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第三节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6 17:14:13 作者:字海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方便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批优秀的范文供参考。

第三节

1.用图片或举例说明过去我国农业的落后情况。

2.用图表说明我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和中国粮食增长情况。

3.举例说明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巨大成就?

4.我国农业现在处在一个什么阶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我国处在这个阶段?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要求具体、真实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回家问父母、爷爷、奶奶或熟悉农村情况的街坊邻居。

问题2、问题3、问题4:参照教材相关内容。(鼓励自己找资料,用图片、照片或事例把要讲的内容具体化)。

第二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例子说明农业结构的概念。

2.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详细说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所占的比例。

3.说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此来分析目前的这种产值结构的不合理之处,说明为什么需要调整结构。

4.举实例说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经验。

5.用图片或更多的实例说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经验。说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内部如何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弄清每天自己三餐吃什么?得出你自己的饮食结构。同理,弄清每天自己三餐里的食物都来自于哪些农业生产部门,得出农业的结构的概念。

问题2:看图我国农业产值构成,从中可以得出各业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有很大的不同。由学生直接读图说出。

问题3:随着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能说出有哪些变化?乳肉蛋奶水果蔬菜增加了,粮食减少了,现在的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就不合理了。应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需要大力发展牧业、林业、水产业,使农业各部门协调发展。

问题4:可让学生先朗读然后提问:为什么要把水稻改为其他经济作物?让大家一起讨论。

问题5:可在网上或其他途径得到一些图片如:优质水稻田、优质棉田、优质果品产区、优质经济作物、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家禽养殖,屠宰生产线加快优质猪、牛、家禽的生产等。

第三组:科技兴农:

1.讨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这说明了什么?

2.用图片或更多的`实例说明依靠科技兴农。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让学生朗读文章,然后讨论,可和下面的问题合在一起讨论。

问题2:搜集图片(搜集图片:种子工程在温室中工厂化生产优质种子。太空柿子椒,用先进手段培育新品种,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地膜覆盖。广泛推广先进技术。林木球果实采摘机器人,伐根机器人,嫁接机器人等。)。

问题3:因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集中了各方面多学科雄厚的科技力量,对动植物、旱作农业、环保农业、节水农业、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是对农业这一大产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是发展优质农业的方向,因此代表着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第四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1.讨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2.为什么农产品收获之后,并不马上出售,而是以此为原料进行各种层次的加工,然后,推向市场,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请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花生和花生糖的价格、棉花和服装的价格差别。

3.从土地上收获的农产品到市场提供的各种商品,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经过哪些环节?请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如,小麦到面包、糕点。这些环节是否都需要农民来参与。

4.读“阅读材料”:江苏省捉拧县经过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在、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状况。现在每年生产160万头猪、4500万只禽,还有1、6万多公顷蔬菜,有6000多公顷稻田养蟹,有5万平方米的池塘养黄鳝。这么多东西能卖的掉吗?肯定能!为了搞好商品流通,县内建成了猪苗、水产、粮食、花卉等是十大市场,还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设了不少销售点,更重要的是全县有1.5万农民经纪人,走南闯北,购进购出,使农产品没有积压,大家都说:农民经纪人起了大作用。

农民经纪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问题1:让学生朗读文章片段,然后讨论。也可和问题4合在一起讨论。

问题2:放开让学生自己举例。

问题3:放开让学生自己举例。

问题4:农民经纪人是架在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他们的工作是购进购出,从农民那儿卖进农产品,再买给需要的消费者,他们赚取中间的差价。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农业发展成就。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农业结构的概念。

2.困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三、科技兴农。

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五、农业发展前景。

第三节

【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形成观点,最后表达的过程。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分小组学习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或投影仪(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决定采用某种工具,主要是用来展示学生找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在学习了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之后,从更高的视角来综合的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农业发展的前景。

[提出要求]我们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农业发展的成就”、“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四个问题作为四个专题,根据讨论提纲,在小组里已进行了讨论、交流。

每组派两个代表就自己的专题进行讲解,其他组的同学有什么不同意见和看法,可以自由提问。讲解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就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组学生按顺序进行讲解。

[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引导及点评、

[小结]总结学生对前四个方面的讲解,引出“农业发展的前景”这个问题。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讲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对这次探究活动表示肯定;对同学的出色表现进行鼓励,对讲解好的同学给予点名表扬。

讨论提纲:

第三节《密度》的教案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

3.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生甲:我们桌上放的这瓶液体是酒精.我是根据它的气味鉴别的.。

生丙: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生丙:肯定不是.因为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可我用手掂了掂它们不一样重.。

师: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表示什么相同?

生:体积相同.。

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量?

生:关心的是质量.应用天平进行测量.。

[实验1]。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丁: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

生戊: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2.建立概念。

(l)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

(2)分析实验数据(投影片见表1)。

表1。

师: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甲: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

(3)建立概念。

[板书2]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3.密度的公式。

[板书3]4.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师: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

[板书4]常用单位: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4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

师:铜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义?用克/厘米3作单位,其数值多大?

师:铁的密度是多少?铜比铁的.密度大,这说明什么?

师: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气的密度是多大?

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

师:现在,我们再看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哪种较大?哪种较小?

生丁:固体的密度都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生己:由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是铝.。

师:所以,利用密度还可以鉴别物质.。

3.实验与讨论。

师:下面我们分成4个大组,每个组完成下面一个实验内容.。

(1)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内容用投影映出)。

[实验3]用天平、量筒来测定:

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

b.大铝块、小铝块的密度;

c.同体积的铁和铜的密度;

d.涂色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鉴定它们是什么物质.。

(以上实验两人一个小组,六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内容,四个实验内容并进).。

(2)实验记录。

(见表2用投影片,请同学回答,教师填写).。

表2。

(3)思考与讨论。

师: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板书5]实验与讨论:

a.对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v的关系.。

b.不同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生乙: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这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这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板书6]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生丙:用它可以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

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计算式.。

[板书7](写在板书1,密度公式的右边):计算式.。

4.巩固练习。

(投影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

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

生:(略)。

5.本课小结。

6.布置作业。

第三节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

教学重点。

1.自转的运动规律。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经度时差。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学生回答略。

【讲述】地球运动的种类。

第三节《密度》的教案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重点与难点。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建立概念: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密度的公式:=m/v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板书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密度的测量: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巩固练习。

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其他教案-第三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安全用机、防病毒、知识产权常识(重点);

按机房制度用机(实践中的难点)。

教学形式:进入机房,现场教育。

教学过程:

1.引言。

2.阅读与讲解(学生看书,演示相关资料)。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知识;

知识产权简介;

用机道德规范及机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总则。

3.提问。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

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经别人同意就把他制作的软件拷贝给旁人使用,对不对?为什么?

4.小结(投影或板书要点)。

计算机病毒;

防病毒措施;

知识产权;

用机道德规范。

5.上机准备。

布置预习;

安排上机座位;

注意问题。

其他教案-第三节

懂一些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安全用机、防病毒、知识产权常识(重点);

按机房制度用机(实践中的难点)。

教学形式:进入机房,现场教育。

教学过程:

1.引言。

2.阅读与讲解(学生看书,演示相关资料)。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知识;

知识产权简介;

用机道德规范及机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总则。

3.提问。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

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经别人同意就把他制作的软件拷贝给旁人使用,对不对?为什么?

4.小结(投影或板书要点)。

计算机病毒;

防病毒措施;

知识产权;

用机道德规范。

5.上机准备。

布置预习;

安排上机座位;

注意问题。

第三节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提问】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地球仪自转。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

学生回答略。

【引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用吹塑片演示(课本第27页)“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课本中的`示意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板书】。

请学生看书中第28页图。

【展示模型】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讨论】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小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小结板书】3.速度。

【转入自转的地理意义】。

【提问】举例说出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学生回答略。

【小结板书】4.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板图】晨昏线的画法(图2)a。

【学生练习】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

【提问】(1)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计算每小时转过多少度?

(2)甲在乙的东部,甲乙两地经度相差45度,时间差几小时?

学生转动地球仪,思考回答。

【板书】(2)地方时。

【演示】椭球仪。

学生观察、回答,由于自转会使圆形变成椭圆形。

【板书】(3)使地球形成旋转椭球体。

【讲解】该现象对河流两岸冲刷的影响。

【板书】(4)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第三节

一、讲解内容:

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的家园;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追求。因此,我们要培养面向世界的眼光。

是指平等、开放、以及参与的全球观念,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前提下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尊重世界各国,同各国人民平等交往;

(2)关注世界、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注世界全人类;

(3)奉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二、课堂讨论:

关注伊拉克战争后的伊拉克青少年生活。谈谈他们的生活怎样?

活动形式:讨论。

题目:

1、举例说明如何从世界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能源问题。

程序:同前略。

结论:

1、举例说明如何从世界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能源问题。

中国的能源问题表现为人均能源占有量少,能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能源问题就要求我们:

(1)认识到我们中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能源问题,而且也是世界的能源问题。世界能源是有限的,中国对能源的消耗与世界息息相关,关系到世界未来的发展局势。

(2)在解决我们中国能源问题时,单靠从国外大量进口能源的方式不行,还必须要求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时,坚持保护能源的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首先,我们应该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次,我们应该谴责那些发动战争的人,积极倡导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最后,我们应该为我们自己生活在和平安定的中国而感到自豪,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力争为祖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八年级物理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音调有“高低”之分。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

响度有“大小”之分。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课后习题。

1.“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c)。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频率。

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3.拨动同样张紧的粗橡皮筋和细橡皮筋,观察到粗橡皮筋比细橡皮筋振动得_____,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这说明_______;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已张紧的同一根橡皮筋,观察到力大时橡皮筋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_________,两次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这说明_________。

答案:慢;音调;振动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大;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

第六章第三节其他节肢动物

1、沼虾足的特征是()。

a.5对步足,5对游泳足b.3对步足,5对游泳足。

c.5对步足,10对游泳足d.4对步足,5对游泳足。

解沼虾的头胸部的腹面生有5对细长的步足,前2对有螯,后3对步足呈爪状,适于攀援爬行;腹部有5对桨状的游泳足,只能辅助爬行或作短距离的游泳。选项a正确。

2、蟹脐实际上是蟹的.()。

a.肚脐b腹部c.游泳足d.鳃。

解蟹的身体分也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和头胸甲十分发达,腹部退化,卷曲在头胸甲的下面,俗称为蟹脐。蟹脐的形状是识别雌蟹和雄蟹的重要特征:同种蟹的雄蟹的蟹脐狭窄,呈三角形,雌蟹的蟹脐较宽,呈圆形。选项b正确。

3、园蛛的身体为()部和()部。()部没有眼而只有()眼,有()步足。

解头胸;腹;头胸;复;单;4对。

蛛形纲动物身体分两部: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和腹部都比较发达,除蜘蛛外,还有蝎、螨等动物也属蛛形纲,它们都没有复眼,都有4对步足。

4、下列有关蜘蛛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a.有许多种类的蜘蛛可以结网捕食b.蜘蛛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

c.有些蜘蛛并不结网,用其他方式捕食d.利用农田蜘蛛可以防治害虫。

解许多人会把蜘蛛当作一种昆虫,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蜘蛛不具备昆虫纲的特征:没有翅,不是3对足,没有复眼,身体分部与昆虫不同,蜘蛛属于蛛形纲动物。同样,也不能把蝎子、螨虫等称作昆虫。选项b正确。

5、园蛛取食的方式是()。

a.吸食体内汁液b.全部吞食c.吃掉一部分d.分多次吃掉。

解园蛛进行体外消化,将动物体内的汁液吸入自己的体内,剩余的不能消化的部分废弃。选项a正确。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

d.用气管进行呼吸。

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多体节;足和触角分节;身体分部;体表有外骨骼。选项中的a、c项和d项基本是昆虫的特征,并不是所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选项b正确。

第三节

2.养成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3.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的设想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相关投影、化石标本。

教学程序。

老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复习巩固1.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2.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还需要有严密的(),和丰富的和()。3.米氏的实验说明了生命起源从()到()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学生回答过渡如今生物圈中我们熟悉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而来的呢?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资料分析:(见书本53—54页)出示讨论题讨论题:1、3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2、3个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3、根据3个资料,你能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小组学习并讨论指导交流共同得出结论。(略)全班交流老师对比较的方法和化石进行总结1.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2.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3.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的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学生划出来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指导学生观察1.观察生物进化树,并完成。观察并完成2.总结: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划出来三.技能训练提出问题恐龙是怎么绝灭的?学生主要有两种观点:1、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火出爆发,导致迅速绝灭。2、恐龙是因为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渐渐地消亡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在书本57页上的7个证据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小组合作完成小结本课内容略学生小结练习巩固课后练习及课课练

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案八年级第三单元英语

1、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呼吸和燃料等而减少,但又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的循环,这就是氧循环。

2、臭氧(o3)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氧气可生成它:3o2=2o3(条件紫外线)(反应原理)。臭氧对生物起保护作用,主要是它能阻挡和消弱紫外线。目前对臭氧层造成危害最大的一类化学物质是氯氟烃,它们促使臭氧分解成氧气,它们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臭氧层被破坏后的危害:破坏叶绿素,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伤害人体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等。

4、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它的加剧的危害: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要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要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增加燃烧效率和开发和使用新型洁净能源着手。

七.空气污染与保护。

1、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来源是。

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土地沙漠化、车辆尾气、,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2、汽车尾气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造成酸雨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酸雨的形成的化学方程式酸雨侵蚀建筑物的化学方程式。

4、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5、森林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吸收一些有害气体,吸收大量的烟尘和粉尘等。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

2通入紫色石蕊。

加热上述溶液。

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三节

1.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说明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相关投影片。

教学程序。

老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复习旧知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2.化石是生物的、()或(),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而形成的。3.科学家通过对()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学生回答过渡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下面,就请你试着通过自己的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一个真实的事例。英国曼彻斯特的桦尺蠖。游戏,1、扮演,食物是桦尺蠖。2、捕食者先闭上眼睛,老师把先把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投影出来。3、捕食者睁开眼睛,老师问:你们捕食到了桦尺蠖吗?什么颜色的?4、记录同学们观察的结果。5、用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再重复做一次。扮演捕食者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十分有利。学生尝试总结二.自然选择教师指导自学学生自学,要求:1、何为自然选择?谁提出的?2、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长颈鹿形成的原因。学生自习,小组合作指导交流分析注意点:1、说明生物存在变异。2、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各种变异品种的生存状况。3、变异的长期积累。各小组交流小结本课略学生小结巩固练习课后练习及课课练教后小记:采用游戏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快乐,同时也很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后如有可能仅量多用。让学生觉得学习生物是快乐的。

第三节

八下第二单元教案《组歌(节选)》(2课时)。

10组歌(节选)纪伯伦目标定向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供资料,入境生趣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二、自学生疑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qian4)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2.解释下列词语。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赠送(礼品)。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肖:酷似。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三、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四、学习释疑学习《浪之歌》。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学生讨论、交流。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理解海浪的形象。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学生发言)五、作业布置1.研讨与练习二。2.做学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二、自学生疑,学习释疑学习《雨之歌》。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明确: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三、读写训练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四、拓展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五、小结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课后记:学习本文,从自读课文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写法。并通过写作训练,达到以读带写的目的,教学效果好。

化学教案-第三节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板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3页。

[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演示实验]: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试验]: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图]: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总结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目的意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总结、扩展。

四.布置作业。

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教案八年级第三单元英语

教学过程:

(一)本节的总体要求:体温受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体液的调节,同时,动物的行为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要知道体温的控制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体现出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样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二)本节教学过程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首先了解恒定的体温的意义。可以通过学生读图3-33两图,知道人和某些动物的体温恒定的意义。

2、对于正常人的体温的测量、范围以及影响的因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3、为什么体温会恒定?这实际是产热和散热两过程的平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表,总结得出安静和运动时的产热情况学习产热过程。由于表给人的感觉不直观,所以可转化为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图表的转化、建构能力)在产热的`同时也在散热,散热的方式与外界的温度直接有关。这可以通过常温和高温天气的情况下,人体的散热情况来举例解释。在这一过程中,体温的恒定受到脑的控制。具体的控制通过读图3—36来解决问题。

4、高温天气的“中暑”现象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学生进行自救和安全教育。

(三)本章的教学活动安排:

本章的实验共计4个实验和两个探究。

1、蚕豆发芽的实验;

2、对刺激的反应;

3、膝跳反射;

4、体温的测定;

5、学生实验:植物的向性实验。图表39个,思考8个,讨论6个。应该说每一个实验都容易完成。相对较难的是植物的向性。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给出充足的时间保证他们完成。其次,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中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是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并非是要照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去做一遍。两个探究的实验,课标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是要求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所了解。基本学会撰写调查报告。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其中的第二个作为对象,因为它与学生更贴近,更相关。

(四)本章的难点:我认为还是在反射与反射弧处,难在它的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学习起来很空。因此在其教学中,我采用了上述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化抽象为具体一点,降低难度。

以上是本人在去年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