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读后感(热门19篇)

时间:2023-12-03 06:27:55 作者:纸韵

读后感不仅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对电影、音乐、艺术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感受和反思。经过精心挑选,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美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阅读上的享受和思考。

家庭教育读后感

县家庭教育学会成立大会的伴手礼之一,就有一本陈鹤琴《家庭教育》。根据会前预估人数,购买书籍,做到了略多几本,以防不足。不想,实际参会人数远远超过预期,全体理事以上人员都不取,才勉强应付。清理会场时,有幸让菜当在角落里找到一本“幸存”的,带回一读。

菜当希望读它建构一个家庭教育知识框架,不想此书完全出乎菜当对一般理论著作的理解,十分易读有趣。菜当一口气就看了三分之一,然后再两次就看完了第一遍。

小孩子的三种基本能力。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应该成为《小孩子(一鸣)教育方法》更为贴切,全书共十三章加附录,分成从儿童心理、学习的性质与原理、普通教导法、卫生习惯、游戏及玩具、勇气、父母榜样、待人接物、惩罚、经验增长、环境等进行详细地论述。

作者认为孩子生来没有什么观念,但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是一生做人的基础。

1、接受外界刺激;

2、这种刺激在脑筋中肌肉里或者可以保留着;

3、他受到那种刺激到相当时期,会有相当的反应。

菜当认为作者由此演化成全书的理论依据,认为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环境,实施积极的、正确的、鲜活的、具体的、长久的教育刺激,使之在孩子脑筋中肌肉里保留并积累至反应,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行为,成为习惯,最终培养成为遵守公德、服务社会、济世救民的合格公民。

儿童的七种基本心理。

陈鹤琴在开篇第一章就罗列了孩子的七种心理。

1、好游戏;

这就意味着成人要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游戏,提供合适的玩伴、运动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优美的、坚固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也可以是水或动物等),并鼓励孩子玩后及时主动整理收藏;积极让孩子参与画图、看图、剪图、剪纸、着色、穿珠、锤击、浇花、塑泥、玩沙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肌肉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好模仿;

成人要以身作则,正确示范,做到公平、礼貌、诚实、公正对待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表里如一,同时注意选择良好的环境。

3、好奇;

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带孩子体验和见识,参与实践,产生问题,同时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成人不轻易给予答案,以免造成依赖心理。

4、喜欢成功;

提供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孩子接受挑战、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喜欢野外生活;

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充分实践,发展体力,增长知识。

6、喜欢合群;

给孩子良好的伙伴或驯良的动物,发展其社交能力和爱心,习得遵守社会规则意识。

7、喜欢称赞。

学会用合适的言辞赞赏孩子,进行积极暗示和鼓励。

如何责罚孩子?

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理解孩子处在其年龄段的心理动机,要充分体察其犯错误的背景及原因,通过诱导胜过打骂、恐吓、哄骗等方式,非得责罚时,也要注重时间和方式。

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家庭教育读后感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应该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家长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自己孩子有这些缺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首先,宽容和接纳孩子。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

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本书与实际案例用很朴实的言语表达真实情感,分析孩子的日常行为所隐藏的宝贵信息,帮助我们做父母能够正确的认识孩子以及孩子行为背后心理动态和意义,来帮助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家长应读的一本必备好书籍。

书中这篇“孩子因玩手机跳楼给家长什么警训”我读后想想很害怕,我们现在都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孩子们与时代同步的步伐,书中的.妈妈做的我认为很好,与孩子制定规则,周一至周五之间的时间不碰手机,周六日在做完作业的情况下可以玩玩看看很好,这样也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能与时代接轨。

我家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他妈妈在他上学期间从来不准他碰手机电脑任何的电子产品,时间久了他也自然而然对这些不感兴趣了,可后来他上了大学就偏偏有软件这方面的,可他却要从零开始学习这些来浪费更多的时间,我觉得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所以说我们要帮助孩子制定和规划不让孩子玩电子产品多度以至于成瘾,在适当的时间段可以接触这些,我们也要以身作则,多陪陪孩子少看手机,这样孩子的心里也会平衡很多,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定目标树立理想,为我们的孩子保驾护航。

家庭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但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但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当下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家庭教育读后感

从网上无意中搜到《家庭教育密码》,觉得挺好,就读了起来。读完其中一篇,我就收获很大,感悟非常多:教育孩子时,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要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不要依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牵引着孩子顺着自己的思路,逼迫着他毫无兴趣的疲倦的痛苦前进。

“孩子对很多东西开始时都是有兴趣的,这时父母应该培养他形成好的习惯,等到他有些烦躁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他获得成功。所以,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中,要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品味,真正找到一种成就感,他可能就有兴致了。因为人的大脑就像一扇一扇的窗户,当你打开一扇窗户使孩子充满了兴致,他以后就会对这方面充满兴趣;如果打开一扇窗户使他充满恐惧、充满压力,可能窗户就关闭了。但是这一扇窗户跟下一扇窗户是有关系的,所以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一个方面入手,找到感觉和成就感,然后就会影响其他的方面。”这段话说得多好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许多方法与技巧的`。

睿睿身上呈现了许多不足:不爱读书,学习时精力不很集中;小胆,不敢主动与别人(尤其是陌生人。)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呢?现在分开来研究一下:之所以他没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最主要的是在他幼儿时期,我没有给他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一是没有给他提供读书的条件,比如:书籍、时间、地方,另外对他缺乏必要及时的鼓励与反馈为了让他尽快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我要从以下方面努力了:为他提供必要的读书环境与条件,适时鼓励。

为了培养他主动交流的能力,我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尽量鼓励他,少批评,尊重他,力争让他的主动性更强一些。

假,我读了《家庭教育密码》这本书。原本我是不爱看书的,可就在我读了这本书几页的时候,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主要阐明了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孩子的父母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本《家庭教育密码》上讲了教育孩子的十四条黄金法则,还有讲述知心姐姐如何帮助那些失败的、有着不良习惯的孩子找回成功的案例。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相机,每天拍下父母的形象。”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我的眼睛就常常“拍下”父母犯的错误,当他们犯错时,我会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再犯了,因为他们知道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孩子。

这本书还讲到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两只青蛙在觅食中,不小心掉进路边的牛奶罐,罐里的牛奶足以使青蛙遭遇灭顶之灾。一只青蛙想: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啊,我永远都爬不出去了,它很快就沉了下去。而另一青蛙看见同伴沉没在牛奶中,并没有沮丧,而是不断地对自己说:“上帝给了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它不停地鼓起勇气,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由于它反复的践踏和跳动,牛奶罐中的液状牛奶慢慢变成了奶酪,它终于跳了出来。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这本书还讲了长辈的虚荣心,我觉得那是最可恨的心态。书中讲到一些孩子自杀了,那都是大人们的虚荣心所致。其中提到一位小学体育老师,一心希望儿子出国留学光宗耀祖,但因儿子分数差了一点儿,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机会。父亲着急得不得了,到处托人找关系花了两万美金,终于把儿子“弄”到美国。儿子出国以后,先后把自己挣的1000美金寄回了家。父亲立刻“牛”了起来,穿戴也讲究了。后来,儿子被打伤了,他给父亲打电话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及提出回国的想法。父亲很不高兴地说:“你真不给我争气,回来丢我的脸!最好找个没人看到你的地方呆着去!”从上面父亲的言行看出虚荣心是多可怕的东西,父母的虚荣心会给孩子带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希望大人们不要有虚荣心。

家庭教育读后感

今天,观看了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开学第一课》之幼儿园学段——“做好规则教育,护航健康成长”。

主讲老师陶真讲到,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社会性以及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规则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三到六岁是培养一个人规则意识的最佳时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专注能力,情绪稳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家长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不能随意更改,不能半途而废,时间长了自主意识就建立起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问题,我们的职责就是成为孩子的导师,陪伴、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和改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错误,引导孩子茁壮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让我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非凡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成人意义极其重要。

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繁忙,思想复杂了。由天真逐渐走向成熟,想法也独立了,作为家长应适应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认同孩子的所作所为,并要鼓励孩子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勇敢地做事,从而体会责任感,分享家庭的幸福。使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想法,家长就应学会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面前常说“你行、你真棒”。在家长得的.肯定中生活,孩子一定是阳光快乐的。

通过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使我深刻体会到: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管自己多忙、多累,都要抽时间陪孩子。陪孩子学习,陪孩子运动,陪孩子谈心,倾听孩子的心事,心灵的共鸣才会使孩子的思想进步,更加活泼、开朗。

家庭教育读后感

我读了《家庭教育读本》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习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学习《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家庭教育读后感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不管该书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着——《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这本书,通篇读下来,在我看来这第五章是最重要的,《务实孩子做人的根本》,这也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基础打不好,以后的人生也不会成功的。

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成绩。

做人首先要有道德基础,有能力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与困难,更要有足够的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要从小抓起,说实在的现在开始抓起都有一点晚了,不过还好,不算是太晚。

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礼貌、守信用的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教育。

教育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也就是父母;另一方面就是学校,也就是老师。在家庭里父母要做好孝悌忠信的榜样,在校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为家长,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根基。

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告诉孩子要以平常心看待这一切,都是人生中的一种历练。

二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懂得感恩的人。不管是在家里、学校还是社会上,见到人都要有礼貌,特别是熟悉的人,更要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多去帮助人,多为别人着想。培养自己的恭敬心,在人生中只要有足够的恭敬心,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扎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生活中,面对任何人与任何事都要心存感恩,因为不管是好人好事,还是坏人坏事,都要把它当作是一种磨练,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起瞋恚。时刻让自己的心量扩大,多包容他人。

三要有责任心,敢于承当。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事,特别是自己做过的事,好事不邀功,坏事不推卸责任,要敢于承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从错误的事情中,总结经验,争取做到同样的事情不再犯第二次。

四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赞美与表扬。当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或是做了什么好事,面对表扬要谦虚,古语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一个低调的人,默默奉献的人,顺境也是一种考验,不能在这种赞美与表扬声中产生傲慢的心里。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多向他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绝不要因为一点点面子或者是利益就去撒谎,因为说一句谎话,要用十句谎话来填补,这样的生活必定会很累,也会失去很多。

以前遇到问题总是以教训人的口吻教育孩子,可能随着时间的流失与人生的历练,现在懂得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生活中要多和她沟通,以真诚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多和她交心,讲道理,分析事情的利弊,要告诉她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

曾经学过弟子规,这是做人的根,如果把其中的每一条都做到了,这个人的人生绝对是一帆风顺的。我在生活中尽量拿其中的文句来教育孩子,鼓励她,多要向古人学习,多看有意义的文章与书籍。

家长在生活中也要做好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也一定要做到,因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至诚感通,以最真诚的心去恭敬老师,以最真诚的心和同学相处,相信这样的孩子不论在学校还是社会都会是一个好学生、好公民。

家庭教育读后感

20xx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革新和重建教育生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调联动的鲜明导向,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值此全党、全国人民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际,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间交汇点和战略新起点上,中央统筹全局、强化顶层设计,把教育事业放在了新的、更重要的历史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对互联网行业的重拳整顿、调整计划生育放开三胎政策、对娱乐传媒行业的加强监管、强力推出“双减”政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一以贯之、通盘考虑的,总体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育人强国。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进一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身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新时代育儿须理念革新。重任在肩,感慨良深:

第一,“家事”就是“国事”。传统的观念认为家庭教育是家事,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审议通过,让这件“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家长们首先要革新理念,明确家庭教育需要国家指导、学校引领。其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身教重于言教,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意味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受到引领和约束,只有加强学习、配合上级政策(例如升学政策、分班政策、就业政策)和学校管理,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家长。

第二,“家长”也是“老师”。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纯粹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可以甩一甩衣袖万事大吉了。多年来,这种观念,在寄宿制学校家长、幼儿园家长群体中尤其突出。事实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更加凸显了这一点。不要只想着“学校给了孩子什么”,还要首先想一想“我影响了孩子什么”。

第三,也是极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双减”绝不意味着“躺平”。20xx年是“双减”元年,“减负”“加强五项管理”“开展课后服务”强化考试管理”......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势必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产生历史性的影响。然而不少家长把“减负”理解为了“躺平”,在家庭教育环节,面对大把的时间而无所适从,对孩子的管理有所放任。事实上,“减负”的目的是“提质”,这是一枚硬币的双面。

首先是陪伴,陪伴并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其次是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貌似更充裕的居家时间,在这一点上要认真学习上级教育部门的《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阅读管理、体质管理)。然后是发现和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并扶植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在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中,真正认识并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当然,孩子有其一定意义上的可塑性),量身定做、一人一案,一步一步做好人生的规划、走出一条独特的幸福成长之路。

总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恰逢其时,对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是“双减”路上孩子学业减负最大的底气,或者说是最后的底线。要想减学生之负,家长必须内强素质、外结盟友,从这个角度看,家长和教师的使命是一致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

通过阅读家庭教育手册,让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家庭的'责任对未成年人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力;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要做好引导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家长要有科学的育儿观念!

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也了解的更透彻,此政策也确实帮助到了不少家庭,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现有问题!感谢政府、学校对我们的辛苦付出!

家庭教育读后感

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理也对我而言也同样适用。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大人有张大脸,孩子也有张小脸。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损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吗?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损耗殆尽的时候,孩子对什么都油盐不进了,我们才真正难以教育他了!

家庭教育读后感

正文:以前很少接触教育理论类的书籍,因为觉得此类书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本充斥着条条框框的教育理论的书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这本书是以作者的孩子陈一鸣为主要记录对象的,从1920年12月26日,一鸣出生起,陈鹤琴就开始记录,记录陈一鸣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小便,什么时候会顽皮了。把陈一鸣身心的发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连着808天。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文字摄影记录及实验对比,创中国研究儿童之先风,后来也就有了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书的过程中,每位读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书里作者用自己的观察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则切实的实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渐观察和总结基础上提炼出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我们都够清楚的看到,这每一条原则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相信并付诸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我看了书之后就在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家长也能像作者一样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的每一个瞬间,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国的家庭教育便会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了。

在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孩子行为的思考和对孩子心理的分析,我们无法否认,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为一名教育家应有的,但是这种敏感度更是一名父亲多特有的。其实,教育孩子和与他人相处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这都是要建立在对对方了解的基础上的。在这本书上第一章首先谈“儿童的心理”。作者提炼出7条原则: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对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这些到现在还都是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确的教育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帮助的。

这是一本正真经典的教育书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说,作者是“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的。

这是一本实践与理论完美融合的家教全书。在书中几乎每一条理论框架背后都会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例,实践与理论相互佐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教育典藏。如郑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本书事实具体、文辞浅显,可期家喻户晓。”

总之,这是一本我们可以信赖的好书,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于你能够与作者发生共鸣,把自己融入书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读过《家庭教育》这本书的读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会觉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也许您正在众里寻书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是一本帮助家长教育的好书,书上有句话“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知道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增强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从这本书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帮助我更好的解决孩子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我的孩子在写作业时经常磨蹭,我就不断催促,结果越催促越慢,写出的作业质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气,经常责骂孩子,通过读《家庭教育》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

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

学习《家庭教育》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的成长,家长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向上,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

《家庭教育》读后感

通过观看河南省教育厅家庭教育讲座“开学第一课”中《做好规则教育,护航健康成长》后,感受颇多。

正确合理的规则教育能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自觉遵守、维护秩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自主发展。正所谓三岁定八十,幼儿时期是人生长重要的时期,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有可能会跟随我们的一生。

社会越发达,规则越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好习惯,通过视频学习,我认为规则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二是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三是结合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四是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己制约违规行为;五是让孩子感受遵守规则的乐趣,了解违规的后果、并为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六是在讲解规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短、精练、条理清晰、便于记忆;七是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八是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家长、老师一起携手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更主动适应生活,更自信适应社会。

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这本书人更加值得学习,值得深思并用于实践当中去。

书中有两大块内容所占篇幅较大。一是卫生上的习惯,二是游戏。陈老先生用了两个章节共25条原那么,详细提供了关于小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对小孩的身体健康的重视,即使放到现在,“体”也是放在首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假设身体不健康,小孩子固然终生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有许多做父母的.对于种种卫生的习惯不但没有顾到,还有许多误会。所以在这本书中陈老先生也详细的把主要的习惯一一列举出来,引起做父母的注意,并已解除许多无谓的误会。比方陈先生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端有三“。剥夺孩子肌肉开展的时机。养成孩子懒惰性格。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

同时也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方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教小孩子穿衣服。他列举了一鸣在两岁两个月时,早晨穿衣服,他的母亲就给他一本图画书看,或者一同唱歌讲讲故事,这样就可以让他忘记穿衣服这一回事,安安稳稳的,让他母亲穿衣服。而不是像另外一个孩子的父母强迫孩子穿衣服,甚至大骂孩子。因为陈先生知道小孩子是不喜欢穿衣服的,所以他提出,父母应当诱导小孩子穿衣服,“循循善诱”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为,穿衣服是一件开心愉快的事。

且读且思,且思且悟。陈老先生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热爱,儿童开展的期盼,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在这种热爱与期盼之中,我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爱子女的家长。所以这本书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好好的看一看,仔细阅读。

家庭教育读后感

在仔细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发现它确实是一本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于一身的好书。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小标题,让我们觉得一目了然,不由得产生一些共鸣。还有书中有许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实的实例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书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种可怕的“比较”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第一个指出了比较造就喜欢“攀比”的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路上相遇,开始“比较”起来,结果到了幼儿园里,这两个孩子也开始“比较”起来,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不难发现的,孩子之间会说:“我的裙子很贵的,我妈妈买的。”另一个孩子会说:“我家里有一条比你的还要漂亮。”

其实家长会对孩子之间的比较感到无奈和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一丁点的孩子竟然也学会比吃、比穿、比谁家房子装修的好,其实家长不知,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妈妈之间在“比较”,孩子当然很快地就学会了,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有这样一个实例说一个孩子一直喜欢看电视,妈妈就说:“你就知道看电视,你看妹妹多听话,一回来就练习弹琴……”当这个孩子一听妈妈这样说,立刻就不高兴起来,就想难道自己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妈妈的话让他很伤心。

其实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长喜欢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这一点其实作为老师也是值得深思的,当一个学生经常犯错误,我们要找出原因,不能横冲直撞地去责怪他,更不能说一些与他人比较的话,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重,孩子的自信就会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长此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最后一种负面影响是比较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其实爱比较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人意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反过来想,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是,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纵观《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学习,在与孩子沟通方面,我们知道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放弃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己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输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健康、乐观、向上。

好父母、好老师都是学出来的,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

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但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从父母,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我认为,虽然孩子还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现在当孩子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时他可以向我们表达他的意见,有时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指导。这样,他的果断和自信才可以逐渐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有时,当我们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释作业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们会不耐烦,导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冷静地向他解释事情,让他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平静的交谈,可以使孩子放松下来你,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沟通。

以前,我们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们也不希望他干预,因为害怕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认为做事可以锻炼动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希望他准备好饭碗和筷子,晚饭后,我们让他清理盘子,在假期,他还主动洗碗,我们同意了,他洗完后,我们还称赞他。

从那时起,当他主动提出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一般没有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启发了孩子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丢失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比别人更好呢?有必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