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调研报告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9 09:41:20 作者:JQ文豪

调研报告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还可以为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接下来是一份关于问题解决方案调研的报告,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校本课程调研报告

我校有88位任课教师,分为13个教研组。本学期,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以学校总体发展为目标,深入发动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坚持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养为重点,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坚持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较好的发挥了校本教研的引导作用。

全校88为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参与课题研究,承接青岛市重点课题1个。普通课题4个,学校又有一个全校性的中心课题,“三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把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互教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采用“三引”模式题材学习,教育理论考试、集体备课、“三引”模式教学设计比赛、教学反思比赛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我校教师专业实力得到提升,涌现出一批教研骨干教师,如:刘谭、郑继玲、王春霞、张玉香、范晓辉、孙晓丽、刘伟丽、程晓烟、周松佛、程金丽等。

有总结,讲究效果,不摆花架子、走过场。

我校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找到了开展校本研究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切入点,就是把全体教师纳入校本研究的大环境中,引导教师通过参与广泛、各种层次的校本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教师而专业成长。

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和学校印发教研材料学习,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内学习、有组织、有测试。每次外出培训学习或者听课的教师回来后,我们都组织全校教师让其谈学习内容、心得、感受等,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把校本教研的重要阵地确保在课堂,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解剖,开展课堂教学指导,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校每个领导成员都能自觉地深入到班级,了解课堂教学领导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达40节次以上,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细致的课例分析,把课例分析反馈给上课的教师本人,做到了分析具体、措施得力,资助了上课老师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校本调研报告

为及时了解我区校本培训的运行情况,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之不断科学、规范和健康推进。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从20xx年11月25日开始,历时10天的时间,对原属我区并在区划调整后仍属我区的20所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现状进行了检查验收式的调查研究。所到之处,我们采用了听取各校园行政领导的汇报、查阅各学校20xx学年的校本培训相关资料、与教师座谈、发放教师调查问卷等多种调研形式,调查对象涉及到各校园总人数的80%。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了校本培训的时间、内容、形式、组织管理与办法措施、培训教师水平能力、学校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参培者对校本培训的满意度、校本培训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参培者对校本培训的态度、建议等十个方面。

调研过程中我们真实感受了校本培训日益浓厚的氛围。既了解了学校和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和研究情况,也丰富了自己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认识和经验。既看到了校本培训的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又发现了目前校本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本区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情况有了初步的把握,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理清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区各校园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各项制度建设基本到位,各小学、幼儿园都把校本培训列入学校正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努力为校本培训提供一定的资源和条件,校本培训内容较为丰富,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效果逐步显现,教师们对当前校本培训的现状持较为肯定的态度。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特点:

1、对校本培训认识有所提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与败,首先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教师的学习、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我区各小学、幼儿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认为校本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模式之一。调查表明:校本培训对教育教学的作用较大的占97.3%,98.5%的参培者对校本培训的态度为较积极。

2、学校领导对校本培训工作比较重视,制度基本落实。全区各小学、幼儿园均组建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有的学校还成立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指导小组”。各校园都制定了《校本培训计划》,还配套制定了相关的具体制度,以及相关的分步实施措施等。这些都为校本培训工作得以循序渐进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同时,各校园还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档案或称为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册,有的学校还向教师发出培训需求调查表,这为学校培训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事实依据。调查表明:教师认为学校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较高的占97.8%、教师认为组织管理与办法措施较好的占95.4%。

3、培训内容和形式异彩纷呈。各校分别采取了邀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特级教师来校示范、交流;组织教师听示范课、观摩课,组织专门的研讨会;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的作用,实行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的师徒结对;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实施培训等。调查表明,教师对现行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分别为:很满意占77.3%、较满意占17.9%、不满意占0.7%。教师对现行培训时间的满意度分别为:很满意占65.4%、较满意占30.4%、不满意占0.9%。

1、要加大校长培训的力度,充分调动校长的积极性。

校长是校本培训中的关键人物。有关校本培训的研究都表明:“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因此,通过对学校制定的培训计划的调查研究,来了解学校领导层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成为我们这次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中发现,各学校校长基本上能够较好地理解校本培训的含义,明确自身职责,但也有少量同志对校本培训的运行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和培训内容的把握上有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在创新校本培训机制方面动力不足,缺乏对校本培训具体实践的反思总结、经验提炼和推广交流。一些学校在计划方案的制订中,没有一个相应的中长期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缺少补充完善的计划、阶段小结 。计划与制度在落实环节存在较大落差。

主要对策是:由区教育局相关部门组织、进修学校负责实施对校长及学校领导层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帮助校长们提高认识,特别是真正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层次,从而形成一批具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校长,使他们找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培训道路。同时督导室应把校本培训作为考核校长、评价各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在客观上发挥一定的制约作用。

2、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校本培训的内容。

从调研中反映的情况看,各学校普遍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器材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其中对校本培训的建议中涉及内容、形式方面比较多。说明广大教师在课改的形势下是迫切希望得到培训,但苦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我们认为,客观因素固然存在,有些问题一时还解决不了,但在现有条件下,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各学校在培训内容上过于空泛,不够明确具体。或是内容缺乏个性,针对性不强。

主要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从加强教师师德入手,师德的培训永远是必需的。尽管目前国外教师校本培训日益淡化政治色彩而主要倾向于满足教师个人需要,重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所需技能的获取。但我们认为青年教师要真正获得专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成为有教育理想,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代需要的人才。当然通过调查也告诉我们师德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师德培训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二是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入手,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学校将要发展成为一所怎样的学校,这样的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从而明确自己的差距。三是要从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入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升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学科教学如何整合信息技术等应是必选核心内容。例如新课程的上岗培训不是一次通识培训就完成的,新课程的问题将会在教学实施中不断暴露,新课程的困惑将在教学实施中不断产生,新课程需要在实施中发展和完善,新课程师资培训必须贯穿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具有现场性、多变性的特点,问题解决具有及时性、长期性等特点。尤其是老教师几十年的观念根深蒂固,观念、行为等的转变更具有挑战性,而这些问题是进修院校集团式的培训所不能解决的,应通过校本培训加以解决。尤其是对老教师的培训。四是学校对不同层次教师例如新教师、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等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同时可以从张扬教师的个性出发,引导教师自定学习计划以不断提高自己。学校可以大力倡导教师自费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建立学习资料借阅制度,特别是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信息渠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丰富培训的形式。

从调查中显示,部分教师表现出对校本培训兴趣不浓、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在培训形式上有的过于简单划一,从而缺乏吸引力。或者有的教师虽然摘抄了许多名言佳句,但真正对自身教育教学影响甚微。部分学校在实施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缺少有效的学习、培训和研究的质量评价。在布置教师的学习及教学反思方面,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致使部分教师出现了雷同甚至是复印的学习心得笔记。此外,有的《教师成长档案》流于形式,丧失了过程评价的功能。

主要对策:各学校要大力宣传教师主动学习的必要性,同时要为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多的平台。教师是开展校本培训的主体,教师个体主动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真正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位教师有发表自己观点、交流各自看法的一席之地,让每一位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校本培训中的获益者。让每位教师由“被动培训”走向了“主动培训”。在坚持“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树立“人人都是责任人”的思想,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调查显示,教师普遍肯定的培训方式有自学研讨交流的方式,统计表明这也是在校本培训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培训方式。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通过各级机构出版的教育杂志学习、向社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等方式易于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可采取的形式和手段有:整体性的培训(侧重于全校性举办专题讲座、教师论坛)、群体性的培训(侧重于教研组或年级组的教学观摩活动、案例研讨、生成问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等)、个体性培训(教师自主学习、师徒结对)。

小学篮球校本教材

一、我校开展篮球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通过学习与运动实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

主要学习内容: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并在实战体验,介绍基本规则。寓练于乐,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二.我校开展篮球运动的背景:

由于我们新余市第一中学处于江西省的西部区域,外部体育资源不是十分发达,而群众体育基础以篮球为主,因此,我校学生受实际地域传统情况的影响,比较喜欢篮球这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加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研究日益成为广大中小学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关注的对象。因此,我校在体育课和第二课堂当中进行了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掌握篮球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三.目标:

总目标:在体育课和第二课堂中实施“快乐篮球”的口号,让学生在活动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从而激活学生参与篮球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篮球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形成有益的篮球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目标:

1.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实战中加以运用。

2.提高学生的体能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3.建立以球育德、以球强智、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的思想。

4.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四.教材内容和教学设计:

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一年级学生,一般好奇心都比较强,看什么都新鲜,但缺乏对某一事物持久的兴趣。为此,应经常组织观看篮球比赛和参加各种篮球活动,先让他们感受到篮球的乐趣。再安排他们学习各项技术,并以游戏形式为主进行教学:a_原地拍球,看谁拍的多。b_走动拍球,看谁失误的次数少。c_跑动运球,看谁跑的快。

d_传球:对墙传球,单、双手传球。

e_运球:侧身运球,直线忽停忽行运球,原地左右手交替运球。

f_接球:原地单双手接球,接高球、低球、反弹球。(2)八年级。

a.运球:跑动中运球,变换高度运球、曲线运球。

b.移动中,接体侧球,跑动中接球和跳起空中接球。c.传球:隐蔽性传球,跳起传球。

d.投篮:原地单双手投篮(低篮)三步跑篮。站在不同角度投篮(逐步向高篮过渡),提高投篮命中率。

e.灵敏性训练:侧身跑,变速变向跑,八字跑,急停。f.防守方法:如何站位,学习抢、断球技术。

(3)九年级。

a.投篮:几分钟内连续投篮,提高投篮命中率,跳起投篮,急停跳起投篮,三步反手投篮。

b.突破:传球突破,跳起接球突破,运球假动作突破。c.抢篮板球:抢占有利位置,单手抢球,空中判断抢球。

d.战术练习:“二过一”短传配合,全场、半场紧逼,人盯人战术,联防战术。夹击、补位、掩护等。e教学比赛。五.措施跟进:

国队的比赛和有中国人,如姚明,易建联参加的比赛。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真正做到会看比赛、评比赛、亲身参与比赛,从而享受篮球。

石臼窝镇中学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掌握大众健康、休闲运动领域与田径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其任务为: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田径运动的部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达到会做、会讲、会教。2.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为学习和掌握其它体育项目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3.通过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田径运动知识,从事和指导健身和快乐体育活动。

4.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田径教学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组织观念、整体观念教育,树立互帮互学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职业教育,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田径运动是以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

运动项目。学期课程主要是以田径为主。专业课程和其它辅助课程相结合,其中专业课包括田径、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发展身体素质为主。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发展。而用其它辅助课程。如排球、足球、乒乓球、技巧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情趣,并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课程内容:

1、简单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田径运动的分类(田赛、径赛)以及明确今后课程的主要方向。

3、学习田径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4、传授基本的技术动作。

5、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

6、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7、增加排球和足球、乒乓球、技巧等基本的技术。

(二)、课程安排:

1、体质前测:对学生的身高、体重、体前屈、立定跳远、50m、50m×8往返跑进行测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2、对于田径技术教学,不光注意教学方法的效果,还应注意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中,多采用丰富的资源。

3、按照进度表进行循序渐进的授课,每一阶段进行成绩评定,检验过程,并定期研讨,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4、体质后测。学期末对前测内容进行重复测试,完善学生档案,进。

行总结。

三、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四、教学时数。

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编排各年级的体育课程,一年级每周4节,每学期共80节;二年级每周4节,每学期共80节;三年级每周3节,每学期共60节;四年级每周3节,每学期共60节;五年级每周3节,每学期共60节;六年级每周3节,每学期共60节。主要活动对象四、五、六年级田径队的学生在进行基本教学的同时,每周再增加相应的训练时间:周三、周四下午3:25----4:00。

1、创建快乐田径队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田径运动能力。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领导的要求,提高我校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的更好。

2、组建队伍。

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并将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经过认真筛选,从三、四、五年级中找队员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集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田径队的训练目标。

3、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三和周四放学后训练三十五分钟。

4、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以身体系统训练为主。

3)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

4)加强跟班主任、家长和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5)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量地进行严格训练,加强意志品质培养。

6)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训练安全系数。

5、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

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各种。

(1)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

(4)单脚蹲起等。

6、具体训练要求:准备期:(一周)。

1、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一阶段:(9月—10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耐力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第二阶段:(11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第三阶段:(12月—1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第一周:

一、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二、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三、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二周:柔韧性训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第三周:耐力素质训练练习,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四周:耐力训练越野跑2000米;跳跃训练:(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单脚蹲起等。

第五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4、60米x3、80x2米、100米计时跑。

第六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3、50米x3、80米x3计时跑。

第七周:跳跃练习:(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第九周:跳高练习,摸高,跳起抱膝、助跑单脚起跳等。

第十周:协调性练习: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2)各种技巧练习。(3)跨越式跳高。

第十五周:速度与跳跃结合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十八周:速度和身体综合素质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第十九周:耐力和跳跃练习:(1)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单脚蹲起等。(4)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二十周:调整训练各专项综合小比赛(游戏)。

五、教学要求。

要上好新课标要求下的田径课,开创田径课程教学的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掌握新课标的要求,树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选择组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深刻理解新课标全面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更新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和依据。要清楚新课标指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领域的结构体系和基本理念。要深刻领会五个目标领域所包含的主要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当前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上好田径课的基础和前提。例如,教学指导思想已从“增强体质”进化为“关注学生健康”;要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第二,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体系,树立全新的田径教学观,告别旧的田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开创田径教学改革的新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观是有显著差别的。当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该形成关注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新的田径教学观。

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是目前上好体育田径课的基本途径。小学田径课必须杜绝以竞技运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必须杜绝“巡回训练”式的教学方式,必须杜绝枯燥严格、乏味单调的竞技训练式的重复练习方式。体育教师必须从一只口哨、一个跑表、一把皮尺的测量员、监督员,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的体育指导员、咨询员和服务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田径课”的现象。新课标指导下的田径课应让孩子们“玩”起来,在“玩”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毽子”案例分析。

【案例】。

一、主题与背景。

踢毽子在我国已流传了一千多年,经我国人民不断的发展和创造,全国各地的踢法有不同的风格,名称也不尽相同。踢起的毽子,上下飞舞,动作潇洒漂亮,根据南、北方毽子规格的不同以及踢法的不同,掌握起来也有难易。我们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后,在理论上能理解新课改,但对在教学中具体如何去做,还很难把握。如: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身体发展、能力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的目标等等。在这次的体育校本资源开发,我们选择“毽子”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结合新教材开展了案例研讨,通过实践加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理解。进行这样的案例教学就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从中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的、实用的东西。

二、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在省编教材中没有,但学生对它比较感兴趣,因此学习热情较高涨。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上课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个个跃跃欲试,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为了增强对毽子的了解,在前一节体育课上还和他们一起学做了毽子。这是一节比较典型的尝试、合作、探索的课例,主要是培养学生踢毽子的技能。

三、学生分析。

教学流程:玩毽子――踢毽子――练毽子。

1、玩毽子:教师以玩毽子把学生导入课中。在玩毽子中只见学生每人手中一个毽子,有的用手中的毽子在与同伴做击活动目标游戏或者瞄准前方一物玩掷准;有些同学把毽子放在手心测风向、比谁跑的快且毽子不倒;还有的同学把毽子拼成一个圈,玩丢手帕„„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玩。

要是对毽子很生疏的学生),把毽子拎在手里用多种踢法练习;有的小组学生用膝盖在踢毽子(磕踢),有点象高抬腿跑;有的小组的学生甩开两腿,用脚内侧、脚外侧追着毽子等。

3、练毽子: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做各种踢毽子练习,(1)、先都用小绳系着毽子用脚内侧踢(盘踢),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口令踢,掌握踢毽子的动作节奏;(2)音伴练(每分钟60拍),学生在音乐的伴奏进行踢毽子练习;(3)、自由练,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踢毽子练习,有的同学用脚内侧、脚外侧(拐踢)交换踢;有的同学在对踢,而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在花样踢:毽子穿手臂、踢的过程中转身踢;(4)计时踢、计数踢;(5)小组比赛,一个小组四个人,把每人踢的数量加起来,就是这小组的最后成绩。

4、最后是放松练习。【问题讨论】。

1、这节体育课与过去的体育课有哪些不同之处?

2、这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3、在这堂课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没有得到培养?

4、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活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主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一)灵活处理教材——“多样性”体现“趣味性”

被动地学习。这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简单的模式显然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与学的改变。在研讨会上,同样是以“毽子”为教材,首先改变以往的教法,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体育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玩毽子――踢毽子――练毽子三个教学环节,以玩毽子开始将学生导入课中,学生每人一个毽子,在玩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爱好、理想、兴趣通过手中的毽子表现出来,学生们三五一群,有的用手中的毽子掷准、击活动目标等,有的用毽子在玩测风向、赛跑,在玩中,学生的情意尽情散放,学生的个性尽情展露,学生的合作意识无意之中在形成,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往的空间。

(二)改进学习方式——“问题”体现“合作性、创新性”

小组练习给了学生合作的场所,小组比赛又刺激了合作的深度,一优二中一差的分组搭配,增加了合作的可能性。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从学习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然后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学生会思考我为什么比他要踢的少?动作方法有什么不同?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离身体较近的情况,用盘踢既不美观,又无法将毽子踢起,怎么办呢?(用磕踢就能代替盘踢,踢起这种毽子);在练习时难免有人踢出向横飞行的毽子和离身体较远的毽子,这时盘踢、磕踢都无济于事,又该怎么办呢?(拐踢可横而求直,远而使返,起到全面照顾的作用;怎样才能救起即将落地失败的毽子,起到补救作用,(绷踢的发力可高可低,所以„„)学生通过动体――动脑――实践――体验,主动探究,在锻练身体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比较过去的学习方式,更主动,更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思维更活跃。如果说玩毽子给学生带来的是尽情,那么踢毽子则给学生送去了尽兴。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上,在同学间的合作中,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做各种踢的练习,如盘踢、拐踢、磕踢、绷踢等等)。

玩毽子――踢毽子让学生们领略到了体育的快乐,那么练毽子则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另一面,那就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任何学科教育都有一个重要的目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这也是新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在练毽子中通过教师的教,学习踢毽子的基本动作,通过思考体验掌握踢毽子的动作方法,通过练习提高踢毽子的动作技能。另外,教师用计时踢、计数踢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用练习中的规则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制约能力,提高制能力。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一个社会人,其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精神文明等都受到一定规矩的约束。

体验成功的快乐。在练习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踢毽子,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的教,因此,老师要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教法。

校本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各级教育部门有关师资培训方面文件精神,一年来,我县组织安排了多期各级各类培训,各校(园)也按照校本研修计划,实施校本培训。为了了解培训工作开展完成情况,总结培训经验成果,发现先进典型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教育局安排,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调研。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一是校本研修方案、计划制定情况,二是外出培训情况及培训返校后二次培训情况,三是校本培训工作落实情况,四是校(园)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20xx年11月8日-24日。

调研分两个组,分别有校领导带队,10多位教师参加了此项工作。工作组深入全县各校(园),听取负责人汇报,查看有关资料,走访教师,掌握一手资料后,分别在各单位召开座谈会。

大多学校重视工作,校长亲自抓并成立了本校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制定了校本研修计划或方案,工作纳入日程,有工作管理制度等,与教师考核、评职、聘任、晋级相结合。

2、校本研修工作基本走向制度化。各校园制定了培训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

3、大力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各中小学均重视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学科基本功训练,均不同程度的举办了竞赛或评比等活动。

4、按计划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与绩效考核挂钩。

5、培训基本上遵循了按需施教,分类培训,分阶段实施,整体推进的练功思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教师培训。

6、对各级教师培训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人员、时间、经费方面都能全力予以保证。

7、校本研修个人记录较为详细。各校对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的意识增强了。大多数学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比较规范,基本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比较齐全,认真搜集整理,原始资料多,真实可信。8、校本研修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工程初见成效。各中小学都能明确学年培训主题,开展研训活动,广泛开展专题讲座、汇报课、示范课活动,开展写教育叙事、读书笔记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能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制、积极推行推门听课制、积极推行骨干教师帮扶活动,在培训方式上能够灵活采用专题讲座、自学读书、汇报演示、师徒结队、网上研修等。

校领导对校本研修有关文件学习领会不够,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重视、指导不够,研修方案要素缺失,顶层设计出现问题,导致缺乏工作活力。有的领导在带头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发挥示范作用方面有明显的差距,行动不到位。

1、部分学校的主管领导认识不到位,组织协调能力差,又缺少理论辅导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无法实现研训一体,效果欠佳。

2、部分学校档案管理不规范,过程材料保管不善。有的档案记载不及时,过程管理不认真,具体工作力度不够,有始无终,跟踪检查指导不及时,缺少考核、签到、外出学习记录等。

3、部分学校由于组织管理、历史形成、教师内因等因素影响,有少量学校和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继续教育专用笔记记录不认真,有明显的后补现象、糊弄现象、被动学习现象。

4、对校本研修的重视有待提升。整体上走出去、请进来培训的机会太少,校际结对帮扶活动开展的较少。

5、在培训过程中,由于个别学校缺乏组织管理和有效引导,所以有部分教师表现为被逼无奈、不得不学,出现了真培训、假学习的现象。有的学校师训工作无统一规划,表现为推着走,左一耙子、右一扫帚,表现为有内容、无系统,只研不训、教学依旧。

6、教师师德存在着一定问题,有个别教师存在师德不良情况,应切实将师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

7、档案资料建设还须花大力气。虽然各校对档案资料建设越来越重视,但在资料建设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1)资料不全不实。有的地方缺少详实的原始资料,如相关文件、图片、数据等,说服力不强。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资料说明。

(2)资料组合不当。有不少地方材料组合的对不上目录,需要的没有,不需要的又在里边。

(3)资料收集零乱。少数学校材料收集后,整理粗糙,纸张大小不一,没有装订,或者装订不规范,甚至有倒页现象和明显的网络下载现象。(4)缺少影像资料。

1、认真学习领会文件政策,抓住契机,开创校本研修新局面。深入学习领会校本研修、内涵发展等方面的的文件精神,按文件规定要求,使教师校本研修形成良性运行机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虚心学习先进经验与做法,结合本校教育队伍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在方案设计时候,要广泛调研,听取大家的建议。

3、校本研修过程中要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获得充实感。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只有真正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校本研修中获得充实感,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校本研修才可能获得其内在的生命力。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使校本研修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主要是要让教师体验到校本研修的价值所在。

4、按需施教,分类指导,强化校本培训。在教育培训部门的宏观指导下,立足于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方案、计划,抓好计划内的培训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管,争取达到预期效果,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5、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定期进行奖惩。校本研修要列入教师的重要考核内容,做为职务聘任、岗位评聘、评优树模的必备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6、积极开展网络研训。各校要积极开展教师博客创建活动,要把网络研训列入教师培训的议事日程,要把博客圈建设作为校本研修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平台,领导要与教师共同在这一平台上实时研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7、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研究,逐步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推动全县校本研修工作。

校本课程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及办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快速发展,根据教育局科研兴校的战略决策及我校的整体思路,特制定如下校本教研计划.:

坚持以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为契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模式为载体,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不断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进一步探索我校教学质量持续快速发展的教学教研新路子。

1、通过教研培训,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提高执教水平,提升教师素质。

2、通过全校性的专项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主讲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讲座,进行行动研究,使每位教师能上示范课、优质课。

3、通过教研,使每位教师所教学科都有较大进步,确保学校质量稳步提高。

4、建立完善教研制度,用制度保障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为了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使大批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双提高,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

1、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形式进行。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强化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解决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意识。

2、采取灵活高效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做到“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

即:在交流形式上分四个层次,每周一次全校理论学习交流,由全校教师轮流担任主讲人,每周一次教研组学习交流,每周一次网上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主学习交流;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必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管理上,要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每月检查一次。

3、严格控制教师在校办公时间,确保学习研究有时间,并要求教师提高在校办公的效率,引导教师勤辅导,常钻研,不断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素质。

(二)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模式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1、本期教研的工作重点是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在认真学习县教研室推广的四步教学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教学模式。

2、坚持每期一次的优化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评比追求一个“实”字:一看教学模式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可操作性;二看是否真正经历了实验研究,经历了实践检验;三看教学效果是否好,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3、把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针对教学实际,对照先进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用辩证观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扬弃,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风格和一定价值的教学模式。

(三)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1、开展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使用新课标活动。一是确保各科任教师每人一本新课标;二是要把“学、研、用”新课标作为学校对教师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入日常检查之中;三是要把“学、研、用”新课标纳入教师达标活动之中。

2、继续开展好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以此活动为载体,促使教师研究教材,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和规律,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过程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继续加强对教学质量目标的监管工作。学校通过阶段测试、各类竞赛、质量分析及师生座谈等方式方法,促使教学质量目标的顺利完成,走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2、抓考风,促教风、学风。采取有效措施,严肃考风、考纪,杜绝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

3、在抓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突出过程性管理。认真组织各年级的周清、月考、期中考及模拟考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所在,制定阶段性目标措施。

4、注重检查和落实,特别是各项资料和活动开展情况记录的保存。

校本调研报告

副组长:

成员:xx(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

工作制度1.学校规定每学期初进行三天教科研培训,聘请专家来校讲学,进行新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

3.青年教师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其他教师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

4.每学期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成长袋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本学期研修内容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2.“班主任工作” 魏书生著

3.“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

4.“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常州高教研室编著

5.“课程与教学”上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

(一二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二。

(三四年级适用)。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初步掌握线条、形状、肌理等造型元素,掌握色彩的专业性知识,认识公共场合的标识,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三。

(五六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材调研报告精选_

职业学校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相应地,职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也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必然需要适应它自身的要求。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的深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以及项目教学法等等,成为了职业学校常规教学的手段。那么,教材如何适应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这种转变,以更好地切合当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作为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的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当前教学过程上的变化,是我们希望了解和作出努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调查背景。

1、调查时间及地点。

本调查主要面向物流专业的的学生,在物流专业各方向上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虽然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和对计算机专业各方向的选择兴趣,与教材的使用情况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能反应学生对教材的关注程度和对问题的思考并回答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过两年的职中学习,计算机各专业学生,保持了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较高兴趣同学约占50%,37.5%的同学是需要争取的对象,有约18%的同学表示对计算机学习没有兴趣,希望学习别的专业。这里提示了我们在教学工作上的努力方向。在对专业方向的选择兴趣方面,绝大部分同学的兴趣集中在平面图像与动画艺术设计、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以及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办公应用方面,而在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方面只有约10%的学生表示了兴趣。从本调查结果,可以为我们在专业设置和招生的工作上给出一个提示。

数的同学,对flash课程的学习和其教材的使用目标是了解和明确的。(三)教学内容。

现出较大的差别,对问题的回答有矛盾之处。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同意当前教材。

设置的作业和练习量比较合适,不需要改变。

(五)教材使用和学习的效果。

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的调查,结果如下:

可见,58.3%的大多数学生“一般情况不看课本,遇到问题时才看,在理论课上或者上机课上,有时不需要课本。觉得老师的讲授和演示是主要的,可以离开课本。”从图表中也反映了,14.6%的学生从不看课本,但并不完全代表教材完全不可用,而往往跟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本着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原则,本课程对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竞赛内容要求、社会岗位技能要求等几方面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特点制定了课程开发的大纲、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调查方式。

4、纳入学生实习、带任务进行专业社会调查;5、对其他院校进行学习访问。

二、调查方法。

1、直面交谈,列项采集社会专业需求信息;2、咨询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人才交流中心,社会调查公司等;3、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征求专业信息、意见、建议;4、请本系毕业生从业者参加座谈会或函调;5、网上查寻下载;6、向学院校搜集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料研究相关问题。

三、调查内容。

1、事业、企业应用电子专业设岗现状与需求。2、对现有计算机网络类岗位从业者评价。4、双主体培养的意向。调查主要针对是否愿意我系为贵公司企业培养相关人才、是否愿意我系学生来贵公司顶岗实习等。5、目前有关院校开设应用电子专业状况。调查主要针对专业名称、教学计划、设施设备、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就业方向与状况等。6、应用电子专业往届毕业生从业现状,有哪些不适应的缺陷,希望学校改进教学,改革和完善专业建设。7、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我们应用电子毕业生使用满意程度,有何评价,有何意见、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四、通过调研得到教材实施方案1、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的课程。

本课程的开发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聘请企业专家和国内课程开发专家,在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基础上开发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始终有企业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2、任务驱动实施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应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创造性实验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设计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情境一逻辑门电路设计。

任务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任务二、74ls20芯片逻辑功能测试。

任务三、“不一致”电路功能分析。

任务四、简单逻辑电路设计(控制红、黄、绿灯亮)。

学习情境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任务一、四人表决电路设计。

任务二、3位二进制编码器设计。

任务三、全加器电路设计。

任务四、比较器电路设计。

学习情境三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任务一、认识触发器。

任务四、左移移位寄存器电路设计。

学习情境四电子门铃电路设计。

通过四个情境的学习,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一)基本理论。

1.掌握二、十六进制及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8421码的构成,了解其它常用编码。2.掌握逻辑函数的描述方法,熟悉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定理以及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3.了解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4.掌握集成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5.掌握典型的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及一般分析方法,熟悉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任意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6.熟悉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工作原理。7.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掌握常用中规模组件的使用方法。8.掌握脉冲产生、整形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9.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0.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组成和应用。11.掌握a/d和d/a转换器的电路特点及应用。

(二)基本技能。

课程的开发,都不可能脱离企业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教材开发前的企业调研,要求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

二、召开专家调研会。

(一)确定本专业工作任务。

业的知识能力体系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制定要有典型性。在校本教材的编制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果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果品贮藏加工的方法。

(二)确定学生工作能力。

明确了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就明确了它的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就可以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然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学生围绕着工作任务零散地学了很多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就业后仍然不能完整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在现实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在学校中学得不错,但进入企业却很难适应岗位需求,在开发此校本课程时,我们要认真思考工作任务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工作能力。我认为,对于果品贮藏与加工课程,应要求学生达到的工作能力包括:在知识方面对各种果品贮藏的原理、方法、工艺流程比较熟悉,在技能方面掌握各种果品的加工方法,并能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课程实施项目的构建。

在分别从岗位、任务和能力三个角度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定位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依据这些定位设计课程的项目体系,把前期的开发成果转化成可实施的课程项目。项目的设计要综合考虑运用的理论及技能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否相适应。

中职学校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简单型经验型人才,那么项目设计的难度应当与这一目标定位相适应,尤其要考虑中、高职之间的差距。

即使是同样的课程名称,在中、高职的目标定位也是不相同的,其项目的难度也应当有显著区分。(二)项目之间能否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学科课程并非课程的唯一模式,但是在打破一个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另一个体系,否则将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围绕着项目来组织课程,那么就必须在项目之间形成某种逻辑关系。项目逻辑关系的构建必须紧紧依据相应职业领域的工作逻辑,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项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要尽量来源于实际工作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在这一前提下,如能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项目的能力训练价值如何。

项目课程的一大特色是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真正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从总体上看,现有项目的能力训练价值需要提高:项目课程必须根据学校现有情况对教材进行再次深度处理。

(五)项目在教学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无论多么巧妙、多么有学习价值的项目,如果在教学中无法执行,比如学校无法购买所需要的设备,也无法从企业获得相应支持,那么这种项目都是无效的。所以,应当尽可能设计易于操作、可能操作的项目。

(六)确定项目中的知识。

项目教学实施方案必须认真研究每个项目应当让学生学习哪些知识,项目中知识选择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内容与要求”。“技能内容与要求”则主要体现在项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活动过程中,实践知识是能直接产生技能的知识,因此,有了足够的实践知识,加上恰当的训练,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总之,项目的设计应力求使学生达到从“手把手教”到“放开手教”,再到“不用教”,寻求真正意义上思维方式的迁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乐趣和成功感。

四、课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3、调查范围及对象。

本调查主要面向建筑工程各专业的的学生。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课程的学习或教材的目标。

对《施工组织与项目实务》课程的学习的目标的了解程度的问题通过调研绝对多数的同学,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其教材的使用目标是基本了解和明确的。

(二)教学内容。

大多数学生认为,现有教材在深度和难度上不够或者刚好合适,只有约20%的同学认为难度和深度太大。可见,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中,感觉现有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更多更深入的知识。

(三)教学材料组织形式和体现的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和编排顺序。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看法比较平均,甚至明显相互矛盾。这里从侧面反应了两个问题,一是反映了不同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习倾向上有很大的不同,提示我们在个别化教学上应做更多的工作;二是反映了在教材中兼顾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模式上的努力仍然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所在。提示我们应注意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

3、现有教材中的项目或实例,是否切合我们的实际。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项目的内容选取和难度深度选取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比较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水平。4、对于教材中作业与练习的量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本问题的认知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对问题的回答有矛盾之处。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同意当前教材设置的作业和练习量比较合适,不需要改变。

(四)教材使用和学习的效果。

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的调查,结果如下:

可见,大多数学生“一般情况不看课本,遇到问题时才看,在理论课上或者上机课上,有时不需要课本。觉得老师的讲授和演示是主要的,可以离开课本。”但并不完全代表教材完全不可用,而往往跟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在教材的使用效果上,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现有教材“基本合用,可在原来基础上改进”;认为“不合用,需要一个全新的教材”的同学占占少数,而认为现有教材很合用,不需要新教材的同学只有很少的数量。这里提示我们,在现有教材上充实改进,或新编教材,有一定的依据。

(五)对教材使用的建议或意向。

最后,绝大多数同学们认为在目前教材市场上能够或者基本能够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教材,显然,同学们给我们在教材上的建议是:选择现有合适和最好的,并由教师进行处理、充实或者改编。

三、结论或建议。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看,学生基本上根据自己的实际对调研问题进行了回答,调查的结果符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所观察到的情况。综合起来,这次对《施工组织与项目实务》教材的使用现状的调查,在以下方面给我们一些提示。

(一)绝大多数学生对《施工组织与项目实务》课程的学习和flash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明确的。

(二)学生认为现有flash教材在内容的量和覆盖面上,存在不足,不够充实,不足于实现flash课程所有达到的学习目标。

但在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上,学生们对现有flash教材作出了比较肯定的回答,大多数学生认为,现有教材在深度和难度上是合适的,而认为过深过难和过浅过易的,两者相若。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和编排顺序上,不能令人满意。认为现有教材在内容上的编排和组织,认为不适合于课堂教授,自我阅读学习起来有困难,对学习效率没有帮助,有待改进。

(四)教材在体现教学方法和模式上面,调查结果反映出比较矛盾和复杂的情况,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明显和单一的倾向。它反映了鱼与熊掌如何可以兼得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取向。事实上,在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和选择上,如何处理理论和实践性操作技能环节,如何兼顾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方法,仍然是一个难点和一个争议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编制校本教材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五)对教材在实例项目,以及作业与练习的量的问题上也做了比较肯定的回答,认为它们在量上是合适的。同时认为,这些实例、项目、作业与练习比较切合实际需要。

(六)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学生对教材和课本本身并不太重视,学生更重视的是教师在教学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实际上反映的是学生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对于操作技能为特点的flash课程,认为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课本,认为老师的讲授和演示是主要的。

(七)最后,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现有教材是否合用”的问题,都做了肯定的回答,认为现有教材基本上可以使用,只要在现有基础上做一些改进。同时,认为在目前教材市场上能够或者基本能够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教材。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现有教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实例项目和作业与练习的设置等方面都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而在教学内容的容量和广度、内容的组织编排、所体现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和实践性环节的兼顾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调查结果的事实,建议我们可以选择现有教材市场上最好和合适的,并做一些针对我们自身实际的处理、充实和改进。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以技能操作为特点的flash课程,在目前情况下编撰校本教材,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没有完全的必要性。至于充分条件,建议有兴趣的同志,后续可以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比如,过往编制的校本教材的在使用后的评估反馈情况,教师教材编撰的业务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教师时间精力方面的条件是否具备,编制得到的教材预计是否能切实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材质量上是否达到或超过现有教材市场上的教材质量水平等,这些问题的调查显然是有价值的。

一、调研主题。

学科的教学与整合二、调研对象。

本校的全体教师和1---5部分学生。

三、调研结果。

1、各科新教材的优势。

从各学科的教学看,大多的教师更喜欢现有的各科教材,具有的以下明显优势:

(一)各科新教材学科知识性、导向性强,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趣,(二)各科新教材都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三)各科新教材的编写注重纵向与横向的设计,使教学知识过于集中进行了分散式教学,适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四)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了旧教材的只重知识不重时间的现象。

(五)各科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真正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六)各科新教材的设计开放灵活,给老师、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作为一种新教材,教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有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只见教材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品社、和科学教材中特别明显,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把教材的知识味冲淡了。

建议:以图为主,但要图文并茂,这样即使学生课上没掌握好的,也可通过看图、读文意理解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设计太分散,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新教材(如数学)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有的同一个知识体系在一册课本上要分成多个单元上,看起来好象在纵向、横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下一单元前面的知识忘了,学下一册上一册的知识不记得了,再学习时又要重新整理一遍。如:统计与可能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不同难度上设置了这些知识,知识点分散,且每学期的内容相近,占课时太多,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

建议: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况下,尽量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在同一个单元,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下降。

小学数学教材: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忽略基本计算的重点教学,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建议: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多种形式的计算技能培养练习,加大计算练习内容量,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小学科目偏多。

小学三级课程共计10多门科目,占课时数多,而且有的科目内容设置是相通的,如语文与传统的教学,品德社会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的教学,数学与实践活动等。他们可以。建议:整合这些相应的科目,让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链接。(五)教学用书要有其参考的价值。

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书,对单元知识体系做了详细的介绍,对课时教学做了引导,但没有参考性结论、定义。尤其是一些难解问题没有讲解说明。建议:在教学用书上应当添加上重点内容结论、定义和疑难问题的讲解说明,供教师阅读参考。

教材调研报告精选_

作者:李先成我校自200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本专科学生使用教材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大量自编教材和讲义投入使用,教材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掌握教材使用情况,了解广大学生对目前使用教材的整体评价和认可度,收集学生对教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教材科于近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本次问卷调查的重点是教材主要内容和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两个方面。教材的内容:

1.教材体系、结构的科学性;

2.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否准确、清晰;3.知识覆盖面与信息量是否充分;4.是否浅显易懂和便于学生自学;5.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6.是否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掌握广大学生对教材的总体评价和认可情况,分析我校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收集学生对教材建设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教材选用的需求,在优化改进教材选用、管理工作的同时,为学校自编教材提供参考和导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材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打好坚实基础。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

调查对象:攀枝花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

调查范围:校本部和西苑2012、2013级学生100余人。

三、调查时间2014年5月6日至2014年5月10。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组成员在学校一教、二教、六教等教学楼向课间休息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填好后当场收回。经统计,共发出调查问卷104份,收回101份,回收率达97.1%。

五、问卷调查结果。

校本教材心得体会

自从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材管理条例》开始,校本教材慢慢走进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校本教材是从学校出发,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编写的教材,旨在满足学校教学需要,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切体会到了校本教材对我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破解难题。

这种教材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与教育部门编写的通用教材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其中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破解教学难题。在老师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而校本教材就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内容,加强细节关注,从而让师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三段:促进教师合作。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促进教师间合作。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独一人做的。其实,只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领域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将教材编写得更加细致入微。因此,从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让教师之间的合作得到不断的提高认识和合作能力。这对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成功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四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校本教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且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并感受到教材的魅力,从而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第五段:总结。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校本教材对于教育事业的推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破解教学难题,促进教师团队的合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校本教材在教育中的作用,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校本课程调研报告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现将我校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如下:

我校地处农村,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我们把了解本土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环境保护(课程名称:热爱家乡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目的是既对学生进行了民风民俗的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同时我校还在1——6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校本课程,每门课程每周各一节。由班主任或专职教师授课。

我校校本课程虽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师资力量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的深度、方向和范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该如何授课。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

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为了确保我校的校本课程定时开展,学校在编排课表时,便编排好三到六年级上校本课程的具体时间,确保了一周六课时的校本课程。同时希望上级部门给安排专业老师,对老师进行培训,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1、要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农村和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要义在于它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2、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校及农村拥有的课程资源优势。在做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与活动等多因素的整合,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可少。

3、要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甚至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关键是行动,不会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比如课程目标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创造的执行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究才能够逐步形成。当然,我校曾经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经验,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合乎规律的校本课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校要加强校本课程的专题研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树品牌办名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材调研报告精选_

1、各科新教材的优势。

从各学科的教学看,大多的教师更喜欢现有的各科教材,具有的以下明显优势:

各科新教材学科知识性、导向性强,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趣,各科新教材都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各科新教材的编写注重纵向与横向的设计,使教学知识过于集中进行了分散式教学,适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了旧教材的只重知识不重时间的现象。

各科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真正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各科新教材的设计开放灵活,给老师、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做,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强。

2、各科新教材的感受。

作为一种新教材,教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有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只见教材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品社、和科学教材中特别明显,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把教材的知识味冲淡了。

建议:以图为主,但要图文并茂,这样即使学生课上没掌握好的,也可通过看图、读文意理解知识点。

教学内容设计太分散,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

新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有的同一个知识体系在一册课本上要分成多个单元上,看起来好象在纵向、横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下一单元前面的知识忘了,学下一册上一册的知识不记得了,再学习时又要重新整理一遍。如:统计与可能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不同难度上设置了这些知识,知识点分散,且每学期的内容相近,占课时太多,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

建议: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况下,尽量把相关的知。

识点放在同一个单元,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下降。

建议: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多种形式的计算技能培养练习,加大计算练习内容量,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科目偏多。

小学三级课程共计10多门科目,占课时数多,而且有的科目内容设置是相通的,如语文与传统的教学,品德社会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的教学,数学与实践活动等。他们可以。

建议:整合这些相应的科目,让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链接。

教学用书要有其参考的价值。

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书,对单元知识体系做了详细的介绍,对课时教学做了引导,但没有参考性结论、定义。尤其是一些难解问题没有讲解说明。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

二、线描画。

三、黑白装饰。

四、剪纸贴花。

五、布贴画。

六、命题创作。

炫彩刮画教程一、一目录。

二、前言。

三、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炫彩刮画?炫彩刮画最初制作方法。炫彩刮画的特点(趣味性)。如何欣赏炫彩刮画。

(二)、炫彩刮画的表现元素——点(点的形态样式、排列方法、注意事项)。

(三)、炫彩刮画的表现元素——线(线条的种类、粗细、排列方法等)。

(四)、炫彩刮画的表现元素——面(刮画中面的使用、产生的效果、)。

(五)炫彩刮画的表现元素——点线面的综合使用。

(六)炫彩刮画的表现元素——留黑(知白守墨)。

四、作品欣赏。

线描画教程。

一、目录。

二、前言。

三、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线描画?线描画的特点(秩序美)。线描画的形式(彩色线描、黑白线描)。如何欣赏线描画。

(二)线描——点(点的大小、形态、排列)。

(三)线描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等的形式及排列)。

(四)线描画——黑白灰的表现技巧。

(五)线描画——点线面的综合使用。

(六)线描画创作——静物。

(七)线描画创作——风景。

(八)线描创作——人物。

四、作品欣赏。

黑白装饰画。

一、目录。

二、前言。

三、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黑白装饰画?黑白装饰画的特点(装饰性),如何欣赏黑背装饰画?

(二)、黑白装饰画的表现元素——点(点的形态样式、排列方法、注意事项)。

(三)、黑白装饰画的表现元素——线(线条的种类、粗细、排列方法等)。

(四)、黑白装饰画的表现元素——面(刮画中面的使用、产生的效果、)。

(五)黑白装饰画的表现元素——点线面的综合使用。

(六)黑白装饰画的表现元素——留黑(知白守墨)。

四、做作品欣赏。

剪纸贴画。

一、目录。

二、前言。

三、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剪贴画。剪贴画的表现形式。剪贴画的特点。剪贴画的欣赏。

表现形式。

1、几何形拼贴。

2、剪纸拼贴。

3、圆形拼贴。

4、人物拼贴。

制作方法与步骤。

1、构思选材a、依材设计如:报纸剪贴画b、依据构思选材如:圆形折贴。

2、剪形手剪配合、收放有度,使画面轮廓体现出剪纸的“刀味”。

3、粘贴整理局部粘贴、裱贴。

剪贴画特点,剪贴画是一种特殊的画,和真正的绘画不一样。剪贴画不用笔和颜色,而是用各种材料剪贴而所的。这些材料又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东西,所以有人称剪贴画是“环保艺术品”。

剪贴画通过独特的制作技艺,巧妙地利用材料和性能,充分展示了材料的美感,使整个画面具有浓浓的装饰风味。

剪贴画有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变化多样等特点,是一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工艺美术项目。它是一种极好的图像素材,矢量的特性使其缩放不失品质,你可以对它们进行任意组合,像搭积木一样。

(二)剪贴画表现元素——剪纸(剪纸的表现手法,剪纸符号语言)。

堆花——用彩纸照图样拼贴、描染、堆砌而成,立体感强;

新剪纸——刀剪并用。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套色、染色、水印等。

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4(1)衬色类,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一般主槁所使用的材料都采用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起来能得心应手。广东佛山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堂皇。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填色类,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把刻好的主槁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个别脸部可作适当的渲染。中国广东佛山的“铜凿”剪纸是在一张铜片上先用锤子将图案凿出,在留空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当地叫“铜凿”。这种剪纸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而且便于长时间保存,但一次只能制作一幅。(5)点色类,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如果要好几层一起点染,色彩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便于颜色渗透。着色时,要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是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渗比效果,染色时不必待一色干后再上另色,通常上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色,才能达到渗化的效果。点色剪纸通常应采用阴刻法,便于大块面积留作染色用。点色剪纸色彩强烈,乡土味很浓,以中国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为著名。中国浙江平阳的染色剪纸,在继承蔚县的传统点色基础上吸取了西洋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为点色剪纸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三)剪贴画表现元素——添画(添画的原则,添画注意事项,添画的表现形式)。

添画的原则:

1、能否巧妙利用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加的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添画注意事项:

1、巧妙利用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要统一。

3、添加的构图要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四)剪贴画——。

教材调研报告精选_

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了旧教材的只重知识不重时间的现象。

各科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真正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各科新教材的设计开放灵活,给老师、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质疑,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强。

2、各科新教材的感受。

作为一种新教材,教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有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下降。

建议: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多种形式的计算技能培养练习,加大计算练习内容量,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科目偏多。

小学三级课程共计10多门科目,占课时数多,而且有的科目内容设置是相通的,如语文与传统的教学,品德社会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的教学,数学与实践活动等。他们可以。

建议:整合这些相应的科目,让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链接。

教学用书要有其参考的价值。

校本拓展课程调研报告范文

在探索中前进。

在反思中发展。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优化教学过程这一核心任务,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的活动规律,全面更新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现将一年来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完善课程结构。

加强课程设置管理。我县严格要求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指导学校科学设置课程。大部分学校克服了学科性教师缺乏等困难,创造条件开全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音乐、美术、科学、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课程,并实现了有教材学科规范上,无教材学科灵活上,基本达到国家课程设置要求。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我县积极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努力拓展校本课程开发途径,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二小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新疆舞》;二中的校本教材《雪岭云杉的故乡——巩留》、《英语经典美文阅读》、《化学与生活》、《巩留旅游资源》、《作文写作创意》、《巩留地方史》;y乡中学的《烹饪》、《乡土文化》;牧业小学的《我与家乡》\\\\《剪纸艺术》;中学的《蔬菜种植》;小学的《人类的起源》、《红旗村发展史》等,我县上报8项作品参加自治区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巩留县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各校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活动。如巩留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向全县各校开放25次,各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达3500余人次;学生还参加了“科普知识进校园”、“州科协大篷车进校园”、“巩留县第三届科技航模展示”、“巩留县第二届夏令营活动”、“县中学生运动会”、“县少年杯足球比赛”、“县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2013年中小学生放飞梦想风筝比赛”及“2012年中学生激情滑雪培训活动”、“2013年快乐寒假小学生滑冰培训活动”等活动,丰富了课程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以优化课堂为着力点,增强课改有效性。

课改最本真的工作无疑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我县新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集体备课搭建互助平台。在组织形式上,部分学校能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确定相对合理、稳定的备课组。备课组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及活动时间。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县部分学校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个人初备—集体研讨—执教研课—优化完善—分头实践—反思—总结”的集体备课教研模式已初见成效。如县高级中学、第二小学、第二中学、东买里乡中学等。

2课堂教学竞赛机制不断优化。我县积极组织县级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经过学校初赛、学区复赛,选拔出30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县决赛,获奖教师90名。教研室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坚持“备、上、说、议、学”的课例研讨,力争使每一次赛课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参与教师最多。中老年教师展示优质课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培养一批实施新课改的中坚力量,传送最新的课改理念。“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大面积地提高我县教师承担新课改工作的能力,保证了我县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送课下乡”传播新课程理念。本着“基层需要什么,我们送什么”的原则,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为一线教师送去新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农村和山区学校更要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教研员深入基层,与老师、学生一起探讨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新课改的理念最直观地呈现给老师们。本学年,我县共组织送课29节次,研讨会29场次。送教所到之处,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听课,做好记录,课后积极交流,踊跃发言,各自阐述教学观点,不同的问题引发了教师不同的思考与反思。在互动交流中,以送教课为案例,拓展到整个新课程,这样的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更新了基层教师的观念,提高了教师执行课改的能力,受到了基层教师的普遍欢迎。

课堂教学视导督促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本年度,教研室对我县中小学校进行了教学视导。视导通过看(实地观察)、听(按课表随机听课)、查(教学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抽查)、谈(与教师座谈交流、在全校召开反馈会)等方式进行。教学视导活动共听课229节,抽查教案229本、抽查作业30%,召开反馈会24场次,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探索实施“一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县高级中学针对学校部分教师教学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效率低的现状,借鉴各地经验,选择班级作为试点,尝试实施“一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一指一个目标:提高教学3质量。二指两项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指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优化、课后巩固。四指四个环节,即课堂45分钟分为四个环节(阶段):提出目标问题,组织学习交流,训练评价反馈,巩固深化总结。组织教师深刻把握该模式,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较好。

三、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提高课改科学性。

科学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需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专业支持和带动作用。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常规教研工作,努力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是我县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整体定位。在课题管理上,我县突出教研员对研究过程的监控、指导作用。要求教研员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三到位”即:时间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一是要求教研员每学期要安排时间,参与本学科的课题研究活动;二是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月总结活动,包括听课、评课、议课、案例反思与总结等;三是要督促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中重要数据、重要案例、重要活动进行收集和记载,做好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我县完成30项2010-2012年度伊犁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28项通过州课题评审委员会结题;申报34项“2012年自治区校本课题研究”,立项16项,现正在结题之中;申报2013—2015年度州级课题70项,正在审批之中;个别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自治区“提高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结合研究课题”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的子项目研究任务。

校本教材心得体会

教材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校本教材则是一种由学校自主编写的教材。它以学校的特色和本地的文化背景为基础,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境。在我所在的学校,校本教材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使用学校自主编写的教材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从而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为一名老师,备课可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使用校本教材时,我首先需要和同事们共同研究教材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利用。我认为,校本教材的优点在于其条理性和实用性。教材章节之间紧密相连,每个章节的内容也被分为多个小节,更便于教师引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且,教材的设计注重实践与应用,学生不仅仅学会了内容,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去。

除了个人使用上的便利,校本教材还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它使得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了学校教育特色和本地文化背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往使用的教材往往过于普适,如果使用校本教材,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能够更直接的获取到自己身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问题的解答。最后,教科书随时可以更新或修订,同时能够引入新的学科领域,这意味着校本教材也可以随时更新,适应当下发展的需求。

第四段:师生互动的要素。

教材是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中,我认为师生互动的要素也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而学生的回答于讨论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触。同时,学生关于教材的反馈与意见也应该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改进方法,持续而稳定地利用学生的反馈意见,持续完善和进化课堂教学。

第五段:总结与建议。

校本教材的使用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它的优点使得它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经过多次尝试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条使用校本教材的建议:一、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本地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教师应当把握好时机,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三、要注重课堂师生的互动,并且总结学生的反馈,以实践为基础,持续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校本拓展课程调研报告范文

1、行动研究法。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践中,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再行动、再反思”的思路开展行动研究,力争达到预期效果。

2、文献研究法。在进行行动研究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积极了解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本项目的研究。

3、调查法。以问卷调查形式,研究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个案分析,以及时调整项目研究的策略和方案。

(二)研究步骤及进程。

1、组建校本教研领导机构,进行项目研究的准备工作(20xx10月—20xx1月)。

(1)构建研究框架,组建校本教研领导机构。学校确定机构负责人及成员明确分工和相应任务。

(2)组织教师学习与校本教研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以及有关的教学改革实践的论文材料,统一思想认识,制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研究任务,提出项目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及实验措施。

(3)举办校本教研理论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做理论讲座。

2、实施研究计划,开展项目研究(20xx3月———20xx1月)。

(1)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同时项目规划组和工作小组进行观察比较,找出项目实施方案中的偏差和不足,在组内讨论研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2)定期召开项目研究负责人、研究骨干会议,及时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文件,体会相关精神;及时总结交流各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及时落实项目研究计划。

(3)教务处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评价,并组织教师的演讲比赛;板书、板画设计比赛;教案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校本教研活动。

(4)以教研组为单位,阶段性地开展优质课例评比及校本教研优秀论文征集。

(5)进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备课组的同头备课活动,确立与同行“对话”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6)为每位青年教师都建立专业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个人简介、人生格言、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优秀教案、论文、证书、课件等,记录下他们专业上成长的点滴。

(7)定期开展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的评比活动,并组织教师观摩,促进共同发展。

(8)在研究进程中,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比较;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偏颇,及时纠正;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3、分析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总结(20xx3月——20xx6月)。

(1)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整理相关教师的论文、教案及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照片、录像、光盘等,统计有关数据,做好结题工作。

(2)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总结的一些经验、规律,撰写出完整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为课题专家组进行评估鉴定做好准备。

中小学校本情况调研报告

副组长:

成员:(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

工作制度1.学校规定每学期初进行三天教科研培训,聘请专家来校讲学,进行新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

3.青年教师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其他教师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

4.每学期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成长袋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本学期研修内容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2.“班主任工作”魏书生著。

3.“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

4.“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常州高教研室编著。

5.“课程与教学”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