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为了和平观后心得感悟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2 16:37:21 作者:笔砚 最新为了和平观后心得感悟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了某个事件、完成了某个任务、学习了某门课程等之后,对所取得的经验、感悟、收获等进行总结和体会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写一篇好的心得体会需要我们先回顾整个过程,仔细思考,找出自己在其中的收获和感悟,同时还要注意结构及语言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

这几天,临近清明节,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拿起一本书这本书叫做《抗美援朝——尖刀连》,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抗美援朝时期一只不畏生死,浴血前行的军队——尖刀连。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孙磊的志愿军战士,他在战场上前前后后不知劳苦的工作着,尤其是松骨峰战役中,他的右手被敌人划了一道二寸长的口子,左手五指尽皆受伤,滴血不止,但他还是不屈不挠,竟然又杀了一位美军新近赶来,身无负伤的上校!但随即,他便晕了过去,后来侥幸康复。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缅怀先烈,铭记革命先烈们的光荣。

事迹。

向抗疫英雄们致敬!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

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震撼。是一种惊天地、震鬼神般的震撼。

抗美援朝,自小就听说过n多次。课本上有一些这类故事,比如上甘岭、邱少云,还有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京剧《奇袭白虎团》,从这些作品中感受了中国人民、中国-军队的强大和尊严。对于细节和全况则不甚了了。

《远东朝鲜战争》则既是全景式的、又是细微式的书写了这场战争。全是按时间序列为主线从战争起因、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板门店谈判依次道来。中间既有国家高层领导的活动记录、也有双方普通士兵的战场纪实(这是此书记录最多的内容),每次战役记录,都从高层设计、东西两线双方的排兵布阵、战役具体进展、后续影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详细记载。是军迷们可读的一部战争纪实力作。

读此书最震撼我的是中国志愿军的大无畏。这方面的线索书中俯首既是,充斥全书。中国志愿军的大无畏、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联合国-军,透过此书,至今仍震撼着今天及以后的读者。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当年的志愿军们就是一群不要命的人。愣是用国内战争缴获的参差不齐的土装备打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用两条腿翻山越岭去和联合国-军的汽车、坦克、飞机比速度,打迂回、穿插。用趴冰卧雪、炒面就雪来抵抗鸭绒睡袋、空中补给的联合国-军。这是全局性的大面情况。更有甚者,志愿军们常常是自带粮弹在5-7天的战斗中耗光后,只能忍饥挨饿,遇敌只能用石头和身体去抵抗。惨烈到不忍读。

是祖国在身后,是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土地改革,使那些即使是解放战争中刚“解放”的军人们,也对祖国是自己的,自己是国家未来主人这一景愿充满认同。这是中国赢得这场战争的根基和关键。如此,第二问,我不抱乐观态度。如此,也就理解了“共同开发”的些许。

也许,有人会不服气,说从来就不乏勇士。方正县的汉奸碑不是被当今勇士所砸吗?是的。我承认,就是当下也不乏勇士。我在书中读到第五次战役中、东线战场上因穿插过远和组织协调失误而被孤立包围的60军180师、弹尽粮绝、分散突围时,有一支伤病和文工团队伍,“在一条山沟里,他们被美军的坦克堵截,美军残酷地向挤满中国官兵的山沟开炮,然后进行坦克碾压。这些中国官兵虽然没有了任何还击能力,但是只要不被打-倒,他们就反抗,他们反抗的唯一方法就是奔跑,就是不把双手举起来。”看到这些羸弱而坚强的勇士,即使战事失利、勇士之心不息,这种遍地皆是的勇士,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土壤。勇士于今,已是另类,已是稀有。

那么,是什么抽去了这个民族的勇士之魂呢?是私有制的泛滥、是私心、私欲的泛滥,导致整个国家和民众道德滑坡、两极分化。是做蛋糕的不分蛋糕、分蛋糕的不做蛋糕,导致普罗大众国家认同下降,分到蛋糕的要把蛋糕叼到安全地带,富人携带财富移民成风;没分到蛋糕的是多数,有人在钻研分糕术、更多的人在死命看守着自己的活命蛋糕渣,防着被资本、精英之类的国家宠儿给算计去了。这样的社会,分到蛋糕的人不屑做勇士,没分到的人不想做勇士,除非是高士之人遇到结点之事。

私有制、私欲泛滥的社会、资本是国家的主人,只有雇佣,不可能产生遍地的勇士。没有了一个社会多数人的主人地位,就失去了这个国家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力量源泉。这样的国家是软弱的、如此,河蟹也就是必然的。是时候了,是中国到了对私有制说不的时候了。

毛主席晚年说过一句话,国有难事可问谁。套用一下,如今中国这个内忧外患纷扰的时刻,国有难事可靠谁!!!

抗美援朝给我们的四大启示。

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开国之战。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军队在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及其统率的17国军队的殊死较量中,显示了高超的战略智慧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尊严。抗美援朝战争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军事遗产,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战略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战略思维。

核心利益就要准备用鲜血来捍卫。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中国领导人就高度关注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朝鲜战争特别是美国的大举进攻,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和严重挑战:一方面,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践踏。美国不断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不仅武装支援南朝鲜,支持法国扩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从南翼牵制中国,而且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和进驻基隆、高雄两大港口,武装阻止中国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合围。另一方面,中国的领土受到攻击。美国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安东、辑安等地进行频繁轰炸和扫射,还袭扰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等地,大有将战火从中朝边境进一步扩大之势。更严重的是,当时中国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主要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军的威胁之下,甚至首都北京也受到美国重型轰炸机的威胁,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或战略浅近纵深。

面对核心利益受到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外交努力,曾多次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动,并强烈要求美国空军和海军舰队撤出台湾和台湾海峡,抗议美国侵入朝鲜的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镇乡村的轰炸扫射,要求美国军队撤出朝鲜,但都无明显效果。周恩来曾说:“过去我们是管过理过的,如向联合国控诉等。现在这样已经不够了,应有新的决策。”这个新的决策就是出兵抗美援朝。

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国家核心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和平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毛泽东提出:出去了,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我们是局内人,不出去,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这一思维表现出的眼光和胆略令人印象极其深刻。在毛泽东的战略视野里,战场胜败不是出兵或不出兵的标准,“入局”或“不入局”才是出兵与否的标准。这就将“跨过鸭绿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境界。

抗美援朝是为了支援朝鲜同时也是为了保卫中国的国家利益,是救邻也是为己。美国约翰?托兰在《漫长的战斗》中便坦陈:“朝鲜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是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爆发的。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局,不仅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保卫了国家安全,而且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以一国之力抗击17国军队,严正地捍卫国家利益,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倍受欺凌的屈辱史,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后来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安全也正是奠定于抗美援朝战争。即使是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不断增兵使战争升级,但还是接受了中国的警告,没有将战火向北纬37度线以北延伸。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人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愿意用鲜血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铁的意志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战场是物质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战争的血腥杀戮和剧烈破坏,极大地冲击人们的战争意志,使人心存狐疑和幻想,就连很多战争史上有名的将领也难免会出现意志消退的情况。然而,抗美援朝战争却不是这样。中国政府一旦做出参战的战略决策,展示的便是钢铁般的战争意志。

铁的意志,就是有敢打的信心。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客观分析美国在军事上的长处和短处,即“一长三短”: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三个弱点,一是战线太长,二是运输路线太远,三是战斗意志不强。针对核讹诈,毛泽东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支撑着战争全局。

其次,是有真打的决心。在7月,美国作出介入朝鲜内战的姿态以后,毛泽东即做出军事部署,集结5个军25万人组建成东北边防军,尔后又将两个兵团调到津浦、陇海两线以策应东北,同时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计划,并转移了东北南部部分工业设施和战略物资。从战争部署到实际参战也就一步之遥。一旦参战,即将一切聚焦于赢得战争胜利这一根本问题上。首次参战就投入4个军及3个炮师,对敌当头棒喝;在7个月时间里,连续发起5次战略性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毙伤俘敌23万余人,为整个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建立在美国误以为中国不会参战,而中国几乎倾全国之力上的。

同时,也作了最坏的打算。在国内困难重重、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出兵参战,中国政府做了最坏的准备。“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便认真地分析,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最不利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的不满。同时,毛泽东也充分认识到苏联支持的有限性,做好了得不到苏联援助的准备。

因敌制胜是军事指挥的鲜活灵魂。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要赢得战争胜利,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的军事指挥,牢牢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面临新的敌人、新的战场,我军坚持从敌我双方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战争的具体情况,从中找出行动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力求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使长期革命战争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新的情况特点相适应。

仔细研究战争各阶段的新情况、新特点,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能因时制敌。在志愿军出兵前夕,毛泽东和彭德怀根据当时的敌情商定,“只打防御战”,6个月以后再谈进攻的问题。但我军入朝后战场形势已急转直下,由于敌人长驱直入,分兵冒进,我军已不可能先敌进入预定的防御地区,且敌人完全没料到我军会出兵参战,鉴于形势的这种变化,毛泽东果断地放弃了原定的计划,决定立即反击敌人,连续向敌人发起了入朝以来的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给骄进之敌重大打击,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了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主动权,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后来美军上将李奇微对此评论说:“迅猛而突然的打击接踵而至,以至于很多部队还未能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打垮了。”

既善于依据实际情况下决心,更善于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适时地改变决心,能因势制敌。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1年五六月间,经过连续5次战役的激烈较量,战争逐步陷入到胶着状态。从地面部队看,中朝军队在数量上和战斗力上都明显具有优势;从海空军方面看,美国又居于绝对优势,这就使双方在朝鲜战区的军力基本形成均势。毛泽东根据敌我力量已形成均势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了争取以和谈结束战争的新的战略目标,毅然取消了原准备以运动战方式进行第六次战役的计划,转而采取了我军过去曾长期避免的阵地战的方针,并由以军事打击为主变为军事打击和谈判斗争相结合,经过两年多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以打促谈,终于迫使敌人停战求和,胜利地结束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毛泽东善于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及时恰当地调整既定的方针,因而能始终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制敌而不为敌所制。

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采取不同的手段,能因敌制敌。积极利用与扩大敌人的错觉,出奇制胜。第一次战役中乘敌不备,攻其不备;第二次战役,抓住敌人的恃强骄狂心理,诱敌深入。善于抓住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夜晚、近距离打击敌人。一位英军皇家骑兵旅的士兵在夜战近战中被我军俘获,在战俘营的娱乐晚会上表演自编自说的小品说,他是英国王牌部队受过高级训练的士兵,会开坦克、会驾驶汽车,技术高身体壮,在夜间被中国人俘虏实在遗憾!针对敌人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作战方式。对于战斗力较美军弱的南朝鲜军队,尽量争取大的歼灭战,彻底摧毁其抵抗意志;对于美军,则采取了打小的歼灭战为主,同时利用其部队内部存在的反战、厌战的情绪,对其进行强大的政治和心理攻势。

应该指出的是,在这场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成功地驾驭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调动国内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战争需要的同时,积极争取苏联援助,成功利用国际矛盾,积极争取和创造有利于我的国际战略格局,针对不同的对手,做出不同的争取和平的努力,在分化瓦解敌对同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武器装备优劣空前悬殊的战争,也正因如此,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是我们把握战争规律,实施科学的战争指导,灵活应对,积极作为,最终赢得了战争,在军事指挥艺术上谱写了历史新篇。

人的解放是战斗力生成的根本源泉。

解放战争后期,美国人曾经责问蒋介石,“你有飞机,可以坐飞机指挥却为什么总打败仗?而毛泽东没有飞机,靠电报指挥,却总打胜仗?”翻开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数以百计的有关作战决策的电报就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毛泽东常常用如下语句与各战区的司令员、政委们商讨战策,“究竟如何?望斟酌电告”、“以上意见妥否望复”、“如何部署盼告”、“对该电内容哪些可以实行,哪些与情况不符不能实行,表示你们的具体意见”、“你们另有何种更有效之方法,盼告”,而这些博采众长,善于纳谏的决策方法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在决策过程,获得致胜主动权的科学决策方法。

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彭德怀之间的往来电报有“一尺多厚”,电报的密集程度、所涉及的战役细节程度恐怕是世界之最。它详细到某个制高点的控制,一个师级单位的调动,状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但在毛泽东向彭德怀发出的大量电文中,通常在结尾都是“按情况酌定”、“酌办”这样的语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在战争指挥上有着充分的自主处置权,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在连续取得3次战役胜利后,部队已经十分疲惫、减员严重,要完成既定的作战任务,困难重重。于是彭德怀回国,详细向毛泽东汇报了朝鲜前线敌我情况和志愿军所面临的严重困难,说明朝鲜战争不能速胜。毛泽东认真听取汇报,及时调整方针,明确指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给了彭德怀一个很大的相机处置的余地,使彭德怀感到抗美援朝战争有了一个明确而又机动的方针。而这个方针,同毛泽东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不久所作的乐观估计是不同的。实践证明,这个方针的调整是英明的。

毛泽东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时,强调“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依靠人民,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指挥员、全体作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围绕同一个目标自觉积极地展开行动。为了实现穿插分割的目标,第38军以每小时攻击前进5公里的速度,14个小时连续作战,先后打垮南朝鲜第7师、土耳其旅、美25师、美骑1师、英29旅各一部,前进70公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向南突围与向北增援之敌相隔不到1公里,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一仗,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的极限,获得“万岁军”的赞誉。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步兵从未如此辉煌过。

以弱胜强,最根本的还是人的胜出。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评论说:“中国共军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共军没有机械化部队,只好巧妙地实施徒步渗透,迂回包抄行动。敌人的行动比我们的行动意图更隐蔽。”李奇微更是把美军与志愿军作了比较:(美军)部队不愿放弃某些物质享受,害怕离开为数不多的公路,不愿在没有无线电和电话联络的条件下实施运动,此外,在同敌人作战时头脑过于简单。这支部队是这样依赖公路,不重视夺占沿途高地,不熟悉地形和难得利用地形,不愿抛开使部队伤亡惨重的汽车而代之步行,不愿深入山地、丛林到敌人的驻地去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近70年,这场战争留给我们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回味,启发我们思考!

为了和平观后心得

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近日,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映入了人民的眼帘。

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场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在长津湖,在龙源里,在松骨峰,在大同江,在上甘岭,一百多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洒在了那片土地上,他们怀着近乎忘我的无畏精神,呼喊着“向我开炮”的口号,以血肉之躯对抗装甲洪流!

抗美援朝胜利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蕴含的可不只是写这些字的功夫。这其中饱含了多少伟大爱国烈士的鲜血和牺牲,又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

抗美援朝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是人类的.战争从未停歇。在华夏大地上我们还有太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中华民族统一的号角仍在不断吹响。今天的我们纪念抗美援朝,缅怀前辈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追忆在那样困难的年代他们为祖国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我们更加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美丽富强中国的宏大愿景,坚定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先辈们的热血不断传承!新时代,新征程,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如屹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正在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不断前行。

为了和平观后心得

经历过动荡,方知和平的珍贵;经受过血与火,更珍惜美好的生活。终于,又回到了谈判桌前在,谈判代表们大旗重新拾起了士兵们不慌张滑落的橄榄枝,回顾艰难披荆斩棘的战争道路。

我仿佛置身于充满眼泪与荣耀的战场,看到了在零下40度低温里被称作“原木”却仍然排山倒海般冲锋不止的猛攻先烈们;听到阻击战了上甘岭战役回忆录里被称作“撕心裂肺”的冲锋号声,思绪久久在那一个个英勇悲壮的画面,难以平静。

全体将士以为从此可以上能和平的生活,可是“海空补偿论”、“易地开成”“细菌战”“战俘遣返”等一系列的`再挑衅行径无端一次将中朝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激怒,打!

沉默的掩体突然爆发,带着积怨已久的狂怒疯狂的冲向敌军的阵地。“奇袭白虎团”可说是一次奇迹般的胜利,由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亲自授予象征着威武勇猛的优胜旗帜的白虎团被一支小分队歼灭,小分队仅用了13分钟就落幕了战斗。金城战役,让妄图战场上不利地位的李承晚受到了沉重打击,再也不叫嚣单干,是中朝方面在停战后处于十分主动的有利态势。最终促成了停战协议协定的签订,迎久经征战迎来了久久盼望的和平曙光。

那被美国人惊呼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先辈们用鲜血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当代女兵该永远珍惜和传承的无论如何军魂,从中凝聚起“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正能量,守护国家安全,捍卫民族尊严,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神圣使命。

现观今日,能占方能言和、能战方能止戈的道理至今仍然受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所面临相应的挑战也严峻考验愈来愈大,有些国家能够正确认识这一必然趋势,所以一些过激的言行也在不断的,甚至部分弹丸小国更是挑衅闹事,使得自身处于众矢之的。

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我们要从汲取伟大纪念的短片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小我融入到时代洪流,让个人建制和时代发展相得益彰,用务实的行动去成就我们心中永恒的“强军梦”。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

整整7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徐徐拉开。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一次,中国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向全世界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毛岸英等.

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

今天我看了《为了和平》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以为首的中国政府看透了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因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难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正如“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根绳子同时绑住两个人的一条腿,然后围着操场跑一圈,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老师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分组,结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赵子晗,我高兴地几乎要喊出声来。我想这还不简单,凭我俩的默契,我们一定会取胜的。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赶紧向前冲,可看事容易做事难,还没走出几米,我们就摔倒了好几次,摔得灰头土脸的,我们挣扎着爬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着子晗轻声说:“现在听我口令,我喊一的时候我们一起迈绑着的腿,我喊二的时候迈另一腿。”子晗会意的点点头。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跑的很流畅,最终我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为了和平观后心得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

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破坏了多国部队的攻势,麦克阿瑟及阿尔蒙德命令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奥利华·史密斯及辖下部队突破包围,从1950年11月26日起,多国部队开始且战且退撤向兴南港。为了保持部队集中及谨慎地推进,史密斯主动进攻以突破包围。

在撤退中,美军或发动攻击以消除志愿军的封锁线及山头阵地或处在中国军队的'猛攻之下,零度以下的气温亦增加他们的伤亡,但美军握有制空权,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及空军轰炸机每天飞行数百架次猛烈攻击包围的中国军队,在行动中超过4000名伤兵被送走及运入500名补充兵,对撤退成功起了较大作用,海军陆战队及陆军士兵消灭或阻击了包围长津湖的7个中国师团,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使得海军陆战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及被西方传媒形容为在战败中取得道德上的胜利,当时联合国军在战略上形势非常危急,以致要决定把整个第10军撤出朝鲜,海军陆战队、第10军的其余士兵及数以千计的难民从兴南港撤走,该港在撤退完成后被彻底破坏。

志愿军成功将联合国军逐出长津湖,多国部队从朝鲜撤退后,海军陆战队被重新部署在南方,在这里继续作为联合国军之一部分一直战斗至1953年7月停战为止。

美国海军认为长津湖战役是在其历史上最骄傲的时刻,海军陆战队重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团,此战役对志愿军来说是一场大捷,虽然付出了巨大伤亡,且有美国军队突围,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战役及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第1次胜利,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

这场战役极大地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弱的特点,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在战场上甚至有部分阻击阵地中的志愿兵士兵全员冻死的事例。中国在战役中缴获的美国陆军第31团团旗,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以纪念这场战役。

此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奠定了重要军事强国的地位,但这胜利来自巨大的代价。我们要感谢“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役中付出的牺牲,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稳定的和平的建设环境,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我们不应遗忘那段历史,永远缅怀这些为了和平牺牲的英雄。

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

周日晚上我们观看了《为了和平》第一集,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人每天都在开会,讨论问题十分辛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革命先烈们为了保卫国家不得不离开孩子和妻子,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去给彭德怀当翻译而离开了刚结完婚的妻子刘思齐,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

抗美援朝不仅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听任列强随意宰割的屈辱历史由此宣告终结,而向来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强大国家可以为所欲为的霸权体制也由此而发生根本性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这场战争之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说,其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则愈发显得持久恒远。

八集政论片《长征》,其传递的深远影响遍及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一度将“抗美援朝”改成“朝鲜战争”的小插曲,又在《长征》政论片中得到恢复。正由于风向转变,因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已开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记忆时刻再获重视之际,就相关影响做一回顾,其主旨显然意向深远。情况很清楚,曾令国人热血沸腾的血与火的壮丽图景由一系列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而再度唤起人们对逝去岁月的回味和怀想,其深远价值并不限于历史记忆,更与中国未来构成密切关联。

自鸦片战争以来便留给世人的中国孱弱可欺的形象因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残酷血战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战争的最终结果则拉开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尽管已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可泯灭无数记忆,但这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和重新勾画世界政治版图的由两个大国在二战后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则永远也不能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模糊。如果能将美国在朝鲜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加以比较,志愿军官兵在朝鲜战场所展现的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精神着实令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而其屡屡创造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则更可为未来解决相关争端提供有益的启示。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为了和平观后心得

70年前,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与强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死也上,是这么个精神,为了胜利不顾一切,我也要把敌人打垮,你得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不然不要当兵。”这是在抗美援朝纪录片中一位英雄队长所说的话,听到这段话,令我无比触动,邱少云,毛岸英,一幕幕英雄的脸庞在我心中浮现,他们以坚强、勇敢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独立,为了新中国的和平,为了世界和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践行那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在这三年的艰苦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英雄辈出。志愿英雄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纵使身体被燃烧弹点燃,也纹丝不动,不发出一丁点响声,任由大火在自己身上肆虐。一点点的烈火啃噬了邱少云的身体,最终牺牲于火海,邱少云的战友们强忍着悲伤的泪水和满腔的愤怒,等待着总攻的到来。战斗号角吹响了,战士们怀着刻骨仇恨,以排山倒海之势赢得了战斗的胜利。那是要有么坚强的意志才能强忍烈火吞噬自己,历史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在烈火中永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

60多年过去,祖国从未将他们忘却,2014年,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专机降落在沈阳国际机场。437位烈士,回家了。魂兮归来,长眠异乡的英烈得以落叶归根,跨越60多年的回家之路,正是对和平的最好诠释。那些为捍卫祖国尊严与安全的英雄们,请你们再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再看看你们誓死保卫的家乡,山河无恙,欢迎回家!是你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你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你们值得我们学习。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要去看望你们,志愿英雄们,是你们用自己顽强的战斗精神,使中国军队打赢了这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让新中国像一个苏醒了的巨人一样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英雄们,我们要对你们说声久违的谢谢,诚心诚意的为你们献上一束洁白的花朵。

这场战争不仅让中国人民志愿军接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吸收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不再是在东方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的了。英勇的志愿军们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使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武装头脑,努力学习,还要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更要提升修养,牢记使命,热爱和平。正如《为了和平》中所展示的:前方战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后方人民万众一心,积极配合,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家园;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优良品质,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个人心得《为了和平》观后感

《为了和平》这部纪录片看得我心潮澎湃!志愿军们凭借着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使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西方列强从朝鲜战争的失败中意识到,中国一百多年任人宰割的历史结束了,他们从此再也不能向中国颐指气使了,那个架起几门大炮在海上轰几下就能让中国政府吓得哆哆嗦嗦从而签下屈辱城下之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向那些为祖国英勇战死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个人心得《为了和平》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同样的70周年,不禁的让我想起了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周年的阅兵仪式我是在食堂观看的直播,很多的人和我一样坐在那里,目不转睛。我被吸引,被震撼,脑海中不断的浮现着从1840年以来,外国侵略者对我们的不断的打压,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反抗。我们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数十年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站在的世界的前列。

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了和平》纪录片,再次将我拉回到了70年前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几年的时间,上百万的中国志愿军奔赴战场,不仅为了帮助邻国平息战乱,更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后安定的生活。

正如纪录片中所讲到曹玉海,因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负重伤,后转业在地方工作,得知朝鲜战争爆发后主动要求重返战场,与未婚妻辞别,奔赴战场,坚守阵地,终于1951年2月牺牲在战壕中;杨根思只身一人,抱着炸药包冲进敌人的队伍,和敌人同归于尽,与大山化为一体;邱少云卧与敌方城下,因敌方的燃烧弹至火烧全身,为了不暴露踪迹,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没有挣扎一下,就这样在烈火中永生;黄继光将自己的身体堵在机枪口上,为队友争取到胜利的契机;毛泽东长子毛岸英也因轰炸机的轰炸,在作战室工作中不幸牺牲。

数不胜数的战士和他们一样,为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付出了生命,英雄战歌中歌词写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从内心深处向他们致敬。

我相信祖国的未来会因为他们更加强大,正如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的誓言一样“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不久前我刚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抗战事迹,这篇文章讲述了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彭德怀率兵赴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将美军赶回“三八线”。读完文章后,文中的抗美援朝烈士们的故事就像短片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位位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

邱少云在执行391高地反击任务时,和战友们埋伏在距离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不料有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一直蔓延,直接烧到了邱少云身上。可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保证战友的安全,他忍受巨大痛苦,让熊熊大火夺走了自己的生命。战友们都说邱少云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是啊,他们说得多好啊!邱少云为了党和人民,虽然在烈火中葬身,但是他的意志,他的心,永远在烈火中永生!

英勇献身堵枪口的黄继光。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部队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攻坚小组,负责消灭这个火力点,在战斗中,一名战友牺牲了,另一名战友也负伤了,黄继光又受了重伤,可他依旧不顾一切地爬到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大家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最后光荣殉职。

不畏惧生死的吕松山,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这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其实并不遥远,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战略格局。在这场立国立威的战争中,数十万英雄儿女,为了洗刷百年国耻,为了民族奋起,在异国土地上浴血奋战,勇挫强敌。谨以此文,纪念最可爱的人。

南韩北朝:对于半岛南北双方而言,战争起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半岛继续维持战前局面,可以说是平手。但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应该是两败俱伤:双方血拼三年,财产和人员损失不计其数,却又回到原点。表面上双方是战争的主体,实际上只是大国的棋子。

美国:就整个朝战而言,美军参战是起于釜山,终于三八线,且成功保住了南韩,达到了参战的目的,可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就抗美援朝战争而言,占据绝对海空及装备、后勤优势的美军等17国军队,在与志愿军的较量中,从鸭绿江边被打回三八线。对美国而言,当然是失败。

苏联:无论是朝战还是抗美援朝战争,苏联都没有直接参战,仅派少量空军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向中国提供了军事装备。因此,苏联不属于参战方。但整个战争过程中,苏联一直在幕后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苏联虽然不是参战方,却是重大利益相关方。

从战略层面考量,苏联算是一个大赢家。斯大林设局,纵容北朝发动战争,使中国出兵对抗美联军,成功地把美国从铁幕对抗主战场的欧洲,转移到了朝战的泥潭,削弱了美国实力,为苏联在二战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进而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争取了时间。

令斯大林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破了他给中国设的“局”: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不仅敢于参战,而且战而胜之,让斯大林维护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即保持东北权益或在半岛获得不冻港的愿望落空。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除少部分是无偿赠送的外,大部分是半价并以物资交换、分期付款的方式(期限为,直到1965年才完全付清)购买的,一来借此出售了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二来其军工企业也得到了大量订单。

中国:就抗美援朝的战争本身而言,起于鸭绿江边,终于三八线,无疑是取得了胜利。建国才一年的新中国,以远远落后的军事装备和捉襟见肘的后勤供应,把世界头号强国为首的17国联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即便逼平,也无疑是巨大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既定的参战目标,保住了北朝,进而保障了新中国的安全。从战略层面看,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完胜。

由于各方公布的伤亡数据差异较大,现将各方公布的伤亡情况列示如下,不做评论。

中朝方面:1953年7月27日,即《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的当天,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表了战绩公报:自1950年10月25日(即中国参战日)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朝联军共计伤亡失踪62.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伤亡失踪36.6万余人(阵亡11.4万余人、其他病伤事故等牺牲4.2万余人)。

联军方面:1953年10月23日,美国效仿中国,通过美联社在纽约公布:美联军在朝战中的伤亡是147.4万余人,其中南韩军131.3万余人,美军14.4万余人,其他军队1.7万余人。美国公布的这组伤亡数据,比中朝联军之前公布的109.4万毙伤俘敌数还多出38万人(我军公布的歼敌数是偏保守的)。

另有一组数据,即华盛顿“朝战退役老兵纪念碑”上面所刻:美联军(不含美国)总计伤亡225.6万人(阵亡628883人,失踪470267人,被俘92970,受伤1064453);美军共计伤亡17.3万(阵亡54246人,失踪8177,被俘虏7140,受伤103284)。

仅以上述数据的对比分析,志愿军的伤亡要少于美联军。有人拿中、美军队伤亡数字对比,这是不合理、也是很无聊的:志愿军的作战对象,是17个国家军队组成的美联军,而不仅仅是美军。但无论如何,中国虽然战胜了世界上头号强国所率领17个联军,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十万先烈的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正如美国韩战纪念碑上所刻那句话: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

在残酷惨烈的拉锯战中,美军伤亡惨重,充满对死亡的恐惧。

国家安全: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打出了数百公里的战略缓冲区,震慑了觊觎和敌视中国的列强,为新中国赢得了发展环境。彭老总说:西方列强在海岸架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人眼里积弱积贫的中国,自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跻身世界大国、强国之林。

斯大林也一改对中国的不信任,1952年和1954年,苏联分别将中长铁路和旅顺口海军基地移交给了中国。从1950年的世界大格局看,中国正受制于“美国全面围堵、苏联意欲控制”的“局”中,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这个“局”,为新中国打出了持久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威望。一个几千洋兵就可以打进首都、已经习惯于割地赔款的国家,在刚刚结束解放战争、百废待兴之时,居然敢于世界同头号强国牵头的17国联军较量,并战而胜之,一战洗刷百年耻,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威望和地位。自抗美援朝开始,谁也不敢小视崛起的中国。可以说,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奠基之战。

经济建设: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推动新中国发展的巨大动力。抗美援朝期间,新中国边打仗、边建设,中国1951—1953年gdp分别增长18.9%、18.3%、30.3%,经济得到迅速恢复。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没有影响经济恢复和建设,反而成为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苏联并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特别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工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近200亿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中国1953年的gdp只有824亿元。中国借助这些项目的建设,迅速建立了比较完备工业体系,并且完善了国内的工业布局,从一个农业国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

军事力量: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一支世界公认的强军。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锤炼、装备的更新和作战理念的提升,我军开始屹立于世界强军之林。也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在美国的沉默中,中国完成了进军西藏。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把新中国当作一个平等的对手,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始终认真对待中国发出的“不得越过17度线”的警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们不可能有持续70多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关于几个问题的辨析: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是混淆了朝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两个不同的概念。前文已经说明,1950年6月25日朝战爆发后,美国随即(27日)就命令其第七舰队进驻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对岸。而中国当时并没有参加朝战。美国如此迅速、过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对新中国的敌视。当时在美国内部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朝战是斯大林、主席和金首相三人发动的。所以,是朝战影响了解放对岸,而不是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换句话说,无论新中国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美国早已第七舰队进入了海峡。

这种观点没有事实依据。朝战确实是因为斯大林的纵容才爆发的,或者说是斯大林设的一个大“局”。但参战与否,主动权在中国手上。美军仁川登陆后,北朝无力抵抗,斯大林告知金首相,要他做好到中国东北流亡的准备。中国之所以参战,完全是对自身利益反复权衡之后,基于国家的战略利益而做的决定。战后70年的局势演变一再证明,抗美援朝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这种观点,主要是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付出了巨大牺牲,却没有获得实际利益。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一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二是没有站在战略层面看待问题,三是因北朝的关系波动而产生的情绪化言语。

位于韩国境内的志愿军无名烈士墓地,他们一律面向祖国的方向。

诚然,中国为援助北朝付了巨大的牺牲。正如前文所表述的,中国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尤其是持久的和平环境,是中国崛起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主席所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永远缅怀牺牲在异国的志愿军先烈们!他们为1840年以来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打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打出了持久的和平环境。至于中国和北朝关系的曲折波动,也应该理解为国家利益使然,“同志加兄弟”“用鲜血凝成友谊”,当然是真的,但一切要服从于国家利益。

个人心得《为了和平》观后感

10月2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战争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它热爱和平,但绝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对于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那场战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解读。对于中国来说,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战争是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而1950年10月19日至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参与的战争,则是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这种区别,清晰地界定出中国对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区分,也界定了中国出兵参战的基本目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政府当时称这场战争为“内战”。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朝鲜南北双方围绕国家统一问题而形成的尖锐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朝鲜以三八线为界被人为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先后在朝鲜南方建立的大韩民国与在北方建立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都宣布自己是朝鲜半岛唯一合法的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半岛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实现统一,是朝鲜民族内部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朝鲜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在分裂的状况下如何实现统一是朝鲜的内政,因此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战争只能是内战。

但是,当时的美国杜鲁门政府却从其自身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特别是“冷战”的需要出发,把朝鲜内战视为对美国战略利益的威胁,视为所谓的“共产主义侵略”,因而朝鲜内战爆发后,立即做出了武装干涉的决定,派遣军队入侵朝鲜,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非法决议,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

我认为,正是由于美国的武装干涉,才使得这场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朝鲜南北双方的内战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演变为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中国是朝鲜的邻邦。在中国革命战争和朝鲜人民争取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朝鲜劳动党、中朝两国人民曾经密切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历史的渊源,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战争爆发后,坚定地采取了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立场。实际上,对于成立只有9个多月的新中国政府和人民来说,在当时并不希望看到这场战争的爆发。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国内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是尽快恢复战争创伤,集中全力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渴望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集中所有力量,医治战争创伤,进行国家的重建。

但是,美国政府却不允许中国这样做。1950年6月26日,美国杜鲁门政府在决定派兵入侵朝鲜的同时,作出了另外一个决定,就是命令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派遣其空军部队进驻台湾基地,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访问台湾,与蒋介石密谋军事行动。他说:如果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台湾作战,那么他将火速前去指挥美军和蒋军进行反击。他甚至说:“我每个夜晚都在祈祷红色中国能够这样做——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与此同时,美国决定大力加强在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的军事力量,大力支援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我们只要在地图上标出朝鲜、台湾、菲律宾、印度支那的位置,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杜鲁门政府的战略意图。这是一个针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包围,其最终目标是指向中国的。

《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体会

革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终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血洗了一百多年来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欺凌的耻辱,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骄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土地革命战争的意义,是唤醒了亿万农民阶级,使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以农民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了稳固的阶级队伍,形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开创了自己的根据地,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抗日战争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国民党的抗战。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抗战,展现了共产党在国难当头的危机面前捐弃前嫌的民族大义,不但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也赢得更多的爱国民主人对共产党的理解和支持,使党扩大了群众基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解放战争是巩固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和抗战胜利后民族独立成果的人民革命,是推翻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人民自己的共和国,为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

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礼。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他证明了领导的党和人民军队不但可以战胜任何国内的反动派,而且可以战胜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及其同盟军。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后来的核武器的实验成功,最终奠定了新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也使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冒险与新中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

所以,任何淡化、抹黑、甚至否定这几场战争的言行,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任何抹黑、污蔑在这些战争中涌现的英模人物的言行,都是企图对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反攻倒算,是对共产党领导地位合法性的挑战。其中,多年来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质疑和否定,更是现实中美之间的激烈博弈在重大历史事件上的反映。质疑和否定抗美援朝战争,是现实中疯狂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幻想“中美共治”的汉奸势力颠覆中国的重要舆论手段之一。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彻底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在亚洲扩大势力范围的企图,使二战以后形成的两大阵营的世界格局得以稳定。斯大林在分析两大阵营的演变趋势时指出: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使这些国家有了高速度的工业发展,“使得这些国家不仅不需要从资本主义国家输入商品,而且它们自已还会感到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多余商品输往他国。”这就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世界销售市场的条件对于这些国家将会恶化,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将会增大。世界市场的瓦解所造成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加深就表现在里。”“这是资本家自己也感觉到的,因为失去象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市场是很难不感觉到的。他们竭力想用“马歇尔计划”、侵朝战争、军备竞赛、工业军事化来解脱这些困难情况。但是这很象快要淹死的人抓住一根草一样。”可见,朝鲜战争绝不是美国要保护南朝鲜,而是二战后帝国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试探和围堵。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这一全球战略企图,所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即是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对帝国主义阵营的伟大胜利。

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是通过解散农村集体经济,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进程,进而将国民经济全面转向外向型,又通过加入wto融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国民经济逐渐成为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的附庸经济。经济的改革和开放,使中美之间的战略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剧变。

是在维护自己独立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还是放弃自己的独立性,按照资本主义的原则改造自己的经济体系,完全接受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斯大林曾经说过:“我们应当这样来建设我们的经济:使我国不致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属品,使我国不致被卷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系中去成为它的辅助企业,使我国经济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辅助企业发展起来,而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发展起来,这种独立的经济单位主要是依靠国内市场,依靠我国工业和我国农民经济的结合”。又说:“这条路线坚决摒弃把我国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附属品的政策。这就是我们的建设路线,就是党现在遵循的并且今后还要遵循的路线。只要资本主义包围还存在,这条路线就是必需的。”这是斯大林为前苏联选择的发展道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警告过:“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

不久前我刚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抗战事迹,这篇文章讲述了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彭德怀率兵赴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将美军赶回“三八线”。读完文章后,文中的抗美援朝烈士们的故事传说就像短片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位位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邱少云在执行391高地反击任务时,和战友们埋伏在距离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不料有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一直蔓延,直接烧到了邱少云身上。可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保证战友的安全,他忍受巨大痛苦,让熊熊大火夺走了自己的生命。战友们都说邱少云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是啊,他们说得多好啊!邱少云为了党和人民,虽然在烈火中葬身,但是他的意志,他的心,永远在烈火中永生!英勇献身堵枪口的黄继光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部队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攻坚小组,负责消灭这个火力点,在战斗中,一名战友牺牲了,另一名战友也负伤了,黄继光又受了重伤,可他依旧不顾一切地爬到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大家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最后光荣殉职。不畏惧生死的吕松山,吕松山原来是一个技术工人,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上了一个战斗连队的小组长。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接近黄昏的时候,攻击信号打响了。吕松山这个小组的任务非常艰巨,就是要摧毁敌人的核心工事。他们冲进去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嗖嗖”地飞过来,好多同志都负伤了,可是吕松山还是坚持了下去。他朝敌人的战壕里一发一发的打枪,不让敌人出来。终于,敌人投降了。可是还有几个胆小的美国鬼子窝在战壕里,趁着这时打中了吕松山的肩膀,吕松山咬咬牙,在把所有的敌人都俘虏后,终于支持不住昏了过去……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每当回想起抗美援朝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我就感到十分惭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21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总是容易退缩,而抗美援朝英雄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相比之下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七十多年前,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为保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为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为支援邻国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毅然决定出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与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进行了两年零九个月的反复较量,最终迫使对手选择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是以新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胜利果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抗美援朝战争是为国家而战、为人民而战,是正义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使中国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树立起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形象,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建国初期国内外各种挑战的考验,自身执政能力得到空前提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系列成功的政治性群众运动基础上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稳定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我军经受住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开启了我军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辉煌战果,取得了现代战争条件下以弱胜强的宝贵经验,从军事思想到作战理论、从战役指挥到战术运用、从技术装备到制度规范、从军工产业到国防工程都有了质的飞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造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扶危济困、团结互助的国际主义精神;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当代价值。

抗美援朝战争距离我们已经有一个甲子的时间,在这七十年中,中国的面貌、东北亚的局势乃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价值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减。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了纪念和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性。他说,纪念和研究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为了延续对抗,而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

当今世界,爆发全球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国家间局部战争和安全冲突不时发生,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军事威胁不断加大,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在关系到国家利益尤其是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会作半点让步,不能怕、不能软。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于侵犯本国国家利益的行为和主体,都必须进行坚决彻底有力的回击。能战方能言和,战场上得不到的、军事力量达不到的,通过谈判是得不到的。美国企图占领整个朝鲜,但由于中朝军民的顽强抗击,这个目标始终没有实现。因此,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时候,不能怕、不能软,要态度坚决、敢于应战,这样才能使国家的核心利益得到有力维护。

当今世界,由于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转移到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上。这种情况下,抗美援朝战争是不是失去了研究价值?恰恰相反,抗美援朝战争深刻说明了综合国力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极端重要性。朝鲜战场上,中美力量的根本差别在于综合国力的巨大悬殊。美军战机能够肆意轰炸中朝目标而中朝方面在很长一个时期却对此无能为力;美军可以将火鸡和啤酒摆上第一线士兵的餐桌,而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只能以炒面和冰雪充饥。若不是中央军委、志愿军司令部的运筹帷幄、志愿军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和人民战争式的抗美援朝运动,战争的结局是不可想象的。今天,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产业结构尚不合理、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生态环境尚需改善、科技创新尚不丰富的现状仍然制约中国的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升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长期巩固,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才能更加从容不迫。

当今世界,虽然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从冷战时期的以军事竞争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综合国力的竞争为主,但时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仍然是维护国家利益、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抗美援朝战争深刻说明,没有充分的军事准备,就无法从容应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不断挑衅和试探。如果中共中央没有作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未雨绸缪的决定,那么,面对朝鲜战争国际化的危机局面和朝鲜政府的恳求,中国政府可能就会丧失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有利时机。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首先,要加强军事斗争的思想准备。在思想上警惕局部战争和高科技战争的威胁,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认真分析研究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思想上时刻保持打的意识。其次,要加强和巩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治军的关键。抗美援朝战争深刻说明,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下,以劣势装备战胜装备优势的敌人,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国军队由于历史原因和防御性国防战略的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装备上仍将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坚持和巩固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发扬解放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军队建设要紧跟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把握前沿军事理论,壮大海空军规模和实力,加强技术兵种和后勤保障建设。抗美援朝战争深刻说明,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前方和后方的区分已经模糊化甚至完全融合,海空军的作用在有限战争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了装备的人才是克敌制胜的基础。此外,由于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解放军必须加强对外军事交流,加强实战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各军兵种的综合战备水平。

当今世界,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纷繁复杂,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不变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抗美援朝运动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获得广泛热烈的拥护和坚决彻底的贯彻执行,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纪律、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崇高的群众威望。广大党员坚定秉持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认真履行党的任务,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抗美援朝运动的坚强领导核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全体党员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着重提高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不断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不断纯洁党的组织和成员,在不断深入实践群众路线过程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

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政治格局已不复存在,但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和平演变策略的强度不降反升,手段愈发隐蔽。抗美援朝战争深刻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用民族精神的正能量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旗帜不变色、道路不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正是因为对美国的侵略行为抱有刻骨的愤怒,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怀有强烈的感情,对中国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在中国共产党够引领下取得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胜利。

回望70年前的硝烟烽火,对比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在怀念先辈们舍生忘死捍卫领土主权、保卫幸福的同时,应更加坚定地实践中国梦,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历史经验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到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在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的率领下正式入朝作战。经过连续五天的行军,部队于10月24日夜间进入北镇以东地区。

此时,隐隐见到几十里外的温井燃烧的火光,由此看来,敌人先于我军占领温井的判断是正确的。分析当前敌我态势,在敌人尚不知道志愿军主力已经过江的情况下,还有可能继续北犯。

为了做好战斗准备,邓岳和张玉华商量后,决心以行军序列为基础,利用有利地形相机歼敌一部。

在温井北部两水洞以北的483高地上,邓岳开设了指挥部。随即就召开了作战会议,研究具体打法。

其实,关于具体打法,根据彭总和军首长的指示精神,经与张玉华政委研究,邓岳已有腹案。等大家都谈出自己的想法以后,他才站起来指着地图谈自己的意见。

邓岳认为,当面之敌是韩军的主力第6师,进展很快,估计他们可能要经温井、桧木洞、直扑楚山。敌占温井后为保障其具侧安全有可能派部分兵力占领北镇.而我们恰恰守在这条路上,若依托车木山下的诸高地,居高临下,可以趁敌人没有发觉之前打他个措手不及。

邓岳看了看手表,时间已是凌晨四点。这个时候,部队作大的调动己来不及了,他明确地说,这个仗就得让354团就地打。

那么,具体怎么打呢?邓岳早已胸有成竹——354团要迅速占领丰下洞、富光洞、216、409.5、239.8高地。以1个营守住216、409.5高地,这个营要把敌人放进来,一直放到师指挥所鼻子底下这座山为止,然后再把口子卡住,既封住里边敌人,又抗击增援之敌。352团、353团在两水洞西北和北镇以东地区就地占领阵地,随时准备战斗。

邓岳说,这么打实际上没有形成彭总所要求的装口袋打,而只是一次山地伏击,战斗打响以后,敌人有可能徒涉九龙江逃跑,使我们达不到将其全歼的目的。但这比因调动部队被敌人发现而失去打击的机会要好。同时,九龙江水1米多深,我们也可以依靠火力,大量杀伤敌人于水际滩头。

两水洞、丰下洞地区,有一处1000多米宽的谷地。由温井经北镇至楚山的公路贯穿其间。公路南侧是20至30米宽的九龙江,北侧是山地,树林密布,公路由此向北延伸。这里的有利地形,确实是歼敌的极好战场。

1950年10月25日晨,邓岳揉揉双眼,伸了伸疲乏的四肢,披着大衣走出师指挥所。战斗的序幕已悄悄拉开,韩军却仍在准备北进。

10时左右,充当美军“开路先锋”的韩军第6师第2团3营及一个炮兵中队骄狂恃强,在由温井通往楚山的公路上疯狂冒进。

当敌前卫营进入志愿军伏击圈以后,担任拦头任务的118师侦察连首先打响,接着354团2营的枪炮也在敌主力汽车行列中响了起来。趁敌晕头转向,队形混乱之际,354团1、2营,352团、353团各一个营,由四面突然向敌射击。数辆满载敌人的汽车顷刻被击毁,30多辆汽车和后面的步兵被切成火段。

骄狂的韩军遭到突然攻击以后,顿时大乱,兵力来不及展开,火炮挂在车上,也忘记了卸架。一会儿工夫,两个步兵连及尖兵连的一部就被包了“饺子”。

为了解救在包围圈里的前卫营,敌团主力向防守的216、490.5高地的2营发起了猛烈进攻,企图占领两个高地,撕破伏击圈,掩护被包围的部队后撤。

战斗渐渐发展到激烈状态。邓岳站在483高地的隐蔽处,手托望远镜,密切注视着战斗形势的发展变化。入朝的第一仗不只关系118师的荣誉,而且与志愿军、与新中国的威望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今后作战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岳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告诉2营,拼死也得挡住敌人口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预备队不许用。邓岳一边观察,一边听情况报告,他把注意力集中在2营所防御的216、490.5高地上。

此时,2营阵地硝烟迷漫,枪炮轰鸣。韩军在山下吵吵嚷嚷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试图占据有利地形发起反扑。在2营4连防守的丰下洞2l6高地前,敌人组织了一个营的兵力,先后发起了十次进攻。

由于坚守前沿阵地的8班大部伤亡,3排弹药又全都打完,阵地一度丢失。但4连又组织2排夺回了阵地,硬是把敌人击退。

志愿军情绪越高昂,韩军越冲越泄气,最后几次冲锋,尽管有军官拿枪督战,几个士兵冲到山腰又掉头跑了下去。

这次战斗于10月25日中午胜利结束。据初步统计,毙敌300多名,俘敌160多人,缴获火炮22门,汽车38辆和大批军用物资。

此刻,邓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抹一了一把汗水涔涔的额头,大声对警卫员说:“给我点吃的来。”

就这样,邓岳率部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虽然这一仗只歼敌五百人,却在抗美援朝战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0月25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志愿军抗美打响援朝战争的纪念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