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数学教案(实用14篇)

时间:2023-12-14 22:35:14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文件,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希望以下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给大家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搬家教案

《小数点搬家》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3、44页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出发,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新奇有趣、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实际情景,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运用所发现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情感目标:在玩游戏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依据《小数点搬家》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探究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数字卡、纽扣、练习题等是我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巩固新知的目的。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思想。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趣。

新课伊始,我就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去买包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平时我们买的包子都是0.50元一个,但昨天的标价却是5.00元。我大吃一惊,连忙问老板怎么回事?老板说:“是我儿子在玩小数点搬家的游戏。”小数点搬家?小数点会搬家吗?由此引出今天所讲课题《小数点搬家》。(板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为他们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游戏:首先是小数点左移的游戏。(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同桌之间拿出自制的数字卡片和纽扣来做小数点,一方先任意摆出一个小数,让同桌读出来。然后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让同桌读出来,并要他/她说出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此类推,把小数点往左移动两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后,让同桌读出这个数,并说说这个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把小数点往左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小数点往左移动后前面位数不足怎么办?这时我会告诉他们小数点往左移动时小数位数不足要用0来补。玩了小数点左移的游戏后,我会让他们每小组交流一下他们的发现和心得体会,并派代表总结一下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相信他们会很快说出所发现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

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倍。

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0倍。

…………。

之后我会补充说明:缩小10倍相当于原数除以10,即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缩小100倍相当于原数除以100,即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缩小1000倍相当于原数除以1000,即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板书)。然后我会要求他们读一读这个规律并背熟。接着让学生再来玩小数点右移的游戏。方法同左移的游戏是一样的`。在把小数点往右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小数点往右移动后,后面位数不足怎么办?这时我就提醒他们注意小数点往右移动后,后面位数不足要用0来补。做完游戏后,我同样会让他们小组交流,并派代表总结他们的发现。我估计他们也会很快得出如下结论:

小数点向右移动。

一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两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三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

然后,我再适当补充:扩大10倍,相当于原数乘以10;扩大100倍,相当于原数乘以100;扩大1000倍,相当于原数乘以1000;……(板书)。同样的,当他们得出结论后,我会叫他们读一读并背熟。对于叙述得好的同学我都会让大家对他们给予掌声和语言的鼓励(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观看“山羊快餐店”的价格变化图,并提出问题: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信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后,很容易说出答案。然后我对快餐价格进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反过来看: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抢答游戏的环节,我会准备以下题目给他们抢答: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1)2、85(2)2850(3)28.5(4)0.0285(5)0.00285。

2、开火车。

(1)0.09×10=(2)0.09×100=(3)0.09×1000=。

(4)53、8×10=(5)53、8×100=(6)53、8×1000=。

3、小马过河。

(1)1、414×10=(2)18.1×10=。

(3)0.1×1000=(4)9.87÷10=。

(5)36.9÷10=(6)43、21÷1000=。

(7)3、14×100=(8)1、4×100=。

(9)0.618×100=(10)0.01×100=。

以此检测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我会提问:今天我们有什么新发现?估计学生会很快说出今天的探究所得,然后我就说下面我们就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新问题。我会给学生准备以下题目:

1、填一填:

(1)2、34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2)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后是254.8,这个数原来是()。

(3)把一个数先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再缩小到原来的,所得的数是原来的数的()。

(4)4.6的100倍是();5个2、4的积是()。

(5)把470缩小到原来的是(),再缩小到原来的是()。

3、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数吗?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以此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采用树形结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简的文字表达出概念的意思,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兰淑珍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而教材是静态的,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处理教材。这节课教师把静态的情境变成了可操作的场景,把抽象的结论演变成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教师把磁铁当作小数点进行移动和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理念。

这节课在教学中提出了如:“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顾客?”“你认为怎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小数?”“你发现了从4·00元到0·04元的变化规律了吗?”等具有方向性、探究性的问题,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看不到对学生的否定,更没有批评,教师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和平共处。激励性的语言随处可见。如:“真厉害!真聪明!不着急!掌声送给他!”等。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对这节课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1、对新知识的处理缺乏探究性。

2、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板书不够简洁、明快。

《小数点的移动》教案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

3.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规律,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口算:。

0.1810=4.310=。

0.18100=4.3100=。

0.181000=4.31000=。

计算结果。

93.0710930.7。

93.071009307.这里的小数点能省略。

93.071000。

93.0710000。

93.07109.307。

93.071000.9307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93.071000。

93.071000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还要添一个0。

[在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运用中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3.下面各小数和8.73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8.7387.30.8730.008738730。

10。

8.7387.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10。

总结:

2.观察小数点移动几位,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动的数位和0的个数相同)。

[经过二部分的对比训练和比较,使得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4.在()里填写适当的数。

101000。

30.07()0.062()。

10100。

3.732()37.32()。

5.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3)把21.3()是2130,把()除以10就是0.72。

6.在内填、,()填适当的数。

3.810=3847100=0.470.0081100=8.1。

17.510=1.7562.71000=0.06270.084100=8.4。

5.27()=52710()=0.013210()=32.1。

0.063()=63。

7.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讲的这节同课异构课,他们都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纵观这两节课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节武老师是从复习旧知开始,从而观察几个数字的不同,由宇航员的事例引入新课,自然真实。李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学习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由于向右移动是扩大,让学生思考向左移动会什么样呢?举一反三,让学生来说明向左移动是缩小,向左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他们说明为什么会缩小,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这些知识是本节课讲的重点、难点,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准确的举例说明。可见两位老师的课堂效率很高。

武老师从这节课的时间分配来看,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先学会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引入书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不会觉得很突兀,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课堂很扎实,而且板书简洁有效。

李老师从观察小数入手,导入很简洁,为后面的教学节省了时间。她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演示,理解小数点的变化,而且练习量也很大,对训练学生的掌握程度上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对这节课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1、我自己思考:有这么便宜的矿泉水吗?从4元——0.40元——0.04元,现在去买一瓶矿泉水花4分钱,是没有的事啊,应该把数字变的大些,贴合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不符合。

2、在语言上,扩大了和扩大到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该强调一下,而且也该强调一下原数这个词,有时是与原数比,有时是与前一个数比较,需要学生注意区别。

3、李老师在板书的设计上可以再补充一些,课件演示很好,要是在写一写就更好了。武老师在引入时花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可以把宇航员事件省略掉或者放到后面,由第二个练习题直接引入会更好。

第八册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l0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一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较为熟练地应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为学习小数和复名数,小数乘、除法做好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片或小黑板若干块。

教学过程:

―、复习。

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进行扩大(或缩小)时应该注意什么。

3.填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l00倍。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每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做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1)题。可提问:3.6变成36,小数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扩大了几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了10倍。)。

第(3)题,可提问:30变成0.03,小数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缩小了几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缩小了l000倍。)。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做题时的.想法。可提问:0.85×100是什么意思?(0.85扩大100倍。)可以怎样做?(把0.85的小数点向有移动两位。)根据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0.85×1000就可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三、判断对错。

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先让学生试着自己判断,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第(1)题,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反例加以说明,如0.567<0.8;第(4)题启发学生明确一个整数末尾添写2个0。实际上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所以原来的数扩大了100倍。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让学生回答。(积也扩大lo倍。)再请另一名。

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根据是什么。(根据乘法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3.在做第14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5*题。可启发学生想: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第二个因数扩大100倍,实际上因数共扩大了多少倍?(10×100=1000倍。)那么,积应该扩大多少倍?(积应该扩大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即1000倍。)。

第八册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l0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一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较为熟练地应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为学习小数和复名数,小数乘、除法做好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片或小黑板若干块。

教学过程():

―、复习。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小学数学等式移动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复习引入。

1、准备题(1)1元=()角=()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元。

30分=()元。

100毫米=()米。

(3)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体验发现。

1、课件出示例4: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理解内涵。

1、课件出示例5: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巩固练习。

g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后记。

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关文章: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p74―75页例5,例6及“试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进行小数乘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解决一引起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猜证,归纳,概括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口答(小黑板出示)。

×10一位。

板书:一个小数×100右二位在边用“0”补足。

×1000三位。

3,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的变化呢!这其中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左)。

二,探究。

1,教例5(小黑板出示)。

学生用计算器,再指名说出计算结果,教师板书:

21.5÷10=2.15。

21.5÷100=0.125。

21.5÷1000=0.0125。

让学生观察比较变化规律,说说有什么变化规律.

2,猜想。

小数点向左移动也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其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3,验证。

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继续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并指名回报.

4,总结规律(继续往下板书)。

×10一位。

板书:一个小数×100左二位在边用“0”补足。

×1000三位。

…………。

5,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交流小数点移动情况,突出位数不够,在哪边用“0”补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让学生反过来说说规律。

(3),做“练一练”第3题。

提示:怎样求单价,报各数,集体订正。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教学例6。

(1)小黑板出示例6。

理清题意和意图。

500÷1000,要不要计算器,为什么结果怎样。

(2)学生试做后两道.

四,练习。

1,练习第十三第4题。

学生独立做,指名说:28.9÷1000=()小数点的运动情况。

2,做练习十三第5题。

本题有难点,一条一条地让学生口答第一组。

第二组由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3,对比练习。

五,总结。

一个数变大还是变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小数点的移动方向)。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决定了什么(乘或除以10,100,1000……)。

所以掌握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一要注意小数点移动方向,左移变小,右移变大,二要注意左移除,右移乘.

六,作业。

练习十三第6,7题.

教后反思:

1,学生的合作训练能力有待加强.

2,要进一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要充足.

3,在课堂上注意练习的形式变化,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点搬家》教案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巩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点搬家》教案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小数点搬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拓展规律——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以下三个阶段:观察讨论阶段、归纳总结阶段、实践应用阶段。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从元、角、分间进率分析:

4.00元表示4元0.40元表示4角0..04元表示4分。

4元是4角的10倍,4角是4分的10倍,4元是4分的100倍;。

反之4分是4角的十分之一,4角是4元的十分之一,4分是4元的百分之一。

结合前面的发现,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怎样移动?小数的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有了前面观察讨论阶段做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4.00元到0.40元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4.00元到0.04元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小数就会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此时学生对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会缩小这一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只局限于价格上,而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应该发挥作用,把学生的发现上升到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板书);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2.850.02850.285。

(2)帮小数点搬家:53.8÷1053.8÷10053.8÷1000。

在这一环节,我接着小数点搬家这一话题提出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

问题一:自从小数点搬了两次家后,“喜羊羊快餐店”的客人可多了,喜羊羊着实高兴了一阵。可是月底一算帐却亏本了,为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小数点向左移动,钱越来越少了,价格便宜,当然不挣钱了。

问题二:可做买卖也不能亏本啊,怎样才能扭亏为盈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会马上想到,小数点向右移,使快餐价格上升。

学生很容易会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在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后,我乘胜追机,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0.4934.9349.3。

(2)你能找到小数的家吗?

0.9990。

0.09×100.09×1000.09×1000。

0.04元0.40元4.00元。

缩小到原来左移右移扩大到原来。

十分之一一位一位10倍。

百分之一两位两位100倍。

千分之一三位三位1000倍。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和,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是怎样思考的?

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0.029读作: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3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五、全课总结:

1、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2、回顾学习过的十进制记数法,预习p32页例3。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2)5.41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3)128.6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a、9b、0.9c、900d、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较()。

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

对策:

以生活情节激趣,以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探索动机。

[使学生感受到小数点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2、用1个9、3个0和小数点组成不同的大于1的小数,并从小到大排列。(请先写在自己本子上。谁来说一说。)。

3、请仔细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写数,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请同学们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在本子上完成)。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4)验证、归纳规律。

三、应用规律,加深认识。“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补充习题、第2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