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0 05:59:23 作者:XY字客

统计模型是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数据的数学或概率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等。统计是收集和整理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和趋势。通过统计,我们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群体或事物的情况。统计在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要严谨和可靠。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统计研究成果和趋势,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例1教案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统计图,用1格代表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既简单、美观,而且能够表现出数据的多少。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理解当数据较大时,每个格可以代表10,甚至更大的数。【学习重点】。

一、出示统计表,观察数据,提出问题。(评价目标1)。

(一)学校手工社团要进行作品展示了,请同学看一看这是四年级二班的作品统计情况:课件出示:

(二)思考:

1、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下图:

能完成吗?你有什么发现?(还没有确定1格代表几个单位)。

2、思考1格代表几各单位呢?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通过讨论汇报发现1格代表1个单位,1格代表2个单位,都不行,数据大,画起来麻烦,而且图中的格不够。根据数据的特点1个格代表5个单位比较合适。

(三)、完成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

3、修改统计表中的信息,10改成12.在1格代表5的统计图中,12该这样表示呢?通过讨论发现12接近2个半格。

二、体会1个代表10个单位甚至更大的单位(评价目标2)。

1、课件出示:

根据这个统计表里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个代表几个单位合适呢?

2、通过讨论发现1个代表10比较合适,这样不仅美观、简单,也能一眼看出数量的多少。

教师总结:在绘制统计图中1个可以代表2或者5,还可以代表10,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

3、介绍生活中1个代表较大数的统计表。

三、知识运用。

2、p99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订正。

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

3、p101的第3题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表,按要求绘制条形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例2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实物投影仪

直尺、铅笔、水彩笔。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两个停车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昨天我们又学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大家能否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完成例题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

引出课题、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甚至整个社会)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

4、比较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小结: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5、你觉得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让学生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树木也就越茂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配套《数学作业本》的相应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掌握重点。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并不是一味的告诉学生“当我们不能用原来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解决这个情况时,我们要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而是让学生说“你准备绘制几张这样的统计图?”(2张)让学生感到有点烦后,马上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同桌讨论:“能不能想一个好点的办法不用画这么多的统计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

在学生得到初步的设想后再进行质疑,而且尝试让学生自己产生质疑,不断对得到的`预想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完善,由完全一样的多个直条表示----用文字在直条上标注加以区分----用不同条纹的直条加以区分或用不用颜色的直条加以区分----到对不同的直条还要加以用图例说明,最终达到先确定图例,用不同的直条代表多种数据这一结果。可以说这一过程的开展真的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寻找方法,不断尝试后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同时,学到新知识。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年制作方法,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难点: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谁知道它有哪些优点?

2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基本练习

1、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出示统计图,提问: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指点。

教师追问: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出示两个讨论题:

a你觉得哪种果汁饮料更好喝?

b你觉得这家超市的经理在下个月会多进哪一种果汁饮料?。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女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你觉得男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什么玩具男女生都比较喜欢?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三 综合提高

1、引入。

谈话: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下吗?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喜欢的兴趣活动,各组汇报本组同学各项选择情况,其余组记录。)

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写作绘画电脑数奥唱歌

完成统计表后,展示学生作业,核对数据是否准确一致。

教师提问: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呢?请先自己试试看。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教师提问: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教师组织评价。

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分析比较:

完成这个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你对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归纳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方面的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谈感受,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除了条形统计图,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的统计图,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统计图。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学习条形统计图》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延伸。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能在统计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体会数据的作用。

3、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一)情境导入。

在体育课上同学们都玩过投球游戏(投影两张投球图片),根据你们的经验,投球时单手的投的远,还是双手投得远一些?怎样可以知道我们班的情况?(举手统计)很好刚才我们统计出了两个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单手投球远的同学更多一些。那么其它班是不是这种情况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去统计每个同学的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去统计一下每种远的人数)。

下表是六(1)班一组同学投球情况的统计表(出示)从这个表格中你能比较出结果吗?

有没有更直观更直观的方法?你认为该怎么画,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

1、学生独自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1、观察这张统计图和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有图例?

2、说一说从这张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四)、练习:说说下面的'统计图缺少了什么?

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1、这幅图缺少什么?这样行吗?

2、从这幅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为什么会这样?

3、小结。

1、试一试。

1995――199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的消费迅速增长。下表是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2、从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小组合作制作一张全班同学身高统计图(书本65页)。

a、合作要求:小组长分工,先收集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再制成统计图;

b、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何特点,什么时候应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合理。

条形统计图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小节,第99到100页的内容,课题是《统计》。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在小学数学第3学段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2.能依据给定的条件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是: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四、说课前教具准备。

教学中所要用到的铅笔、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体课件是本节的教具和学具。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设疑诱导法以及直观演示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主动与我同行,我准备从学生身边寻找数学,创设了一个城乡人口普查城乡分别有多少人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我准备设计一个矛盾冲突,告诉学生这样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看出每年城乡人数怎么办?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复习了旧知识,检查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准备。)第二环节:主动参与,构建新知。

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出来的城乡人口数据,然后组织学生根据统计表,分别绘制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并把学生绘制的统计图展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新知识,我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把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组合起来,画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而我则深入学生当中,发现容易出错的并进行重点讲解,并让学生边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提出并回答的问题。从中生成新知识。

为了让学生体会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我又让学生把这两统计图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不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变灌注知识为主动脉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题是选择题目:让学生根据数据选择单式条形统计图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二题是看图分析题:我将出示四年级课外小组男女生人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边看图边进行简单地数据分析,并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三题是看表作图题:我将出示我们四年级三个班男、女生人数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边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提出并回答的问题。

(层次分明的练习设计,步步深入,环环紧扣,让学生在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加深印象。

我准备用“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不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而且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澳妙。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只把某地区城乡人口人数所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作为我板书的内容,这样直观、易懂。

《条形统计图》教案

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课件出示:

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

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

牛奶。

豆浆。

人数。

6

12。

24。

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4.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活动2观察对比,交流区别。

2.全班交流。

预设。

3.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4.小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个单位。

5.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6.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边的条形统计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操作指导。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一个绘制8月的,另一个绘制9月的。

2.巩固提升。

操作指导。

通过9月和8月天气的对比,使学生从数据中发现北京的天气特点,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细心、耐心,把条形统计图画得整齐漂亮。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101页3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的教案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p55-p56条形统计图。

2、学材分析:

在第八册教材中,已经教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学生已经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习过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编制复式统计表、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学过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受到国情教育。

本单元先说明统计数据经过分类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以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通过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问题,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知道制作统计图的方法,还说明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直接基础,同时,这节课中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材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编写思路,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并能预测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制作简单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加以交流,在学习中受到国情、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3、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和合作活动,发展自主和创新能力。

5、教学难点:

1、根据作业本的大小确定所画条形统计图的位置和大小。

2、恰当确定纵轴上的单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理性)——尝试动手制作(感性)——掌握规律(理性)——运用规律(实践)的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观察、动手制作等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总体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依照图例,根据提示步骤尝试制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通过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强调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进一步再次尝试并设计制作,这一次要求学生在相互协作与老师引导的基础上,能够突破难点。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有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这时通过师生交流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到此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便结束。接下去的环节是实践应用、巩固拓展深化,在这个环节中的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数据,并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四、教学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透析。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体播放08奥运申请成功时刻的录像。

文档为doc格式。

条形统计图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依照图例,根据提示步骤尝试制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通过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强调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进一步再次尝试并设计制作,这一次要求学生在相互协作与老师引导的基础上,能够突破难点。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有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这时通过师生交流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到此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便结束。接下去的环节是实践应用、巩固拓展深化,在这个环节中的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数据,并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条形统计图教案

本节课主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理性)——尝试动手制作(感性)——掌握规律(理性)——运用规律(实践)的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观察、动手制作等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条形统计图教案

3、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与前一统计表相对应的条形统计图。

(2)比较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优缺点,并做出选择。

(3)提示课题。

(二)观察探究、积极思考、尝试制作。

1、谈话引入:大家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你还想学习它哪些方面的内容?

3、要把这么漂亮的统计图画出来,你觉得该怎么画?(先观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4、师课件展示制图过程。

5、现场调查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制成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小组合作完成。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资料,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2、展示各小组的统计图,学生读图、获取相关信息,并作出评价。

(四)拓展开放,课件演示几种表现形式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说说认识、体会或建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