌握“年、月、日”概念的话是会算错的,因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知道1988是否是闰年,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否则是无法解决的。再如有这样一个题,是五年级上册里面的,“清风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了节水龙头。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了水费34.5元,李奶奶家第二季度节约了水费21元。谁家平均每个月节约的水费多?”解决这一道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上半年是几个月,第二个季度是几个月。但是在作业批改中发现还有一些同学不清楚这一关键的知识,导致解题出错,有把第二季度用6个月来算的,也有把第二季度用4个月来算的等等。

四、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就经常发现有多数学生掌握不了乘法算式的含义,不知从何下笔。如五年级中出现的题目:“28×0.5表示什么含义?7.4×3=()+()+()”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牢记乘法算式这一概念,对这样比较简单的数学题目都做不好。

概念像一级一级的楼梯,如果一个概念不弄清楚就会出现恶性的链锁反映。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1.教学主要内容。

4.我的思考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解。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以学生为主语。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活动。

五、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可以采取测验、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案。例如,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以设计当堂课或课后能够做的1—2个小问题。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1)情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不是仅仅追求“热闹”。

(2)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得它们更为有效?(3)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了就要努力执行和实现。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为促成“目标”的实现服务。

(4)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最后达到寓教于“无形”之中。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精选_

小学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打开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合理运用概念教学的同时,应该对其基本要求详细了解,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方法来使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最高效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形式和类别上的研究,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所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图画式;定义式;描述式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

小学数学概念的定义,就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以客观的形式出现,并且形式多种多样。数学概念的组成分为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本体的各种属性相加得来的结果。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中所涉及一切对象的总和。

在小学教学系统中,数学概念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很多知识都与数学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看出,小学时期不同阶段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为了学生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教师要以图画式、定义式和描述式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二)小学数学概念所具有的性质1.多种多样的呈现形式。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起初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的概念来帮助学生更简单的学习数学,后来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的提高,描述式概念被普遍使用,在延伸到中年级,定义式被广泛应用。2.相对的直观性。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量不足,并不能完全接受其复杂的特点。所以,以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点为根本,通过直观易懂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概念的具体内容。3.教学的阶段性。数学教材在每一个阶段的概念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其中有很多概念会使低年级的小学生难以理解,这也是认知和思维发展受到局限的体现。那么,教师如何对教材合理的分段让学生来接受就变得比较重要。

二、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学习模式和影响原因。

数学概念包含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区分数学概念的关键。小学生应用其思维对本质属性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数学概念消化成自己能够理解的概念,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小学生要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概念。

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学习模式在小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1.概念的初步形成。学生通过学习对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在类比和思考的同时概括出其特点,逐步形成概念,然后使其在本质属性的事物中延伸,达到明确事物延伸过程的目的。2.将概念同化来促进学习。概念同化是指通过一类事物的定义,展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且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的前提下对新旧概念之间的关联有充分的了解,在其本身的结构基础之上使旧概念改进成新概念的过程。

1.教师素质的高低。概念初步形成的过程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思维发展通常是概念教学结果的重要影响原因,因为教师的忽略和不重视导致学生对概念了解不全面。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不能让学生详细掌握。所以,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概念的关键,也是教师应该了解的重点教学内容。2.学生独自发展的局限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问题也是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小学生知识的不足,缺乏学习经验,抽象的思维能力较弱,都是导致小学生学习概念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3.数学素材中所包含影响学习概念的因素。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所涉及的素材也很重要。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获取概念的主要原因,那么概念素材必须要具备概念形成的特点,才会让小学生学习概念的效率提高。小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新旧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有一定的掌握,这也是概念同化的主要过程。小学生学习概念的方式不应该是定义式的,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无论是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且等级分明,其知识点之间互相衔接,且十分重要。那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延伸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应合理进行概念教学,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提高,并在理解与延伸的同时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概念,教师应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小学数学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概念的形成与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直观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一套完善的概念系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概念,并且帮助学生合理分类小学数学概念。小学数学的概念要以实用和容易理解的材料来展示,方便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每个数学概念的特征做到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一、“问题研学,多元联动”的内涵。

“问题研学”: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设计为重点:如何将知识点化作有效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将能力训练具化成科学合理层递式、阶梯状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将旧知与新知凝合为系统的问题来拓展,如何设置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整合,钻研教材、整合教材、活用教材。

学生学习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围绕各种问题,学生动脑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在陈述自己观点、倾听同伴思维、小组异议争论中,不断整合、完善,求同存异,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元联动”:体现了教学过程多元化的特色。

它是与以往的单一教学相对而言。教育理念多元化、课程整合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作业设计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在问题研讨中、评价激励中、团队平台中,师生、生生充分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力、习惯养成、心理发展、素质培养的连贯发展。

二、“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地,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喜欢学、有兴致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此环节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处理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互动性及探究学习的过程性,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大班汇报”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并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任务,在独立自学中,在合作探究中,独学与群学相结合,实现研学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群学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倾听、学会争论、学会求大同存小异,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素养。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作为具有在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课堂重难点问题在小组“合作研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组组互动、生生互补、师生切磋,多元联动,最终为学生释疑解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总结概念。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在小组、班级群学中,师生、生生互动中,理论与实践碰撞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倾听、学会争论、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学会学用结合,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素养。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老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步步清”“堂堂清”。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当堂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认真的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训练正确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5.梳理归纳,达标测试。

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简单回顾,一般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一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怎样的学习方法,总结本节课所得。课堂教学接近尾声,一定要先让学生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让学生主动梳理知识、总结学法与规律,实现问题的回归与最终解决。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感悟归纳,总结提升,学会学习,做到“堂堂清”,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和效果反馈,必要时增加补偿练习。

三、适应范围。

四、实验效果说明。

“问题研学,多元联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已近1年。在新理念、新方法纷至沓来的当下,因为该模式一直把“问题探究、多元参与”作为主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所以成为我校小学概念课的重要模式。

在该模式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建构下进行的学习,个人数学思维得到开启与发展,集体的智慧得到碰撞与共享。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创设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因此,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数学素养逐渐形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听课心得体会精选_

2014年4月17日,我有幸到昌乐双语学校参加了潍坊市小学数学“梦之队”送课下乡活动,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对这两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有互动,比如“你知道老师哪些信息?“后面的老师你有认识的吗?介绍一下……”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两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七、学习完后再想想自己,感觉差距真不小,所以以后我要向这几方面努力: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在数学课上能有所收获,能得到一种或几种对他们以后学习生活有用的能力。

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组织,自己能多多学习怎样来上课,怎样上好课。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概念虽然是数学概念的一部分,但与纯粹的数学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它以建构一级概念为主,除了具有数学概念的特征外,还往往具有某些自然的、原生态的概念痕迹,常常以实例或以描述的方式予以呈现,如自然数、计数单位、加法、分数、圆等,所以我们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重视其发生、发展过程。

现从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的时序推进角度观查,结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提出一种线性渐进的模式: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感品质的过程。

一实施有效操作,感知概念还原。

数学操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可看成是概念的还原过程,将概念还原到它的最初状态、本质状态,让学生亲历发现并彻底感知概念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活动,达到内外合一,最终获得概念的内化。

数学操作在概念学习中不存在单独的外部操作或单独的内部操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杜绝各种脱离学生内部操作的虚假操作现象:学生表面上动口,动手,热热闹闹参与活动,实质上这些外部操作根本没有为新的内化作准备。

二正确加工提取,建立概念表象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桥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比较-感知辨认-加工提取-建立表象。

例如教学“平行线”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感知实物,如英语练习本上的横线,双杠的两根直杆等,然后剔除非本质特征:两条线的长短、位置、距离等,分析本质特征,建立清晰表象:两条直线无限延长永不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用双杠的一条直杆和与他不相交的一条横杆来说明这两条杆所在的直线永不相交,但不是平行线,关键在于它们所处的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三抽象升华定义,实现概念提炼。

概念定义是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与凝聚,是概念习得的高级阶段,但不是最终阶段。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操作与表象,仓促进入定义,学生只能得到形式的定义语言叙述而已。同样只进行操作与表象的建立,而不适时的进行抽象升华,进入概念定义阶段,也难以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运用操作、表象、定义,可以随着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发展,在一定教学阶段形成一定认识,逐步充实,千万不能用凝固的观点,把一些数学概念教死。例如,把两个数的差说成大数减小数,这就把概念讲死了,因为两个数的差还可以是相同的数相减的结果,或小数减大数所得的结果。还有小学数学概念多数是通过语言描述的,教学时教师的数学语言也要力求准确简洁,比如“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样讲就不准确,应该说“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15dm不读作15厘米而读作15dm(dm用英文读)”。

四不断再现运用,理解概念本质。

不断再现、不断运用概念的价值不仅仅为了巩固概念,最为重要的是理解概念,通过对概念本质属性和规律的辨别选择,通过与更多概念联系、比较分辨,才能激活概念各种抽象属性,让学生真正获得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概念再现与运用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扎实、透彻理解概念本质。如“垂线”概念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出现从上往下垂的非本质特征,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斜线上方一点,斜线下方一点,斜线左边一点,斜线右边一点,分别向斜线作垂线,学生动脑筋画了以后,就能全方位的认识垂线,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的让学生作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作锐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让学生对所学概念不断再现、运用,得到了拓展、理解。

五沟通激活联系,形成概念体系。

没有孤立的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总是处于某一联系的知识网络中,在某一数学概念得到运用时,总是从相连的概念出发,进行沟通、激活,从而形成不同的动态的概念体系。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概念可通过下图整理。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实施“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这一概念教学过程模式,应该有机融合,万不可简单割裂,相信必定有它的可行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曹学英。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有很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它们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下面,本人把几年来在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勉,并恳请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尽管小学生获取概念有不同的形式,各类概念的形成又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获得概念,一般都会遵循“引入——理解——运用”这样的概念形成路径。

一、概念的引入。

1.从实际引入(直观)。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如:四年级初始阶段的学生,虽然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直线、射线和角》一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从实际引入”这种方法。(1)线段、射线的引入。课件出示4幅图--建凌大桥、教学楼、手电筒光、太阳光,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线,并用手书空画出看到的线,让学生找到线段和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从而获得了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2)有限长、无限长的引入。通过书空画出在桥上或楼上看到的线--都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长度来感知线段的“有限长”,而书空手电筒光或太阳光时,一名学生用小手从起点开始画,慢慢地已经离开了座位还在继续走着画以至于引起了师生们的的阵阵笑声,教师问该生为什么,该生答因为这条线没有“头”,教师适时总结说:“如果说线段是有限长的,那么这位同学所画的线就是——(无限长)(生接答)这是借助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感知”无限长“。

(4)角的引入。学生动手操作,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此过程。

12×4150×42100×4。

1.5×4。

0.8×4。

2/9×4。

5/2×4。

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我指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不过相同的加数不是整数而是分数罢了。这样从已知到未知,把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以整数乘法的意义上的同时,巩固发展,深化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再如:比例尺的引入:(比)等也可以用此方法引入。

3.通过计算引入。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提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在概念引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因为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引入概念,都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但概念引入时所提供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是所选材料要确切。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面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教学要求来说,就不确切了。二是所选材料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至于这个直角是三角形中的哪一个角,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则是非本质的。因此教学时应出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1、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如:无限长:先从射线的原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画射线时的“没有头”初步理解无限长,继而到演示直线时,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向一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向两端无限延伸也是无限长。再如:分数中的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平行四边形中的“分别平行”;梯形中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三角形边的关系中的“任意”等等,都要通过师生透彻的分析后,学生才能对所学概念真正理解。

2、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如:三线的辨析:

名称。

端点个数。

度量长度。

延伸情况。

线段。

有限长。

不能延伸。

射线。

无限长。

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

无限长。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1)区别:引出三线后,其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是无序的,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此时就需要辨析概念,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争辨、表达是辩明道理的有效途径,这就有了小组合作的需要。全班分成8组,探究三线的区别与联系。而比较是人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所以这里教师设计了图表,既便于比较又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2)联系:教师操作,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先演示出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任意出现两点并截取出线段,再同样截取出一条射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不同的发现,最终师生总结出: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再如: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都很相近,都可以进行对比辨析。

3、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如:

(1)过“点”画线:本节课中,“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或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或射线?然后动手画进行验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极限思想的渗透,这样“做”出来的数学,学生是终生难忘的。

(2)角的形成:通过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到要求只画两条射线,教师提示生:这个图形你认识吗?它是谁?——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角的形成。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形成过程,比单纯的课件展示体会得更深。

4、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学生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还要通过实例突出概念的主要特征,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要及时运用否定例证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在概念揭示后往往要针对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如学完三线后,教师出示一些线让学生辨认:

4、5.0000,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5、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

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时,对某一概念的内涵往往不很清楚,也不全面,把非本质的特征作为本质的特征。为此,往往需要变换概念的叙述或表达方式,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旨在从变式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如:在学习质数时,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再如:教学“梯形”的概念时,在学生按课本认识了梯形后,问:它是梯形吗?当学生回答后,再要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接着出示图3,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梯形,并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高、上底和下底。有的学生认为a是梯形,有的认为b也是梯形,还有的认为a和b合起来是个大梯形。说明学生已经灵活掌握了"梯形"这一概念。因为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如果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和表达都能理解和掌握,就说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6、借助反思能力理解概念。逆向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在本节课中,教师恰如其分的运用了此法:在教学"角"的定义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叫角呢?而是让学生回顾刚才画角的过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这个角的?"学生试着叙述,这样一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角的本质属性理解的既轻松又透彻。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04×25。

48×25。

101×35×2。

14×99+14。

25×32。

146+9×146。

(80+8)×25。

8×(125+0)。

34×5×2。

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本课中,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有的说,算圆面积一定要先知道半径,只有把树砍下来才能量出半径;有的不赞成这样做,认为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在不砍树的情况下,能不能想出算横截面面积的办法来呢?大家再讨论一下。”学生们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积极思考和争论,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然后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了树干的周长,算出了横截面面积。再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旗杆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巧妙地算出了旗杆的高度。这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适时点拨,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题的练习形式大体可以分四类:问答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

但是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总之,要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重点概念反复练。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精选_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概念问题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着重提高的一部分内容。几何图形概念是解答结合问题的基础,学生只有准确掌握了几何概念,才能在解答几何问题时做到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准确的应用。然而,在当前的几何教学中,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几何概念,不能做到熟练掌握就进行解答,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因为概念的混淆而不能进行准确的解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不断对知识进行强化,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几何概念内容。1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意义1.1培养学生数学几何的学习兴趣:

第1页/共5页性,但由于对于几何图形概念的掌握程度不同,造成学生解答几何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师通过强化堆积和图形概念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几何图形概念应用的更加熟练,对于结合问题的解答能力也就会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学生对数学几何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1.2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问题:

熟练掌握几何图形概念,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又抽象的几何问题。要想准确解答几何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几何图形的概念做到充分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讲解时,经常会遇到某个几何图形概念时,部分学生表现很茫然。例如:因为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这个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掌握了相关概念的学生会很容易理解,然而对概念不清晰的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有些迷茫。这就可以充分地说明,提高学生对于几何图形概念的理解的重要性。2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途径2.1实物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图形规律:

第2页/共5页只有真正的做到了对于几何图形概念的理解,才能在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也就说明达到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以此对今后学习内容起到有效地铺垫作用。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纸板。在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纸板来发现不同图形的特点。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可以更容易把握不同图形的特点,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在学生探讨之后,教师再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2.2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难点问题:

第3页/共5页将多边形划分为我们可以求解的普通图形,最后通过求和算出多边形的面积。解题方法是固定的,但是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划分方式,不同的方式解题的难易程度不同。通过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3巩固提高,在实践中扎实所学知识:

第4页/共5页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小学数学中学生对于几何图形概念的应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几何图形概念的学习关系着学生几何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几何图形概念的学习。

第5页/共5页。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