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时间:2023-12-22 06:45:58 作者:笔尘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经验和见解,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和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姜仕坤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奋发有为,牢记宗旨、为民奉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贵州省委组织部决定,追授姜仕坤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年4月12日,姜仕坤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里,年仅47岁。虽然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质犹如黔之大山,却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晴隆小康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县人民走上脱贫致富康庄大道。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杆,贵州的榜样。

__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姜仕坤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感到自豪。“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只有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发展。”这是他的心里话;“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这是他的朴素信念;“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这是他在群众中的口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领导就是责任,当官必须尽责。__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他做到了,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__”期间,晴隆县的gdp以17.5%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3450元增长到2019年的6329元;五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对标姜仕坤,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敢作敢为、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的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优秀党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感悟

“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教育的种子很重要”“有种精神撑着我,说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优秀党员、“燃灯校长”张桂梅的这番话一直萦绕心间。面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党员群众的期盼,作为一名新时代组工干部,应当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保持初心“想干事”、磨砺自身“能干事”、敢为人先“干成事”,应该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追求。

秉承初心,播撒“想干事”的种子。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无不激励着我们以饱满的信心砥砺奋进,“救一个就是救三代!”这是张桂梅的初心。作为组工干部,自觉把政治信仰融入情感之中、植根于内心深处,把忠诚老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树立远大志向,制定工作规划,怀着事业心和责任感去积极投身组织工作,内心深处是自己想要干一番事业,要以“滚石上山不松劲”的精神去干事创业、担当使命,有了这样的初心才会把事做成、做好。

锤炼本领,筑牢“能干事”的底子。经验的提炼是最大的本领,知识的运用是最强的能力,新时代组织工作对组工干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本前提,同时,要坚持在学中思、事中看、干中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以扎实的知识才干和在实践中刻意的磨炼让自身本领不断硬起来,做到“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敢为人先,谱好“干成事”的曲子。干成事很难,干成事亦很可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干成事成为了一种新的追求,“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是时任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的誓言,194公里海岸线上的“绿色长城”是他干成事的真实写照,就是这种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的高贵品质,才使得刹那芳华在人们心中成为永恒。组织工作任务重、业务政策性强、程序规范要求高,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分析党建、干部、人才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且敢于、善于去寻找干成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用“滴水穿石”的韧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展现新时代组工干部新作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实践中“燃灯精神”发扬正当时,张桂梅、邹碧华等一大批共产主义事业的“燃灯者”立足本职发热发光的精神品质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程。榜样是前行路上的标杆,组工干部当学习传承好“燃灯”精神。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也完全能够如期实现。我们党员干部要念好“标帮分”这“三字诀”,精准对照全面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精准开展贫困户脱贫帮扶行动,精准分配工作时间,将脱贫攻坚放在基层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位置,念好脱贫“三字诀”,进一步巩固脱贫战果,决胜全面脱贫攻坚战。

念好“标”字诀,精准对照目标,科学谋划敢担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层扶贫工作有一个“收入陷阱”,即很多人在入户走访时只关注到贫困户具体收入,却忽略了基础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导致扶贫工作的“本末倒置”。目前距离决胜全面脱贫攻坚只剩9个月的时间,数年脱贫攻坚的战果就看今朝的奋斗和努力。这就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减贫数量,还要坚持全面脱贫的目标导向,对照全面脱贫的各项指标,精准查找问题,科学谋划措施,敢于担当责任,着力提高脱贫质量。一是要准确查找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短板问题,建立脱贫工作收尾台帐;二是要精准谋划帮扶时间段,扎实推进脱贫“扫尾工程”;三是要注重脱贫措施的可持续性,在文化扶贫领域持续深耕,夯实全面脱贫的精神基础。

念好“帮”字诀,多途径帮扶,精准解决难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攻坚就是一片“试验田”,是基层工作思路最多方法最新的一片领域,这里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渠道打开脱贫思路,多途径开展贫困帮扶。一方面要立足本地特点,打开脱贫工作思路,从道路交通扶贫就业等各方面入手,分时间分批次谋划长效帮扶路线。另一方面,要立足贫困户情况,多途径开展针对性帮扶,从住房饮水教育等方面“对症下药”,开展精准救助帮扶。

念好“分”字诀,精准分配时间,合理利用精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脱贫攻坚是长效工程,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也要学会科学安排“精力”,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到工作学习和休息三个方面中。一是要抓紧工作时间,勤下基层,多做总结,开拓脱贫攻坚道路。二是要利于空闲时间学习帮扶思路,增长帮扶才干,积累帮扶经验。三是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勤保障工作,时刻保障让每一个清晨都能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工作中。

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我们精准对照帮扶目标,精准消除贫困难题,精准分配时间,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切实有效的脱贫“三字诀”,为全面脱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姜仕坤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看!你们的“样子”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表彰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特别突出,事迹特别感人的个人和集体。脱贫攻坚路上,你们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用坚韧不拔的毅力、使命在肩的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向世人展现了你们当之无愧的样子!

脱贫攻坚“奋斗”的样子,不信天不信命,你们用初心增添脱贫信心。“眠云机尚在,未忍负初心。”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的当代“愚公”毛相林,绝壁上打响抗争命运的第一炮,苦干实干,“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坚守偏远山村43年不改初心使命,铸就“下庄精神”,带领重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用7年铺就8公里的“绝壁天路”,山路变成康庄道,带上村民走上致富路。还有40年不忘初心,促成科技兴农的赵亚夫,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开发“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发展高效农业。脱贫路上,还有太多不信天不信命,坚守初心的“你们”。你们“奋斗”的样子,激发了脱贫群众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让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产生由内而外的“巨变”。

脱贫攻坚“努力”的样子,润物细无声,你们用教育助力脱贫致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12年,努力用那双勤劳的双手,让1804名女孩子走出了大山,潜移默化中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改变了山区女孩们的命运。还有耄耋之年的夏森,表彰大会现场拖着年迈的身躯,努力起身,却无奈身体有恙,一直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你们用行动,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你们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尽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你们“努力”的样子,虽朴实却无比“荣光”。

脱贫攻坚“拼命”的样子,抛头颅洒热血,你们用生命探索扶贫道路。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主动请缨一线,为扶贫献出生命的黄文秀,勇敢挑起全村脱贫重任,许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而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停滞在三十而立的年岁。“藏乡好女儿”张小娟,行走在扶贫一线,足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知心人”,为扶贫事业,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4岁。还有引领山地发展的姜仕坤,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助力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正值壮年,却倒在了扶贫路上。你们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这里,再也没有离开过扶贫的战场。你们“拼命”的样子,虽无意成为英雄,却用生命完成了英雄的塑造。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样子。

时间太短,该说的名字太长,但你的样子已经深深刻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你,你们……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你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返回重庆,无不彰显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卓越品格。向榜样学习,就要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淬炼成“烈火真金”。坚持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主动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磨砺品格,到问题复杂、矛盾集中、任务艰巨的吃劲岗位墩苗历练,接“烫手山芋”,当“热锅蚂蚁”,打“大仗硬仗”,练出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大心脏”“铁肩膀”。坚持慎独慎微严以律己,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谨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小事小节不松一丝一毫,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真正做到既能顶住大战大考的压力,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也能躲过别有用心的围猎,守得住清正廉洁的本色。

向治疗”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也是照亮前路的明灯。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呼唤更多像毛相林这样的“铺路石”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起而行之,对标对表先进典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必将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人生篇章。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王秀丽看到了张桂梅在全国十七大代表大会上的新闻她喊着我有一个梦想。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那个声音从小县城传到了全国。在公交车上王秀丽给她发了一条短信祝贺她的梦想终于要成真了。

最初,张桂梅提出这个想法时,一片谩骂声淹了过来。“别人说我得精神病了,或者是荣誉得太多了,得出瘾来了,老想怎么着怎么着。”那时候王秀丽也劝她,已经得了这么多项全国荣誉了,可以好好地到老了,躺在荣誉上,过完这一生。还有一次县委组织的论证会上,所有专家都投了反对票,“什么年代了还把男女分开?”

他故意问她,我们办一所高中最起码要有实验室吧,你觉得这个实验室大概要花多少钱?

她说,两万够了吗?

你做梦去吧!杨文华干脆地说。他觉得自己非常自信,毕竟经验上远远超过她。他发现张桂梅不仅理想主义,还非常幼稚,对建一所学校一无所知。

谁也没有说服谁。后来他听说,张桂梅去昆明“化缘”了。他还听到了她当时的“化缘文案”:我们全县十多万人,一个给我10块钱,我也是好几百万了,全省那么多人,一个人给我5块钱……“你说天真不天真?”

在昆明,张桂梅请云南省总工会的人把她的身份证、劳模证明、报纸报道和种.种获奖资料复印了一大堆,她上街去募捐,一是为了办女高,二也是为了儿童之家。最初答应当儿童之家的院长,一个基金会一年提供7万块钱资金,她也天真地以为,足够了。

第一次去要钱,她下不了车,也张不了口,满大街转悠。她住在省总工会花钱开的宾馆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不着钱,干赔住宿钱和吃饭钱,自己在干些什么事啊,“我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天亮了,她继续坐车,看到一个楼梯上铺着红色地毯的房子,想着这样的地方一定有钱。她进门,对方一看,你是张桂梅老师不是?三个月前听你的报告。那时她刚被评为十大女杰,学习的标语还没有撤下,转头就变成乞丐了,“有个地洞钻进去算了”。她说明来历后,对方批了一个五千的条,说给孤儿院,办学校不管。

后来她有经验了,不去单位找难堪了,就在街上要,她拉着人问,你能不能给我点钱,我有个孤儿院,我想办个学校。人家说,好手好脚不干活,戴个眼镜出来骗人。姐姐听说了,也说她:你的脸皮真厚啊,这是人做的事吗?是什么让你变成了这样。

那5年里,除了克服自己的清高和难堪,她还要面对身体的衰弱,她被查出癌细胞转移到肺,怕身体完全垮掉,她没有选择化疗,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常常感到呼吸困难。在昆明,她老怕自己忽然窒息,把自己憋死。即便如此,“化缘”来的钱远远不够。

转机在20出现。“最最直接的,我不回避,就是张老师干到十七大代表了”,这个曾经坚定的反对者杨文华,看着张桂梅在北京“一炮放出去了”。“华坪通天了”,各级的压力就来了,女高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十七大新闻播出那天,王秀丽收到了张桂梅的回复,只有一句简短的“谢谢”。后来见面,王秀丽就说她,你还挺傲娇的呢。但她知道,张桂梅有很多很多的困难和委屈。女高建校那年,张桂梅有一次打电话给王秀丽,在电话里一直哭,说,你要是再不来,我就要死掉了。王秀丽赶紧去找她,半个小时后到了,张桂梅还在哭,也不说为什么。那天,王秀丽没去上班,就陪在她身边,静静地听她哭完。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姜仕坤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常思姜仕坤的“三字诀”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10人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姜仕坤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他却永远“缺席”了这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回顾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的一生,“清、慎、勤”正是其生动写照。

“清者大节”,坚守坦荡公正的清廉本色。清正廉洁,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姜仕坤常对干部说,“你为老百姓做事,不仅要把事做好,还要自己干净。”这是言传更是身教。一双运动鞋,他穿了五六年,早已褪色泛白,还是不肯扔;一个帆布的公文包,他用了四五年,怎么也不肯换;一块洗脸的毛巾,破洞了还在继续用。直到去世之前,姜仕坤一家刚把车贷还清,而房贷还款还在继续。身为县委书记,手上是“有权”的,也有人想通过他“找门路、打招呼”,他始终坚守底线,公权绝不容许私用,凡事“得按标准来”。姜仕坤任职晴隆的6年间,就连在隔壁兴义市工作的弟弟姜仕学也只因公来过晴隆两次。“公生明,廉生威。”各级干部承载着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谋好利、服好务的重大使命,党员干部必须像姜仕坤一样,时刻把公道正派记在心头,时刻把思想防线筑牢筑实,遇事不能讲关系、看来头、凭交情,把手上的公权用对用好;面对诱惑要绷紧“心弦”,避免踩上地雷、掉进陷阱、缠上水草,永葆公正清白的本色。

“慎者无误”,坚守严谨细致的审慎作风。严谨严格、审慎细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在姜仕坤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石漠化严重、贫困面大”的实际情况,他带领一班人反复调研,走遍了晴隆的14个乡镇2万户,选准了既能实现绿水青山,又能赢得金山银山的种草养羊产业;为了解决散户养羊死亡率高的问题,他亲赴现场开展调研,协调解决养羊技术和防疫困难,力推金融扶贫,壮大了养羊产业,实现全县养羊户创收总额超过4亿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明白肩上责任的重量。能否选准主导产业,关系着一方发展,关系着百姓生计;能否制定出科学政策,关系着一项工作的顶层设计,关系着一个领域的长远发展。正因责任之艰巨,故而不可不察、不能不慎,党员干部要像姜仕坤同志一样,在政策制定、干部选用等各项工作中,以反复调研掌握“真情况”,以跟踪问效推动“真落实”,以“自己放心不下”让组织放心。

“勤则能理”,坚持实心用事的勒奋品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面对群众深度贫困、石漠化严重、城镇化率低、基础设施落后、民生工程滞后等叠加困难,姜仕坤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以“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要干好”为座右铭,把晚上当做白天用,双休日当做工作日,以“拼命三郎”的干事作风,以“做一桩事,成一桩事”的务实效率,找准了“羊、茶、果、蔬、烟、薏”的六大特色产业并付诸行动,一口口地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这些业绩的背后,是姜仕坤“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辛勤付出。他曾说:“作为党的干部,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马上就办,一抓到底,水滴石穿。”“一勤天下无难事”,当今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各项任务更加繁重,在滚滚时代大潮中,放任自流者必将舟倾,不思前进者必将后退,唯有辛勤劳动、奋力划桨者,才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向姜仕坤同志学习,以夙兴夜寐的勤勉、敢于担当的气魄、九死未悔的执着,在改革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实实在在的奋斗业绩彰显价值,为改革发展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力。

斯人已矣,风范长存。姜仕坤同志一生赤诚,一生拼搏,一生无悔,他“缺席”了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我们却从未忘记。向榜样看齐,常思“清、慎、勤”的箴言,让仕坤精神融入风骨,融入矢志不移、奋力前行的脚步。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小麦肤色、眼睛雪亮、笑容爽朗……看完张小娟的事迹,我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一个热爱工作、热心生活的年轻女孩模样。从事工作十年以来,心系家乡,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她是高原最坚韧盛放的花朵。如今花朵凋谢,遗憾之余,也要将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基层干部精神发扬光大,让格桑花永葆芬芳。

学习榜样精神,传承楷模力量。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年轻乡村干部是基层建设中的有生力量,他们有干劲、有拼劲、有想法、肯吃苦,对于广大年轻干部干事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级机关要善于挖掘典型人物,采取多种方式对扎根基层和奋斗着的基层干部们进行多角度深度宣传。如下乡调研、邀请典型人物座谈、榜样纪录片等,通过亲身接触、感受榜样工作环境、群众评价和干事热情,营造“学、赶、超”的积极工作氛围,让榜样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朴素的精气神得以传承发扬,让高原格桑花的芬芳浸润每一方土地。

做好基层保障,激发工作热情。同张小娟一样扎根基层的干部不在少数,工作环境的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但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年轻人干事创新的可能性,难以“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开拓基层工作新天地。为基层打牢基础保障,完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同城市信息互联互通,为城乡密切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基层在了解最新政策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乡村实际,为基层脱贫致富加速助跑。同时,逐步形成人才流动机制,激励广大干部下基层锻炼,形成灵活、流动、多元的基层人才体系,让基层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张小娟用她三十年的生命书写了一个不为名利,敬业工作的基层干部短暂的一生。“宁可壮烈的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这是对张小娟生命的最好阐释,也是对以她为代表的基层干部最朴素的写照。在艰苦高寒的高原之上,一株株格桑花铺就的锦绣,绘就成了高原最动人的风景。芬芳路上,赶路人仍在埋头向前。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姜仕坤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姜仕坤走了,这位苗族汉子在生命光芒激情绽放的时候,匆匆告别他的同事、亲人和朋友,告别他深深热爱的晴隆山水、父老乡亲。他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著追求,用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在贵州高原上谱写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生命壮歌。

姜仕坤离开了,但他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四有”干部,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党课,在他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

学习他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从姜仕坤的事迹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一生都在“较劲儿”,同贫困较劲儿,同落后较劲儿,同困难较劲儿,同自己较劲儿,正因为这股子劲儿头,才让晴隆成为一座真正的城,让世界知道“二十四道拐”,给“晴隆羊”贴上国际标签;也正因为这股子劲儿,他的离去才让同事泪流满面,让群众伤心哭泣。这股子劲儿来源于姜仕坤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定信念。惟有信念坚定,思想才不会动摇,行动才不会止步,才会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韧劲,从血管里流出一股舍小家顾大家、忘记个人心系群众的热血。

学习他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为了兑现“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诺言,姜仕坤通过深入农民调研,多方寻找合作,开拓销售市场,让养羊“晴隆模式”实现多次升级换代,种草养羊成为了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城市现状、交通设施、农民致富这一系列的难题摆在面前,姜仕坤没有选择向困难低头,而是带领干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口一口地啃下硬骨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3450元上升到2019年的6329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姜仕坤“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责任与担当。“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等群众口碑,生动表达了群众对姜仕坤的满意和认可,也阐释出了姜仕坤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只有心中有民,才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且不计个人得失。

学习他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晴隆很穷,该节约的点点滴滴都得节约,当领导就要带好头。”姜仕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80元的房间嫌太贵而住100元的房间,早餐午餐经常只吃一碗粉,一个帆布公文包用了4年多,几件衣服常年换着穿……这些无不透露出姜仕坤艰苦朴素的品质;对身边的人,姜仕坤也是这样要求的,不对身边人“开绿灯”,而是派他们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正因为这样的带头表率和优良作风,才让干部信服,才受群众爱戴。在今天,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姜仕坤看齐,始终把党的优良传统记于心、用于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我们对他最好的怀念,无疑是把这些精神继承、发扬,为党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感悟

近日,张桂梅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现年64岁的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始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2008年,为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张桂梅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用爱心和智慧助力万千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捧读张桂梅的先进事迹,令人潸然泪下。

张桂梅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桂梅虽然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始终坚持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毅然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她信念坚定,斗志顽强,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坚持树人先树魂,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以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忠诚。“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全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我情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

张桂梅始终坚持无私奉献,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始终秉持为民情怀,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无私奉献托举着无数乡村女孩和家庭的明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张桂梅始终执着接续奋斗,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财产,身患病疾。然而,面对病痛,张桂梅毫不畏惧。她甘为人梯,执着奋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滇西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主战场40多年。始终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用一颗纯粹之心,引导学生们成长,为山区女孩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出了重要贡献。“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桂梅攻坚克难、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学习她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干事精神。以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担负起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切实挑起时代重担,让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不断升华。

榜样鼓舞人心,使命召唤担当。我们崇敬张桂梅这样的时代楷模,我们更应该像张桂梅那样,信念坚定、无私奉献、接续奋斗,俯首甘为“燃灯者”。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姜仕坤事迹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姜仕坤,贵州省晴隆县原县委书记。2019年4月12日,在晴隆县脱贫攻坚战场奋战了6年的他积劳成疾,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生命定格在46岁。他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著追求,用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以“姜仕坤精神”为镜子,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学习姜仕坤,就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姜仕坤同志生前始终牢记党的教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把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把坚强的党性体现在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实际工作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的时代特征。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用实际行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习姜仕坤,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姜仕坤同志无论是在乡镇党委书记还是县委书记岗位上,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党员、干部、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时刻心系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学习姜仕坤,就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姜仕坤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时刻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始终保持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本色。

学习姜仕坤,就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姜仕坤同志生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充分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时刻做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准备,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学习感悟

日前,张桂梅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又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扎根边疆,立德树人,张桂梅的事迹让人动容,她不仅用责任和担当照亮了山区女孩的前程,更塑造灵魂,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到大山深处。她是新时代的“燃灯者”,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她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点亮了党员干部的信仰之灯,铸就了信念之“魂”。她不是一出生就在大山,17岁时,她满怀热忱奔赴云南支教,这一个充满情怀和梦想的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无论是在大理教书,还是选择华坪县育人,抑或是决定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她博大胸怀、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从毕业开始,我们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是去往大城市逐梦,还是奔赴基层筑梦?是选择拼搏奋斗追梦,还是选择碌碌无为弃梦?每一次选择,都是我们理想信念的诠释。选择基层,选择拼搏,就是践行党员干部的信仰,就是追逐党员干部的理想。这份信仰,这份理想,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坚持不懈,定会破除万难,勇往直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不顾生死的无私奉献点亮了党员干部的奉献之灯,激发了干事之“情”。“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华坪女高的12年里,她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也获得了丰厚的奖金,却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仍住在学生宿舍,虽身患20多种疾病,仍咬牙坚持,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她的无私无我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也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每一次胜利,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奉献。未来的路,仍会有坎坷和波折,仍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秉持奉献精神,点燃干事激情,激发干事热情,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新成就。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她坚忍不拔的顽强奋斗点亮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之灯,注入了拼搏之“劲”。她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大爱改变了许多贫困学生的命运;她东奔西走、超负荷工作,用顽强的意志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女高校园。多年过去,她老了、病了,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党的事业的奉献丝毫未减。党和国家的成就是无数像她这样顽强拼搏的人取得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从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寻找方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余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她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感动之余,我们更应该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桂”“梅”精神,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如“桂”,无私奉献。桂树质朴,四季常青,不事张扬。桂花,花小瓣小蕊小,清香不刺鼻,掩映在绿叶从间;悄然绽放,默默散发着幽香,让人心旷神怡,清新舒畅。时代楷模张桂梅,为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如桂树一样,扎根贫困山区十几年,创办不收费女子高中,立德树人;如桂花一样,她带领师生们拼出了一条未来的路,无声润养贫困山区女孩,给她们希望和未来。老师、医生、军人、警察……她一手带出来的孩子,因她而改变了命运的女孩们,不少都在她的影响下,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成为另一个“张桂梅”、千千万万个“张桂梅”。

如“梅”,自强不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不惧严寒,高洁坚韧,自强不息。张桂梅是不幸的。1995年2月,丈夫因病去世。1997年4月,自己被检查出患有子宫瘤。肿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现在,张桂梅身患20余种疾病,每天离不开止痛片。张桂梅是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挫折和打击,张桂梅没有被吓倒、打倒,反而越挫越勇,点燃自己、照亮他人,为山区女孩撑起一片天地,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彰显了教师的崇高和伟大,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光芒万丈的人格魅力让人肃然起敬,衷心钦佩。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我们以张桂梅为榜样,发扬“桂”“梅”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砥砺前行,奋勇前进。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学习感悟

电影《白昼流星》里的一对少年流浪兄弟,在遇到扶贫干部李叔的时候,人生开始发生变化。兄弟俩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的历史瞬间,见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昼流星”。

“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里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时候,这片穷土才会被改”,其实对于兄弟俩的人生,李叔才是那颗改变命运的白昼流星,他在祖国北方边疆点燃了希望之光,让兄弟俩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在祖国西南的美丽古城丽江,我们也同样看到了白昼流星的闪亮。她叫张桂梅,一个从祖国东北来到西南的普通教师,她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一所学校,也撑起了无数失学女孩的希望。人们说:“有她,就有光。”

是啊,她就是白昼流星,她的光芒照亮白昼与黑夜,她已然成为传奇。

因为被照亮,所以选择照亮人。

张桂梅老师的人生充满坎坷,从小家庭子女多、生活并不富裕,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痛失相濡以沫的丈夫,后来张老师又不幸得了癌症。命运仿佛一直在捉弄着她,让她遭受如此多的不公,但是“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张老师患病后,她不愿给学校增加负担就忍痛瞒着。但是她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至极,走路艰难甚至难以起身,最后只能告诉学校。学生知道张老师生病后,为她上山采摘野核桃,家长们也采摘灵芝磨成粉为她补身体。这些小小的善意举动,全部铭记在她的心中。

云南华坪县妇联也发动全县为她捐款,那些零零散散的毛毛钱也许就是农家攒了许久的收入,也许是进城来回的路费,也许是孩子的新衣,也许是全家一个月的口粮。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善心,救活了张桂梅,也让她决心燃尽此生,照亮前方的道路。

张桂梅说,“我对自己说,活着吧,好好活下去,这座小城对我有恩,活着还可以还还人情债。”所以她以近乎疯狂的方式,透支着自己孱弱的生命,把往后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只为给那些被忽视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机会。

白昼里的流星,不被定义的人生。

当一个女孩十三四岁就嫁了人,那她的人生也就困在大山之中;当一个女孩上完初中就辍学,那她就只能围着自己的丈夫和小小的灶台。这大多是悲剧的开始与重复,很多女孩因为过早失学,只能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对同性充满歧视,等自己有了女宝宝,有的还会遗弃。

在张桂梅的心中,女孩的人生不该是这样的,女孩应当和男孩一样,能够走出大山去见识世界,去了解生命的可能性。她们也可以和男孩一样,拥有同样的机会,从事喜欢的职业,享受生育的权利。这也是她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心,让每一个女孩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白昼流星。

所谓贫困,更多时候并非物质资源的匮乏,而是知识的缺少和理性不足。背后的根本还是缺少了教育。当女孩失去教育的机会,那么贫困就会一代代陷入恶性循环,而张桂梅凭着百折不回的信念打破了循环,她让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眼睛放出光亮,让她们成为大山开出的最美花朵。

奇迹恰如白昼里的流星,而她正是那颗划破苍穹的闪耀明星。

后来遇见她,陪我春秋冬夏。

遇到张桂梅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她是136个孤儿的“事实妈妈”,她把1600多名山区贫困女生免费送入了大学。是她陪伴孩子们,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让这个世界充满色彩与美好。

如果让这些孩子写一个和张老师的故事,那无疑这些故事会长到没有尽头,这些故事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也有无数的幸福与荣耀,而对于孩子们自身的影响与改变却是无穷无尽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不顾自身健康、四处奔波的妈妈。她时常颤颤巍巍、时常气喘吁吁,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坚持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都给了学校、给了福利院,给了无数贫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却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坐着最廉价的摩的,她只愿让孩子们更好。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剥夺她们玩耍时间的“周扒皮”,从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中午只有40分钟的午休时间,吃饭、洗碗的时间限定在15分钟。即便在高考大省河南,这都是严苛至极的时间。而她想的是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差,那只能用时间来拼。所以哪怕学生和社会多有怨言,但是她仍然坚持,因为她知道最终的成绩是会说话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永远向前、从不满意的老师。今年华坪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这样的成绩连某些省会城市的高中都愧叹不如,但她却不满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去到更远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学。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部故事书很长很厚,张桂梅还在用生命书写,她也愿陪着更多的孩子走过春秋冬夏。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对我们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做实党建工作,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力量引领精准扶贫,才能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要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再教育,组织政策再学习、村情再了解、民情再熟悉、贫情再研判,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人才帮扶到位,选拔优秀干部,选调扶贫优秀队伍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出实招,谋新路,探索稳定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三是要继续整合帮扶队伍。划分片区,落实包保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帮扶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帮扶实效。要全力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级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帮办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四是要坚持调度督导相结合,加紧组织有关力量开展实地督导,目前脱贫攻坚中还存在作风不实现象,有的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组织纪检部门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进脱贫攻坚做实做细,决战之际,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同时要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让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党建发力,继续强化组织建设,全力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立愚公开山之志,下足绣花之功,尽锐出战攻克脱贫攻坚大决战。

年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感想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在《摘编》第八部分,对于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作了深刻阐述。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了2015后发展议程。但环顾全球,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当今世界仍然有七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年近六百万孩子在五岁前夭折,近六千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

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在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系列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二十亿美元;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等。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继续在国际减贫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同各方一道优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进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充足资源和强劲动力;将落实好《中国与非洲联盟加强减贫合作纲要》《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更加注重让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中国将发挥好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今天的世界,物质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贫困和饥饿依然严重,新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不到三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心里要想着群众,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跟着干。”这是毛相林常说的话。担任村干部的40多年里,毛相林始终保持着质朴为民的党员情怀,心里总是装着下庄村的父老乡亲。

1997年,下庄村人刚决定自己修路时,既缺钱又缺物。没有钱,修路就是一句空话。为尽快启动修路测量工作,毛相林拿出自己给母亲攒下的700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东拼西凑,筹集了4000元,请了专业测量师完成公路测量。为筹集修路物资,他还挪用了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并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2015年至2018年,他先后3次无偿让出自家建房用地,供村里修建公共设施。担任村干部数十年,他从未占用集体一分一厘。近年来村里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但他从不插手干预、谋取私利。

2017年,时逢毛相林的母亲八十大寿,乡亲们纷纷劝他大办一场,他不仅谢绝了乡亲们的好意,还在母亲生日前一周将她送到村外亲戚家“躲生”。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群众都在看着我,我如果不带头,啷个刹得住办‘无事酒’的歪风嘛!”在他的示范和劝导下,全村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拒办“无事酒”承诺书,坚决抵制大操大办、整治婚丧陋俗、破除封建迷信,令下庄村民风为之一新。

一个好干部,总是会把群众当亲人,胸膛里时刻跳动着一颗“勿忘人民”的心,毛相林就是这样的好干部。他用真心和奉献,把为民情怀写进了群众心里,赢得了群众的热爱和信赖。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基层的年轻党员干部,我们应以黄文秀为榜样,在基层一线用青春浇灌梦想,用行动回馈百姓,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人民服务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呐喊青春,做追求梦想的寻梦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怀;“用生命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黄文秀执着;“心安基层,服务百姓”是我们年轻党员干部的梦想。“梦想是青春的光和热”,黄文秀将自己的光和热永远留在扶贫的道路上,成为时代楷模;我们需将自己的光和热洒在基层的沃土上,争创时代先锋。依稀记得2013年7月2日,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回到了家乡,成为家乡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从此每天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竭力为他们办好每一件事的日常工作,在基层一线呐喊青春,践行誓言;在新时代追梦青春,不忘初心;在新征程奋斗青春,牢记使命。

奋斗青春,做书写梦想的执笔人。“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是青春的标志,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奋斗青春,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榜样。我们需以她为标杆,扎根基层、热爱基层、鼓足干劲、奋发有为,让梦想在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砥砺中闪光。我们要发挥年轻的优势,将自己的置身于百姓中去,关心百姓、惦记百姓、服务百姓,与百姓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在基层的大舞台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奋斗青春、燃烧青春,做书写梦想的执笔人。

无悔青春,做实现梦想的筑路人。黄文秀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工作,扎根基层,书写无悔青春。我们年轻的党员干部需拿出青春的朝气与活力,笃定信念,以“努力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至死方休”的执着,在艰苦的基层工作中坚定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做百姓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每个人都憧憬自己的“诗和远方”,深入一线、服务百姓就是我们基层年轻党员干部的“诗和远方”,我们只有将奋斗青春和造福人民有效融合,在农村生活中披荆斩棘、奋发有为、珍惜韶华,才能勇立时代潮头,实现青春梦想,成就无悔青春。

黄文秀将自己永远定格在30岁,她将青春奉献给了人民,她是时代的楷模。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勇于接力、敢于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奋斗情怀,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做出新成绩。

年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感想

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炎陵县等5县脱贫摘帽。炎陵县为全省第一批脱贫的县,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是向长眠在这片红土地3万余名革命先烈英灵奉上的一声真情告慰。”黄诗燕曾说。

脱贫,黄诗燕带着大家干。2015年起,黄诗燕联点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一个七品官,每个月都进来村里,不容易!”村民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村民们没想到,黄诗燕最后一次下村,竟是他们与黄书记的最后一面。“这样的书记,少见,难得!”村民们说。

扶贫攻坚是黄诗燕眼里的头等大事。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在村里走访贫困户。”炎陵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黄诗燕既是一线总指挥,又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连一本扶贫手册,他都细致入微研究设计。

过去为压实扶贫干部责任,表格较多,包括扶贫手册、收益核算卡、贫困户退出确认书等,加重了基层扶贫干部的文案负担。黄诗燕很早提出来,化繁为简,把多如牛毛的表格压缩为一本简洁明了的手册,涵盖脱贫攻坚方方面面内容。扶贫部门完成手册初稿后,黄诗燕和相关部门一起,一行一行对照检查,字斟句酌讨论每项内容。“从2017年到现在,炎陵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2014—2018年,炎陵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2018年2月通过省核查评估,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为0.6%,群众认可度最高,为98.49%;当年6月,炎陵县通过国务院专项评估检查,错退、漏评“零反馈”。

8年多时间,炎陵解决了15000多户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的问题,新修或改造800多公里道路,全县群众都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如今,在炎陵,最旧的是县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学校、医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