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后感大全(17篇)

时间:2023-12-10 11:48:25 作者:温柔雨

读后感是我们阅读和接触文学作品后所产生的个人体验和感想的总结。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可以记录下我们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我想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在这里,你将会见证到一些富有激情和独到见解的读后感范文,它们能够带领你进入作者创作的世界,共同探索文学的奥秘。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和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社会各界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关注度就更为广泛。在高中教育课程中,生物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别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生物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运用实验,动用学生的感官系统,坚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面对这样的新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和策略,加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授课技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在新课改背景下,保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有效教学》第三单元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这本书对我的专业教学给予了很大的启迪与指导,而这一单元更从教学实际为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思考的方向。

本单元从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管理、有效练习、有效策略六个方面较为完整的介绍了我们如何去做到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下面我就从有效备课这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备好课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对我这样的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地备课是我应该多学习多思考的,这一单元就让我在这一方面收获很大。

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有效备课是教学经验、教学积淀的总结。有效备课是教学思考、教学研究的深入。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有效备课是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的升华。

书中提到的适合“入格”型教师的“三备法”就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考任何资料;第二次备课,参照相关资料,看看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想到的智慧;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就小学英语学科来说,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但备课无疑是其中是最基础却又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备课质量的好与坏、备课的全面与否都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成与败。有效备课,就是要以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为基础,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将之消灭于未然或过程中,确保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备课就是对教材把握上的一种深入。我们要深钻教材、多思考方法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也可以适当开拓自己的眼界,但是绝对不可以下载教案。一旦失去了自主教学设计的习惯,离一个失去思考能力的人也就不远了。

在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在这部分有效指导的学习中,也让我收获许多。我觉得,老师的指导一定要适时。要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不要指导的过早,要给学生自主研究的时间和机会。另外,指导要适度。不能包办替代,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与给予。要防止不必要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方法的机会。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追求的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的收获与体验,更要求我们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作为一名新教师,备课工作不够扎实,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计不足,导致英语教学效果有时不甚理想,而且由于缺乏英语教学经验,在备课过程中有时会过分地相信和依赖教师用书,认为书中提到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主要考点,因此就作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忽视学生掌握过程中真正遇到困难的知识点,这导致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现代英语教学测试更注重考察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全面性,所以经常会考到一些很细微的知识点,而这一部分往往是在我备课过程容易忽视的。因此,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善用但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用书,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学生实际的接受情况,做到“重点难点不放过,微小细节尽掌握”,只有这样的备课才能对英语教学工作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我将继续研读这本书,从中多学习些为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用的精华,为早日成为一名好教师努力。

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读后感

有效教学着眼于解决教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问题。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即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低效的或无效的,同时它是针对这样一种论调——教学是艺术,而教学结果是不可测的因而也就无从知道什么是效益。因此,它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或观念。

有效教学策略的“有效”主要是指学生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真正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有效教学策略的三个阶段:1、教学的准备2、教学的实施3、教学评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

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书面计划即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教学方案形成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认识与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准备的结果就是教学方案,即通常所说的教案。对教案的管理本身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40分钟的课堂效益做准备的。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是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率。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种定义仅仅是出于分析的需要,实际上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而不只是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和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要谨慎把握学生评价达的信度与效度。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校学习时的心理环境。

有效教学策略的终极目的在于教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不同,作者特别青睐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教学行为,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们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教室和学生之间,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虽也学习借鉴许多杂志上的先进理念,但终不能沉下心来细细思考。近期,我自学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品味其独到的视角,对现状深刻的剖析引领我反思其深遂的思想,然而反思的过程却又带给我许多痛苦和无奈,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犹如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运用这些新理念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受益。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本书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文笔简洁流畅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它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还为我们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

《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读后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平时工作比较烦琐,很难静下心来看书学习,而暑假却是我们的一个学习充电的机会,这个假期看完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这本书。原本以为它是一本充满了理论,枯燥无味的书,可后来看着看着却放不下手来,因为这本书很有条理地从一些理论出发,然后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对我们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来说真是很有帮助的。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的第四章第一节有一点讲到了改善和发展师生关系。确实,我们作为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得某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你这个教师,那势必会影响他对你所教的这门科目的成绩。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我们往往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老师,对喜欢的老师就会喜欢他上的课,对不喜欢的老师就厌恶他的课,所以我们在和学生相处时,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我们。《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这本书中也提到了第一点就是要了解学生。特别是作为一班主任,如果你不了解学生,怎么去管理这个班级呢?那么怎么样才能了解学生呢?看完了这本书,我仔细去回顾思考了一下,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下:

第一、写自我介绍,当我们刚接手一个班级时,对于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陌生的,那这时,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每一个人先写一篇自我介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喜好,愿望,自己对老师、学校、同学、家长的一些想法。自己的一些习惯。对自己的一些期望和要求等等。这样我们可以从学生自己的角度了解他们。

第二、写周记。每周一篇,告诉学生“这是你我沟通的桥梁,写你所想就可以了,不一顶要有美妙的语言,精彩的修饰,但写的必须是你自己的想法。”当然我们作为老师看完以后,也应当在下面回上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我们是在相互沟通。

第三、找学生谈心,抽空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谈心,了解了解他们自己,了解了解他们所熟悉的身边的一些同学的情况。

第四、家访。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下来,我觉得家访是必不可少的一条了解学生的途径。而且到最后我才发现对于一个新班级的班主任来说,学生的家访工作应该在第一个学期里尽快完成。

以上就是我看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的一些感想,它使我现在更懂得了如何去了解学生,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读《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非浅。使我原来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首先老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等同起来。有时我们老师会发生困惑,既然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可我们考试的指挥棒又不得不我们向着考试靠拢。而这次的讲座把我们心中的节解开,正如孟雁君老师所说人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教学成绩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它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各个方面,仅凭成绩是看不出来的。

2、针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奖励。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适时的进行鼓励,以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有时候教学内容并不吸引学生,而且有时候课堂内容多,容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那么奖励就是我们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然奖励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给学生分发贴画,或纸叠的小星星,也可以给学生刻小五星,小红花,这些孩子们都很喜欢。再者,在奖励时可以给个人,也可以奖励小组,小组内同学轮流获得奖品,这种小组奖励特别适合大班化教学。或许大家也还有别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共同分享。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读后感

有效学习可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听说”。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多听常说,提倡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旧式的“哑巴英语”。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英语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

有效教学也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学习过程,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着重探讨拉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之前,我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概念较模糊,通过学习,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学模式往往都包含内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效果评价等几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通过“调控”来指导教学活动,比起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其内涵更丰富。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它有一定的实现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之相比,教学策略则相对比较灵活,它能根据目标的变化而调整,有时甚至会根据情境的变化,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并做出改变。同时,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活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大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看完《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后,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越来越难以应对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挑战着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学习着的角色。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观念,应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终身学习不仅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才能使教育过程成为个人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各种策略,如提问策略、练习策略、评价策略等,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

《有效教学》读后感

对于有效教学,我们感到越来越困惑,当今社会以文凭为本,教育以考试为本,学校以应试为本,家长以分数为本。我们认定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既不能盲目而固执地沉湎于自我认定的简单层面,也不能被动地成为他人教学评价的奴隶,更没有必要长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生活在别人的教学评价的樊篱中。教学的评价往往屈从于行政管理的话语权威,屈于教研人员专业评判的话语权,屈于专家学术批判的权威,甚至屈于家长和社区世俗口碑的话语权威。课堂的有效全靠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一颗心;我们改变不了大格局,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小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他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将来,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在。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做到有效备课是前提:这要求教师能熟练的掌握教材,吃透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并且能够知道运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等。有了充分备课的前提,那么关键就在课堂教学知识的环节如何做到有效了,有几个方面是必须要做到的:

教师的上课犹如一个电视剧,人们看电视剧常常会被故事里的情节所牵动,引起我们了解观看的愿望。因此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被自己的课堂所吸引,那就要有精彩的、环环相扣的知识情节,层层引入,层层深入,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不自觉的思维,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这节课的知识教学有个明晰的教学思路,如何由浅入深的引入问题,如何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如何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学生要学懂什么。

教师要做到适应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心理需要。“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激励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们自己讲自己的,学生有的在听讲,在思考,有的根本就没参与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不成为有效互动,甚至没有互动。这样的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缺少的学习的乐趣。

学生思维的激发,需要教师有效的`艺术的提问和灵活的教学机制,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探求好奇的本能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动力。

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管理好课堂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轻松愉悦的上好一节课,学生能在动静结合中思考、学习、探索;如果课堂组织不好,那么就发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和学习效果。

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应该精简精练,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可予以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兴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明确目标,让学生不仅有反思、有动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投入学习。

我会结合自己的学习,把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使自己的课堂走向高效。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读后感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其中对于有效教学设计的准备性因素的研究,即教学前要对学生特征、教学内容、教师自身、教学辅助和课堂教学的时空特征的分析。我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对于教育者来说,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首先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更好地有效教学,我首先研究了心理学流派关于学习问题的基本观点。

华生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曾经一度影响了美国心理学界半个世纪。他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他的经典论断是,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而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这种否定意识,贬低生理和遗传的作用的环境决定论,否定了人的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与之相似的,是经验论的另一个代表洛克,他的“白板说”认为,人类在没有感觉、经验之前的心理状态就象一张白纸一样.上面没有任何字迹.“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他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此,洛克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很高,肯定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把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但是,他夸大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明显不是万能的。

古希腊神话的典故中,有一个著名的“普洛克路斯特斯的床”。说的是有个非常残暴的强盗,绰号普洛克路斯特斯。希腊语“procrustes”的意思是“拉长者”、“暴虐者”。他开设了一个黑店,拦截过路行人。他特意设置了2张铁床,一长一短,强迫过路旅客躺在铁床上,身矮者睡长床,强拉其躯体使之与床齐;身高者睡短床,他用利斧把旅客伸出来的腿脚截短。由于他这种特殊的残暴方式,人称之为“铁床匪”。后来,希腊著名英雄提修斯在前往雅典寻父途中,遇上了“铁床匪”,击败了这个拦路大盗。提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强令身体魁梧的普洛克路斯特斯躺在短床上,一刀砍掉“铁床匪”伸出床外的下半肢,除了这一祸害。按其形象意义,这与汉语成语“削足适履”、“截趾穿鞋”颇相同;也类似俗语“使穿小鞋”、“强求一律”的说法。

教育也是一样,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把学生的个性砍掉,全部改造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学习者,更不是学习机器,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更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使两者协调发展,学生是有独立意识的人,对于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不可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不然学生做的只是应付。这对学生来说,学习不是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而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带有自己基因的种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拥有了他自己强大的基因内核,这个内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性格、个性、气质,甚至是智商,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将成长为什么样子的人。当然,后天的教育、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与父母、老师、同伴的关键事件会对学生个性、气质的塑造有决定作用。所以,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远比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更直接、更有效、更稳定。

所以,对于高中老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朝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发展了十多年的,已经在家庭环境中的`影响中成长十多年的、个性气质和性格即将稳定下来的成年人。而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有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灌输和影响,以及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批评和纠正。这种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具有了强烈的控制欲。规定学生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控制学生很容易,但是,控制不是教育。

我们总是希望学生遵守规则,踏实学习,勤俭自强,心无旁骛、最好是门门功课都优秀。我也曾经对那些上课不听讲,作业从不做,成绩一团糟,懒惰散漫,胸无大志的学生感到焦虑甚至愤怒。总是从自身出发,或者从一个“好学生”的角度去看学生,认为学成就应该学习、思想、能力等方面都优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个人中心主义?总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想法、愿望、立场强加到学生身上。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自我意识、有独立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总是或者应该按照自己内心的指引发展自己。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敦促也好,鞭策也罢,甚至是责罚都只能是引导学生,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而不是具有决定作用。教育是否引能够起他内心的改变,乃至行为的改变,都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也不应该是改造人,把学生打磨成自己期望的样子。教育而应当成就人,按照他本来的样子去培养。高中的教育不应当再是挑选适合(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应该是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应该是成就人,把学生培养成他本来的样子。就像一个小树,我们能做的是扶植他、栽培他,他只能长成一个树的样子而不是变成一朵花。无论是可做栋梁的直木还是歪脖子树,都是生命,都是风景。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太强调成功而忽视了成长,尤其是学生内心的成长。真正成长不是长成我们要求的样子,或者我们眼中的样子,而应该他长成他自己的样子。我们太强调成绩和排名,而太少顾及学生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我们要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养他的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面试是招聘选拔的重要过程,通过面试,招聘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信息,以便组织做录用决策,同时求职者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组织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组织。成功的面试需要优秀的面试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面试知识和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通过和应聘者的交流提炼出影响录用决策的有效信息。

一、面试的过程实施及控制。

1、准备阶段;主考官通过一些社交话题帮助应聘者放松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主考官还必须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成功的面试做好准备。

2、引入阶段;主考官根据应聘者的申请表和个人简历等资料提出初始问题,从而引出面试正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多个问题,并给予应聘者充分的发言时间,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以形成一个对应聘者的初步印象。

3、正题阶段;主考官将准备好的各类问题与应聘者对话,详细记录和收集有效信息,为筛选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的提问和交流,应聘者具体的个人信息会逐步展现出来,这是面试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

4、结束阶段;主考官除了需要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外,还需要给应聘者留有自由发问的时间,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互动。招聘双方都应保持良好的面试氛围,以提高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为组织以后招聘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可能性。

二、面试技巧。

2、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考官作为面试的召集者,也是面试的主持者,其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决定了从应聘者那里可以得到什么资料或多少资料。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行的步调。

三、面试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2、有意提问一些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

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可以通过他的离职原因、求职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职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加以判断。

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问,并及时做好记录。

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的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的一些个性、诚实、自信心等情况。

面试是招聘选拔的重要过程,通过面试,招聘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信息,以便组织做录用决策。同时求职者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组织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组织。成功的面试需要优秀的面试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面试知识和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通过和应聘者的交流提炼出影响录用决策的有效信息。一、面试的过程实施及控制1、准备阶段;主考官通过一些社交话题帮助应聘者放松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主考官还必须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成功的面试做好准备。2、引入阶段;主考官根据应聘者的申请表和个人简历等资料提出初始问题,从而引出面试正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多个问题,并给予应聘者充分的发言时间,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以形成一个对应聘者的初步印象。3、正题阶段;主考官将准备好的各类问题与应聘者对话,详细记录和收集有效信息,为筛选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的提问和交流,应聘者具体的个人信息会逐步展现出来,这是面试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4、结束阶段;主考官除了需要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外,还需要给应聘者留有自由发问的时间,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互动。招聘双方都应保持良好的面试氛围,以提高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为组织以后招聘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可能性。二、面试技巧1、面试问题设计技巧;在面试前,面试考官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来源可以是应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或应聘者的个人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应聘者过去经历的问题。如你为何要申请这项工作?你认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你的上级要求你完成某项工作,你的想法与上级不同,而你又确信你的想法更好,此时你怎么办?等等2、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考官作为面试的召集者,也是面试的主持者,其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决定了从应聘者那里可以得到什么资料或多少资料。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行的步调。主要提问技巧有: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清单式提问;假设式提问;重复式提问;确认式提问;举例式提问;三、面试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不要问带有提问者本人倾向的问题,例如:“你一定……”或“你不介意加班,是吗?”目的是不要让应聘者了解你的倾向、观点和想法,以免应聘者为迎合你而掩盖他真实的想法。2、有意提问一些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可以通过他的离职原因、求职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职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加以判断。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问,并及时做好记录。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的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的一些个性、诚实、自信心等情况。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课程改革推进至今,在经过课改初期课堂形式多种多样,课堂热热闹闹,探究有形无实,预设过度等现象之后,现在的课堂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思考学生的发展,即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读后感张建设。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本学期数学科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学习了刘加霞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一书,这本书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方法,向我们深刻地诠释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谛。通过学习,收获颇多,感受良多。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实施的成效。因此,教师进行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有时自己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感烦生怨。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如果讲授的内容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运用恰当,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学效果就好。教师要上好课既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学生。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即备学生。

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机、情绪,以及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有效教学。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备课,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

通过《有效教学》第一单元的学习,让我对“什么是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指的是构成“教学之所以为教学”而非其他活动的,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的若干基本元素。教学行为的起点在学生,学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行为效果的优劣,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展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而适当的教学形成会配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为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若是缺少了最后反馈的环节,那么教学是否有效就无从判断。可见这四个元素如影随形,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

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拉特克到赫尔巴特,揭示了关于教学的经验、思想到理论的演变进程。近年来新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教学理论的研究视野,书中的对脑的科学解释以及颜色的作用的介绍让我很受启发。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首先它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在课堂上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学校风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各种建议。()。

自主教学的基本策略论文

自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在感性和感情因素、文化观点、道德情结、环境意识、艺术感觉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更多的影响,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影响主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认知发展是最重要的因素。从认知角度讲,学习过程就是认知加工过程,学习策略实质上就是认知加工策略。自主教学看重学习策略,是因为学习策略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着眼点是学会,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就能自觉地、主动地获得知识。

鉴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学的方法要通过教的方法来促成,往往体现为“导学型”,学习策略也一样。我们提出先研究教学生学的策略,在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学的策略。自主教学的策略体现为四鼓励,既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鼓励学生主动求异、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争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创见。

一、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1、打消顾虑―敢问。

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消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建立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特别对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

2、激活思维―想问。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设情激趣,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也可以来一些“硬性”规定,如规定学生在自学课文时至少提几个问题。时间一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3、教给技巧―会问。

学生乐质疑后还要引导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这个“点”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下归纳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矛盾质疑法。矛盾质疑法,就是抓住课文中明显的矛盾之处,就矛盾质疑。这里的矛盾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学生一时无法解答,把课文读完,回过头来再思考,自然水到渠成了。

(2)标点质疑法。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标点不仅有标识断句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有时可能就是某种潜在意义的显见。学生天天见到标点符号,但不一定注意,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标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词句质疑法。品词析句是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来说是文理兼备的佳作,用词造句几经推敲,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词句,尤其是一些动词、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就抓住了主旨。再如在数学上,抓住在题目中的关键词往往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4)比较质疑法。比较,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揭示其异同,探索其联系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用这种方法质疑有利于抓住个性,概括共性。

二、鼓励学生主动求异。

鼓励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激发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求异的真正目的是开阔思路,重在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训练并使学生逐步具备在纷繁的头绪中敏锐地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1、标新立异。

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们那样发现新知的信心,对任何问题,从正面想通了还要从反面再想想,提出新看法。

2、一题多解。

这是一种重要的`求异方法。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作解答。操作时先让学生提出种种设想,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来评判这些设想,慢慢地让学生也学会自我判断。一题多解法简便易行,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举一反三。

充分认识课文与例题只是范例,在达成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剖析,找出共性的东西,形成一些图式、程式,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自学、自编其他的问题,在举一反三中提高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争论。

“真理不辩不明”,引起学生争论,在争论中集思广益,互相启迪,在争论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等能力,使学生能准确地运用概念,合理地进行推理,正确判断,逐步具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为确保争论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好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题目要有讨论的价值,都是学生们关心的、有话可说的,而且是有必要谈的东西,题目有时不止一个,可以是几个。

2、定好规则。

课上争论不是吵架,而是一种“学术研讨”。争论要有规则,是全班讨论还是分小组讨论,是各抒己见还是选代表发言,有没有主持人,要让每个学生清楚,得到他们的认可,自觉遵照执行。

3、据理力争。

要让学生明白有理不在声高,不要纠缠对和不对,要重在摆事实、讲道理,要清楚地想好自己要发表的观点,组织好语言,表达清楚,有说服力。还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轻易改变。

4、注意倾听。

争论中学生情绪振奋,不大听别人说什么,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其他同学的发言,分析别人意见对在哪儿,错在哪儿,以便修正和补充。要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使争论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创见。

创见是人们对问题提出的创造性的看法,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心理学家古费尔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求异的方式。”这句话精妙地阐述了提出创见的途径和方法。

1、联想法。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张开想象的翅膀,建立丰富的表象,加深理解,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

2、对比法。

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对比,增强识别能力,领悟到问题的实质。再由这一点去看待别的事物,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3、发散法。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也是培养创造才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的发散点,让学生提出创见。对学生的意见同样有个验证的问题,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见解,使这些见解真正成为创见。

自主教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给教学领域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多维度的。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在医学领域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对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从当前来看,学习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着操作的不规范以及对于本应该熟悉的常见试验项目陌生等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着将教学内容放在了理论知识这个模块中,而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要求不高的现象,这种情况就相当于纸上谈兵,这会对今后检验事业发展不容乐观。

所以,要大力提高学校对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视,确保每个学生不仅理论知识过硬,还要将实际操作熟练掌握。

一、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实验教学。

目前,以往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医学检验所提出的,对于检验人员的要求。

对于中专卫校的检验专业来说,大部分因为设备、经费不足等的困难,使其对于实验教学并不能规范标准化。

中专卫校的检验专业主要是针对基层农村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员,由于环境影响所致,他们面对的是单兵作战几率大、工作内容的分配不明确,情况和条件相对简陋复杂的工作问题。

所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势在必行。

在安排实验时,需要做到对实验课的严谨规划,增加临床常用项目的实验,对于已经淘汰的试验项目应该舍去,并且实验应与医院临检工作相辅相成。

二、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验教学在检验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学习它的同时,要重视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

根据特点和规律对它进行探索研究,才是最为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理论课与实验课两手抓,两手硬。

强调实验教学,并不是要将学习的重心完全转移到实验教学中去,而忽视了理论教学。

必需在保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后进行实验教学,应当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对实验的指导和保证作用,只有在保证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才能指导实验的进行。

当然理论教学要避免过于简单片面、要有系统,有侧重。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不是作为教学中的附属品,它旨在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因此,要给予实验教学充分的时间上的和物质上的保证。

(二)贴合实际情况,安排实验内容。

由于检验专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

这就需要在校期间的实验给予基础的辅助性作用,因此,实验教学的内容也就显得很重要了。

实用的、常用的检验专业的实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低到高,重视基本技术的训练。

明确操作规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养成正规、科学的习惯。

如微检中的划线接种,静脉穿刺,各种器械的操作使用等。

明确的操作规定对实验的顺利完成,学生的正规操作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增加有临床实用性的实验。

如血、尿、便、常规的'检查、妊娠试验、骨髓片观察等实验项目,这些项目是临床实践的基础,对于医学检验人员来说实用又有价值,因此,在实验课程的时候就从这些项目开始入手对以后的临床实习阶段非常重要;3.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虽然实验教学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验证理论,但是帮助学生提高操作动手能力离不开验证性实践。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活学活用,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做微生物鉴定球菌的实验时,学生通过亲自进行操作,得出血浆凝固酶试验为阳性的正确结果,对于血浆凝固酶试验原理及球菌鉴定的掌握都将起到重要作用;4.增加独立设计的实验项目。

处于基层的医务人员,很可能整个检验由自己独立完成,所以学生应学会自行设计检验步骤,为以后独立完成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组织实验课程的进行。

确保认真的组织实验教学的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

对于实验的顺利完成,不仅要求充裕的经费和齐全的设置设备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1.加强学校的实验教学,严格要求在校学生;2.妥善安排分组人员,条件允许,每次课可以给不同组安排不同的实验项目,最后统一总结;3.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间,对于重点实验,要保证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亲自操作;4.学校应该建立考核实验课的标准,安排学生写出亲自实践过的实验报告,并对结果应进行分析。

从当前的检验人员的总体素质和实习学生的综合水平来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强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已经势在必行了,只有医学人员的综合能力达标,我国的医学水平才能彻底提高。

希望此文能警示广大教学人员,大力探索实验,认真努力的培养出合格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纯洁.生物化学检验[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钱士匀.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潘樊元.高等学校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自主教学的基本策略论文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如教《画鸡》一课时,新课伊始,教师可播放《大公鸡》这首歌,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学习《夜宿山寺》一诗时,课中当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渐趋分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该如何动作配诗,并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读。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又如《梅花》一诗的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便让每个学生动手画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

语文课标指出:认识生字和指导生字的环节,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古诗教学中一定要匀出一定份量的时间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对诗中带有新笔画或新偏旁的字重点指导,教给学生有关汉字笔画笔顺的基础知识和书写汉字的方法。如学习《画》一诗中,可在学生对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带有“春字头”的生字---“春”,放手让学生试写,教师再板演示范。还可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辩认,记忆记形,如“人”这个象形字让学生与现实中人双脚分开站立的形象相联系,让他们自已发现字形书写方法。而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每个学生注意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和运笔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写上2-5个。每次书写前教师应强调坐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书写后,教师将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来,当堂相互评价、纠正错误。学生从中悟出写字的一些基本规律,有质量地完成写字任务。这样把写字过程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脑力劳动得到调节,学生情绪高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

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上课一开始,我按照教学预设出示摩天轮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打算怎样解决?

生:我提的问题是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算式是:4+4+4+4+4=20。

学生的答案跟我的预设一样,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我看到一个吊篮里有4人,那么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

我心里暗自高兴:他不经意间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

师: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写的算式是4×5=20。

几位学生马上附和:对的,我也是4×5=20。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都看着我,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

师:你们不明白,是吗?那就请这些同学来告诉你们。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看得出学生学得很开心,意犹未尽。可见,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我们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展现学生预设性“生成”的火花。

二、有效生成必须不拘预设。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使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下面我以我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的一个片段为例:

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后,老师一一写下,按照预设进行讨论:

师:这些数有些乱,怎样把这些数整理整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生:我们把单数放在左边,双数放在右边。

师:不简单,已经看得出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了。

生:我们把小于50的放在一起,大于50的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从小到大来分的。

生:一位数为一类,两位数为一类,100是三位数,也是一类。

师:一位数我们以前学过了。

生:写法是一笔的为一类,写法是两笔的为一类。

师:一种有意思的分法,很新鲜。

生:个位是0的为一类,个位不是0的为一类。

师:谁能给这些个位是0的数起个名字?

生:我给这些数起名,叫“0宝宝”。(众笑)。

师: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在数学上这些数叫“整十数”,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整十数,说说它的组成。

生:40是由4个十组成的,还可以说是由40个一组成的。

生:老师,100是整十数吗?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00是由100个一组成的,所以,100不是整十数。

生:100是由10个十组成的,所以,100是整个数。

生:100是由一个百组成的,所以,100是整百数。

生:100的个位是0,所以,100是整十数。

师:真不简单,不仅讲出了自己的看法,还讲出了理由。因为,100个一和一个百都可以看做是10个十,所以,100可以看成是整十数,但通常还是把它看成整百数比较好。

师:余下的数有哪些特点?

生:读起来都是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请每人选一个数把它的组成说给同桌听。

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过于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如果老师不放手,就不可能生成出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可见,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只有以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美丽!

三、有效生成源自积极思维。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因为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节奏太快,学生跟不上,生成不充分;节奏太慢,学生容易游离于主流活动之外,也谈不上生成。因此只有等待,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就会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课堂的生成才会丰满、充分、有效。我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的一个片段来说明:

师:这里有一个表格(出示表格),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行是横着的,另外两行是斜着的。

生: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每个数依次增加11,从右上角到左下角,每个数依次增加9。

生:竖着看,每一列的个位数字都相同。

师:你能把这个表格的数填完整吗?试试看。

师:现在从表格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横着看,个位上的数每次增加1。

生:我发现第一行有9个一位数,另外几行都是两位数。

生:我发现最后一列的数都是整十数。

生:我发现每个数与它左右两个数相差1,与上下两个数相差10。

生:竖着看,每一列的个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都是从1到9轮着的。

生:我发现有一半是双数,还有一半是单数。

生:我发现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生:我发现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是99。

生:我发现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只相差1。

这个片段中我把一个“大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百数表中只有一横两斜寥寥几行数,其余的格子全是空着的,这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以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尽可以作不同方向的比较和分析。随着表内数据的逐步完善,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他们不仅发现了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而且能讲出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1。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些发现虽在情理之中,却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一张表格在孩子们的眼里,成了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在引领着他们。孩子们为自己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充满成就感。

四、有效生成要求展开联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联系的诸多事物反映到人们头脑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眼前事物的联想与思考。联想得越广泛,思考得越细致、越透彻,问题意识就越强烈,发现问题就越深刻,生成的问题才会精彩。比如:我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请说说你喜欢的数。为什么喜欢?

师:我们今天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哪些数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生:300和900都超过100。(擦去)。

这里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来提供学习材料,由于学生展开了联想,使这些学习材料的背后赋予了一个个鲜活具体的生活场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发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链接,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过改造、重新组合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

五、有效生成讲究求异质疑。

宋代的著名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其实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能有效激发学生去质疑,促使学生生成有效的数学问题,由质疑而求异,由质疑而生成,在生成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大象伯伯把动物们勤工俭学得来的钱分给大家。小猪、小兔、小猴每人都拿到一个信封,三只动物却有不同的反映:小猴拿着厚厚的信封可开心了,小猪看着薄薄的信封伤心地哭了。小朋友立刻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呀?大象伯伯应该是公平的。”这时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能劝劝小猪吗?”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质疑生成了要学的新知识1元:10角,把1元=10角的道理由学生对小猪的劝说教会了其他学生。

再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导人新课,我设计了这样两组题目:

78×68+32×78=。

78×(68+32)=。

86×34+86×66=。

86×(34+66):

56×48+56×52:

56×(48+52)=。

49×29+49×71=。

49×(29+71)=。

做着做着,一组同学因认为不公平而争吵起来,争吵中不少学生质问自己,为什么结果相同,另一组算得快呢?学生的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

由此可见,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惰性的局限,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他们可以从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进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学数学的新起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