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实施情况报告(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9 06:03:10 作者:文轩

情况报告要求准确、简洁、清晰地表述情况,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请大家关注以下这份关于市场竞争力分析的情况报告,希望能够对我们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有所帮助。

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省、市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xx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表彰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20xx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一)法治秭归建设进程加快。

1、健全机制,普法宣传形式多样。一是建立了现身说法教育机制。结合县委书记大接访,信访说法。32名县级领导,接待处理信访群众381人次,化解疑难信访问题117件。借助新闻媒体,案例说法。以县电视台为载体,设置案例说法讲坛。全年共开展电视案例讲法60场次。利用法院庭审,现场说法。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审判,组织群众旁听,县法院和基层法庭还针对山区特点,设立巡回法庭,将庭审现场设到群众家门口,现场庭审。全年共组织庭审现场35场次,多名群众参与旁听、接受教育,起到了较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效果。组织文艺表演,文化说法。着力法制文化建设,以农村民间文艺团队、乡土文艺人才和县屈原艺术团为依托,面向基层群众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进行文化说法,增强群众学法的趣味性,全年各地组织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节目30多个,在县、乡、村演出50多场次,观众达2万多人。依托民调中心户,用情说法。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全县2300多个民调中心户,调解小矛盾、小纠纷4700多件,涉案当事人1万余人。在调解小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对群众进行说法教育,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建立了部门配合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工作相互协调,主动配合,整体联动,有力推动了依法治县进程。三是建立了全民学法培训机制。先后集中组织举办了执法人员培训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培训班、村级人民调解主任法制培训班、社区矫正管理员法制培训班,全年共培训各类普法骨干近千名;各乡镇每年组织对村三职干部进行一次法制培训,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法律知识培训,县委党校把法律法规纳入各类培训内容,学法时间占整个培训时间的比例超过20%。四是建立了学法用法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纳入了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纳入了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和创建平安单位考核范围,增强了各单位的工作责任。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明确了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保障和促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创新方法,“法律六进”扎实有效。一是以提高依法管理和强化服务社会为重点,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有效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二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全县上下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编印农民法律知识读本5万册,文明家庭手册10万册,发放到农民手中,满足了群众学法需求;县乡两级还组织普法宣传员深入到农村讲授法律知识116场次,受教育群众达4万多人。尤其是把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法律进乡村的重点来抓,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编印农民工法律知识读本1万册,送到农民工手中,去年5月集中组织开展了“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多形式对农民工进行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三是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动力,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去年5月21日,县委宣传部、茅坪镇政府等单位,在茅坪镇桔颂社区联合举行了全县“法律进社区”启动仪式。参加活动的单位,分别将本部门法规内容印制成书本或资料共计5万多份,现场发给社区居民。100多名志愿者和普法工作者将2000本法律读本送到城区商店、社区居民家中。各个社区结合社区居民特点,广泛开展“六个一”普法教育活动(在社区落实一支法制宣传队伍,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法制宣传阵地,一套法制宣传图书,组织一次法律咨询,开展一次现身说法活动)有力推动了以“三城联创”为抓手的平安创建工作。四是以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为目的,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全面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各学校认真履行普法主体责任,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学期由法制副校长讲授一堂法制课,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一条固定法制宣传标语,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警示卡,给学生家长一封公开信,每学期组织一次法制实践活动,每月办一期法制宣传板报,每学年组织一次法律知识考试,设置一个校务、财务公开栏,大大提高了依法治校的管理水平。五是以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为手段,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年初,县依法治县办公室与县经济商务局、县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县属规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培训班。县安监局组织全县煤矿矿长、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各企业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争创诚信守法企业”活动,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六是以促进法治化管理为落脚点,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以文明执法教育为主体,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坚持“阳光作业”,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提高了各单位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3、普治并举,三大治理深入推进。一是突出主体工程,深化地方治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依法行政从制度建设入手,以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执法教育,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明执法意识的提高,促进了效能建设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狠抓支柱工程,突出行业治理。紧扣群众关注的热点部门,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紧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扣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开展监督检查,促进了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三是夯实基础工程,推进基层治理。在广泛开展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和推行村务、校务、厂务公开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以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广泛开展以《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教育引导村民依法参与选举,依法参与村内事务管理。

(二)人民调解工作力度加大。

1、组织网络得到健全。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全县共建立240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聘用2337个民调中心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各调解委员会加强了村级调解庭建设,80%的村(社区)达到规范化调解委员会标准;民调中心户长在矛盾纠纷的信息反馈、纠纷化解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解员队伍得到加强,结合村级班子换届,选举配强了村调解委员会主任。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建立了专职人民调解员与兼职人民调解员、志愿者调解员相结合的调解员队伍。

2、排查化解机制得到完善。建立和完善了以司法所为平台,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主导,村(居)委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为中坚,社区理事会、民调中心户、城区门栋关照员为基础,企业以及其他专业调解组织为补充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大力推进“民调、诉调、警调”对接,形成了资源整合、职能互补、齐抓共管、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联动、大排查、大调处、大服务”调解工作新格局。

3、工作责任得到加强。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健全了矛盾纠纷稳控机制和督办考核机制。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穷尽一切手段,全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服务发展,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责任,基本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全县共开展纠纷排查300余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56件,调解1356件,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1348件,调解成功率为99.4%。制作规范化调解文书729件。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四无”乡镇、“四无”村创建活动,归州、磨坪、周坪三个乡镇连续两年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四无”目标。

(三)依法用情矫正责任落实。

1、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矫前教育责任。对每名矫正对象实施了必要的矫前教育,在办理交接过程中,注重做好矫正对象基本情况登记,完备相关交接手续,对矫正对象进行首次谈话,要求矫正对象遵守管理规定,树立生活信心,诚心接受教育管理。

2、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矫中教育责任。以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为出发点,着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聘请179名帮教志愿者,与基层干部一道,担任矫正对象帮教责任人,与矫正对象结成帮教对子,实行一帮一,定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生活状况,帮助端正思想认识,以增强矫正对象社会责任为目的,定期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和警示教育,组织矫正对象从事公益劳动,深入矫正对象家庭调查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多形式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20xx年11月上旬,对全县54名有就业需求的矫正对象进行了为期10天的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和社会保障问题,有30名矫正对象分别进入县内外企业就业。

3、明确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管理责任。社区矫正机构主动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加强衔接。积极开展审前社会调查,促进公正判决。制定下发《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档案,建立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严格矫正工作秩序和纪律,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展开,使矫正对象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全社会的理解包容,增强了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降低了对社会的敌视情绪,从而减少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20xx年,全县共实施社区矫正179人,矫正对象帮教率达100%,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四)法律援助工作质量提高。

1、抓基础,建立法律援助网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为民办实事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执业人员为主体,乡镇和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法律援助网络,设立了妇女儿童维权站、残疾人维权站、农民工维权站、青少年维权站、外出务工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充分利用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五支队伍,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法律援助需求。

2、抓维权,最大限度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扩大援助范围。制定出台了《秭归县法律援助标准》,做到应援尽援,无偿援助,优质服务;认真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法律援助项目,把法律援助工作当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来抓,层层分解落实任务,重点加强对库区移民、农民工、征地拆迁农民安置补偿、困难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20xx年全县共办理法律援助事项715件,其中法律援助案件99件,办理移民法律援助事项257件,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359件。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办理农民工讨薪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31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3、抓督办,不断规范法援程序。坚持“四统一”原则,由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受理、审查、指派、督查法律援助案件。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个案指导、案件质量实行普查制。注重加强受援前、受援中、受援后的回访监督,杜绝有偿服务。

(五)法律服务影响深远。

1、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法律服务监管工作力度,加快实行由单一行业管理向“司法领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转变,把法律工作者执业活动纳入了党组织监督管理之下,更好地体现党领导下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建立完善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法律服务人员执业纪律和执业责任,认真落实法律服务《过错责任赔偿制度》、《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办理重大群体性敏感案件报告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信访维稳一票否决制度》等规定,使法律服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完善法律服务。深入推进律师顾问团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和律师顾问团的作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调整经济关系,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深入推进法律服务人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建立法律服务人员联系村制度,组织法律服务人员深入乡村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帮助基层调解疑难矛盾纠纷,参与村两委决策咨询,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人员法制宣传主力军的作用,更多承担普法宣传责任;深入推进法律咨询和诉讼代理活动,引导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事项。20xx年,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法律顾问55家,为受雇单位开展法律咨询160场次,帮助受雇单位调解各类纠纷57件,预防和减少各类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全年有21名法律工作者为基层开展法制讲座26场次,参加村级议事恳谈会13场次,帮助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39件次,代理刑事诉讼案件58件,民事诉讼案件380件,非诉讼法律事务72件,法律援助案件68件,代写法律文书617件,解答法律咨询2975人,为公民和法人挽回经济损失730万元;参与处理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11件。

3、严肃责任追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代理谁稳控”的原则,严格落实律师及法律服务人员诉讼代理稳控责任制。加强律师出庭函管理,坚持责任倒查,对法律服务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挑词驾讼、相互攻击、虚抬诉讼标的、恶意串通和竞争、串通证人、伪造证据、支持怂恿诉讼当事人非法越级上访,实行严格责任追究。20xx年约谈法律服务人员9人,暂停执业1人,除名2人。

4、强化社会监督。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全部实行了所务公开公示、收费标准公开公示、执业人员情况公开公示、服务承诺公开公示。县司法局聘请23名法律服务社会监督员,定期听取社会监督员反馈监督信息,同时组织开展代理行为评议,实行末位淘汰制,通过有效监督使法律服务队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努力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是经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的一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农民工就业难,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是敌对势力联合发难的一年,各种敌对势力有可能在政治敏感时段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各种方式进行渗透、干扰和破坏;是社会治安压力增大的一年,社会犯罪可能出现结构性的新特点,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的任务繁重;是社会矛盾碰头叠加的一年,原有的矛盾不断出现,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加重。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突出政治方向上的坚定性,突出机制方法上的创新性,突出服务范围上的拓展性,突出关注民生上的根本性,突出维护稳定上的目的性,圆满完成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

(一)全面提升法治秭归建设工作水平。

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紧扣“法治秭归建设”这个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努力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1、要加大重点对象的学法力度。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办公会前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和培训,逐步实现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逐步健全中小学法制教育制度,保证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定期进行法制辅导讲座;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促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

2、要加大“法律六进”的力度。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把法制学习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各机关工作职能,制定机关学法用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扎实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要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培训。扎实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加强社区普法广场、法制公园、法制长廊等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抓好社区内青少年、下岗职工、回归人员、流动人员等人群法制教育。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安排,确保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扎实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建立和完善评价和评估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开辟学法园地,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针对各单位的特点和职能,做到有学法领导机构,有学法计划,有学法资料,有授课教师,有法律学习场所,有学法考核制度。

3、要加大“三大治理”的工作力度。深化地方治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民主法治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阳光政务”建设,自觉坚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促进县、乡两级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突出行业治理。各执法单位要继续巩固“文明执法教育”成果,以政风行风评议和“上线”为契机,不断端正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同时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市容市貌、安全生产、食品卫生、道路交通安全、土地资源管理等专项依法治理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进基层治理。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理示范学校、依法治理示范医院、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

4、要加大普法形式创新的力度。以网络普法为载体。充分利用中国普法网、湖北法制网、政府网、电子政务网等现代传媒,进行以案说法,互动答疑,多媒传播,在线普法,不断扩大普法宣传面。以短信普法为载体。利用重大节日编发普法短信,向特定普法对象进行法制短信服务,宣讲政策法规,倡导权益保护,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知晓率。以电视普法为载体。在县电视台开辟《法治在线》、《法制天地》、《以案释法》等专题栏目,用专题报道,以案说法,法律故事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以文艺普法为载体。大力开展法制文艺活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鼓励、支持和引导法制文艺创作,举办法制文艺晚会等活动,推进全县形成知荣辱、守法纪、促和谐的新风尚。以庭审普法为载体。有目的地组织群众旁听法庭审理所涉及老人赡养、人身损害赔偿、劳资劳务纠纷、土地山林权属纠纷等案件审判过程,使群众从中受到法制教育。

5、要加大法治机制建设的力度。一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凡涉及维护稳定、“三城联创”、平安创建、安全生产、农民用工、青少年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主动工作,要作为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建立法制培训机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对本辖区、本部门人员每年组织1―2次法制培训;各用工单位每年对农民工进行不少于3天的法制培训;县委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要把法律法规纳入培训计划,所占比例不少于20%。三是建立指导督办机制。各级各单位领导和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根据“五五”普法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及时进行检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是建立考核考评机制。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畴,作为单位文明创建重要依据,纳入平安创建考核范围,纳入“双争双创”考核范围,按照考核内容和程序组织进行考评。五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各单位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按照城镇居民人年均0.4元,农村人口人年均0.2元的标准落实到位。

(二)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1、组织网络建设要实现新突破。人民调解承担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重大责任,是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手段,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上,要调整、整顿农村、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巩固、规范乡镇人民调解组织,同时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矛盾多变的情况,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使人民调解组织覆盖全县各个领域。

2、调解方式方法要实现新突破。实现人民调解由浅向深、由易向难、由简单向复杂、由随意向规范的转变。这就要求做到调解的内容由调解一般矛盾纠纷向调解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转变;调解的类型由单纯调解公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向调解公民与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转变;调解的方式由主要依靠道德、情理调解向理、情、法结合并主要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矛盾纠纷转变;调解的过程由口头性、随意性向程序性、规范化方向转变。

3、调解工作机制要实现新突破。在调解工作机制上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村(居)委会每半月一排查,县乡每月一排查,敏感时期、重要时期随时进行排查;诉调对接机制,把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调解资源,努力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责任承包机制,对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实行一名领导承包,一套班子负责;群防群调机制,凡涉及村与村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周边相邻之间的矛盾纠纷,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群防群调,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4、调解队伍建设要实现新突破。要把调委会人员配齐配强,加强培训指导,村负责民解中心户的培训,乡镇负责调委会成员的培训,调委会主任由县委组织部纳入县委党校培训计划,并适时组织实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好、政策法律熟、工作能力强的人民调解工作队伍。

(三)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社区矫正是一项完善社会服刑人员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问题复杂,工作任务繁重,各乡镇及各社区矫正机构,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工作。

1、抓好矫正对象的衔接工作。做好法院与县社区矫正办公室的衔接工作,乡镇社区矫正办公室与公安派出所的衔接工作,乡镇社区矫正办公室与矫正对象监护人的衔接工作,矫正对象与社区矫正志愿者的衔接工作,确保社区矫正对象自始至终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管理之下。

2、抓好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在认真坚持社区矫正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建立成员单位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与外县市的协调,建立协议托管和人员数据信息交换机制;加强与志愿者队伍的协调,对志愿者队伍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与社区、村(居)委会的协调,建立相应的协调管理机制,确保不脱管漏管,不断提高矫正质量。

3、抓好社区矫正基地建设。县乡两级重点抓好五大基地建设,即:警示教育基地,心理咨询基地,就业培训基地,就业安置基地,公益劳动基地,确保社区矫正程序、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工作。社区矫正机构和社区矫正志愿者,要主动热情做好帮教工作,与矫正对象结成帮教对子,实行一帮一,定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生产生活及家庭状况,帮助其端正思想认识,改变不纯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

劳动法实施情况报告

《劳动合同法》是党和政府为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本法规定,用人单位自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就应该尽快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然而,在劳动关系实际操作中,《劳动合同法》是否真的落到实处了呢?劳动者是否知法、懂法、用法,是否在遇到劳动侵权时会选择法律手段?用人单位又是否遵守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来跟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基于此,我以自己暑假期间做暑假工的韶关市始兴县德捷玩具有限公司为例,采用发放问卷调查、采访笔录和与受调查劳动者讨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及采访整理,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国内用人单位一个点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个小点窥视国内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情况。

在单位里,我利用平时休息时间,积极开展实践调查。对《劳动合同法》在公司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翻阅了有关劳动合同法的书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如下:

(4)在进入公司时,公司与你有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问卷共发了152份,实收到完成的问卷136份。在收到的问卷中,我进行了统计并加以分析。

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问题5:“当公司不与你签订合同时,你会不会坚持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回答中,受调查的员工不约而同的回答了“不会”。由于问题六是关系到最直接的工资问题,知道加班工资怎么算的人很多,近96%。问题七,回答“忍受”的人竟然有99%。而对于问题十,绝大部分人觉得,劳动合同只是白纸一张,对于保护他们的权益毫无意义。

调查结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虽然这只是一百来个劳动者的问卷答案,但在实际中这样的一百来个回答恐怕也不少,他们是代表,他们是面上各点特征的代表。得到问卷结果后,我又与受调查的劳动者进行了讨论考察并开始采访笔录。通过讨论及采访笔录的情况,我对出现的调查结果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主要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中弱势的一方,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实际中知法、懂法的劳动者太少,这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关,而在我国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又以受教育少的农民工居多,又加上政府部门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不够,因而在劳动者中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很少。

对于劳动合同是否签订有多方面的原因,就劳动关系双方来说。用人单位不愿意签订合同,以减少他的生产成本及劳动纠纷。而劳动者,面对当前形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困难,处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者为了获得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只有放弃签订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当然,这与很多劳动者缺乏法律意识也有关系,他们自身维权意思不强,不知道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为了使我国的所有劳动者能共享法治社会所带来的福泽,路是漫长的,前景是美好的。我结合自己与受调查劳动者讨论及自己的看法,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使每个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知法懂法,把他们引导到“有法必依”的轨道上来。

位,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通过舆论发动、典型带动、执法促动、劳资双方互动,采取各种措施助推法律实施。

据《南方周末》报道,下面这些职业,有的是主体不适用于该法,有的虽然在法律上属于被保护范围,实际却得不到保护。

1.以“黑砖窑”为代表的非法用工。

非法窑主非法使用童工,“资”与“劳”方均属于非法。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必须是合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2.190万保险推销员。

严格来说,推销员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是符合劳动关系的定义的。但在保险推销行业,行业规则强硬于法律条文——整个寿险行业的人事制度是“代理制”,而非雇员制,绝大多数寿险营销员不是公司职员,他们只是一头联系着保险公司,一头联系着被保险人的“中介”。

3.以央视为典型的编外用工。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相当数量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可能会选择劳务派遣公司解决用工问题。这种模式对于劳动者存在风险——比如单位如果不想用某位员工,他不需要解聘他,而只需将其打回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可以承诺再帮他找一个新单位,但是也许这两个单位的差距是国家电视台和某县电视台的差别。

至于“栏目聘”的人员,与黑砖窑的非法用工等同,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

4.以“北漂一族”为典型的自由职业者。

《劳动合同法》强制要求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并从三方面进行了约束。但是专家认为,这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实现。因为自由职业者与用人单位相比,往往势单力薄无法抗衡,遇到意外,大多只能自认倒霉。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

根据原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协商一致,公司诺只同意与劳动者签n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不成,公司可以按规定提前通知终止劳动关系。而目前新法实施后,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未订立,但又继续保留劳动关系状态,而此时用人单位尚未依据规定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在此前提下,劳动者提出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当与其订立。也就是说,就目前企业内众多工龄在10年以上的职工,企业都必须于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显然对于企业是不公平的,也严重违反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而就本法而言,尤其是本法14条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在企业圈内引发的激烈反应,确实提醒包括立法者在内的社会各方,不得不再次对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文本、立法过程加以审视。

据网上报道,围绕华为“辞职门”事件,劳动部和广东省劳动厅,曾先后进行过两个不同方向的解释:劳动部称,“华为职工辞职不算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不存在重新计算工作年限问题。”此论不但堵死了华为规避《劳动合同法》的可能性,也让更多为自己的命运担忧的劳动者稍感安心。而广东省劳动厅则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永久员工‟,更不是„铁饭碗‟。企业依然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而且与解除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无根本区别”。”这样的说法,显然有安抚企业之意,但企业究竟能否因此而被安抚,却非常让人怀疑。

一部法律在尚未实施之时,便如此左支右绌,足以让人疑虑法律出台之前是否经过了相关各方的充分博弈、妥协,是否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了其普适性和可行性。

对于已经经过数百年的充分博弈,劳资关系已经相对稳定的西方发达社会而言,法律只是对既有的劳动关系予以认定和适当的调适而已。而在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任务,却是要在极度失衡的劳资关系现状下,对劳动者权利给予强制性保护,其必然遇到的阻力不言而喻。

在我国劳资关系现状相对原始,而劳动者权益保护却必须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劳动立法过程中利益相关各方的博弈、协商、妥协,就必须更加充分和耐心。否则,以国家单方面主导而形成的《劳动合同法》,完全可能陷入既无法改变劳动关系现状,又无力保护大多数弱势劳动者尴尬的境地。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通过这次实践调查让我清晰地认识了我国当前《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情况,在调查中我也从中掌握了许多法律知识,知法、懂法才能用法,使自己成为法治社会中合格的一员。

项目实施情况审计报告

为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1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14〕3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监测系统。全市建设5套乡镇6要素自动气象站、10套单雨量站;对厦坪国家级台站进行新型自动站建设;配置一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建设2套综合气象观测数据处理平台等。

2.网络通信系统。对茨坪和厦坪站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历史气象资料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平台、信息业务软件进行升级和改造。

3.预报和风险评估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对micaps预报系统和市本级数值预报释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4.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市乡村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市公共气象服务发布系统等。

5.气象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装备保障系统。建设1套运行监控系统、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建设1套运行维修平台。

6.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业务运行配套基础设施系统。对茨坪、厦坪2个气象台站的业务值班室、供电、环境等,按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防治要求进行配套升级改造等。

7.综合业务平台。建设2个综合业务平台。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

1.空中云水资源跟踪监测系统。补充现有空中云水资源监测系统的不足,配备激光测云仪1台。

2.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完善作业指挥系统,配置信息传输和作业指挥平台设备;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3.地面作业系统。补充现有作业装备的不足,新增移动火箭作业系统1套、固定火箭作业系统1套;建设1个标准化火箭作业点。

(三)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雷电灾害监测。建设1套雷电灾害监测大气电场仪。

配备1套气象灾害调查装备。配置雷电灾害调查、现场取证设备,包括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测试仪、雷电灾害调查专用设备、现场调查交通设备等。

(四)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1个科普展厅;建立1个社区校园气象站。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配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创新团队,鼓励、支持职工提升学历层次,建立远程培训教育示范点。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五)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值守能力建设,建设1个标准化应急值班室,配备必要的应急值班、信息传送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扫描仪、通信设备、舆情监控报警设备等)。

2.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1个气象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无纸化办公系统;加强宣传能力建设,购置单反数码相机、笔记本等采编设备。

(六)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1.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市、乡农用天气、作物产量、病虫害气象条件等服务系统,购置1套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专用数据库及数据库软件。

2.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建设市、乡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配置1套农业气象情报专用数据库软件、服务器等。

3.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完善市、乡农业灾害地面监测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作物生态观测点、土壤水分观测点,新增1套重大农业灾害调查设备等。

4.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防御适用技术。

5.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完善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设1套高分辨率地理背景数据库、1个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平台等,开展灾前风险分析、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

6.现代农业决策支撑系统:配置1套arcgis决策服务系统,开发农业气候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七)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完成井冈山气象局业务用房建设;对观测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资金安排。

(一)总体安排。

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井冈山市总投资1479.57万元,投资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47.3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23.09万元,市级配套投资209.18万元。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具体项目资金安排在现有项目内容和设备配置基础上,由市财政核实,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年度逐步逐项予以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92.09万元,省级配套投资115.2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144.70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47.26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47.26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32.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8万元,省级配套投资8.5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投资9.93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1.61万元,市级配套投资7.19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07.23万元,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

(二)分项目安排。

1.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建设1152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监测系统409.05万元,预报与风险评估系统80万元,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230.78万元,信息网络支撑系统85.8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19.34万元,装备保障系统19万元,综合业务平台8万元。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47.26万元。投资用向主要包括:空中云水资源监测系统9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11.27万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26.99万元。

3.雷电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总投63.10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现场取证设备61.10万元,雷电气象灾害调查取证装备2万元。

4.科技与人才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9.9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科普展厅3.93万元,校园气象站6万元。

5.气象灾害应急等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应急值班室标准化建设1万元,应急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舆情监控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建设1万元。

6.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28.8万元。主要投资用向: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系统7.6万元,生态农业气象情报系统4.5万元,农业重大灾害立体监测系统7.7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预警服务系统1.2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风险评估系统6.3万元,农业重大灾害防御技术1.5万元。

7.台站业务运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207.23万元。主要投资用向:台站观测场地标准化改造12.23万元,台站业务用房建设、维护160万元,台站水电路等设施改造30万元,台站文化基础设实建设5万元。

四、实施进度和时间表。

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实施。

2014年1-3月市气象局会同发改委和财政局完成所有项目的分项实施方案,并报政府审核。

2014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分项实施方案要求及各单位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资金安排。

1.2014年度安排1003.0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7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77.79万元,省级配套安排72万元,市级配套1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监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网络信息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等建设。

2.2015年度安排476.51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69.51万元,省级配套安排51.09万元,市级配套45.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各类评估系统、人影各类业务系统及作业效果检验系统,以及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科普和人才保障能力、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创新外场效果检验示范点等建设。

3.以上两年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详见《吉安市气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分解表》。

五、建设任务分工。

“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落实。市政府牵头负责项目的落实工作;发改部门负责规划项目审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内容把关,并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2014年开始分两年足额落实到位;气象部门要根据省市气象局要求,加快有关工程建设进度,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和启动工程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全市成立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由张伏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

市财政要加强统筹集约,多渠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制度,科学组织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确保项目规范推进。

要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制,强化工程验收、检查、审计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投资和项目进度符合要求。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提供。在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的同时,气象局要充分利用建设项目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边建设边发挥建设项目的效益,全面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省依法治省纲要》和县依法治县相关精神,全面开展全民学法,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和依法管理,深化依法治理,为建设富裕幸福和谐秀美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现将我局创建依法治县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理由。

我局在州地税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部署,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始终把依法行政、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以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为目标,以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考核力度为保障,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结合我局“法治、和谐、智慧地税”的工作思路,通过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税收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地税干部执法行为日益规范,税收管理不断强化,税收服务持续优化,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协调、良性发展。现将我局依法治县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二、创建情况。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依法行政工作。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做到总体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将依法行政作为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法律权威。我局成立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做好普法宣传,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建设。

充分利用“六五”普法和税法宣传月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税收法制宣传,做好经营及办税场所的税法和税收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现场讲解等形式,使普法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强化对内法制宣传教育。1.制定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计划,并将其列入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规范。2.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公务、员法》、《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及释义等内容,着力培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观念,着力提高全员法律素质,进一步完善法律知识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税能力、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利用载体对外宣传法制。1、精心组织“税收宣传月”活动。制定了宣传月活动方案,开展税法宣传“进工地、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寺庙”的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制作税收宣传板报、发放《纳税服务指南》等活动,送法于民,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提供了有效的捷径;通过办税服务厅、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深化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办税承诺,不折不扣地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护了弱势群体利益,赢得了广泛赞誉。2、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强化税法宣传辅导,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税收政策谋划,促进科学发展。认真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深入辖区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送政策、送信息,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我局还向还向企业、单位纳税人发放了《纳税服务卡》,畅通税收咨询渠道。

(三)建立健全机制,增强依法行政创建活力。

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完善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听取制度、党组议事规则及依法决策制度,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好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畅通税务机关之间、征纳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税收执法的透明度。

(四)深化执法监督,有效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我局为强化执法监督,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执法考核、落实责任追究上入手,形成了以规范个人执法行为为基础,以责任追究为保障的税收执法考核体系,并接受外部监督。严格实施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办法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变事后责任追究为事前控制,努力降低执法风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时限制度和一站式服务制度;加强税务执法监督,强化“两权”监督制约。开展税收执法督察专项工作,坚持全面自查和重点督察相结合,意见交流和整改落实相结合;开展税务执法案卷评查,重点评查文书是否规范、程序是否合法、实体法是否详实、证据是否确凿、行政处罚是否公平公正。

通过全体职工齐心协力,我局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税法宣传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治税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全民依法纳税意识需进一步增强,税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增强执法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观念意识,努力把依法治税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今年是“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县第二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五年,我县的普治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工作重点、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和“平安德清”等中心工作,扎扎实实地实施“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县第二个五年规划,有效地推进了我县民主法治化水平不断向纵深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落实保障机制。

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县级机关各部门把“四五”普法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议事日程,作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上半年,针对我县乡镇和县级机关人事变动的情况,为确保普法教育工作连续性,及时调整了县、乡镇、部门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完善了普法组织机构,明确调整后普法领导小组人员联系的乡镇。根据全国、省、市普治工作要点,结合本县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几易其稿,拟定了200x年我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及实施计划,并以县委办、县府办的名义下发。为使基层普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普法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我们从组织制度建设着手、干部学法带头、公民普法有素、依法治理有效等四个方面对乡镇普治工作考核标准进行了完善。3月18日在县委常委会议室召开普法教育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200x年普治工作目标和任务,20名普法领导小组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普法领导小组副组长蔡旭昶作了重要讲话。在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下,我县普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5月17日德清县人大副主任王仲义就开展宪法宣传月活动进行了电视讲话,号召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宪法,在全县上下形成崇尚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为我县的政治、精神、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良好的社会法治基础。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整体水平。

1、以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提高决策水平。

县委、县府把普法教育放上了创建《平安德清》、促进经济发展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决策水平,3月29日下午县委举办了理论中心组扩大会,特邀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郁建兴授《全球化竞争下的政府角色》的法制讲座。全县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二是干部学法纳入县委党校培训必修课,5月26日―28日县党校举办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行政许可法》培训班,来自乡镇、部门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00多名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邀请了省政府法制办夏利阳等5位领导就《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和总则,行政许可清理实务与研究,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主体,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以及行政许可的收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五方面内容予以讲解,并就目前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政府的影响和对策辅以讨论。三是进行法制警示教育。2月24日武康镇政府举办“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法制教育大会。改变了以往对干部普法教育只看录像、听报告的做法,由长湖监狱四名服刑人员以他们自身的犯罪经历和内心忏悔现身说法,警示与会干部要学习法律,保持廉洁清正,做遵纪守法的好干部。参加这次法制教育的有全体镇机关干部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以及社区干部、职工共420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县人大把学习宣传贯彻宪法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5月14日举办学习宪法修正案培训班,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人大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乡镇人大正副主席参加培训。邀请了县讲师团成员、清溪律师事务所陈银华律师作专题辅导,陈律师就如何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作了详细讲解,并从“三个代表”、个体私营经济、征地补偿、人权入宪等十多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水平。

2、以公务员普法教育为重点,提高依法办事水平。

一是抓好国家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培训考试,提高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准备学习资料编写《行政执法知识读本》征订全国统编教材《公务员行政许可法读本》下发公务员人手一册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法制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国家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全县国家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培训、电视讲座收看及考试工作的通知》,各乡镇和机关部门都认真组织了收看。并专门聘请了专家教授来我县对县级机关部门副职以上领导进行了讲课辅导。雷甸、武康等乡镇对机关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进行了《行政许可法》的培训。在培训和利用周一晚学习制度坚持自学的基础上,4月15日,县人事局、县普法办组织人员将考试复习题参考答案公布在政府局域网站、“德清人才网”和《德清普法网》上。4月25日我县分10个考场30个场次对1747公务员进行《行政许可法》考试。

二是加强《宪法》修正案的宣传教育。县普法办下发了德普办200x(7)号文件关于组织征订《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学习问答》的通知,已发放《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学习问答》2500册。同时进行法律培训。5月28日新市镇政府举办《宪法》修正案专题培训班,全体机关干部200多人参加了学习。5月17日下午武康镇政府人大副主任郎志洪等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140多名参加了《宪法》修正案专题讲座。6月份三合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各行政村党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115人进行《宪法》修正案专题讲座。

3、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抓手,防范企业风险。

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县质监局对我县列入新10类的71家食品生产企业,为确保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查,取得合法生产资格,4月29日进行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培训。4月26日-30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我县举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班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举行,主要是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综合知识、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和防护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知识,共有317人接受培训,其中新矿长54人、矿山安全员127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使用剧毒化学品企业91人、砖瓦企业45人。6月3日-24日以乡镇为单位就地分期开展,对矿山企业相对集中的三合、洛舍、城关等乡镇的2500余名矿山从业人员采取授课和组织观看“重大事故透析”宣教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法》培训。

二是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6月13日上午在武康镇县计经委、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局、县水利局、县社会劳动保障局、县农业局、县交警大队等10个部门进行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咨询活动。共发放了《安全生产法规问答》、《道路交通安全法》《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种作业监察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1000多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活动主题,向广大群众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起到了提高安全意识的效果。

4、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守法意识。

5.以公民普法教育为基础,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在原送法下乡、带法回家活动的基础上将6280册《公民法律知识读本》送到县人大、政协代表、军人、村民、劳教人员、羁押人员、服刑人员手中。二是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会同宣传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德普办(200x)6号文件。5月21日召开了《宪法》宣传月部署会,对《宪法》宣传月进行了专题布置。广泛开展“八个一”宣传活动,认真组织一次宪法知识广播讲话、一次宪法专题讲座、一期宪法专题墙报、一次由法律工作者参与的法律咨询、选择一所学校进行学习宪法第二课堂、悬挂一次有关宪法宣传横幅、出好一期宪法知识宣传简报、完成一期宪法宣传墙报。三是积极抓好外来民工的普法宣传教育。6月22日下午3点―8点30分,以“让我们一起欢乐”民工广场端午游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共发放《公民法律知识读本》300余册,发放《劳动法》、《计生法》、卫生、文体、教育、工商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00多份。有50多名外民工前来法律咨询,主要涉及人身伤害、工伤事故、有了劳动关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工资拖欠争议以及妇女怀孕后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等问题,通过咨询后民工知道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县消协联同县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物价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办公,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活动。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省实施消法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同时,还展示了收缴的假冒伪劣商品,其中包括烟、酒、保健品、营养品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消费品。五是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县妇联、县普法办、县司法局、县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联合在莫干山火车站广场举行“148”妇女维权法律周咨询活动。六是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活动。1月7日德清县公安交巡警大队开展赠送《道路交通安全法》一书活动,将8万册《道路交通安全法》分别赠与我县各乡镇、部门和武康镇6个社区。

三、依托网络,借助媒体,营造普法氛围。

充分利用政府宽带信息网作用,将普法的内容、活动形式、取得的效果及群众关注的法律热点通过《德清普法网》进行交流。一是完善《德清普法网》建设,为网民提供高质量的法制新闻和法律服务。从今年起《德清普法网》增设了综合新闻栏目,实时更新上传发生在身边和全国的法制新闻。开辟了主页《举案说法》栏目,至6月25日举案说法案例103个,从200x年元月至6月25日共在普法网上上传文章992篇,平均每天上传5。6篇,网上点击率83127人次。回答网上法律咨询21人次。二是抓普法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下发了《关于加强普治通讯联络员队伍的通知》德普办(200x)2号文件,表彰了200x年度普治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召开了全县普治通讯联络员队伍会议。使《德清普法网》成为了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好参谋,机关部门、政府依法行政的好帮手,法官、检察官、律师、各类争议仲裁员、司法鉴定员、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工具书,乡(镇)、部门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广大农(居)民、青少年的学法园地和依法维权的靠山。同时,我们还与《今日德清》报、县电视台、电台、《德清之窗》等媒介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刊登法制类新闻,播放法制系列剧等形式,借助媒体优势,进一步扩大了普法工作宣传面。《钱塘法治网》采稿3篇,《湖州在线》网采稿2篇,《东方法治网》采稿6篇,“运用信息网络新载体,拓展“四五”普法新平台”的典型经验材料在全国《普法依法治理通讯》采用。

四、以普促治,普治结合,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一是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在前几年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民主法治村”建设,组织力量赴余姚、慈溪、鄞州区《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进行参观学习和取经。同时对钟管镇沈家墩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进行调研,并深入沈家墩村进行实地指导《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德清”工作。“没有村和社区的平安,就没有全县的平安!”6月25日,全县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经验交流会召开,会上武康镇宋村村、祥和社区、钟管镇沈家墩村、新市镇东升社区、洛舍镇洛舍村负责人就各自创建“平安村”、“平安社区”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汇报。三是推进社区民主选举工作。5月21日上午,全县社区选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会上武康镇和祥和社区进行了选举工作的经验介绍,明确了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县社区班子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分管社区工作的党群副书记、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乡镇长、武康镇、乾元镇、新市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武康镇建成区的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参加了动员大会。四是大力开展执法检查。4月19日召开了全县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执法检查动员会。在4―6月份对全县《环境保护法》及相关的《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护法》、《森林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普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有的乡镇和部门对普法工作重视不够,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下一步普治主要工作。

1、继续抓好干部的普法工作。7月15日与县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以县委中心理论组学习扩大会的形式举办一次《行政许可法》法律知识法制讲座。2、继续抓好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教育。3、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达标工作。7月份召开《民主法治村》达标现场会。4、普法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乡镇督查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一次;5、拟定“四五”普法工作验收标准,对全县乡镇、部门落实“四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6、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通过县领导电视讲话、法制文艺节目、宣传车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知识竞赛、竞猜、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图版等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效果。7、进一步完善“德清普法网”建设。对乡镇和部门普法通讯联络员进行一次普法信息数量、质量评比考核和表彰,使我县普法信息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劳动法实施情况报告

我公司高度重视,认真安排,周密部署,及时对贯彻实施《劳动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总的来看,我公司在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落实,制度健全,人员到位,工作扎实,效果明显。《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狠抓《劳动合同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实。

1、为依法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会组织等,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三个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劳动关系矛盾的预测、预警、预报机制,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预防。认真抓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热心为劳动者排忧解难,及时查处违法事件,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及《劳动合同法》培训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集合起来,把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把知识讲授与经验交流结合起来。

(二)认真做好《劳动法》执行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以建立和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同时,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劳动监察部门对劳动合同内容进行认真审查,予以签证。

2、以解决拖欠劳动者工资为重点,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督工作力度。近年来,工会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大劳动保障监督力度,初步形成了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依法享有的用工机制。

3、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为重点,落实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有可能引发为群体性事件的争议案件密切关注,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保障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合法权益,我公司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按照《最低工资暂行规定》及有关文件精神,每一年相应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增强了依法维权意识。

(三)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融入企业各项改革工作之中。

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险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劳动法》赋予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贯彻执行《劳动法》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劳动法》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利益,关系重大,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公司《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及其有关配套法规,提高全职工的法律意识,使劳动者能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精河县*****公司。

****年**月**日。

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依法治县领导小组:

习水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自xx年实施以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部署要求,以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为中心,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不断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县委、人大、县政府及时出台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及时调整充实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四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表彰会暨“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启动动员大会,对“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签订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坚持每年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确定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直保持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领导形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司法局党组成员、副科级实职领导专任,从而增强了办事机构组织协调工作的权威和效率,促进了县委、县政府总揽作用的发挥。

(二)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的关健领域和关健环节,务求实效。

1、抓重点对象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实现社会法治化奠定思想基矗“五五”普法期间,我县深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查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目前,县人大任命领导干部都实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对一般公职人员,继续推进普法合格证制度,并将此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挂钩。三年来,全县每年统一组织近1xx余名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同时,组织和推动司(执)法人员岗位学法的经常化、制度化,xx年至,全县每年都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岗位学法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脱产培训。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我们在每年的“3.15”、“3.18”、5月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持续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年来,我县共征订或免费发放《“五五”普法干部读本》、《习水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农民工维权手册》4万多册,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600台次,受教育群众达49万余人次。

2、坚持三项制度,切实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第一,坚持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县委建立健全了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通过拟定学习计划,采取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发言、集中自主学习、开展讨论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依照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做到每年至少2次以上学法活动。第二,坚持法制讲座制度。坚持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并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五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县邀请了重庆市委党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教授专家多次到习水作了《物权法》、《人大常委会监督法》、《依法行政与行业体制改革》、《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等法制讲座,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法制讲座。第三,坚持学法考试考核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每年由组织部、人事局、依法治县办联合组织开展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参加考试合格,在《干部学法用法合格证》上进行注册登记,成绩进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职务晋升和考核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还建立了干部任前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凡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必须进行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任用。

3、深入开展以“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为载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成长和心理特点,实施分类别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制主题班队会、案例剖析、法制讲座、普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到法庭、看守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犯罪犯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到青少年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

xx年11月开始至205月,由教育局、县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团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每年都有40000多名师生参与听讲和讨论,效果明显。年在加强“送法进校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学参考》3500多册,荣获遵义市教育局、司法局、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表彰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自从二郎乡开展“三关工程”以来,切实加强了青少年法制宣传和维权工作.全县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每年必须完成2至3节法制课时,并且要求有课时安排表及教案,各个学校要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年来,共为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悬挂横幅、宣传标语328条,送法进校园289次,观看法制电影15场次,受教育12万多人次。

4、加强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工面临生产安全、工伤致残、超时劳动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xx年年6月,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编写了《习水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5000多册发放到农村干部手中;xx年年8月,由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39家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在县城五星街至新华桥设立咨询台,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农民工熟悉依法维权的渠道,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城市和企业的各项依法管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保障和支持;2010年2月,县司法局、县委宣传部、县工会、县妇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二郎乡等六家单位在二郎乡政府开展一场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型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2010年1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抓好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奠定了基矗2010年5月结合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活动,组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宣讲142次,受教育35000多人次。

5、抓重点领域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xx年以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依法行政为重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以解决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引导和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为内容的“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执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10年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上,县畜牧局、工商局、计生局被表彰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在各领域发挥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示范作用。

6、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抓热点问题的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各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县组织开展了多个专项依法治理活动。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开展了矿山安全整治、信访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4月份以来,针对“8.15”案件暴露出来的干部管理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县司法局、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抓好宣传发动、督促检查等工作。一是组建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开展宣传工作。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制作宣传光碟,组建“习水县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围绕工作动态和工作安排布置进行宣传发动,共出动宣传车86台次。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咨询活动。4月18日,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组织依法治县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58家235名工作人员在县城开展以法制宣传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xx0余份,宣传手册xx多本,展出展板60多块、挂图与图片达400多张,受教育人数达8000多人次。三是精心安排、指导抓好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发动工作。各单位书写、制作悬挂永久性标语70多条,制作宣传专栏15块。四是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创办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栏,并定期公布综合整治工作动态。五是在县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上张贴车身标语200多条,增强宣传效果。六是在县城主要位置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5块400多平方米,在乡镇公路沿线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11块100多平方米,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7、办好“红城法治”栏目,扩大法制宣传效果。自xx年年自办法治栏目“红城法治”开播以来,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制作播出22期节目。尤其是2010年在未安排专项经费情况下,还制作播出6期,受到群众欢迎,效果明显。

(三)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和措施,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1、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机制。一是每年根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并对考核结果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评先的主要依据;二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作为“一票否决”考核内容;三是建立依法治理专项考核奖惩制度。每年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建检查对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普法活力。

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一)健全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四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于在总结“三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县法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后逐年根据人员变化及工作要求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目前,领导组成员单位已从最初的14个增加到20个,领导小组成员增加到29人。同时,全县各普法单位也相应调整充实了法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组建了法制宣传员和普法联络员队伍,县“四五”普法讲师团有兼职讲师28人,确保了全县“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为“四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精神和盛市“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围绕我县“十五”规划,在总结“三五”普法经验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宜宾县在全县公民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宜县委发[2001]28号)、《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宜县人大发[2001]20号)和《关于印发2001-20继续深入开展依法治县规划的通知》(宜县府发[2001]187号),全县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划、决议和决定,明确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县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和实施步骤。除总体规划外,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还要根据《规划》实施进度及新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年度工作意见,使五年工作目标与年度安排有机结合。

(三)落实工作经费。“四五”普法《规划》中对工作经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县财政按全县总人口人平0.03元至0.05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有所增长。至年,仅县财政的年普法经费预算就已达5.5万元,基本保证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各级各部门在将普法经费纳入预算的同时,还根据普法工作的实际需要,最大可能的保障普法经费支出,从而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县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支持。

(四)实行目标管理。“四五”普法一开始,县委、县政府就与全县各普法单位签订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四五”普法工作中的目标任务。从20开始,县政府决定把“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予以考核,做到与政府其他中心工作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今年,县政府又进一步将“四五”普法纳入政务目标重点督办事项,做到每月检查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同时还建立完善了普法工作的领导机制、通报督查机制、考核评比制度、监督制约机制,使“四五”普法责任更加明确,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五)重视宣传发动。208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四五”普法工作启动会和乡镇“四五”普法骨干培训会,11月和12月又分别举办了县级企业单位和县级各部门、事业单位“四五”普法骨干培训会,三期培训班共培训县级“四五”普法骨干212人。全县27个乡镇和78个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及时召开了“四五”普法启动会,开展了骨干培训工作。仅2001年,全县就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188期,培训普法骨干21554名,为“四五”普法的全面开展准备了雄厚的骨干力量。同时,全县上下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四五”普法启动年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为我县“四五”普法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组织普法资料。为使干部群众在“四五”普法中学习有资料,我县除积极征订了《婚姻法基础知识100问》、《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行政许可法实用解答》和《宪法和宪法修正案问答》等普法书籍外,全县各级各部门还根据实际,组织编印了大量普法知识宣传资料和手册。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县法建办于以领导干部为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律选编及知识讲座》和今年7月以广大农民群众为普法重点对象的《涉农法律法规知识汇编》。

二、全力推进实施。

(一)重点突出。

1、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首先根据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宜宾县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宜县委办46号),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并与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励挂钩。其次,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各项制度,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集中学法不得少于4次;县人大对拟任人员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县委党校将普法教育列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保证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制度的落实。第三,认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其中03-04年,县级领导分期参加了市上组织的以《行政许可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培训;04年4月,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00余人集中听取了法学专家刘铁主讲的《行政许可法》专题讲座;年8月和2005年7月,分别组织了34名县级机关行政“一把手”和52名乡镇党政“一把手”到宜宾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2、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一是配合县法制办《行政执法证》年检,认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学法用法培训;二是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落实每月不少于1次的集中学法制度,做到了学法有计划、有记录、有考试、有评比;三是加强普法师资培训。每年在积极完成盛市送培任务的同时,还结合当年学法工作需要,大力举办普法师资培训,仅2004年的《行政许可法》,我县就举办了师资培训班2期,培训师资力量101人。

3、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教育作用,全县基点校以上学校均建立了法制教育馆(室),配备了法制教育副校长和辅导员,做到了法制教育内容、课时、师资、教材、领导“五落实”。通过法制课、法制讲座、主题班会、法制文艺、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同时,相关部门还通过多种形式配合学校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县法建办、安帮办组织服刑在教人员到学校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县法院将法庭开进校园,用真实的案例和司法活动为青少年学生上法制课。县检察院在全县中小学建立了32个“青少年维权岗”。据统计,“四五”普法期间,仅县法建办、安帮办组织到学校开展的“送法进校园”和“现身说法”活动就达12场次,涉及学校120余所,直接受教育学生达6万余人。此外,去年8月还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以“法律在我心,当好小公民”为主题的“法制杯”征文比赛活动,共收到优秀比赛征文200余篇,66名学生和69名指导教师获奖。同年,以县中学生编排的青少年法制题材话剧《枯木》,在全市“五粮液杯法治之光”大型法治文艺汇演中荣获三等奖。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流动人口的学法用法。一是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县法建办每年都要组织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制宣讲活动;二是认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竞赛、考试,加大对企业职工集中学法活动的检查、考核,努力使企业学法用法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县法建办在企业对职工流动人口开展法制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举办法制夜校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和社区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措施得当。

1、抓检查督导。县法建领导小组每年都要组织严格细致的年终检查考核,在此基础上,去年7-9月又组织了全县“四五”普法中期自查,对前四年我县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认真总结了“四五”普法前期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的完善和补充,极大地提高了我县“四五”普法工作质量。

2、抓典型示范。我县确定的普法依法治理县级示范点有乡镇8个,县级部门16个,县属企业3个,学校38所,村(社区)31个。各普法单位也确立了相应的示范点,按照“分级指导、重点联系”的办法,努力提高示范点质量,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3、抓创模评比。为更好地发挥普法和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从20开始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普法和依法治理模范单位创建评比活动。各普法单位热情高涨,工作更加扎实、深入,通过县法建领导小组验收,全县已有28个乡镇、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普法和依法治理模范单位”。

(三)形式多样。

1、送法下乡活动内容丰富。“四五”普法期间,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法下乡活动。县委、县政府自年开始,在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基础上增加了“送法律”一项内容,成为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2004年开始,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组织了助农增收巡回宣讲团,已连续两年在全县26个乡镇开展政策、法律宣讲活动,县普法讲师团讲师、律师、法律工作者到乡镇、农村、社区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先后有100多人次深入农村和社区宣讲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县法院将法庭开到农家小院,并邀请周围群众参与旁听,普法效果十分明显,仅观音法庭就审结此类案件20件,受教育群众达30000多人次。

2、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成效显著。我县组织了以“12.4”暨纪念《宪法》颁布20周年为主题的法律知识竞赛,全县有3万余人参加了法律知识笔试竞赛,试卷回收率、合格率均达100g,组织有34个单位参加《宪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抢答赛,通过县内竞赛选拨的代表队在全市竞赛中荣获全市第一名。2004年6月,举行了《行政许可法》电视知识竞赛,并通过电视直播在全县掀起了《行政许可法》学习热潮。2004年8月,组织近万名群众参加了全省百万公民《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知识竞赛。2004年10月至12月,全县110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全拾四五”普法法律知识考试,通过“以赛带训”、“以考促学”的办法,充分调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学法积极性,提高了学法质量,增强了学法实效。

3、“12.4”法制宣传活动有声有色。从2001年开始,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四五”普法期间,我县各级各部门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领导发表电视讲话、举办大型街头法制宣传、张贴悬挂法制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举办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确保了“12.4”法制宣传活动深入人心。

4、法制宣传密切联系实际。一是全县各地在“四五”普法中形成了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的宣传方式。如隆兴乡组织的“科技法制服务宣传队”;安边镇的黄江林村将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2日定为“村民学法日”等。二是充分发挥普法工作的教育、引导、服务、保障功能,积极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在“非典”期间,及时编印发放了《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手册;在向尧和羊石两村的接管建、泥溪嘉岷堤修建、喜捷红楼梦酒厂改制、李场大塔纠纷调解、宜水高速路修建、向家坝工程移民等工作方面,我县都组织了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普治并举。

“四五”普法期间,我县以提高全县法治化水平为目标,全力推进以乡镇依法治理为主体、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基层依法治理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工程,按照“加强示范点建设、整体推进依法治理进程”的工作思路,我县确定了“四五”普法期间全县各类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96个,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育,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在示范点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全县依法治乡镇26个,达100g,依法治村534个,达100g,依法治社区41个,达100g,依法治企55个,达90g。

1、依法行政有了新提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为加快依法治县进程,我县将依法行政作为重点,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带头和表率作用。一是全县34个行政执法部门都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过错责任追究、执法监督、内部会审、奖惩等十余项制度,广泛接受群众和上级的监督检查,保障行政行为公开、公平和公正。二是严把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关,县法制办每年都要开展《行政执法证》年检,并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三是结合《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先后两次的彻底清理,并将予以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统一集中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四是县纪检监察部门通过设立机关作风投诉电话6610110和开展“下评上、民评官、企业评机关”的行风评议活动,加大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纠错力度。五是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县工商局20通过依法办理孔滩镇假种子案,为700余户农民挽回经济损失9.6万余元,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依法治乡镇有了新成效。一是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发出了《关于全面推行乡镇政务村务组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宜县委办[2002]42号),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二是针对农村税收征管、土地流转、计划生育、种子市尝民间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在治理效果上很下功夫,切实解决了大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问题;三是各乡镇人大加大了对基层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每年评议两个以上有行政执法职能的站、办、所,有力促进了依法治乡镇工作的不断推进。

3、依法治村有了新突破。我县于2003年率先在全市总结推出了农村普法“五个一”工程,即建立一村一个普法辅导中心、一村一个学法活动室、一村一个法律服务接待站、一社一名法制宣传员、一户一名法律明白人。在此基础上,还在普和、八一、大明三个市级“三村建设”示范村创造性地开展了“法治示范家庭”创评活动,首批188户“法治示范家庭”通过验收,并由县委、县府命名并授牌。此外,在司法部、民政部于2003年启动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县高场镇大明村因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于去年7月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

4、依法治校有了新进展。坚持依法治校与依法治教、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学校法制化教育管理水平。一是依法建立健全了包括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制度,完善学校依法管理。二是健全学校保护机制。通过完善教师聘用合同,成立学校调解委员会,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通过完善学籍管理、学生处分、申诉等制度,依法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三是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全力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5、依法治企有了新收获。一是以普法教育为基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企务公开,落实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依法维护企业权益,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完善职工劳动合同,建立健全由企业工会、妇联、职工代表组成的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解决企业人事、劳动争议;三是全县各重点企业都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聘请法律顾问为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把好合法关。

(五)注重创新。

当前是“四五”普法的总结和“五五”普法的准备阶段,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扩大和巩固“四五”普法成果,为“五五”普法的启动和实施打下基础是当前我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县以迎检宣传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编印了《涉农法律法规知识汇编》1000册,发放到每个乡镇、村、社和县法建成员单位,增强全县的“送法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实效;二是在县城制作设置大型法制宣传牌和灯箱广告,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三是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制作“四五”普法成果展板并相对集中展示,广泛宣传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四是举办全县“四五”普法书画展,丰富全县法制文化。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四五”普法教育,群众在参与基层依法治理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纳税、实行计划生育、捐资助学、见义勇为等事例越来越普遍。群众法制观念的增强,对各级干部依法办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百姓学了法律知识,遇事找法靠法,基层工作好做了,但在管理和执法中,政府严格依法办事的压力也更大了。“四五”普法的实施让各级领导干部体验到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更加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同时,各部门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有力推进了全县的法治化进程,促进了我县的投资软环境建设。

(二)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一是领导依法决策,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为了保证政府依法决策,县政府还聘请了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并要求律师、公证员参加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经济活动,切实保证了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二是开展执法检查,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通过采取教育和自查自纠相结合的办法,切实纠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不正之风,提高了全县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各级各部门把普法依法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法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通过依法治乡镇,推动了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通过依法治企、依法治校和行业依法治理,推动了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活动,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社会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的良好风气得到弘扬,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恶习陋习和各种不良文化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治理和清除,净化了社会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调动了群众自觉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四五”普法期间,我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多次开展大规模的“严打”、“禁毒”、“整规”等专项法制宣传,强大的宣传攻势,对犯罪分子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在基层依法治理中,依法规范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体系,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将各种社会矛盾控制和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防止了民间纠纷激化和矛盾纠纷升级。针对工程建设和企业改制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县充分运用了法律工具进行化解,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县城经济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极少数领导干部对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这些单位和部门学法用法活动的开展。

2、在“四五”普法整体推进中仍存在薄弱环节,民营企业职工、下岗职工、流动人口,以及边远贫困乡镇群众的普法教育,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途径。

3、普法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单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充分保障。

4、普法教育形式还不够丰富,普法教育载体还需进一步探索创新。

五、今后的打算。

1、充分作好“四五”普法的迎检准备工作,全面总结“四五”普法工作的成效和不足,为启动“五五”普法作深入调研。

2、在继续抓好各类普法重点对象学法的同时,积极探索覆盖全民的普法教育新途径,使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3、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在巩固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抓好深化和延伸,不断提高治理质量和水平。

4、进一步加大普法和依法治县的宣传力度,在全县城乡广泛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5、千方百计增大普法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面貌。

乡镇村规民约实施情况报告

根据永州市委“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暨建设扶贫工作要求,驻洞口庙村扶贫工作组为贯彻落实市委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在唐能武副市长的领导下,成立了由市信经委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为组员的扶贫工作小组,按市委统一安排于近日入村正式开展工作。工作组入村后,对洞口庙村进行了实地考察,组织村组两委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设想了该村脱贫致富的策略,明确了该村建设的具体项目,结合实际,特制定(营销方案策划书)扶贫工作规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湖南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意见》和永州市“建设扶贫”活动的部署,深入群众、深入村,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目的。

通过扶贫工作实践,着力建设好村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先进性形象为主要目的。

三、存在困难及解决方案。

1、困难户的经济救助。洞口庙村现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困难户,包括低保户35人、五保户9人、特困2人,这些困难户因无劳动能力或家庭负担沉重等原因,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2、道路建设方面。村组道路部分没有硬化到位,如村文化活动中心通往杏木源村的1公里路段、四组至老井坝的2公里路段、七组至新宅里完小之间的1公里路段、八组至新宅里水库正坝1公里路段都是泥巴路,给村民出行、小孩上学带来不便,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乡镇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拟将上述五公里泥巴路扩修为村级水泥路,需经费万元。

3、村民生活方面。洞口庙村居民有1300多人,无固定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和购物等需要赶到8公里以外的石岩头镇,来回需要10元钱车费,且乘车十分不便。该村地处三角地带,南至广西白宝镇、北到广西黄沙河镇、东连石岩头镇落脚底村,周围有二十多个村,人口将近2万,可形成小范围的区域经济。为方便群众,促进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拟在村文化活动中心通往杏木源村公路右边100米处筹建一个小型农贸市场,需经费万元,具体情况见《洞口庙村筹建农贸市场经费预算表》。

4、卫生方面乡镇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洞口庙村是一个拥有1300多人的大村,由于缺乏长期发展规划,有新房无新村,新旧混杂,加之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垃圾乱堆乱扔且长期不进行处理,生活垃圾堵塞,导致脏、乱、差现象满村皆是,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和村民的身心健康。为建新农村、树新风树新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急需在于1、2组,3、4、5组,6、7、8组各建一个3米×3米的小型垃圾场,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和处理垃圾。

5、文化生活方面。该村文化活动中心为村小学改建而成,因年久失修,屋顶漏雨严重,内外墙部分脱落,线路老化,基础设施陈旧,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丰富广大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现急需对村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维修、补漏,购置部分办公和娱乐设施设备,需经费万元,具体情况见《洞口庙村文化活动中心维修、补漏等经费预算表》。

6、水利建设方面。村长洞小溪边的亭子桥田野地势比长洞小溪高,干旱季节亭子桥田野灌溉水源严重不足,为搞好田园水利建设,长年水源浪费,需在长洞石桥上50米处修建滚水坝一个,用于农田灌溉,预计经费万元,具体见《洞口庙村长洞滚水坝修建预算表》。

8、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宅基地的规划。洞口庙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4亩,耕地少,人口多是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一直靠种田为生的纯农民看不到希望,本来少得可怜的土地还在进一步萎缩。因此,保护基本农田、规划新村宅基地是当务之急。

9、生活用水。该村八组地处新宅里水库背上,地势较高,地下无地表水,需要到一里以外的七组去人工挑水。为解决该组村民用水困难,使之用上自来水,拟在新宅里完小水池边修建一个能储水80立方米的储水池,预计经费万元。

乡镇村规民约实施情况报告

按照“法治文明进农村”和“精神文明进农村”活动要求,xx乡深入各村、深入群众对全乡村规民约实施情况作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各村均制订有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在上世纪80年代前大都是口头相传、约定俗成的`“公约”,或一些简章条文的民约,内容多是封山护林、防火防盗、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之类;90年代后,随着国家对村民自治力度的加大,村规民约开始大幅修改,进一步完善,内容涉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婚姻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卫生、邻里关系、村风民俗、土地管理等方面;绝大多数村规民约内容都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许多地方的村规民约还对养老扶幼、夫妻平等、家庭暴力等作了明确规定,使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调研中,大多村民对本村的村规民约都是认同的,认为村规民约是有意义的、起作用的。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量的村规民约源于历年来形成的“家规”、“族约规”,有很强的区域性、民族性、自发性和针对性,村民一旦出现违规行为,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增进村民和谐相处的一把金钥匙。所以,从整体情况看,村规民约在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调节作用。

虽然xx乡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xx乡历史、经济、文化、教育、地理环境及交通等多方面的原因,群众的法治意识不强,仍有相当一部分村的村规民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不高、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群众普遍缺乏基本民主意识,导致了农村基层民主活动不活跃,农村落后的封建陋习一直影响着农村工作。和谐农村创建,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符合这一要求,首先就要建立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体制规范,再者就是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体制。

一是制定程序要合法,村规民约只能由本村过半数十八周岁以上村民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召开的村民大会才能制定,并要与会人员半数通过;二是内容要合法,村规民约不得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的内容;三是要有合法监督,村规民约要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村规民约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都是无效的。

乡村振兴实施情况报告

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工作实施情况报告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通函〔20xx〕229号)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两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自20xx年4月1日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实施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启动以后,各地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工作方案,精心部署安排,共组织对148个城市、41个县进行了专项督查,检查项目547个。20xx年9月至10月,两部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组成4个联合检查组,对河南、湖北、陕西、四川、浙江、江西、天津、黑龙江8个省(市)进行了抽查,共抽查16个地级市(区)、40个光纤到户工程项目。从自查和两部抽查情况看,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协同工作机制;从检查的项目看,由于住宅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实施以后签订设计合同的住宅项目大部分还处于建筑主体施工阶段,光纤到户工程尚未完工,但通过查阅项目设计图纸,可以看到相关企业基本能够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光纤到户工作稳步推进,实现光纤到户的住宅小区比例不断上升,垄断住宅小区接入资源、收取高额入场费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各地在贯彻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工作中,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部门协同,完善配套措施。

《关于贯彻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通知》(建标〔20xx〕36号)下发后,绝大部分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了贯彻实施的文件,进一步细化相关单位责任分工,强化设计、审图、施工、竣工验收、接入公用电信网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共同推进光纤到户工作。如河南省组织编制《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标准》,对光纤到户设计文件的设计深度进行统一规定,并要求审图机构依照标准严格进行审查;黑龙江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住建系统和通信行业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建立例会、通报等制度,加强通信行业与住建、规划等部门的工作协调。

(二)健全工作体系,建立工作机制。

为切实落实光纤到户工程质量和验收备案管理工作,大部分通信管理局在地市成立了办事机构(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等),组建专业队伍,制定具体工作制度和程序,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如湖北省将地市办事机构向区县一级延伸,并搭建基础数据平台,实现新建住宅项目信息同步共享;宁夏回族自治区、湖南省、福建省在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光纤到户工作办事窗口,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浙江省组建专家队伍落实对光纤到户工程质量和施工规范的监督;陕西省、山东省、江苏省在地市层面由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对光纤到户工程验收环节的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加强宣传贯彻,做好技术培训。

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全国共组织超过100期宣贯培训会,参培人员超过16000人,切实提高了各相关单位执行标准的能力和自觉性。如广东省组织了38期宣贯培训,参培人员3590人,全面覆盖各地市、区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各地还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宣传活动,并且通过海报、易拉宝、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四)开展典型示范,力求以点带面。

江西省、山西省、贵州省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城市或住宅小区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积累光纤到户工程经验和管理经验,探索光纤到户工作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组织典型示范、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促进和带动其他区域光纤到户工作,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重庆市选择部分光纤到户改造项目作为试点,探索多家电信运营企业共建共享以及共同维护的模式,为大力推进既有住宅光纤到户改造奠定基础。

(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各地在组织开展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中,重点对设计文件、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进行抽查,强化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部分省市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要求未执行标准的项目限期整改,切实保障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

虽然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实施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光纤到户工作进展不平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不同,不同省份、不同地市光纤到户工作进展不平衡。在部分中小城市和县城,相关单位对光纤到户国家标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住宅建设单位贯标意识不强,推进光纤到户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二)光纤到户标准技术普及程度有待提高。部分住宅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对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对光纤到户工程分工界面和技术要求的认识比较模糊。部分项目的设计文件仍然执行已废止的标准,施工图审查工作缺少具体的技术依据。

(三)“二次设计”审查把关需要加强。部分住宅建设单位前期委托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整体项目的设计,但设计深度未达到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要求,后期也未委托通信设计单位对光纤到户工程进行“二次设计”或者“深化设计”,导致设计文件无法有效指导工程施工,影响光纤到户工程质量,需要加强对“二次设计”的技术指导。

(四)协同工作机制需要深入和完善。部分通信管理局在各地市成立办事机构的时间较短,人员力量、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与地市、区县的规划、住建、房管、城建等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还未完善,尚未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光纤到户工作难度较大。

(五)光纤到户工程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项目光纤到户工程质量不合格,入户光纤损耗、电信间面积、家居配线箱等未达到标准要求,影响后期接入和使用。

(六)宽带企业的行为需要规范。部分电信运营企业仍然直接或者间接投资光纤到户配套设施、垄断经营小区宽带业务。部分宽带企业替住宅建设单位建设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垄断小区通信资源后,或独家经营宽带业务,或强迫其他企业与其业务分成,给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为巩固和扩大推进光纤到户工作成果,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贯彻落实到位,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贯培训,力争实现全覆盖。有针对性组织对住宅建设、设计、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等单位人员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的宣贯培训,并向中小城市、边远区县延伸,力争全面覆盖一线技术人员。

(二)加强调研督导,完善协同机制。通过联合调研、督查、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促进各地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并逐步向区县一级下沉。在条件成熟的城市,鼓励将光纤到户工程验收纳入住宅建设项目综合验收。

(三)强化监督检查,保障工程质量。加强对光纤到户国家标准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结合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形成常态化督查机制,依法查处违规行为,确保强制性条文的执行力度。

极争取政策支持,指导和规范住宅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大力支持光纤到户改造,为光纤到户改造提供便利条件,切实解决“入场难”的问题。

乡村振兴实施情况报告

x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新农合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新农合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点工作,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顾家村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区域,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对于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20xx年1月开始,顾家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妥有序地开展起来,参合率逐年提高,20xx年为71.73%,20xx年初已达到了95.85%,全县27.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止20xx年10月份,共补偿54906人,补偿金额2470.3万元。通过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共为11971名贫困患者减免各类费用152.6647万元。组织县、乡300名医务人员组成30个医疗队,深入18个乡镇的50个行政村开展了送医送药服务活动,免费发放了价值15万元的常用药品。为20名先心病、白血病患儿发放救助资金6万元。

自20xx年顾家村开始试点至今,在淄博市制定的原则框架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新农合的管理运行机制,新农合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参合农民普遍受益,新农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对党和政府的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健康的关心。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是关心农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从心底里感谢党的好政策。农民群众感动地说“以前都是干部来收钱,现在得了病,还能报销,这真是一项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事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好事”。顾家村崔顺利因肺心病治疗得到报销款15000元,其家人感慨地说“为了治病,家里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亏参加了合作医疗,交了20元钱就给报销了15000元,合作医疗帮了我的大忙了!感谢政府,感谢党。”这是我们农民群众最切身的感受,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二)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农民放心就近就医,顾家村开展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每年集中组织对全县18所乡镇卫生院院长和专科医生的业务培训,近400名村医由县医院进行业务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xx年,已经顺利通过了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验收。

二、当前顾家村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农合在顾家村运行十年来,确实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的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新农合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惠民政策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制约着新农合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一)筹资困难,筹资成本高。

向农民筹集遵循原则:自愿参加,多方筹资。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把合作医疗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稳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机制还没有建立,资金的收取多数是在每年筹资时突击宣传,集中入户,难度大,工作成本高。由于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新农合,这样容易导致体弱多病者选择参加,而身体强壮者选择不参加。

(二)宣传力度及方式影响政策运行效果。

作为一项好的惠民政策,从无到有,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必定有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和村级干部对宣传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有关术语不理解,有的甚至看不懂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资料。有的农民由于没有履行及时告知义务或超过补偿期限或没有办理转院手续,本可以得到补偿而没有得到补偿,引起农民对制度的不满。由于对新农合报销范围的不了解,导致他们觉得农村医保是不可信,甚至是忽悠人的。

(三)大病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新农合制度对10种大额慢病有一定的补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受益面窄。部分农民患的虽然是常见病,慢性病,但由于不属于大额慢病的范围而无法得到报销,一年下来仍旧花费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住院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有些药品不能报销”等限制设z也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尤其是10万元以上的大病保障水平不高。顾家村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但对于几百元、几千元的医疗费用大部分农民还可以负担得起,并不足以影响生活。

三、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采取合理的征缴形式,降低筹资成本。

采取合理有效的征缴形式是合作医疗有效筹资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让那些与农民有密切利益关系的机构去征收医疗保险费的效率较高,也较为便捷。例如,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签约,委托乡镇财政所在下发粮食补助款时代收,然后转入通过招标确定的银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审核、汇总支付的费用,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凭证,由银行直接划拨,实行封闭运行。对于当年发生疾病报销医疗费用的农民,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用报销所得的部分费用预缴次年的参保资金,建立农民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参合农民在镇或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后,再到镇合管办报销或向所在镇合管办或村卫生室预缴该户次年参合资金。农民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建立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之上,在得到实惠的时候提前缴纳次年参合资金,迎合了农民参合心理,农民在受益的前提下,信任新农合,一般是乐于预缴费的。

(二)加大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继续做好宣传工作。

新农合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宣传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程度,这对于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而且,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些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持续开展宣传工作。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放新农合宣传小册子以及基层工作人员走访宣传讲解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还可以在已有的宣传方式上增加志愿者下基层服务,选择对新农合政策了解的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对农民进行政策普及教育。其次,一定要将宣传工作做到位,纠正宣传偏差,使农民真正理解新农合的内涵及“互助共济”的实质,纠正“不住院不报销”的认识偏差。再次,宣传工作不仅要面向农民,还要面向涉及新农合的领导、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尤其要吃透政策精神,掌握政策要领,把国家的新农合政策释译成一些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政策,将新农合的宣传工作常抓不懈。

(三)不断完善新农合的补偿机制,切实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进一步优化住院费用补偿方案,财政补助提高,基金规模扩大的条件下,提高补偿比例,切实扩大药品、检查可报范围,适当扩大目录内用药。积极探索大额住院费用补偿制度,在享受新农合待遇的基础上,对大额住院医疗费用超过补偿起付线的部分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为使合作医疗基金充分有效使用,使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受益,对当年农合统筹基金结余部分(扣除风险基金),可以采取二次补偿的方式对大额住院农户进行再次补偿,或者采取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作为新农合制度的延伸。商险介入医保后,医保服务将大幅提升,弥补社保经办机构经办力量不足,实现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的无缝链接,使百姓的医疗保障提升了一个档次。保险公司因控制风险,会主动监督医院,防止大处方、大检查的出现,从而降低患者的诊疗费用。建议认真遴选1-2家保险公司承担参合农民大额医疗保险,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切实减轻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负担。

(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的基本建设。

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卫生建设。对于符合条件的专科医院、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应当予以认定,引入竞争,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

1、要加大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乡镇卫生院处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是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难点所在。因此,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应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如对卫生院职工工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监督等业务经费,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费等予以保障和补助;改变卫生院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疲于奔命的局面。同时,要在人才、技术、设施上给予扶持,并帮助明确服务方向,完善运营机制,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

2、要扶持村卫生室的发展。

针对其服务内容和诊疗病种给予一定的补助,保证村卫生室开展对中老年群体和慢性病等特殊病种的康复服务,并推动其做好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相关信息的搜集、报告工作。

工作实施情况报告

根据民政职能职责,我局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孤儿生活养育、残疾人救助等惠民政策,及时精准拨付惠民资金,按照县审计局关于提供20xx年一季度民政领域民生政政策落实情况的文件要求,现将我局今年一季度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按照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一季度城乡低保金,其中城市低保保障对象282户431人,一季度发放保障金36.544万元;农村低保保障对象1305户4444人,一季度发放保障金285.333万元。

按照孤儿分散供养900元/月标准,发放14名孤儿1-3月生活养育金3.78万元。

为310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照450元/月标准,发放一季度保障金41.85万元,为7名城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照550元/月标准,发放一季度保障金1.155万元。

一季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保障对象1371人次,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一季度生活补贴13.71万元。一季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保障对象1162人次,按一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8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一季度护理补贴7.067万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