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大健康的论文范文(16篇)

时间:2023-11-04 12:55:22 作者:翰墨

通过参考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选取适当的材料和论证观点。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它们涵盖了不同题材和领域,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家长自古以来对子女成才的期望就高,社会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不绝于耳,家长与社会的高期望直接转嫁到了幼儿园教师身上。家长不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睡好、玩好、绝对安全,还要求幼儿园成为人才的摇篮,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成才的第一保证人。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曰益丰富、复杂,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的快速变化令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力不从心。在与幼儿教师们的交谈中,我们经常听到:“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安静地休息一会,话都不想多说一句。”“莫名其妙地回到家就想发脾气。”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心理状态。据调查:有26.1%的教师需要接受心理指导,48.1%的幼儿教师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困惑、竞争中的压力,同事间的矛盾等等,给幼儿教师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丰富了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相关学科,而且对维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科学的教育幼儿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职业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和适应性心理特征三部分。职业心理特征作为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中对于教师职业的心理认知成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根据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它可以分为灵敏性、创造力、非权势性、期望感、移情性、激励性、教学效能感七个方面;人格心理特征是从教师人格特征中提取出来的、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一些心理特征,该特征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及人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有恒心、自信、成就动机、责任感、客观公正性、自尊感六方面;适应性心理特征包括幼儿教师的人际适应和职业适应,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顺利开展自己工作的保证,具体包括乐群性、心胸豁达、监控性、轻松兴奋、挫折耐受性五个因子。职业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和适应性心理特征围绕幼儿教师职业本身构成了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

西南师范大学张大均提出: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情感特征、意志品质、职业兴趣、智力与教育能力、人格特征及教育信念。上海师大李伯黍、燕国材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应包括教育机智、教育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言语表达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独立创造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适应新情景的能力)、人格特点(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

在心理学上,人们普遍把心理素质分成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方面,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中的认知能力应该渗透到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中,更多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本身、对自身角色以及对幼儿教师与幼儿发展关系的认识上。这种认识应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观察力、想象力、智力等认知能力。个性方面则突出教师从业过程中对幼儿发展、对教师职业成长成熟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心理特征。适应性方面重点强调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各种环境适应。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行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及对孩子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工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质量下降,甚至产生心身疾病。抑郁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心、丧失兴趣等。

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强迫--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教师常见的强迫表现是,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否则觉得很别扭,以至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自己或身边的人要求尽善尽美,明知做不到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去实现等等。有的还表现为偏执。有偏执心理问题的人往往容易广泛猜疑,过分警惕与防卫,常将别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教师存在的偏执主要表现在对同事是态度上,总觉得同事的工作、言行对自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1.工作压力。面对新时期的社会变革及教育的改革,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家长、学生对教师的高要求,岗位竞争以及多种角色的担当等等,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职业压力,从而使他们心理焦虑、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等,加上教师待遇菲薄、工作繁重,致使教师很难在教育工作中实现“抚育英才”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易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也有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欠缺使得教师压力更为严重。教师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不仅工作量多,学科复杂,而且工作时间长,很多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并且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这使的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由此教师的身心健康,容易发生身心障碍或身心疾病。

2.自身成长。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三要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这些来自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常常困扰教师,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心理冲突越突出,时间越长,心理越不平衡,压力越大。教师是教人的专业工作者,常与人接触,需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其成就如无法获得立即的反馈,易导致教师对职业的不满意。缺乏职业满意感最易产生职业厌倦,教师对工作厌倦与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行为有关,对学生品质亦有消极影响。

3.环境因素。幼儿教师在与学生、同事、家长、领导交往中,关系是否融洽,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因为不能很好在处理各种关系,而产生矛盾冲突,使自己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这种矛盾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教师拥有良好心态的关键。

解决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幼儿教师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呵护,努力培养。教师心理健康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幼儿教师在校期间心理素质的养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大批师范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要使他们尽快适应幼教工作,并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就应该抓好在校期间的心理教育与养成,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其他学科有关心理教育知识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师范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引导师范生主动参与到活动情境中感知、体验,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行为改进,而且,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定期深入实际的教学实践,促使师范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能自觉地去学习、思考和创造,逐渐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同时,要通过开展学习、生活、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使他们的情绪得到调节,建构良好的心理结构,从而增强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2.注重健全人格和品质的养成。古人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具有某些优势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同时也要悦纳自己,即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只有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待人、处事、接物都要懂得随缘,才会自在;强求攀缘,那将痛苦无边。教师在多元多变的环境中,要先培养自己正确的认知,只有对自己的角色先予以接受与肯定,才可以化消极的态度与作为,不畏外来的冲击与挑战,子工作岗位上,愉快而有效地执行教育的任务。

3.注意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养成。幼儿园是女人的世界,作为女人,幼儿教师大多都爱面子,不服输。有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园中的一次小小的评比都会使人际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微妙,甚至在有的幼儿园中还存在教师和园长之间的“敌对”关系。所以,要努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只有对同事善良友好、以诚相待,别人才会对你敞开心扉,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努力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认知;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广泛地与人交往,真诚对待交往对象;掌握与学生交往的分寸;把握交往中的教育目标;研究交往与沟通的艺术。同时,还要具备爱心和同情心,宽容、豁达,乐于接纳幼儿,不仅接受孩子们的长处和优点,还要能容忍、接受他们的不足和缺陷。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基础。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走进教室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也就势必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和心理状态。《华记》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幼儿只有信任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朋友,才容易相信老师所传之“道”。教师所面对的群体除了幼儿之外还有领导、同事和幼儿家长等,如何协调好与这三者的关系,也是保持良好工作氛围的关键。在工作中教师之间难免会有磨擦和分歧,要有种宽容之心,善于和领导、同事进行沟通、协调,积极化解矛盾,消除误会。

5.注重创设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模式。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人人都会存在,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幼儿教师在得知自己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也是应当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幼儿园多为幼儿教师们多创设一些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模式,解开教师心中的困惑,缓解各种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专家为幼儿教师作心理健康讲座,向教师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识,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

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当教师感到心理有困惑,遇到什么解不开的心结时,可以通过热线向心理专家咨询,使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成熟度,引导教师排除心中的忧郁。还可以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定期邀请专家或引用量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测,让教师了解、选择、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总之,要解决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要靠师范学校、幼儿园的支持,也需要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来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幼儿教师自身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乐观向人的人生观,善于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工作者。

参考文献:

[5]郑晓边.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xx,3:5-7.

心理健康论文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弱化,如何把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这是当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二者的结合为培养新一代合格大学生提供全新的平台,实践证明,这种思考与探索是行之有效的。

长期以智力教育为主的教学体制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根据目前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上长期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重头戏——德育相结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对德育教育途径的一种补充,它能为学校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在班级设立心理知识专栏、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们了解心理知识,正视自我的心理状态。我及时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以文章、便条或短信等不同方式传递给学生,和学生们分享。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锻炼方法、心理训练方法,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一些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征;掌握“合理化”、“投射”、“升华”等心理防卫方式;掌握正确的宣泄、移情、静心、放松等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际吸引、人际沟通方法,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自觉运用“首因效应”、“黄金定律”。

2、通过介绍我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成功典范,使学生正视职业教育,珍惜机会,把握自我,确定学习和人生目标,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1、学习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上了大学就丧失学习目标和兴趣。俗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这种矛盾,我组织“我为什么学习”、“我的学习兴趣”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班会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认清自己的学习动机,认识自己的优势,善于自觉地学习。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广阔天地”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联想式记忆法以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如听音乐学习,通过讲解心理学中的“视听干扰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自觉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加强两课学习,学会辩证的学习方法、辩证的思维方法。

2、人际交往方面。人们遇到了烦恼或挫折,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帮助、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促进自我调节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我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指导我的学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正视自我的实现的需要。按照现代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学生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按照校魂标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来勉励异性之间的交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礼貌、真诚。

3、品德方面。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这种道德内化需要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养。如何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行为准则,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着以班风建设为切入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个人的良好品德与大多数人的相符时,就会形成良性的从众心理,就会为个性发展提供最佳条件。在班集体内形成一种讲正气、比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加强思想修养,积极要求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班集体中施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工作实践,班干部可以更加准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集体荣誉感充分利用班会、普训、新闻时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此外,我还经常会对学生们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早操的重要,珍惜大学时光的早操机会。

针对个别同学沉迷上网的问题,我尝试着用教育和移情的方式来处理。首先追求人性的自由和现实社会是相矛盾的。网络的世界是不受社会标准、道德标准来约束的。但作为大学生来讲,你是生活在一定准则下的现实人。你就一定要遵守校规。通过谈话、谈心,了解这些同学的上网动机,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加之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就有可能出现身心发展失衡,严重的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建议个别学生找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各有所重,相辅相成。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延续,两者殊途同归,皆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行而努力。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一代合格大学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方希.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希永,田万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北京:开明出版社,2002.

[4]ivepsychology.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龚耀先.医用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本文在体育舞蹈的概述基础之上,从调节情绪功能、促进审美功能、健全人格功能三方面分析大学体育舞蹈的心理健康功能,重点探讨大学开展体育舞蹈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高效整合体育舞蹈课程内容、创建大学生体育舞蹈社团、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三方面,旨在通过本研究为相关人员做出一定的借鉴参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体育舞蹈;心理健康功能;实施策略。

体育舞蹈作为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同时,体育舞蹈凭借运动性与艺术性并存的鲜明特征,符合当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与喜欢。大学体育舞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情绪心理的健康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由此可见,开展大学体育舞蹈则显得极为重要。对此,本文以大学体育舞蹈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其心理健康功能及实施策略做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1体育舞蹈的概述。

体育舞蹈是体育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基本体育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性的融入舞蹈艺术动作。从整体上来说,体育舞蹈具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摩登舞群(探戈、维也纳华尔兹、快步、狐步)、拉丁舞群(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1]。体育舞蹈在肢体表现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旋律的引导,展示难度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者造型,由此展示出体育舞蹈的内在情感艺术特性。体育舞蹈具有多重特征,即标准型、欣赏性、竞技性。首先,体育舞蹈的标准性主要表现在体育舞蹈的舞步标准规范方面,现阶段,我国体育舞蹈组织根据其动作难度的不同将其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铜牌、银牌、金牌;其次,体育舞蹈具有欣赏性特征,表演者需要穿着一定的服装,在音乐伴奏下,将风度、体态等外在要素很好的展现出来,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最后,体育舞蹈具有竞技性特征,舞者需要严格按照体育舞蹈的规范要求进行,与此同时还需要彰显舞蹈的美观度[2]。

2.1调节情绪功能。大学体育舞蹈具有调节情绪的心理健康功能,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产生积极良好、正面乐观的情绪,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第一反应则是情绪,体育舞蹈活动是客观载体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则是人们客观心理的需要。换言之,体育舞蹈活动开展与人的情绪需要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学生在体育舞蹈活动参与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心理满足感,从而出现高兴、愉悦、成功等积极情绪,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带给学生个体成功愉悦的满足感,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2.2促进审美功能。大学体育舞蹈具有促进审美的心理健康功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体育舞蹈集合多种元素于一身,如体育、舞蹈、艺术、音乐等,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来说,体育舞蹈更加倾向于艺术方面,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气息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审美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例如,华尔兹具有流畅洒脱的特点,探戈给人抑扬顿挫之感,快步给人轻快激扬之感等等,通过这些肢体动作的表现在带给欣赏者视觉冲击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对体育舞蹈的欣赏水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2.3健全人格功能。大学体育舞蹈具有健全学生人格的心理健康功能,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体育舞蹈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磨练自身品质,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若想在体育舞蹈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拥有扎实稳固的基础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以便可以在高强度、长时间的体育舞蹈运动中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同时,对于处于大学期间的学生来说,其要面对学业、工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有效释放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对其心理压力的缓解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大学开展体育舞蹈的实施策略。

3.1高效整合体育舞蹈课程内容。高校要以体育课程、艺术课程为载体,高效科学的整合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精准定位体育舞蹈课程,明确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大学体育舞蹈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对此,高校要营造良好的体育舞蹈课程学习氛围,将体育舞蹈纳入大学课程教学体系中,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促使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朝着规范性、目标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校要尊重大学生在体育舞蹈课程开展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开设华尔兹、恰恰、斗牛、快步等具体体育舞蹈课程,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进行自主选择,满足其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3.2创建大学生体育舞蹈社团。高校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创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社团,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有目的的进行体育舞蹈活动,从而切实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高校要从思想认知中明确,如果仅仅通过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体育舞蹈教育,难以保证体育舞蹈取得其预期实效,这就需要在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优势,及时弥补体育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将此看作是大学体育舞蹈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使得学生的体育舞蹈能力得以发展。3.3注重激发学生体育舞蹈参与兴趣。现阶段,在当前大学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存在男女生比例失衡的现象,即女多男少,以及学生在体育舞蹈舞伴的选择中也会出现经常性更换舞伴的情况,难以从根本上提高体育舞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首先,高校要积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明确体育舞蹈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体育舞蹈的参与兴趣,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素养在体育舞蹈练习中得以发展。其次,在学校的公告栏、宣传栏加强对体育舞蹈的有效宣传,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活动,确保大学生的体育舞蹈舞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最后,要加强对大学生体育舞蹈基本技能的教育训练,巩固大学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成果,提高体育舞蹈教育训练实效性。此外,高校要逐步完善体育舞蹈训练反馈机制,在元旦、校庆、艺术节等节日中开展表演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育舞蹈能力的机会,使得学生的表演欲望得到满足,并将此看作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舞蹈的重要驱动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舞蹈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高校要在充分发挥舞蹈体育的调节情绪功能、促进审美功能、健全人格功能的基础上,以当前大学体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为依托,高校整合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体育舞蹈参与兴趣的激发,创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社团,为学生体育舞蹈实践能力的强化提供平台。同时,大学要借助节日活动不定期展示学生体育舞蹈训练成果,完成高校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凌云.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xx,7(15):104,106.

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1993年who组织了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的全球性合作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的抑郁症和恶劣心境发生率为12.5%。国内调查显示:农村和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心身疾病占到21.39%和33.2%[1,2]。以抑郁为例,它具有发病率高,筛查率低,危害重的特点。医生筛查抑郁心境障碍的能力却很有限,即使在欧美等重视心理治疗的发达国家也只有46%的医生初步具备这样的能力[3,4],其危害重是不言而喻的。在who对于抑郁诊断标准当中涉及到行为学方面表现就有如情绪恶化、食欲下降到自杀等11种之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生理功能退化和生活家庭环境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群成为一个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这种心理障碍从失落感、生活态度消极到性格改变易怒、多疑、焦虑、沉闷等,更为严重到自杀或者伤害他人。老年人容易出现许多以躯体不适为表现的疾病,这其中一部分可以从病理生理学中找到病因,另一部分,也是非常容易使人忽视的就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者确定的病理生理改变。公认的有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痉挛、消化内科的应激性溃疡、皮肤科的神经性皮炎和斑秃等,并且越来越多疾病的诊断逐步向心身疾病靠拢。在2005年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psychairy)中richardmayou等强烈建议在新的一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即dsm-v)中将更多的躯体化疾患分解为人格疾患和情感疾患,即在评估时将其放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5]。

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垂体功能等生理功能下降,使得他们对应激的处理能力明显逊于年轻人,行动缓慢,活动范围变窄,接触外界的机会减少;另外老年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有困难,和年轻人有“代沟”出现,特别是目前计划生育时期的子女均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随着他们结婚生子、自立门户、在外地工作的几率增加,逐步形成了一个“空巢老人”的群体,这些老年人在生活上的无助、对子女的思念等正常的情绪反应都会使得他们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内省”,使得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这也使得老年人遇到负性事件不习惯向人倾诉,不善于化解,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必然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一些日常生活的负性事件作用于个体,由于个体的素质原因,对负性事件产生消极的认知和评价,继而出现负性的情绪反应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负性调控,产生一些靶器官的损害,这就是“素质—应激”的概念。正如selye所陈述的那样,“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

要积极地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必须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应该教会老年人如何去对待生活中的这些负性事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老年人应有意识地投身于有利的环境中去,比如多去开心热闹的场合,交谈时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观看喜剧性娱乐性的电视节目等。

2参加社会活动,重新步入社会。

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离的老年人一般会有一种失落感。如果能够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责任性工作,寻找一个过渡期,从群体之中得到安慰,会非常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这种重新社会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3参加老年大学和学习班。

适当的文化活动使得老年人能保持敏捷的思维,及时了解外界的信息、年轻人的思想状况,更加全面的接触社会,使得他们觉得也在跟着时代的步伐,不至于产生“是社会的累赘”、“已经老了”等消极的认识。

4进行体育锻炼。

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良好的思想状况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的。老年人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评价往往是从一两件体力活动事件开始的,比方说上几层楼,爬多高的山,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始终保持着合适的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必然会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良好的心境由此产生。

5加强对子女的宣教。

老年人最为盼望的晚年生活之一就是能享受到和儿孙晚辈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但是正如前述,现代社会父母儿女经常呆在一起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应该教导儿女们要尽自己所能缩小和父母的距离,增加和他们的接触机会,比如经常打打电话,遇到传统节日回家探望一下等,这些都是增加老年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途径,为老年人寻找合适的社会定位,让他们尽可能地摆脱不良心境的束缚,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全社会的责任。

2余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16。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心理健康论文

3、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与发展。

4、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6、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问题探讨。

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创新模式研究。

10、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研究。

11、探究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

1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5、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及提升策略探究。

1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

17、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文化融入。

18、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探析。

19、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20、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1、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22、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研究。

24、高校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系统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中的运用。

26、新媒体时代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27、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28、军校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29、长治市中学生抑郁情绪与学校教育相关因素分析。

30、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

31、高职生消极学业情绪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的探析。

32、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时代转向的理论条件探析。

33、近三年某军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4、医学院校三本学生心理资本与自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以包头医学院为例。

35、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3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37、微电影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意义。

38、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39、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0、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启示。

41、当代大学生网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42、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43、职业中专学生社团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44、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与学习能力特点分析及对策。

46、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47、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剖析与引导教育方式研究。

48、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49、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解。

50、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51、护理本科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

52、医学生实习阶段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

53、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55、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56、高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运行机制的多学科对策辨析。

57、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58、成都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59、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对比研究与应对策略。

60、心理弹性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1、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63、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6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65、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体系构建。

66、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对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

7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契合探讨。

71、浅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结合原则。

72、家庭因素、母亲角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74、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政效果的研究。

75、科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研究。

76、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77、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78、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和道德教育系统的协同建构策略和方法。

79、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80、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研究。

81、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与对策。

82、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8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84、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的心理状况分析。

85、军校学员消费心理及教育引导的基本原则浅析。

86、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87、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与价值。

88、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89、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90、某高校医学生自卑情绪的影响因素调查。

91、团队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

9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新疆地区高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状况分析。

9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95、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研究。

96、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97、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创新培养研究。

98、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分析。

99、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设。

101、石油类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体系的构建。

102、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相关性。

103、大学生手机使用和学业倦怠关系研究。

104、体验式心理咨询教学对大学生自我效能和自我接纳影响的研究。

105、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

106、从存在主义谈免费师范生积极健康人生的构建。

107、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宿迁学院为例。

108、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0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构建分析。

110、浅论心理预警视角下高职新生心理约谈模式的构建。

111、积极心理资本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112、大学生无聊倾向干预机制研究。

113、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14、校园欺凌与暴力是社会之殇。

115、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116、大学生隐性自杀行为的概念辨析、识别工具及方法。

117、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途径。

118、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

119、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高职生心理健康预测方法。

120、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控与干预系统的构建。

121、文化的多元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

122、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123、自我效能感在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24、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浅析。

125、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研究。

126、浅谈书院制模式下如何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肇庆学院为例。

127、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局与多重突围。

128、聚类分析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30、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

131、航海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框架研究。

132、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3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本投入及其效益探讨。

134、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

135、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6、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

137、在职专升本教育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现况及相关性研究。

138、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及扶助策略研究。

139、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引导与校园暴力策略--以民族高校为例。

140、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14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回顾与展望。

14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143、新媒体下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构建及功能。

健康

对于如何养育孩子,相信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有的家长比较佛系,他们都有各自的考虑之处。无论家长有什么样的观点,我始终孩子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目标。但是也偏偏有这样一批家长他们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把孩子培养成儿童网红,把孩子当做挣钱的工具,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被物化成赚钱的一种工具,成为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并且也被家长当作自己的资本实现流量变现的目标。

长得像马云而走红网络的范小勤最终因为热度退却又回到了农村老家,重新过上一贫如洗的生活,而智力低下的他没有得到合适的康复训练,错过了建立自理能力的机会,如今的未来愁云惨雾。4岁孩子佩琪被父母喂到70多斤,小小年纪就做上吃播,她超重的身体或许在未来也无法恢复,肥胖症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一种诅咒,可怕的是家长还辩解“没有用孩子赚钱,吃的没有赚的多”,坐实了用孩子换取流量和利润的险恶用心。

“网红儿童”的经历令人惋惜的同时也该为我们敲响警钟。和网友分享可爱儿童的生活点滴时一些家长发现了商机,把孩子培养成小网红,这种博取流量的行为看似能利用孩子的可爱赚钱,实则不可取。以营销博眼球为目标的畸形晒娃方式不仅危害孩子健康,更不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

有一些家长为了钱连亲情都不顾,没有资格为人父母。我看到有的`家长希望孩子长不高,故意给孩子吃各种各样的零食,使用有害的产品,甚至还厚颜无耻直接在网上提问怎么样让孩子长不高。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动物是怎么生存的,但是至少从人类角度上来讲,在有些衣冠禽兽的面前亲情是根本比不过利益的,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随意玩弄孩子,对正处于发育期的身体造成损害,不管是把孩子毁成什么样都没关系,甚至他们还认为那样的孩子是自己精心培育出来的“艺术品”而加以欣赏。

天伦之乐和亲自培育子女的成就感不该被扭曲,无论是“啃老”还是新兴的“啃小”,把亲人当成谋利工具这种扭曲的亲子关系应该及时被斩断,也应该被社会所拒绝和不齿。别再让童真在短视频平台被过度消费,放手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吧!

健康

埃默森先生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如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人生的理想,就有发挥的可能!埃默森先生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如果不健康,想成就任何事功也难。健康之所以可贵,在于用再多的财富也不能换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我们要懂得如何养身,才能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现代的`人都以为瘦就是美、就是健康。其实并不尽然,像名模姬赛儿,就曾瘦得百病丛生。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爱美,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因为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就会造成病原体的滋生,疾病就会跟着来。有些人是属于易胖体质,所以吸吸空气、喝喝水也会胖,就容易成为被人取笑的对象而拚命减肥,戕害健康,最后连宝贵的生命也赔上了。因此,我们也要有口德,千万别随便嘲笑别人,免得使别人想快速的减肥,却失去了健康。

如果一个人保览群书,知识也很丰富,但是身体却很不健康,需要常常请假去看病或者住院治疗,那么有再多、再丰富的知识也是没有用的。而残障并不等于不健康,像没有双手和双脚的乙武洋匡,他只要坐上轮椅,就可以去电视台上班甚至出国旅行,他是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健康人“;至谢坤山先生因为发生意外,所以受了很大的伤害,但是他勇敢的接受自己身体的残缺,让自己走过横逆,成为一个身、心、灵都十分健康的人,借着”嘴“画出自己的世界,也借着演讲的机会鼓励别人,他也算是一个”健康人“。我认为健康并不是只有身体的健康而已,还需要加上心理的健康,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人“。

”地球生病了!“这是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担心忧虑的问题。地球已经不健康了,所以北极和南极的冰层才会逐渐融化。而这都是人类造成的,因为我们吹太多的冷气,用太多的石化原料……,所以地球才会慢慢的”发烧“,因此,如何让地球变得更健康,就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了。而如何让我们的身体、心理健康,就要仰赖个人平时的生活作息和保健措施了。健康是我们一切的根本,失去了健康,人生就是晦暗的。因此,人人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尽情追逐自己的梦想,达成自己的愿望。有了健康,人生才会多彩多姿,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健康,才悔恨不已。唯有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唯有健康,才能使我们自由自在的读书、工作……等,并且完成自己人生的这一趟丰富之旅。

健康

先是腰疼,后落枕,脖子疼。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健身迫在眉睫。广场虽然离家很近,但老年人太多,走路都要十分小心,怕撞了颤魏魏的老人,广场舞太老龄化,节奏慢,时间长,要不就是左转右转太复杂,不好学。

楼上邻居带孩子叫我厮跟着去体校玩,好啊,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啊。大草坪,塑胶跑道。暴走队走着方阵,背着音箱,喊着口号,吹着哨子,好壮观啊,我很惊喜。走不快的,三五一群,稀稀拉拉的,有处人稠,有处人稀。这走路撞住了绝对无伤大雅,可放心任性一回,想怎么走怎么走。

体育场,东头有一群跳广场舞的,西头有一群跳广场舞的。走走觉得无聊,西头广场舞貌似特别能锻炼腰,学了一会儿,就浑身冒汗。音箱后好象坐了几个人,由于光线暗,也没仔细看。过了一会儿,有男子从音箱后的灯影中走出来,做示范动作,很标准,跳一会儿,就走到音箱后的灯影里坐那儿。有时只站起来做一套动作,有时可能是看前面的人跳得可以,就掐断音乐,放另一段音乐。舞曲中有印度舞,有恰恰,有新疆舞好几种。原来真正的广场舞是这样子,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看了老师的动作,再看大妈跳,真的太没美感和节奏感。踩着小碎步一下一下,学着真的很难学的,因为你不知道点在那里,也不知道胳膊腿是怎么规范来去。只是就那样依葫芦画瓢,活动活动而已,一会儿也能出一身的汗。想起在广场上,左右耸肩的动作,站后面看大妈跳,竟十分妖娆,性感十足,我不禁笑了。没笑话的意思,只是觉得很好玩。前一阵有关广场舞扰民的争议颇大,其实我们这里,除了交谊舞声音有点大外,其它的声音都不大。人太多,甚至有点听不清,练着练着就脱节了。其实这里锻炼的应该都是不得不锻炼身体的弱者,应该是非常提倡的`。

没有在体校看老师跳之前,我在广场里也混着。看了之后,真的不想跟在他们后面学了,就又跑到体校里,谁知老师不示范,加上几天不去,又忘了,踩不住点,我就瞎跳着出汗。跟上了就跟上,跟不上就乱换脚走。笑,自己也觉可笑。想怎么跳怎么跳。很出汗,很能锻炼腰,很方便,貌似抗感冒,似乎腰也不太疼了。

广场舞是不得不锻炼身体者的舞蹈,是弱者的舞蹈,亦能跳得很标准,很有美感。我提倡跳广场舞,把大家的身体都锻炼的梆梆的。

心理健康论文

历史课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太,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时重合的,所以在基础历史知识的传授之外,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也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坚强意志。

历史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学科,这是它所独有的学科性质,历史介绍的是我国的发展历程,在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祖国产生一种由衷的认同感以及骄傲。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中国以及国外历史,能够通过历史知识向学生传达历史人物所做的历史决定的历史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强大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重大决定背后的历史意义,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有可能改变历史轨迹的发展,以此来培养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志向,不断启发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进行思考,在结束完一段历史时期的讲解或者是历史人物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若果自己是当时做决断的那个人,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呢?这种必要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壮志豪情,让学生形成更加完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更能够让他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更加坚强的意志,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充分丰富课堂,树立学生信心。

自卑是现代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没办法全面的认识自己,只是一味的自我否定,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自我认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接受水平设置不同的历史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历史事件的讲解,这样能够十分有效地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另一方面,丰富的历史课堂除了从内容上进行改进,还可以从教师的言语上进行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因为这些鼓励性质的语言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功,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三、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历史课堂的授课方式非常单一,传统的“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方法,“复述教材”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都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十分的低下。但是历史是一门可以让学生自由言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原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身的团结协作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社会生活中日常变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合作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记性分组划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树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是十分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多维学生提供“开口讲历史”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教学方式丰富多样,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消除学生内心与他人的隔阂,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进行通力合作的魅力,让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进行状态投入到生活与学习当中去。

四、多元评价方式,把握学生心理。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课堂评价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发展状况。例如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想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认识,这时候评价方式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先找一些程度比较好的同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用自己的柏树风格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历史知识表述出来,很多同学就会受到感染纷纷起立表达自己,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发言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状况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针对如何更好地改进历史课堂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可能会羞于表达,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并且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来捕捉学生的内心,然后学生的内心波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及时做出调整。

五、小结。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要求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姿态去应对学习中的许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历史教学工作中,不仅能够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性,还能够使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产生一种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与研究,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滴滴爱生情,润物细无声---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孙丹,《考试与评价》,20xx.11..

[2]《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如何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张艳新,《考试周刊》,20xx.07.

[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商兰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04.

健康

健康是自然所能给我们准备的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健康是多么可贵!相信每一个生病的患者都深有体会。俗语说:平安是福,健康是本。

健康是美丽的,健康是光明,而与之相对的病魔则是黑暗。光明使我们能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而黑暗会让我们忍受病痛的折磨。我的外婆生病了,看着她因忍受病痛而皱的眉,因缓解疼痛而佝偻的腰,我好心疼。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外婆生病全家都忙碌了起来,妈妈每天早起晚回地往医院赶,连我都没有时间管了。奶奶在家给我和外公洗衣做饭,比平时忙了很多。好在外婆马上就要动手术了,等外婆手术后就能慢慢地恢复健康,我们家又会和平日一样热闹而温暖了。到时候我一定会提醒外婆不要总生气,还要注意适当锻炼,这样就能健健康康的了!因为健康的身体需要像阳光一样的有朝气,积极地心态连疾病也会望而却步。

说到健康,我不由得会想到我的舅舅。我舅舅是个聋哑人,他听不到所以也不会说话,虽然他的嗓门很大,但是却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的交流,我只能用妈妈交给我的一些简单的手语和写字与他交流。像舅舅这样的残疾人他们会比我们更加渴望健康而又健全的身体,当我们坐在一起叽叽呱呱地聊天时,舅舅就会露出无比羡慕的眼神,他一定很想知道我们说什么,也一定很想加入我们的聊天。所以他总会不断地写字问我或者妈妈,我们在说些什么。

健康健全的身体很重要,健康的心理对我们也很重要。还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的“蓝鲸死亡游戏”。对于那个事件我和妈妈也关注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参加这种游戏的人,心理都不太健康,他们对家庭或者对社会甚至对生活都有着极端的思想,他们喜欢独处,孤僻,他们心理的阴暗面让他们喜欢暗黑,不愿在阳光下积极地面对生活。看着那么多参加这个游戏而走向死亡的人,我觉得不可理解,他们虽然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却因为不健康的心理而让他们没有明天,没有未来。

所以,健康是多么珍贵呀!健康给我的启示就是:只有健康地活着,才会有精彩的未来。

健康

目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神华集团、山西焦煤、潞安矿业、阳泉煤业、中煤能源、同煤集团、冀中能源、龙煤集团以及陕煤集团等、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在20xx年时,全国煤矿数量高达1、2万处,且大型煤炭企业的原煤年生产总量也已经超过了75亿吨,是原煤年生产总量的52、7%;而在20xx年,虽然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数量,较20xx年相对来说减少了8、72%,但是,由于其它大型煤炭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其规模扩增的速度更是快,导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的年生产总量不减反增,与20xx年的年生产总量相比,提高了17、9%,占据我国煤炭行业年生产总量的68、6%。由此可见,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在我国整个煤炭行业当中,占据的分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当在面对能够阻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发展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之时,我们就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以确保我国大型煤炭企业能够实现健康、安全的生产。

二、探析大型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分布零散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较为零散,即使是在一些资源储量较高的地区,其分布的情况也是不集中的,这就给煤炭企业对这些资源进行采掘的工作造成了困难,且采掘方案的提出以及设备的大批量利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从20xx年开始,截止至今日,我国煤炭企业将开采区逐渐转向了山西、甘肃、内蒙、云南、新疆以及贵州等地,由于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所以大部分煤炭企业的开采区也是较为零散的,比如:1)陕煤集团,其资源开采区高达9处,分别坐落在不同的地区(比如:鄂尔多斯、西藏以及甘肃等)以及不同的煤炭开发区当中;2)准格尔地区,它所囊括的煤炭企业高达15家。除此之外,煤炭资源的零散分布也会造成:开采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各煤炭企业之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例如:供电设备安装方面以及现场通道的建设方面等),产生经济纠纷,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自身的生产及其后期的发展。

2、市场中涌出的“投资热”,提高了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

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提出了“让我国煤炭行业的年生产总产量实现同倍增长”的要求。但是,由于该要求所针对的都是一些煤炭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的开产区。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在对煤炭企业进行考核的同时,还是将“产值”作为了考核的主要指标,且该指标也是导致我国煤炭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的罪魁祸首。假使,这种现象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炭产能过剩”的风险。虽然,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开始逐渐向“煤化工”行业转型,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所以这部分煤炭企业的转型,也势必会增大其自身的投资风险。

3、部分地区煤炭资源严重缺乏。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所选择的开采区,都是一些具有较高储量的煤矿开采区。由于这些开采区长期被大规模的进行开采挖掘,导致煤炭资源几乎趋向于枯竭的地步,使得某些煤炭企业出现了煤炭资源获取紧张的问题,比如:阳泉煤业,其目前仅剩的煤炭资源储量仅有10、7亿吨,能够保障其进行正常开采的时间约为8年;而京煤集团煤炭资源的剩余量却只有9、72亿吨,可保障其未来七年对煤炭资源的开采。由此可见,煤炭资源的严重缺乏,不仅会降低我国煤炭企业的年生产总量,还会拉低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探究促进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1、推行“煤炭企业兼并”方针。

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将我国某些大型煤炭企业融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去对境外的一些还未经过开采的煤炭资源储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其实现的原理是:严格依照社会经济市场目前的状况,并依循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要求及标准,把“资源及资产”当做是主要目的,采取“协议转让”、“市场并购”以及“联合”的途径,制定出合理的“兼并方案”,然后再依照该方案的内容,将各大煤炭企业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其次,针对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当将其统一的纳入到“兼并”的范围之内,比如:让它们与电力企业实现“兼并融合”。如此一来,也就能够让我国煤炭行业与社会经济市场之间,建立起一道“供需相符”的桥梁。另外,国家还应当大力倡导“让煤炭企业实现境外投资办厂”的政策,并让其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煤炭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提高我国煤炭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水平。

2、增强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力度。

我国部分煤炭企业由于没有较高的技术团队,且其已有的技术人员也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其生产力方面上,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技术短缺问题。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煤炭企业就应当采取针对性比较高的措施,来提高其自身对煤炭产品进行生产的力度,比如:(1)定期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的培训,尽可能的提高他们从业能力及个人素质;(2)以三个月为单位,对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制考核,确保每一个技术人员都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掌握能力,针对那些未能通过该次考核的技术人员,需将其暂时调离现有岗位,并让其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且再次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让其继续担任本职位;(3)组建拥有较高专业资质的技术团队,且技术人员的聘请要求,应符合“高综合素质”、“高从业能力”以及“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这三个要求。总而言之,要想从本质上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我们就必须要从技术人员抓起。

3、大力倡导“矿权整合”政策。

对一些分布较为零散的煤炭开采区进行科学的整合,同时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利用地质勘测资金,对这些整合之后的煤炭开采区进行合理的收购,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分布情况,制定出一份完善的“煤炭资源重配”方案,并依照“资源获取紧张优先分配”的原则,以及“核心大型煤炭企业优先分配”的原则,将整合后的煤炭开采区合理的分配给我国各个大型煤炭企业。另外,针对一些新近才发现的煤炭开采区,需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对其的实际勘察之后,才能够依照现行的“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文件,制定出相应的“开采区分配计划”,然后才能够将这些新发现的煤炭开采区,分配给我国的各个大型煤炭企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部分煤炭开采地区已经出现了煤炭资源紧缺等问题,我们就应当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大型煤炭企业进行兼并以及对新煤炭开采区进行有效开发的力度,让我国各个大型煤炭企业都能够实现“煤炭资源及其产品的高效开采与生产”的整个过程,以尽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量。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生产范围,让我国煤炭产品能够从本国市场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煤炭行业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健康

摘要:

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健康。

关键词:呼吸方法健康。

竹笛是我国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它的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外形简单,有丰富的表现力,许多独特的表现技巧,现在提起竹笛,大家都非常熟悉,并且吹奏也逐渐普遍,许多中小学校把竹笛演奏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许多大学都成立有类似像笛箫协会等。本文主要从竹笛的气息与身体健康方面来分析。

换气,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在演奏中十分重要。换气方法得当,不仅能吹奏好竹笛,还能增强肺活量,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时横膈膜的运动会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吹奏好,而且还会在某种程度影响健康。笔者经常看见一些业余吹奏者大口大口的吸气,看起来吸进的不少,但是气息不长而且还累的不得了,一些并不是很专业的笛子教师,只是让小孩子一口一口的换气,但孩子却不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所以经常是头昏、疲劳,慢慢地也就厌学了,最后放弃了。

竹笛演奏有三种呼吸方法:

1、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中上部和肋骨肌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气量,但横膈膜处于被动,肋间肌的伸缩受到约束,缺乏弹性,而且吹奏中气息不容易控制,一般初学者都是这种呼吸方法,往往因运气不当,就会感到头昏等现象。

2、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胸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膈膜参与进行,这种方法虽然吸气轻易,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但是胸中上部处于被动,限制了气量,容易疲劳。

3、混合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公认比较好,它综合了前两种的优点,弥补了互相的缺点。其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部明显且自然地向四周扩张,后腰部和臀部微微向上提,但是多数初学者并没有正确掌握这种方法,普遍是腹肌不自然地向前鼓起,这实际上是腹式呼吸。笛子演奏家陆金山老师这样描述,这样的气息好像灌暖瓶,从低向高处灌满,大量的空气贮于下方,这样的比喻很形象,可以有意识地感知气息的位置和方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日常的一些动作,如大家哈哈大笑时,腹部会紧缩,笑久了肚子就会痛,这种“大笑”间的吸气大家好好体会,还有打喷嚏前那急速有力的深呼吸等等。

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赵松庭老师把气息练习做了这样的总结:“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另外还有著名笛子演奏家愈逊发老师从多年演奏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徒手操即气、唇、舌、指练习方法:

第一,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至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尽量使横膈膜向下压,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吸为止。静止2秒钟后,再慢慢地吐气。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下垂于身体两侧,恢复到原位。气要吐尽,吐气时,口内发出“嘘嘘”声,到不能再发出“嘘”声为止,以检验自己的确是把气吐尽了,吸与吐,往返为一次,做16次。

第二,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慢吸气,逐渐使横膈膜下压。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到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运动。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手心向正前,两臂猛地向前伸直,与此同时运用腹部的收缩机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气猛地喷出,要有爆发力,气流越急越好,最好将气一下喷完。重复16次。

第三,双肩齐肩分开,膝微曲。两臂向左右斜做扩胸运动,然后微张嘴,以最快速度,猛地吸进大量的气,越多越好。再将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垂于身体两侧。与此同时缓慢地吐气,直到吐尽为止。重复16次。久而持之不仅能增大本身的肺活量,增强横膈膜及腹部机能的弹性,同时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极大的益处。

以上本文从笛子的练气方法和对身体健康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说明,随着竹笛的演奏和医学科研发展,可能会有更多新观点陈出,笔者只是针对目前状况给予了收集和总结,写出此文,为方便有兴趣之士学习和专业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望与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陆金山。笛子自修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2]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北京:中央广播音像出版社。1983年版。

[3]蒋国基、董雪华。笛子入门教材。北京:华乐出版社。20xx年版。

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突破传统教学,锻炼学生的心理,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学科心理问题渗透。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当代中学生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离异家庭增多带来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使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

一、当代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当今人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现在独身子女居多,父母整天以孩子为中心,过分关爱或溺爱孩子,往往致使中学生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延伸到性格上,表现为自私、自大或自卑。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经不起挫折的考验等。

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各门学科都应当担负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当然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利用历史教材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丰富的资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学科中能充分施展其功能。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渗透。

一部悠久的人类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充分挖掘其有利因素,努力把握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你说、我说、大家说”活动。

1.开展“开心一刻”活动。让学生准备一个历史故事、笑话、谜语,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

2.开展“答记者问”活动。预先选定一位学生,由他面向全体同学,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就犹如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般你问我答。

3.开展心理知识小讲座。例如:积极暗示的应用,自我激励的六个步骤,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的区别等,可通过小讲座、小训练,培养学生心理教育的参与意识,提高其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二)寓心理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史论结合、古为今用等策略,充分利用历史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个性。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情绪健康,而情绪健康的特点之一是自信、乐观、有主见。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亲临其境”,“融入”其中,体会古代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学习“元代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老师导入: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元代,假如你是一位元代的公民,你会怎样生活?(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示:假如你是皇帝、地方官、农民、商人、旅行家……你会怎样做?)(3)学生交流:“皇帝”说:“我们是游牧民族,放牧的收入有限,应重视发展农业。”“地方官”说:“我会注意发展人口,增加户数,鼓励百姓多开垦田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农民”说:“我会多种植粮食、棉花。”“商人”说:“我会到大都经商,从事漕运和海运。”“旅行家”说:“我会到大都、泉州游玩,到欧、亚、非各洲旅行,去认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并与他结为好友。”等等,这样一节课让学生“经历”历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心中一股对祖国的热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正确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时,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育:。

(1)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是人创造的。在历史课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以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为典范,如邓世昌以不屈之精神抗击日本;孙中山以不懈之毅力引领中国民主革命……让学生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点燃学生立志的热诚,建立坚定的信心。

(2)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树立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曾经有一位学生看到历史内容很多于是很烦,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了,但他对古代的战争很感兴趣。于是,我让他去了解关于官渡、赤壁、淝水等以少胜多的战役的史实,并教育他实力弱的一方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他们没有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放弃希望,没有悲观退缩,这使该生真正从具体的事例中汲取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3.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承受挫折能力教育,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各种挫折,从而消除失落心理,增强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

(1)充分利用历史名人史事,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百折不挠,英勇奋斗。例如: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张骞出使西域,一百多人出发,十几年后,仅两人而归,仍然坚持的精神,等等。通过这些历史上名人史事的学习,学生能从中受到感触,进而增强对学习、生活挫折的抵抗能力。

(2)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应对挫折。如:牛顿“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便会成功”;鲁迅“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等,以及文学、历史都可用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等。

通过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耐挫折教育的渗透,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能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在历史学科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必须与时俱进,担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历史教师则要能动地开发学科与自身的潜能,推动历史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

[2]林崇德主编.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德育,20xx,(1).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心理健康论文

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没有形成对“心理弹性”概念的统一认识,但却基本形成了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从个体发展结果的角度界定,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遭遇严重挫折和威胁的情境下,仍能获得适应和发展良好结果的心理现象。二是将心理弹性视为个体所具有的能力或素质,指“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三是侧重于动态理解的过程性界定,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意味着从困难经历中恢复”;“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在这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中,过程性界定实质上包括了前两种观点的核心内容,强调了个体的良好适应能力和发展变化的结果,其同时描述了危险性特征和保护性特征之间的动态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是基于这种概念界定基础上进行的。

二、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

国外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中介作用的是与‘危险性因素’相对的内外部‘保护性因素’”。那些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受伤害或导致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称为危险性因素。而保护性因素则是指能减轻不利处境中的个体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促使个体心理弹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个体性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如:儿童的个体因素有智力水平较高、社会技能高、有内控制力、有吸引力、计划能力强、对心理弹性能自我界定、对经历的“认知—情感”加工好等;家庭因素有父母关系和谐、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支持型的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良好;社会性因素则有社会支持网络(亲戚、社会团体的物质和情感支持)、成功的学校经验。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了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体现了外在环境、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后的研究可能还需要注重从学科融合、交叉的视角,开展多维度的研究,要注重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更要注重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弹性建构与发展的影响,要注重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生态性、系统性研究。

三、心理弹性的测评以及干预研究。

随着心理弹性研究的逐步深入,心理弹性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也由早期的质性研究、个案法、访谈法等转变为以量化评估研究、实验研究为主。比如运用成熟的已有量表、问卷进行测查,或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采用经验效标法、因素分析法等编制新的心理弹性量表、问卷进行调查。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量表和问卷有:cd-resiliencescale,加利福尼亚健康儿童问卷中的学生心理弹性问卷,黄希庭等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徐家华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等。随着心理弹性研究的进展,许多具体措施也在研究结果的指导下应用于实践。与传统的旨在改善危险性因素不同,许多干预工作对个体自身和个体所在环境中那些发展性、保护性的资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如生活技能训练是一项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目的在于帮助提高青少年的一般生活技能和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训练。通过示范、角色扮演、行为家庭作业等活动,以发展与提高个体的自尊、人际交往等有关的认知行为技能以及减少焦虑。国内的学者也开展了一些心理弹性的训练和干预研究。如滕秀杰设计了以认知行为为导向的心理弹性团体辅导方案,实验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显著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曾红以农业院校学生为被试,开展了相应的心理弹性训练,发现“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效果显著”。还有学者研究认为个体的心理弹性系数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增强个体的心理弹性系数。建构和扩充动态内在因素的对于提升个体心理弹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心理弹性研究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弹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探索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使逆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个体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这一目的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殊途同归的。如何有效帮助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关键期的初中生更好地适应与成长,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题和中心任务。所以充分借鉴心理弹性研究的成果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参考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已有心理弹性研究充分表明,儿童早期和青春期是心理弹性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些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往往是不稳定的和比较弱的。因此注意避免让个体经历高危事件、减少危险性因素,降低心理弹性损害十分关键。同时,要注重保护性因素的增加和拓展,良好依恋关系的形成和安全感的提升都有利于为心理弹性的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抓住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要做好学生入学、升学等关键节点的教育工作。

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强调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的预防、消解与应对,通常是处于一种被动或消极应对的模式。而心理弹性理论则更倾向于注重个体积极心理特质的培养和塑造,如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积极评价以及自我调节、意志力等个性品质的养成。这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建构学生的乐观认知、体验积极情绪,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个体洞察自我和心理成长的活动,更要成为发现、获取和培养心理弹性的活动,其目标应为帮助个体形成积极个性品质、不断追求个体人格完善、促进个体达到自我的完满状态。

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以课程、讲座等知识传授形式为主,辅以活动课程和团体心理训练等形式。而心理弹性理论表明,个体的自我体验、调节能力和认知评价能力、个体应对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对于心理弹性的生成与发展密切相关。自我调节和体验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学生情绪健康发展,增加他们行为的稳定性和行为的可控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个体的切身体验和主动性、参与性,要以心理训练、团体活动的教育形式为主,尊重和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体验,强调技能的训练和养成。

心理弹性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内部(个体特质)和外部环境(家庭、社会)的保护性因素。具体来讲,构成心理弹性动力系统的有:个体特质系统(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策略、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及心理防御机制)、家庭环境系统(家庭结构、家庭氛围、教养方式、依恋类型等)和社会支持系统(学校生活、师生关系、朋辈交往等)。而目前我国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也号称“三位一体”,但实际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也只有学校教育人员,家庭尤其是父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广大家长真正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努力营造温暖融洽的家庭氛围,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成长需求,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学校、教师也要给予个体积极关注和关怀,注重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社会层面来说,应当构建关心和保护个体尤其是青少年的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真正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合力。

心理弹性的已有研究表明积极的认识模式对于缓解、削减高危经历带来的损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帮助个体正确认识压力或逆境,尤其是在特殊压力体验时期,更要及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以帮助其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评价,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与提升。另外,应对方式、应对策略在心理弹性缓冲压力,促进适应中起积极作用。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并培养个体应对方式、应对策略的运用技能,使个体能因时、因地、因事制宜,采取有效应对,增强心理弹性。再有,心理弹性是个体适应系统的一种重要资源,它需要在生活中逐渐地提升和扩充,而且适度的危险性因素、压力有助于激发个体心理弹性的生成与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关注挫折的运用,要搞好挫折教育,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总而言之,心理弹性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一种新标准、一种新手段、一种新资源都应值得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参与者去重视、去学习、去体验、去应用。

健康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多么朴实而深刻的养生之道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天空晴朗,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我们学校在本部大操场上举行了一场体育比赛。比赛的内容是跳大绳。但自已这次没有被选上,不能为自己班出一把力,心中感到很是的失落,只有在场下为上场的'同学加油助威了。

只听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随着绳子的甩动,开始有节奏地跳起来。刚开始,同学们跳得不是很顺利,常常被绳子绊倒……我们开始有点失望。再看看场下的老师一个劲儿地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加油!加油!”此时此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可是,今天我们的同学也许由于紧张,也许是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老是跳错,因此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最后,我们班拿了第二名。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我们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只要同学们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体育活动有很多种,下面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个吧!

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学校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绑腿”

跑比赛。在比赛前我们处了不知多少搅,不知有多少位同学受伤,但那都是值得。

比赛前我们做了热身运动:伸伸手,弯弯腰,压压腿,舒展舒展身体。一想到马上就要进行比赛了,我紧张得面红耳赤,我的搭档王智鸿见状,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说:“郭宏娜不要紧张,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胜利的。”我微笑着向他点点头。

来到操场,我们熟练地系好了松紧带。“嘟——!”随着哨声响起,比赛开始了。

我们大声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想终点冲刺。我们班跑完后,看着别的班跑。其中有的班摔到了,但是他们勇敢地站了起来,继续跑向了终点。

到了6年级跑了,他们有的像雄鹰一样冲向终点,有的像兔子一样……。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拿了第二名。通过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班级团结的无私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