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故事(优质12篇)

时间:2023-12-09 19:44:05 作者:XY字客

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片段,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老家搬迁的故事随笔:记忆里的希望

早春,或者立秋前后,下几阵小雨,再晴两天,林子深处和田野某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就会长出很多菌子。春天,每一滴雨都是种子,雨打在哪里,哪里就会长出东西来,植物们纷纷选择在这个季节复苏,大地生机蓬勃。春天长菌子是容易理解的,我不明白的是,秋雨过后,山里也长菌子,而且长得比春天更多,种类更繁杂。

马屎炮。

秋天的某个早晨,父亲从山上放牛回来,他从斗笠中神秘兮兮地掏出一捧东西。是野生的黑木耳。它们肥而小,稚嫩,黑亮,模样可人。我问父亲,这么多木耳,哪里捡的?父亲不说话,只露出骄傲的表情。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肯定是在桐树坪捡的,那里桐树多,木耳通常只长在桐树的蔸蔸边。关于菌子的秘密,我知道的远比他多,平常都是我和母亲从山上捡回来菌子,他吃现成的,好不容易碰上一回,我得让他高兴高兴。

红头菌。

父亲的菌子确实是在桐树坪捡的。他说,那里有几棵桐树,不知被谁用刀子在根蔸上砍了几刀,削去了很多树皮。“那长势,啧啧,跟专门种的一样。”父亲说到这里,忍不住嘿嘿一笑。我没告诉他,那是我前段时间故意用刀子削的,把桐树的皮剥去一半,让里面的木质露出来,日晒雨淋,木质腐朽,最容易长木耳。这样的秘密,我不揭穿,父亲永远不知道。

鸡枞菌。

我特别喜欢吃菌子,也特别喜欢捡菌子。五六岁,就跟着母亲进山。母亲挎竹篮,我,则像猎狗一样,竖着鼻子,在林中钻进钻出。在母亲的指点下,我很快认识了各种菌子,绿豆菌、石灰菌、奶浆菌、电杆菌、红菌子、白粉菌等等,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分布规律。

红奶浆菌。

我们村产量最大,吃得最多的是奶浆菌。奶浆菌必须是有松林的地方才长,身体通红,或者金黄。它最大的特点是,弄断任何一个部位,都会流出一种像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的浆汁,这是辨别真假奶浆菌的根本标志。奶浆菌因地形土壤的不同,有高矮胖瘦之分。高脚的,伞盖小,菌杆细长,像窈窕的舞女;中脚的,黄金比例,是长得最好看、样子最标准的菌子,标准的亭子模样,我一直觉得菌子就该是那个样子;矮脚奶浆菌,质地僵硬,口感不是很好,只能用来熬汤。奶浆菌是群聚,天女散花一样分布,往往一长一大片。我们一到山上,首要目标就是寻找奶浆菌。不管前面怎么落空,不用着急,只要发现一处奶浆菌,就是收获的一天。有一种菌子也有奶浆,却几乎是不能吃的,那是石灰菌。石灰菌随处可见,一到秋天,丛林深处遍地皆白,走路,抬脚,随便一踢就能踢碎很多,它们也是群聚分布,只可惜,这种菌子质地太硬,吃不动,味道也有点辛辣,没人理睬它们。

绿头菌。

绿豆菌长在山路旁边或者光洁的土坡上,属于散兵游勇,数量少,不扎堆。有绿豆菌的地方一般也会散落几朵白粉菌,它们一绿,一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像一对孪生兄弟。这两种菌子炒着吃特别好,味香,肉质细软。

雁来菌是唯一一种不长在山上的菌子。深秋大雁南来,或者早春大雁北归之时,是采雁来菌的好时节。一阵小雨之后,山地上土壤肥沃的草坪就会陆续长出这种菌子。它们娇小玲珑,颜色好看,粉嫩,淡紫,接近于荞麦馒头的颜色。开汤,或者放少许肉沫清炒,没有比这味道更鲜美的了。

菌子王:枯炭菌。

茅草菌长在布满茅草的田埂上。通常是一朵,顶多两三朵,少有群聚的,是名副其实的独行侠。茅草菌个头很大,伞盖撑得很高,亭亭玉立,下雨天碰上了,会看见它的头上顶着一碗清水,满脸窘迫,像一个没完成作业,被老师单独罚站的孩子。茅草菌个头大到什么程度?捡两朵就能做成一个菜,有人夸张地说:“一朵菌子开十二碗汤!”

有一种菌子模样奇特,也许将它归为菌类并不准确,可它确实是菌子,它叫马脖,更多的时候我们喊它马屎泡。它们似乎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前一天路过什么也没有,第二天再去,山道中很可能猛然站着三五个白色的包包。个头椭圆形,像一尊尊不倒翁。马屎泡也是群聚的,通常发现一个,周围一般还有三五个,就算没有,过几天再去,也必然会长出来。叫它马屎泡是因为,他们都说,这种菌子只有在马拉过屎或者牛拉过粪的地方才长。马屎泡适合蒸着吃,撕成几块,浇上豆豉、酱油和蒜瓣,用小碗盛着,放在饭面上,饭一熟,菜也就好了。马屎泡蒸熟之后,味道极香,整锅饭都被浸了一股绵远益清的香气。

菌类中最与众不同的,还不是马屎泡。枯炭菌,其身漆黑如炭,质地僵硬,表面看丝毫不像是能够食用的东西。然而,它却是人们心目中的“菌子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据说,它能解一切菌毒,一锅汤放入一朵枯炭菌,那么,即便里面有很多有毒的菌子,同样可以照吃无妨,绝不用担心吃错东西中毒。它到底有没有这么强的功效,没人能说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过去那么多年,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未发生过任何纰漏,所有人都把捡到枯炭菌作为一个重要时刻。枯炭菌并不是一开始就黑,最初,只是伞盖黑,背面白色,它是慢慢变黑的,等完全长开时,才彻底成了黑炭。枯炭菌不易得,每次上山采蘑菇,能采到几朵就算走大运了,煮菌子的时候,放一朵进去,喝汤时就安心了。枯炭菌主要生长在落叶堆积的斜坡上,落叶越多越好,年头越久,散发出腐烂的气息越浓,那种地方才可能长。

雁来菌。

关于菌子,村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之处,到了特定时节,偷偷地独自进山。如果他心软,只采那些长开了的菌子,刚冒出来的小包尖儿会有意放过。今天他去采了,隔两天沿着他的老路仔细翻找,往往会有意外收获。最初,我就是靠这个办法逐渐明白哪些地方最容易长什么菌子的。不过,有的人下手如秋风扫落叶,他们走过的地方往往片甲不留,大小老幼统统赶尽杀绝,跟在这种人后面,是什么都找不到的。我们村菌种的分布情况,我心里一清二楚。那些年,独自在山林穿越,踏遍村庄的所有角落,很多地方,如埋了坟的山坡、阴森可怖的转角之处等等,别人不敢去,我却胆大包天,毫无顾忌。

我们村,公认为最好吃的菌子是电杆菌。电杆菌清炒,开汤,或者晒成菌干,跟腊肉一块儿炖着吃,都行。原材料质地太好,怎么做,味道都无可挑剔,全在一个字:鲜!电杆菌是菌中极品,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既要有松林,但林子不能过深,红土,黄土,都不怎么长,要那种松林底下灌木次生的碱性土壤。电杆菌也群聚,一旦发现,往往会成爆炸状分布。每次只要捡到一朵,我们会把周围很大一块地方扒得溜光水滑,不翻找几遍,绝不轻易离开。电杆菌分两种,一种黄中带红,一种呈紫麻色,味道都非常地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口中的电杆菌,就是重阳菌,要重阳节前后才有。

作者和马屎炮。

那是一个夕阳将坠的傍晚,我和几个孩子在屋后的晒谷坪折纸飞机玩。不知道是我折得好,还是风大的缘故,飞机飞得很远,一直飘啊飘,最后,晃晃悠悠,扎进了离晒谷坪五六十米远的柴禾蓬里。那个柴禾蓬旁长了一棵松树,是村里最大的一棵,地上经年累月,积了很厚一层松针,蓬松凸起,一脚踩下去,像踩进了厚厚的雪地。用手扒开一看,嗬,松针下密密麻麻长了一排电杆菌。我心中不禁一阵狂喜。不过,很快,我便将这种情绪平复下去,装作什么都没发现,捡起纸飞机,若无其事地回到晒谷坪继续玩。天黑下来,大伙散了场,我才一个人从家里拿了手电筒去扒拉电杆菌。平日,大家找得那么辛苦,没想到眼在皮底下藏了这么多。一切得感谢那棵大松树,松针落得那么厚,菌子在下面盖得死死的,不扒开,绝不会发现,当然,更要感那架谢纸飞机,要不是它飘了过去,这个秘密永远无人知晓。

从那以后,一到秋天,我就偷偷去大松树下查看,有电杆菌就捡回来,捡完之后,再小心地将一切恢复原状,免得被人瞧出破绽。村里人见我们家有电杆菌吃,都很好奇。“你们在哪里捡的?”我才不会告诉他们,别说他们,就连母亲我都没提起过。那些年,不知从那里捡回多少菌子吃,我绝对是村庄最幸福的人。

村庄到处都是秘密,而最终,如果它们不被揭开的话,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秘密。

本文作者:陈词(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老家搬迁的故事随笔:记忆里的希望

原以为如今扮演的角色便是每日上班下班、买菜做饭、操持家务、陪伴孩子老人......年复一日,日复一年的在这个陌生小县城里普普通通生活着,做着渐渐被故乡遗漏,也渐渐要把故乡淡忘的外乡人,直到那一日收到老家村里的庙会邀请函,才颠覆了我以前所有的思想。

老家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进入村中只有一条小到只能通行一辆小轿车大小、并且还有些坑坑洼洼才可直达到村庄的水泥路,小村庄东西南三方向倒也整整齐齐各座落着几排新旧相错交的民居房,而那条唯一一条马路旁沿着的一条小河,河水常年清透见底,小时没出过村中的大门,眼中的世界就如井底之蛙,那时这条小河在我眼中的世界里,就如上海的黄浦江一样广阔奔腾,如今人近中年,眼中真正领略过许多大河山川、尤其是海,再回乡看家中的小河,倒如母亲的血管那般细小啦,连河水流淌都成了慢节奏,再也感觉不到昨日那奔腾的豪放气派,它就如这静怡的小村庄,慢细慢细的跟着时光缓缓的流。

小河靠北的对岸,是一片农田,大概有一百公顷左右面积,一半用来种烟草,一半用来种稻谷,所幸并无荒田,然后四周就是层层叠叠的小山,山中覆盖着杉树林,还有松树,参杂着一些大大小小的不知名的灌木,靠西边的方向,一座小丘,记忆中原是杂草灌木丛生,如今不知被何人开伐出一片竹林,葱翠林立在蜿蜒的小河边,美了那一片的地,我想开伐这块地的主人应是懂得热爱生活的人吧,要不哪能心细到改变自然原景的模样。

北边靠东的山脚下,一名叫“再兴寺”的寺庙就坐落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是村里人自己花钱组织建立起来的家庙,里外三层,前院与中厅外围是用普通砖头堆砌而成的平顶瓦房,后院大厅却是使用原木搭建而成,屋顶还镶上雕花,以塔尖形状设计凸显,属于一种新型的仿古建筑,比前院跟中厅稍高出一层。从正门进入庙宇内的第一层大堂正中央,供着一尊笑脸迎客的弥勒佛,而他的背面朝北是黑口黑脸的韦陀,大厅左右两边依次分别供着八大金刚:金刚手菩萨、妙吉祥菩萨、虚空藏菩萨、慈氏菩萨、观自在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普贤菩萨。而后在进入中厅,中厅左右两边分别立着的是四大天魔(封神演义里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中厅与后院中间只隔着一排台阶,上了台阶,就直接进入第三层的后院大堂,后院大堂的地基比前厅与中厅填得略高一米左右,正中央并排供着三宝如来佛,靠左方向是一塑观音送子,靠右边方向是地藏王,与正堂的右方向有一墙之隔还另开一侧间,分上下厅,上厅塑着千手观音神像,下厅塑着观音修仙的葡萄山,葡萄山里大大小小容纳有将近百来尊神佛,这些雕刻的泥塑菩萨,不论是笑弥勒佛陀还是天魔,抑或是观世音菩萨,尊尊被雕塑师雕塑得形象如生,看那弥勒佛的笑让你一解千日愁,还有那如来佛哀妙雄朗言有威信的尊容,让你顿感佛门的威严肃净,而观音的慈眉善目,让你心立生向善,我想所谓善男信女,正是因佛陀形象在人心构筑起来的威严与神秘感,加之神话辅助作用,从而催生了世间的这一善男信女群体。

当你站在远处眺望故乡,后山连绵起伏,前门良田错连,民房齐齐整整错落有致,一条小河蜿蜒的如丝带团绕中央,而“再兴寺”容乃于此中间,威严静静肃立于风雨中,那一刻你所有的怀疑,所有的信仰,在它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微之甚微,而当佛门香火之日到来那日,原本平常静怡的小村庄,只有老人、孩子看护的小村庄,似乎一夜之间来人冒出无数,车水马龙呼啸而来,近靠于县城,远处于省市的中老少,全凭着一颗虔诚的心赶来朝拜,当炊烟渺渺升起,使得平常毫无生气的小村庄一下犹如注入新鲜血液,热气腾腾,超越了所有节假日的热闹氛围,只有那一刻,你方才觉醒,我是这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并无遗忘我们,景色依然还是原来的风景,河流、山野、田地依然还存在于原本的世界,只是如今耕田者、伐木者、开荒者、不再是青壮年,而是迈入中老年的爷爷辈。原来是我们自己把这片美丽清透的村庄渐渐遗忘,为了去寻找所谓的更好前途,把守护故乡的责任交给了父辈与佛陀,使得这片生养我们的乡土,渐渐将要被我们遗忘,而让我们记起故乡,记起为故乡出分力,尽是通过虚拟的信仰“神佛之光”。静想、细想,这是悲还是喜........

本文作者:何宝金(公众号:南粤作家)。

回忆家乡生活的亲情故事:老家感觉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老家,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老家。

这是我的老家生活,确切的说,是我关于老家的记忆。

一晃几十年过去,姐妹们次第出嫁,偌大的院子里孤零零地,一对老人相对无言,在夕阳里慢慢老去。

如今,父亲走了,大姐走了,三姐走了,娘已白发苍苍,再也转不动擀面杖。娘家早就盖起了大瓦房,房前屋后修起的水泥路,干净得连一粒土都找不到。多少年了,远离了泥土的乡亲,只把乡情种在房前屋后和水泥包裹的花池子里。村东村西村南村北的大湾不见了,盖上了工厂,满湾的荷花在梦里也寻不见,连黑夜也被灯火俘虏,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到哪里去找魂萦梦牵的那湾水?到哪里去找满塘的荷花,干净漆黑的夜?家乡生活水平提高了,却变得我认不出她来了。离开了泥土,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楼房里,我,把老家弄丢了。

把叹息收起,与乡愁叠在一起,锁在记忆的柜子里。

直到——。

走进狮子刘,走进西纸坊。

狮子刘村前村后亮晶晶的水,透着灵气,透着温润;狮子刘满塘的莲生长得泼辣而旺盛,悠长的小巷里乡音袅袅,正如多少年前我的莲花,我的村子。在西纸坊,隔了尘世的记忆,我看到了石头地基土坯泥墙的屋子,双脚重新踏在了透着湿气的泥土路上。我还看到了穿土的孩子,闻见细细的沙土散发的带着奶香的婴儿的气息。老人慢悠悠地行走在大路上,享受着暖暖地阳光。房前屋后的果树开花,菜蔬碧绿,鸡鸣狗吠牛羊反刍,熟悉的乡情扑面而来。这原生态的村落,竟把我所有关于老家关于乡村的记忆一下子拉到了眼前。

去世的父亲,隔世的姐姐,还有干净利索的娘,贪玩的妹妹,都在记忆的甬道里渐走渐近。

老家味道。

作者|盖建红。

公众号|甘宁界。

我与老家的庭院作文我与老家的庭院的故事

萧山是我的老家,也是我最爱的地方,每次去那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微风吹拂着我的脸,使我心情畅快,舒服极了!

每次我们回老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热情地招待我们,各种各样的美食摆在我们眼前。吃完饭,我独自出门欣赏美丽的风景。穿过一栋栋楼房,一座座山越来越近,仿佛在向我打招呼,它们一个个都像翠绿的屏障,向远处眺望,城市里热闹非凡,而这里,却只有狗欢快的叫声,静得很!

萧山的湖更是令人欣赏,绿水倒映着青山,青山围绕着绿水,美极了。加上湖边绿树成阴,湖面水平如镜,美不胜收!穿过湖畔,就来到繁花似锦的花园,里面五颜六色,在阳光下灿烂无比。它们有的弯着腰向着火辣的太阳笑;有的互相对视,深情地望着对方;有的低着头,懒洋洋的,在太阳下睡着觉,好像责怪我把它吵醒。黄的、绿的、粉红的、淡紫的……真是多姿多彩!只要往前一趴,抱在怀里的准会是你心爱的鲜花;闻一闻,让你感觉像是在梦里一般,芬芳的香味可以使你头脑更加清晰。

玩好了,就来谈谈美食吧。吃饭时,满桌饭菜摆在你眼前,吃下去会让你变成一个“肉食动物”。烤鸡、卤鸭、梅干菜扣肉……只要看一眼定会让你“口水直下三千尺”!

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来我的老家游玩。

老家搬迁的故事随笔:记忆里的希望

春耕的时候,父亲常常扛着一把铁锹,去到山间空旷处,不停地播种。我穿过吐绿发芽的果树,摘一捧野花,在小鸟婉转鸣唱的歌声中,心疼地张望。我想父亲停下手中的辛勤劳作,与我一起,静听远处河水,叮叮咚咚。

母亲也在嗅泥土的芬芳,吻春天的气息,与父亲一起,植着快乐的种子,好让它在春雨中发芽,好让它在春风中摇曳,好让它在阳光里成长。然后,在沉甸甸的玉米地里,在满盈盈的稻田中,弯腰弓背挥汗如雨。然后,休息时赞叹树荫下的白开水,甜甜蜜蜜。然后,回家时的歌声,在夕阳的斜辉中,收获着喜悦的心情。我却盼星快闪,月亮快圆,好让父亲母亲,早点躺床进入梦乡。

记得覆盖着积雪的院坝中,父亲教我堆雪人。我却喜欢听母亲的脚踩到地上,嘎吱嘎吱的响。

本文作者:肖莉(公众号:南粤作家)。

回忆的故事:昔日老家的洪水

在距离我们村南边几百米的地方有一条河槽三四米深,河道几十米宽的河,我们习惯称它为大河,它的源头就在我们村西边更远的山沟里,沿途有很多泉眼渗水,所以它一年四季流水潺潺。为了浇地方便,大集体的时候,队里面曾经组织村民从村子的西边开了一条渠,把大河里的一部分水引到我们村东的地里,我们习惯称这条渠为小河,大河和小河中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大队村民集体种植的一大片杨树林。

记得小时候每年夏末秋初之际,老天爷的脾气就变得特别暴躁而诡异,有时就在太阳红彤彤的大中午,天空不经意飘过一小块乌云,接着一股扫地风窜了过来,之后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就是一个“咔嚓”的响雷,响雷过后就忽然噼里啪啦掉下了硕大的雨滴,没等人们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瞬间又变成了疾风暴雨,几分钟过后,除了地皮上泥水四流,花草树木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外,天气又变得风轻云淡,阳光温暖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还有一次,大概那是我少年记忆中最大的一次山水了,发生的具体年月记不得了,但绝对是秋初某一天中午一点到两点这个时段发生的。那天好像天气有点阴沉,中午时分洒过一阵细雨,但一会儿就有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穿了过来,猛然一阵怪风吹过,阴云也就被撕裂开来,再无法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了,菜园子里刚被浇过不久的蔬菜被这点细雨洗得光亮鲜嫩。那天我们家的午饭还没有接近尾声,父母一边吃还一边给我们安排下午要干的活儿,一阵微风拂过,几个雨点趴在了玻璃上,我刚放下碗筷,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就趴在耳窗上向南眺望,突然觉得很不对劲,就见有很多很多的水夹杂着“哗哗哗”的声音漫过小河向村口爬了过来,待我真真切切看清楚是水后,大惊失色地叫了起来,我们一家人因我的惊叫都站了起来。只听父亲叫了一声:“哎呀,今年这天气奇怪,这是要往死整治人了,这水是要刮咱们村了……”说着他就急急忙忙跳下了地,不顾外边还飘着的零星细雨,拿了一把铁锹向街上跑去,接着母亲和哥哥也跑出去了,母亲出去的时候还不忘安顿姐姐把妹妹看好不要出来。

街上已经出来许多人了,一些房屋地基比较低的人家大水已经冲进了院里,一家人正在奋力用门扇、案板等堵塞大门,而更多的人是拿着工具向村东边的公路跑去,他们要尽快疏通公路上已经被堵了大半的涵洞,给洪水开一个出口,经过人们的拼死奋战,没用太长时间,村东路基上的两个涵洞全部被打通,此时正向北边村里极力冲撞的洪水,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极不情愿地拐弯向东滚去,没用太长的时间,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一来由于洪水缺少了强有力的后援,二来冲进村里的洪水被顺利引退,这样曾经被洪水侵占的村口就剩下了厚厚的一层淤泥。而村东的庄稼地可遭大殃了,齐刷刷的莜麦、小麦和花季正旺的土豆蔓子被淤泥压了一尺多厚,再也没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洪水过后十多天,被洪水侵蚀过的土地就干燥发硬了。村里的人只要勤快点,一年的烧火柴就可以解决了,河道里零零星星就会发现被挂在石头上的树桩或树根,甚至还有整棵的小树,把这些东西拉回去劈开都是极好的柴火,尤其取之不竭的是澄在地里淤泥顶部的那些“淤渣”,东边的庄稼地里到处都是,把它们搂起来晾干了,一车一车地拉回家里,堆在闲置的圐圙或粪房里,一年的烧柴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这些淤渣又好烧火又硬,无形中还减轻了女人们的家务负担。

过年与老家美文故事

爸爸这几天又吵着要回老家,我昨晚做梦回到了老家,梦到家里的老房子,老同学,还有我家的那片竹林。

我最喜欢的是老家的`春天,山也绿了,水也暖了,空气中都是香甜的味道,黄昏时袅袅炊烟,偶尔几声狗叫,那是我心中最美的山水画。且不说一片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槐树花,山间点缀粉色的樱桃花,火红的映山红,单是路边的野玫瑰,它们就那么懒懒的一趴,开出几朵小花,在春风中随意摇摆,就姿态万千,我常常纠结到底掐那一朵呢?还有路边特别香的金金花(学名金银花),上学的路上摘几朵放在书包里,连书拿出来都是香的;还有栀子花,也非常的香,在屋里养几朵,整个屋子都是香的。有时还能通过香味在我家后山上找到兰花,它的香味独特,只要鼻子够好就能找到,我小时候号称是狗鼻子,家里吃的闻一闻就能知道藏在哪里,在外呆久了弄了个过敏性鼻炎,现在鼻子再也没有那么好了,不知道回老家还能找得到兰花吗?兰花特别奇怪,那时看开的香的兰花挖过几株回家养,结果第二年要不不开花,要不开的花是臭的,估计它们还是喜欢长在大山里吧!

春天下雨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因为可以抓鱼,我大姐她们小时候鱼特别多,据说她们都是一桶一桶往家拿,我们那时候鱼已经没有那么多了,每次下完雨,我们拿着渔网在各个田埂的流水的缺口处忙碌,因为鲫鱼最喜欢迎着水往上跳。其实我的手挺笨的,抓鱼不行,不过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有一次我姐她们在池塘摸鱼,我无聊的在水边走,结果踢上来一条不小的鲫鱼,她们都笑我瞎猫碰个死耗子。还有一次我去姑姑家,路过一条小河,上面的田里有水往河里流,我是习惯性的跑过去看看,哈哈,看到了一串鲫鱼正在逆流往上游,那天我用草穿着一串鲫鱼去了姑姑家。

天慢慢的热了起来,我们上学的路上也不忘找各种吃的,比如那种酸酸甜甜的叫茶月泡,直到现在我都没看到水果店有卖的,也不知道它的学名到底是什么,想吃再也吃不到了~我家菜园的篱笆就是好多楼豆果(沙棘),路过时折一枝,边走边吃,还有莲蓬子,还有野樱桃不过有点苦,我家种的果树有梨树(好几个品种),桃树,枣树,樱桃,李子,柿子,还有板栗,随手摘了洗洗就吃,纯绿色水果。夏天的夜晚,大家累了一天,收拾好了就三三两两的去我家前面一块高的地方乘凉,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电扇,电视,那时住的挺远的都过来闲话,我们小孩就在月光下玩游戏,有时太困了就躺在边上的草地上睡一会,大人走的时候喊我们,那时真的是以天为盖地为席,月光洒在身上,四周是青蛙的叫声,风中有稻子的清香,月光下的村庄披上了一层轻纱,朦朦胧胧,如梦如幻。

一天吃完早饭后,我们四个小伙伴无所事事,我们合计去摘点山楂吃,我的干侄女,不过就比她大一岁,她说她姥姥家(在离我们挺远的更大的山里面住)那边的山楂特别大还很多,并且那边还能捡到大的板栗,那边我们学校春游的时候去过,映山红都长成了大树,于是我们提着框就出发了。家里没人就没打招呼,路上碰到一个邻居跟他说了。我们走的是山路,一路走一路找吃的,越往那边走山越大,路边的树也越高,我们都是在树林里穿梭,太阳有时都看不见,那时好像也没有害怕,也不觉得累,其实据说那里有人还看到过狼,一路都有鸟叫陪伴我们左右,我们终于在下午走到了她姥姥家,姥姥赶紧给我们做了饭,我们吃完饭就往山里去摘山楂去了。第一次看到一片山都是山楂树,上面都是红红的大山楂,我被震撼到了,又跳又叫,提着框往山上跑,草帽都被风吹到了背后,曾经那个背着草帽,扎着两根小辫子像风一样的小女孩再也不见了。那天我们都摘的满满一筐才回去,吃完晚饭,她读师范的小舅舅在月光下给我们吹笛子,忘记吹的是什么,只记得那晚的笛声非常好听,心里有花开的声音,还有一丝羞涩,不敢去看他的小舅舅,可是又想偷偷去看,也许是笛声太美,也许是月光太美,我的第一次怦然心动在我多年后想起来依然那么美好。

千言万语说不尽老家的美,我的童年就在这如画一样的村庄度过,童年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一件一件都珍藏在心底,轻易不敢去碰,因为回忆太美,小时候那种简单的快乐越发让人想念,今天我放纵自己,好好追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要继续生活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堆积的城市中,怀着梦想,继续前进!

过年与老家美文故事

我的老家在七里河畔,有山、有水、有树林,有鸟鸣、有蛙叫、有蝉噪,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但我最爱她的秋天。

秋天的天空,天高云淡。站在巍巍的高岗上,回首仰望蓝天,白云朵朵,心旷神怡。什么事都可以忘却,都可以抛却,只有心中这一片广阔、洁净的领空。微风掠过,远方的邢台市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仿佛是小孩手中玩的一堆积木;一声汽笛,一条蜿蜒的“飞龙”瞬间向北驰去,那是邢台的高铁。

岗坡上是一排排的柿子树,老干虬枝,挂满了似灯笼的柿子;一簇簇富士苹果,压弯了枝头,露出鲜亮欲滴、红诱惑人的“脸蛋”,真想啃她几口,以解口渴。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来收秋。老父母已近七十古稀之年,早早的来到北山的坡上掰玉米。我从市里赶来,稍晚一点。二话没说,赶紧钻进玉米地,掰起自家的玉米。

母亲问起我的女儿来没来,我说:“去逸夫上学了,刚开学,挺紧张的,来不了。”父亲淡淡地一笑,说:“上学好。咱老李家的孩子脱离农村了,不再干农活儿了,到市里享福了。这可是咱家的光荣。”

我说:“可不能这么说。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星期日,我带她回来帮忙收花生。”“今年的棒子不算大呀!”我又说。父亲说:“今年雨水少,没浇一次水。全村都是这样,靠天吃饭。水库里有水,都不浇,省钱。”我安慰父亲说:“咱家的棒子还长的不错,比别家的棒子大多了。你收拾的地干干净净的,一棵草都没有。”父亲说:“多亏了你媳妇推荐的那几袋化肥,货真价实,才有咱家好收成。”一家人,二亩地,说说笑笑,不一会儿,玉米掰完了。只是手上满是黑乎乎的米米虫,脏兮兮的;额头上的汗珠,滴滴答答的;口渴的很。

这时,母亲拿来一个苹果,说:“儿子,吃吧。”我说:“拿了几个苹果?”她说:“好几个呢,都有,你先吃吧。”苹果不大,但水还挺多。吃完,我把棒子装上车。父亲开三马车拉回了家。

老家前院有一棵冬枣树,枣还青青的.,一束翠绿。后院里是一棵赞皇枣树,一簇簇红红的“火焰”,一颗颗珍珠玛瑙,压弯了高高的枣枝。与院子里的一棵山楂树争奇斗艳。垂涎三尺,望而迷人。

父亲早已爬上房,拿起扒钩摘那红彤彤的枣子。说:“给孙女多摘点,让孩子吃,聪明、漂亮。”摘完枣子摘山楂,说:“孩子吃了,开胃。”摘完山楂摘葡萄,那是八月十五剩下的几串红得发紫的葡萄,说:“让孩子吃吧,不然,今年再也吃不到咱家的葡萄了。”我看着老人小心翼翼、慢慢腾腾的动作,脸上欣慰的笑容;听着老人嘴里一次一次甜甜地说着“孙女”名字;我眼睛瞬间湿润了。

这一天,我很累。但收获了许多,比如玉米、枣子,还有浓浓的亲情。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昨天还是下雨天,今天一大早起来就发现有一方光束斜射进屋,好天气!过年就应是个好天气,人就有好心情。

在这里,感觉舒适、惬意,耳边萦绕的尽是乡音乡情。在乡下人质朴的心灵里,大多是没有高雅的,一天生活只需一天的柴米油盐就足够了。如果有空闲的话,估计都在串门入户拉家常了。操劳了一生大半辈子的爷爷奶奶们仍在为儿辈孙辈们操劳,哪一天将会停止?过年伊始,这一天到来了,他们卸下围裙,交给儿子儿媳代劳,自己带着孙子堆在一起晒晒太阳进而夸夸其谈了。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为此自豪,将来我也会告知我的儿子,出身农家是你妈妈一辈子的骄傲,不可以世俗的眼光看待我等父辈的艰辛乃至窘迫。

小孩子不愿长大,可宝贝们还是不知不觉地长大,身高出卖了孩子们单纯的心灵。小姑、叔叔的孩子都高了不少,只有我自己感觉不曾长大。喔,我还在寻觅我的另一半。

坐在红红的灶火旁,在灰飞烟灭中静默沉思,心情甚好。八九块砖头,依墙而放,排成一个小小四方,围着灶火,望着吐着红信的火苗,深情脉脉,从厨房的上的横梁上垂直一架漆壶勾,这勾子正好悬于四方之中,可以上下升降。倘若勾住水壶或者铁锅便可以烧水做饭了。默默地看着这一杰作,感叹我等父辈的智慧岂止一朝一暮啊?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又岂止这一件呢?坐在灶火旁,我望着欢快的火焰,在灰飞烟灭中冥思苦想。

家乡的小锅土灶喂养了我,我熟悉这里的一点一滴,如同我钟爱的日记本,我也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老少爷们、孩童妇嬬。如今生活在城市里,家乡那种生活方式,现在看来是一种奢望。我想,在外耳顺之年,我定是要回去,且让我的古稀之年回归那份恬静。

初一在家拜高堂,初二再拜岳父母,初三再去叔伯家。

亲戚好友聚一桌,天南海北,家常琐事,梦想祝福,好生热闹。更多的时候,四人一桌,码起长城,在一圈一圈的牌事中的交际,悠闲自在。自然输赢还是蛮在意的,然而那种生活的姿态,勾起我的心,一阵一阵,多么羡慕啊!

每年过年,给仙逝的亲人扫坟上香,缅怀追思,那是不能忽略的。外公离去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那年小弟才出生九个月。外公呆我异常亲切,总记得小时候开我玩笑,和我嬉戏,那个不知天高低厚小家伙现在已经长大,喔,时光啊,你的脚步真的太快!

三天的乡下生活就要结束,又到了离开的时间,我又怎能平静哟。

红红的灶火,你尽情地跳舞吧,莫要忘记了我,等我回来为你加柴!

敬爱的外公,你好好安息吧,保佑你的孙儿,等我回来为你打扫!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记得每年快要到春节时候,总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那个曾经养育我长大的小村庄,今年也不例外。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就起床,去赶回老家的中巴车,也是唯一辆从华西村到到西吉县城的中巴车了(如果错过了,只能辗转倒车到银川南门汽车站坐到西吉县城的车,这样浪费太浪费时间,也许你们不知道,西吉县城没有直达我们村的班车,只有到庙山的班车,从庙山走到我王咀,至少要走两个小时的路)。

看着沿途的新农村,再想想我的老家,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样一样……。

11:30,终于到了西吉县,远远的望着西吉二中,那么近,却又那么远,那就是曾经上了三年的高中吗?如今怎么成了一小?什么时候成了一小?那我原来的二中呢?搬到哪去了?那些年给我代过课的老师还在吗?心里满满的都是疑问。

在车站附近匆匆忙忙的吃了期待已久的西吉麻辣烫,阿姨端上烫好菜,再端上一碗芝麻酱,配点辣油泼辣子,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啦。吃着还是以前的那个味,就连清汤都是那么香,比自己在任何地方吃过的都香。

吃饭午饭,终于坐上了回庙山的班车了,车还是那辆车,只是比以前破旧了许多。咣咣铛铛17:10到了庙山,我们该下车了,却还没到家,正愁着怎么回家,碰上村里的三轮车,终于可以坐着三轮车回家了,终于不用走路了。在这样的寒冬腊月,能碰见三轮车已是万幸。

一路颠簸终于于19:20到了老家,夜幕降临了,村里显得格外安静,但可以看出,我的老家依然是土墙,土院子,到处都是土窑,只是没有住人的土窑都塌了。也许是移民搬迁导致村里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吧!碰见村里的李家妈,寒暄了两句就匆忙回家了。

到家了,看着炕头,再也没有爷爷的身影,再也听不到爷爷说:“回来了么,我的女娃”?是啊!再也听不到了,看着爷爷的遗像,心里说不出话来。因为晕车,一点也不想尝五爸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肉菜了,喝了点白开水就早早睡了,睡在热炕上,放松极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看着玻璃上窗花都是那么亲切。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玻璃上的窗花像什么,来年就能丰收什么?我仔细端详着,狠不得亲吻一下这窗花。心想,这是像麦穗吗?希望如此吧!

吃过早饭,便从上庄走到下庄(我们一直都叫庄里),从下庄走到上庄,溜达了一圈,却稀稀拉拉没碰见几个人,以前那么热闹,如今却无事人非。

傍晚跟随着叔父们到爷爷的坟前送纸烧香,祈求远在天堂的爷爷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随着大人们走亲戚。随时拍些照片,以便想念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很快到了回城的时候,看着渐行渐远的庄子,心里五味杂陈,想要快点离开,却又害怕离开。虽然这个村庄一年比一年破旧,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可毕竟是我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我就是农村娃,生生世世都是农村娃。城里是农村人奋斗的地方,,农村是城里人最牵挂的地方。

如此一别,不知再一次回老家又是什么时候?愿家乡一切安好。

作者|王变宁。

公众号|甘宁界。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编者按:春节时刻,大家都赶在回家的路上,下面我们来看看《回老家》这个故事吧!

记得每年快要到春节时候,总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那个曾经养育我长大的小村庄,今年也不例外。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就起床,去赶回老家的中巴车,也是唯一辆从华西村到到西吉县城的中巴车了(如果错过了,只能辗转倒车到银川南门汽车站坐到西吉县城的车,这样浪费太浪费时间,也许你们不知道,西吉县城没有直达我们村的班车,只有到庙山的班车,从庙山走到我王咀,至少要走两个小时的路)。

看着沿途的新农村,再想想我的老家,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样一样……。

11:30,终于到了西吉县,远远的望着西吉二中,那么近,却又那么远,那就是曾经上了三年的高中吗?如今怎么成了一小?什么时候成了一小?那我原来的二中呢?搬到哪去了?那些年给我代过课的老师还在吗?心里满满的都是疑问。

在车站附近匆匆忙忙的吃了期待已久的西吉麻辣烫,阿姨端上烫好菜,再端上一碗芝麻酱,配点辣油泼辣子,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啦。吃着还是以前的那个味,就连清汤都是那么香,比自己在任何地方吃过的都香。

吃饭午饭,终于坐上了回庙山的班车了,车还是那辆车,只是比以前破旧了许多。咣咣铛铛17:10到了庙山,我们该下车了,却还没到家,正愁着怎么回家,碰上村里的三轮车,终于可以坐着三轮车回家了,终于不用走路了。在这样的寒冬腊月,能碰见三轮车已是万幸。

一路颠簸终于于19:20到了老家,夜幕降临了,村里显得格外安静,但可以看出,我的老家依然是土墙,土院子,到处都是土窑,只是没有住人的土窑都塌了。也许是移民搬迁导致村里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吧!碰见村里的李家妈,寒暄了两句就匆忙回家了。

到家了,看着炕头,再也没有爷爷的身影,再也听不到爷爷说:“回来了么,我的女娃”?是啊!再也听不到了,看着爷爷的遗像,心里说不出话来。因为晕车,一点也不想尝五爸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肉菜了,喝了点白开水就早早睡了,睡在热炕上,放松极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看着玻璃上窗花都是那么亲切。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玻璃上的窗花像什么,来年就能丰收什么?我仔细端详着,狠不得亲吻一下这窗花。心想,这是像麦穗吗?希望如此吧!

吃过早饭,便从上庄走到下庄(我们一直都叫庄里),从下庄走到上庄,溜达了一圈,却稀稀拉拉没碰见几个人,以前那么热闹,如今却无事人非。

傍晚跟随着叔父们到爷爷的坟前送纸烧香,祈求远在天堂的爷爷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随着大人们走亲戚。随时拍些照片,以便想念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很快到了回城的时候,看着渐行渐远的庄子,心里五味杂陈,想要快点离开,却又害怕离开。虽然这个村庄一年比一年破旧,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可毕竟是我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我就是农村娃,生生世世都是农村娃。城里是农村人奋斗的地方,,农村是城里人最牵挂的地方。

如此一别,不知再一次回老家又是什么时候?愿家乡一切安好。

作者|王变宁。

公众号|甘宁界。

春节回老家的心情散文故事

今天,我们终于回老家过鼠年了!

阳光明媚,云淡风轻,高速路夹在山两边,沿途一路风景秀丽,崇山峻岭迤逦多姿,树木挺拔耸立在山边,有的像撑开的绿伞,有的像高耸的宝塔,还有的像威武的士兵,远远望去,我就像走进了奇妙的世界,一路高歌向前。

时间倏忽而过,正午在禅城出发,日落才至我们回到久违的老家——古称龚州。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三岁之前是婆婆公公把我带大,这里有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每次回来,我就像放飞的小鸟,楼上楼下串来串去,接着就跑到门口向许久不见的邻居老爷爷老奶奶问好,他们看到我也是面慈和蔼问我好多东西,一下子我还真有点应接不暇,幸好有漫长的寒假,我也不急不慢地回答他们。问候了爷爷奶奶,剩下的时间当然是寻找我的玩伴,一年不见,他们长高了,越来越挺拔,面相长开了,有点不像上次见面的样子,时间过得真快,不过却带不走我们之间的友情,才一会儿时间我们又一起嘻嘻哈哈在街道上跑来跑去。家门口的两块花岗岩石头墩子仍然像门神一样,伫立在门口边角,一动不动,一年四季,不怕风吹雨打,死心塌地地守护着婆婆的家。四楼妈妈房间玻璃柜的玩具琳琅满目,我直接坐在地板上,幼时的记忆不请自来,玩具被我一样一样地拿出来,根据以前妈妈教我的方法叠和组装,才一会儿的功夫,房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造型,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小人国,有的像公主屋,妈妈的玩具柜就是一座儿童珍贵的宝藏。

第一天回到老家的假期,我看到许许多多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房子,熟悉的人群,熟悉的玩伴,熟悉的玩具,我开始爱上了这愉快又漫长的春节寒假。

期待接下来的时间既可以轻松地完成作业,又可以继续快乐地玩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