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优质18篇)

时间:2023-11-27 17:40:33 作者:梦幻泡

调查报告的写作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深入程度,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的简洁凝练和逻辑的严密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山清水秀逐渐被污染,妥善处理农村垃圾,净化乡村美好环境,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猪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4、农村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下。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在很多的方面还刚刚起步,现有技术条件使我国根本没有其他更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可选择。在人口和公共资源集中的城市可以承受的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在农村则是农民无法承受的。一方面,农村农民收入与城市相比收入仍然很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地方财政难有农村垃圾处理的预算,买不起垃圾处理设备,建不起厂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垃圾种类很多,分类处理成本高,地域广,运输成本高等因素造成的巨大的运营成本而让人望而却步。经过调查得知,目前金坪乡村民年平均收入才2400元左右,而且地方财政都用在了一些工程建筑上,很难对于农村生活垃圾进行资金拨付,加之经济技术落后使得生活垃圾问题迟迟得不到处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损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但是农村垃圾从产生到处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要合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就必须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这三之间的关系,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加大政府的财政和税收资金对于处理农村垃圾的投入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二元发展模式,使政府长期以来有着强烈的非农偏好。因此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出现了各种问题之后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所以也就搁置下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见将强政府的财政支持的力度对于解决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解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各地的生活条件又有极大的差别,排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对垃圾的处理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此,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最终使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积极的网络交往,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构建有益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积极探讨大学生使用网络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方法,我在网上进行了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

在回收到的35份问卷中有将近一半的是大一的学生,而35人中有8人来之韩师陶院。

分析。

关于时间。

关于从何时开始上网这个问题,各有15人是从高中阶段和高中之前开始上网,只有5人是在大学期间开始上网的。

关于上网时间一个小时以内的有3人,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的有12人,三个小时到五个小时的有14人,五个小时以上的有5人,偶尔通宵上网的只有1人;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6人用50%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有18人是20%一下的,20%到50%之间的有11人。从中可推论出大多数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上网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目的。

关于上网的主要目的大多数人是出于学习、聊天、娱乐和看新闻,还有部分的是出于购物和出于无聊打发时间。

关于黄色网址。

关于是否有浏览过黄色网站,有27人是没有浏览过的,而其中有3人想要浏览;8人有过浏览的经历,其中有2人是经常浏览黄色网址的;在这几位浏览过黄色网址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是出于对性知识缺乏了解,希望通过浏览黄色网址获取更多有关知识;在被调查的35人中得到有将近75%的大学生在大学中从未接受过来自学校关于性的信息。从中可推论出大多数大学生是有抵制黄色不良信息的决心的,当出于好奇心等等原因浏览过黄色网址。

关于网络信息。

关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有大多数人认为其原因是方便、快捷和实时,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来自网络的信息可靠;在被调查的人中对于网络信息获取量占信息总获取量的比例,有4人是在20%一下,20%到50%的有16人,50%到80%的有14人,只有1人占到了80%以上。从中可以得到大多数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并没有局限在网络里。

关于娱乐。

关于网络娱乐方式大多数人是利用网络看电影和听音乐,一部分人是玩网络游戏和看网络小说等等,而关于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的频率,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50%的人是经常的甚至是频繁,不足50%的人是偶尔,只有一人从不进行网络娱乐。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不到50%的人玩过网游,而在没玩过网游的人当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有玩网络游戏的意向,从中可看出网游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虽不能用很强来形容,但是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扩张网游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的市场。在被调查而玩过网游的人当中36.3%的人是玩rpg(角色扮演)类游戏,54.5%的人玩rts(即时战略)、fps(第一人称射击)、ftg(格斗)等竞技类游戏,9.2%的人玩其它游戏,从中看出竞技类游戏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很大的市场。对于网游在被调查的人中有47%的人是在有空的情况下才会玩,29.4%的人是会抽空玩玩,而有23.6%的人脑子里都是网游,但不至于痴迷的程度。大多数大学生觉得在网络游戏世界中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比拟的自我价值感,从中可以畅所欲言。

关于网络购物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82.9%的人有过网购经历,看来网购在大学生中已经相当普及,只有17.1%没有在网上购物的经历。在有过网购经历的被调查人中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原因是因为物品丰富、易于货比三家和价格便宜。而在网购人群中大多数人是不定期的进行网购,网购金额一般都在300元以内,购买的物品大多数是文体用品、服饰和数码产品。在被调查而又有过网购经历的人中有51.7%的人有过不愉快的网购经历,主要是因为实物与描述的不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运送问题和卖家态度等等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更加理性还有不要相信天下掉馅饼就可以避免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在没有过网购经历的人中大多数人认为未来会尝试进行网购,而不会尝试进行网购的人大多数是出于对产品质量的考虑,少数人出于对网络安全的考虑。

关于网络开销。

在调查的35人中有3人的网络开销低于10元,19人的网络开销介于10到30元之间,9人的网络开销介于30到50元之间,4人的网络开销超过50元。而20的人其花销是向家中要的,5的人是通过省吃俭用省下来的,2的人是通过勤工俭学赚来到,8人是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具体渠道没有说明,应该不是违法渠道呵呵,开个玩笑)。

关于网络地位等。

在调查中有54.3%的人认为上网时间比预期时间长,超过54%的人表示尝试过控制上网时间并且大多数人认为控制有效。对于对成绩的影响28.5%的人认为对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42.9%的人认为对自己的成绩有所下降,28.6%的人认为对自己成绩毫无影响,80%的人曾经有过因为上网而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但还是有91.4%的人会放弃学习和休息时间用来上网。

在网络中97.1%的人会与现实世界中一样注意言行,并且有68.2%的人会事先考虑所做之事会带来的后果,只有34.3%的人很少考虑甚至有2.9%的人从来不考虑。85.7%的人在网络生活中曾经受过他人影响。

在调查中62.9%的人认为如果没有了网络照样好好活,因为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从小就有很多要好的朋友,而且除了上网还有很多其他的娱乐方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较长,而大学的课余生活相对丰富多彩,所以在他们的心中现实生活比起无聊甚至恐怖的网络精彩多了。

在调查中又出现了85.7%的人认为网络可以暂时逃避甚至可以缓解外部生活压力,而90%的人在当遇到郁闷无聊时会考虑首选网络排解这些问题,近50%的人会向从未见面的网友倾述。

总结。

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导致睡眠严重不足,或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极易形成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更严重的导致网络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睡眠障碍、自我评价降低、社会活动减少等。这些心理障碍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放弃学习,不想与人交往等。

第二: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利: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便利,也丰富了其内容。通过网络交往,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弊:虚拟的“人际交往”无形间使得一些大学生失去了与他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这对人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对策和建议。

引导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意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选择、学会鉴别,避免各种困惑、失落与盲从,减少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危险因素。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大力加强各种网络教室、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大网络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创设各种文化空间,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bbs、社团主页、师生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介校园文化,把学生的兴趣从“网吧”拉回校园。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关闭各种有害信息的进出路径,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在网上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学生要及时给予警告,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要教育大学生懂得遵守网络行为规则,维护网络社会的秩序。

开展网络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咨询主要为面对面咨询,这极有可能阻挡了一部分有顾虑的同学,而网络的隐匿性、快捷性的优势,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网上在线心理咨询,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将有助于大学生及时摆脱心理困扰,自觉调整网上行为,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校园网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网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校园网成为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平台。可根据大学生发展的特点设立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版块。此外,也可以在网上建设一些优秀社区,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的人格、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华北水院法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

xx年7月13日。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录。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1。4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一)调查对象。

为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保龙湖地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们加入了失地农民的行列。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龙湖地区被征地农民200户,分三个安置地点,七个小区进行调查。

(a)调查范围: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b)调查对象:各个小区安置的失地农民。

(c)调查内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

(d)调查单位:户。

(二)调查时间、地点和进度安排。

时间:七月三号——七月十三号。

地点: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进度安排:

a)前期准备阶段。

在学校湖边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调查工作进程和安排后续任务。

搜集资料,设计问卷。

b)调查实施阶段。

7月5号至10号。

进行200份问卷试调查,并总结调查注意事项。

c)资料分析与整理阶段。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d)调查报告撰写阶段。

7月12号至13号。

(三)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之前派发了20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然后就调查过程和结果来分析具体的有效快速正确的调查具体决策。最后正式发送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a)资料收集方法:

自填式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失地农民手里。

访谈法:调查员直接访问并收集信息。

b)资料分析方法:

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单因素分析。

(四)抽样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阶段:选择调查小区。

第二阶段:选择小区中的单元。

第三阶段:从每个单元中随机抽取居民户。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郑雪艳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和最后定稿。

信息采写员:赵广开负责每日简报的撰写以及向各大网站和媒体投稿。

照片采集员:张彬负责每日照片的采集和筛选工作。

走访调查员:张益陈一鑫赵青彦何向前负责每日的走访调查工作。

(六)问卷分析(我们将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换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a。63。48%b。29。02%c。5。28%d。2。62%。

2:a。36。96%b。3。66%c。18。53%d。40。75%。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失地以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大部分以种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小部分以养殖(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少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设法来维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个体经营的比例就相对增加。通过调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职业多以园林工人、清洁工等低收入工作为主,且工作不稳定。同时我们看到失地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选其他的占40。75%,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靠政府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a。30%b。9。07%c。30%d。9。82%e。15。32%。

4:a。37。64%b。35%c。6%d。11。36%e。10%。

统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前后,农民的消费支出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失地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花销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对较少。在大部分农民的观念中,他们努力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有所提高,并且为他们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失地以后有较大变动。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与医疗投入相对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5:a。20。06%b。14。08%c。24。09%d。42。12%。

6:a。23。02%b。14。39%c。45。95%d。17。24%。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30%b。50%c。20%。

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43%b。24%c。16%d。17%。

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购房补偿c其他d没有补偿。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9。84%b64。94%c、2。68%d2。64%。

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13。3%b53。3%c33。4%。

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3。85%b40。8%c23。85%d11。8%。

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50。32%b20。94%c28。74%。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问题表现之一: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

(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会保障代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说明:首先,社会保障是缓解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作为国家介入、干预社会生活的途径,作为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化初期。

(3)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筹资来源多元化。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的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个头号问题,各国都在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其中个人缴费和社会保障税被高度重视。在欧盟,各国农民养老金计划筹资来源多样化,包括缴费、政府补贴和税收等。个人缴费份额在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国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国,社会保障税包括三个税目:社会保险(老年人、残疾人、遗属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失业救济。首先,农场主需要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其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联邦失业税。再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自营职业税。

(4)对失地农民以高补偿的办法实施社会保障。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方都给土地所有者以较为满意的补偿,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其中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一般按照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足补偿;土地赔偿额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补偿。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是各国对失地农民的通行做法,这有助于降低他们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失地农民医疗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5)农民在社会以保险税等的支付上享受着优惠。德国的社会保险税是分职业征收的。工人的社会保险税课税对象是工人的工资收入,税款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税率总计为35%。应税工资源共享收入的上限为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类:普遍类(涵盖一般领薪者、学生和个人投保者)、农业类(面向从事农业的领薪者和非白领薪者)、非领薪(实业家、企业家、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和特殊类(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雇员)。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韩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产业灾害。社会保险金大部分由被保险者自己缴纳,但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国家负担的费用相对较多。

(6)土地权益转让补偿金可作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情况和中国情况比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间,日本成功地从一个农业人口占将近四成的国家完成城市化,并将农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实行"国民皆保险"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民作为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国民年金。

根据以上经验,在郑东新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完善社会保障条例,消灭社会保障中的真空地带;其次,对社会保障程度进行实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对残疾人等特殊对待;第三,建立社会保障评分机制;第四,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反馈;第五,建立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2、健全法制。

对不合法的征地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不法的行为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采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是国外及我们台湾、香港地区的土地征用之所以得到很好执行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仅以《土地管理法》内所规定的为主,其他散见于各部门法或各行政法规之中,针对征地目的、程序、补偿以及征地纠纷的解决等问题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征地的随意性很大,补偿安置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征地中引发的责任无人承担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损失没有得到完全的补偿"。xx年11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征地补偿实施到位。

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设置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的投资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一种补偿和购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土地投资的一种补偿;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是对农民由于征地失去土地保障后的社会安置问题进行的补偿,其实是变相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4、征地相关程序透明通畅。

借鉴国外的经验,都有一套关于征地问题合理的程序规定。实际调查中,郑东新区并非是没有这样一套相关规定,只是规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征地手续变得隐晦,征地过程变得不透明。加上官员间的私自勾结,严重扭曲征地程序,加上上访路径不畅通。基层工作在实际意义上,就是部分基层官员的渔利行为。这样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更严重的造成了对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征地程序的不通畅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其次针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尽快将征地补偿款补偿到位,兑现政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承诺,让老百姓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

二、完善失地农民后续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适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体会到老有所养,另外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普及,推进住房建设,尽快使所有失地农民都住进安置社区。

三、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医疗、休闲、教育、治安)建设,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社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四、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创业,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可到高校大学生及教师寻求发展策略),争取创建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可结合本地特色及大学生这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发展的前提是居民认可喜欢这个新家,因而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六、加强对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建设能力的培养,为社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监督力度,做到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保障言论自由、为群众反应问题提供便利)。可以组建社区建设党员领导监督小组,时刻监督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八、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大学生),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国家给予养老保险当做征地补偿款,另外对国家给予的'各项福利居民的说法差别很大,这充分说明居民的了解不够,国家的宣传没有到位。

九、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一广大的优秀的群体承载着祖国农村建设的重任,让他们走进社区也许更能发挥他们的创新力。

十、建议国家号召广大有志青年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他们敢于创新,富有激情,把他们置身于基层能够改变我国基层领导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最后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经常深入社区展开调研,积极的向人民群众讨教建设社区的良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

亲爱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特编此卷。本问卷将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仅作研究使用,并为您保密。请您按照真实的个人情况和想法认真作答。

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北水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写说明。

1、请您把认为合适的答案号码填入括号内或者在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每个问题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商场/休闲)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以地换地c购房补偿d其他e没有补偿。

10政府的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3、张洪武:《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网络资料)。

4、许宝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转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5、陈传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社会实践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当前的大学生普遍生活在物质产品相对比较丰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年代里,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拥有全新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对于网络消费更容易接受和推崇。所以,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标准,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以此来引导健康的消费。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大学生的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并且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在消费这方面的观念和趋向,以及对大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老师的要求,对现在大学生每个月生活成本进行调查。社会实践的对象和范围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全国普通的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过本调查报告是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将问卷在网上发布,被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完成问卷调查,可以进行统计。主要针对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每个月的生活费用的一个调查再由各组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行讨论后对大学生生活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父母在我们的眼里,就像是我们永远的债主,不断的向他们索龋然我们却还像未长大的小树苗,永远的庇佑在大树的怀抱中,这是许多大学生目前的生活方式。

很多同学盲目消费,没理财观念,遇到什么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大型柜台打折什么的活动,平时的消费方式就不受控制了,该买的买了,不该买的也跟着别人消费,养成了“爱贪小便宜”的习惯,而后往往是很吃亏的。

大学生中最普通的消费还有网购,办个网上银行,弄个支付宝财付通,申请个淘宝网京东网当当网的账号,今天上京东,明天逛淘宝,看见好东西焉有不买的道理,物品不断更新,消费不断的进行!网吧通宵游戏的伤害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还是有人往火坑里跳,拉也拉不回来。网吧一蹲就是一整天,网游一登就是一晚上。对于许多玩游戏或沉迷网络的同学来说,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相信大家都知道游戏对身体的伤害,但对玩游戏的消费就是对我们生活最直接的伤害。

以上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些消费现象,看过了这些画面,同学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上述的情况我们有没有经历过。在这里我敢说每个同学都有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下,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我们应该怎么分配,怎样才是算得上用到实处了。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每个人都能懂得都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对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二)问卷调查。

1.问卷情况。

问卷发出数:34份。

实收数:34份。

有效问卷数:29份。

2.数据统计及分析。

(1)生活费用总额。

统计出来的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每月的生活费总额主要是集中在1000—1500元之间,其次500—1000元之间的也不在少数,至于500元以下的和1500元以上的选择很少,整体呈现椭圆性的分布,应属很合理的现象。

(2)生活费用的支出。

分析统计的数据看出,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找兼职工作赚钱都很感兴趣,认为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通常选择在大三大四期间做兼职工作。

(4)奢侈消费合理消费方面。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多数人会偶尔买奢侈品,适度消费;还有相当一部人是坚决不买,因为那是不必要的消费;而且绝对多数的人认为自己的消费现状很合理,而且不认为会给家庭带来压力,起码也是压力在父母的承受能力之内。

3.调查内容及分析。

(1):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来自中部地区,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之间。大家普遍认为生活费给的很充裕,认为不足的人很少。就目前的国家经济状况而言,这个数额的生活费绝对不少,也就是说绝对充裕。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年来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家庭收入也比较理想。又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孩子难免有些溺爱,其中表现之一就是给足生活费。其实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的“米虫”思想,或者说潜意识里的“米虫”思想。

(2):问卷统计表明,有女朋友的男学生一般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甚至更多,其主要花费在伙食(有时是两个人一起吃,但由男方支付饭费),买衣服,以及陪女友逛街的费用上,而单身的男同学一般在800元左右基本够用,主要花费在伙食,手机费用,游戏(个别抽烟也是一部分不小的开销)。而有男朋友的女同学月生活费刚到800,甚至更少。而单身的女同学花费成两极分化,一类是稳定型,这类学生平时很少出去逛街或者聚餐,主要花费基本上是伙食只要500元左右,另一类波动型,这类学生很爱出去逛街,基本上大多数主要的生活费,花费在买衣服上,伙食花费要比衣服多,但有时一个月花费很少,有时很多,月生活费支出不定,主要因为有时在积攒钱,买一件很贵的衣服,所以这类学生月生活费不定。

(3):大学生的月生活费,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同学过调查大四。

学生发现,在前几年,学生的月生活费普遍在600元左右,而近年随国内通胀影响,物价不断上涨,生活费上涨到800元,对学生的生活费用有些影响,但影响目前还不是很大,普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目前消费首先考虑的还是质量和价钱,也就是常说的性价比,最求实际,理性消费还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的观念,因为我国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自己打工赚赚钱并不多,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的月生活费比较固定,在合理的区间内。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所以购买物品时往往力求节俭,但当今大学生社会活动较以前有所增加,所以有时也会比较注重外在形象,这就产生了一些学生追求品牌,注重外边的心理,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这同样值得关注。

(5):研究完问卷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打工兼职都挺认可的,诚然,在校大学生做兼职有利于锻炼能力,增加收入,缓解个人家庭经济压力,获取社会经验和增长阅历,而且能更快适应社会,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矗但我们分析后认为,在校大学生做兼职弊大于利。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是我们在校大学生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知识就是力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兼职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必须建立在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否则作为兼职的实践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固然,没有理论基础而急功近利的兼职实践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再者,不容忽视的是,有些人为了有实践经验,为了赚钱不弄清情况就跑出去做兼职。可是,等到他们毕业回头看自己的大学时,有没有想过除了实践经验,在大学的课堂上还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有没有好好利用人生中最好的学习时光?所以说,正确处理好兼职与学业之间的矛盾也是很重要的。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

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五)应明白大学时光真的很短暂。在你不经意间就从指间溜走了。

同学们,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同学,我们来读大学,说苦苦不过父母,说累又累在哪里,比起父母,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肩上的担子是多么轻。说大学来玩的,玩的确实他们的血汗,我们的调查就是想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合理应用。有的时候,对我们的父母来说,你用他们给你的钱买一件礼物送给他们,即使礼物不是那么的光鲜,但在他们的眼里,这也许是这些年他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不是所谓的gdp,而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税的免除到按亩的补贴,都让我们广大农民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当然这只是国家对刺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都为农民是实现增收解决了许多的问题。利用暑假时间,我对家乡望城县杨家山村农民进行了部分的调查,了解农户收入、支出的实况,希望可以让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群体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农民的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能够真实的反应农民的生活状况,更能反应农民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一、收入的基本预计无论怎么说,能够真正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是家庭的收入,按照每人八分到一亩,每户三到四人计算,每户的土地拥有量是2.5亩左右,按照亩产900斤的产量,早晚两季总产量是5000斤,除去1000斤的正常食用量,剩下的4000斤左右是按照90块每一百斤的价格,收入是3600左右。显而易见务农并不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还要计算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每一户都有理想的的认为只有一名外出打工的人,一月是20xx左右的收入一年能够做十个月的时间,所以收入是20000左右,总计是23600左右,这些数字不是空穴来风,都有调查报告作证的。只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理想的状况,务农和打工很多时候是不可兼得的。许多的家庭都是全部成员外出,或是只在家务农或是其他营生手段。这样的年收入具有太多的理想因素。只是片面的反映了农民能够支出的所有资金,并不能够反映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支出的基本预计。一个家庭的总收入和支出构成家庭的财政状况,支出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来与收入作比较,衡量一个家庭是收入大于支出还是入不敷出!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一个农民家庭的支出主要包括下面个方面:

2、人情方面的支出,包括黑白喜事、生日等,现在人情的支出已经越来越大,渐渐的成为了农民家庭的沉重负担。

3、在校学生的学费支出,尽管九年义务阶段的学杂费已经全免,但在二十一世纪高中和大学已经相当的普遍,伴随着的还有高昂的学费学杂费。

4、其他方面的支出,许多家庭不可避免的会生病,或是其他灾祸,农机购置,休闲娱乐消费等。下面通过以我家为例也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来得出一年农民家庭的支出,一个月的基础物质支出是600左右,一年下来是7200左右,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的人情支出是5000左右,在校学生学费支出是8000,所以除去意外生病和其他灾难一年下来就有20800的支出,和上面的收入相比少了2800,所以一个农民家庭在不计算其他支出的情况喜爱下,一年的收入有3000左右的剩余,当然这样的计算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有许多的家庭并不需要学费的支出,但事事难料,每年也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意外支出,但也姑且只能这样粗略地计算一下,所以可以看出,在农村里,大部分家庭收入比较微薄,甚至在某一年出现负收入的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

三、总结及建议。

1、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为增收创造条件。

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在农民群众中,反对奢侈浪费;提倡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挥霍;提倡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晚婚晚育,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反对超生、抢生。二是运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科教兴农,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引导农民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是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下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难题。四是要大力抓好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先进经验的推广,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引导农民争当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

2、利用好农村存在的各方面的优势,实现农民增收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发展优势产业,延长产品的加工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为农村的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3、政府充分发挥职能,帮助农民增收。

一、政府干预,加大对霸权垄断的制裁,还应以身作则。加大对三农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价格。

二、当地政府,要努力搞好基础建设,把农村的优势发挥出来,把优质的产品推广出去。

三、加大对农村的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强农民自身技能,多掌握点实用的知识,使农民不盲目跟风,而造成相反的效果。

4、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围绕“生产发展”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改革创新先行者作用的长效机制“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要建立健全机制,引导农村党员找准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位置,聚精会神搞生产,全心全意谋发展。

二、围绕“生活宽裕”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的长效机制。

要实现“生活宽裕”,首先党员必须能带头致富,同时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带领群众致富,这是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实质体现。

三、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文明新风倡导者作用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构建适应新形势、符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机制,使农村党员的管理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使党员真正成为遵章、守纪、守法的新型党员。二)是在农村党员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建立相应制度,对正常的红白喜事在规模上予以限定。三)是建立党员争当矛盾调解员制度。要求农村党员对于身边群众中出现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把握、准确判断,做好应对准备。四)是建立党员带头整治环境制度。以环境整治工作为载体,让农村党员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推广清洁燃料和能源等实现“村容整洁”建设中,充分发挥先进性作用。

四、围绕“管理民主”要求,构建发挥农村党员村务管理参与者作用的机制一)是创新村务领导人的民主选拔机制。二)是建立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三)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民主参与机制。四)是完善党务村务公开机制。五)是建立农村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结束语这样调查不够全面,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信,没有佐证和足够的资料,但是这是农村真正的实际情况,没有夸大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实现农民收支的平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够使农民更快地迈上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

社会实践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已逐渐成为引导社会消费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把握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行为导向和心理特征,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矗”

学生在购物消费的过程中,对所需的商品有不同的要求,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购买行为。

1.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他们的购物目的是为了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地关注商品的质量,而对外表则不十分挑剔,只要实用也就满足了,此种心理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打工挣钱的不多,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资金是相对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购物消费时十分谨慎,力求物有所值,尽量搜索物美价廉的商品,即注重商品的实用性、质量的可靠性与商品价格的完美结合。

2.品牌时尚是永恒的追求。

大学生作为一个拥有高等学历、思想求新、观念先进的特殊群体,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新求异,擅长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于其他阶层的消费群体而言,大学生消费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品牌代表高质量,代表了较高的价格,代表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当今媒体无孔不入的广告舆论的长期影响下,大学生在实际购物中更多地关注品牌,选择所谓的“名牌”产品,通过对时尚商品的追求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1.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差距逐步增大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主要以生活消费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而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随着各种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大学生每天需消费10元左右才能满足基本的饮食生活需要。

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有不足18%的学生在400元以下的生活水平线上坚持学业;43%的学生月平均消费在400—600元之间;有33%的学生维持在600—1200之间;而有6%的学生月消费则在1200元以上。在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逐步增大,两极分化将更加显著。

2.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不少学生指出,为了拥有一台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一部分学生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透支银行卡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消费欲望。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最终的结局是债台高筑、生活窘迫,逐渐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危机中,进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3.储蓄观念淡漠,理财观念需培养和加强。

注重培养。

4.恋爱支付过度。

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需要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左右,多者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在购买行为的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广博的知识面使其在消费时注重知识性;对新鲜事物热衷并乐于尝试,使其在消费的同时注重时尚性、潮流化,强调新颖美观;由于个性独特,思想起伏,在消费时会情绪化,即兴购买、冲动性的购买代替计划性的购买;而富于创造力的思维、强烈的表现能力,使大学生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消费态度,即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消费态度通常决定了大学生对某种商品的评价,甚至代表了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和行为趋向。当代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1.求新心理。

对于新产品,不少大学生在广告舆论和宣传的长期影响下,或是接受赞。

同,或是产生逆反心理,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最终趋近新产品,进而产生消费。

2.求美心理。

这是大学生以追求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物心理。在同一品牌、同等价位、相同款式、不同色彩间,大学生的消费选择自然以达到最大欣赏价值为目标。

3.求名心理。

青春是激情张扬的时代,大学生追逐个性,为了显示商品的附加属性,如气质品位等,或为了炫耀自己,他们十分在意商品的品牌,追求品牌卓越、款式新颖的进口高档商品。通过消费此类商品,以达到表现富有、高贵、洒脱、时髦的目的,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极少考虑到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的实际质量。

4.从众心理。

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意志薄弱、顺从型性格的大学生从众心理更强一些;当大学生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消费的目的时,更多地表现出从众心理;从消费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多认为随着多数人购买总会得到好处,即使上当受骗,也是大家一起上当,以求得心理上些许的安慰。

到抑制大学生消费的目的。作为引导者,应更多地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施与时代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个性、文明、科学适度的消费。

1.发展个性消费。

由于个性的不同,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美国社会学家戴慧思认为:“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2.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消费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3.倡导文明消费。

文明消费即强调健康向上的消费精神,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享乐性消费,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价值。通过倡导文明消费,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4.提倡科学适度消费。

由于从小受到过度照顾,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社情和家情的认识,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科学、适度的轨道。

1、大学生消费的情绪性还表现在消费上的连续性,如果消费一次后如果感觉很满意,很可能会连续消费同企业的相同或不同产品,并且还会推荐自己的伙伴消费;若不满意很可能不再消费,而且这样的感觉因为大学生之间信息的迅速交流,会感染到周围的同学,因此企业应该着重注意产品的质量,企业的服务等,要给大学生留下一种亲切的感觉,产生下次还想来的欲望,切不可对他们进行坑骗等不良行为,也不可以设一些“合法的陷阱”,这样会砸掉自己的产品和企业信誉,产生连锁反应。

同时情绪性的另一面是冲动消费,容易受广告等宣传的影响和商家宣传和促销方式的引导(尤其在黄金周等时期),消费具有冲动的特点,因此商家要注意利用广告等宣传形式,尤其加强适合学生特点口味的宣传,如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互动型大学生活动,或对大学生活动提供一些赞助。百事可乐大学生艺术新星大赛就是这样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这种活动影响比较深远。

2、先锋性消费,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

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容易接触到、也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消费观念也比较超前,消费观念也变化比较快,比如对网上购物容易接受,对“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的对新兴消费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

大学生具有勇于尝试的个性特点,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比较喜欢新事物,消费观念比较超前。新事物包括全新的物品以及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的新功能,新包装,新内涵,新形象,旧产品的新购买方式(如网上购物)、促销活动(如有奖促销)等等,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大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结合社会新出现的时尚开发新产品和新创意,并注意作好宣传,增加内涵等附加价值。

3、消费产品集中,购买集中特征明显。

目前消费产品比较集中,主要停留在时尚、电子、影像、文化、娱乐、交友、培训上,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时尚物品花样的发展,受示范效应的影响,消费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目前来讲仍然处于一个集中的水平,但具体物品变化较快,比如在it消费产品上,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流行的是cd机,而另一段时期可能就是mp3了。

另外,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追求时尚化,追求时尚的东西,喜欢新奇的和浪漫的事物,消费品追求个性的张扬。追求时尚也是大学生消费具有盲目示范效应的原因,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比较容易把握大学生产品的方向。大学生消费有一个趋势就是从实用化向时尚化过渡,消费的大头已经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已经转变成了电脑网络、手机、旅游等比较前卫的带有时尚气息的产品。

4、对商品的品牌比较看重。

名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大,通常大学生在购买东西时,非常看重品牌。没有牌子的东西一般不会去关注。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品牌既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也是一种品味的象征。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品牌意识,在他们看来,有品牌才会有质量。他们认为一个品牌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他们认为“一个品牌能生存下来,就表示市场肯定,有相对可信度,同时建立一个品牌,产品质量是保证。另外,良好优质的售后服务也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大学生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一旦尝试了某个品牌,觉得很好用,一直都会使用这个品牌。当然,对于类似于服装之类的时尚商品,大部分同学表示,毕业之后不会再买现在喜欢的品牌。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是上了大学之后,从开始关注一些品牌,对一些品牌的忠诚度也是在之后才慢慢形成的。可见,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品牌意识和忠诚度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海量产品信息,同时他们判断能力也不断趋于成熟,而且这个阶段形成的一些品牌观念也很有可能会带到他们毕业以后的生活中。

5、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

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的特点非常利于商家们进行季节性的重点促销,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重点性的有针对性的促销,众所周知,在每年的九月份,随着新生入学,高校市场会形成一次井喷的过程,同时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学生经济能力较强,消费欲旺盛。校园消费将进入井喷状态,形成了“节假日经济”,这实际上成为商家在高校范围内树立属于自己的独特商业品牌的良好时机。

以上几点独特的商业价值,都呈现出大规模、低成本,以及高质量等几个特点,使得校园营销极具商业价值。简要地说,企业开展产品和品牌推广,近期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购买行为,产生实际的营销结果,远期可以长期地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意义非常重大。

不要攀比合理消费。

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学生的高消费有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社会上消费分高中低的等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应该将重点放在中低档。高消费毕竟是少数,遗憾的是我们恰恰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上的错误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刘惠林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他认为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消费经济学者、上海同济大学田晖老师认为,以前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着重视储蓄积累,忽视即期消费;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重视经久耐用,忽视追求时尚;重视维持性消费,忽视消费更新;重视子女消费,忽视成人消费;重视大路货消费,忽视品牌消费等落后的消费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形成即期消费、精神消费、品牌消费等消费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不少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逐步提高消费方式的文明程度。同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道德建设,提倡、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济困助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等优良传统。

现在的校园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使得中国的广大学子正在接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带有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形成着不同的消费观念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价值取向.思维结构的不同,也体现出了地区经济的差异.

1.以理性消费为主。

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在想”小康”过度,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这也可以从许多同学在月底出现”经济危机”可以看出.

2消费的两极化。

3.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消费结构很不平衡,吃饭,通讯.日用品费用占了很大部分.而在学习上的花费却是少之又少,而其中男女在吃上面的消费又不同,男生体力消耗大,吃的方面很注重,而许多的女生为了保持体形而节食,把大多数的钱花在了衣服.化妆品上面.

4.经济独立意识较薄。

3.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在对于大学生消费问题,学校是应该最先做出反映的,对这方面的教育还不足.学校对学生消费的心理行为的指导还不够,没有把学生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垃圾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种类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的垃圾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积极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对农村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各地大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运作的新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正在由过去的随意排放向无害化处理转变。本文针对农村基层开展调研,探寻一条普遍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本县农村垃圾现状、垃圾处理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当前农村垃圾的实际情况,并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自然村的村组干部及村民,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此次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共选取80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调查问卷的答案,实地深入调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方式,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对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层沟通、探讨。

(一)垃圾的来源及分类。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乡镇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状况存在着差异,农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相差较大。我们对抽样的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按照农村垃圾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类: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重居于首位,约占75%,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厨余垃圾、废织物、废塑料、废纸、陶瓷玻璃碎片、废电池、废电器元件以及其他废旧的生活用品等。

2.农业生产垃圾。农业生产垃圾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残留的花和果实、畜禽粪便以及生产残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农户建房、水利工程、企业建筑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废料。

4.产业垃圾。产业垃圾主要指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及医疗卫生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常带有一定的毒性,能够破坏整个人居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中很多产业垃圾应划入危险废物类别中进行安全处理,但从目前来看,产业垃圾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例较小。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向全县24个乡镇抽样80个自然村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收回486份,有效问卷486份。其中,年龄分布为:13岁以下占2%;13-20岁占18%;20-40岁占45%;40-60岁占31%;60岁以上占4%。受教育程度分布为:小学文化占43%;初中文化占35%;高中文化及以上占12%。

1.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处理方式。在调查中,39%的人认为周围的生活垃圾较多,生活垃圾中厨房废弃物(剩菜剩饭、煤灰、没用的食材等)占52%;生产垃圾中的自办作坊所产生的废弃物占31%。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选择随意倾倒到垃圾围的占42%,选择填埋的占12%。由此可见农村对于垃圾处理的方式还需改进,人们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

2.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对于垃圾分类问题,大多数(43%)的人不了解如何分类,只有10%的人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大部分(68%)的人不关注或很少(26%)关注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可见,对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的相关知识。

3.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政策和宣传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宣传教育活动,46%的人们表示并不了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有这种活动。环保意识并不是在短期时间内就能迅速养成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环保和垃圾分类处理的活动,长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传的作用。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很多政策性法规在农村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心,同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的制度指导和保障。同时环境保护是一项慢性的工程,在没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层干部更多的倾向于出政绩见效快的项目,因此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还未引起高度重视。

(二)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

农村垃圾主要以厨房生活垃圾为主,占垃圾总量的56%,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饭菜、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其次是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重量的24%,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燃料的灰粉、家禽粪便、动物食品骨骼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较低,且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保洁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以我县为例,24个乡镇340个行政村配备了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维护村庄及河道公共环境的日常保洁等工作。据调查,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中,年富力强的不多,因此只能简单的对垃圾进行清扫,而不能真正发挥保洁员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洁员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横向比较,工作缺乏深度,不够全面,致使垃圾清运、处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时,垃圾的分类、堆放均不规范。

(四)农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识低下。

农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随意倾倒,一方面是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养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后随意倾倒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对垃圾造成环境严重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给垃圾治理带来了难度。

(五)基础设施不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基本物质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生产性投入,对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少,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匮乏,管理也很不规范。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推动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有序进行,应从立法上完善,力争使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需要严格立法,建立治理农村垃圾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填补农村垃圾处理监管法律上的空白,各乡镇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意识。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对卫生保洁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民群众克服随处扔垃圾的习惯,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各大媒体、宣传单、宣传画,以及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环保意义,营造出一种人人宣传、个个参与的管理氛围,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的发生和扩散。政府组织建立宣传队伍,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的危害性,让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监督管理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增添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是能否真正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逐步推动和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治理机制,才是从根本上处理农村垃圾的重要保障。

1.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县、镇财政每年在预算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县财政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制定投入标准,每年进行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投资,各乡镇财政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给予补贴;在资金拨付上,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垃圾定点存放、按时清运、经检查验收达标的,按季度发放到乡村。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置垃圾箱、垃圾围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添置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各种车辆和工具,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部门,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倾倒、集中处理、专人负责。对于地处偏远、无经济能力解决垃圾规范处理的农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建立片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和填埋场,保证农村的生活垃圾都做无害化处理。

2.村里积极筹资,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各村要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垃圾收费项目,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筹资方式收取保洁费用,筹集垃圾围建设、垃圾桶购买、清扫工具和保洁人员工资待遇等专项资金,有条件的村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解决卫生保洁费用。

3.加强宣传,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企业的参与,我们可以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帮助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设施。

(四)加强人员配备,规范运行流程。

要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乡镇垃圾综合利用站,进行集中处理。

(五)探索生态模式,鼓励综合利用。

提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则将沱江镇周边村组纳入城镇污水统一处理系统,确保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六)建立监管督查机制,确保常态化。

农村垃圾处理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程序中,使其成为农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到岗,以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长效性。监督管理是常态化监管机制的重点,考核奖惩制度是常态机制长期运行的动力。各乡镇制定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村、组垃圾处理的检查力度。同时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乡镇领导干部、村组干部的考核指标,列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考核情况与评先评优、补助资金相连。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公德教育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自古以来,一直是私德繁荣,公德匮乏。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公德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人的立身之本、社会和谐发展之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公德更要与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结合在一起。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社会公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学科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的评价和预估是科学明智的。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究竟如何呢?我们做了相关调查,以期在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情况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大学生公德建设献计献策,最终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德意识进步和发展。

各文献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略有不同,这里采用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一定义。针对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7个问题,面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1份,其中291份有效。

(一)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

1.在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在学校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积极正面的回答。以及“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高达88.7%的同学一定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文明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2.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非常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形成了非常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3.在面对网络言论方面。72.1%的同学都会“非常谨慎”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74.2%的同学能够不受网络上一些抨击社会的言论的影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时,72.2%的同学表示反对,对于网络上的不文明用词85.6%的同学都表示非常反感。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世界的一些偏激言论和不健康内容时能够保持基本的公德认识,不受影响和蛊惑,坚持自我认识事物的标准。

4.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87.6%的同学都选择了“如实回答”;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

1.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通过四、六级考试,你会如何?”时,仅有17.5%的同学选择“立即举报”,33.0%的同学选择“装作不知道”还有49.5%的同学选择了“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还有在被问及“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时,仅有10.3%的同学选择了“奋不顾身去抓小偷”。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责任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2.公共责任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3.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仅有37.1%的同学回答“一定不会”,4.1%的同学回答“一定会”,而58.8%的同学回答“没有车辆通过就会”。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暑假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

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xx年7月13日。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录。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1.4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二、调查目的。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为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保龙湖地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们加入了失地农民的行列。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龙湖地区被征地农民200户,分三个安置地点,七个小区进行调查。

(a)调查范围: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b)调查对象:各个小区安置的失地农民。

(c)调查内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

(d)调查单位:户。

(二)调查时间、地点和进度安排。

时间:七月三号——七月十三号。

地点: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进度安排:

a)前期准备阶段。

在学校湖边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调查工作进程和安排后续任务。

搜集资料,设计问卷。

b)调查实施阶段。

7月5号至10号。

进行200份问卷试调查,并总结调查注意事项。

c)资料分析与整理阶段。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d)调查报告撰写阶段。

7月12号至13号。

(三)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之前派发了20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然后就调查过程和结果来分析具体的有效快速正确的调查具体决策。最后正式发送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a)资料收集方法:

自填式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失地农民手里。

访谈法:调查员直接访问并收集信息。

b)资料分析方法:

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单因素分析。

(四)抽样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阶段:选择调查小区。

第二阶段:选择小区中的单元。

第三阶段:从每个单元中随机抽取居民户。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郑雪艳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和最后定稿。

信息采写员:赵广开负责每日简报的撰写以及向各大网站和媒体投稿。

照片采集员:张彬负责每日照片的采集和筛选工作。

走访调查员:张益陈一鑫赵青彦何向前负责每日的走访调查工作。

(六)问卷分析(我们将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换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a.63.48%b.29.02%c.5.28%d.2.62%。

2:a.36.96%b.3.66%c.18.53%d.40.75%。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失地以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大部分以种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小部分以养殖(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少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设法来维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个体经营的比例就相对增加。通过调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职业多以园林工人、清洁工等低收入工作为主,且工作不稳定。同时我们看到失地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选其他的占40.75%,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靠政府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a.30%b.9.07%c.30%d.9.82%e.15.32%。

4:a.37.64%b.35%c.6%d.11.36%e.10%。

统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前后,农民的消费支出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失地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花销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对较少。在大部分农民的观念中,他们努力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有所提高,并且为他们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失地以后有较大变动。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与医疗投入相对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5:a.20.06%b.14.08%c.24.09%d.42.12%。

6:a.23.02%b.14.39%c.45.95%d.17.24%。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30%b.50%c.20%。

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43%b.24%c.16%d.17%。

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购房补偿c其他d没有补偿。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9.84%b64.94%c、2.68%d2.64%。

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13.3%b53.3%c33.4%。

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3.85%b40.8%c23.85%d11.8%。

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50.32%b20.94%c28.74%。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问题表现之一: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

合同。

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

(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会保障代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说明:首先,社会保障是缓解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作为国家介入、干预社会生活的途径,作为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化初期。

(3)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筹资来源多元化。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财政的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个头号问题,各国都在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其中个人缴费和社会保障税被高度重视。在欧盟,各国农民养老金计划筹资来源多样化,包括缴费、政府补贴和税收等。个人缴费份额在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国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国,社会保障税包括三个税目:社会保险(老年人、残疾人、遗属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失业救济。首先,农场主需要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其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联邦失业税。再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自营职业税。

(4)对失地农民以高补偿的办法实施社会保障。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方都给土地所有者以较为满意的补偿,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其中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一般按照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足补偿;土地赔偿额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补偿。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是各国对失地农民的通行做法,这有助于降低他们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失地农民医疗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5)农民在社会以保险税等的支付上享受着优惠。德国的社会保险税是分职业征收的。工人的社会保险税课税对象是工人的工资收入,税款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税率总计为35%。应税工资源共享收入的上限为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类:普遍类(涵盖一般领薪者、学生和个人投保者)、农业类(面向从事农业的领薪者和非白领薪者)、非领薪(实业家、企业家、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和特殊类(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雇员)。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韩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产业灾害。社会保险金大部分由被保险者自己缴纳,但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国家负担的费用相对较多。

(6)土地权益转让补偿金可作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情况和中国情况比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间,日本成功地从一个农业人口占将近四成的国家完成城市化,并将农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实行“国民皆保险”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民作为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国民年金。

根据以上经验,在郑东新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完善社会保障条例,消灭社会保障中的真空地带;其次,对社会保障程度进行实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对残疾人等特殊对待;第三,建立社会保障评分机制;第四,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反溃;第五,建立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2、健全法制。

对不合法的征地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不法的行为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采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是国外及我们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土地征用之所以得到很好执行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仅以《土地管理法》内所规定的为主,其他散见于各部门法或各行政法规之中,针对征地目的、程序、补偿以及征地纠纷的解决等问题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征地的随意性很大,补偿安置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征地中引发的责任无人承担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损失没有得到完全的补偿”。xx年11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征地补偿实施到位。

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设置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的投资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一种补偿和购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土地投资的一种补偿;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是对农民由于征地失去土地保障后的社会安置问题进行的补偿,其实是变相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4、征地相关程序透明通畅。

借鉴国外的经验,都有一套关于征地问题合理的程序规定。实际调查中,郑东新区并非是没有这样一套相关规定,只是规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征地手续变得隐晦,征地过程变得不透明。加上官员间的私自勾结,严重扭曲征地程序,加上上访路径不畅通。基层工作在实际意义上,就是部分基层官员的渔利行为。这样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更严重的造成了对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征地程序的不通畅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一、尽快将征地补偿款补偿到位,兑现政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承诺,让老百姓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

二、完善失地农民后续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适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体会到老有所养,另外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普及,推进住房建设,尽快使所有失地农民都住进安置社区。

三、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医疗、休闲、教育、治安)建设,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社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四、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创业,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可到高校大学生及教师寻求发展策略),争取创建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可结合本地特色及大学生这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发展的前提是居民认可喜欢这个新家,因而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六、加强对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建设能力的培养,为社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监督力度,做到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保障言论自由、为群众反应问题提供便利)。可以组建社区建设党员领导监督小组,时刻监督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八、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大学生),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国家给予养老保险当做征地补偿款,另外对国家给予的各项福利居民的说法差别很大,这充分说明居民的了解不够,国家的宣传没有到位。

九、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一广大的优秀的群体承载着祖国农村建设的重任,让他们走进社区也许更能发挥他们的创新力。

十、建议国家号召广大有志青年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他们敢于创新,富有激情,把他们置身于基层能够改变我国基层领导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最后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经常深入社区展开调研,积极的向人民群众讨教建设社区的良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

亲爱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特编此卷。本问卷将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仅作研究使用,并为您保密。请您按照真实的个人情况和想法认真作答。

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写说明。

1、请您把认为合适的答案号码填入括号内或者在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每个问题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商场/休闲)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以地换地c购房补偿d其他e没有补偿。

10政府的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3、张洪武:《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网络资料)。

4、许宝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转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5、陈传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

授课老师:。

小组成员:。

一。调查地点:南华大学。

二()。调查时间:12月8日到12月14日。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有关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实地调查访问。

五。调查内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六。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关键词: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环境保护。

参考书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和道德修养,对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助人为乐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为善最乐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积极让座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需要做好。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纪守法。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20xx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2014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20xx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报告之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报告之高校师生交往状况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当代和谐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师生冲突等诸多不和谐的音符频频出现,这使其再次成为一个新的焦点。为此,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就“大学生视点——高校师生交往状况”对当代在校学生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已不再处于被动的局面,而老师也逐渐失去了“闻道有先后”的优势,“师道尊严”的传统亦渐渐淡去,“学生没了敬畏感,老师少了神圣感”,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师生已走向冷漠化。从问卷调查分析: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如下特点:

1.师生交往少,关系逐渐冷漠化。调查结果显示,95%的大学生赞同高校师生已渐行渐远的观点,与此同时,90%的学生认为当前师生交往存在冷漠化,功利化的特点,更有甚者,主张师生间没有必要交往的同学比例高达6%。师生除教学交流外,各自行色匆匆,哪怕见面很多人也会因人而异地打招呼,而即使是上课,教师与学生相隔一个讲台,也似乎隔了一个鸿沟,他们仅仅是认识的人,而不是亲密的人。

2.师生感情沟通渠道减少,感情交流动力减弱。根据调查问卷,师生交往中,倾向于短信、邮件交流的学生占到85%,70%的学生与专业老师接触最。而除上课,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几乎为0,87%的学生只会在受到惩罚或者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这说明当前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一种纯粹的工作关系。

3.师生互信程度低,学生偏于消极逆反。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老师的期待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和老师在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希望老师能够从“师道尊严”的传统束缚中解脱,向亦师亦友型的关系转变。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有“渊博学识,文雅举止,幽默风趣,人格高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等诸多素质的,有的同学在未进大学前就为自己勾勒了心中理想的大学,心中理想的大学老师。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象牙塔过多的憧憬与设计,与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国”、“自由国度”叛若鸿沟,大学生们往往因此产生过多的消极逆反情绪。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工作、心理、个人、道德关系有融洽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信息浪潮的冲击,高校师生关系间的矛盾、冲突频频发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谐的高校校园的创建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为此,新时期,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要引导高校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经初步统计分析,目前,引起师生关系紧张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教育和教学任务的繁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已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充分的条件。走马灯式更换的教师,流水似轮转的学生,师生之间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部分公共理论课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课”制,教师因上大课到学期末也叫不上学生的名字,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智力与个性等;二是收取高额学费使人情味淡化;三是学生的实用观念和功利性强,四是教师过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出现教师职业情感冷漠,师生间沟通有障碍。常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师生双方只有彼此充分认识和理解,才能实施有效教育与教学活动。

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下面是由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借鉴!

1、具有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良好的价值取向。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处在农村基层艰苦工作环境下的广大年轻干部依然表现出了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从调查情况来看,有84%的年轻干部对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了信心;68%的年轻干部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作为自身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充分显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新的时期,年轻干部都意识到了人类已进入学习型社会,学者生存,不学者必将劣汰,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查表明,有65%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由于年轻干部都具有旺盛的精力,加上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养成了勤于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勤于思考的习惯。

3、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干能力。

广大年轻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敢于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及时大胆提出与老观念、老传统不同的新观点、新方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大多数年轻干部的工作理念,他们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根据调查统计,有86%的年轻干部表示现阶段党员干部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

4、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强烈的正义感。

调查表明,大多数年轻干部对自己都要求比较严格。53%的年轻干部把群众公认作为自己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年轻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表现出了十分坚定的意志,78%的调查对象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朽现象和不正之风表示深恶痛绝、坚决抵制。76%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狠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并对党风的转变充满了信心,展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义感。

我们从调查情况中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年轻干部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极少数年轻干部在思想作风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问题之一:淡漠政治。

主要表现为:不注意政治理论的学习,借口工作忙而忽视理论学习,理论功底比较浅。因而观察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于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苗头性问题,往往嗅觉不灵,反映迟钝,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分析问题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探索问题发生的根源,不能以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对问题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大是大非和许多问题上分不清是非。

问题之二:热衷权力。

当前,有极少数年轻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过分注重职务升迁,权力观发生扭曲和变形,不能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群众谋利益,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谋划自己的升迁上,迎来送往搞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寻找升官的捷径,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完全忘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问题之三:贪图安逸。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少数年轻干部潜滋暗长了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思想。他们甚至把勤劳朴素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当作迂腐,视艰苦创业者为傻冒。相反却把讲排场、比阔气、摆派头当作荣耀。

问题之四:轻视群众。

年轻干部大都由于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结果他们中的少数人往往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过高估计自己,片面强调自己在决策和工作中的作用,滋长了骄傲自满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产生了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

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年轻干部身上,但危害极大,不可等闲视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形势和环境等客观上的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少数年轻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党性锻炼,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沾染了庸俗的政客风气,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悄然滋长。要解决年轻干部存在的这些思想作风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1、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修养。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各级党委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好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牢牢抓在手上,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抓反复,要制定学习计划,规范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注重学习实效。要使年轻干部真正认识到提高理论修养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要组织年轻干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邓爷爷理论和江x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吸取其思想精华,在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辨别方向,沉着应对,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强化年轻干部的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干部党性的试金石。一个认识不到人民群众重要历史地位的'人,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自觉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首先,要教育年轻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注重解决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使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教育年轻干部增强公仆意识。教育年轻干部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权力当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第三,要教育年轻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帮助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年轻干部在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

3、锻炼年轻干部的务实作风。

首先,要坚持把工作热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高、劲头大,但必须头脑冷静,尊重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需要和可能,一件件扎扎实实去办。其次,要提倡说实话、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年轻干部要敢于把说实话作为自己的一项政治品德,如实反映各种问题,在遇到大事,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要坚持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假浮夸的假政绩。第三,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年轻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能好大喜功,不屑于办小事。其实,许多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不能借口小事而置之不理,要在一件件小事中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培养严于解剖自我的精神,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承认,坚决改正,不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同时,年轻干部还要克服傲气,尊重同志,取长补短,促进自己不断成熟。

4、加大年轻干部的监督力度。

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出现的问题,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加强教育和管理。组织部门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汇报思想、定期谈话、年末述职等一系列监督制度,把管理监督工作贯穿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组织考察、个别座谈、民主评议、公开述职等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考察监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同时,要深入考察监督年轻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对年轻干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精选公文范文--------------------------大学生大学生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组员及分工:组长: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幻灯......

第1篇: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环境与卫生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

大学生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

外企用工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解当前企业用工及其变化状况,准确判断就业形势,我区进行二季度企业用工状况调查。

根据问卷结果显示,截止到205月末,64家样本企业共有从业人员7013人,与去年年末相比,下降2.2%,用工人数略有减少。

一、多数样本单位用工情况较为平稳。

调查显示:调查单位中单位生产经营总体状况与去年持平占比76.5%;变好占比12.5%;变差占比10.9%。

调查企业用工总体状况适应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的占比90.6%,不适应的占比3.1%,难以确定的占比6.3%。

调查企业用工情况与去年基本相同的.企业占比81.3%;趋好占比12.5%;趋差的占比6.2%。

二、样本单位计划招聘应届大学生虽同比有所上升,但比例仍较低。

目前正逢年大学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样本单位在2016年计划招聘应届大学生人数占全部招聘人数的12.5%,比去年同比上升1.7%。其中信息产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对于应届大学生需求较高。

招聘应届大学生比例较高的岗位为专业技能类和市场营销类,分别占31.3%和10.9%。

三、企业生产利润有所下降,但超七成企业表示不会缩减产能。

由于人力成本增加、企业承担税费较高等因素成为企业生产利润下降的主要理由,样本单位预计今年上半年和去年末的用工成本相比如下:基本不变的占比为43.7%;增5%以内的占比为31.3%;增5%以上的占比为25.0%。

虽然这些因素给企业带来了负担,但仍有76.6%的单位表示不会产能缩减,只有7.8%的单位表示会产能缩减,还有15.6%的单位表示有计划但还未实施。这说明整体的就业形式比较乐观。

外企用工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现今大学生消费问题一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给特殊的群体,处于校园与社会交界处,脱离了父母,开始经济独立,独自生活.大学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社会生活又是充满诱惑的.对大学生的消费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免回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是消费问题.为了弄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对学校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弄清楚大学生话多少钱,怎样的花钱,他们的消费中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的去改进这些问题.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我们市周围的同学,我发放了四十份问卷调查表,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从统计结果来看,总消费额集中在201—400和400—600之间,这个数据从现实表面来看是较低的,正常应该是集中在500—700之间,这个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主要消费。

从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与吃的方面,处于200—300和300以上的分别占了42%和35%.从这点来看,大学生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较高的,准确说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

3.其他开支。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除了吃的方面的花费,其他主要都用在了上网.电话费和购买日常用品.大学里的手机普遍率很高,同学有分散在各地,平时联系较多,而这一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尤为明显.

4.生活费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2%的同学的生活非是全部来自父母.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兼职,正是由于钱来自于父母,形成了一种依赖,花钱也毫无顾忌了.有的同学打工的目的也不是在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在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这是中国大学生中的一种现状.

四.更进一步思考。

现在的校园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使得中国的广大学子正在接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带有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形成着不同的消费观念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价值取向.思维结构的不同,也体现出了地区经济的差异.

1.以理性消费为主。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升为国家战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华诞。为响应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面领悟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历练自己的青春历程。根据校团委的要求我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的大一学生组建了一支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调查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以期为郑州的和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打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我们希望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今天将我们的社会调查报告公布于众,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衷心的祝愿失地农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祝愿郑州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

华北水院法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组。

xx年7月13日。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进度安排。

(三)调查范围、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样方案。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六)问卷分析。

四、调查总结。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五、附录。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很多大学都建了新校区,各地区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学城,其中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就是其中一个。为建设此高校园区,河南省曾征收龙子湖地区农民1。4万余亩土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问题摆在首要地位。为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特此展开本次走访调查。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一)调查对象。

为配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保龙湖地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本地区的农民土地被依法征收,他们加入了失地农民的行列。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龙湖地区被征地农民200户,分三个安置地点,七个小区进行调查。

(a)调查范围: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b)调查对象:各个小区安置的失地农民。

(c)调查内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

(d)调查单位:户。

(二)调查时间、地点和进度安排。

时间:七月三号——七月十三号。

地点:贾岗小区、磨李小区、庙张小区等七个小区。

进度安排:

a)前期准备阶段。

在学校湖边组织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规划整个调查工作进程和安排后续任务。

搜集资料,设计问卷。

b)调查实施阶段。

7月5号至10号。

进行200份问卷试调查,并总结调查注意事项。

c)资料分析与整理阶段。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d)调查报告撰写阶段。

7月12号至13号。

(三)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问卷调查开始之前派发了20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然后就调查过程和结果来分析具体的有效快速正确的调查具体决策。最后正式发送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8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a)资料收集方法:

自填式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失地农民手里。

访谈法:调查员直接访问并收集信息。

b)资料分析方法:

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单因素分析。

(四)抽样方案。

本次采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第一阶段:选择调查小区。

第二阶段:选择小区中的单元。

第三阶段:从每个单元中随机抽取居民户。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郑雪艳负责主持小组讨论、任务安排以及问卷设计和最后定稿。

信息采写员:赵广开负责每日简报的撰写以及向各大网站和媒体投稿。

照片采集员:张彬负责每日照片的采集和筛选工作。

走访调查员:张益陈一鑫赵青彦何向前负责每日的走访调查工作。

(六)问卷分析(我们将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换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家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a。63。48%b。29。02%c。5。28%d。2。62%。

2:a。36。96%b。3。66%c。18。53%d。40。75%。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失地以前郑东新区失地农民大部分以种地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小部分以养殖(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少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不得不想方设法来维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个体经营的比例就相对增加。通过调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轻人的青睐,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职业多以园林工人、清洁工等低收入工作为主,且工作不稳定。同时我们看到失地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选其他的占40。75%,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靠政府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家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a。30%b。9。07%c。30%d。9。82%e。15。32%。

4:a。37。64%b。35%c。6%d。11。36%e。10%。

统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前后,农民的消费支出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失地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花销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筑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对较少。在大部分农民的观念中,他们努力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能有所提高,并且为他们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失地以后有较大变动。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征收后,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据我们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与医疗投入相对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5:a。20。06%b。14。08%c。24。09%d。42。12%。

6:a。23。02%b。14。39%c。45。95%d。17。24%。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地前后农民担心问题格局分布有所不同。失地以前,农民依赖土地,所以他们就更担心粮食收成问题,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较平均。失地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发生变化,所以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们考虑的核心问题,这也反映了就业问题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目前越来越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放映了他们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30%b。50%c。20%。

失地农民对失地前后的两种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各有各的好处。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认为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认为无所谓,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失地农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强。他们体会到了现代社区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干净整洁,休闲娱乐设施也比较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惠。而感觉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为失地以前拥有土地,生活安稳,虽然很累可心里踏实有安全感,而且邻里之间关系亲密。另外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们普遍反映在社区生活无所事事,另外与其他老年人的接触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43%b。24%c。16%d。17%。

上述数据显示,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方面,群众普遍认为在小区的医务室看病贵,报销比例小,生活基础设施也有许多继续改善的地方,在小区内平时家里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余时间都是坐在小区里闲逛来打发时间,小区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动中心来满足小区里老人的平时闲余时间,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有利于老年人丰富空闲时间的活动中心是很必要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区里的学校基本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优秀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形成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不协调的局面,所以补充个小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购房补偿c其他d没有补偿。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9。84%b64。94%c、2。68%d2。64%。

征地补偿,一直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的生计也是一个关键。以上数据反映出政府在对农民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购房补偿,也就是以低价或者以原来的住房面积一对一进行补偿。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郑东新区各小区大部分是以低价购买政府补偿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积,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于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征地拆迁进度,很多的住户都没分到足额面积的住房,而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部分失地农民也担忧低价购房价位也会不断上涨。

10、政府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13。3%b53。3%c33。4%。

如以上所示,认为政府的承诺部分兑现的占53。3%,而完全兑现与基本没有兑现的分别占13。3%与33。4%。也就是说86。7%的失地农民家庭对征地补偿费用是有不满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2。基层干部对法令解释不完善,以至失地农民可能对自己的征地补偿费用产生疑问;3。基层管理不善,以至征地补偿发放不到位。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忽略了一点,大部分农民都是低学历或者是无学历的,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对法令的研讨呢。基层干部办事作风不严谨,大部分农民反应他们村的大小干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与领导有关的人也从中获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得到实惠。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23。85%b40。8%c23。85%d11。8%。

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举措是好的,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补助问题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拆迁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了失地农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自己未来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担忧。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a50。32%b20。94%c28。74%。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失地农民对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将各项补偿款补偿到位,这反映了失地农民看重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发现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安排好后续社会保障这一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或许他们是对现实的顾虑吧,毕竟征地补偿款快十年了也没有完全补偿到位。

(一)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的问卷分析得出,郑东新区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问题表现之一:农民失地导致的无业或待工人员较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前景。失地农民就业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技能、劳动报酬低的行业,以绿化、环境卫生、治安等行业为多。有些村民是由开发单位安排就业,一般从事保安、环卫等简单劳动,这些失地又失业的农民一般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竞争能力较差。另外,他们虽然在户口簿上已经成为居民,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失地补偿又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失业后的养老、医疗保障等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他们对失地后生活前景的期望并形成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排斥。

问题表现之二:失地农民因为生活困难,大多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由于很多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加上国家的生活补助等各项补助资金相对较低,且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困难。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很多社区的房屋面积没有补偿到位和社区相对偏僻致使他们的收入相对减少。

问题表现之三: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住进社区以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他们经常闲着无聊,加上外来租房人员的冲击与邻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问题表现之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统一,有待完善。视每个区、乡镇和村子的经济情况及地理位置而定,养老、医疗保险无论从个人缴纳的情况,还是从实际领取的情况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发展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体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农民变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种保障权利难。尴尬的角色源于征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权的本意就是占有、使用和转让等处置权。农民和村集体作为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却没有完全享有买卖土地的所有权人权利,这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前者指城市,后者指农村。但事实上,唯有国家是土地买卖的合法主体。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农民和农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体却无权享有所有者对土地的买卖处置权,农民无权作为卖者与购买土地的买者处在平等的谈判和签订契约的市场主体地位上,无论是为了公用事业的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必须先经过国家征地变为国有土地之后,由国家作为市场主体与开发商谈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经过国家征用土地,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员会私自与开发商达成的任何土地买卖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样开发建设的房屋是无法取得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土局”所颁发的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的,这样的房屋也就无法取得在房屋市场合法买卖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经过国家征用变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开发建设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国家把土地征用后再作为生地或熟地卖给开发商出现的巨大“剪刀差”的问题,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家赚取的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用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针对走访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即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总结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发现有以下几点:

(1)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趋势。社会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是福利国家的政策目标。全民保障原则,推崇国家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主张由国家为每个公民、不分高低贵贱、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如英国1946年的英国国民保险法,区别于以往社会立法的特点,就在于根据这一法案,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半个多世纪历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关规定,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会保障代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说明:首先,社会保障是缓解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作为国家介入、干预社会生活的途径,作为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化初期。

(3)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筹资来源多元化。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的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个头号问题,各国都在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其中个人缴费和社会保障税被高度重视。在欧盟,各国农民养老金计划筹资来源多样化,包括缴费、政府补贴和税收等。个人缴费份额在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国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国,社会保障税包括三个税目:社会保险(老年人、残疾人、遗属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失业救济。首先,农场主需要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其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联邦失业税。再次,农场主还要缴纳自营职业税。

(4)对失地农民以高补偿的办法实施社会保障。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方都给土地所有者以较为满意的补偿,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其中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一般按照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足补偿;土地赔偿额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补偿。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是各国对失地农民的通行做法,这有助于降低他们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包括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失地农民医疗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5)农民在社会以保险税等的支付上享受着优惠。德国的社会保险税是分职业征收的。工人的社会保险税课税对象是工人的工资收入,税款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税率总计为35%。应税工资源共享收入的上限为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类:普遍类(涵盖一般领薪者、学生和个人投保者)、农业类(面向从事农业的领薪者和非白领薪者)、非领薪(实业家、企业家、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和特殊类(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雇员)。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韩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产业灾害。社会保险金大部分由被保险者自己缴纳,但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国家负担的费用相对较多。

(6)土地权益转让补偿金可作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情况和中国情况比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间,日本成功地从一个农业人口占将近四成的国家完成城市化,并将农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实行“国民皆保险”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民作为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国民年金。

根据以上经验,在郑东新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完善社会保障条例,消灭社会保障中的真空地带;其次,对社会保障程度进行实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对残疾人等特殊对待;第三,建立社会保障评分机制;第四,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反馈;第五,建立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2、健全法制。

对不合法的征地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不法的行为予以法律的打击,对征地过程中采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是国外及我们台湾、香港地区的土地征用之所以得到很好执行的主要原因。“现在我国土地征用法律法规仅以《土地管理法》内所规定的为主,其他散见于各部门法或各行政法规之中,针对征地目的、程序、补偿以及征地纠纷的解决等问题缺乏具体的规范,导致征地的随意性很大,补偿安置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征地中引发的责任无人承担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损失没有得到完全的补偿”。xx年11月2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第十二条指出: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征地补偿实施到位。

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土地征用补偿项目设置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的投资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一种补偿和购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土地投资的一种补偿;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是对农民由于征地失去土地保障后的社会安置问题进行的补偿,其实是变相的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4、征地相关程序透明通畅。

借鉴国外的经验,都有一套关于征地问题合理的程序规定。实际调查中,郑东新区并非是没有这样一套相关规定,只是规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征地手续变得隐晦,征地过程变得不透明。加上官员间的私自勾结,严重扭曲征地程序,加上上访路径不畅通。基层工作在实际意义上,就是部分基层官员的渔利行为。这样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更严重的造成了对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征地程序的不通畅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其次针对郑东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尽快将征地补偿款补偿到位,兑现政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承诺,让老百姓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

二、完善失地农民后续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适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他们体会到老有所养,另外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普及,推进住房建设,尽快使所有失地农民都住进安置社区。

三、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医疗、休闲、教育、治安)建设,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社区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四、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创业,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可到高校大学生及教师寻求发展策略),争取创建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可结合本地特色及大学生这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发展的前提是居民认可喜欢这个新家,因而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六、加强对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建设能力的培养,为社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监督力度,做到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保障言论自由、为群众反应问题提供便利)。可以组建社区建设党员领导监督小组,时刻监督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

八、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大学生),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国家给予养老保险当做征地补偿款,另外对国家给予的各项福利居民的说法差别很大,这充分说明居民的了解不够,国家的宣传没有到位。

九、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一广大的优秀的群体承载着祖国农村建设的重任,让他们走进社区也许更能发挥他们的创新力。

十、建议国家号召广大有志青年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他们敢于创新,富有激情,把他们置身于基层能够改变我国基层领导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最后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经常深入社区展开调研,积极的向人民群众讨教建设社区的良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

亲爱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首先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特编此卷。本问卷将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仅作研究使用,并为您保密。请您按照真实的个人情况和想法认真作答。

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华北水院法学院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小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写说明。

1、请您把认为合适的答案号码填入括号内或者在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每个问题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来源?()。

a种地b养殖c个体工商户d其他。

2、您失地后主要的收入来源?()。

a外出打工b本地打工c个体工商户d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4、您失地后的消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生活用品b食物c建筑房屋d交通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6、失地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日常基本生活b子女教育c就业问题d邻里关系e其他。

7、您觉得以前的生活幸福还是现在的生活幸福?()。

a以前b现在c都一样。

8、您觉得小区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医疗设施b生活基础设施(商场/休闲)c学校教育设施d其他。

9、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征地补偿?()。

a货币补偿b以地换地c购房补偿d其他e没有补偿。

10政府的承诺的兑现情况?()。

a完全兑现b部分兑现c基本没有兑现。

11、政府在征地执行过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拆迁问题b补助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其他。

12、您目前对政府的要求?()。

a补偿到位b安排好社会保障c其他。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3、张洪武:《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网络资料)。

4、许宝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转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5、陈传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8月。

6、孙晓明、刘晓昀、刘秀梅:《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中国农业出版社xx年7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