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精选20篇)

时间:2023-11-14 19:21:54 作者:笔舞 2023年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精选20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课前准备:写有字词的小黑板、写有课文重点句的小黑板、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出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文举了哪几个名人的事例?

这些名人取得了哪些成就?他身上哪里体现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2学生分组学习: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说说。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学了这么多事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指什么意思。

(2)练读。

1、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只要工夫深,

五、领悟写法,为说写作准备。

六、作业。 (略) 。

板书: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千多项发明          持之以恒,终于成。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同时本文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文章。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

1、品词析句法。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1、质疑探究。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理想真远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这是导入部分,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这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2、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板书:目标专一 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3)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 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抓住重点词语“总是同一个地方”“接连不断”“几百年过去”“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来体会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回答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用反问句是强调这个意思。谁来读好这个反问句。

(本环节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 体会写法。

过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是用的什么写法?(举例)是啊,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几位这样的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他们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获得了哪些成功?(可以用笔画画写写)。

2、交流:(李时珍是医药专家,他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目标专一;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说明他持之以恒。爱迪生是发明家,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他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齐白石是个画家,他数十年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说明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过渡:大家说的真不错,不知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读?分人物朗读。

4、……理解省略号。是啊,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鸿、勾践、本单元学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都是。)。

(语文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瞻前顾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谁来读好这句话,反问语气。读出强调。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顽石指――阻力、困难。” “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再读这句话。

7、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读这句话。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就是希望大家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用好这把钥匙,去打开理想之门。为了时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书签,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送给家人。

2、写一篇读后感。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五、说教学设计。

李时珍。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齐白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案例:

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那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结构上是可以说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时学生无语。

师:这句话在语气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把它换成陈述句?

学生只能换成陈述句不能说出语气特点,教师只是匆匆说就滑过去了。没能很好让学生理解反问句的用法。

案例分析: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反问句的用法。设计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一、观察奇观,初悟“启示”。

师: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们和听课老师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生:一生读课文第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观赏奇观。

师: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生:接连不断。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文本框:

师:对,你能用联系下文的方法来概括水滴的精神。那么第二节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句话承接上文。

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生:引起下文。

师:第二节在全文起到——。

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生:指名跳读第四节。

师: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生: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生:水滴!

师: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师:刚才我们读到了两个带问号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句,先问后答,第二句只问不答,但答案就在问句里了。

生: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二、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生:边默读第三自然段,边勾勾画画。

师:“不懈努力”什么意思?

生:“不懈”就是毫不松懈,“努力”就是非常勤奋地去做。不懈努力的意思就是毫不松懈,非常勤奋地去做。

师: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

生: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

生:“大半个中国”说明李时珍走的路很长,他不怕累。

生:他访名医的时候很可能要吃好多次闭门羹,但他没有气馁。

生:有许多药草可能有毒,他却还要亲口尝一尝,多危险啊。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不懈”呢?

生:“二十几年”看出他从来不松懈。

生: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出示文本框:

师: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生:边看题边思考。

师:对,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生:我们应该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生: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生: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自学、探究。

师:在各小组间相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抓住了哪个词解读爱迪生的?

生:孜孜不倦。

师:“孜孜不倦”理解了吗?

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师:爱迪生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工作呢?

生: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师:他是电学实验迷,前面我们还遇到过哪些迷?

生:法布尔是昆虫迷。

生:贾岛是诗迷。

生:富兰克林是雷暴迷。

生:诺贝尔是炸药迷。

生:谈迁是《国榷》迷。

师:对,他们都是像水滴那样的人啊!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生: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灯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生:老师,我还知道他发明白炽灯的时候先后用铁丝、头发丝等做灯丝,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

师:对!你补充的资料足见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老师,我还知道爱迪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实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师:你的这个小资料正好可以解释一个词——。

生:毕生!

出示文本框:

师: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生:齐读。

师: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将来也做爱迪生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个小组研究齐白石了?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我抓住了“坚持不懈”

生:我抓住了“炉火纯青”

师: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生:是炉火纯青。

师:炉火纯青什么意思?

生: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生:齐白石老人炼的是画功。

师: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始终没有停止过作画。

生: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任然坚持作画三幅。

生:他数十年如一日。

生: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

生: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出示文本框:

师:我们现在再来按上面的填空题提示说一段完整的话怎么样?不着急回答,还是先说给自己听听。

生:自言自语。

生:掌声雷动。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

三、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师: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

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编年史巨著《国榷》。

生:吴魏从小刻苦练习乐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把曲子练熟。

师:吴魏是我们高邮人的骄傲,仇王佑同学也是音乐迷,每天坚持练二胡,只要你像他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

生:掌声鼓励仇王佑。

师: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师: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生:思考。

出示文本框:

师: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师:所以我们要铭记——。

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找出两组反义词。

生: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四、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师: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生: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板书: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思想,以文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晶莹剔透)呵,这是水滴给你最初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水滴有关的课文。学完课文后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认为小水滴仅仅是晶莹剔透,还会有很多赞叹的词来送给它。齐读课题。

二、读词语。

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你都会读吗?——出示词语。

三、学启示。

师: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2、学习一二段。

a、师: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哪些段落给我们介绍了滴水穿石的现象呢?(1、2)。

不是写小水滴吗?作者干吗要写雨水呢?雨水这段似乎和课文没有关系,那可以删除吗?(这是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将水滴和雨水的对比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呢?”你听懂了吗?它其实就是告诉你——(指名改陈述句)用书中的两个词概括一下,滴水穿石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再读启示。到这里我们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经达到了,该讲的好像已经都讲了?看来文章应该这样来改写,你们看行吗?为什么不行呢?学生交流(不能删除事例,用事实讲话更有说服力)是的,用事实讲话是这种文章常用的办法。

3、学习事例。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给我们举了三位具有水滴精神的名人故事,他们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段,各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故事。

1、李时珍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写成本草纲目。

2、爱迪生毕生孜孜以求于电学实验研究,竟有一千多项发明。

3、齐白石数十年如一日,天天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过,终于使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师、概括的非常完整,这就是同学们娴熟运用语言的能力。光有概括是不够的。接下来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想一想,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a、李时珍:(出示句子)谁来说说从哪儿感受到李时珍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李时珍从小就有一个理想,是什么?(立志学医)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不懈努力”“终于”等词充分体会李时珍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根据学生找出的词句,老师随机将相应词语点击成红色。)小结:在这二十年里他经历了多少磨难,甚至可能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就像一块块顽固的石头阻碍着李时珍走向成功,但李时珍如水滴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战胜了它们,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我们来看一份资料。请位同学读,注意突出数字。(出示:李时珍先后查阅800多种书籍,经过27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在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卷目及药物绘图1127种,各类药物按类编入,共1892种,还附有治病药方11096条。自17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法、日、朝、英,俄等文本,成为驰名中外的药学巨著。)从这些数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呕心沥血。是什么成就了这篇巨著呢?是李时珍持不懈的意志。读了这段文字,联系我们的课文,你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拿起书,让我们带着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b、爱迪生(出示句子)从哪儿看出爱迪生有滴水一样的精神?

1、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竟„„一千多项”等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指导学生朗读。老师想到一句话: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正是爱迪生的写照!

c、齐白石(出示句子)师:炉火纯青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是说齐白石作画的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就是滴水石穿精神的表现,到了晚年他每天还要作画三幅,要做到这一点太难太难了。

师:从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齐白石对艺术的追求非常非常执著。90多岁的老人还能画出这样的画,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敬佩呢。

美不胜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正是因为齐白石老人有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的画才能如此逼真,如此完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4、感悟作者选材的精当。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三个名人故事,虽然年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有一个高度相同的,一起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3个人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呢?这3个人物有古今的,有中外的,例子不限于一个时期、一个国家,很有说服力。

师: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你还想到了谁?(引出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小结:出示句子:你看,„„取的成功的吗?

5、刚才大家介绍了那么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是个挖井人。(师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

师:通过这幅漫画,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使他尽快的挖到水?

四、课文延伸,自我提升。

你是一个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人吗?生说比如:学习钢琴、学习特长„„小结导读“滴水穿石”启示的句子:无数事实证明——读句子有人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所以,我每个同学从小就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有一个前进的目标。愿每个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愿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2、写一篇有关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举例)。

持之以恒雨水水滴(对比)。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作者的观点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读课后第二题中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二、抓“滴水穿石”课题,了解现象得出启示。

1.师:我们来看“滴水穿石”,它也可以叫做“水滴石穿”,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生说)师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石头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渺小,怎么能穿透石块呢?)师:其实,在自然界里,真真实实有着“滴水穿石”的现象,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2.师:看,这就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一景,它被称为太极洞内的―大――奇观。奇就奇在――它是被水滴滴出来的。师:要滴穿坚硬的石块,该要有多大的力量啊。可是,水滴的力量有多大?(微不足道)。

3.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箭头)却滴穿了坚硬无比的石块,那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找找句子,圈圈关键的词语。(生读句子“原来在石块的上方……一大奇观。”出示句子)我们来归纳一下,水滴滴穿石块必须具备的条件:

(1)水滴要“接连不断”地滴落。

(2)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3)时间长: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师:甚至――)。

4.师:谁来读。

5.师:这里还有两个成语,也是说水滴长时间的滴落在同一个地方?(。

6.请同学们看,课文中这段话前面有这样一个问句。它的答案在哪里?(这样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的问句,我们就叫它――设问)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好奇,更加强调了小洞形成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

7.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上,你想到了什么?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找找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最后一节: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启示。(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要懂一个道理,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心。刚才同学们从现象中获得感悟得到启示,这叫“入眼”,把感悟启示说出来读出来,这叫“入耳”,那么是不是入心了呢?所以,我们还要深入地去体会体会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8.读第二节。师点击后一句。这个问句的答案在哪里?(就在句子里,它可以用称述的话来说就是――(课件)这样的问句就叫――反问。

师:一样的意思,比一比,你说的和书上的这句,哪个好?

挑一个你最有感受的故事,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10.“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1)从小立志――目标专一。(师:板书“立志”。点击,李时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于是,二十七年,他就认定这个目标,坚持不懈。这真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啊)。

(2)翻山越岭。(师读着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苦历程中,遇到得困难还有更多,但是,李时珍都――克服过来。走遍了.访名医.尝草药,期间仅仅是艰辛吗?还有危险。可是,为了能够编写出一部准确详尽的医药学书,李时珍放弃了吗?退缩了吗?)。

(3)二十几年――确切的说是二十七年。(师:从着手编写到定稿完成,李时珍也由一个30多岁的青年,成了60多岁的老人啊。)但,这二十七年,李时珍始终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情――编写《本草纲目》(教师板书:《本草纲目》本草是医药专著的名称,纲目是分类的等级。纲下面是目。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本草纲目》。(出示ppt)。

(4)谁来读李时珍的故事。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那股劲。(评价:读得真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力量。坚韧。)。

11.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呢?

(1)迷恋――(师:板书。迷恋――是极度爱好,不能割舍。)遇到困难也好,甚至是遭遇危险也无法割舍。你知道怎样的故事?师:你觉得爱迪生这种对电学实验研究的迷恋,和滴水穿石精神中的什么一样啊?(目标专一)从课文中哪个词,也能说明爱迪生迷恋的程度。(花了一生的时间)。

(2)毕生――一生。

(3)孜孜不倦――勤勉而不知疲倦。你们知道爱迪生一天要工作多久吗?(20多个小时,有一次竟然36个小时未曾休息啊。)。

(4)你还读到了什么?竟――不容易。不可想象。千项发明啊。(师:有人算过,爱迪生平均每15天有一项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谁来读,注意读好我们找到的这些词语。

12.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故事呢?哪里和滴水穿石有着共同之处?

(1)自勉。(师:板书自勉。看老师写勉,心里数笔画。9画。自勉就是――自己勉励自己。自勉什么?“不教一日闲过”

(2)坚持不懈(贴词卡)。

(3)炉火纯青――意思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他的写意花鸟画。注意到了吗,最后一幅是他多大年纪时的作品?93岁。老师告诉大家,九十多岁之后,齐白石老先生还创作了6百多幅珍贵的作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石老人的故事。

13.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谁来读这个句子)。

师:读了前面三则故事,你认为这里的“滴穿”和“顽石”分别指什么?

14.你还能举些你了解的也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故事吗?

(评价: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感受也很丰富,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像课文中列举三位伟人的事例那样,语言既简练,又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课后,请同学们在省略号里做文章,填写一两个故事。)。

15.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五节。

课文中还有一处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比较?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的结论,有什么想法?(生用自己的话说)。

三、总结。

课前,有很多同学交流了自己的理想,现在,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试着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无论现在看起来有多么遥远,相信只要用“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定会一步一步接近我们美好的理想。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上练习。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现象,明白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谈话导入。

曹老师想带大家去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看一大奇观。出示图片,看到了什么?

那这一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新词。

3、交流思考题: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练习朗读。

引读第1自然段,感受设问的用法。

再读读出示的词语,根据自己的预习,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和“滴水穿石”相近?(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日雕月琢)。

朗读这些词语。

(2)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练习朗读。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2—4自然段,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感悟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二、品读事例。

1、引读第2自然段。

2、课文第3自然段给我们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练习朗读。

爱迪生:“……幼年就自谋生计……”

“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练习朗读。

齐白石:“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

“不教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坚持不懈”“炉火纯青”

练习朗读。

3、从“……”中读懂了什么?

课文就列举了古今中外三个成就事业的人,让我们明白——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齐读第3自然段。

4、引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齐读第5自然段,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四、作业。

1、写读后感。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3、从名人事例中懂得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查找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自然导入。

我国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就是其中一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象形字,看看你们认识吗?(出示象形字并板书水和石)从这两个象形字你能看出水和石的特点吗?(水,柔弱;石头,坚硬)可你相信柔弱的水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吗?这就是滴水穿石。(板书)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现象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读题质疑读文释疑。

1、读读课题,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1)、水滴为什么会穿石?

师: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文,同时还要找出引起你重视的字音。

2、哪些字音引起了你的重视?锲而不舍白炽灯给予。

3、谁解决了滴水为什么穿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

解决问题(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却能把石头滴穿?

(学生根据课文一二自然段谈为什么穿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落下来的,力量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没有把石头滴穿呢?(板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师:不管岁月如何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滴,不停止,不放弃,正是因为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滴穿顽石!

三、学习事例加深理解。

师:作者看到了这个现象,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事例,再读一读补充资料一,看看他们与小水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

(1)李时珍。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可李时珍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对药物描述不清,药性介绍不详,尤其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写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并利用行医的机会,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完成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产药的名山,行了上万里路。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他历时27年,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终于在6l岁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有52卷,16部、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00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想象一下,在这二十几年里,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也许他攀登过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绝壁;也许他顶风冒雨,不远万里寻访名医;也许他因误食有毒药草而命悬一线;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可他仍然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爱迪生。

爱迪生开始试验做灯丝的材料:他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又用钉、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接下来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他先后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就连跟随他的助手都灰心了,劝他放弃这项试验。面对失败,面对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仍然继续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后来他又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试验,当他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这盏电灯亮了45小时,试验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爱迪生又继续做试验延长寿命,发现用竹丝作灯丝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这种竹丝电灯使用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师: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实验,这是————的7000次啊。

师:这就是爱迪生的孜孜不倦,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齐白石。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师:90岁的老人,本应该————本应该————可齐白石呢?依旧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补充资料写下感受。

师:任何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但(课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荀子》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这些话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再看看资料二,把你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悟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五、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师:同学们,课的最后,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这里面还有更多成功人,更多给人以启迪的成功事例,只希望当你因困难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些人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当你因挫折而伤痕累累的时候,希望你谨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读)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

下课!

板书:

目标专一 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 不半途而废。

滴水穿石启示研讨教案【】

前不久,我参加江苏省课题优质课比赛,执教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2次执教同一课,同样的教学目标,同样年龄的学生,但因调整了策略,前后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

第一次执教片段。

生:因为爱迪生大家都熟悉。

生:因为他们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后来几个学生的回答也是“吭吭哧哧”教室里一时出现冷场)。

师(着急地):请同学们看看第3自然段的最后2句话,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生:因为这三个人是古今中外的代表。

生: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成功都是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所以其它人的事例就不用举了。

师:现在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心里应该厚实多了,对“滴水穿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师:这三个人物你对谁最感兴趣?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我对李时珍最感兴趣,特别是“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令我感动。

生:“访名医,尝药草”也令我感动。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二十几年”说明时间之长,令我感动。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

师:“二十几年”读得慢一些,这是坚持了多么长的时间,二十几年间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仍然坚持下来。

(学生重新读,还是读得没有任何情感,又有几个同学读还是缺乏语感)。

课,就这样“顽强”地坚持下来。

课后,开始埋怨学生--文化底蕴浅薄,表达能力欠缺胆子太小,遇到有许多人听课,就吓得“呆若木鸡”。

可是我们又拿什么责怪学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注重平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了吗?注重在每时每刻让学生去积累语言、博览群书了吗?新课标表述的具体要求,我们真的做到了几点?我们真在平时的每时每刻尽到了语文教师的责任了吗?再说说我吧,在这节课上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为什么看到学生“冷场”的时候,不马上想出策略采取小组或同桌相互交流,缓和缓和气氛,再点拨学生指名发言呢?在学生读得淡而无味时,为什么不创设一种对话情境,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这样学生心灵受到触动,读书自然而然就声情并茂了,钻研教材,吃透文本,设计有深度的,符合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固然是好,可是课堂上做不到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因地制宜”或“因材施教”是不是缺乏应变能力的一种表现?没有任何“教学设计”能“包打天下”!只有自觉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应对方法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啊!看来,自己要很好地感谢这次教训--必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位学生。

第二次执教片段。

(生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师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因为我们熟悉爱迪生。

师:再默读写爱迪生的句子,说说看你们熟悉爱迪生的什么?

生:我知道爱迪生是发明家,他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

生:爱迪生之所以有这样成就是因他毕生孜孜不倦。

师:李时珍、齐白石与滴水穿石有什么关系?

生:这三个人成就事业,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的,

师:李时珍是什么朝代人?

生:明代。

师:是古代的。

师:爱迪生是哪个国家的?

生:美国的。

师:是外国的,齐白石是哪个时代的?

生:现代。

师:也就是今天的,谁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选这三个人?

生:他们是古今中外的代表人物。

师:写这三个人是因为他们。

生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二是因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这三个人物跟“滴水穿石”有没有关系?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现在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心里应该厚实多了,比刚才读景观内容,你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对“古今中外”这个关键词语的点化,使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的具体含义,知道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将人物与滴水穿石勾连,这不就是启示吗?)。

(生:默读课文,圈画词语)。

生:我最佩服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途中,会遇到许多危险还是坚持药学研究。

生:二十几年都不间断,这种持之以恒令我感动。

师:我们班有同学参加比赛或演出的吗?

生:今天早上我班参加市运动会,获得短跑第一名。

师:我能采访一下这位同学吗?

生:……。

师:因为这一段时间,你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你终于取得成功,祝贺你(和握手)。

生:……。

师:现在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再次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出自己的感受,会读得有滋有味。

(学生练习朗读,小明读得非常投入,声音凝重,不住地摇头和点头还伴有手势)。

(该生读后,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如果读文章能像小明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

两次教学同一课,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没变,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没变,变化的只是为了达成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和手段,依学情而变,却变出有生命力的课堂,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此大相径庭,原因何在?不得不引起我深深地思考:

一、软性的设计。

上好一堂阅读课,课前,教师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预先设计教学方案,“凡事预则立”但课堂上教师完全按预设进行,而忽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东西,就会使上课成了教师演示编制得十分精密的教案的单边活动。所以著名教育大师周一贯提出:课堂教学的设计要能够充分地按照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作相应变化并为此留下最大的调适空间。

如果说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无多大变化可言的话那么完成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型性。所以教学设计应当以具有高度柔性的“软性设计”为主。本案例中两次执教的教学目标没变,片段一:用告诉启发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片段二:用唤醒、疏导策略达到教学目标。第一次的教学设计统得过死,上课时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第二次的设计为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调整教学的手段、方法、途径等。这样的软性设计也有不容易的地方,就是教师除了更高层次的把握文本备好教材外,还要预测学情,设想课堂学习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它要求教师必须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二、生成的课堂。

教师的预没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滴水不漏的,它有时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

本案例1中,教师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学生诵读,可学生就是呆呆地,对再感人的精神也无动于衷。其实这种现象就是很好的反馈资源,在片断2中,我做个有心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明代的李时珍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中人物的经历和学生的经历形成共鸣,正巧班中有一个学生在早上7:00多参加市运动会,100米比赛,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于是我就随机应变,抓住这个资源,“人物采访”“想象李时珍二十几年经历的考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总之,生成的课堂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因为我们的课堂是为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研究》,12)。

搜索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1、师引导归纳前三课人物的主要精神。

师: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发明了避雷针,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谈迁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创作,完成的《国榷》被盗后重整旗鼓,终于再度圆梦,让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诺贝尔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是炸药发明的成功,对人类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以上几课人物在科学上的研究精神,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评价他们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呈现词串:

持之以恒一心一意。

锲而不舍始终不渝。

坚持不懈坚定不移。

孜孜不倦百折不回)。

2、生齐读词串。

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水滴石穿,梦想成真。(板书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

3、理解“启示”

师:什么叫“启示”?我们曾在哪些文章里获得过启示呢?

(预设: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课文里都给我们以启示。“启示”就是从启发中领悟的道理。)。

师:什么是“滴水穿石”?滴水穿石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打开课文22课,认真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字入目)。

二、读通读顺,理清文脉,初知大意。

1、生带着问题和对照读文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检查学生做的批注,指导个别学生读准字音,提醒个别同学需要注意的词句。

2、反馈读文所得。

(1)、反馈问题一:“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处景观。

(2)、反馈问题二:“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生齐读)。

过渡:滴水穿石给我们如此的启示得益于安徽广德县太极洞内的一个景观,让我们一起走入文中的第一、二段,感受弱小的滴水产生的巨大的加力量吧。

三、走近景观,读词揣意,初悟启示。

1、自由读文,找出滴水的精神的词语,揣摩词义,感受滴水的“韧性”。

2、反馈读文所得。

反应滴水精神的词语有: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词语,尤其引导理解“雕、琢”的意思,再齐读词语。)。

ppt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齐读句子。

师: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该怎么说?(生改)。

师:“那样”指的是哪样呢?(生回答后再读上面的五个词语)。

过渡:是啊!小水滴就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创造了滴穿石块的奇迹。是不是所有的水滴都有滴穿石块之力呢?请用心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雨水与水滴之间的不同之处,做上记号,写写感受。

四、相互比较,寻找差异,悟得道理。

1、默读第四段,把雨水与第一段的水滴作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默读情况。

师:雨水与水滴哪些地方不同呢?

(很快的速度、力量大;没专一目标、不能持之以恒)。

师:通过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有何感想?

(预设:雨水比水滴速度快,力量大,却不能滴穿石块,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更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它要想创造和滴水一样的奇迹,就应该向水滴学习。)。

五、小结强化,加深理解,再读升华。

(齐读第二段课文)。

如果说这些大自然的景观或现象,是人赋予他一种情感和想象的话,那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三段,相信你对“滴水穿石”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收获着点点滴滴平凡的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唤醒旧知,引入文本。

1、出示词语齐读。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二、走近名人,感悟精神,体会写法。

1、学习课文第三段。

师:请翻开课文第三段,用心品读这段,找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位大家与水滴的共性,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读后可以同位交流看法,也可以前后位交流想法。

2、自读课文后相互交流。

(1)学习描写李时珍的内容。

师:指名朗读描写李时珍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李时珍与水滴具有相同精神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在李时珍的身上,哪些地方体现了滴石穿石的精神呢?

(预设:从小立志学医――顽石走遍――接连不断二十几年锲而不舍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写成《本草纲目》――穿石)。

(补充李时珍的小故事,简介《本草纲目》,深化文本内容)。

(2)学习描写爱迪生的内容。

师:按上面方法,自学此段文字。

反馈:(预设:迷恋电学实验研究――顽石毕生――接连不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一千多项发明――穿石)。

(3)学习描写齐白石的内容。

课件出示齐白石老人书房条幅:“不教主日闲过”,生读,指名谈理解。

师:这句话是挂在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书房里的,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谈想法。)。

师:我们一起走入这段文字,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课件出示:“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引导体会“数十年”、“始终”)。

课件出示句子:“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齐读后指名谈想法。

师:“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引导理解“炉火纯青”。

师:作者通过写这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生回答)。这种写作方法叫摆事实,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学习。

三、补充资料,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1、补充资料,学习短文《浪花》。

(生交流名人成功的故事)。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文章,也很值得大家揣摩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练习6的短文《浪花》)请大家放声读读这篇文章,读后谈谈你的想法。

2、交流读后理解。

师:不管是浪花也罢,还是滴水也罢,尤其是这么多名人成功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课文,齐读。)。

师:是的,请大家记住,美好理想的实现必须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追求。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拓展视野。

1、为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2、课外读读名人传,从他们身上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

3、搜集一些“不教一日闲过”的名言警句,做成书签或台签,时时激励鞭策警示自己。

附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义和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奇观。[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一奇观,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奇观是什么样的?(石头状如卧兔,小洞光滑圆润)

1)自由读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滴穿了这块石头,所以我们就把这一奇观叫作――(滴水穿石)。

2)分句指导朗读

3)弱小的水滴,微不足道的力量,却将坚硬的石头滴穿了,这是为什么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是怎么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呢?

1)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现人物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词句。

2)四人小组交流你找出了哪些句子。

3)你能结合书上的重点词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

1)句子中的“滴水穿石”的精神指是的什么精神呢?

2)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吗?

3)指导朗读

同样是水,雨水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而且速度比太极洞的小水滴要快得多,为什么雨水没有滴穿石头呢?指读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小结:雨水没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无法滴穿石头,这就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1、看了太极洞的奇观――滴水穿石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出示投影]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指导朗读。

3)背诵积累。

2、你有什么美好的理想吗,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呢?

1、很多人为督促自己实现美好理想,常常给自己拟定一条座右铭,同学要实现那些美好的理想可以选择书中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这些名言警句中选择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记下来。

2、背诵积累

同学们都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只要你们像太极洞的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你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像小水滴一样创造出奇迹来。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4、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2、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的理想,谁能说说自己的理想?

(生畅谈理想)。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观察插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预设:它是怎么形成的?

预设: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划有关语句。

b.交流讨论。

(1)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从第二段文字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意思。

(2)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

(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省略号)。

3、哪位同学能把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指名读,教师及时点评)。

4、小结: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反问句,让学生变换句式。)。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我们的力量无限大,拥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必定能成功。咱班谁想成功,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啊?那就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吧!(指名读反问句)。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交流。

生: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绘画达到炉火纯青的技艺。

2、他们真厉害,谁能告诉我他们是凭着什么实现理想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同学们,现在你们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钥匙了吗?它在哪?

生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拓展。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我们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怎样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让我们下节课解决这个问题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以下表格。

姓名。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成就。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六、板书: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分析:

苏教版第九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以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奇观揭题,接着讲奇观形成的原因,接下来列举因为这种精神而取得成功的三位名人,最后画龙点睛,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在教学中,我用“理想”将课文内容导入,很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试着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组织了本课的教学:开始先让学生说说观看奇观图片后的疑问,意在明白奇观形成的原因,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并且随机学习新词“锲而不舍”、“日雕月琢”,通过这些词再次感受“水滴”的力量;紧接着以小见大,引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激起学生的成功欲;再通过了解文中提到的三位名人事例,明白成功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后齐读作者给予的最好的诠释——最后一自然段。在品读中一次次让学生们懂得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会取得成功。课堂上,学生在读中、悟中得到启示,学习起来轻松快乐,而且有了奋发向上的兴致。

评《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美好理想.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第二自然段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自然段用中外名人凭借"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第四自然段通过"水滴"与"雨水"的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2,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3,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熟练朗读.

2,收集一,两个名人事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铁杵成针》的故事,引出"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名言警句.

2,师提问: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意思是指启发,让人明白一个道理等.随后,引出《铁杵成针》的启示是:做事情只要坚持到底,一定会取得成功.板书"坚持".)。

3,结合以往的知识想想,哪些成语是表示做事情要坚持到底的.

4,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出示课后作业二。

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接连不断翻山越岭锲而不舍。

(引导学生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补充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反的词)。

5,引出"滴水穿石"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并且已经认识,理解文中生字的基础上,我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1,课文哪里描写了"滴水穿石"这一现象(指名读第一小节)。

3,找出第一自然段内相关内容与雨滴作比较:太极洞内的水滴锲而不舍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并不像雨水,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太极洞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而雨水不能.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在学生总结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启示"的地方,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默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从这两个自然里你明白了什么。

2,将第二自然段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理解这段话:只要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3,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设疑,聚焦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并概括这段内容.引出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人物。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简单了解人物成就.

3,认真默读这两句话,理解第三自然段是通过列举这三个事例进一步说明: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滴水穿石"的精神在三个名人身上体现在哪里(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人谈谈感受,通过文中关键词语,理解人物取得成功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再结合板书引导:他们之所以会成功,离不开他们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5,总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6,思考:课文只列举了三个人物,那么古今中外是不是只有这三个人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呢(先仔细看课文,从文字中找到答案,了解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列举事例: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也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学生讨论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在列举完事例以后,教师跟学生一起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名言警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并熟记这一启示.

五,课后作业,发散思维。

1,把收集,交流的一个事例写在记录本上,说出"滴水穿石"的道理,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2,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的朗读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尽量能领悟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

书写好一副对联:“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横批:“不教一日闲过”以及“滴水穿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朋友们来看一看我今天带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滴水穿石”(拿出来指给学生看并让学生齐读内容,并将条幅挂于黑板上)。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上方,从岩缝中有水滴接连不断地向这块石头的同一地方滴水,以至几百、几千、几万年之后,这块石头正中有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使它也成了太极洞内的一道奇观!

二、读课文。

师:想看一看太极洞内这“滴水穿石”的奇观吗?打开课文欣赏欣赏,再把它读一读吧!

(学生开始读课文,老师到行间去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师:我们在听一听课文录音,去听一听、找一找你在读课文当中没有注意到的字音、句子的断句等一些朗读上的注意点!

(老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找一找并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跟着模仿读一读)。

师:把刚才听到的,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的一些小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听!

师:把你读得最棒的、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当注意学生的反馈及表扬,并有意引导学生多读,读多句!)。

师:同座位同学相互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读得棒!

师:每一组同学可以推选一位同学来比试比试!

(尽量让每一组学生都满意,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更大的读书兴趣!)。

师:到了这时,我想小朋友们有更多是话,有更多的语句要读、要说!把课文中你认为有价值的句子画出来,并放开声音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把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适机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中的一些关键的语句)。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啄,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引导学生就以上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触动,以及自己在今后的想法,还可以谈谈自己在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关于持之以恒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投影仪将这些句子投影出来。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想法?

三、学习文中的事例。

1、李时珍二十几年辛苦观察,完成《本草纲目》;

2、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专利;

3、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自己读课文中的事例)。

看对联,得出深刻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生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下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4、初步感受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几天我很高兴,想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见到了我的老朋友。1987年我和同学一起坐了三个多小时的汽车,穿过宜兴城,来到宜兴与安徽的交界处广德的太极洞游玩,当时有一景点“滴水穿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年后,我带着学生再一次游览太极洞观赏了“滴水穿石”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位不出声的朋友给予我走出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我快乐。

大家是不是很羡慕我?不要着急,我想同学们学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可能也会交上好朋友的。

大家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能简单谈谈你们读文章后的感受吗?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出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a谁来领读?

b在这些词中请你找出“持之以恒”的好朋友。

(3)如果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1)谁能与作者比试一下,不改变愿意,换一种说法,请同学们先自己练练,再请学生说说。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导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从哪儿觉得不容易?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1、请同学们自读3、4小节。

小组内商量一下,选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书。

读后试着做一做。

2、检查做一做。

(1)请给下列词找朋友,组成词语。

纲贩恋筒权勉。

指名生读准音,抽读。

进行扩词练习。

(2)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提示:可用上“因为……所以……”或“……是因为……”

看来同学们把这两节内容读懂了,谁来挑战最难的?

出示:古今中外,如——、——、——事业取得成功,是因为——————————;而——没有成功,是因为——————————————。

小结:这里共举了四个例子,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又举了一个雨水的例子,告诉我们目标不专一,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道理。这样一正一反两方面说明,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3)刚才你们小组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安排有目的吗?现在想怎样读?全体同学分工读3、4小节。

五、联系实际总结体会。

在今天这堂课上谁交到朋友了?

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评《滴水穿石的启示》

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课件出示)要求:(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

只要工夫深,

五、作业 。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评析: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课的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节课中是否渗透或体现了教学思想。在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想在我的教学中体现以下思想:

2、尽量做到训练和感悟并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比如对“持之以恒”这一词语的理解;比如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比如对“滴水穿石”启示的出示等等。

3、尽量和学生“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提倡“对话式”学习方式,目标就是老师和学生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教学中我采用“师生朗读比赛”这一形式,这自然是有“示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想和学生达到水乳交融的目的。

4、尽量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 中增加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通过广泛的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一、对“滴水穿石”的成因这一部分学得不好。教学这部分时,我的目的在于教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内容,因此做了一个示范,谈了自己对“接连不断”的理解。谁知学生一点也不买帐,自己谈自己的,陆雅丹的想法甚至早已超越了本段教学,显得很深刻了。这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好不容易才生拉硬扯地把他们的思路拉回来(拉回我的教案)。可见我的备课中还没有备好学生,(他们课前为了上好课,对课文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预习)可见我的备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课上还是以我的教案为中心。

二、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不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朗读来代替分析,我想这个想法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强调了朗读,却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些很好的词语,都“滑”过去了,学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

三、对教材不敢大胆取舍,囿于教材。课文最后作者把太极洞内的水滴和雨水比较,进一步说明水滴的锲而不舍,借此揭示“启示”,其实“雨水”这段比较是多余的,但要讲到“启示”,就必须讲到雨水。在教学过程 中,我怎么讲都觉得别扭,但还是讲了,颇有画蛇添足的味道。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叫《滴水穿石的启示》。它主要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石缝中滴落在石块的同一个地方,经过了几万年,终于滴穿了石块,形成了滴水穿石的奇观。还讲述了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成为了发明家。齐白石每天坚持作画,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们都是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取得了成功。又拿雨水和水滴作对比,从反面再次说明这个道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干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肯定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半途而废,不能坚持,那你什么事都干不好。就像下的雨水,从高高的天空落下来,力量远比水滴大。但是就因为雨水不是持续不断地滴落在一个地方,不能“目标专一”而且“持续不断”,所以就不能“穿石”。人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

就拿我们班级的情况来说吧,就有人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取得好成绩。

王晓冰是我们班的同学,她从小就喜欢跳舞,从四岁多就开始参加舞蹈培训班,现在已经学了六年。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她舞蹈考级的奖状和证书,电视上也能看见她轻盈、优美的身影。王晓冰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她六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朝着自已的目标刻苦努力。

同学们,我们可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滴穿”一块块“顽石”,取得最后的成功。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2.精读感悟两个要点:一是明白“一个小洞”何以能成为“一大奇观”,二是通过一个具体事例并联系实际从正面领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多,考考大家。

(2)你们在太极洞内找到这本“石头书”了吗?[出示图片]。

如果请你给这本书题写书名,你打算怎样题?

四、总结延伸。

这段话里有两组反义词,课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请同学们收集事例或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相信会有更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课文各部分内容。

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过程预设:

一、观察奇观,初悟“启示”。

师: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们和听课老师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生:一生读课文第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观赏奇观。

师: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生:接连不断。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文本框:

师:对,你能用联系下文的方法来概括水滴的精神。那么第二节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句话承接上文。

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生:引起下文。

师:第二节在全文起到——。

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生:指名跳读第四节。

师: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生: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生:水滴!

师: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师:刚才我们读到了两个带问号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句,先问后答,第二句只问不答,但答案就在问句里了。

生: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二、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生:边默读第三自然段,边勾勾画画。

师:“不懈努力”什么意思?

生:“不懈”就是毫不松懈,“努力”就是非常勤奋地去做。不懈努力的意思就是毫不松懈,非常勤奋地去做。

师: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

生: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

生:“大半个中国”说明李时珍走的路很长,他不怕累。

生:他访名医的时候很可能要吃好多次闭门羹,但他没有气馁。

生:有许多药草可能有毒,他却还要亲口尝一尝,多危险啊。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不懈”呢?

生:“二十几年”看出他从来不松懈。

师:李时珍不懈努力的经过怎样?

生: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出示文本框:

师: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生:边看题边思考。

师:对,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生:我们应该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生: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生: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自学、探究。

师:在各小组间相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抓住了哪个词解读爱迪生的?

生:孜孜不倦。

师:“孜孜不倦”理解了吗?

生:孜孜不倦就是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师:爱迪生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工作呢?

生: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师:他是电学实验迷,前面我们还遇到过哪些迷?

生:法布尔是昆虫迷。

生:贾岛是诗迷。

生:富兰克林是雷暴迷。

生:诺贝尔是炸药迷。

生:谈迁是《国榷》迷。

师:对,他们都是像水滴那样的人啊!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生:他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灯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生:老师,我还知道他发明白炽灯的时候先后用铁丝、头发丝等做灯丝,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

师:对!你补充的资料足见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老师,我还知道爱迪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实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师:你的这个小资料正好可以解释一个词——。

生:毕生!

出示文本框:

师: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生:齐读。

师: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将来也做爱迪生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个小组研究齐白石了?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我抓住了“坚持不懈”

生:我抓住了“炉火纯青”

师: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生:是炉火纯青。

师:炉火纯青什么意思?

生: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生:齐白石老人炼的是画功。

师: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生:始终没有停止过作画。

生: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生:就是到了晚年,也任然坚持作画三幅。

生:他数十年如一日。

生: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

生: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出示文本框:

师:我们现在再来按上面的填空题提示说一段完整的话怎么样?不着急回答,还是先说给自己听听。

生:自言自语。

生:掌声雷动。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

三、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师:书上只讲了三个典型事例,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

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编年史巨著《国榷》。

生:吴魏从小刻苦练习乐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把曲子练熟。

师:吴魏是我们高邮人的骄傲,仇王佑同学也是音乐迷,每天坚持练二胡,只要你像他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

生:掌声鼓励仇王佑。

师: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师: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生:思考。

出示文本框:

师: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师:所以我们要铭记——。

生: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找出两组反义词。

生: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四、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师: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生: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板书: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

今天,我、哥哥、姨爸、姨妈、和我妈妈,一起去了广德太极洞游玩。

太极洞有旱洞和水洞。我们先来到了旱洞看见了一快很光滑的石头,上面有一个小洞,可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导游说:“大家肯定不明白这是怎么形成的,请大家看上方是不是在滴水,这就是滴水穿石,就是这水滴把这石头穿破的,这水滴坚持不懈,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终于穿破了这石头。”听导游一说,我们要瞻仰水滴,要赞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水滴就是我们的“老师”。

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有很多:做什么事都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些麻烦及不顺心的事,但只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就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我在5岁就开始了学钢琴了。可刚开始学练琴时,我的手指就立不起来,经常弯曲着,难看极了,经过我每天都坚持练1小时琴时,才渐渐改正过来,可即将改正过来时,手腕又开始晃动,每弹曲子的时候,手腕就会强烈晃动,形成了不美观的状态,经过我耐心的练习,并严格要求自己,终于把这个小毛病改正过来,重新开始自觉练琴。如今,我已经11岁了,经过三次省城严考,才达到了6级,我非常兴奋,决定每天都练曲10首,持之以恒,我想就一定能够达到满级——10级。

我曾是幼儿园学生时,周日、周六就开始学画画了,最初画画时,我连一个完整的鸡蛋都不会画,因为那时我还小,缺少画画的经验,所以一个圆鸡蛋都不会画,经过我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对我手把手的练习,我才能把鸡蛋画圆。有一回,老师布置作业,我画一幅“鸡育子”的“作品”,既然得到了老师们的称赞!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终于有一幅画上了“儿童教育”报刊——未来的世界。

可不是吗?每个人都要向“水滴”那样坚持不懈的“滴穿”顽石,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