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精选14篇)

时间:2023-11-30 08:19:34 作者:ZS文王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以便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x%。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同志和调研组分别赴广东、浙江、海南、贵州、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各地各部门坚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到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的阶段性目标,下功夫推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坚持党管农村,加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意见和阶段性规划,成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广东省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头雁”工程,撤换调整不称职、不胜任村党支部书记498人,派驻在岗第一书记3696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河南省高质量推进农村“两委”换届,实现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占比40.3%,积极推广村级重大事项支部提议、“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并通过设立村级监督委员会,健全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实现农村重大问题由农民自己决定,推动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

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各地坚持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河南省持续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97万亩,粮食产能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安徽省加快“两区”划定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广东省设立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山西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培育杂粮、畜牧、蔬菜、果业、中药材、酿造等特色农业产业。湖北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8300亿元,同比增长8.9%。海南省、浙江省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切入点,积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海南省依托热带农业资源和农耕文化,推进61家“共享农庄”试点建设,浙江省建成单个产值10亿元以上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55个,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坚持汇集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各地坚持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安徽省、山西省实施乡村本土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目前山西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1.22万人。广东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目前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805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湖北省、江西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湖北省推动实施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20以来已带动3.1万名各类人才回乡创业,江西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的4.7万名大学生中有37.1%成为村“两委”干部,42.5%在农村创新创业。贵州省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技人员下乡村基层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目前在基层服务的农技人员有18994人,累计培训农技人员10万人次,培训农民222万人次。

坚持文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繁荣。各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贵州省按照县有图书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要求,推动构建乡村文化网络体系,年以来先后为71个乡镇1000个贫困村和142个数字文化驿站配置了公共数字设备。湖北省投入资金200亿元,新建改建市县文化场馆150个,建设乡村基层文化广场1万个,不断推动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广东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新模式,2018年省财政投入“戏曲进乡村”专项经费705万元,到基层演出1278场,有效增强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河南省大力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运动,建立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制度的村占比超过90%,有效改善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各地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广东省按每村1000万元的标准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海南省实施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垃圾清扫保洁体系、收集转运体系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其中琼中县率先推动了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ppp模式。江西省积极推动实施“厕所革命”,为73.5%的农户配备了冲水式卫生厕所。贵州省启动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推动解决了生态功能区内人工商品林处置难、收益难的现实问题,实现了社会得绿和林农得利双赢。浙江省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现2.7万个村庄整治全覆盖,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养生养老等新产业,目前乡村文旅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53亿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乡村民生保障水平。各地紧紧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河南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行政村通自来水率达到85%,在41.3%的行政村建立了幼儿园,实现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百分之百全覆盖。广东省2018年投入教育经费338.4亿元,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度,将农村子女参加义务教育、入读高中(含中职)和大专院校的生活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湖北省累计建设乡村公路3.8万公里,农村低保标准达到5194元,特困救助供养标准达到9265元。海南省将贫困人口大病起付线由8000元降低至4000元,对11种大病开展专项救治,将25种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提高至80%。浙江省已全面消除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全国省区最小。

坚持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扶持政策。各地着眼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要素市场配置。河南省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2018年累计投入1299.4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海南省在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的同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7亿元用于乡村振兴。贵州省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截至2018年6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万亿元,农业保险向13.5万户农户支付赔款1.71亿元。广东省推动完善用地保障政策,预留7.5万亩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支持乡村振兴,将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资金全部用于乡村振兴,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实施乡村小型工程,推动实现农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安徽省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承包地确权面积8057.1万亩、确权农户1215.9万户。

二、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各地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取得初步成效,但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短板。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增大,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仍有2个地级市、21个县的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民收入仅相当于珠三角地区的66%、73%、67%,截至底仍有59.5万相对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1.52%;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的2.58:1缩小到20的2.31:1,但绝对差额却从8063元扩大到18077元;贵州省尽管农民收入连年保持较快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仍达到3.28:1。农村地区发展普遍滞后。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其中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突出短板,目前安徽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到50%,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乡镇不到50%;广东省尚有70%的自然村没有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是面临的突出问题,乡村基本办学条件较差,教师编制存在结构性矛盾,且待遇较低,面临着资源不足和普惠性不够双重矛盾;村级医疗卫生室尚未实现全覆盖,医疗设施设备不足,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山西省剩余贫困人口中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占比43.1%,大病、慢病和残疾群体占比31.6%;江西省瑞金市年实现脱贫摘帽,已将到20的省级和赣州市级财政奖扶资金用完,巩固提升完全依靠本级财政统筹,困难较大;不少地区客观存在着贫与非贫在帮扶政策上的“悬崖效应”。

乡村要素投入和部门协调推进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乡村振兴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一些地区一些年份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法定要求没有落实。乡村振兴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土地出让金、政府债务资金等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较低,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乡村公益性设施用地紧张,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农业设施用地建设标准低、审批手续繁杂,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要的配套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审批难度较大。激励引领规划、科技、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政策尚不完善,特别是熟悉农村、了解农业的乡村规划人才缺乏,农房建设无序,有新房无新村,规划脱离实际,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缺乏法治保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仅在试点地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缺乏上位法支持,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一些地方制定的乡村振兴政策文件较为原则,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财政、发改、住建、环保、农林等部门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协调,条块项目和资金需要进一步整合。

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一些地方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够,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陈旧,干部拍板多、农民声音少,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不够。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成为制约农民发挥主战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安徽省共认定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58万人,仅占农村常住人口的5.4%,河南省农学专业学生数量从20年前的6%下降到目前的1.7%。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经营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一些村既没有村集体企业,也没有集体积累资金,河南省2017年无经营收入的村有34288个,占总量的74.5%。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能力、有热情的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农户能力有待提升。

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仍需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问题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普遍数量不足,且服务缺乏针对性,缺少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科技支撑,目前广东省农业科技投入占总量的比重不到1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50%。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多数停留在初级加工状态,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认证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仓储、冷链、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较为缺乏,农村地区物流经营成本高,影响农村电商发展。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统筹规划不够,个别地方一哄而上、可持续性较差、同质化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心化”现象普遍,河南省部分县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达到75%以上,乡村“熟人社会”的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逐步发生变化,“散”的特征更加明显,客观上造成乡村治理难度加大。一些地方行政村所辖自然村较多,存在着“治权”与“产权”脱节现象,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自然村即村民小组所有,但自然村有资产却缺乏自治组织,个别的还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行政村有自治组织却没有集体资产,难以有效实施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农村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一些地方将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精力、资源、项目集中投向核心村,对自然村的整治建设重视不够,行政村与自然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基层普遍认为村民委员会三年一届时间较短,一些村干部“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着换”,不利于持续稳定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乡镇一级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仍待优化,事权和财力不匹配,如何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仍需下功夫。

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农业生态功能恢复和建设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发展农业生产仍是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方式,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尽管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前期使用基数大,施用总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减量行动成效不够明显,一些经营者回收农药包装和施用废弃物不力,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废水灌溉、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倾倒、堆放和填埋、地膜残留、设施农业发展不规范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不少地方的耕地和地下水污染,对农村生态安全造成隐患。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完善,一些村庄处于生态保护禁限制开发区,付出的机会成本较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

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抓好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7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是201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0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1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1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x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x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x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镇农技站、x公司、x合作社、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1820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x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x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x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x村;精心组织“红色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x镇x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x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30%。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x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龙泉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x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x个贫困村、x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现以xx市xx区xx镇为例,剖析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农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农业产业的支撑,那将是空中楼阁。农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也保障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xx在xx是农业大镇更是农业发展的重镇,有较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如xx食品公司、xx家居公司、xx食品公司等,部分三产也为农业销售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如富春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勤旺生态农业公司等。

2.充分认识当前的短板和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偏低。xx镇缺乏全方位的立体农业项目,高科技农业项目不多,农业加工型企业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空间利用率不高、产出偏少。如:xx农场的猕猴桃基地,虽有xx特供企业仓库冠名,也开发了猕猴桃酒、猕猴桃干等系列产品,但始终用原始的方法进行销售和加工,不仅产量低,也无法拓展产业链,套养的畜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养殖,仅够附近销售,没有更多的办法拓展市场。二是转型升级速度偏慢。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能级较低、重点不够突出,难以支撑经济发展,带动增长的效应不明显,特别是水果支柱产业xx桃产品,xx村种植的桃树生命周期已到晚期,花期、果期均严重影响桃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更新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村民危机意识不强,桃产业已相当危险。同样的还有xx密梨、xx杨梅等。三是防疫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农业企业防疫意识不强,特别在养殖业中,对疫情防控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导致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带来的损失较大。四是要素保障意识缺乏。缺乏合法用地的理念,部分大户急于求成,在用地保障方面缺乏意识,为减少审批程序、节约资金,擅自动工投产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查实,整改被动,损失不小。五是美丽经济的理念不够深入,村级组织的服务意识、引入意识不强,镇级组织的几个农事活动虽然成功,但缺乏留住客商的资源和条件,仅仅赢得了面上的热闹。

3.积极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

(1)抢抓农业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积极的农业项目财政补助政策,省、市、区都相继出台政策,在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在乡村建设、产业扶持、农民增收上推出了许多实质性举措。

(2)抢抓区域融合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xx区不断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xx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转移、农业园区合作等新机制,积极推动新四区和三县(市)进一步融入主城区,打造区域一体化格局。要根据不同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一村一重点,推出一项有较大优势的农产品,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示范区。要主动出击,做好主城区溢出农业产业的承接,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3)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新机遇。

十九大已明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调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多规在空间布局上的合一性。为此,作为空间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层政府,要牢牢抓住规划修编的机遇,充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城乡建设空间、农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的必要支撑。

(4)抢抓本地已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各种优势和机遇。

年底,随着xx快速路、xx复线的开通,xx与xx城区乃至xx主城区将实现零距离融合,加上xx已腾挪出的空间资源、天生丽质的山水环境优势、团结向上的干部队伍优势,将会为xx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5)深入理解用美丽经济提升乡村振兴的理念。

一要坚持与周边乡镇发展一体化,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精品线路的延伸,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联动产业,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推动美丽资源保护、美丽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促进区域产业抱团发展。二要加快美丽资源效益化,秉持“既要好看更要好用”的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美丽资源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引导全镇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特别是要利用好美丽乡村、三改一拆的政策,综合利用拆整结合,整合农村各种闲置资源,向生态环境、特色文化、文明乡风要效益,加快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三要花力气做好“外引”文章。要突出“大好高”项目招引。要主动利用乡贤会、招商组等,加大招商环境打造,点对点地进行项目合作;要积极推动上山村“xx”观光旅游项目再开发,加快xx村xx生态果蔬乐园的群众化推广建设。

4.如何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1)要做好要素保障。

聚焦空间要素制约,科学推动新增建设用地,保障农业项目发展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合理规划项目,让立体农业全面发展;加大闲置用地盘活力度,充分保障创新型农业产业空间。要逐步扩大农业空间,适度推广农旅结合项目,配套餐饮、民宿、垂钓(娱乐)等娱乐设施,积极响应政府“xx农夫乐园”和“美丽经济产业园”的号召,让各方游客来到xx的“十里花果”线有地方吃、有地方玩、有地方住。同时,要加强和有关部门对接降低民宿项目准入制度,尽量多引进一些中高端民宿业;加快农合联的建设和发展,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优化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投放效果,加大对农业产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全镇农业项目提供较好的资金保障和风险保障。

(2)要有开展优质服务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一定要有专业知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有刻苦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优质服务是促进发展的第一要件,没有一流的服务,就不会有一流的乡村振兴成效。各级各类干部都要有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发展谋前程的初心,勇敢担当起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强的责任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近年来,花山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切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抓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花山区司法局紧紧围绕“法律进乡村”,在全区组织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村居两委换届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扫黑除恶等相关工作的需要,重点宣传了村(居)民委员会选举章程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关政策和“七五”普法知识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80余场次、赠送法律书籍30000余册,开展法治讲座100余场次。

抓乡村阵地建设。各乡镇、街道建立和完善乡村阵地建设,设立村民法治学校,定期开展普法讲座,建立法律书屋,为农民提供法律专业知识学习途径,设立法制宣传栏,及时更新宣传内容,满足农民日常法律知识需求。建立农村法律服务微信群,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村民汇集到一个微信群中,通过“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模式,解答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疑惑。定期协调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把普法阵地建到农民家门口,打通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

抓乡村普法骨干培训。各司法所要求各村开展对村支“两委”班子的法律法规政策培训。重点加强与农村生产生活、民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尤其是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骨干依法管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抓法律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尤其在涉及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全面促进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同时在全区各村实行“律师进社区”工作,确保一村有一名专职律师,为村委会及村民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

抓法律保障。在涉及农村邻里纠纷、打架斗殴、农民工劳动争议等案件纠纷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调解组织的作用,对符合法律援助案件的农民简化程序和手续,优先受理农民维权案件,积极开辟农民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抓法治创建。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推进基层乡村民主法治建设。督促各村严格执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建立相应的民主制度和规范,坚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要求为标准,扎实工作,深入、持久地推进各村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村水平。目前全区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塘西街道团结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分别为塘西街道团结村及同意村,霍里街道苏李村及双板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xxx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xxx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xxx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xxx、xxxx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xxx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xxx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xxx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x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一是201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x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x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一麻袋、尚农、大侠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连壁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连壁村;精心组织“红色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精神,_月__日,年轻干部班第四学习小组_人,赴__镇坳上村、__村、__村进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概况。

__镇地处边陲,富河下游南岸,东往、西接城关、南临、北靠,与__省__市五个乡镇接壤,属省际边界“口子镇”、东大门。__省道、铁路、__高速、__高速(在建)穿境而过,“高铁”专线站建成运营。是一个交通发达、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的农业大镇。全镇版图面积__平方公里,下辖__个村,总人口_万人,拥有耕地__亩、山场__亩、水面__亩。是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农业大镇,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酒厂白酒生产基地。

__镇坳上村、__村及__村,都是__镇的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初期因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匮乏导致集体经济落后,且因居民外迁比重较高,造成农村无人劳作,发展资源大量浪费,因病、因残等多种致贫原因导致整个村贫困,但在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在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的带动下,这些村已经分别整村脱贫出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产业精准脱贫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总体要求。

__镇的当前的总体布局是以“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活镇、商贸富镇”为总目标,以做大做强酒业和畅和竹业园区为着力点,精心打造新老两街品味,加快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进镇域产业升级、空间优化、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产城发展集约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镇,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2万人,城镇化率达36%,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城镇功能配套明显增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态宜居、产城融合、享誉世界的劲酒之城、旅游之乡。

三、主要发现。

调研过程中,通过与镇村相关领导的座谈以及实地走访查看,自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__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结合实际,全面规划了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秀美和谐新。

1、党建引领:坚持党建第一政绩,促进组织振兴。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派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村当支部书记。创新抓好“党建引领、活力村庄”试点工作,以榜样力量激发党员干部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情。规范村庄理事会建设,支持和保障理事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开展自治活动,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维护村庄稳定、促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构建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2、产业发展:始终把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突破口,继续着力打造“三个产业示范带”,打造中药材基地“示范带”,大力发展以腊米为主导,多种类中药材种植结合,实现长短结合,长久收益,围绕腊米做好“文章”,腊米作为__镇的传统种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技术,且经市场调研,近期市场行情较为稳定,所以下一步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确保到达到2万亩规模;同时计划发展腊米种苗培育基地,成立培训中心,实现统防统治,推动发展腊米深加工,真正做到规模化,品牌化,把腊米打造成为__镇的地理性标志品牌;打造旅游产业“示范带”,依托工业旅游,石佛泉洞、石田古驿等旅游景点资源,借助交通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结合“腊米”名片,真正把__镇打造成为“有氧健康特色小镇”;打造工业企业“示范带”,就是以酒厂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建成有机肥厂,依托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3、生态环境:坚持生态第一位置,促进环境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挺在最优先的位置上。按照“整洁是基础、美丽是特色、和谐是根本、宜居是目的”的要求,大力实施“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工程。加大绿色保护力度,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占道路问题。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鸟语花香、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4、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摆在压倒性位置,稳扎稳打,做足绣花功夫,确保群众高质量脱贫。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投入,把修路、电网改造、绿化美化、公益设施、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等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汽的目标,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感受到党和政府释放出的民生“温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四、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分析该镇在发展振兴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加快提升,城市人口比例从1960年的33%上升到20的54%,城镇化率从的36%攀升至年的57.4%。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提升,带来的是农村人口的锐减。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城市定居。农村更多是“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组成的“空壳村”,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乡村人口结构,农村活力越来越小。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归根结底需要人、需要更多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和更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复合型人才和“工匠”型的专业人才。农村是否有活力,核心是人,关键看人才。但现实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不能回乡。以村干部为例,现在村干部待遇低,村里工作任务繁重,学历高、能力强、素质好的年轻人不愿回来当村干部,村级组织存在后备干部不足、无人愿干的尴尬局面。如何吸引人才回流是当前应该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

2、产业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基底有多牢固、有多厚实,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大厦能有多高、能有多宏伟。这也是为什么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把产业兴旺摆在第一位。就目前__镇农村产业而言,旅游产业、特色种养产业等等,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层次较低,三产融合做得不够。比如,__镇__村的土地虽说有1300多亩,但其中800多亩都是山地,在种养产业用地方面受到制约,在种植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适合山地种养的品种。另外在全镇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吴茱萸、金丝皇菊、丹参、知母等种植产业,后期必须要有配套的深加工项目,真正做到三产融合,否则仅靠售卖这些种养产品,要实现乡村振兴,远远不够。

3、土地与规划问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对中国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大量的土地闲置或流转,土地没有发挥最大化价值。就大多数乡村而言,农民依靠的更多是土地,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将是乡村振兴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村庄规划跟不上,功能布局不优化,村庄无序建设,土地粗放利用,村庄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没有特色韵味,让人记不住乡愁。

4、资金问题。镇村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线,但实际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就__镇而言,财政增长渠道窄,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致使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困难。同时,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比如,村干部的工资,财政只保障一半,其余部分靠村集体自筹,此外村庄保洁、路灯电费等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也没有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范围。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对经济发展思考不多,项目建设几乎空白,造成很多村集体支出压力大。

5、公共服务问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极为匮乏,优势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公共服务往上集中,农民被迫进城。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幸福富裕的美好生活。农民的衣食住行上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不解决好,乡村振兴就谈不上有质量。

6、环境问题。生态宜居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虽然__镇的交通区位在全县优越,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然资源也比较优裕。但该镇也由于道路交通便捷,大型货车车流量很大,噪音污染、粉尘污染等问题持续存在,同时由于该镇村落距离较远,部分村都在山林脚下,生活垃圾污染在该镇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些污染问题不解决好,生态宜居就是空话。

五、对策与建议。

(一)让产业旺起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居第一位。不过,目前__镇的现状是产业有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当前要快速地把资源变资金,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现代农业、“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让产业快速旺起来,主要发展万亩腊米,万头藏香猪,万亩油菜,万亩果园、茶园、苎麻园,及200万棒食用菌基地。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品一特,一特一优”,保证有劳动力的农民有业就。

(二)让乡愁浓起来。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乡村的模样不尽相同,可以是幸福生活的家园,也可以是休闲旅游的乐园。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是全面提升农村环境、产业、文化、管理、服务,实现净化、绿化、文化、亮化,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城乡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1、让基础设施硬起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是简单地按“村庄建设”或者“新房建设”,而是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既要美化农村环境,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现在的农村现状还存在着资金短缺,建设缓慢的问题,农村垃圾污水建设和运行管护相对滞后问题。所以文明乡村建设需要足够的耐心,需要坚持不懈地完善地方的基础设施,要让基础设施硬起来,能足够支撑美丽的乡村发展。

2、让公共服务体系全起来。(1)要想乡村振兴,就要缩小城乡差距,要完善乡村的医疗卫生,能使全职医生培养得起来,留得住,实现得了,必须建设健全的医疗体系,提高全职医生的待遇,提升医疗水平。保证乡村的农民都能享受全职医生医疗服务,乡村的慢性病也能得到医疗的保障。(2)缩小城乡差距,要扩大镇区的基础教育,彻底解决大校制、大班制。要储备优秀的师资力量,优化教育环境,倡导师德德风,尊师重教,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的教育,孩子是未来,也是希望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先。(3)充分体现交通优势。想致富,先修路,农村兴,交通便。希望村里老百姓也能享受公交带来的便捷,而不再是“村村通”。(4)以镇区为单位增加养老投入。乡村振兴,老有所养,特别是乡村的现状,孩子们为了谋生,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问题也是乡村的大问题,也是社会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要加大养老机构的硬件建设和力量配备,队伍建设,让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3、让环境美起来。让山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天蓝起来,让地肥起来,让村庄美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领头雁作用,让党员的身影自然地活跃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发挥老百姓的主体作用,大家的事大家办,制定可行的乡规民约;发挥村庄理事会的理事作用,把一些急需解决和难解决的问题,发展问题,让理事会成员主动作为,主动谋划,主动实施,使各项事宜快速推进。

4、让农耕文化传起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并不是要摧毁旧的农耕文明,要以改造为主,以新建为辅,突出农味、土味、原生态味,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农耕文明的国家,农耕文化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对古老建筑、古树名木,尽量不改变地形地貌、道路水系,不破坏植被,突出农味、土味、原生态味,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1)鼓励更多乡土文化资源进村。依托文化礼堂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民新的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充足,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丰富,要经常送戏下乡,为乡村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2)把乡土文化传承下去,留住乡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深入挖掘、继承泥土里酝酿的独有文化,增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信心,广袤的农村大地培育出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车灯、手工油面、鱼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传承和发展双赢,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3)易风易俗过出生活新滋味。坚持用百姓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成为乡风主流,把老百姓身边的好故事、好榜样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让新风尚在广阔乡村生根发芽。

(三)让农民富起来。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那么该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呢?一是让农民的脑袋富起来;二是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三是让集体经济壮起来。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乡村振兴,既要立足于富农户,又要立足于壮集体。

(四)让人才动起来。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亲的人更有信心,让愿意返乡创业的能人更有决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分管主任带领下,分别深入到xx、xx、xx、xx、xx等镇街,对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又组织召开了县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政府及其相关工作部门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研究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落实,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由县发改委牵头,已编制出台《xx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xx—2022年)》。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按照调整完善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四五”土地整治规划,强化城乡统筹规划,推进镇村布局规划优化,积极做好与现代化农业、城乡融合、特色小镇、美丽田园乡村、农村产权等规划的衔接工作。经过县域协调、镇村酝酿统筹,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了xx镇的xx村、xx村、xx村作为试点村庄开展我县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xx镇和xx镇分别被确定为全国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试点工作,xx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已列入部级名录,省级首批补助资金近xx亿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已完成造林xx亩,农田林网xx万亩,四旁植树xx万株、森林抚育xx万亩,另有xx绿美村庄建设正在快速进行。全域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为建设“颜值”与“内涵”并重的美丽xx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充分发挥我县“农”字招牌作用、积极挖掘“特”字带动潜力、不断打造“商”字专属品牌。坚持高质量发展,构建了生态虾稻、高效园艺和休闲农业、数字农业“2+2”农业主导产业结构。全县虾稻共生总面积达xx万亩,高效园艺种植面积xx万亩,xx镇xx村获批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xx镇xx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县xx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建成xx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xx万亩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旅融合工作,并在全县科学发展目标考核加分中予以体现。编制了《xx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坚持以“3221”品牌创建为目标,以“一南一北”两个区域为重点,推动乡村旅游建设。xx社区、xx村、xx社区创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聘任旅游发展顾问,建立旅游专家智库;实施“牛师傅耕耘计划”,聘请高校、第三方专家团队作为“牛师傅”,指导我县乡村旅游区建设和发展。xx镇共整治土地xx万余亩,用于发展农旅融合项目,并出台支持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相关政策;xx镇xx村与县平台公司共同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后,高标准打造田园综合体。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原有已建成xx个美丽宜居乡村的基础上,再打造xx个左右的美丽宜居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xx%以上。实施县域污水一体化工程,目前xx、xx污水处理厂以及xx、xx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建设完成。合计建设污水管网超xx公里。xx水处理厂xx万吨/日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配套污水管网已经完成约xx公里,计划xx月底前建成并通水运行。

截止xxxx年底已有xx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xx%,自然村覆盖率达到xx%,农户覆盖率达xx%。xxxx年拟新建xx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污水管网xx公里,预计投入xx万元,覆盖新的行政村xx个,项目建成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xx%。xxxx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xxxx和xxxx,目前这xx条黑臭水体已基本完成治理工作。xx县xxxx年计划建设农村生态河道xx条,涉及xx、xx等镇街,整治长度xx公里,计划投资xx万元。xxxx年实施xx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投资xx万元,涉及xx镇xx村、xx村。小流域面积共计xx平方公里,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xx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目标完成率达xx%。健全三级河长制体系,县委书记,县长为盱眙县总河长,县委、县政府xx位领导分别担任全县xx条(个)重要河湖河长,全县镇(街道)河长xx名、村级河长xx名。

按照“进城、入镇、留村”原则,坚持把危房户、砖泥房户、丘陵高岗饮用水困难户和“三道两区”周边矮旧房户作为优先改善对象。对四类重点对象户,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通过危房改造、政府托底安置等方式改善其住房条件。根据镇村布局规划,建设xx镇xx小区、xx社区等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对规划发展村庄进行新建翻建或改造提升,用于搬迁群众“留村”安置。xx年来共改善农户xx余户,xx个农房改善项目竣工交付。

常态化在冬至、除夕、中元节、清明节等重要祭祀期间,引导群众摒弃焚烧冥币等祭扫陋习,倡导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对占用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和未经批准建设的xx家公益性公墓发出停止运营、停止扩建、停止销售的通知;拆除超大超豪华墓xx座、停建超大超豪华墓xx座、改造超大超豪华墓xx座、整治xx座散葬坟墓。全县所有农村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均达到xx平米以上标准,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有“四室七个一”,借助良好的硬件设施,举办文化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普讲座,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农村和谐社区达标率达xx%。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xx万元,对全县xx个敬老院的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达到了“三有三能六达标”要求,完成xx镇和xx镇敬老院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双提升工作试点,积极推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工作有序开展。

我县建成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三馆以及镇街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县xx个镇街设有综合文化站,xx个村(社区)设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施全覆盖。今年,根据民生实事要求新建xx个公益放映厅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镇(街)以“一乡一特”为要求,精心组织文艺演出、农民运动会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定期开展文体活动、骨干培训,鼓励引导业余文艺团队节目出新。

依托“法律七进”,共开展反邪教、反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活动xx余场,共发放宣传资料xx余份,解答群众疑惑xx余条。开展xx场“百场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结合各村实际,多点多面多形式打造了一批别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法治一条街、法治宣传栏等法治文化阵地,推动实现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xx家,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xx家、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xx家。xx县xx个村(社区)共培育法律明白人xx名,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学习民法典活动达xx余场。积极实施“网格+普法”,定期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解活动,送法进村入户到田头,向群众宣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选强配优法律顾问人员,由xx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分别挂钩,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全覆盖”向“有效全覆盖”转变。

xxxx年县科技局投入资金xx万元组织实施苏北科技专项项目,共有xx家优秀涉农企业单位申报,其中“xxxx”等xx个富民强县项目以及“xxxx”等xx个科技帮扶项目成功立项。针对产业结构和业态比较单一问题,在水产养殖与加工产业基础下扩展支持面,新增加特色种植与加工,组织实施了“xxxx”等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加强人才培训、技术培训,培育了xx、xx等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型企业。

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不断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大力扶持龙虾产业发展,对虾稻共生种养户进行扶持,推进稻虾综合种养发展,带动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共争取省以上资金xx亿元。紧紧围绕“财政亲民折通车”方便、快捷的服务宗旨,及时、高效地将涉农补贴发放给补贴对象,每年通过“一折通”系统发放涉农补贴xx项,资金总额约为xx亿元。十三五以来,共投入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xx亿元,带动经济薄弱村增收xx万元,分配低收入农户xx万元,全县xx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xx个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x万元以上,全部达标出列,并实现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目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创业能力,xxxx年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xx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xx人,岗前培训、以工代训xx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xx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xx人。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意识、能力培训xx人。xxxx年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xx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xx人,适岗培训xx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xx人,创业意识、能力培训xx人。培育农村实用乡土人才,开展乡土人才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工作,xx、xx通过评审获得乡土人才高级职称证书。开展了省级乡土人才建设发展项目评选工作,xxxx已通过“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评审。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我县乡村产业仍处于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状况。传统产业缺乏竞争力,经营效益偏低;特色农业有规模但经营水平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农旅融合发展步伐较慢,乡村旅游产品不够精致,差异化、品质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集散中心、智慧旅游虽已建成,但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参与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较少,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旅游业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依托明祖陵景区,xx村发展了农家乐、乡村客栈、民俗文化等旅游业态,但由于受到后续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单一等因素,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乡村旅游发展效益不佳。

二是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短板。由于历史欠账多,加上重视程度、保障力度、措施办法的差异,各镇街之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整治经费投入不足,乡村保洁队伍不稳定,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高,不少村庄仅限于环境卫生整治,对亮化、绿化、美化、公共设施方面标准低,人居环境整治未形成长效机制。组织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的参与意识还不够强。部分镇街长效管护体制不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经常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各项维护资金严重缺乏,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维修费、生活垃圾日常保洁清运费、公共道路亮化绿化日常管理维修费用、污水管网维修及日常处理费用等,导致部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昙花一现,建成之初时“高大上”,建成之后疏于管理,杂草重生,设施损坏,美景不再。

三是乡村引才、留才难依然存在。一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加速向城市地区转移,“空壳村”、“老龄村”等成为普遍现象,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产业发展政策难以落实,产业发展受到人力限制。二是乡土人才回归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需要健全。现行的人才政策总体上缺乏系统性,难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影响了扎根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乡土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培养方式和手段,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四是大部分乡土人才创办的企业和合作社与高层次创新创业类企业相比,存在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带动就业人数少等短板,导致部分镇街对乡土人才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大。

四是农村改革进展不平衡。一是对农村改革认识不到位。从调研情况看,个别镇(街)和部门对深化农村改革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来谋划推进,存在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镇(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等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有些宅基地改革相对缓慢。三是改革效果不平衡。有的镇街,通过改革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增收、财政增收,提升了村容村貌、基层组织面貌、广大群众精神风貌;有的镇街,对改革政策不研究,工作没思路,推进没办法,存在“等靠要”思想和不想触及矛盾的惰性。

五是村居干部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村居干部喜欢按老办法、老规矩办事,不敢打破常规,创新思维,缺乏担当精神。不少村居干部对乡村振兴认识模糊,特别是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识不高,认为人居环境整治就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今天整治了,明天又重复,是一场既费力又费钱的难事,对这项工作持有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有的村居干部到县里或镇里开会后,回到村居后既不开会传达,又不对外宣传,更谈不上家喻户晓,认为乡村振兴是上面的事情,上面工作安排了就应付一下,认为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外出了,在家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宣传了也就是摆摆样子,实际意义不大。这种做法的长期结果就是农民对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卫生意识和觉悟认识很难提升。有的村居一到考核的时候就突击上人整治一下环境卫生,检查过后,无人问津,做不到长效治理。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农办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的意见》精神,树牢“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资”理念,坚持“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等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具特色,不搞千村一面;坚持规划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规划编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科学合理编制,获得大多数群众认可。要注重示范引领,在全国聘请一批不同设计风格、设计理念的设计团队编制规划,提高规划水平,做到规划一个,评审一个,实施一个;要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后,就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二要坚持产业支撑。产业兴则乡村兴。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紧扣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产业发展落实到农民持续增收上来。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人才、土地、资源、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相互流动和平等交换,释放农村发展潜力。要围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百村百态”“百村百业”,选准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建立健全集旅游集散、咨询、商品展销、智慧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加快编制《旅游交通规划》,并按照规划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在全域范围内实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工程,进一步丰富xx、xx、xx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体验型项目和业态,培育一批特色民宿,加强宣传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要坚持生态宜居。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的突破口,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计划。围绕省市特色田园创建工作部署,强化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统筹社会资金,加快我县特色乡村、田园乡村、活力乡村融合发展。高标准规划设计,依据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特”的特色田园乡村。各职能部门和镇街要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要对已建设完成的配套设施加强日常维护管养,使农村成为绿色生态宜居的亮丽风景线。要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文化、乡愁故事,打造田园综合体,使其成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的载体。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

四要坚持改革驱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挖掘农村内部潜力,充分解决好乡村振兴资金不足和土地瓶颈制约。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组建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稳妥推进宅基地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盘活闲置宅基地,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解决产业发展用地问题,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活力。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住房抵押、有偿退出和流转机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激活基层基础活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要坚持统筹协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建立工作台账,建立考评督导体系,定期研究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统筹谋划,科学安排,积极稳妥推进。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安排县镇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协同支持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城乡资金、技术、产业、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资源融合发展。

六要坚持人才先行。要从从青少年抓起,培养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树立致力乡村繁荣、奉献乡村振兴的价值观。通过兴办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打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平台。用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效益,吸引一大批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积极鼓励、宣传、引导优秀返乡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队伍,激发其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智慧热情。要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农村致富能人领办产业园、创业园、创新园。要持续加强职业培训,不断培育更多更好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实施村组干部培养规划,保障和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进一步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市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市委农工部在赴先进地区考察和对全市农村牧区农牧业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草拟工作,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我市共辖9个旗区、51个苏木乡镇、743个行政村、5847个村民小组,农牧区常住人口19.9万户、52.9万人。近年来,我市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完成危房改造13.5万户,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帮助贫困家庭实现了安居梦;解决29.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特别是通过分散供水、分户取水方式,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完成街巷硬化与乡村公路建设9881公里,有效解决了农牧民买难卖难出行难等问题;升级改造农村牧区电网15166公里,保障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便民连锁超市、社会保障工程全面覆盖,农牧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二是着力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沿河地区肉羊、肉牛、生猪、乳业、家禽獭兔和瓜果蔬菜产业及西部牧区绒山羊产业初具规模,粮经饲比例由2015年的61:16:23调整到57:17:26。“稳牛增羊”工程收到预期效果,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270万头只,其中肉羊480万只、绒山羊610万只、肉牛30万头。

三是不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编制了“两图册一导则”(效果图、立面图和施工技术导则),村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充分彰显出乡村之美。深入开展农村牧区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农村牧区环境得到整体改观。

四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完成了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做到了户有册、村镇有档案、旗区有电子台账。结合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实现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实施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围绕肉羊、肉牛、生猪、绒山羊、乳业、优质牧草、瓜果蔬菜以及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产业。

扶贫。

4291户,有力地推动了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就我市农村牧区农牧业发展现状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具备了优势条件,也存在着短板和不足,从优势条件看:一是我市农牧业生产条件好,土地草牧场资源丰富、土壤洁净、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664.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左右,牲畜存栏量稳定在1200万头只以上;全市建成现代农牧业节水基地331万亩,基本草原保护面积扩展到8045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24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00多万亩。二是通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城镇化水平高、工业比重大,城镇化率达到73.5%。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8%,具备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坚实基础。从短板和不足看:一是农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粮经饲结构为57:17:26,经济作物、饲草料比重小,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化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品牌化建设滞后。二是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苏木乡镇农牧业科技服务综合站人员机构编制均未按要求落实到位;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农畜产品市场化进程。三是农村牧区发展动能不足,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牧区居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牧民转移就业不充分,持续增收乏力,2017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29元,同比增长8.1%,低于全区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同时低于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四是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经费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旗区间进展不平衡。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9处,其中旗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29处,其余20处主要集中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各旗区除旗府所在地建成运行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外,其他苏木乡镇、嘎查村均未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均就地简易填埋。

因此,我市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发挥优势,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中央1号文件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市级层面应遵循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分类推进的原则,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总体指导性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支持举措,确保中央1号文件得到贯彻落实,政策得以执行落地,具体规划编制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摸清家底。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摸底,全面摸清村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人口规模、发展现状及趋势、存在问题等,为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打好基础(目前,我部已完成全市村庄情况摸底工作)。二是优化布局。根据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充分厘清农牧业优势发展区、城市规划控制区、工矿区、生态恢复区等不同区域类型,统筹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各项设施配置需求确定重点建设村庄,优化村庄布局;根据“两河”流域、西部牧区、城镇周边等不同区域特点和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分区分类的思路,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进一步完善小城镇规划,优化小城镇布局。三是多规合一。在聘请有权威、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的基础上,市级成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配合规划设计机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各项专项规划之间有效衔接、有机统一。

中央1号文件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围绕上述要求,我市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结构。

一是调优产品结构。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农畜产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大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和创新力度,建议在牧区建设好“阿尔巴斯”品牌,在黄河、无定河流域建设好“无定河”、“库布齐”等区域性公共品牌,实现农牧业经营品牌化;分行业、有重点、有计划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实现农牧业产品特色化。二是调绿生产方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现绿色发展,以质取胜。三是调新产业业态。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创意农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四是调活经营体系。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牧户,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建育一批服务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探索建立“公司+支部+合作组织+农牧户”经营方式,发展多样化的联合和合作。发挥好国有农字号企业作用,支持和鼓励其主动参与农牧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二)补短板。

一是补齐科技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农牧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建立政府购买农牧业公共服务机制,健全完善旗区、乡镇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补齐仓储物流短板。建设适应农村牧区电商发展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支持供销、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将服务网点延伸到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是补齐生产设施短板。继续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加强田水林路机电配套和饲草料储备库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

(三)推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工作,力争2018年底全面完成。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承包地“三权分置”。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牧户承包权前提下,探索实行统一连片流转和按户连片耕种等土地草原集中方式,推动土地草原承包权和经营权直接分离,实现土地草原要素集聚和规模连片经营,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等问题。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鼓励农牧民依法将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或自治区试点,在学习借鉴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认定、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三项工作。探索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建设用地保障,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

(四)促融合。

一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发挥其承载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作用。提升小城镇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能力,引导农村牧区常住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二是推进工农互促发展。探索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和属地乡镇一体化管理机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为园区(工业项目)配套服务的生产、服务设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搭建运输公司、劳务公司、保洁公司等平台,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工业企业在项目所在地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从事农牧业经营和服务。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和《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关于支持农村牧区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建立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吸引各类要素融合到乡村发展中。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具体到我市,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农村牧区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地方性立法。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市级制定农村牧区垃圾污水处理导则、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和督促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工作;旗级结合实际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一是开展“清脏”行动。清垃圾,科学布局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统筹推进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清理,实现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清污水,深入推进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全面提升全域污水收集处置水平。户改厕,在农村牧区按照户厕普及、公厕配套的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二是开展“治乱”行动。以乡镇综合执法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整治农村牧区村容村貌和市场秩序。整治村容村貌乱,重点整治中心集镇、嘎查村、农村牧区沿路沿线乱搭乱建、乱倾乱倒、乱停乱放、乱摆乱占等现象。整治市场秩序乱,加强对农村牧区商超、集贸市场、机械及车辆维修市场、旅游景点、食品药品经营等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延伸,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各类市场经营秩序。三是开展村庄“增绿”行动。结合国土绿化行动,按照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在镇村主要道路沿线、河道两侧、村庄巷道、农牧户房前屋后以及村庄周围开展村庄绿化,形成点线面结合、城市与乡村相连的绿化网,全面推进乡村增绿。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必须坚持精准。

扶贫。

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我市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农牧民整体收入水平。一是保障转移性收入。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各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完善地方性补贴政策,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农牧业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农牧业补贴效能和精准性。二是增加工资性收入。重点抓好“转观念、强素质、建平台”三项工作,教育引导农牧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就近到产业园区企业打工;开展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搭建城乡互动创业就业平台(如运输公司、劳务公司、保洁公司等),拓展农牧民创业就业渠道。三是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赋予农牧民更多的财产权。四是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扶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畜产品营销等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

(二)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一是加快完善建档立卡扶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行“公司+党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牧业、入股分红、捆绑式发展等方式,构建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二是深入开展包联驻村工作。选择重点嘎查村,选派优秀干部,成立驻村工作队,帮助抓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健康导医、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三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我市有70%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要着力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医疗兜底和社会救助健康扶贫“六重”保障体系,市、旗区全部设立“一站式”工作站,推行“一站式”结算服务。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要坚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落实好上述要求,具体要抓好以下工作:

(二)强化投入保障。在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三牧”倾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撬动、拓宽、激发”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渠道保障乡村振兴建设资金。整合即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包括市级“农维费”、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等),集中用于乡村振兴;撬动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探索开展补助改股份、补助改基金、补助改购买服务、补助改担保、补助改贴息的模式,通过政府贴息、建立发展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村牧区;拓宽即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增值收益,运用村庄整治、小流域治理、矿区复垦等增加耕地积极争取占补平衡指标收益,统筹安排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激发主要是在唤醒沉睡资源、激活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农牧民群众的投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牧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投资主体。其中政府投资重点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强化示范引领。按照《鄂尔多斯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将涉农涉牧项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奖励资金集中投放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20年,全市建成3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乡村振兴;认真总结东胜区、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的成功经验,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城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乌审旗等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旗区探索建立工农互促发展的示范典型,推动全市工农互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x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x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x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x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xx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一是20x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x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x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x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x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x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x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方案。

》,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x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x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x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年至20x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x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x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一麻袋、尚农、大侠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x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x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x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连壁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连壁村;精心组织“红色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x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xx,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x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x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x%。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x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x个贫困村、x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推动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日前,深入高峰、大源、圳头等村通过实地察看、开展座谈交流等形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了。

总结。

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思路和打算。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濉溪镇是2007年11月由原来的濉城镇和金溪乡合并的新镇,为建宁县城和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商贸重镇和农业、旅游的大镇。辖区范围包括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国有农场,总户数10402户,总人口3.2万人。

(一)区位优势。境内交通便捷,省道富下线、建文线、向莆铁路、建泰高速公路横贯全境。福建建宁经济开发区、闽赣省际物流园、水南休闲文化产业园、闽江源生态旅游景区、高峰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福建对台(慈航)文化交流基地等均在本镇辖区内。

(二)农业优势。全镇总面积2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2公顷,园地面积1062公顷,林地面积15616公顷。农田土壤肥沃,物产阜盛,山地森林、水力、旅游资源丰富,主要特色农产品有建莲、有机茶叶、黄花梨、蔬菜和特种水产养殖等,烟叶、水果、毛竹、蔬菜、莲子、特色养殖、食用菌、林业八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三)工业优势。依托福建建宁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了以矿产开发、绿色食品加工、竹木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成功引进建宁玉家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鑫辰服饰加工、源航生态养殖、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村,黄花梨深加工和中草药种植及开发等项目。

(四)旅游业优势。规划实施“香溪花谷·乐动高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一心一带三区”;高峰田园花海被“福建旅游”官方微信公布为“福建最美赏格桑花地”。贡莲小镇入选2018年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濉溪镇获中国林产业协会命名并授牌“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

(五)基础条件优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实施“一革命五行动”,购买两量密封式垃圾清运车,村庄保洁和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延伸到各村、组,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垃圾常态化治理,高峰村成为全市唯一列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村。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通过对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总的来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参与不够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能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因此,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之一。但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不够深入,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认为经济发展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由于国家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受现有政策和农村实际现状的影响,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压力仍然很大。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垃圾处理办法陈旧老套,村民环卫意识不强,每年收取农民垃圾处理费用困难,环境整治资金缺乏,造成部分村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不足。一是农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三是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一家一户经营与大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

三、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强化产业支撑。一是抓“农业+旅游”模式。重点培育发展高优粮食、建宁贡莲、生态果园、立体养殖等四大特色产业,以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助推最美最大最优坪上梯田莲海、香溪花谷·乐动高峰等特色农业旅游品牌塑造。二是抓“生态+旅游”模式。发挥联村整体列入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优势,积极拓展生态产业链条,探索建立篝火露营、野外垂钓、自然科普、军事训练、玉石展览等生态旅游体验基地,着力打造“最氧金铙山”。三是抓“红色+旅游”模式。深挖和延伸高峰古道路径,进一步修缮索桥、官道、休憩凉亭、荷娘关等红色古迹,以弘扬传承和保护红色古迹唱响“重走红军路”品牌。

(二)强化环境整治。一是做到脏乱减少。按照“四拆三改二清一整”基本要求,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加快项目节点建设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固废拆除,统一亮化、绿化和美化,着力改善农村脏、乱、差现象,确保房前屋后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做到垃圾减量。落实“一清、二扫、三收、四治”垃圾处理机制,实行积分考评制度,设立垃圾分类考评办法,并在各村庄聚集地统一配置环保垃圾桶,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日益减少。三是做到污水减排。全力提升三格化粪池项目建设覆盖面,并新建高峰村、大源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极大减少农村生活污水排放。

(三)强化乡风治理。一是探索新机制。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1233”试行机制,组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1234”做法,推进网络式管理模式,实行“333”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用地管理改革的通知》,坚持典型引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二是培育新理念。强化跨村联建,建立“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协调议事机制,定期召开党总支会议,围绕经济发展制定规划,实行便民服务区域化共享,推行错时、延时、预约、上门、订单“五项服务”,构建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享工作格局。三是树立新风尚。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突出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推动文明新风建设,以良好家风助推民风转变,努力实现自治有利、法制有序、德治有效的新面貌。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____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____在参加山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地处黄河之畔、黄海之滨、泰山脚下,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既是山东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支撑,也是带动全国”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篇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大文章,应时时按照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立体标准来对照我们的工作,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以__新时代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这些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篇大文章必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气魄。

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左权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平川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7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17.6万亩,总产量5861.78万公斤,完成任务的102.8%;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3.1亿元,完成任务的103.3%;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0元,同比增长10%。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6年续建工程13个,共39.92公里,2017年实施项目38个,共102.295公里,截止2017年底左权县203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7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7项,解决了2.3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1个,新增耕地3945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21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起了10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7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70%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200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184个,聘用乡村医生186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一是2017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23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2300余人;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88人,见习岗位57人;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76人,辅警10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15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22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205万元,建成1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57户,带动就业人数119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672人,带动6175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06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17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257处,其中10个魅力庄园、36个精品庄园、50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23.23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351个,去年共完成199个村344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37841户、面积206877亩,签订合同37084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左权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5年正式更名为“左权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6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7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8.53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4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7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7年6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7月底确定将龙泉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左权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95支,吸纳贫困劳动力2058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5103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620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7年新栽植1万亩,提质增效5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36万亩,产量达1200万公斤,产值2.4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2000亩,总面积达到1.19万亩,总产量7110万公斤,产值2.7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1个、百亩杂粮示范片8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1.8万亩,总面积达7.8万亩,总产量1755万公斤,产值7000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3.5万亩,总面积达6.5万亩,产量915万公斤,产值667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88293头(只),畜牧饲养量达156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8000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70%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252家,其中规模最大的10大魅力庄园70%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左权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7年11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985个,正常经营657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293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146个,畜牧业128个,其他61个,年产值超过1亿元。自2013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43个,共流转土地12488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年至2017年,左权县职业中学、宏远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辽阳镇农技站、茂丰公司、兴寺合作社、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401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581人,专业技能型1820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5年7月左权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左权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14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70%,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一麻袋、尚农、大侠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10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200人,发展电商和微商130户,带动了劳动就业2000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30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7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4993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1251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7年荒山造林绿化4.73万亩,河道堤防治理22.24km,13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95%,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0%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1个、市级宜居示范村12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3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2.56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90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2座,简易垃圾填埋场88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10.04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7项,解决了2.3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1个,新增耕地3945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2535.56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1.24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3.8%。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3年,目前已完成桐滩村、东沟移民新村、四里垢村、上武村、麻田村、芹泉村和南会村、泽城村共8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14650人,资金投入915.6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39209座,无害化卫生厕所24897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4.32%,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3.54%。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左权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连壁精神”活动,组织全县10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连壁村;精心组织“红色左权·道德讲堂”活动,全县10个乡镇,30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1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20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1年,左权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5,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7年,左权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14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左权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5700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7大攻坚工程、21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1.3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4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1772户,4886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6800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1450人,输出贫困劳动力2672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7年又有1.5万人可脱贫,53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8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30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20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18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31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5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829人,村委班子成员683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406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9个、修缮45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500平米以上达4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14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41277余件,就地化解35085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60%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左权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8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30%。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左权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3000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1万亩龙泉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左权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10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左权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左权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207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125个贫困村、3805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左权“道德模范”、“左权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县委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x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省市先进县、发达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7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17.6万亩,总产量5861.78万公斤,完成任务的102.8%;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3.1亿元,完成任务的103.3%;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0元,同比增长10%。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6年续建工程13个,共39.92公里,2017年实施项目38个,共102.295公里,截止2017年底xxx县203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7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7项,解决了2.3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1个,新增耕地3945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21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起了10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7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70%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200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184个,聘用乡村医生186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扶持工作,为22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205万元,建成1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57户,带动就业人数119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672人,带动6175人脱贫。

3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06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17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257处,其中10个魅力庄园、36个精品庄园、50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23.23亿元。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6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7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8.53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4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7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7年6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7月底确定将龙泉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95支,吸纳贫困劳动力2058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5103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620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1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7年新栽植1万亩,提质增效5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36万亩,产量达1200万公斤,产值2.4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2000亩,总面积达到1.19万亩,总产量7110万公斤,产值2.7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1个、百亩杂粮示范片8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1.8万亩,总面积达7.8万亩,总产量1755万公斤,产值7000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3.5万亩,总面积达6.5万亩,产量915万公斤,产值667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88293头(只),畜牧饲养量达156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8000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7年11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985个,正常经营657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293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146个,畜牧业128个,其他61个,年产值超过1亿元。自2013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43个,共流转土地12488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年至2017年,xxx县职业中学、宏远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辽阳镇农技站、茂丰公司、兴寺合作社、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401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581人,专业技能型1820人。

10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200人,发展电商和微商130户,带动了劳动就业2000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30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7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4993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1251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11、改善生态环境。2017年荒山造林绿化4.73万亩,河道堤防治理22.24km,13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95%,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0%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1个、市级宜居示范村12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3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2.56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90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2座,简易垃圾填埋场88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10.04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7项,解决了2.3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1个,新增耕地3945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2535.56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1.24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3.8%。

4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3年,目前已完成桐滩村、东沟移民新村、四里垢村、上武村、麻田村、芹泉村和南会村、泽城村共8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14650人,资金投入915.6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39209座,无害化卫生厕所24897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4.32%,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3.54%。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近年来,x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1年,x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5,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7年,x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14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5700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1450人,输出贫困劳动力2672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7年又有1.5万人可脱贫,53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8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1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30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20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18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31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5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829人,村委班子成员683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406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9个、修缮45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500平米以上达4个。

2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

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14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41277余件,就地化解35085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60%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8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30%。

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

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1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3000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1万亩龙泉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10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3把、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207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

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x“道德模范”、“x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9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大学生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三农”问题主要是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个问题。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这是居住区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是三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一体化的考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并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对建设新农村的概括,是党对新乡村的美好向往。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特征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决定了国家的贫富差距,只有乡村的逐步发展,国家贫富差距才能逐渐缩短。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的矛盾在乡村上最为突出。并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就需要人才,培养一批对农业有兴趣的人才,才能使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实行创新,使经济得以发展。只有在农村的生活有所改变后,更多的农村问题才能更好的改善。这样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使农村的产业能足够人们安居乐业,让人们有更多的雄心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然后使农村成为一个让人们听到就让人羡慕的地方。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精准扶贫是先锋,它提前为农村人们带去了产业的资金链和相关产业技术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贵州省都匀市的乡村之前是只有一个,就是人们自己去摸索出来的农作物,但是自从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政府分配了许多专业人士为农民去调研考察当地的土壤,为农民们提供了很多更符合他们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又能提供农民的收入的作物。只有农村的生活发展了起来,农村很多的留守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因为在农村有的收入和盼头,年轻人们才不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家里不仅可以赚钱也可以陪着孩子长大,照顾老人养老。

-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这对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充分体现政协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责任担当,市政协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今年市政协专题协商议题,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形成此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力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儋州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完善。在经费投入上,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生态建设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以及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投入。三年来,全市在“三农”工作中投入了32.6亿元。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发展雪茄烟叶、海头地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推进粽子、黄皮、跑海鸭蛋等九大农业品牌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制定和实施全市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场勘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行和落实“河长制”。在文化建设上,逐步建成了市镇村三级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16个镇综合文化站、210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完成21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创建1116个文明生态村,推动和庆美万、大成南吉等一批文明生态村升级晋档,打造了木棠铁匠、兰洋南罗等一批全国和全省文明村。在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当前,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但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海南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客观分析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

(一)农村建设规划不统一。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大多数农村对村庄风貌特色、建设规划的管控把关不严,对于展示儋州地区特有的地域环境、人文特色、建筑风格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调整和完善乡村战略规划力度不够大,运用“多规合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较为滞后。

(二)高效农业品牌不响亮。由于农业产业不大不强,农业增效后劲不足,虽然有粽子、红鱼、黄皮、香芋、蜜柚、绿壳鸡蛋等农产品产业,但农业产业规模不够大,规模农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品种不够多,也不优,品牌不够响、名声也不够远,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给农民增收成效不够显著。

(三)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和主力军,但是许多农民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涉农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不力。

(四)三产融合程度不够深。由于我市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同时,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着先进技术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渗透。尤为是,农民群众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

(五)新型经营组织不壮大。我市农村新型经营组织还没有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组织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后劲不够足。如农民合作社,主体就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够强,积累也不多,经济实力不强,合作社贷款融资比较困难,加上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原因严重制约着新型经营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六)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随着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承担的工作逐年加大,涉农部门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机制不够完善,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载体不多,加之农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力量薄弱,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建设成本较高、困难较重,村容村貌有待提升。加上,历史欠帐较多、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条件依然有短板,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有差距。

(八)生态环境建设不优化。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加上,村民乱堆杂物、乱放禽畜、乱倒垃圾等现象,“脏乱差”的农村面貌亟需改变;一些农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渠、河道、池塘等水源中,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盗采河沙现象屡禁不止,侵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许多村庄村民对燃放烟花炮竹、秸秆焚烧等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呵绿、护绿、育绿意识薄弱。

(九)精神文明建设不深入。我市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够高、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婚丧嫁娶、建庙做斋、封建迷信等,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和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一些因开发建设而富起来的村庄有恶势力潜在的隐患,农村社会风气存在负面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为学习借鉴外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调研组赴河南、浙江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与当地干部交流、收集材料等方式,学习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

(一)强化规划引领。河南、浙江两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范,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两省十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浙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始终坚持接力实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河南省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认真落实20字总要求,着力抓好“五大载体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加强产业培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这意味着,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以及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农民才有了“体面”,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为此,河南、浙江高度注重农村产业培植,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河南许昌市全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和健康养老产业稳步发展,千亩以上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达17家,特色基地百家以上,“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项目在许昌乡村遍地开花,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三产融合的产业优势。刘沟村的豆腐产业、李金寨村的雕砖产业等,让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在鄢陵县8个花木核心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倍。浙江永嘉县坚持产业支撑,谋划打造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量体裁衣、私人定制主导特色产业,真正做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同时围绕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做好“旅游+”融合发展文章,成功打造全省唯一的百丈瀑“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市唯一的楠溪源头省级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此外,还谋划实施15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重大项目,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成功招引乡贤回归项目337个、到位资金293亿元。

(三)培育农村电商。支持电子商务参与农产品物流,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富起来。河南、浙江大力把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让农村因电子商务活起来,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富起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电子商务发达的浙江,政策上支持各方面的社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发展优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让电商给农业带来好处,给农民带来好处。台州市涌泉镇是中国无核蜜橘主产地、中国优质柑橘基地乡镇,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近年来,涌泉镇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农户“触网”,逐渐形成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齐头并进、深度融合的局面。涌泉电商数量众多,目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5000人,为了让行业拧成“一股绳”,涌泉镇成立了临海市首个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共有会员120多名。涌泉镇网络零售额逾3亿元,占柑橘总销售额60%,并带动包装、快递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此外,涌泉镇还拓展阵地,选取梅岘、外岙等村打造农村电商“加油站”。依托村级阵地建设集网络代购、创业培训、商业零售、快递分发、产品收购于一体的党员电商服务e站,实现农村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代办点和农村淘宝服务站“三站合一”。

(四)抓实环境整治。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河南、浙江两省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河南省禹州市在环境治理上,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清洁家园”等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方位打造“四美乡村”,让农村旧貌换新颜,更具吸引力。同时,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湿地,推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全力打造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浙江省也十分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在垃圾收集方面,每个乡村都能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除了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打响环境革命、厕所革命,还建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村民在投放垃圾时只要选择种类、在终端机上刷“垃圾分类积分卡”,再投进相应的投放口即可,村民可根据积分多少拿奖品,大大地调动了村民分类投放垃圾的积极性。

(五)注重文化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河南、浙江在乡村发展战略过程中,十分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此次考察的乡村来看,浙江、河南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旧的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屿北村作为全省第一个整村置换的试点,建“新村”换“旧村”,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古村的古风古貌,成为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古村,供人保护与研究。同时,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源头村精心挖掘乡土文化,实施舴艋舟文化复活工程。先后在岩坦前溪、溪口等几个地方重新制造舴艋舟,一批老工匠被请了出来,舴艋舟和船篷制作老工艺从此复活。此外,瓯窑小镇在抢救瓯窑文化历史遗产、重塑瓯窑文化品牌、弘扬瓯窑文化之路上,迈开了复兴的步伐。河南则大力倡导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许昌市以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中原新乡贤、好公婆好媳妇、孝心示范村等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激发德念善行,集聚道德力量,乡风文明内涵不断丰富,辐射力感染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通过学习河南、浙江等外省主要做法,结合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实际,围绕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振兴”,突出“六先行”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规划先行,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要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同时,加强对村容村貌建设的管控,留住儋州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特色和建筑风格,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好美丽新儋州。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二)产业优化先行,在转型升级上花心思。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为魂、以水系为韵、以花卉为媒、以投资为要、创新为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使农业品牌成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大、别人大我好、别人好我精、别人精我极品、别人极品我唯一”。把产业培植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让儋州特色变为现实。要抓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并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做好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业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建设先行,在乡村文明上见行动。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家风家训征集、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强化道德教育作用,加强孝善教育、家风教育,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四)生态建设先行,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借鉴外地经验,开展农村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坚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快推动农村生态立法保护;要筑牢基层治理的“底子”从禁止烟花炮竹燃放、秸秆焚烧抓起;建立“基层党建+综合治理”模式,实行发展联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四联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五)人才建设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参与。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其次,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第三,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持,好的产业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吸引资金进入,人才就会随着资金流动而进入。第四,乡村振兴帮扶,机关单位、院校主动介入,结帮扶对子,对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帮扶。第五,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六)组织建设先行,在加强领导上出实招。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树立践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要建设法治乡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为抓手,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