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大全(18篇)

时间:2023-12-12 07:49:11 作者:笔舞

小学教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以下是一些小学教案的示范文本,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翻新教学的思路。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练习十一第7~12题)。

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电脑、口算卡片、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口算、

老师拿着许多口算卡片,由学生抽签答题、

2、听算、

老师说题,学生直接说得数、

3、一支钢笔6元钱,田老师拿了54元钱,可以买几支钢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作业,将得数直接填写在课本的表格里、做后小组评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练习十一第10题、

三、深化练习,拓展思维。

1、练习十一第7题、

(1)电脑显示第7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

(2)让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数据提出问题、

问题一: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讨论)。

问题二:如果现在有6台,你打算怎样安排?

第二个问题中的总人数没有变,仍然是24人,有6台电脑,问题是几人合用一台电脑?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讨论,互相学习、

2、练习十一第11题、

(1)电脑显示第11题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一第9、12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补充习题及解答。

被除数36631614。

除数96389。

商89825。

(1)如果只买帽子,可以买几顶?

(2)如果只买鞋,可以买几双?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七)八五十六。

56÷7=(8)七(八)五十六。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表内除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实物投影、主题图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本单元的学习是以第一单元为基础,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基本掌握了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基本达到独立完成探究简单问题的水平。

由于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非常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第五册的第一、四、六单元乘除法部分的知识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5、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运用。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

3、混合运算(需要具体说明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除法的验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

四年级上册。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

2、混合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问题情景中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单元要点。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运用估算,进行正确试商。

3、能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

5、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20÷5=4。

4——商。

除数被除数。

20——除数与商的积。

0——余数。

(5)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模板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四、总结。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p29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

4÷1/2=4x2=8;4÷1/4=4x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1.口算.。

52013=90018=24048=75025=。

720036=910013=64016=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5201324048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14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577854=374931=。

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注重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以及算理。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平均分”的直观认识。同时通过不同分物方式的对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是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的: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再分,及“等分”;二种是先确定每份数是多少再分,即“包含”。分的方法不同,对应的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但是都是用除法解决。“包含”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一年级学习的减去相同数的问题,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通过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因此,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充分的直观认识,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拐杖”。教师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学生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以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充分的直观经验。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圈一圈、填一填以及列除法算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在教学问题解决时,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用除法解决相关问题的算理依据在哪里。

3、重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学习除法单元的问题解决时,学生能快速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只要出现在其他单元的除法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了。因此有的孩子就会加减乘除乱写一通,还有的孩子根据数字的大小来猜测使用什么方法解决。其实,说到底问题就在于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时运算模型识别不敏锐,而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建构初期。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算理的描述,对孩子多追问“为什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从除法的意义教学开始,注重让学生完整表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中,重点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领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不断地进行追问以及“多元表征”的统一,让学生不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4、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以直观图示为桥梁,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期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准确理解题意,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看清楚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4、教师出示课件题目,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

(1).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2).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1、做一做。

7÷7=32÷8=48÷8=56÷7=64÷8=21÷7=49÷7=40÷8=2、算一算。

5×()=356×()=4249÷7=()。

32÷8=()24÷8=()6×()=42。

3、拔河比赛(出示图)。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个星期。

四、布置作业。

1、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2、第40页练习八,第3题。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教学反思: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时没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学,而是根据本班情况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学习气氛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深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2、在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5=10(只)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求5个2是多少。)。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口诀是:二五一十。

其中2、5和1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每组有2只蝴蝶(每份)。

一共有5组(份数)。

一共用了10只蝴蝶做标本(总数)。

2、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提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和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引导学生把两个除法计算的问题完整地提出来。)。

一共用了10只蝴蝶,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作了几件标本?

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作了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他们分别怎样列算式呢?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

102=5(件)口诀是: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2)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105=2(件)口诀是:(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用一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常遇到这种计算,我们就可以借助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算式,这样更方便。)。

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看口诀列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2、自主练习。

第1题:看图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方法。)。

第2题:选择3个数列出乘除法算式。

(课前教师先把这些数做成卡片,装在信封里发给每个小组。练习时,可以创设找朋友的情境,先在一组示范,选出3个数,写出3道算式,让学生体会是怎样运用一句口诀来计算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

四、全课小结。

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