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学生的双证书培养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1-26 09:06:37 作者:琴心月

范文范本可以在写作时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提高写作质量和效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

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且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确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规划。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2]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充分关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理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体会表达效果。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跟随教育形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势在必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如应试教育观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3]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这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三)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实际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信心,长此以往,严重影响教学效率。[4]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当前,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树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5]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在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摒弃以往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安排课时的错误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温故也能知新,如此一来,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朗读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应该重点关注教学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最适合学习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6]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这些教学形式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朗读能力活动,这既能消除传统教学形式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教《触摸春天》一文中“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一段时,可以播放小提琴曲《沉思》。教师先让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宁静悠远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形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音韵美、节奏美。学生体会到朗读的美妙之后,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共性,明确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这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养成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朗读能力培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财经类学生的双证书培养论文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性的专业,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国内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以财经类院校为例,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房地产;培养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越来越紧缺,从而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类。目前,国内共有三百多所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矿业类、电力水利类、财经类等高校。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不同高校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律知识,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在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监理、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的多科性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方向为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接受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技能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适宜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事房地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以及在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由于学校的财经类属性,专业的设置偏向经济管理类。

2.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6)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工程技术监理、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学制四年,学生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学科学生学位授予办法(学分制)》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常用建筑曲面体的形成及画法;投影制图:三视图、六面基本视图、辅助视图;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绘制及尺寸标注;各种剖视图;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图:房屋建筑及房屋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构件图;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课程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活动的全面理解为目的,结合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加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房地产的基本法律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交易的类型以及特点等。

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其研究范围涵盖着工程项目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直至项目投产的整个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与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在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效益,最终收回投资并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

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本课程以中国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法律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房地产法律的基本范畴、特点和制度演进;城市规划、房地产交易、转让、抵押、租赁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房屋拆迁的安置与补偿、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与管理:本课程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具备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以及分析与解决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规划方法等。

房地产估价:本课程以房地产估价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为主线,结合中外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程序以及在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基本理沦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房地产类型、在不同评估目的条件下进行房地产估价时能够选择运用房地产估价中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合适的估价技术来求取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或价值。

四、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类门类中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1.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经、管、法,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推动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毕业实践环节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逐步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的发展,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余渝娟,祝亚辉.关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董肇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1).

[3]李前进,李明,等.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方案探讨[j].教师,,(8).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论文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谈话多从自我出发,能静下心来倾听的不多,学生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就要先有倾听的意识,接着再教给倾听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强倾听训练,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

关键词:倾听;意识;方法;训练。

1听与倾听之区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同时也提出“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听”与“倾听”的区别是什么?[1]“听”与“倾听”,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听”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接受和捕捉,是人对声音的生理反应,是人的本能,是被动的;而“倾听”是将声音转换为意义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理解、评价和反应四个阶段,需要利用逻辑思维和原有知识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由此看来,“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过程中所表达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倾听也是一门艺术。

2学生倾听之现状。

卡耐基曾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上帝创造人时给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要人少说多听。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老师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聊天、做小动作、发呆,没兴趣倾听;老师提出问题,有的答非所问,有的答不到点上,不认真倾听;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有人打断,有人窃窃私语,没耐心倾听;在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随便插话或立即否认,或没兴趣再听,这除了耐心不够外,还有先入为主,带着成见在倾听;还有一少部分学生,听完让其复述内容,他只能说一两句或什么都说不出,这是只用耳朵不用心倾听。

3阻碍倾听之原因。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是家中的太阳,自我意识强,为人处世多从自我出发,很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表现欲强。小学阶段尤为明显,老师提出问题,争着发言,没被允许,就心生怨气,不听他人意见。家长和老师也大多只强调学生好好听课,至于倾听,倾听的重要性,怎样倾听,谈论不多,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再加上现实浮躁的环境,学生能静下心来倾听的较少。

在传授方法之前,要先树立“倾听”的意识,要让学生清楚“倾听”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修养。一是反复告诫学生,会倾听是有修养的表现。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二是家校联合,联系家长,告知教学计划,让家长也时时提醒。三是标语提示,可在教室张贴有关倾听的标语,让学生自己从名言中吸取力量,转化修养。四是推荐优秀书本,适当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优秀读物,只要有一两个学生读,就会慢慢带动其他人。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会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能获得信息,“一个随时都在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人,可在闲谈之中成为一个信息的富翁”。倾听能发现问题,既可以发现别人身上的问题,也可以对照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倾听能改善人际关系,心理研究显示: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学会倾听的人,才能关心欣赏别人,人际关系才会更加融洽。要让学生明白:会倾听的人才会学习,只有听清了别人的观点,才能集众所长,成为最会学习的人。倾听就是一种学习能力。

5传授学生倾听方法。

态度决定一切。要反复告诉学生,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倾听也是这样,我们要尊重讲话者,这是倾听的第一步。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去理解每一个讲话者的内容、情感,才能抛却自己的成见,理解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们应带着虚心学习的心情去倾听,倾听别人的.优点,也倾听别人的不同点。只有用尊重、理解、虚心、学习的态度,你才能心平气和地倾听,你才能听有所得。一是要专心,坐正身体,不东张西望,不交头接耳,不身在曹营心在汉,要心无杂念,专心致志地倾听。二是要有耐心,要耐心听完,不随便打断,不急于表现。即使不赞同,也要等听完再发言。三是要细心,细心倾听发言者的内容、情感、语气、语调,并结合人物体态,揣摩发言者隐含在言语背后的信息(非言语信息)。四是要用心思考,发言者的主要内容我能否概括,发言者的观点是什么,有无道理,好在哪里,错在哪里,我还有什么补充等。同时,倾听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坐正身体,不做与倾听无关的事情,眼睛注视讲话者,用微笑或点头来回应等。倾听的前提是安静。只有在安静的氛围中,学生才能静下心来专注倾听。要让学生静下来,可采用:。

(1)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慢慢静下心来。

(2)提醒:教师提醒,注意不要急躁,要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似的善意提醒。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醒,有时不用声音,将手放在嘴上,示意就好。

(3)交换角色,换位思考。让喧闹者当老师、当主持人,来体会吵闹时的心情。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倾听榜样。“没有学会倾听的老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要想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老师首先要会倾听。王尚文教授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老师要努力营造倾听的教室。

(1)专注耐心,暂忘教案。“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有去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的确,在教学中老师更多地是关注每节课的进度,所以在倾听学生发言之前,“对怎样理解其发言,就已经胸有主见了”,“只想听到学生的意见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也就是带着答案在倾听,如果学生的发言与答案不符,要么引导学生接近答案,要么不与评价。这种倾听及反应,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影响其他学生的倾听意愿。所以老师在倾听时要暂时忘掉教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专注耐心,不要畏首畏尾,被教案死死捆住[2]。

(2)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想听到学生的不同心声,就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各异,在发言时有的声音哄亮,语速连贯,表达顺畅;有的词不达意,言之无物;有的声音细小,吞吞吐吐;这时如果老师急着赶进度,打断学生或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或随意给学生贴上标签,就会给其他学生做出不愿倾听的榜样。不管哪一种发言,老师都要耐心倾听,好的多表扬,不好的多鼓励,从而给学生树立倾听的模范。

6加强学生倾听训练。

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老师和家长反复强调几句就行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一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专注度和长效性。

(1)听写词、句、段。听写词语和句子是小学阶段常用的,在初中仍然沿用,只不过听写时老师的提示只要一遍,目的是培养其专注度。听写段落时可先从一句一句开始,然后再整段。内容可由叙事类过渡到写景类。

(2)听文章,听后概述。可先由教材中的课文开始,用录音播放,学生闭眼静听,听前讲明要求,听后让其概述故事情节。课文内容可能有的学生事前已读过,所以还可从网上下载录音,内容也由叙事类渐增至说理类,播放量也可由两遍过渡至一遍。

(3)听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中,也可选用优秀的范文,老师朗读或找学生朗读,刚开始读三遍,然后让学生复述在作文本上,看谁复述得最完整,评出标兵。慢慢过渡到一遍,要求相应宽松:可以完整地复述,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改编。或者读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或者复述一篇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整地写一篇。这些既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专注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倾听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化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1)及时表扬、鼓励。在每次倾听完学生发言后,都要给以表扬或鼓励,表扬要到位,不要含糊地说“你回答得很好”,可抓住其中一点,如“你回答得很完整”“你的观点很新”“你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勇气”“能说这些说明你思考了”等。

(2)游戏比赛。如在第一阶段中的听写活动中,可用比赛的方式,看谁在一分钟内听写的最多,看谁听写得最完整,看谁复述故事最好,评出标兵,适当给以物质奖励,一张奖状、一本书、甚或一个苹果一颗糖,都能使学生获得自豪感幸福感。

(3)密切联系家长。孩子的成长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的。老师要密切联系家长,把孩子的点滴进步汇报给家长,让家长也鼓励孩子,因为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才有自信。

(4)找朋友。让学生学会倾听,并让他们把这种方法用到平时的为人处世中,看能否改善人际关系,看能否交到新的朋友。三是培养学生主动倾听的能力。主动倾听,应该说是带着疑问去倾听,对方表达的内容正确与否。对方的观点和支撑有没有问题,如果同意,有没有更好更准确的表达?如果不同意,我如何表述?包括对方表达的技巧、用语、逻辑、顺序、结构、风格等全方位的审视。这在读书中叫“八面受敌”,倾听也要“八面受敌”,在听的过程中,拿起笔,在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做一个简记。这就叫带着问题倾听。

(1)倾听小故事,互相提问题。每周利用一节课十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一组,两人互讲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故事,并提出一个问题,看谁听得认真答得巧妙。

(2)听文章,后评论。可先由叙事类文章开始,老师也可由学生朗读一篇文章,在学生听完后,可进行如下训练:让学生点评朗读情况,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让学生评论其中的人物形象,甚或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法发表评论。这些训练一段后,可找一些简单的议论文,听后让学生找作者的观点、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理由是什么。文章最好是学生自己查找,这样才有兴趣参与。

(3)听新闻,后评论。每周一新闻热点,让学生轮流准备播报,在学生听完之后,发表评论,每次可找5位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观点不能重复,可以补充。

(4)组织演讲、辩论比赛。在比赛前,老师可播放一些演讲辩论视频,讲解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清楚怎样演讲,怎样辩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选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演讲或辩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刘素琴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南朗云衢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

财经类学生的双证书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渐规范,随着人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双证书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考核人才的重要条件。如何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是目前高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培养成为目前解决成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会计类毕业生就业前景展望。

以来,对于金融会计类学生来说就业形势应该是非常看好的黄金时期。因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为了适应即将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急需高素质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人员,为我国目前的金融行业补充新鲜的血液。

二、毕业生就业命中率低的问题分析。

尽管每年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高校,为毕业生举办了许多场招聘会,包括不定期和定期的招聘会。然而,许多毕业生通过参加招聘会直接与人才需求方签订就业合同的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有二:

1.高校毕业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求职行为盲目。

很多学生考入大学后就放松下来,在校的前两年正是大量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最佳时期,可是,有大部分学生随波逐流,不能好好把握大学的珍贵的学习时间,等到即将毕业时,为时已晚。实际上,高校毕业生应该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早作规划,在学习期间就应该在消化吸收学校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通过实践了解社会的需求,对于人才的要求等信息,随时根据社会的需要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2.高校毕业生对于职业技术资格证书重要性意识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成绩单上的成绩是否为优秀,更需要大批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行业现场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的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多数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甚至有些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资格证书是什么根本就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的麻木态度。

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大胆尝试新的做法,进行有益的探索。而学校义不容辞地应该充当改革的先锋。在高校中积极推行“双证制”,鼓励高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为了适应就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应该重视“双证书”培养模式,扩展财经类学生的培训空间,不单单局限在某一个具体工作流程上,而是应向综合性的专业技能训练与鉴定方向发展。对于财经类学生来说,双证书主要指毕业证和其他的社会上认可的有利于就业的其他证书。比如说,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的`会计上岗证,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会计助理和中级会计师考试,如果学校有一定的精通双语教学,且专业知识较强的人员储备的话,可以开设国际上公任的国际会计技师证书(cat)培训、国际会计师资格(acca)培训、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cima)的培训;对于金融类学生来说,剑桥的金融英语证书(fect)、金融业的“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保险业的“北美精算师”(fsa)。通过与世界接轨,使培养出的金融会计类学生在毕业时更具有竞争力,赋予毕业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建立起高校的人才储备库。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应该随时关注社会对于毕业生要求的变化,相应配备专业的人才。高校应该对于社会的变化有足够的洞察力,事先做好各学科教学岗位学术带头人、候选人的规划、招聘、培训、晋升和考核,并配以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后勤建设的全局思考及预见性的谋划,实现科学的留才、育才、用才的观念,使高校人力资源战略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同步、稳定、协调的运作。

人才储备库的建立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方式进行。立足于本学校内部在职的教师,挖掘在职教师的教学潜力,鼓励在职教师从事不熟悉领域的研究,勇于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培训课程的授课任务,鼓励他们进行本领域的创新研究,给予他们适当的带薪培训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经济鼓励和支持。对于奇缺的人才可以通过外部的人才引进方式,补充新鲜的血液。外部招聘人才,有利于高校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有利于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产生。

2.根据学生不同兴趣和能力,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

目前,高校的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有大学本科生也有专科生、高职生,还有中专生。他们的知识面及深度不同,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高等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展开。对于中专层次的财经类学生,发掘他们的自信心,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上岗证等资格证书的培训上来,并相应增加培训的时间。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必要的努力,获得好成绩,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本科生和学习自觉性很强的专科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中等难度的培训和考试,并指明他们考取后的就业前景;对于英语程度较高,且立志于更高要求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参加涉外课程的培训和考试。

3.将技能培训资格证书的获得纳入学分制。

金融会计类学校在毕业前半年都要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实战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战中提升自己。但是,很多财经类学校目前并没有将技能培训纳入学分制。将技能培训纳入学分制的优点在于:首先,可以从思想上使学生意识到技能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的不良现象,对于这种资格证书的培训更是认识不足。为了强化学生对于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将资格证书的培训与通过纳入到学分制中来。其次,可以名正言顺申请到资金等经济支持。纳入到学分制以后,学校就必须要配备专业的教师,同时,可以申请到必要的来自于国家的资金支持,从资金上保证技能培训的顺利进行。最后,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目前,学生和家长都很关注于学校的就业率,将技能培训资格证书纳入学分制,会得到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源,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4.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系统,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提供相应人才。

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是实现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政府角度讲,是指以国家发展的全局为重,与国家的发展规划相协调,达到“人尽其才”、“人得其才”的人力资源配置状态;从个人角度讲,是指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发展目标。达到这个目标,高校就业支持系统的完善是关键性因素。高校就业支持系统是通过高校及社会各方面协调努力,使高校毕业生从“待用之才”转变成“有用之才”,实现“人尽其才”的高层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系。学校的学生处与招生就业处应该保持紧密的联系,学生处应该对本校毕业生的能力有很深的了解;招生就业处也应该根据本校毕业生的素质联系用人单位,并提供可以胜任的毕业生。

四、总结。

“双证书制”是近几年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对于高等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参加培训的学生获得初级或中级程度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近几年来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尝试的新课题,其目的就是适应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抢抓机遇,使我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真正能够占有应有的份额。为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大胆地实践,将这一新事物发展起来,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从制度上、财力支持上保证它的发展并逐步完善。实践证明,推行“双证书制”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司编.就业指南[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孙祥,赵金华.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系统辨识模型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

财经类学生的双证书培养论文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非科学知识领域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培养。科学思想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科学知识结构内部的联系,形成科学观点,掌握科学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深刻、更持久、更有利。为此,笔者在总结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简单阐述了科学中涉及的几种科学思想,并就其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科学思想的内涵。

科学思想是对客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最根本的认识,是科学家们认识世界、解决科学问题的原则、方法的总和,科学思想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

1、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想。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探索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奥秘的历史。20世纪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反应动力学、合成科学等的研究都是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根据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思想进行设计和研究的。科学上的许多发现和发明,都是在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实现的。例如,由于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人们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人们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制造出了形形色色的、功能奇特的合金材料。

2、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思想。

在科学发展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不断的运动着、变化着,而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形成的这些认识升华为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思想,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有了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思想,我们就能不用僵死的观点看待事物;有了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思想,我们就能关注环境对体系的影响,关注外界条件对事物变化的影响。

3、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唯一标准的思想。

在理论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实验仍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是科学的最高法庭”已成为科学研究者的共识。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检验才能得到认可,在得到认可之前,看似完美的理论都只能是假说。

形成“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唯一标准”的科学思想,我们就能客观地看待物质世界,科学地应用科学理论解决科学问题,我们就能重视实验,认识到实验现象的观察在科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唯一标准”的科学思想,我们也就会重视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二、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策略。

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重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等策略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

1、在科学史学习中渗透科学思想教育。

我国著名科学家傅鹰说过:“科学可以给人以知识,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科学发展史中每一次发现、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是科学家智慧火花的闪烁,都闪烁着科学思想的光辉。根据科学教学的内容,选择典型的科学史料进行科学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史教育,能够让学生从科学发展历程中深刻认识和体会科学思想,认识科学思想在科学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在实验探究中渗透科学思想教育。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综观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任何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与发展、任何科学发现或发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都离不开大量的科学实验探索和验证。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以科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不但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思想。如初中科学中金属活动顺序、燃烧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等活动都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思想。

3、在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渗透科学思想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将科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面临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目前科学的研究前沿、与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使学生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结合科学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环境问题、材料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向学生介绍科学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论文

反思是指对学过的知识或经过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索和探究的行为。”他还提出了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理念,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这么说,中西方的教育家都强调学与思的统一,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

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就无法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经常是在教师提醒或分析下,才有反思意识,这就造成了思维活动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效率差。在化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反思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常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1.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要求。在反思能力培养中,这一原则极其重要,因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实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反思意义外,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渐进性原则。

与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渐加强,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并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3.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有反馈才有培养方法的改善,才有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及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思活动做出评价,在评价中促使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并据此进行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并最终形成自我反馈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元认知理论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的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因此从元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反思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行为。

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经常有许多错解题,教师在讲评时,如果把正确的解题方法演示一遍,许多学生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这些错误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来分析、反思错误之处,不仅分析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分析其他学生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稍加启发、点拨或创设问题情景。

错误解法(大多数学生):。

对于学生的这种错误解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即。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明白当br被氧化50%时,fe2+已全部被氧化,从而得出正确结果。

通过纠错,可以引发学生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化学教学中,要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形式的训练,特别是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再将问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得问题得到推广,从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行反思训练。所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问题情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这组变式题,学生必定会对它进行比较、分析,虽然阴极都是析出氢气amol,由于阳极材料的不同将使阳极的电极反应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电解消耗的水不相等。通过对这组变式题的反思,将使学生对电解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质疑,让对方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营造一种反思氛围。

例如,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和资料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阅读选学内容“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并与已学内容进行对比、反思,深刻领会在有机化学中反应条件的不同,就有可能造成产物不同,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应。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站在如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角度上,对实验原理、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法设计,让学生进行动手、思考,从现象中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铜锌原电池实验时,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上也会产生少量气泡。此时教师不应回避这一现象,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锌片上也会有少量气泡?实际上金属锌还是能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及锌片不纯产生许多微电池,也能使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质疑、反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新课程理念需要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地反思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我们大学生影像很大。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人,这不仅是社会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恪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也可意为风俗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和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道德是引导我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我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道德也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既然道德这么的重要,我们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将道德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中,坚持“八荣八耻”等荣辱观,修身律已,自觉想劳动模范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他们优秀的道德观念。重视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虽然大学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二)从我们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看,我们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社会实践非常缺乏,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容易出现思想方法脱离实际、价值观抽象等问题,以至进入社会处理问题缺乏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因此,要尽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从教育者着手,教师要有丰富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水平。这样学生才可以从老师身上不仅学到知识,还可以学到课本外的东西,这也可以是我们进入社会前学到的“社会经验”。我们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快速传播,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时社会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我相信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有非同一般的作用,也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们一方面是联系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注重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学习。“不行不为真知”。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总之,只有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知识有内涵的大学生,这要我们养成一日三省的习惯,自省自警,自珍自爱,知荣求善,知耻改过,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到以上我们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财经类学生的双证书培养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点。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根据课文材料,运用描写的方式,结合造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中的“桃林”、“土地”、“屋舍”、“桑竹”等景物进行创造性描写;然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推选出描写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参加全班交流。在整个创作和交流过程中,学生意兴盎然,情绪高涨,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由此笔者强烈感受到:根据课文中的材料,进行描写性的造句训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顺着作者的思路,运用续写的方式,推想课文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美国心理学家盖茨尔斯和杰克逊根据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更多地和发散性思维相联系的思想,设计了一套创造力测验方法,其中第四种方法就是寓言解释测验法。具体做法是,给被试者几个没有结尾的寓言,要求他们对每个寓言都作出三种不同的结尾,然后根据其结尾的数目、恰当性和独创性给分。这样的'测试,说到底,就是在测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课上,如果我们对课内外那些结尾含蓄、耐人寻味的文章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一方面,全国着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有很多成功的教例。例如在教学老舍的《小麻雀》一文过程中,于老师发现,这篇课文的结尾没有明写小麻雀的结局,而学生从上文了解小麻雀的悲惨遭遇后,感情上有所触动,对小麻雀的关心和同情促使他们很想知道小麻雀的结局如何,于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学生开展想象,顺着文路推想小麻雀的结局,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纷纷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认为小麻雀最后死了,因为它身上有伤,“头挂得更低”,而作者也“不知道怎样才好”,无法拯救它;有的认为小麻雀最终还是活下来了,因为“它确实是没有受多大的伤”,而且,原来卷成一团的身子也“长出来一些”,同时,它明白世上有侮辱损害它的坏人,也有关心同情它的好人。尽管学生对小麻雀的结局的想象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推想都有了一定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推想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有些课文,虽然原来已经有了结尾,但仍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换结尾”的训练,尤其是课文中的那些寓言故事,因为这类故事的结尾本身就具有多样性。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确实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调研中,笔者就听到这样一节课,老师在教完《愚公移山》一文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该则寓言改写结尾,并且提出,结尾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结果发现,不少学生运用看过的一些神话传说,将结尾演绎得丰富多彩。一位叫曹琳的同学这样写道:愚公和他的子孙就这样挖呀铲呀,连心如冰石的二郎神也被打动了,于是便派二郎神犬在夜间下凡,把这两座大山给吞了。()于是,一夜之间,这里就消失了两座山,变成了一片平地,不过地上还有一些小碎石,那是因为二郎神犬吞得太快而掉下来的残渣。另一位叫许力虎的同学这样写道: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路过此地,正好看见愚公在挖山,孙悟空便走过去问:“老头,你在干什么?”愚公见悟空,吓了一大跳,回转身就想逃。孙悟空拉住他,叫他不必怕。愚公只得抖抖颤颤地说:“我们在挖山。”孙悟空傻笑起来,说:“老头,你挖到何年何月才能挖平呢?”愚公像受到了什么刺激似的,突然壮着胆反驳道:“子孙是无穷的,而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唐僧下马道:“悟空,出家人慈悲为怀,你就行行善,帮这位老人家把山搬走吧。”孙悟空答应了,便使了个移山法,把山移到了别处,从此,这里畅通无阻。愚公在这里建了一座庙,里面放上了唐僧、孙悟空的塑像,庙里香火不断,人们都十分感激他们。尽管这些结尾还显得有些稚嫩,但都较好地体现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三、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力。

1.采用“改写”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位对话剧有所研究的语文老师,则采用集体改编的方式,把班上一些爱好文学的同学组织起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众人的想象,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演绎成了课本剧。剧本编出以后,老师从班上挑选学生,进行认真的排练,并在班上作了精彩的表演。排练过程中,小演员又一次次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剧情、台词和导具等方面一次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从而使演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每个学生的头脑里都有一个晶莹璀璨的世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打开通向这个世界的大门,让学生蕴藏身上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未来。而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认知不足,社会道德感情缺陷和社会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显得愈加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注重实践三条原则的指导下,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生活领域中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也将随着发生变化,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相互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必将随之转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重要群体,是青少年中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量最大,思想观念最为活跃的部分,其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其状况如何,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又尤为深远。通过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青少年社会道德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培养途径,着重探讨我国当前情况下,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社会道德能力是指道德主体在面临社会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价值观或原则处理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又是人成功地完成社会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社会道德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等。社会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特征,就是将外在的知识,包括社会道德知识、社会道德观念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经过社会道德实践再将内在道德信念转化为稳定的社会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社会道德能力培养以社会道德知识为重点,同时十分注意其他科学知识对社会道德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把社会道德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教育,从而从更高的水平上提高道德素质。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要十分注重社会道德实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分辨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深厚的道德感情、磨练顽强的道德意志、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行为。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种终身教育过程,是一种呈螺旋式上升的教育与再教育过程,是一种在不断地由社会认知一社会践行一自我反思的循环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过程。

中国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未来各项事业的重要骨干和接班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应对社会道德新挑战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需要学生理性和思维参与的过程,借助学生自己的智慧作出自主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必须着力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思维能力、社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社会道德决策能力、社会道德选择能力等,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知去对付未知,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具体社会道德问题。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面临着科技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挑战。首先是网络文化的挑战,包括信息传播方式转变形成的挑战、教育方式改变的挑战。其次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价值观冲突、价值观的困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调整。再次是知识经济的挑战,包括知识经济对教育主体的影响、对教育客体的影响、对教育介体(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影响、对教育环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的影响等。第四是对外开放的挑战,包括道德文化复杂和多元性的挑战、道德文化变动和异化性的挑战、道德文化虚浮与躁动性的挑战、道德文化世俗与实用性的挑战等。只有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培养才可能取得实际的成效。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社会道德认知的不足。这表现为认知上的自我中心观,即在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上往往只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从他人或社会位置去思考问题或处理问题的认知方式。这是导致不少大学生出现社会道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道德认知能力的缺乏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问题。2.社会道德感情的缺陷。道德感情既表现为对人的感情,也表现为对有关道德问题产生的道德焦虑。对人感情的淡薄和道德焦虑的缺失致使部份大学生发生较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3.社会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意志薄弱也是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看,对一些简单的道理他们并非不懂,但却愿意采取对个人较有利、个人感到更舒服、更痛快的方式而作出了放弃遵从道德规范的选择。比如一些学生并非蓄意影响他人的利益,更不愿损害他人的利益,但在个人的愉悦需要和特定环境的作用下,也作出了放弃遵从道德规范的选择。

(二)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缺陷产生的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道德教育影响。学校教育以智育为主,与德育分离,突出智育而忽视德育,忽视认知能力的提高;注重知的培养,忽略行的训练。2.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道德失范与讲道德吃亏的现象强烈地刺激着这一代大学生,复杂的道德环境使不少大学生产生了道德困惑,道德信念发生了动摇。某些自身道德素质不高的家长,以其不健康的言行,在子女道德素质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消极的影响。即使是道德素质较高,但忽视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的条件受到家庭具体情况限制的家庭,对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高也会形成不利的影响。3.个人成长特征的影响。今天的大学生,很多都离不开家长的呵护,性格较为脆弱、怀疑、孤独、自我封闭。这种特定的情况很容易引起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中国是一个道德文化非常深厚的国家,在培养道德能力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继承已有传统方法的同时进行创新,赋予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新的时代内容,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要确立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不是机械接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被动客体,而是作为道德活动的创造者和体现者的主体。培育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最根本的,是要确立大学生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像其他能力一样,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理知识,同时还必须引导大学生把握用价值原则来解决道德问题的方式。第三,注重实践的原则。必须从道德认知做起,教育大学生以道德意识指导道德实践,使道德实践为道德意识的升华提供丰富的养料,持续不断地将道德实践内化为人的道德意识、把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必须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一)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一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体系。发挥学校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既管课堂内外,又管校园内外,使社会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社会日益走向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班集体、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以不断地影响和引领大学生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家庭。努力唤醒父母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影响意识,帮助父母掌握道德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对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二)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机制。一是要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突出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时代性。要把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道德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有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道德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除了具备道德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新的观念、新的素质,具有网络的资源意识、技术意识、国际意识、服务意识和方法意识,能够运用新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开展道德教育。三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工作,提高对道德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使整个网络活动有章可循、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建立信息库,努力提高网上宣传教育工作的信息流量,使其内容新鲜丰富、特色鲜明。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以使学生相互交流,自我教育,邀请事业有成的教师、教授、校友或海外归来的专家谈自己的经历、体会,用动人的事迹感召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国外优秀文艺作品,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上文化活动。发挥校园网的媒体整合作用,将校报、闭路电视和户外宣传等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上,实现道德教育与多种传媒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形成网上网下联动、全员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式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积极开发和研制网络道德教育软件,形成网上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四是实现道德教学的知识教育与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紧密结合。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应以成才教育为切人点,教育大学生明确成才过程是德、识、才、学、体诸要素全面发展的过程,使大学生充分认识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五是创建道德认知教育与提高道德意志品质紧密结合的德育教学体制。在道德教育中遵循由浅人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注重不失时机地抓住随时发生的各种事件、事故开展深人浅出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道德问题,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在不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道德意志品质。

(三)强化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道德本身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人在道德认知教育中获得的“道德心灵之花”,不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结出客观的道德之果,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检验、确证、巩固和完善。社会道德能力教育要十分注重社会道德实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分辨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深厚的道德感情、磨练顽强的道德意志、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行为。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必须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道德教育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思维能力、社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社会道德决策能力、社会道德选择能力。强调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就是要“寓教于做”,在“做”中培养。要使大学生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实践,对文明道德规范反复实践,使他们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通过社会道德实践,使大学生实现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对道德文明要求由不习惯做到习惯做、由不自觉做(或被迫做)到自觉自愿去做的过程,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约束机制的过程,达到知而行之。要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感情、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自觉。要重视营造道德实践环境,注重道德行为引导,包括示范式行为引导、律令式行为引导、激励式行为引导。闭要重视创造道德实践机会,强化道德行为训练,把道德行为训练寓于学校公益活动之中、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把大学与社会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加强指导,精心组织。要有计划地安排或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深人农村、走向社会,参与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文明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加广泛和深刻地了解市场经济,认识社会发展,丰富人生成长经历,培养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是让孩子从小自信的'28个方法,您不妨试试:

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作业有道题不会做。”你在外面一时不能辅导他,告诉他具体时间:“你先自己想想,等妈妈回到家给你讲解,好吗?”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嘲笑他,换个时间再教他。不要当众指出,或者当时刻意强调。

4.孩子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该妈妈倒杯水,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奖状、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物品,并且跟他一起做。

9.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不对孩子说:“邻居家的孩子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

10.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尝试让孩子去算帐,并让他把钱交给收银员。

11.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

12.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

13.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

14.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

15.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7.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

18.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

19.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孩子今天的作业全做对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孩子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20.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道德情感是人类维系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为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道德情感在大学生道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优化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机制,阐明了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意义。

道德情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而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倾向,表现为个体品德构成中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情感定势。

大学时期,正是道德情感迅速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是大学生开始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渴望发展自身、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有着较高的自我意识能力和较强的道德需要。系统的学校教育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又使其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的感受。由此使大学生在道德情感上具有稳定性、理智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如大学生的各种道德情感像爱国主义情感、集体感、义务感、责任感、正义感等已充分发展并基本得到巩固,他们较少受具体道德情境左右,在行为上能保持坚定性、一贯性。但是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达到成熟,在心理上特别在社会性方面则还远没有成熟,因此他们在确立正确的道德情感时,往往也有些消极、不健康的道德情感。如自私、贪欲、冷漠、麻木等。而这些不健康的道德情感一旦确立,就会对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产生极大障碍,不仅危害个人。也影响社会。为此,必须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情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道德情感在大学生道德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情感是形成学生品德的重要方面,它在道德由一种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内心需求并进而转变为个人的具体行动中起着“枢纽”和“契机”的作用。没有道德情感的认可,道德要求不可能为人们内心接受,更不可能自觉自愿履行,道德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无法体现。具体说,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活动起诱发和定向作用。道德情感因其具有的动机功能而成为大学生道德活动的直接动因。正像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使人保持一腔热情去追求善,去吸收并实践那些有利于自身完善和社会发展的道德准则。而且道德情感所进发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人不顾一切、毫不犹豫地去选择情感指向的道德行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爱憎好恶之情,使人的'道德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本能的同情心、义务感和良心的呼唤往往是我们采取道德行为最强大、最直接的推动力量。

其二,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活动起固化和调节作用。道德活动是自觉自愿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力量是道德情感。外力的强迫尽管也会使人趋善避恶,但这种表里不一,动机与效果分离的行为,非但不能体现道德活动的高尚性,反而能使人变得虚伪、麻木。一旦失去外力的强制,行为者可能马上将道德律令弃之一旁。而带着热情,自愿地去履行道德义务,就会充分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精神欢愉,从而促使人们不断地在道德实践中用自己的善行来满足自己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等等。对道德现象重复出现的道德情感体验,必然强化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巩固行为的成果,最终使人们达到行为上的坚定性、一贯性。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人们都会以道义为首位。在面临道德冲突时,宁可放弃个人利益,以此换得精神的满足,实现道德的神圣性和高尚性。

其三,道德情感对大学生的道德活动起裁判和激励的作用。任何一种道德行为的完成都会收到来自社会、他人或自身对这一行为的信息反馈,即对这一行为的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尽管要以社会道德准则作为衡量尺度,但却是通过道德情感表现出来。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体验表明了人们对某一行为的不同态度。如果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对该行为产生钦佩、赞赏、满意的肯定性情感体验;如果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则对该行为产生愤恨、蔑视、谴责的否定情感。由于人们对一些道德现象往往表现出相同的态度、立场和情感反应。加之众人普遍存在的“摹仿”、“认同”的心理倾向,当某一行为公众大加称赞时,情感的力量会驱使人们去效仿这种行为,激励人们不断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活动,以此来达到自身的充实与完善。

第一,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作为对道德现象爱憎好恶的情感体验,必须依赖于所掌握的道德认识和以往的道德经验。即如康德指出的:“必须先体验到你们所谓职责的重要,道德法则的尊严,以及当事人因遵守法则之故跟里所见到的直接价值,然后才能对自己契合法则一事的意识感到满意,并在自责违反法则时感到惨痛”(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9―40页)。有所知,才能有所感;知之越深,感之越切。没有对道德法则的充分认识,不具备一定的评价、判断能力,就不可能对道德现象产生相应的态度倾向和情感体验。一个缺乏道德认识的人,面对高尚道德行为可能毫不动情,对败坏道德的现象无动于衷;也可能视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为常态而心安理得。这种人必然缺乏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终将变得冷漠、麻木。

应该说,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判断是非、善恶标准的能力。但不可否认,少数学生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的确缺乏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善恶评价能力,以丑为美,以恶为善。如在图书馆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随手撕下,甚至整书拿走,据为己有;考试时想方设法欺骗老师以达到作弊之目的;恋爱中的同学无论在教室、图书馆还是其他公共场合如此“亲密无间”,令人“目不忍睹”。种种所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者大有人在。据此,学校应该首先向学生反复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明了社会的道德准则和学校的道德要求,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讲道德体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和文明程度,不讲道德只能证明你的愚昧、无知,没有修养,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当然在给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时,教师不应仅仅照本宣科,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因为这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应该把学生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要爱憎分明,严于律己,对学生本着热情关怀、真诚信任的情感态度。以感情向学生传递道德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在讲述集体利益的行为时。从积极肯定的态度出发,使用赞赏的词句,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会给集体、个人带来的荣誉,从而产生羡慕、向往的愉快的情绪,反之,则从否定的态度出发,强烈指责、批评那些不守纪律、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使学生把这种恶劣行为与羞耻、愤慨等不愉快的情绪联结起来。这种人情人理、以情动人的道德认识教育,既向学生传授了道德知识,又使学生在反复激起的情感体验中去认可并接受这些道德认识,在潜移默化中确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最终凝聚为道德信念,学生就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应该如何”这种低层次的道德认识上,而是对道德准则的正确性真诚信服并怀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自愿并始终如一地去履行道德义务。所以,强化道德认识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

第二,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道德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它的践履性。道德的高尚性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和证实,也只有在道德活动中,才能切实体验列从事道德活动所带来的精神快乐,感受到旁观者无法感受的心灵的满足。因此,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学校应该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爱心奉献”活动。如组织“学雷锋小组”、“便民服务小组”等义务性活动,让大学生把所学知识回报社会,使大学生的道德知识在实践中巩固、深化和升华。实践证明“爱心服务”是解决当今社会人情冷漠、自私空虚等现代病的良药。现代西方许多国家为解决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冷漠、空虚、麻木不仁、失落等各种精神疾病和情感障碍,纷纷兴起“社会自助运动”,组织互助小组。开展“爱心服务”。把一些丧失生活信心、情感麻木的人组成小组去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之通过为他人服务,与他人真诚的交往,体验到社会、他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尊重,由此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并热爱人生。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心奉献”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发现、去感受人间真情。当大学生在为他人服务时,所获得的赞扬和精神的快慰,会使他从内心深处感受道德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并洗涤心灵,净化灵魂。在道德实践中,课堂上所接受的抽象道德概念被赋予浓厚的情感色彩,被注人血和肉,镶嵌进记忆的深处。

学校还可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深人贫困地区,体察国情民情,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此唤起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忧虑感和义务感,并以之作为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动力和养成节俭、朴素美德的内在动机。再如组织学生参观先进单位,访问模范人物。运用典型示范,激发大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和正义感。因为典型形象本身是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者而存在的,而且典型形象本身具有生动性和感染性,易引起大学生感情的共鸣。雷锋、张海迪、孔繁森的形象就不知感染、教育了多少人。这种“榜样的力量”,必然会唤起大学生的良好动机,使之积极地去学习、仿效典型人物的行为.由此提高并扩大自身的精神境界。广泛的道德实践活动,既强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也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提供了“用武之地”。

第三,优化学校的道德环境。大学生主要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因此,学校必须造就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学校的道德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活动起着导向、定向和矫正的作用。健康和谐的道德气氛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会促使学生道德活动的开展。使积极的道德成果得以巩固和发扬。反之,则会助长不良行为,导致恶行蔓延。因此,学校必须树立正气,抵制邪气,大张旗鼓宣扬好人好事,态度鲜明地反对不良行为,充分利用舆论的评价作用,烘托学校的道德气氛,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处处感受到道德的威力。如果学校缺乏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气氛,对不道德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不仅纵容和助长了行为者的恶习,而且也直接打击了从事道德活动的同学的热情,因他们的善行得不到学校舆论的赞赏和认可,而做坏事者却心安理得,仍我行我素,由此必然造成先进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精神不愉快。久之,就会丧失道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趋冷漠、麻木。为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宣传舆论的作用。弘扬道德威力,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大学生施加道德影响。

学校还应建立配套的奖罚措施,宣传教育、舆论谴责虽然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因不触动切身利益,少数学生仍对此不以为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到道德威力,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境育人外,还须辅以各种奖罚措施作为后盾,把道德活动与学生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对于积极从事道德活动,一贯做好事的同学,学校在大力宣传、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还需从物质上予以奖励,以此激发广大同学的更大的道德热情,而对做坏事、道德败坏的学生,则应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或行政处分,或经济罚款,让不道德学生体验到不遵守道德法则对自身造成的直接危害。真正做到奖善罚恶,不仅对行为者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影响、带动大批同学,使之择善而行。宣传舆论的力量加之行之有效的奖罚措施,相互作用,必将创造出一种健康和谐、鼓舞人进取向上的道德气氛。在这种道德环境的熏陶下,大学生们终会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习惯。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的飞快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当他们面对这些多彩的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正确引导。

计算机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电脑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手的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况且爱玩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把电脑游戏看作是应用计算机的全部,则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同时许多游戏并不适合小学生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问题,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们在接触游戏时,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真正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开发时并未考虑到小学生的天真、幼稚,其中的许多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这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是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作为游戏机。另外,一些游戏的内容要么把中国丑化,或者美化侵略战争,而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少有注意其中的是非观。这时,应当使他们分清其中的是非曲直,让其能从游戏中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有益的游戏,如《抗美援朝》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发展。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让别人在不久的将来也玩上你编的游戏,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向上的心理动机。

二、取精华,弃糟泊。

互联网的地位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它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很多家长都是看重这一点,想让其孩子在互联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用什么?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三、规范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打开、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时,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今天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金钱;今天可能只是随便弄着玩玩,搞个小的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正如不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不再乘坐汽车一样,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知识,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明事非”和“不正常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培养现代中学生的新设想论文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顽症。他们写出的作文老事件、老思想。不停的重复着前人的写作内容。我们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新颖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新眼光看待问题。

文章立意,贵在新奇。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如果按顺向思维破题,可能角度不新、立意不佳。这时不妨将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们思维的反向性上,即从现有的思路上返回来,从与他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逆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方法,常常是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产生新的观点。

社会是发展的,很多观念也都在发生变化。告诫学生应灵活多变的看待曾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对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运用辩证思维指导作文训练。

辩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辩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我们说,有些学生善于写作,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丰富和技巧的娴熟,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过说,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停留在瓶颈阶段,正是因为辩证思维能力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应当是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笔者略举几例作以说明。

1.概念阐述的片断练习。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对具体概念作辩证地解释和说明,揭示其丰富的内涵,目的在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如,如何看待“困难”、“艰苦”、“奋斗”、“奉献”等。

2.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这类训练通过矛盾的或貌似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训练学生对立统一、根据和条件、内因和外因等范畴的理解运用能力。如你对“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看法。

4.错误语段的辨析修改。学生习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去改正,可使学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5.提供范例的语段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集中表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变换话题进行仿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例如:《想和做》第1-3自然段谈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揣摩其写法写一段话,谈谈“教”与“学”的关系。

以上是片段练习,常规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训练是不可少的,这样能提高作文的新颖性。

三、运用创造性形象思维来写作。

1.夸张法。比如在写吐鲁番盆地夏季白天温度很高,光着脚在那里的山上走路,脚会被石头烫的起泡。如果引导生学在作文里将温度一夸张。学生就不难想出“火焰山”这个词了。

2.移植法。如要布置学生写一座理想的美丽校园,提示学生不妨把一些公园或其他校园的美景“移植”到一处来。这样,学生笔下的校园可能就很理想、很美丽了。

3.转嫁法。如两个人同时向一位歌唱家学习唱歌,其中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两个人的成绩高低悬殊。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转嫁到黄莺(歌唱家)、八哥(专心致志者)、乌鸦(三心二意者)身上,再加以生动的描绘,不也成了一片想象丰富的童话了吗?此外,还有时间、地点或人物的转嫁。

其实培养形象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方法。这样能提高作文的新颖性。

四、运用想象和联想使内容生动起来。

其实不光客观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属性,不同的写作主体由于经历、认识、素质、修养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有差异。比如一次我布置学生以“0”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0”这一个简单符号,有的说它像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有的说它像一口深深的枯井;有的说它像一轮红日;有的说它像妈妈滴滴的眼泪……不同的同学对“0”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导学生看问题要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看到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看到狐狸想到狡猾的人,看到月亮想到小船,看到鲜花想到少女,看到雪联想到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的高尚品质,还可联想到它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也可以联想到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罪恶还可以联想到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万木萧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学生写出新颖性的文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论文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突出以下观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使思维受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贯彻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运用漫画、精美照片,形象生动。地理学科的有些内容单纯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运用地理漫画形象生动,增添可读性和亲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问题,通过地理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兴趣,使其在讨论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他俩的对话所营造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在讨论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两个卡通人物:玲玲与贝贝,他俩经常讨论一些有趣的地理问题,比如观测北极星、东西半球的判定等。通过他俩的夸张表现来展现其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中精选了许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如“荷兰的风车”、“热带荒漠景观”、“莱茵河”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自信是学生成功的基石,分析学生自信心下降的原因,然后对症制作一副良药,成为我们教育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为自己制定目标过高,所以在考试时因为担心是否能达到而忧心重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最终考试成绩不理想。期望值过高,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学习时会浮躁粗心,不重细节,考试时还会急功近利,马虎草率。

2、偏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对自己喜欢的学科能废寝忘食,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往往懒于问津。如班里有名同学每次考试都因化学而落分,他想补化学,却收效甚微,因为他的化学基础太差。几次考试后,他对化学信心丧失殆尽。

3、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评价,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班里有名女生学习成绩优秀,却因为自己的头发长得不好而苦恼。为了让自己有一头乌黑亮泽的长发,她竟理了光头。她在班内属于老师放心,学生崇拜的学生,但却因为有那么多不懂的知识而申请晚上牺牲睡眠时间补习功课。完美是一种理想状态,苛求完美,只能导致不自信和不完美。

4、尊重需要过强。自尊心过强,会过于敏感,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忧虑重重,临大事时,不能正常发挥,更谈不上超水平发挥了。他自尊心过强,就会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中,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班上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中游,但刻苦肯干,这次考试进步了。但她他自尊心过强,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担心答错同学嘲笑而面孔发红。因为过于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她在交往中谨小慎微,缺乏与同学间的切磋与交流,知识面难免狭窄。

1、课前预习,清除学习障碍,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课前预习可以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学习事半功倍。提前看课本,遇到不懂的词语做上标志,查查字典,在课本旁边写上注释,不仅对课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而且清除掉了听课中可能出现的拦路虎。看完书后,自己再做一下课后的习题,如果能做出来,还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旦做不出,就带着疑虑、怀着好奇心听老师讲课。提倡学生在早自习时预习一下当日各科的学习内容。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成效,而且节约了复习时间,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2、及时复习,增强学习信心。复习也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学过的知识存储在大脑中,如果不及时复习,它们就会压入潜意识的仓底之中,以后要提取就很费劲,甚至发霉变味提取不出来了。而及时复习,就像晒粮食一样,可以使知识保持新鲜,这样提取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们每天的学习,形象的说就像晒粮食。当然粮食晒到一定程度时,就不用天天晒了,而是定期地晒一下就行了。新知识需要天天复习,当比较熟练时,就可以定期地(如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进行一下复习就行了。

3、降低期望,细化目标,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降低对学习的期望,制定的目标应该与自己的水平相差不多,跳一跳,摘桃子,对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我们会信心十足,动力也十足。学生还要细化学习的目标,比如记熟了一个公式,某个定理,做对了某个题目,记熟了一些单词。当完成了学习任务后,要给予自己一点激励,比如给予自己以口头表扬,告诉自己“我真棒!”学习就是由一点点收获积累而成的,自信心也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表扬中建立起来的。

4、列举优点,自我激励。许多学生缺点能列一大筐,优点却一条也列不出。自信心的.建立源于对自己的全面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避短,更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以扬长。对自己优点的认识与欣赏,是走向自信的关键一步。要求缺乏自信的学生列出自己二十条以上的优点,如勤奋、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善良。如果列不出的话,需问一问周边的同学,直到列足为止。每天默想一下自己的优点,把它们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之中,并进行自我激励。这些激励会转变成内部的力量,可以使学生信心十足。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他们有哪些优点。一名女生说他的父亲机智幽默,性格开朗。她的神情中流露出了对父亲的崇拜之情。父亲是孩子力量的源泉,我告诉他,她身e也有父亲的特点,也可以像父亲一样成功。经过优点回顾,潜能挖掘,她发现了自己优点,忧郁的脸上露出了笑脸,浑身充满了活力。

5、多个参照系与他人对比,有自己的王牌。总有人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如果拿自己的弱势面与别人的强势面进行对比,自己会寝食难安的。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包括: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语言智力、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七个维度。从智力的七个维度分析自己,看自己哪一维度做得最好,这做得最好的一维就是自己的王牌。

那位嫌头发不好的女生普通话水平在班学生中属于矫矫者,曾多次活动中担任主持,语言智力较强,是她的第一张王牌。她的篮球也十分出色,在级部篮球联赛中,她表现出色,与队友团结合作,赢得了女篮冠军的桂冠,她的身体运动智力也很棒。她还乐于助人,常常帮助同学学习数学,她的人际智力和数学智力都不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经过多维度的分析,她发现自己有多张王牌,她开始喜欢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不再对自己过分苛刻了。

6、尊重需要适度,注重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需要一般能得到满足,使学生苦恼的主要是尊重需要难以满足。他尊,即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自己注意言行,提高修养,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但是过于在乎,却没必要。美国一家电信公司对用户通话的内容进行调查,看哪个词的使用频率最高。调查结果是“我”的使用频率最高。

向弘德孜介绍了这个调查后,她哑然失笑,认识到每个人最关心的人是他自己,即使同答问题出错同学嘲笑自己,同学也很快就忘记了,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去追求呢。推荐她读了《青年心理》,卜几篇处世文章,如“独一无二的性格”。通过看与自己烦恼相似的同学的故事,她获得了心灵的启迪。注重自我的充实,做一个有个性、有内涵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尊重的需要就不会再让她困扰。当一个人沉浸在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之中时,她是自信的,也是快乐的。

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生;道德;培养策略。

【论文摘要】现代索质教育日益强调学生的道德的培养,本文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就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它属于人们的世界观。而未成年人则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了把他们培养成现代化建设的接办人,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道德问题的提出。

(一)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一直停留在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之下,往往重视成绩,忽视德育教育。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机械的教育教学,极大的伤害了学生人格的丰富性。同时,在师长们过度地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又缺乏对真正的学习与生活意义的理解,滋长着各种“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

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发展机遇和共同发展的可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观念、方法和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能够去运用和适应。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

(二)让学生学会做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让学生学会做人的策略。

根据本人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以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关键是要做到,树立两个意识、培养两种精神。

(一)在诚实守信的规范要求下,开设各种活动,逐步。

使学生树立爱的意识和合作意识班主任应对学生输以爱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情感教育、心志教育。爱父母、爱家庭、爱师长、爱祖国。比如对于爱情班主任可以告诉他们爱情是人类独具的、最美好的情感,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才是对所爱人的最好的交代,再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当然也收获了最珍贵的情感。

爱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合作与爱相辅相成。因此,在培养学生爱的意识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工作中我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实践:首先,以创建优秀集体为目标。因为优秀集体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会共处,从严格意义上讲,爱与合作相伴成长。帮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和学会为别人着想,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口号,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三(2)班连续被评为校“管理示范班”,本学期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而优秀班集体形成,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善于合作的价值和快感。其次,创设多样的活动场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社会实践的争优活动。要求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共同承担相应的任务,组织一次活动,有人负责策划,有人负责节目编排,有人负责环境布置,也有人负责宣传和邀请嘉宾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具有“自信”、“自律”的精神,这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培养学生的专长。

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专长,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2、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与鼓励。

上边已经谈到了这一点,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的评价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重要来源,如果你在写素质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这样的事情尤其在高三的这一年当中会体现的相当突出,比如我所教过的一个叫穆小蕊的学生,她在应届的时候高考就是因为缺乏信心才导致了仅仅考了440分,而在复课的时候我们专门的针对信心进行调节结果高考上了重点达到了560分。

发挥“内因”的作用,使学生达到行为的自律。当然说自律是与自主密切相连的。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整体修养,关键在于发挥“内因”作用,而强化以白控为目标,达到行为自律。真正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稳步向前发展的道德观和世界观。自省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行为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各种素质发展有了一个自我评价和反思的积极要求,通过学校的道德品质考核和班级的行为规范量化考核记载,建立学生的自评考核制度,这样不断自省内察在行为自律的导向上是积极有效的。从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人手,使学生学会自控,以达到身心修养的成熟。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有着事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策略,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中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点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美术教学现状,从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有关美术兴趣培养及教学创新的重要论述入手,强调美术课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注重评价过程并以表扬为主的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美术创新教学经验,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和推广性。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真挚坦诚的亲友感情,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现在的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是金口玉言,不应高高在上。而应该作为学生的知识偶像,更要作为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人格的楷模。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在战场上非常实用,在教育上也很有启示,教师只有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学生,才能成功地进行教育。学生需要理解,有了理解,学习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主动学习、发现、创造,才能在晴朗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兴趣。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我经常收集、制作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具对学生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收集教具一般指收集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开阔学生视野。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另一种教具形式———自制教具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虽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利用多媒体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历史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自由天空下翱翔。将审美教育蕴含在“弹指”之间。

(二)赋予情感色彩,创设教学情境。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术课教学设计应从内容出发,根据现有条件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则使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赋予学习内容感情色彩,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比如,美术课《面具制作》中,教师一进入课堂就放出一段京剧录像,渲染气氛,并给予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告诉学生京剧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就是京剧脸谱。再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再展示各种脸谱并介绍:红脸象征忠正刚烈之人,黑脸象征正直爽快的人,白脸象征奸诈邪恶的人,绿脸象征暴躁蛮横的人,金银脸象征神仙、佛祖、精灵、妖怪……最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京剧人物,则学生的兴趣就有了。

(三)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机会,遇到难题,不敢与他人研究,不敢寻根问底。久而久之,兴趣在规矩中悄然逝去,创造性不知如何体现。无论形式与结果都是一池死水。针对这一现状,我是这样做的:打破以往座位固定情景;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学生可以调动座位。具体做法:课堂上先安排好下节课预习任务。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以三至五人为宜。自己分工,集体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证明,作品不是“磨”出来的。分工、合作的创作形式会给学生带来更多收获,会给教学带来一丝惊喜。更有味的.是,它也给我带来了这样可爱的问题:“老师,美术课能不能多上会儿?”

三、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学习兴趣。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当今教育和谐发展的动力。从事美术教学更要注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培养,以获得一种对自己而言新颖的经验。

(一)端正评价态度,增强学习兴趣。曾经有个学生非常委屈地向我倾诉:“老师,你给我的作业批了优秀,可我妈说我画得一点也不像,苹果画大了,梨子画小了,香蕉像干柴……”我们不评价这位家长的观点是否客观公正,这样一种态度足以打倒孩子,从此以后,孩子可能再也不会让你看他的画。难道只有像照片一样清清楚楚、整整齐齐才是好画?而那些用笔豪放、造型夸张的作品就不好了吗?消极的评价态度和简单的评价标准是现行教育存在的大问题。长期接受这种评价的孩子,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二)制定合理机制,获得学生信赖。不管学生的作品完成到什么程度,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态度表示赞赏,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尽量做出科学、合理、积极的评价。这样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做人、处事要公正、公平。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首先学生自评,再学生之间互评,然后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努力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四、小结。

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必修艺术课程。文章总结出美术创新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推广性,强调美术课应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尹少淳,等.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

《新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每次把学生的小。

作文。

收上来,我总是认真阅读,只要有闪光点,就用红笔勾圈。并在旁边写上鼓励赞赏的批语,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语气词,一个正确的标点符号,一个优美的词语,都及时给予肯定,如奖励一朵闪光的五角星,一朵温馨的小花,从中让学生品尝写话带来的成功喜悦。对于认真的学生,还要给他们扣上“你真棒”“棒极了”的小戳。每次小笔头发下来时,学生都很期待,有的学生还会认真地数一数,看看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戳。对于特别优秀的文章,利用多媒体展台,把学生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看着学生喜滋滋的表情,相信他们正享受着习作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孕育着写作的激情。

低年级教材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图画,给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也给了学生充分表达的平台。还有多媒体。

课件。

上的图画更加精美,看图说话时,学生乐于说,抢着说。“我看到了瀑布。”“图上画了山峰。”“我还看到了诗人李白。”……在这样说的基础上,我鼓励孩子们用“瀑布、山峰、诗人”等词语“学说一句话”,把“图上、我“这样的词去掉。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学生在悄悄地说。一会儿,一句句富有童真童趣的佳句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瀑布从山顶流了下来,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真有趣呀!“高高的山峰上,到处绿油油的,真美丽呀!”大诗人李白站在一块巨石上,正望着远方……”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我就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配画,学生边写边画,写话也成了件乐事,而看着学生创作的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插图,我觉得为他们批改作文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学习古诗时,在弄懂了诗意之后,鼓励孩子们为古诗配插图,同时写自己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象,一首首古诗被孩子们改编成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小文章。

语文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贴近儿童的生活,我便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写的情境。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时,除了运用连词成段这一训练模式外,我还采用了仿写的形式。在学习《水乡歌》时,学生这样写道:“承德什么多?山多。棒槌山、天桥山、罗汉山、双塔山、奇山怪石真有趣。承德什么多?树多。千棵松,万棵柏,大树一棵又一棵,绿遍山原绿满坡。”这样的写作训练扎实有效,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提高更快。

我除了凭借教材,还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如随着四季的更换,写出生机勃勃、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白雪皑皑的四季景色;又如各种节日的度过也是写话的资源,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在“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点什么、春节有趣吗?有趣的亲子活动等,让学生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叶画,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多种多样的写话内容,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低年级进行写作启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基础工程,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扎扎实实的训练,能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实话、心里话。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