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实用17篇)

时间:2023-11-10 13:31:43 作者:HT书生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实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在写作时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提高写作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一些经典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阅读。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近几年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不断恶化,特别是台湾问题、南海争端和中印边境对峙一直是我国的国家安全隐患。进入今天九月份以来这些地区甚至接近战争的临界点。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安全形势下该如何抉择才能避免出现大规模军事冲突。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必将破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引发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东南西三个方向目前都有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从已知的信息分析,似乎这三个方向的潜在冲突都存在某种隐秘联系。我们先来分析困扰我国时间最长也是最核心的台湾问题:自两岸分治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进入新千年后,民进党执政台湾,明里暗里不断推动台湾往实质独立的方向发展。今年5月20日蔡英文开始进入第二个任期,挟高票当选的气势,试图让台湾在国际上有所突破。近期,美国加大了对台湾军售的力度,还不断升级美台“官方互动”。继上个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访台后,9月17日,又派出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问台湾。蔡英文会见克拉奇话里有话的喊出:台湾有决心踏出关键一步。9月18日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巧不巧的也去台湾见了蔡英文,并带去菅义伟的口信。菅义伟上台以来宣布的内阁要员,特别是防卫相对华属于强硬派。至于口信到底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美台日三方频繁互动来看,应该是达成了某种共识,才有了后来蔡英文喊出的那句话。现在关键的是要分析美台日三方达成的某种共识到底是什么,窃以为无非两种可能:1台湾宣布启动法理台独,美日提供安全保护。2美台、日台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也就是美日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美日提供安全保护。从有限的信息分析我认为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第一种情况就相当于台湾向大陆摊牌,逼迫大陆启动《反分裂国家法》,大陆别无选择只能诉诸武力,这样的话完全不符合美日台三方的利益。而第二种情况有利于美日台更好的互动,变向的支持台湾实质独立,同时为台湾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活动空间。

南海争端:在2016年7月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炉之后,南海就成为可能发生冲突的热点地区。据闻当时美国派遣了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攻击阵位,意图迫使我国就范,就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美国航母战斗群撤退了。到了今年又传出美军设想炸毁我国在南海岛屿上的各类设施,由此可见美国一直有在南海动手的准备。美国经常派遣军舰、战机进入南海,同时与周边国家举行各种军事演练,为将来的军事冲突做准备。近期开始进行的联合国大会上,菲律宾重新搬出“南海仲裁”问题,并以此来发起对中国的挑战。杜特尔特声称南海仲裁的结果应受到国际法的承认和保护,菲律宾也绝不会在此问题上与中国妥协。从近期美、越、菲三方对南海问题表态来看,发生小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中印边境对峙:2017年中印边防部队曾在洞朗地区对峙,后来在双方的努力下,缓和了僵持局势,最终平息了事态。到今年4月份中印两国部队在班公湖地区又发生对峙,在持续的摩擦后爆发冲突造成印方重大人员伤亡。为显示印度的决心和能力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附近部署超过30万人的军队,局势极其危险。近期双方还在边境地区不断部署军队和武器装备,对两个有核国家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

中国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分析了中国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安全形势,可以找出它们共同的时间点,就是9月份。它们似乎存在着某种默契,共同为后面的某个焦点事件做好安排。当然他们的目的并不一致,只是希望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个人认为台海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不符合各方利益,所以近期生战的可能性较小。南海有可能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因为南海地区小国更容易被大国操弄,比如唆使夺取南海部分岛屿。中国与小国发生军事冲突符合域外各大国的利益,有利域外各大国采取一致行动对中方施压,也有利于美国算计如果介入可能会付出的代价。至于我国如何处置,我想高层和军方肯定有相关预案,我等草民不便置喙。当然如果南海生战,就会影响其它两个方向的军事冲突概率,整体上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同台海地区一样可能性不大,毕竟两国都是有核国家。同时中印边境地区马上进入冬季,寒冷的高原地区不利于军队展开部署,但边防部队偶发性冲突不能排除。

现代化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无法估量,残酷的战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悲剧。不管怎样都不想看到任何战争、任何冲突。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和平与安宁,都能自由幸福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途中,伴随着“成长的烦恼”,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和安全结构也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性的调整与变化。整体来看,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也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大国激烈博弈、海上争端或将激化、地缘政治面临新的挑战、非传统安全形势严峻等新情况。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或许面临五大挑战。

一是大国战略威胁与遏制不断升级。中国的战略性威胁主要来自美日。美国为了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在东亚的传统盟国关系,另一方面继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寻求新的代理人,强化了遏制与防范力度。在可预见的将来,无论谁当选总统,美国都不会放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并继续加强对华防范、竞争、遏制的一手。中美关系将长期维持既合作又竞争、既对话又摩擦的局面,双边竞争性的一面或许更加突出。同时还存在中美双边关系被第三方所“绑架”的风险。

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于3月29日正式生效,日本在国家“正常化”和军事大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本紧随美国之后,更积极地在中国周边地区与中国展开竞争,以削弱和打击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影响力。中日在周边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印度为了附和美日的战略需求,积极地在中国周边地区与中国展开竞争,并处处和中国攀比,对“一带一路”消极、冷淡甚至猜疑,直接阻碍了“孟中印缅走廊建设倡议”的推进。

二是两海权益的争夺更加激烈。两海是指东海和南海。东海局势起伏不定,变数增加,日本又加大了涉足南海力度。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是不太可能收敛挑衅态度的。中美围绕南海问题乃至海洋规则与秩序的博弈具有长期性,南海军事化趋势将加大意外摩擦发生的可能性。海上安全的博弈将在外交、军事和法理多领域展开,尤其是中菲南海仲裁案在2016年将有结果,相关法理斗争将更为尖锐。

4月1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外长会发表海洋问题声明,强烈反对在南海填海造地及兴建军事设施。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表示,中方对七国集团有关做法表示强烈不满,敦促七国集团各成员国恪守在有关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充分尊重本地区国家的努力,停止一切不负责任的言行,真正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可见,海上纷争将进一步复杂化。

三是两岛突发性风险急剧增加。两岛是指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岛。新年伊始,朝鲜接连核试、射星,美国大军和大量尖端战略武器进入半岛。联合国安理会3月2日一致通过第2270号制裁决议,这是史上最严厉的涉朝制裁决议。美韩联合军演“关键决断”和“鹞鹰”从3月7日至4月30日举行,这是自197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史上最严制裁遇上了最大军演,朝鲜半岛或许遭遇了自朝鲜战争停战以来的最大危机,美韩对朝剑拔弩张,半岛上空战云密布,似乎处在战争的前夜。历史告诉我们,半岛安全形势任何颠覆性的变化都会对中国安全带来强烈冲击,如何应对半岛危局,对中国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现在离中国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蔡英文上台执政时间5月20日越来越近了,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在一份题为《建立东亚区域秩序》的报告中给美国政府提了5条建议,台湾《旺报》4月11日报道,美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前处长杨苏棣参与了报告撰写并建议美国政府:尊重台湾强而有力的民主制度;应该继续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美军应在亚太地区维持强大军力;最后华盛顿应该明确告知北京,“美方长期坚持的就是两岸问题不能以威胁或武力解决”。这说明美国强烈干预和介入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增大,台湾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更须警惕的是,美日很可能以推动上述两海与两岛问题联动态势,形成对中国全面遏制的战略竞争局面。

四是周边中小国家的变化及对华影响。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与社会发展滞后、国家治理能力有限、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严重、国内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众多、民族与宗教问题存在潜在的冲突等,这些问题会对我国边疆地区产生程度不一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美国将触角伸向这些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周边安全态势。

五是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上升,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处在高风险期。由于恐怖组织的扩张与袭击目标的泛化,国际反恐合作进展有限,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可能性难以排除。面对恐怖主义这类地区安全的重大威胁,中国仍需继续通过各类多边国际机制加以应对。

认清上述安全问题,或许有助于我们在习主席“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寻求突破安全困境的方法与路径。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与中海安集团25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2022)》表示,2021年全球存在大国关系、全球经济、新冠疫情、政治稳定与恐怖主义等五大安全风险。展望2022年,蓝皮书预测中国将面临新冠病毒变种威胁、全球金融与债务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中美战略竞争持续等十大海外安全风险。

蓝皮书对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综合安全风险进行了预测评级,并依据最终具体得分的分数段划分“极高、高、中、低”四级。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极高风险”,包括索马里、也门、苏南、阿富汗、海地等;78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高风险”,包括刚果(布)、冈比亚、黎巴嫩等。

在此基础上,蓝皮书按照全球11个地区划分,全面而深入地研判每个地区的安全风险特点与趋势。同时,蓝皮书还结合“世界各国(地区)综合安全评估和预测指数”的分析结果,以及对众多海外利益保护相关机构的一手调研访问,对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刚果(金)、阿根廷、美国、英国等重点国家的安全局势进行了重点研判与预测。

本月初,哈萨克斯坦多地发生大规模骚乱,甚至出现骚乱者冲击政府机构、攻击警察等情况,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中国在哈公民生命安全和在哈企业正常运转带来影响。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请求,集安组织曾派出维和部队前往哈国执行任务,现已全部撤离。本月19日,哈全境正式解除紧急状态。

主要风险之一。哈国骚乱之后,政府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处理利用中资的问题,都会对中哈两国的经贸合作产生影响,具体情况仍有待观察。

蓝皮书中也提到了针对哈萨克斯坦存在风险的防范要点,如针对哈国内持续出现的新冠疫情波动形势,在哈中资企业需遵从当地政府的防控要求,增强企业自身防疫管控意识和能力;针对哈政府可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救助新政,需要企业及时充分了解政策调整,尽快适应新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哈国内存在的社会安全风险和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在哈企业需及时关注由哈方和中方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制定灾害应急方案,减少灾害损失。此外还需处理好同哈各级政府、议会及驻地居民间关系,发挥企业的社会职能。

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与中海安集团定期发布《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预判世界各国、各地区安全态势。据戚凯介绍,去年1月,《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2021)》预测了新冠疫情全面威胁国际社会稳定与发展、美国加强对“一带一路”污名化行动、欧亚地区局部冲突风险加剧等2021年十大重点安全问题中的8项均在2021年得到验证。

今年发布的蓝皮书同样对2022年中国海外安全风险十大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新冠变种病毒威胁尚存、全球金融与债务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欧洲对华挑衅冲突增多、南亚恐怖主义活动回潮、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欧亚地缘安全风险凸显、非洲多国内外动荡风险可能扩散、中东地区安全赤字明显等。

对于中美关系,蓝皮书预测称,2022年中美会控制战略竞争范围与烈度,并在如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利益一致的问题进行合作,同时可能在曾经合作、当下却面临重大挑战的问题上重新合作。然而,美国将持续在国际舆论场上利用“自由”“民主”等话术打压、黑化中国,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军工企业也将持续受到美国及其盟友打压。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开始了伟大民族复兴之旅。但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周边环境不断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正文:

翻开一幅世界地图,在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历经五千年的文明教化如今依然散发着蓬勃生机。新中国建国六十余载,其间遭遇坎坷艰辛,但都坦然度过,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收获了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如今已实施三十余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足以令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已经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旅。随着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的结束,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国也怀着满腔的热情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开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轮廓。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三十年间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无疑,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处理,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国周围安全形势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一,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沦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近年来,印度自持经济增长迅速,大幅度提升国防实力,增加国防预算开支,购买巨额军火,处处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和最大威胁。特别是在美欧等国的有意支持下,印度的这种超越中国的野心愈加膨胀,特别是1959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的惨败一直让印度心存芥蒂,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总想能够超越中国,遏制中国,从而一雪前耻。

四,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然而,海上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海上压力将常态化。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里援引一些数据,南海自然海区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属于我国司法管辖的海域就是所谓“九段线”或者u型线内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这是在1945年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各国没有反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重申了这一点,仍然没有任何国家反对。直到上世纪60年代,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开始向南海伸手,各国进入“九段线”内面积总计约154万平方公里,其中越南声称拥有117万平方公里,菲律宾是62万,马来西亚是17万,文莱是5万,印度尼西亚是3.5万,无争议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洲、沙滩总计256个,被实际瓜分和控制的岛礁达50个之多。在已占领岛礁中,越南占了58%,马来西亚占了10%,菲律宾占了16%,而中国只占了16%,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要改变现状非常困难。近期,越南、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南海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甚至摆出一副极为强硬的态势,即在南中国海领域进行实弹军演,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东盟诸国想把南海问题搅得越浑越好,这样他们可以从中牟利,其用心无疑是险恶的。

五,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七,中美间的多方博弈。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新世纪中美两个超级大国间的较量无疑是一场扣人心弦、风云变幻的剧作,对于中美两国如何博弈,则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与谋略。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是世界上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不仅如此,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都在我国周边地区,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拥有核技术以及核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多在中国周边。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差距较为悬殊。领土、文化、民族和宗教等问题冲突愈演愈烈,印巴冲突尚未彻底解决,中亚国家“颜色革命”方兴未艾,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纷争不断,教派冲突摩擦不断。

(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美国虽然和我国并不接壤,其本土也与我国相隔万里,然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未来的走向面临的最强烈挑战依然来自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韩国、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了联印制华政策。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和重要原料。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中印之间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边境问题的磋商,两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依然存在。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

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首先它可能导致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或者对朝鲜进行制裁。其次它可能成为开启东亚核武竞争的潘多拉魔盒。再次它可能导致日本全力寻求突破和平宪法,扩大军备,开启核武之门。

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为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岛屿、开发石油的狂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7个岛屿,我国台湾控制其中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其中的50多个岛屿。其中,越南占据岛礁29个,控制海域面积20万平方公里,打井60多口,2002年与美国在南海西南部发现了东南亚最大的油田,储量2至4亿桶。菲律宾占据13个岛礁,控制海域面积41万平方公里,打井70多口,年产石油35万吨。

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越南反复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并成立南沙地方行政机构,还准备向南海占领岛礁移民。越南海军专门组建了应付南海突发事件的“海上快速作战旅”。2002年还组织10多次以南沙作战为背景的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菲律宾设立卡拉延市政府,将部分占领南海岛礁划归其管辖,军事上组建了西部联合特混部队,专门负责南沙方向的巡逻和作战任务,2002年举行了5次以南海作战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行动,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

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院。

理学院。

姓名。

李强。

班级。

实验122。

学号。

2012309030230。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受邀专家在研判风险时受到五个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2.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风险的主要地缘空间在台海和周边,特别是东北亚地区;

3.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全球宏观因素的影响波及中国外部安全的各个领域;

4.“一带一路”沿线中小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局势需要高度关注;

5.恐怖主义威胁是中国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

根据专家意见和相关数据分析,2022年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中有10个领域的风险需要关注,按照对中国的重要性排序如下:

第一。

中国边境与周边海空域摩擦再现。

专家们的关注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美海空意外”,即中美在中国周边海域、空域发生意外或者出现紧急事态。大家列举的可能情景包括,中美发生类似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或者2009年“无暇号事件”那种摩擦,抑或中美在西太平洋或者印度洋发生海上意外事件。二是“争议摩擦”,即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双边政治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在有争议的边界附近或者海域出现摩擦。

第二。

涉华国际经贸冲突延续或者升级使得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更加消极。

在经贸领域,风险点主要有二:一是“贸易和投资规则”。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包括美国是否会延长对华“301调查”所涉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甚至使其“永久化”;美欧贸易技术委员会是否会出台双边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及其盟友是否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共同加强对外投资审查。二是“能源资源安全”。如果全球石油价格继续大涨大跌,或者中澳经贸关系持续恶化,会对中国的能源供给造成何种影响;中国在获取开发新能源所需关键矿产时,是否会更频繁地受到西方国家使用诸如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非经济标准设限设卡。另外,发达国家在产业链“去中国化”方面相互勾连,推动民生产业链布局从“即时生产”转向“以防万一”,也在排序中居于靠前位置。

第三。

全球挑战持续政治化引发全球公域出现重大安全事件。

风险点主要有二:一是“西方利用全球问题炒作中国威胁”。可能前景包括中国对煤炭的使用被进一步污名化,能源政策承受更大压力;发达国家洗脱排放问题上的“历史责任”,中国在减排问题上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与小岛国利益分歧加剧;西方媒体恶意炒作中国南极立法、公海商业捕捞等问题。二是“全球公域发生冲突或者意外”。例如大国卫星相互抵近侦察并造成碰撞,空间碎片造成意外等。

第四。

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影响中国利益。

东北亚地区多个安全热点均对中国安全构成持续冲击和威胁。关注度最高的风险点是“中日关系”,特别是日本经济、安全政策变化可能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可能情景包括日本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经济安全保障相关法案,引发与中国关系的紧张;日本从政治角度出发拖延中国加入cpttp;日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在钓鱼岛、台湾及历史问题上再现出格言行,对双边关系造成冲击。

第五。

政治观念的对立导致大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大国关系层面,经过所谓“民主峰会”和部分国家“外交抵制冬奥会”闹剧之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矛盾可能进一步上升,尤其是西方将中国与俄罗斯绑定,不断构建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小圈子”。2022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或因乌克兰等传统安全问题继续恶化,并引发外交战和经济制裁战的升级,西方进一步固化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联盟,使中国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在大国国内政治层面,西方各国内部意识形态极化严重,法国大选尤值得关注。如果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当选,可能冲击欧洲政治稳定,并牵动法对华政策与中欧关系变化。

第六。

外部势力干预加剧台海紧张局势。

专家们虽普遍认为台海紧张局势升级可能触发危机,但其重要性排序在十大风险领域中居中间偏后位置。对于这一结果及其在战略和政策层面的意涵,值得思考与讨论。风险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美方持续升级与台湾当局的实质关系,助台拓展‘国际空间’”。可能情景包括美国国防部邀请台以观察员身份参加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增加在台海军陆战队人数;美更多现任高官、国会议员或者前政要访台;美帮助台当局在更多国家设立“代表处”,甚至鼓动部分国家与台当局“复交”等。也有专家认为,个别欧洲国家可能在台湾问题上突破现状,冲击“一中”原则,例如同意对台军售等。二是“台海发生军事意外”。例如美军可能提升在台湾海峡海空域飞航频次,导致解放军与美军在台周边海空域发生意外事件,这一情景排序十分靠前。专家们也提到美盟友与中国在台海周边海空域发生危机的风险,但排序靠后。

第七。

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紧急事态。

在科技安全领域,新兴技术带来的网络安全系统性风险受到压倒性的高度关注。专家们认为,2022年北约国家、印度、美国均存在与中国发生网络冲突的可能性,但其重要性依次递减。2021年7月,北约前所未有地就“中国网络攻击”发表共同声明。近年印度的网络能力和攻击活跃度都在快步增长,2021年四方安全对话(quad)多次强调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这些态势都使得专家们更加担心网络空间冲突。此外,中国国内若出现大规模严重数据泄露事件,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群众广泛使用的某些“国民级应用”出现数据外泄,也将造成严重安全影响。

第八。

新冠疫情延续引发连锁反应。

专家们认为,2022年新冠疫情延宕将继续冲击国际政治经济,对中国构成安全风险。专家们最担心的是疫情产生的政治和治理连锁反应。例如疫情延续可能激化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规则之争;由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不能解决,部分欠发达国家将出现政治、经济或社会危机,进而波及中国外部环境的稳定。不过,专家们认为疫情本身大规模恶化甚至失控而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不大。

第九。

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金融风险。

专家们认为,2022年可能出现美国股市大幅下挫、世界主要经济体长期利率快速上升、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遭遇更多阻力等挑战,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将开始调整“短期保持经济刺激”和“中长期收紧财政货币政策”之间“搭配关系”,可能对其他经济体以及债券、股票和汇率等市场产生外溢性冲击。对当前突出的“发达经济体通胀失控”问题,专家们对其风险的担忧程度并不高,认为随着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应用,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可能有所缓解,而发达经济体管控和疏导通胀的能力也较强。

第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致使恐怖主义抬头。

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以及恐怖主义政治化倾向可能影响中国的海外利益。非洲、中东、南亚是受关注的主要地区,可能情景包括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因国内政局、经济活动以及疫情、气候变化等原因,出现国内矛盾激化并在地区产生外溢效应;黎巴嫩等国经济社会局势失控,外部势力介入,引发武装对抗和冲突;伊核谈判进展不顺,美伊关系再度紧张甚至发生冲突;印巴军事对峙升级;阿富汗局势突变。在恐情方面,专家们认为恐袭仍构成一定程度威胁。

可能的情景有,恐怖组织政治化趋势增强;印控克什米尔发生较大规模恐袭或骚乱;“伊斯兰国”死灰复燃;“巴塔”“俾路支解放军”等巴基斯坦国内恐怖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发动恐袭;“三股势力”自阿富汗外溢,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等。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论文

摘要: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和13亿人口的大国。如今,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了明显增强,正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最近愈演愈烈的钓鱼岛问题显露了中国周边环境的复杂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该如何在狭缝中生存并强大起来呢?本文先概括介绍中国周边环境,再重点分析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最后寻找原因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国;周边环境;发展;复杂性;利益。

一、中国周边环境概况。

国家的周边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周边国家或地区影响本国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它是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安全利益是否构成威胁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据此,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的周边环境。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陆地边界总长约2.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洲、欧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千米,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千米。在与中国相邻或相对的国家中,有世界“五大战略力量”中的三个:美国、日本、俄罗斯;有世界上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的6个: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世界上7个公开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在我们周边: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朝鲜;另外还有12个像伊朗、日本这样的核门槛国。

由于多次外敌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3600千米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千米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几个突出的周边环境问题的分析。

1、中印边界问题。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线全长2000公里,分西、中、东3段,涉及争议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几十年来,中印政府虽然一直在努力寻求公平、合理地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方式,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不断在西藏问题上做手脚,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解放西藏。1951年,印度趁中国抗美援朝无暇西顾,出兵占领了西藏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随后,印度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干涉,将麦克马洪线印在了印度的官方地图上,并支持西藏反动农奴的叛乱,公开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虽然叛乱失败,但尼赫鲁仍沉浸在“大印度联邦”的幻想中,他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将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划归印度统治,并完全阻绝了中国政府关于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继续侵占中国领土。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战争全面爆发。中印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大印度联邦”的美梦以沉重的打击,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自2007年开始,中印两个边界开始进行正式谈判,谈判已进行3轮,但没有实质性进展。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边界争端由来已久。中印两国一直没有正式的条约对两国边界进行正式划分,中国政府虽然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这条线是第三方英国调停划分的,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背着中央政府就中印东段边界线举行过秘密换文,成为印方在与我方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筹码。(2)中印边界问题也涉及西藏及__集团的问题。虽然印方公开承认西藏为我国领土,但暗地里却为西藏叛乱失败后逃往印度避难的叛乱分子提供保护伞,印度北部的达兰萨拉成了__集团的根据地。(3)印度的崛起。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较快,军事实力增强,尤其是核试验的成功,更加足了印度谈判的底气,使印度在谈判中不做丝毫让步。

中印边境问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必将对我国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2、中日钓鱼岛之争。

中日领土争端主要在于钓鱼岛之争。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和3块小岛礁组成。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我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化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但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以“无主之地先占”为由,宣布钓鱼列岛为日本“固有领土”。抗日战争胜利后,本来中国政府应该接管日本在华的所有权益,但是日本政府却与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合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而中国方面从未承认过此合约的合法性。在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宣布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大量石油资源后,日本开始采取单方面行动,进行巡航。尤其是今年,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挑衅,并扣押我国保钓人员,更将钓鱼岛的争端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为什么七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会引来这么多争端?其原因有二:(1)争夺石油资源。根据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的勘探结果,钓鱼台附近广大大陆棚海域可能储有大量石油,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日本虽然需要大量石油资源,但本土却不产石油,因此日本的石油全部依靠从国外尤其是从中东地区进口,所以当听到钓鱼岛周围可能蕴藏石油资源时,必然会全力以赴去争夺。(2)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日本而言,若把钓鱼岛化为自己的领土范围,可以增加其战略纵深,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台湾省的军事防御实施侦察与监视,从而使我国的防御活动陷入被动。对于我国而言,钓鱼列岛的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响,被美国视为战争期间进攻远东地区的“桥头堡”。如果钓鱼岛被日本永久霸占,日本军事力量将据此向西扩张,对我国的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及未来周边安全形势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边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环境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几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扎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安全环境。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做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周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自2010年以来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至今仍处于调整之中。美国重返亚太,构筑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的“雁形安全模式”,中美对于东亚安全主导权的争夺将会成为未来5~10年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结构性因素。其中,海洋是中美的主要交锋点,中国将长期面临来自海上的压力。

在大趋势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周边安全的年度形势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刚刚过去的2012恰逢大选年,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地区性争端反弹。

事实上,黄岩岛对峙与钓鱼岛争端的不断升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菲律宾、日本等国对于中国领导人更迭前外交政策的误判所导致,即认为,中国为了保持政权平稳过渡,在外交上会延续韬光养晦的政策。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认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维权,才能有效维护地区和平,保证国内政局稳定。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强硬立场前所未有。而韩日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则与韩国国内政局变化、李明博即将下台有密切关系。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两大特征:第一,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第二,中美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

周边地区的海上争端在2012年达到了新高峰,面对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的挑衅,中国海洋安全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发展海上力量是确保中国在周边地区实现维权维稳双重目标的战略性举措。

为应对中国的影响在亚太的提升,美国稳步推进“再平衡”战略管控东亚格局。中国的近邻日本、菲律宾坚定地靠向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左右逢源,远邻澳大利亚也悄悄改变方向。中国周边国家在美国的挤压下,进入战略再定位过程,中国的周边外交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应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应充分发挥储备和进口调节作用,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_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为我国粮食政策指明了方向,给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要全方位系统性地审视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底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党的_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有效保障了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但风险和挑战仍在。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粮食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国内看,粮食生产还存在资源环境约束、结构性短缺、区域性不平衡等矛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全方位系统性地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有效应对重大风险考验。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推动粮食生产从拼人力畜力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可持续生产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短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突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优化种植结构,加大南方生产地区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着力破解粮食生产结构性、区域性等矛盾,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针对粮食生产效益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例如,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等主产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不断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从“大粮仓”变身“大厨房”,从粮食生产大省迈向粮食经济强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针对粮食市场频繁波动等情况,应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充分发挥储备和进口调节作用,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以储备的确定性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国推动形成了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粮食储备格局,储备实力不断增强,储备布局结构优化,严惩涉粮腐败,守护管好“大国粮仓”,确保平时备得足、储得好,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增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地和品种多元化,确保粮食买得到、运得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粮食储备“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既要防止“谷贱伤民”,也要避免“米贵伤民”,真正做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我国粮食安全的蓝图已经绘就。只要坚定信心、笃行不怠,党政同责、上下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论文

摘要:什么叫大度,哥们请客今儿,什么叫包容,没事这机会让你吧。呵呵,大致把人与人,国家与国家对比,小时候,会因为一个棒棒糖而打架,长大了,懂得谦让了,对不起,没事儿。看看国家之间,你扣我人,我给你出口产业压力,你占我地,我开枪揍你。真的,上升到国家与国家之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似乎少了许多。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现实真的很严峻。从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到最近的中国渔民刺死韩国海警,一系列的事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朝鲜、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或相近。而主要的核大国在中国周边就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于朝鲜都有核武器。中印藏南、中日东海钓鱼岛、中韩海上边界线尚存争议。南海问题日益紧张,周边国家的气焰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更为嚣张。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现在我将做简要的分析。

一、东北亚。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二、中亚。

“中亚地处欧洲大陆腹地,既是全球重要的地缘政治枢纽,更是主要国际政治势力的必争之地。”中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各大国竞相争取在此处的利益,美俄两国在此都有驻兵,阿富汗战场硝烟弥漫,短时期内无法恢复稳定。中亚地区政局动荡、领土纠纷、民族矛盾以及贫穷落后。中亚地广人稀复杂的地理和民族构成,成为东突厥、基地、塔利班恐怖组织的活跃地带。中亚西部平坦,在理论上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西北地区构成威胁。中亚的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以及恐怖主义对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应该不渝地与中亚国家合作,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为中国西部打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南亚。

人口数量庞大的南亚,贫穷和落后充斥着南亚的每个角落。但是在这里存在两个核大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样两国又是人口大国。两国在上个世纪几度爆发战争,印度将巴基斯坦肢解,直到现在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两个无法达成一致。

印度作为新兴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南亚,继而打败中国称霸亚洲是既定的方针政策。在前不久发射的导弹中命名导弹为“中国杀手”。“中印边界问题,指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主要包括东段、锡金段、中段和西段。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印度在我国藏南地区已经有十几万的驻军,和平收复藏南已经不可能。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最好的朋友之一,面临着美国和北约的要挟和恐吓。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出入印度洋最重要的路线之一,一旦南亚发生战事,中国必须不惜一切支持巴基斯坦,一旦巴基斯坦西化或者被印度占领,中国整个西南都将受到不可避免的威胁。

发展迅速的印度,战争实力与潜力巨大,两国的历史和地理原因使得两国成为敌人,如果印度得不到有效地遏制,中国迟早会遭到印度的打击。

四、东南亚。

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南海是中国重要的航行通道,中国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都由南海海路运至我国,一旦南海地区被人控制,我国的国家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南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令东南亚各国垂涎的宝地。南海现在油井林立,却没与我国的一口油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现行我国所谓的克制协商已经不能适应南海形势的发展。“除我国控制的7个礁和台湾当局控制的太平岛外,共有38个岛礁被别国占领。其中越南侵占27个岛礁,菲律宾侵占8个岛礁,马来西亚侵占3个礁。另外文莱也宣布对南沙的一个礁拥有主权。”

当前的东南亚各国,在日本美国等大国的支持下,纷纷扩充军备。俄罗斯世界器贸易分析中心网站11月23日报道,越南政府已决定将2012的国防预算大幅度提高至22。7亿美元,较今年增长约35%,将占到越国家预算支出总额的8%。越南如此做法与南海的局势有密切的关系。另外,越南如此巨大的开支很大程度上来着南海油气田的非法收入来源。菲律宾从美国引进二手战舰菲律宾1亿美元升级军备部署南海,叫嚣不惜与中国一战。2009年1月27日,法国向马来西亚交付了第一艘“鲉鱼”级潜艇,并计划于2009年底交付第二艘。马来西亚从德国购买了4艘排水量为1650吨的护卫舰,负责在南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

美日等国的插手,制造“中国威胁论”,破坏原有的和平的南海环境,使得南海问题变的更加棘手。谈不好,打不了,拖不起已经成为南海问题的最真实写照。我国要努力抓紧当下的和平发展环境,建设强大的海军,以谋求杀鸡儆猴式的解决南海问题。

五、中国的台湾统一问题。

台湾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中华儿女们的共同关注。近年来,台湾地区出现了非常复杂多变的局势,台独势力在遭到打击下,遏制台独的势力得到增长,国际反华势力插手力度加大。台湾问题形式仍然严峻复杂。台湾是我国核心国家利益之一。台湾正处于第一岛链中间,是我国走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台湾一日得不到统一,出海口就一日成为一道屏障。中国的崛起必须建立在统一台湾的前提下,台湾不统一,所有的问题都是问题,台湾统一,所有的问题都不称其为问题。

“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根本利益,解决不好将成为威胁我国安全的最重要问题。短时期内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还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把台湾问题长期化,时间越久,分离化趋向越严重,两岸的差异越大。尽早解决好台湾问题,避免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反对任何插手我国内政的行为,竭力避免台湾成为一些大国的前沿阵地。极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促成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新格局,削弱台湾分裂拒统的实力,形成人心归附的状况。

结语:“拔剑四顾心茫然”已经成了我国当前周边环境的真实写照,我国必须通过强大的政治和外交手腕获得涉及到我国家利益的问题的主动权。努力发展经济,为我国建立强大的物质保证。加强对全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军事建设的发展,加强军费投入,建立起强大的海军,打得赢信息化条件下的胜仗,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另外,我国对于侵犯我国国家主权的行为,不能一味忍让,必要时要做出实质性的动作和反应。牢记“忘战必危”,增强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努力解决好当下的各种矛盾。以期实现中国的伟大和平崛起。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抗疫情、抓春播,防夏汛、抓田管,战旱情、保浇水,各地全力夺取秋粮丰收,成果来之不易,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大食物观,首先要树立大资源观。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的瓶颈约束。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其次要树立大农业观。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第三要树立大市场观。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增强粮食和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提升粮食、肉类、蔬菜等各类食物保供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从战略上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畅通国内国际农业食品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基础,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生态安全是底线,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是红线,食物来源更加多元,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加强战略布局、突出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更好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一定能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论文

十八大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正在抓住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在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挑战。总的来说,我国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但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威胁,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就是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如何面对周边安全挑战,维护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促进我国的大力发展,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它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周边安全环境是国家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是制定国家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太平洋西岸和欧亚大陆东部边缘地带。幅员辽阔、陆海兼备的特点让我国具备巨大的战略优势,有利于合理布局和配置国防力量,提高战时生存能力和持久作战能力。但同时这也让我国面临着陆海两个方向巨大的战略压力,尤其我国所在海区被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第一岛链”包围,如果不能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我国的战略空间将会受到限制,这更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海上的战略压力。

其次我国陆疆与14个国家接壤,分别有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同时我国海疆与8个国家相邻,分别有日本、韩国等国家。总体来说,在我国陆海周边的国家一共有20个,而且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在社会制度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君主制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在文化方面,中国的儒家文明和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以及欧洲文明相互交汇;在宗教方面,存在着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等。这些巨大的差异都客观引发了许多问题、矛盾和冲突,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美国对我国实行遏制政策,始终是我国周边安全不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美国的遏制政策正在不断加紧步伐。美国积极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将战略重心再次转向亚太地区。美国在中国东部,巩固其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关系,增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在中国东南,一边坚持对台湾出售军火,支持台独事业,一边利用南海主权问题不断挑拨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在中国西南,联合印度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近年来,美国还以“反恐战争”之机,加紧在我国周围投布棋子,加强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我国周边地区发生冲突也会给我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自从发生“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危害我国的周边安全。在我国西部边境印巴对立的加剧和严峻的军事对峙,对我国的边境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我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以及与朝鲜、韩国之间关于黄海、东海大陆架划分,与日本之间关于东海大陆架划分和钓鱼岛的归属问题,都存在着严重的争议。而且这些争议在短期内都很难得到解决方案,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争端和诱发军事冲突。

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也不容低估。最近,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这三股势力内外勾结,对我国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境外“东突”恐怖组织和“藏独”分子的力量已向我国进行渗透,他们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造了一系列危及我国安全稳定的暴力冲突事件,已经对我国的发展、稳定和统一构成了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周边安全环境对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际地位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十八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外部环境,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切实维护自身主权与利益。虽然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历史证明,国家主权高于一切,没有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维护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虽然我国周边的安全正面临巨大的潜在威胁,但是从过往历史看来,现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我国与周边的关系相对以前已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发展,周边安全环境已相对总体稳定,这是我国自成立以来大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实践证明,维持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正确战略选择,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与良好意愿。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和亚太地区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维护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需要我国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措施与对策。

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邓小平爷爷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党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靠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靠发展;完成祖国的统一大计,更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进步,还要靠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

我们要以积极的政治、外交活动争取解决各种利益冲突。首先,我们要继续加强与俄罗斯在经贸、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努力争取与印度关系有新的进展,继续发展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友好关系。其次,我们要继续推进与朝、韩友好合作关系,并与保持与美国的合作,避免局势失控。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增进与日本的相互信任度,对于具体争端,赢力求避免全局扩散。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在东南亚的战略合作,以经贸为基础,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计划,在推动区域合作的同时,通过安全对话,加强与东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我国应加强对国民的国防教育。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在用尽各种办法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因此我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国防意识教育,警惕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渗透。我国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我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与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密切相关的,强大的国防建设,不仅具有巨大的战斗力,而且具有巨大的威慑力量。它对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只要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之上。

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大力推进文化交流还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发展。

我国要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现今,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超强的战略谋划能力,尤其需要具备认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我国要运用好多边安全机制。面对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挑战,我国应积极参与和地区多边合作,努力营造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因此,中国应高度重视并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等合作机制,将战略目标放在更多元的环境之中,通过利益捆绑,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

维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对祖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相关的时势政治动态,并理解支持党颁布的相关政策、方针。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出谋划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论文

近来,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中国反恐怖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恐怖活动活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印度和巴基斯坦恐怖事件频发,两国的很多地方都遭到了恐怖袭击,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8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未来中国周边局势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但原有矛盾爆发和新安全热点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国际风云激荡,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固然中美关系因反恐而增加了新的合作基础与合作领域,合作气氛渐浓;固然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形象日益凸显,或者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但无庸置疑的是,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尤其是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此起彼伏。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部分地区热点问题呈现出缓和趋势,但局部问题凸显,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炸毁其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重新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宁边核设施开展核查工作。美国宣布启动将朝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向朝鲜提供了25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销毁冷却塔。尼泊尔举行9年来首次制宪会议选举。制宪会议成员通过了尼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尼为“联邦民主共和国”,废除君主制,尼步入共和时代。与此同时,周边局势动荡加剧。朝韩关系转冷,朝鲜半岛呈现紧张态势,双方经济合作受挫,军事形成对峙。伊朗核问题僵局难破,伊朗依然在从事铀浓缩活动,加快铀浓缩进度。

另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态势得以迅速推进与强化。过去人们一直也在说,美国在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但总觉得这个包围圈还不完整,还远没到位。九一一事件后的今天,再检索美国近几个月的战略部署,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环太平洋的对华遏制链条是既有的基础,而在过去美国难以立足的南亚、中亚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部、西北和西南部边界外,美国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投棋布子。北约东扩已直抵中国西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已是事实,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已然进行。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在反恐战争的旗号下,已经在事实上推进和强化了对华战略遏制圈。

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造成了19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2009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中心商业区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和万豪酒店当天连续发生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50人受伤。塔利班分子在阿富汗境内多次发动袭击。阿富汗负责与塔利班等阿境内反政府武装组织谈判的“国家和解委员会”的负责人遭塔利班武装袭击身亡。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继续向中国国内渗透。“基地”组织对“东伊运”的援助由来已久,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的基地“圣战”组织也与“东伊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中国的安全形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新疆公安机关破获了“东伊运”恐怖组织预谋针对北京奥运会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案件。2009年7月5日新疆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再次暴露了三股势力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由于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倚重增加,新加坡与美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韩新任总统李明博在战略上力争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俄美在反导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矛盾突出,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美国的挤压,被迫绝地反击。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斗争也会不断增加。

美国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摩擦。双方还在同一天于海湾地区进行了互相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随着金融危机后续效应释放,亚洲国家经济风险突出,韩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已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泰国民主制弊端进一步暴露,政局稳后有乱,一年内两届政府下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曼谷国际机场被示威者占领,造成数千旅客滞留,泰经济受到重创。尼泊尔建立共和制后国内局势仍不太平,忠于国王的势力依然存在,联合政府困难重重。

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应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以求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应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两千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我国在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亚欧峰会的卓越表现,受到了世界众口一致的积极评价和热烈赞赏。

因此,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相处,寻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中国周边外交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各种接触与交流,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世界,世界人民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友好情感日益增强。

论文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争端上。我国的陆疆边境线很长。万多公里边境长了领土争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和周边国家有些领土纠纷也是在所难免的。中国要解开这堆乱麻尚需花费很大的精力。尤其复杂的是我们的海洋国土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万平方公里有个海上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国与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二、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朝鲜半岛。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我国在六方会谈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且在会谈过程中显示了发展壮大的我国能够给地区带来和平稳定。

二、日本。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三、美国。

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在未来的数十年仍将是难以动摇的。因此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资金、技术来源以及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安全战略仍将是影响中国整体安全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台湾统一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关键点。我国要发展要繁荣就必须要完成统一大业。这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问题的所在正是对“一个中国”的理解上。美国一直只认为一个中国即是指“中华民国”美国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维持大陆与台湾的这种不统不独的局面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特别的两国的反对或遏制「台独」方面的共识增多。总的来说近来中美关系已出现明显转折。

四、中亚。

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自普京就任俄总统以来,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关系有所加强。从中亚国家对外关系的走势来看,俄罗斯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是中亚国家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在五国独立之后,五国对美国的中亚事务也采取欢迎态度,期望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利用美国的投资和政治支持摆脱经济危机,并实现中亚各种势力的平衡,保证地区的稳定。虽然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和军事力量在不断加强,但还不足以挑战俄罗斯的主导地位。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近年来,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中俄关系在往纵深发展,不但解决了领土纷争,还在经济、能源、电力等方面有重大合作。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六、南亚。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双方三次大规模战争有两次都与克什米尔地区有关,该地区的领土争端始终是双方争论的焦点。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近几年印巴的正式会谈反映出了双方的思维方式已由追求武力解决转变为和平谈判,但今后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印度长期以来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同巴基斯坦的对抗,无暇顾及其他事务,使其影响主要局限在南亚。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拥有核武器之后,印度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虽然其捆绑式的入常方案成为废案,但这已经清楚表明了印度的决心。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虽然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存在主权争端,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由于地域相连或相近,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国际流动性和扩散性,周边地区恐怖主义的蔓延和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产生影响,从而危及我国的安全和稳定。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由此看来,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

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目前而言问题主要存在于对一些岛屿的争议上。但这和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利益相比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我国而言在岛屿争端问题上最关键、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争取更多的时间时间一长中国实力足够强大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圆满的解决。当然对于美国在东南亚国家的驻军我们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东南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中国的后院就像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一样。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东南亚国家的绝对影响因为谁都不会愿意看到在自己的后院出现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另一方面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和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在该地区表现极为突出。在东南亚传统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毒品生产和走私海盗的猖獗活动大宗跨境犯罪事件等等。非传统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恐怖活动有所抬头。对此我国应该不断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机制共同对付各种各样的威胁营造一个对各方面都有益的和平安全环境以促进亚洲的崛起。

五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各国的关系。

在这一地区世界的几个大国都有其利益所在因此营造一个符合我国利益的安全环境尤为重要稍有不慎便会让国际上的一些不怀好意的大国在该地区作出不利我国长治久安的事情对我国的崛起之路构成巨大的威胁。非传统的安全因素主要是“东突”恐怖组织的威胁。其中我国与巴基斯坦是传统的伙伴关系这种局面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将使中巴关系走向一个新的起点。中印关系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边界纠纷问题在我们陆邻国家中历史上从来没有划定边界的国家就是印度。中印边界也是一个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印边界总长1700公里总争议面积是125500平方公里印度占了92000平方公里占总争议面积的74。自1962年中印边界军事冲突以后虽然中印关系有比较大的发展但是边界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多年来印度在军事上以我为敌确立攻势防御的战略思想在边界上加强战场建设实施重兵部署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加强对华核威慑。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

一、前言。

6月份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亚太地区举行了多场大规模军事演习,促使中国周边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加上2010年以来美国向印度、韩国、日本甚至我们中国台湾出售大量军火,宣扬中国威胁论,使得我国周边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仲使我国一再强调不会和美国争霸主地位,只为再度崛起,但美国还是在军演中把中国当成假想敌人!而最近朝韩炮击事件更促使了美国再次派出航母到黄海与韩日两国进行军演,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为了威慑中国而不是朝鲜。驻韩美军前司令贝尔3日甚至在韩国首都首尔表示,“应对朝鲜挑衅的措施,除了武力没有其他选择”,并强调称,若中国再次参加半岛战争,中国经济将退后到100年前。这充分的体现了美国这次军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且在7号贝尔进行演说时谈到对朝问题强调,韩美两国应向朝鲜表示“强力”且“明确”的信息。他说:“对于朝鲜可能采取的新的挑衅,我们应立即采取非对称的报复攻击。美国的直升机攻击大队应重返韩国部署,前进部署战斗大队,并派遣航空母舰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他还表示对于朝鲜的“新的挑衅行为,应立即进行报复”。他说:“对于违反诚实和信义的朝鲜挑衅行为,除了武力回应没有其他方案。”面对这样的演说旁人都看的出这是美国为了使中国周边形势变得更加混乱。我们中国热爱和平,但也不会惧怕战争的威胁。当年只有几把破枪的志愿军就把上有飞机,并武装了核武器的美国给打得“头破血流”,何况是今天科技发达的中国呢?战争,中国是不怕的,不是不打,也不是不敢打,而是当到了必须打的时候,就会坚定的奉陪到底,这点我们从都没有动摇过!

中亚地区:中亚地区局势变化主要就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变。这政变对自1991年开始于吉尔吉斯斯坦关系密切的中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首先其政变对中国商人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商品被付之一炬,市场一片混乱。为了确保生命安全,很多中国商人纷纷回国,这对中国市场经济造成了损伤。第二邻国的混乱状态不利于中国西部的安全稳定,易造成美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进行包围,也不利于正在进行中的一些大项目建设,如中吉乌公路建设,更不利于中吉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南亚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多个国家的政局动荡不稳加上美国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反恐的旗号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而印度则大力发展对中国边境的军事力量,首先将边境军队扩为师级,再大量购买美国军火以增强部队的作战力量,最后还加入美国对华冷战的阵营。这些都对我国南亚地区造成不稳。美国还暗地里支持藏独分子,干涉我国内政,使我国南亚环境变得极其严峻。而对于我国必须为东南方向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坚决谋求南亚地区的无核化,须坚决捍卫巴基斯坦的完整独立。因为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坚定盟国,中巴友谊可以制衡印度,而且巴基斯坦是中国中东中亚布局的关键国家。对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杜兰线和俾路支等问题上中国必须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的立场,这才可以使中国在南亚地区平稳。

东南亚地区:泰国的“红衫军”,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最严重的南海问题(其中既有海盗活跃威胁海上通道安全,也有南海海洋权益争端加剧,包括岛礁主权争议、专属经济区划分冲突、海洋渔业与油气矿产资源矛盾等。而越南、菲律宾等国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企图使双边争议“多边化”,而美国也极力“插手”南海问题,致使南海形势更加敏感复杂。)以上问题都使东南亚地区政局动荡不安。

北亚地区:3月的的韩国“天安号”沉没、11月的朝韩炮击事件、12月的美日韩三国军事演习,美军前司令贝尔对中国的挑衅演说等都严重的影响北亚地区的平稳。黄海属于中国近海与高度敏感海域,美韩军演不仅临近中国领海,而且直逼中国的政治中心。这不仅将进一步激化朝韩、朝美矛盾,更将威胁中国安全,也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稳定。而日本由于有美国撑腰,多次提出我国领土钓鱼岛属于日本,还派遣军舰在钓鱼岛附近巡逻,收押我国渔船船长,最近有关政府人员甚至登陆到钓鱼岛这些都是对我国的挑衅。并且还污蔑我国先进的渔政船装有重型武器。北亚问题由于有美国的极力“插手’日益复杂化。

西亚地区:西亚动荡主要在于两伊问题。伊拉克问题已经持续多年,虽然美国扶持的政府以基本掌握政权,但恐怖分子仍不时进行大型的袭击使伊拉克依然处于混乱之中,而近年的伊朗核问题让美国有了借口对伊朗出兵,还宣布单方面对伊朗新制裁,多管齐下,一面强化军事威慑,一面加大颠覆渗透,这些都将促使西亚问题复杂化。

内因:1.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的经济出现问题,人民的民生问题(贫富差距)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促使民众对政府不满,最终以暴力来解决问题。(泰国“红衫军“,吉尔吉斯斯坦政变)。

2.国内政党的两极分化与美国的“颜色革命“。(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

3.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大国强权的介入(阿富汗“塔利班”、藏独,疆独分子、美国对南海问题,朝韩炮击事件,钓鱼岛等事件的强权介入)。

外因:1.大国在中国周边争夺资源、能源等利益。(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帜争夺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的资源与能源,周围各国对南海资源的争夺,日本垂涎钓鱼岛附近的石油资源)。

2.美国对中国周边调整与实施的“民主改造”与“颜色革命“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促使中国周边环境严峻化。(美国对伊朗、缅甸、朝鲜等过进行”民主“改造)。

3.中国的逐步强大威胁到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四、总结。

总之中国周边局势极其复杂,有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加上“朝韩炮击”事件、吉尔吉斯斯坦政变、两伊问题、巴基斯坦恶性恐怖活动,美日韩大型军事演习,泰国“红衫军“等问题的同时发生,致使中国周边形势复杂而严峻。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食品安全一直倍受关注,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食品。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又总一些人,让我们担心,我们的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卫生。

最近的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这些是已经被“消灭”了还有红心鸭蛋等还没完全被解决的。不过就算它们现在已经给解决了,可是我们还要担心“它们”还会不会在不就的将来卷土重来呢?想到这里,我就不禁想到了在幕后不断“制造”这一些危害人生安全的食品的人。于是我就发出了这样的疑惑这些人是为了什么?我想还是为了一个字——钱,钱是魔鬼得意的诱饵。因为钱,这世界上发生过多少次的谋杀、抢劫和盗窃?谁能想到这么一张张的钱币,竟是想监狱和法庭输送罪犯的“供应商”。

也就是因为了钱产生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因此,我十分的想些人明不明白,他们的“产品”危害了多少人?有许多的人因为吃了这些所谓的“卫生、安全食品”而上吐下泻乃至丢了性命的!

不过,我想,除了批评那些只知道赚钱而不顾及他们身体健康、安全的人以外,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如:苹果过于的发亮说明苹果可能打过蜡。葡萄上的白斑过多可能就是农药使用过量。

这些说明,防御食品中人为的添加化学物质、有害物质有些是可是用肉眼或简单的方法检验出来的。

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要为了我们的健康而努力,要为了我们的文明而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